《诗经》中的天文现象

我国古代的天文记录不但在时间上比世界各国都早,并且在数量上也最详尽。我国对于日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发生的日食,,记载在《书经··.夏书.胤征篇》,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篇,记载着“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大家知道,日蚀是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发生的现象。“朔月”是指农历每月初一,这时看不到月亮,称为“月朔”。也只有这时,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人们看不到月球,而月球的投影到太阳上去,人们看到了太阳上的阴影,这就叫“日蚀”。诗中的“朔月辛卯”就是指十月一日的月朔现象,
这次日食是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公元前776年)。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可靠的日食记录。比西方最早的可靠记录,即希腊人泰尔的日食记录要早191年。《小雅·十月之交》中,不但写了日食,也写了月食,还写了其他自然灾害,“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或许是地震的描述,人们用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来警告周幽王,叫他不要执迷不悟,沉溺于享乐之中,以造成人民的痛苦。




(待续)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13 17:21:13 +0800 CST  
《诗经·小雅·大东》是描写东国和周朝的不平等关系,东国人民处处受到周朝的制约,人民怨声四起,甚至举天上的星斗来说明,那些有名的星斗,也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和他们所处的境况一样不公平。诗的第5、6、7三章诗文如下: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鞙鞙佩璲,不以其长。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
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三章诗中一共出现了银河、织女星、牵牛星、启明星、长庚星、天毕星、簸箕星、北斗星等星座。这些星辰,大都名不副实,比如,织女星织的布不成文样,牵牛星不能驾起车,簸箕星不能用它来簸扬,北斗星不能用它来舀酒浆···这些巧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世上有多少这样名不副实的事情。同时也说明,东国人民对于天上星辰认识的深度,他们对于许多星辰随口说出,而且比喻恰当,为我所用。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14 20:58:11 +0800 CST  
《诗经·邶风·日月》开头即说“日居月褚,照临下土”。可以这样说,日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印象。人们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日月。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离不开日月的照临。由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所谓的阴晴圆缺,这一切都和日月有关,所以,一切诗词文赋,日月都是人们创作的内容之一。自古以来,关于日月的神话传说,不胜枚举。《诗经》中关于日月的描写更是比比皆是。如:
《齐风·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
《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王风·大车》:“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等等。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15 16:10:48 +0800 CST  
@关粉儿 2018-02-15 16:23:33
白鹤兄,新春快乐!
-----------------------------
谢谢,祝新春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16 17:06:05 +0800 CST  

除去人眼能看见的最大星球日月以及《小雅·大东》提到的星星以外,《诗经》中还有不少诗篇描写星球,比如:
《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彼小星,维参与昴。”指不知名的小星以及参星和昴星。
《唐风·绸缪》篇首章曰:“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小雅·苕之华》篇末章曰:“牂羊喷首,三星在罶”。
上述两篇诗中讲的“三星”是古代观星授时的术语。:一说参宿三星(猎户座腰带三星);二说心宿三星(天蝎座三亮星);三说河鼓三星(天鹰座三亮星)。理应指参星,参,古通叁。心宿最亮星俗称大火星,商星。河鼓最亮星俗称牛郎星。三星在天指"三星"处在中天时分。参星是冬夜,商星是夏夜。俗语"参商不相见"。都参宿三星。(转引自360百科)
《豳风·七月》一、二章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三章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这里的“流火”指的是火星。
《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朱熹、吴闿生等均解释无月离毕星,就会有雨。毕星是“二十八宿”之一。我们也从这篇诗中了解到,古人已经认识到“月离于毕,则雨”这一自然规律,这也是古人的天文知识的升华。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16 17:56:36 +0800 CST  
说风雷·
《诗经》中说到风雷的诗很多,《邶风·终风》就是以风暴为比喻,写一女子的愤恼。诗开头即说:“终风且暴”,像疾风狂暴一样肆意调笑女子。接着说“终风且霾”,就是疾风把尘土都刮起来了。“终风且曀”大风刮得日暗无光。“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天空阴沉,雷声轰轰,快要下雨了。
诗虽然是以比喻的方式描写女主人的愤恼心情,但是对于风雷的描述,还是贴切科学的。风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几乎天天遇到,无风的日子很少,所以人们对于风的观察也很细致入微。“和风、微风、小风、大风、强风、弱风、劲风、暴风、暖风、热风、寒风、冷风······”这些人们在实践观察中总结出的词汇,就清楚地说明了人们对于风的了解。《诗经·邶风·终风》的作者,就是一位对于人的心里和自然界的风都有深刻了解的人,所以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文。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18 13:17:12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8-02-19 15:07:33
这个系列好。书话总能见到新颖的视角。
《诗经》中的天象隐喻着人情感的起伏,又映照着道德、伦理的秩序,其中又藏有中国人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专门从天文角度理解《诗经》的文字还是不多,
-----------------------------
谢谢,祝新春快乐!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1 12:52:07 +0800 CST  
雨、露、霜、雪
《诗经·邶风·式微》有句诗“胡为乎中露”,说的是我哪里会在风露中干活呢?
“露”是暖空气遇冷后结成水滴,这就是“露”。在风露中干活,那一定是在夜里,人们辛苦一天还得不到休息,为什么呢?是因为要为其主子劳作。

《诗经·邶风·北风》在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和“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雱”(pang上声)是雪下得很大的样子。“霏”也是雨雪下得很大的样子。两句诗其实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雨雪下的好大的意思。
我们从上述引诗可以看出,雨雪和风是有一定的关系,人们很早就发现,下雪一定是刮北风。现代科学说明。北风带来了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相交会,就会产生雨雪,
《诗经·小雅·頍弁》有句“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就是说在下大雪之前,先是下的小冰珠,气象学上叫这种冰珠为“霰”。实际上也是雪。不过,是水分子结晶的形状不一样。雪花是各式各样的六边形结晶,而冰粒是正常的水的结晶。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有“灵雨既零”,说的是好雨已经下过了。接下来是说要趁着好天气,抓紧农时农事,养桑种地。
古人靠天吃饭,抓紧农时非常重要,不失时机地耕种收割是一年丰收的根本,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诗经·秦风·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句诗非常有名,常常为人引用。因为它不但词句优美,而且内容符合科学。秋天了,天气凉了,芦苇苍苍,露水也在夜里结成霜了。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2 17:24:47 +0800 CST  
风与霾
霾是大风刮起的沙尘引起的一种天气现象,《辞海》上说是“大风杂尘土而下”。《诗经·邶风·终风》中有“终风且霾”,就是说刮大风引起了霾。这可能是中国诗歌中第一个提到霾的诗篇。大风是霾的起因,更为重要的是有沙漠或者是有沙化的土地。
《邶风》是写卫国的诗篇,卫国在现在的河南、山西、河北的交界处,大家可以想见,远在25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就有霾的现象出现,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只是现在由于我们过分开发土地,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加重了霾的产生。现在国家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积极退耕还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兴修水利,扩大灌溉。所这些综合措施实施以后,只要坚持有年,一定会减少雾霾,达到碧水蓝天的美好时代。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3 11:05:44 +0800 CST  
彩虹——蝃蝀与隮
《诗经·鄘风·蝃蝀》有“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说的是彩虹出现在东方,没有人敢指它。“蝃蝀”是彩虹的别名。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隮”也是彩虹的别名。这句诗是说早晨彩虹出现在西方,那么一早晨都在下雨。
彩虹是一种天文现象,是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在水滴上所发生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造成的大气光学现象。由于光线内各色光照射在水滴上反射的光谱不同,所以呈现出的色彩也就不同,使我们能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彩虹。另一方面,彩虹大多出现在太阳的相对的方向,所以,早晨下雨,彩虹出现在西方,下午下雨,彩虹出现在东方。
《蝃蝀》中所说的东方西方的彩虹,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现象。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东方出现了彩虹,人们不敢指呢(“莫之敢指”)?这或许与当时人们的科学认知有关。古人对于自然现象认识不够,就产生许多迷信,不敢指彩虹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小的时候,被老人告知,天空出现彩虹时,不能用手去指,否则,手指会烂掉。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你看,到了现代,还有老人记得古人的迷信传说,可见,古老的习俗在人们的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4 11:42:16 +0800 CST  
再说雷(靁)
《诗经·邶风·终风》有一句诗“曀曀其阴,虺虺其雷”,是说天空阴沉沉,雷声轰轰。这是对雷声的直接描写。也有的诗中对于雷声是另一种描述方法,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就有“烨烨震电,不宁不令。”这里说的是雷声阵阵,电光闪闪。“震电”就是雷电。“震”在这里就作为“打雷”讲。
《诗经·小雅·采芑》中有“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这里用雷霆来形容兵车行进的声音,非常形象。“霆”的解释为“疾雷”是雷的一种,比“孟雷”、“响雷”等更猛烈。
《诗经》的作者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词形容雷声的强度大小,不但说明作者的文学水平,同时也说明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深度,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风雨雷电,他们都已经掌握了了不起的知识,不仅能用于生产,还能用于文学创作。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5 10:34:46 +0800 CST  
再说风雨
《诗经·邶风·谷风》是一篇描写遭到遗弃的妇女控诉其丈夫的诗篇。它的开头就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注家说是“东风”,为什么呢?因为“谷”是庄稼的总称,谓之“百谷”,庄稼在生长时需要阳光温度,这时的东风暖和宜人,适合庄稼生长,称“谷风”为东风或者是暖风,都很合适。“习习”是风很柔和舒适,轻轻地吹来。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解释就是东风轻轻地吹来,一会儿阴天,一会儿下雨。
如果从气象学上来说,也能解释得通,在中国,东风从东面海上吹来,带来了许多水气,和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就会变阴天或者下雨。
但是作者不是仅仅这样看,他是借天气的忽阴忽晴,来比喻那个以前爱她的人的感情变化。
《诗经》中对于“雨”的描写有很多,有不同的雨,比如:
小雨:《诗经·豳风·东山》中就有“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这里的“零雨”就是蒙蒙雨,小雨。
《小雅·信南山》中有“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冬天里彤云密布,雨雪纷飞,加上小雨霏霏滋润着田地,帮助我田里的谷物生长。“霡霂”就是小雨。
降雨:《小雅·大田》中有“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乌云密布,细雨绵绵,滋润了公家的田地,也滋润了我的田亩。“兴雨祁祁”就是下雨了。“祁祁”是不疾不暴的样子,用现在的语言是“雨不紧不慢地下着”。
好雨:就是“灵雨”《鄘风·方之定中》有“灵雨既零”,说的是好雨不停地下着。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6 10:36:09 +0800 CST  
再说雪
《诗经·小雅·角弓》中“雨雪瀌瀌,见晛曰消”、“雨雪浮浮,见晛曰流”说的是一回事,即“雪花飘飘,但是雪见到阳光后就消融了,流掉了。”“瀌瀌”“浮浮”都是飘飘的意思。“晛”字当作太阳光讲, 毛 传: “晛, 日气也。” 高亨 注: “晛, 太阳的热气。”可见,都是作太阳光讲。
诗人用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即雪见到阳光就会融化的现象,来作为比喻,要人们不要不顾后果,贪图富贵禄位。要自洁自律,不然,就会后悔莫及。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2-26 19:28:52 +0800 CST  
参星与昴星
《诗经·召南·小星》中有“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彼小星,维参与昴。”第一句说的是小星三五成群出现在天空的东方。第二句是说小星与参星、昴星一同挂在天空。
参星与昴星都是二十八宿星辰中的两座星,它们同属西方白虎七星(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3-24 16:01:01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8-03-03 12:13:29
学习了,很有启发。
关于天地诗意的阐发,多做一些扩展,古代的气象不仅是气象,还和易经、天道、人心的映照相关联。这也是《诗经》里气象天文的一个维度。
-----------------------------
谢谢关注。我对于《易经》没有研究,知之甚少,想要联系也很勉强。不过,先生的建议还是很好的,说明先生是有大手笔的。我读过先生的两本大作,很佩服先生的学识。再次谢谢指点。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3-25 21:55:27 +0800 CST  

楼主:白鹤亮翅2015

字数:4296

发表时间:2018-02-14 01:21: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2 19:57:44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