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灵媒》一本正经地鬼话连篇,这世界本无所谓鬼神,缘起缘灭尽在人心


引子
素未谋面的三叔
很多人都听说过哪吒降生的故事,但都以为那无非只是个传说。
很长一段时间,赵无极也是这么认为,虽然他的父母总是和他提起三叔的事情,但他一直觉得,父母肯定是封神演义看多了,非要把人家哪吒的事儿硬生生地安到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的三叔身上。
“老三现在肯定还活着,说不定就是哪个经常露面的大人物呢!”赵无极的老爸赵念三时不时就会蹦出这么一句话,多少年下来连语气都没有变过。
“的确,就连赵念三这个名字都是因为这个‘三太子叔叔’起的,也别怪老爷子整天叨念。”赵无极偶尔也会这么安慰下自己。
望着赵无极狐疑的目光,赵念三总是长叹一声,转而又讲起那段“翻版神话”来,虽然连他也是听家里的老祖母说起的,因为那时的他也才只有两岁多。
那是1960年初冬的一个深夜,赵念三的母亲眼看就要临盆了,此时赵念三的哥哥赵德勇也只有四岁半,兄弟俩正躺在对面屋土炕上裹着背子呼呼大睡呢。
后来的事情赵念三都是听老祖母说的,说是那晚赵念三的母亲废了大半天劲,最后生下来的却是个“肉球”,虽然大家伙儿都听说过哪吒的故事,但还是都被吓傻了。
虽说是肉球,其实也不是很圆的那种,大致是个椭圆形,还一动一动的似乎里面还有个小生命在挣扎。(现在想想估计就是孩子身体外又裹了层包衣,但绝对不是把子宫壁一块都给带出来了,毕竟赵念三后来有有了弟弟妹妹)
几个大活人就这么盯了这个“怪物”老半天,最后还是没人敢去碰,接生婆这时候也早就给吓傻了,她虽然接生也有十几年了,但也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只有赵家老祖母还算比较淡定,她觉得人有异象必有异能。可这层包衣里面究竟是人是鬼,又有谁知道呢?尤其那时候大家的想法完全没有现在开放,根本没人敢再去碰它。
在那个年月,出现这种事情谁也不敢声张,生怕跟封建迷信挂上钩,一旦传出去就连生产队的公分都可能没掉,于是为了息事宁人,最后赵念三的老叔仗着胆子说,干脆他去给仍路边算了。
虽然赵家老祖母还是坚持再观察一会儿,可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除她之外所有人的认可,于是赵念三的老叔仗着胆子,用条破被子裹着这个肉球放到了一个草筐里,借着茫茫的夜色狂奔了好几里地,扔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处,看都没看便又急忙赶回了家中。
事后,赵念三的老叔大病了一场,有说累的,也有说吓的。
从此之后,一家人就全都守口如瓶,还给了接生婆一些“封口费”,这一夜的事情也像贴了封条,被尘封在岁月的长河当中。
只是,赵念三的名字由原来的赵德武被改成了赵念三,这是赵家老祖母的意思。
赵念三懂事后,一直不明白自己为啥和兄弟姐妹们的名字差了一个德字,分明自己排行老二,要叫也该叫赵德三嘛,这个谁都会有怀疑。
于是他去问父亲母亲,两人都支支吾吾地不愿多提,只说他有个三兄弟夭折了,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他才起的。
赵念三也就这么记下了,直到有一天他去给老祖母送吃的,想起来或许她能知道的多点,于是才又问了起来。
“哎……”老祖母长叹一声,还是把事情原委都告诉了赵念三。
赵念三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那个兄弟这么“厉害”。
“后来我又让你爸去看了,老三早就不在那里了。”老祖母又是一声长叹,“看他出生时候这阵势,肯定是个大命人,说不定被谁捡去养大了呢,咱家无福啊。”
赵念三后来经常和妻子提起这个事情,毕竟那时候早就没有了太多上纲上线的东西,以至于赵无极第一次看封神演义的时候,还以为哪吒的故事是根据他那未曾谋面的三叔的故事编的呢。
后来赵无极长大了,便开始有了逆反,觉得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肯定是父母这些人封神演义看多了脑子里有了幻觉,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这种怪事出现!
不过,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开始让他的这种观念慢慢地发生了改变……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6-30 17:06:48 +0800 CST  
红高粱与白高粱
说起赵家来,在解放前,他们也是当地的大户。
那时候,赵无极的太爷爷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家里坐拥三千亩良田,光是长工就有一百多人,还有一支十几人的庄丁队伍,那年头兵荒马乱,这完全是出于自保的需要。
既然是数一数二,也就说明还有竞争对手,那就是同村的王家。
王家也是大户,与赵家几乎平分秋色,同样养着众多长工和庄丁。
常言道,一山难容二虎,这同村的两家大户虽然本身素无瓜葛,但经常被人拿来比较,慢慢地自然也就心生了嫌隙,于是两家无形中竟似有了竞争关系般,凡是总会有个比较。
比如说今年光景不好,饥民很多,赵家施粥给穷人,那王家也会随着拉起周棚,甚至供应起来一定还要比赵家多一些;而王家老爷办个寿辰,请来戏班子连唱三天大戏,赵家老爷自己做寿的时候则要请上一班更有名的过来。
就这样,两家各种攀比,一时不分上下。
在他们那个村,可能由于土质的原因,长得最好的庄稼不是玉米小麦,却是高粱,而这高粱其实也有品种的区分,比如赵家种的是红高粱,王家的则是白高粱。
每年收完高粱,两家的长工短工都会将高粱穗儿敲打干净,落下来的高粱籽儿则收装起来,运到村西头的一片空地上晾晒。
那是一片自然形成的高地,地面板结,寸草不生,是天然的晾晒平台,所以两家都会集中到那里,将高粱摊开晾晒的同时,顺便比一比哪家的收成更好。
虽然年年都差不多,但是两家仍乐此不疲。
可就在那一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1 09:54:00 +0800 CST  
赵家的工人们发现,一旦他们把高粱摊开,挺好的天气就会突然起风,然后赵家的红高粱就会往王家那边“跑”。一开始他们也没在意,后来这种现象多次出现,有工人就开始着急了。
因为如果高粱最后收起来明显比往年少,工人们肯定是要挨罚的,而且最夸张的时候,赵家的红高粱被吹过去了太多到王家那头,王家本是白高粱的,结果最后都成了花色的了。
于是工人们开始想办法,比如拿棍子之类的东西挡一挡,一开始还管用,可后来即便是挡着了,只要人不注意,赵家的红高粱就像长了腿似的,总会有些“跑”到王家那边。
“看来赵家这是要败家啊!”一位老者见状感叹道。
果不其然,那一年,赵家的收成一下子减半,王家却翻了倍。此后,赵家不知怎的果然一天天地衰败了下去,到了临解放那几年,赵家偌大一个地主,几乎都是普通人家的生活了。
不过这倒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解放后划分阶级的时候,赵家因为衰败,最后被划进了中农行列,可王家却惨了,虽然比原来更富,但在土改中大部分家产都被分光,自然是落了个地主的身份,被各种批斗。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1 09:55:00 +0800 CST  
水底有只大公鸡
新中国成立时,正值赵无极的爷爷壮年时期。赵无极的爷爷叫赵顺,本人和名字一样,性格非常“随和”。
虽然赵家曾经是个大家族,但是经历了衰败和解放初期的各种运动,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各种财大气粗,赵顺更是积极响应号召,为了清理四旧,还成了全村第一个烧掉家谱的人。
时至今日,赵念三仍对自己父亲的这一举动耿耿于怀,他觉得这不仅是对先人的不敬,更加是对历史的冷漠。有时候听着父亲的这种埋怨,赵无极觉得父亲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总还算是个在当时思想比较前卫的人。
无奈,受时代因素影响,赵念三即使有想法,也是敢怒不敢言,更何况当事人还是自己的老爹。
可赵念三还是留了个心眼,他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可能有这一出,于是先行把装满家谱的大木箱翻了个遍,除了几十代人的家谱实在无法保全,剩下的基本古书他倒是全都藏到了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地方。
后来,赵念三从这几本书中受益无穷,并直接影响到了赵无极,当然这是后话。
不过让赵无极都感到困惑的是,赵念三竟然一直坚称自己小时候有过一次奇遇!
那是赵念三四五岁的时候,一次和村里的几个大孩子出去玩,到河边的时候,几个大孩子突然心生邪念,都想要看看小孩落水后是怎样挣扎的,于是便把赵念三抬起来扔进了河里。
河水湍急,即使水性较好的成年人掉进去都会被冲翻,可赵念三被扔进去后很快便浮了起来,而且始终在落水的地点就那么飘着,摇摇晃晃就像起着什么东西一样。
这可把几个大孩子给吓坏了,本以为拿赵念三取个乐,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这么邪乎的事情,于是几个人一哄而散,只有相对比较老实一点的孙家小子留了下来。
他一开始也拦着不让把赵念三往水里扔,可无奈人单力薄根本不起作用,于是只好作罢,不然自己都有被同样扔下去的可能。
这回等他们都走了,孙家小子想来救援,却根本不敢下水,而且他看着赵念三现在依然浮在水里,就像个摇晃的不倒翁一样。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1 10:30:00 +0800 CST  
“你这是咋回事?”孙家小子也顾不上救人了,惊慌失措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水底好像有个大公鸡,一直驮着我呢。”赵念三虽小,但是早就会说话了,而且他现在似乎还很享受这个过程。
的确,后来赵念三一直强调,自己当时就坐在一个大公鸡的背上,至于他怎么认定那是只大公鸡而不是鲤鱼之类的东西,他给的答案是当时他的手分明感觉抓住了一个类似于翅膀的东西,而且好像还有羽毛,耳朵还能隐约听到类似于自己家公鸡悠闲散步时发出的咯咯叫声。
虽然不管赵念三骑的是否是只大公鸡,但他浮在水上的事实是被几个人都看到了的,这个也不由得赵无极不信。
后来孙家小子喊来了赵念三的大哥,这才拿了跟长竹棍把他拽了上来,而前前后后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赵念三就那么浮着,一点也不害怕。
不过后来更怪的事情发生了,赵念三上来之后,嗓子开始慢慢变哑,有阵子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真挺像公鸡打鸣的,直到他结婚后这种情况才渐渐好转起来。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1 14:30:00 +0800 CST  
@一念绝尘 2016-07-01 09:55:00
赵家的工人们发现,一旦他们把高粱摊开,挺好的天气就会突然起风,然后赵家的红高粱就会往王家那边“跑”。一开始他们也没在意,后来这种现象多次出现,有工人就开始着急了。
因为如果高粱最后收起来明显比往年少,工人们肯定是要挨罚的,而且最夸张的时候,赵家的红高粱被吹过去了太多到王家那头,王家本是白高粱的,结果最后都成了花色的了。
于是工人们开始想办法,比如拿棍子之类的东西挡一挡,一开始还管用,可......
-----------------------------
@锦鲤柒柒 2016-07-01 15:55:00
没看过瘾,作者君加油!
-----------------------------
谢谢关注哈,一开始歪楼了,删掉重新粘上来,我继续努力!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1 16:10:00 +0800 CST  
镜碎人亡
红高粱和白高粱的故事其实已经隐约地流露出,这世界一些事情的发生,总会有一些预兆。
记得有句话,叫做圣人见微而知著,想想大概也有几分道理。
赵念三堂弟赵德满的死,给赵无极的触动就非常大。
赵念三的堂弟比赵无极就大个几岁,同样都是男孩又是同村同族,所以一起玩的时间就会比较多。
1981年,赵无极六岁,赵德满十岁。
六月的一天傍晚,残阳如血,飞红漫天,赵家的几个孩子都在赵德满家附近嬉戏。
“看!天空多美!”一个孩子指着天空对大家喊道。
“美是美,但总感觉美得有些吓人。”不知怎的,赵无极心里生出了一丝寒意,总觉得那天空中的红霞,都像是被血染红的一样。
赵德满也跟着大家一起看,不过眼见着夕阳就快落山,他便跟大家道别,准备回家,还叫上了赵无极一起去他家吃饭。
由于既是同村又是族人,两家关系都比较好,所以两家的孩子经常互相在各家吃饭,一切平静如水。
那年头村里人的晚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大致就是河里抓来的几条野鱼,再配上一些时令青菜,但味道却远比现在的超市果蔬强上百倍。
由于是夏天,赵德满一家便把桌子摆在了院子里的大树下,可正当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着饭时,突然屋里哐当一声巨响,紧接着便是稀里哗啦的破碎声传来。
赵德满家的穿衣镜碎了!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1 16:29:00 +0800 CST  
当几个人走进屋子时发现,挂在他家正屋墙上的镜子早已掉在了地上,一地碎玻璃七零八落地摊在地上,映着夕阳微弱的辉光,部分折射着几个人的面孔,赵无极的汗毛再度竖了起来。
“这个镜子咋会掉下来呢!简直太奇怪了,明明才装上去几个月!”赵德满的父亲喃喃自语道。
相比于赵无极,赵德满一家人倒没有想太多,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块镜子价值不菲,掉下来了几乎只剩心疼。
回到家后,赵德满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总想着傍晚的事情,觉得冥冥中可能要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却又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
于是迷迷糊糊地他便睡着了。
次日,太阳依旧升起,一切如新,而且什么怪事都没有发生;
又过了一天,还是平静得很,赵无极也开始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于是晚上睡觉前,他把前天的事情讲给了赵念三听。
赵念三一听就炸了锅,他觉得尤其镜子碎了,那可是出大事的征兆,于是连夜就要奔堂弟的家里去做个提醒。
可这时候,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数般,赵念三的母亲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赵老爷子处理不了,一溜烟跑到赵念三这里来求助。
赵念三赶忙跑去给母亲救治,一番折腾,母亲喉咙里的鱼刺终于出来了,可说好的提醒却阴差阳错地给岔过去了。
第三天下午,村里传来消息说,赵德满死了。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2 16:41:00 +0800 CST  
@大耸 2016-07-02 17:20:00
登记打卡
-----------------------------
感谢支持!我继续努力,争取不太监了。。。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2 18:17:00 +0800 CST  
“馋河”索命
人各有命,虽然都是赵家人,赵德满和赵念三的人生轨迹却完全迥异。
当年,赵念三被人抛下水,水下竟跑来只“大公鸡”,就那么驮着他一直等到家人来救,赵德满也是落水,一下子就性命不保了。
赵德满上学那时候,还没有歇周六日的说法,周六只放下午半天假,上午他还在学校上学。
夏天天热,放学后便有同学提议去游泳。
赵德满是个人尽皆知的好学生,平时特别听话,基本上很少跟小伙伴一起去远处玩,基本都在家门口附近转悠。
可这次不知怎的赵德满竟然二话没说就跟着去了。
而他们去的那条河,正是村里几乎人尽皆知的“馋河”,之所以有这个名字,主要就是这条河几乎每年都要淹死几个人,尤以小孩居多,按照村里人的说法,这是因为河里有脏东西要收童男童女。
事实上,那是一条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河,最开始河水几乎清澈见底,赵念三小时候经常和大哥一起去河里捕鱼捉虾,也并没有哪个人被淹死在河里。
如今每每想起那些美好时光,赵念三都会不自觉地骂上几句,“都特么是狗屁科学给闹的,那时候我们下水拿手都能捧到鱼,一网下去好几斤的鲫瓜子甚至还有大鲤鱼,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河水臭得要死。”
赵德满出事的时候,这条河已经开始被污染,不过也还有一些人会去河里捕鱼,而这时候河水却不再那么清澈了,并且好像就在几年前,对着他们村口的那段河水突然颜色变得很深,河道也似乎比原来宽了许多。
渐渐地,就传出了有人淹死在河里的消息,此后每年便都像例行公事般上演,直到赵德满出事。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2 23:07:00 +0800 CST  
@大眼瞪小眼ba 2016-07-03 13:49:00
怎么没了 楼主还更吗
-----------------------------
昨天事情太多,今天继续!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3 13:59:00 +0800 CST  
书归正文,赵德满那天去的,正是这段河。
事后人们才知道,一开始他们选的并不是这段河,这些孩子到了对着村口这段河后,便有人说这里危险,劝大家不要下去。
既然有人这么说了,自然大家也就没人愿意去冒这个险,不过这时候,有人注意到河岸边上停着一艘小船,那是孟家老四打鱼的船,大中午的他回家午睡去了,那年头村里治安好,也不怕被偷,就那么直接停在了水里。
这时候孩子们划船的兴致又来了,说这里虽然危险,那咱就先不下去,划船玩玩也好,一会儿再去别的地方游去。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认可,于是包括赵德满在内的几个孩子都一起上了船。
可没多久,赵德满就落水了。
当天一共去了包括赵德满在内的六个孩子,赵德满死后,五个孩子都说,是赵德满自己在船上不小心绊倒了,然后一头栽进了水里。他们虽然也试图救过,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成功,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赵德满被河水给吞噬了。
总之,赵德满就这样死在了水里。
很长一段时间,赵德满的母亲每天都会跑去那段河边,就那么呆呆地一站就是一个下午,两眼无神地望着深邃的河水,一言不发。
而其余那五个孩子,在赵德满死后便再也没有踏入过那段河边。
虽然这件事曾轰动一时,但后来随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再度被河水吞噬,人们也就渐渐地把它忘在了脑后,除了几乎崩溃的赵德满父母。
当然,赵念三也是懊悔不已,他觉得自己要是那天没事去说一声的话,也许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可毕竟,这个世界里装不下那么多的如果。
“其实我知道德满可能命不长久,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赵念三对赵无极说,“看来当年藏下那几本书还真是对的。”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3 15:11:00 +0800 CST  
@木土一u 2016-07-06 00:46:00
楼主什么时候更新啊(?′ω`? )
-----------------------------
真是不好意思,最近工作太忙了,而且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开场太过严肃了,虽然我本就是个跟文字打交道的人,但毕竟不是写小说的料,情节设置和场景上太过欠缺,所以目前正在学习中。等我补充下能量,改头换面重新把故事讲来,做个更精彩点的回馈关注啊
楼主 一念绝尘  发布于 2016-07-06 04:13:00 +0800 CST  

楼主:一念绝尘

字数:6396

发表时间:2016-07-01 01:06: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3 19:09:01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