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些小故事吧!

美丽的夏夜,半躺在高高的观景台上凝望浩瀚的苍穹。

从深蓝的星空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

清凉如水的夜风轻抚过观景台下层层叠叠的树林,隐约中仿佛听到树木的喃喃细语。

有没有人听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树林的那边,隐在黑夜里的茫茫戈壁,还有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

终日奔波在那里的生灵,有没有一两只有缘的,忽然入得梦来?

这样美丽的夏夜,还是讲一讲精灵鬼怪们的故事吧!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06-28 20:18:54 +0800 CST  
渺茫的仙界,一位仙人带着自己顽皮可爱的儿子四处游玩。

有点累的时候,仙人坐在一片树林中间的石头上休息,一边随手为儿子修筑的城堡幻化出拇指大小的侍从和勇敢的士兵。

居住在这块石头下面的一只老鼠十分羡慕,便斗胆从石下钻出来,蹲在了仙人面前。

仙人十分奇怪:你即已来到仙界,为什么还是一只老鼠的形象呢?

老鼠:我本是人界粮仓里的一只老鼠,日子过得十分逍遥。我也不知自己如何便来到了仙界。我虽愚钝,却也知六道轮回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所以终日以荒野中杂草的种子为食,并不曾偷盗一毫,作恶一分,我以为这样便能很快修成仙人形状,但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是一只老鼠。今天有缘遇到您,希望能为我解惑。

仙人细细的想,却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只得说:人界不遵法度者众多,想来又是哪个会点法术的人取巧做法,无意中将你带来了仙界,却害你终日忍饥挨饿,躲在石下不见天日。

老鼠:不知仙人能否助我修仙?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06-29 09:28:28 +0800 CST  
仙人的儿子迪,颇感兴趣的瞅着奇形怪状的小老鼠,问:你既从人界来,可知道人界的事物?你若说与我听,我便让父亲助你修仙。

仙人正想阻止,那小老鼠已抢先向迪施礼致谢:小仙子一言既出,便不可反悔。我在人界虽是一只老鼠,但终日游荡在世间各个角落,见过别人不曾见过的,听过别人不曾听过的,人虽寿短,但人间繁华锦簇,世事光怪陆离,自非仙界清幽胜景可比。小仙子修筑的这座城堡,便是人间无数恢宏建筑当中最简单的一种而已。

迪听得兴致勃勃,十分向往。

仙人恼恨老鼠狡诈,便道:你即如此留恋人界,便重回人界好了,还修仙做什么!

老鼠……

仙人又道:我儿答应你的事,我自该做到。但修仙全凭自身,并无捷径。你知道不偷盗,不作恶,自然也知道行正道、积福报才是修仙正途。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助你的呢?

老鼠:我在仙界许多年,自觉修行无任何进展。想来是因为天道仙人福足欢乐,使我不能感悟世情,积累福报。我愿重返人界,刻苦修仙。

仙人细细打量老鼠:你想离开仙界,自己就能做到,为什么要辛苦守候这么多年?

老鼠:若只是想离开仙界,我确实只需熬到寿终就好。但无论是在人界还是在仙界,我都只是一只小小的老鼠,没有机会为自己积累多少福报。谁知道下一个轮回,我会在哪里,有没有机缘修出一颗悟道的心。方才,我看仙人幻术了得,便知仙人有能力助我修得人身。还请相助。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06-29 10:15:29 +0800 CST  
仙人思索片刻,只得说:你若能寻来一张人皮,我便助你脱胎成人。但是……此事违逆天道正途,即使你取巧化形成人前往人间,没有前世福报的支撑,你也会生活得十分艰辛,还不如做老鼠时自在。而且,化形后你便立刻忘记前尘往事,能否保住一颗向善修仙的心,谁也不能替你做主。

老鼠闻言大喜,立即窜向洞中,沿鼠洞一路去往人间。

迪拉着父亲的衣衫问父亲:他为什么不先履行诺言,向我讲述人间百味,然后再让你助他成人?

仙人温和的回答:他忘了!他是鼠类,不懂守诺的重要性,你不用太信他。

迪问:那结果会怎样?

仙人:不论他是否愿意,终有一天,他会全部还给你的。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07-17 21:19:55 +0800 CST  
再说那只鼠,一刻也不敢耽搁,一路奔回人间,窜至一个村庄。

要说这鼠回到人间的年月,正是个哀鸿遍野、饿莩遍地的时节,找一具新鲜的尸体并非难事。

这鼠也不敢存害人之心,便钻入荒坟地里,先后剥来死去的老农、青年、少妇等的皮,一张张悬挂于村里一间空置屋子的墙上,像挑衣服一样仔细的挑选。

她将老农的皮披在身上,看看两只手上厚厚的老茧,知道这是穷苦人家的老翁,便又换成一张青年的皮披在身上,仍是不满意。

最后,老鼠选中一张穿着桃红色衣服的少妇的皮。这张皮披上身,老鼠转眼之间变成一位雅致纤细、楚楚动人的村姑。

老鼠十分满意,带了这张少妇的人皮迅速返回天上。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08-24 12:17:25 +0800 CST  
仙人将老鼠带来的人皮捏成一枚小药丸,嘱老鼠服下,再剥去老鼠身上的鼠皮,手指交错间施了幻术,将老鼠变成一名窈窕女子,一把推下界去。

那老鼠恍惚间看到,自己投生的地方,正是方才强剥人皮的那个村庄,不由骇然惊悚……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08-24 15:19:50 +0800 CST  
话说以前的人寿命短,大约平均四十岁左右吧。

所以早婚,十六七岁结婚,十七八岁生娃,寿终正寝的时候,娃娃也差不多二十岁成家立业了。

如果像现在的年轻人奔三左右结婚,那奔死的时候娃八九一十岁,就真造孽了。

十六七岁结婚,啥也不会,啥也不懂,自然是公公婆婆当家做主了。

所以,以前的早婚也好,婆婆当家媳妇受气也好,都是有原因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不要想不开为古人报不平。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1 17:18:11 +0800 CST  
这里就有一个小女娃出世了。生活不逢时,恰是战乱时节。

但谁家的娃出生,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何况是富户丁家的唯一的幺女与富户殷家的长子的孩子。前面一连三个哥哥,再生这么个小女儿,稀世珍宝一般,所以取名叫珍珍。

殷老大家里兄弟四人,父母过世留下些田地,殷老大也是村里的能人,平时走村窜户挑着货担卖些小物件赚钱,十里八乡有红白喜事,殷老大就去给做黄面。

三个弟弟成家了,没什么特长,在家做农活。

珍珍笑眯眯的回忆自己小时候:我爹每次出门回来,都有小物件给我。叮嘱我不能让别人知道,要悄悄的玩。

以前不流行分家,不论有多少兄弟,都是一大家人一起生活。地里的活大家一起干,妯娌们共同分担家务,做饭都是一口大锅排班轮流做。掌柜的稍有不公平就是一场大风波。

不分家的原因,一是生产工具落后,人少了没办法干活,二是家小人少受其他人家的欺负。不像现在,拖拉机带犁铧,分分钟完工。谁敢欺负我,报警,警察分分钟把坏人收拾的服服贴贴。所以,不要笑话古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决定的。不是谁吃饱了撑的非要一大家子人死守在一起苦哈哈的熬日子。

殷老大给弟弟们娶亲成家,还要负担一家二十几口人的生计。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1 17:39:40 +0800 CST  
殷老大疼女儿,每次出门都要带着珍珍。

珍珍看着爹把擀面杖的一头顶在肩上,一头顶在墙上,把整把的加了碱的黄面搭在擀面杖上一把一把的顺着捏下来。长长的黄面丢进沸腾的锅里,沉下去,浮起来,捞进盘子里,浇上肉汤汁……

人们都称赞爹的黄面做的好,能吃到殷老大家亲手熬的肉汁,亲手丢的黄面,是多么饱口福的事啊。

珍珍不爱吃,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烦。

珍珍看着大婶们把一团团面揉成长长的条,一把一把的转着上劲,合起来,再合起来,那小面团就惊奇的变成了漂亮的白生生的麻花,丢进油锅里,沉下去,浮起来,捞到盆子里,满满一盆子。

大婶看周围没有人,递给珍珍一根麻花,抠出珍珍攥在手心里的一枚铜板,叮嘱珍珍找个没人的地方去吃。

珍珍吃着麻花去找爹,说那个大婶鬼鬼祟祟的。爹就笑了,又给了珍珍一个铜板。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1 18:07:11 +0800 CST  
娘也是亲娘。

珍珍要跟着娘回姥姥家,娘不管家里其他人愿不愿意,连夜给珍珍做了一件合身的桔色碎格子小棉袍,偷了殷老大货箱里的一条红绸子给女儿扎在小辫子上,只说都是自己娘家人给的,留到现在才舍得用。至于弟弟弟媳一干人等信不信,不在娘考虑的范围之内。

珍珍的姥爷已经过世,大舅舅是家里的掌柜,挣了钱回家供弟弟读书,供一家人生活。

大舅舅留着两撇小胡子,出门收租子时,总要戴上一顶宽沿礼帽,穿一身黑袍子,拐一根文明棍。

二舅舅读完书暂时没什么事情做,在家务农。

两个舅舅对珍珍都亲,但两个舅舅之间不亲。大舅舅怀疑二舅舅跟革命党有来往,总要想方设法的限制二舅舅出门,二舅舅觉得大舅舅鼠目寸光,思想守旧,带着一大家人守着祖产半死不活的熬日子,日子还一天比一天过的艰难。

珍珍不懂二舅舅说的尊严和自由是什么,但二舅舅肯对着她讲道理,大舅舅每天晚上都用沙罐在火盆上煨一罐羊肉,喊家里的小孩子一起吃。所以两个舅舅都挺好的。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4 15:18:58 +0800 CST  
两个舅舅都会讲故事。二舅舅讲屈原,讲解缙,还时时有些惊人的话语。大舅舅斥责二舅舅教坏小孩子,祸害小孩子,读了几年书就不安分了。二舅舅斥责大舅舅愚昧,说大舅舅亡国亡族之祸近在眼前却麻木不仁。

搞的家里一群小孩子们惶惶不安,无所适从。

好在家里的事情都是大舅舅做主。大舅舅比二舅舅脾气好,更和蔼些,不像二舅舅尖锐的有点骇人。大舅舅每次在自己炕上的火盆里煨上羊肉,家里一群小孩子就围坐到大舅舅的炕上,听大舅舅讲山海经里的故事,很好玩。

每当这时候,二舅舅的屋里就显得冷清。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4 15:37:51 +0800 CST  
珍珍最美好的童年时光,似乎就定格在了这次回姥姥家之后,那一张四方的小照片上。

宝贝的小幺女带着小幺女的宝贝小幺女回娘家了。

四十出头的姥姥预感到自己的人生熬到头了,这个曾经殷实的家已经风雨飘摇,随着自己的离世立时就要四分五裂,各奔东西。

她让两个儿子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孙女们,从粮仓里盘出四石四斗麦子。珍珍记得,姥姥确实说是四石四斗麦子,一石麦子相当于今天的五百斤。

一大家人把这些麦子分开背着,用板车拉着,步行着,早晨开刚亮就出发,直到正午才到达县城照相馆。

姥姥紧紧拉住两个儿子的手,挺起腰杆端坐在前排正中,舅妈和珍珍的娘站在最后一排,孩子们站在两边。

珍珍年纪小,一直拉着大舅舅的手。大舅舅的儿子嫉妒珍珍能靠着自己的爹站,一再挑剔摆布珍珍的姿势,让珍珍背着手,让珍珍一手在前一手在后,让珍珍微侧一点头,让珍珍把腰挺一挺,不要没长骨头的样子。大舅舅儿子的童养媳因为自己未来的丈夫只顾看着小表妹说话,摆布安排小表妹,不理睬自己不管自己站的位置而生着闷气撅着嘴。

最终,珍珍以一个优雅自然清秀的小淑女形象,微微的斜靠在舅舅身边,留下了童年唯一的影像。

大舅舅儿子的童养媳,撅着嘴巴和一脸坚硬倔强的大舅舅的儿子,站在一处拧着身子分向两边,在照片上僵硬的站定。

姥姥紧紧拉着两个儿子的手,两个儿子身子微微朝向母亲,却明显不愿与自己的兄弟有过多交流。

大舅舅穿了黑棉袍坐的端正,戴了礼帽,两撇胡子,一脸古板僵硬的封建式严肃神情。

二舅舅穿着淡色的棉袍,剃了的头发新长出来,毛呲呲的,眼神清澈明亮,淡然平和中仿佛透出一线生机。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5 10:57:00 +0800 CST  
四石四斗麦子,换回五张黑白全家福。几个成年人每人一张。

姥姥对一家二十几口人说:等仗打完了,你们凭着这张照片相认,照片上有的,就是咱们一家人。

姥姥也许不懂国与共的分别,也许是根本不愿提及,她只对儿女后辈们说:只要有照片,只要照片上有,就是一家人。

听说,二舅舅当天下午给娘叩了头就走了,不知去向,杳无音讯,生死不明。

后来,大舅舅的儿子离家出走,据说是受不了大舅舅的专制霸道,找二舅舅去了。

二舅舅跑了之后,大舅舅对家里的孩子们看的越发紧,不准读书看报,不准听人议论国事,没事不准出门,终于把自己的儿子也逼走了。

大舅舅对外人说,儿子是对自己的包办婚姻不满,逃婚跑了。那个爱闹别扭的小童养媳也嫁了别人。

珍珍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姥姥家。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7-12-05 11:21:25 +0800 CST  

珍珍再也没有回过姥姥家,不仅是因为自己家和姥姥家的生计都渐渐艰难,更是因为——珍珍的娘生病了。也许,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但人起不了床。

殷老大挖了粮仓里的麦子,装了整整四麻袋。用破旧的驴车,拉着麦子,拉着珍珍的娘,到县城去看病,从老中医那里换回几包草药。回家煮着吃了,但没见什么效果。

殷老大想再去县城给媳妇看看病,从粮仓里挖麦子的时候,殷老二不满的说:这是大家的麦子,你挖了给你家里人看病,这一大家子吃什么!

殷老三和殷老二的媳妇在粮仓边上,一蹲一站,都没说话,但浓浓的不满全都写在脸上。

第二次去县城换回的草药,依然见效甚微。

珍珍的娘躺在炕上,一声声的呻吟着,求着殷老大:掌柜的,再给我看看吧,再看一次吧,娃还小呢……

珍珍爬上炕,想偎到娘的身边去,被娘推开,被爹抱走了。

珍珍最后一次见娘,娘佝偻着身子半爬在炕头上,一手揪着胸口,一手压在身下,头用了些力气抵在枕头上,使劲的抬头睁眼看珍珍。

珍珍怯怯的唤了声“娘!”,心里感觉惶惶的害怕。

然后,有人进来抱走了珍珍。

我问妈妈:“看一次病要四袋麦子啊!姥爷是掌柜的,钱是姥爷挣的,为什么不能给姥姥看病?他们为什么不分家?”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8-01-24 18:22:52 +0800 CST  
珍珍的娘就这样死了,留下四个孩子,珍珍最小,还有三个哥哥。

殷老大依然早出晚归的挣钱,养活一大家子人。珍珍像殷老大的尾巴,爹走到哪,珍珍就走到哪。

可是,也有跟不着的时候。这种时候,哪怕只是六七岁,珍珍也能感觉到不同。

比如,爹在的时候,自己的碗里的粥就多一点,稠一点,爹不在的时候,粥就少很多,也很清。

三妈手里拿着一块馍,本来是打算给三叔家小儿子的,门外传来爹说话的声音,三妈的手立即拐了个弯,随着爹掀起的门帘,馍就递到了珍珍手里,三妈扬声笑着说:给你馍吃!这个没娘娃,也就我疼了!

殷老大不打算再娶,他知道后娘手底下的日子不好过。珍珍依然是爹的心肝宝贝。

做梦的时候,珍珍能梦到娘。

有一次,珍珍迷糊中,竟然看见娘站在门口隔着沙枣核做的门帘看自己,还是那样的一团发髻,戴着黑网帽,就那样柔柔的看着。珍珍也看着娘,那样真切。屋外传来说话声,娘和身影忽然就矮下去了,变成尺高的小人,又变成一道白光,瞬忽闪进屋来,在装粮食的麻袋那里消失了。

珍珍喊了一声“娘”,门外的人进来,是三妈。

三妈摸了摸珍珍,“想娘了?这个没娘娃!”

还有一次,珍珍睡到半夜醒来,想去尿尿,一抬头,看到方桌下面白乎乎一片光,像卧着什么,吓得尖叫一声,那片白光就不见了。

然后,珍珍就发起了高烧。家里人用黄纸点了给珍珍燎病,说是珍珍的娘来看珍珍了,结果吓着了珍珍。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8-02-24 10:58:59 +0800 CST  
殷老大不再拼命出门赚钱,家里有得钱儿花就花,没钱花,有口吃的就行。他守着珍珍,还有三个儿子,和老二老三一样下地干活。

珍珍的娘去世的时候,殷老大憋了一口气把殷家祠堂外一排溜粗大的杏树全砍了,只留一两棵零星的小杏树没砍,砍了也没用。

老二、老三劝殷老大不要砍,说大树砍了,小树苗成不了材,白糟蹋了。殷老大抡着斧子木屑飞溅:火烧眉毛顾眼前吧,你知道你能活几天?你还有这善心操心它成不成材!

砍下来的杏树如今已经晾干。闲着也是闲着,殷老大把珍珍放在破旧的木架子车上,与几个兄弟一起把杏木破开刨成木板打制家俱。

那时的天那么高,那么蓝,一层层鱼鳞一样的云铺在天上。有时候,那些云又是一朵一朵的,急急忙忙的往一个方向赶。珍珍抱了一堆刨花躺在架子车里,边玩边想:那一朵一朵的云上,一定是一朵云上一位神仙,他们要到西天聚会去了,因为桃子快熟了。

打制家俱的细活指望不上老二老三,殷老大带着大儿子一起干,细细的给儿子教。珍珍笑眯眯的看,每次殷老大忙到顾不上看珍珍的时候,珍珍就伸手过去要爹抱抱。

一件一件的家俱,总共三套,一个兄弟一套。笨重而又结实耐用。新制的家俱带着木头的清香,珍珍记得清清楚楚。
楼主 悠悠地之角  发布于 2018-03-29 17:56:32 +0800 CST  

楼主:悠悠地之角

字数:173

发表时间:2017-06-29 04:18:5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6 11:59:33 +0800 CST

评论数: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