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说那样做……

第14章 自投罗网

大年三十那天,工作组的人到小马家动员时,正好小马在家。院子上空飘荡着菜肴的浓浓香味,夹杂着一股苦涩的中药味,那是从小马家飘出的。
小马原本不在家,也是躲工作组的人,出去了。不巧母亲病了,卧病在床,小马回来服伺母亲。左边的邻居大叔去工作组通风报信,右边的邻居王大娘告诉小马快走,说已经有人去工作组报告了,马上就要来人了,再不走就走不脱了。小马说:
“我往哪里走?我妈病了,我得照顾她,得给她熬药。工作组来就来好了,我也不跟他们争,也不跟他们辩,随便他们咋个说。”
“幺妹,工作组的人都凶神恶煞的,两句话不对付就出言语,出言语不说还动手。你不走容易吃亏,还是躲一下为好,熬的药我帮你看着。”
“谢谢王大娘,不麻烦你。我不走,他们说啥我都不吭声,我又不犯法,我倒要看看能咋样。”
“哎,憨幺妹,现在还有啥子法不法的,说你犯法你就犯法喽。赶紧走吧。”王大娘想这丫头这样犟,肯定要吃亏的,所以使劲劝她离开。最后一看劝不走小马,就叮咛她,“那你千万记住不要跟他们顶嘴,啊,幺妹。”
其时已经晚了,想走也走不脱了。工作组得到“线报”后,迅速赶到,已经堵在院门口。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5 20:25:26 +0800 CST  
(续前)

工作组来了两个人,都穿着大衣,一个戴帽子,一个没戴帽子。他们没有找小马,直奔躺在床上的马母说开了,他们晓得,到这个时候还不下乡的学生都是一些顽固分子,不是他们说几句话就能凑效的。相反倒是家长们比较好对付,在那种政治挂帅,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当家长的顾忌多一些,胆子要小一些。来几句上纲上线的话,一般家长都扛不住,只能乖乖就范。
“马大娘,你是识文断字的人,大道理小道理我都不跟你讲了,我就问你一句话,不要紧,你咋个想的就咋个说,我们肯定不打棍子不扣帽子。”戴帽子的人先开口。
“我病了,身上难受,也没精神头,想要歇一阵子。等病好点再说吧,要得不?”
“你说伟大领袖的号召对不对?”没戴帽子的人立刻把问题提出来了。他没有理睬马母的请求,好似没有听见一样。
一听到这问话,在厨房熬药的小马就晓得这两个人都是居心不良的人,给别人把坑挖好,就绕来绕去,想把别人绕进去。除非你是哑巴不能开腔,否则一回答就掉陷阱里。
“当然对。”马母打起精神,小心翼翼地回答。
“那我们该不该执行?”
“该执行。”
“既然该执行,为啥子你女儿小马不下乡去?你这是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对抗最高指示。”没戴帽子的人开始把“帽子”往对方头上戴了。
“我……我咋是说一套做一套?你们可以调查,我大的两个娃儿连春节都没有过,就已经下乡去了。我……”由于生气和着急,马母的话有点不连贯了。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5 20:28:13 +0800 CST  
(续前)

躺在床上的马母身体很虚弱,她实在不想说话,想静静地休息休息。可是她又不敢怠慢眼前这两个工作组的人,只能小心谨慎地回答。只是在来人的眼里,她不过是装病罢了,想蒙混过关。没戴帽子的人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的话,提高了声音:
“我没有跟你说其他人!是说你眼前这个女儿,她为啥不去?你别以为去了两个,她就可以不去了!你这不是阳奉阴违是啥子!”
“她也要去,我……我这段时间病了,需要人照顾,等我……病好了,幺女马上就去。”
马大娘内心想的是,两个男娃儿下去就下去了,以后出不来,男娃儿也没那样恼火。女儿要是去了回不来就麻烦了,一个女娃儿孤身一人在乡下呆一辈子咋办?再说自己也确实需要女儿照顾。但她不敢说不让女儿去,只得拖延一时算一时。
“少跟我们耍这些小把戏,我们见得多了,你这点小把戏还想在我们面前耍,真是不自量力。其他闲话都不要说了,你就说她哪天走,今天?明天?还是后天!你要是想拖,那我告诉你,拖是拖不过去的!全城的人都走完,就剩你女儿一个,你还想拖到哪年去!”戴帽子那个人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吼起来。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6 09:19:03 +0800 CST  
(续前)

小马看着病中的母亲被两人折磨得有气无力,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她本来是记着王大娘的话,不开腔的,但自己要是不说话,那这两人就无休止地纠缠床上的母亲。心里的怨气也起来了,却不敢说狠话,只能说软话。
“我妈是真病了,老毛病好多年了,她的哮喘一到冷天就发作,老邻居们都晓得。你们看我正在跟她熬药。医生都说了要多休息调理,你们就让她休息休息,求求你们了,等她病好点再说吧。”
“好啊,我们正等你表态!那你就说吧,伟大领袖的最高指示你照不照办吧?”没戴帽子的一看小马说话了,心里很高兴。他们逼马大娘是“围点打援”,一直在等小马自投罗网。
小马明白自己不能顺着他们的话说,那是一张网,正张着大口等自己往里钻。她早打定主意不下乡,但眼下得先应付过去,她只得重复了一遍她母亲的话:
“我妈病了,没人照顾,我两个哥哥都下乡了,离得那样远,也回不来,我当女儿的不能不管。我妈刚才说了等她病好了我就去。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们工作组也是讲政策,懂人情的,我们也是有爹妈有子女的人。你要照顾你妈,我们都晓得,也完全同意,但这并不耽误你下乡去。你只要把户口迁移证办了,你人可以先不下乡去,留在城里照顾你妈,这不也是两全其美嘛。”戴帽子那人的话说得通情达理,但对不愿意下乡的小马来说,却是步步紧逼,不留回旋余地。
“你们看我妈病得这样厉害,就等她好了再说要得不?也不差这十天半月的。”
“人嘛,吃五谷生百病,哪有不生病的?生病是很正常的,要是都像你这样,家里有一个人生病就不下乡了,那还有人下乡吗?过去我们的战士打仗还轻伤不下火线呢。你家这点困难,跟过去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相比,算啥呀?”没戴帽子的人说。在他看来,对方无非是找借口罢了,没有病也会找其他借口。所以他毫不松口。
“我刚才已经说了,过几天等我妈病好了就走。”小马还是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不放。
“你既然同意去,现在就去派出所办手续!充其量一个小时就够了。手续办好了,你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照顾你妈了,这样不是更好吗。”戴帽子的人说。他的逻辑很简明,手续一办,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你也不能不去了。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6 09:21:33 +0800 CST  
(续前)

他们这点心思,小马当然也很清楚,户口一旦下了,再想上上,那就比登天难了。所以她想尽量拖延,先拖过这次再说 ,想看以后事情有转机没有,就推口说:
“我现在也走不开啊,炉子上熬着药。我妈还等着吃药。”
戴帽子那人明白小马是在拖延,心想不能给她留退路。他瞟了炉子上的药罐,立即说:
“这点小事,回来再熬药也可以,一点都不影响吃嘛。再说,吃中药的病,也不是啥急病大病。对你来说,大事情是首先要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
“你们也太不近人情了。难道晚走几天就不行吗?毛主席的号召也没有说非要今天走。”小马终于忍不住了,跟他们争论起来。
“好啊,你还敢攻击伟大领袖不近人情。毛主席他老人家天天忙着国家大事,这样忙,还能管你哪天走的小事。你真是太反动了,还敢钻伟大领袖号召的空子。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那没戴帽子的心想你无故不下乡,还敢跟我们争论,恼羞成怒。好啊,我正等你往网里钻呢,立刻叫来了群众专政指挥部的人员,把小马五花大绑,弄来游街。说她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破坏上山下乡运动的现行反革命,在大街上批斗。

群众专政指挥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1967年江青提出文攻卫武的口号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文攻武卫指挥部,到1968年又纷纷改名为群众专政指挥部,简称“群专指挥部”。它充当了公安司法的职能,其队员由各单位抽调,基本上没有法律意识或不屑于法律意识,以阶级斗争为理念。抓人没有任何手续,只要他们认为该抓的人就抓,把抓的人都当成罪犯一样来整治。
“现行反革命”这项罪名是出自当时的《公安六条》,其中第二条把攻击、污蔑毛泽东和林彪的言行都当作是现行反革命行为。这是一项很宽泛的罪名,边界似有框又似无框,只要是对当下政策、运动有不同看法不同举动者,都很容易被框进去。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7 09:12:06 +0800 CST  
第15章 尊严受辱

方二走在大街上,天阴冷阴冷的,他不由加快了步伐。他准备去吴能家。
悬挂在街道上空的横幅,有时被风卷翻过去成索条状,像是要把知青的思想束缚在一起;有时又被风鼓起成了一张张帆蓬,像是要鼓舞知青航行在广阔天地。横幅是红布,斗大的字写在方块纸上,再用别针别在红布上。横幅有新的,也有旧的,旧的是第一阶段动员时留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雨淋,字迹已经褪色模糊。而新的横幅,是最近挂上的,鲜亮夺目,诸如“坚决响应伟大领袖号召,到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知识青年志在四方,扎根农村安家落户”。街两边墙上是同样内容的大红标语,新的把旧的覆盖了,诸如“一人下乡,全家光荣”“下乡光荣,不下乡可耻”……连一些门面的对联也是同样内容。一些专卖知青上山下乡用品商店的生意很闹热,不亚于专卖年货的商店。道旁行道树的枝叶上、低矮的建筑上、地上的角落处,还残留着欢送上一拨下乡知青的纸花、纸屑。
方二对这些熟视无睹,急着赶到吴能家。突然,他停下脚步,他看见了小马。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7 14:18:56 +0800 CST  
(续前)

方二就是在小马被游街批斗时看见小马的。
其时,方二眼中的小马已经很狼狈了。人被推在一个高台上,头发凌乱,衣衫不整,低着头,一声不吭。带队的那个人才三十多岁,正在挑动众人的情绪,他冲着围观的人群说:
“知青下乡是伟大领袖的号召,执行领袖的号召最光荣。大家都是知青的家长或亲属,都有子女亲人下乡,大家都晓得下乡光荣。而你们看到的这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就是顶着不下乡去,现在让她当着大家的面说,是下乡光荣还是不下乡光荣,是下乡的对还是她不下乡的对?”
“让她抬起头来,当着大家的面说清为啥?我们的娃儿都能下,她为啥就不下。”
方二看到了被迫抬起头的小马,一脸铁青,狼狈不堪,眼神却是漠视着远方,没有惧怕的意思。他在心里说,千万别开口,一开口你就会被口水淹死。
这时小马的心里没有一点头绪,一团乱麻缠在心头,虽然愤怒,却强忍着。一路上被群专人员推来搡去,她精神已经有点迟顿了,已经不理会四周的声音,心底的声音是我不会如你们的愿,我就是不去。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7 14:23:35 +0800 CST  
(续前)

一看小马不说话,那个带队人又开始煽动大家的情绪,说:“大家晓得吗,这个人就是不下乡。工作组三番五次地上门动员,耐心劝说,她还是不下乡。这还不说,她还敢攻击伟大领袖是不近人情。这是现行反革命行为,大家说这种人是不是该严惩?”
“对!该严惩,对这种人就是不能客气。跟老子不能手软!”
“不去本身就是不对,至少就是落后分子。再敢攻击伟大领袖,那就不仅是落后,是反动言论的问题了,就应该法办了。”
小马没有向周围看,这个场面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有料到这点,她后悔不听王大娘的话。事已至此,她告诫自己不再说话,任他们说去。她看到过“文革”中批斗人的场面,没想到自己竟然落到这种地步,她也看到过那些被批斗人的唯一办法:一声不吭。
大街上,围观的人中拍手称快者不在少数。他们说别人都下乡了,你为啥就不去,不去就应该被收拾。但也有人小声议论,觉得做得太过,就算不下乡也只是批评教育的范围,哪里就成了现行反革命!对小马这样的年青女娃儿采取这种粗暴的办法,让她今后不好做人。大年三十的,好歹让别人过完了年再说嘛。后一种声音很微弱,被淹没在充满革命激情的口号中。
方二在人群中说,这帮群众专政指挥部的人都是一帮打手,一群疯狗,不问青红皂白就咬人。但方二不敢多说,也不忍多看,平日敢说敢做的他,这时也明白不能去闯这个火头。他也怕别人识破自己的身份,成为陪斗,悄悄离去。但他没有再穿过大街去吴能家,而是转身直接去江边。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8 19:28:42 +0800 CST  
(续前)

河滩上,料峭的寒风刮过,扬起一阵一阵的飞尘,原本下垂的柳条也跟着拂动挣扎。在场的几个人都没说话,心上像压了鹅卵石一般,沉甸甸的。心里都在想,哪个晓得小马的今天会不会就是自己的明天。
方二打破了沉寂:“我听到那些喊好的人,就在心里咒他们的八辈祖宗,听到那些表示同情的话,我就想就算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也不是每个人都丧失理智,还有许多天良未泯的人。我不敢多看,一个年轻女娃儿被反捆着,被揪着头发,被推来推去,被拳打脚踢,脖子上还挂一块牌子,真有点惨不忍睹。老吴,那疯狂的劲头,就像当初我们斗走资派一样 。当初真以为是阶级敌人,就得往死里整,如今回想起来,真很内疚。”
“唉,我当初也是疯狂过,虽然没有动过手打过人,疯狂劲也不小。现在我当然不相信那些走资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不过,当官儿的多少有些劣迹,吃点苦头没准对他们今后当官有好处,也许多少能体会点民间疾苦。把这一套加在没有下乡的学生头上,同样是没人性。虽说是个别人所为,也是在这种疯狂革命下滋生出来的。”吴能说。
“李轼,你们这个女同学,有种,别看那样文弱,却没有一点怯色。”方二很佩服,由衷地说。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8 19:31:58 +0800 CST  
(续前)

李轼没有回答方二的话,看着那些已经崭露新叶的小草。他很了解小马,娇小的身躯,像大地上的野草,充满顽强的生命力。春天刚开头,寒意还笼罩着大地,江边河风凛冽,岸边那些常绿植物虽然还是绿色,但色彩已经陈旧,即便是雨水冲洗过也还是去年的旧绿。它们正在积蓄能量,等待春雨之后,用新枝新叶来代替去年的旧枝旧叶。
小马叫马兹青,是李轼同班同学,在校时学习成绩上乘,是一个文静又聪慧过人的姑娘,对文革运动介入不多。没想到这样斯文的一个姑娘敢于不下乡,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气。面对突然加之的凌辱,又需要多大的坚韧才不至于精神崩溃。可惜她没有遇到童师傅,像童师傅这样的人是不会做出这种没有一点人性的事的。李轼想幸好自己后来躲开了工宣队,否则结局如何,也很难说。
天冷,天色更阴沉了,晚上恐怕又有小雨。估计快到下午五点了,几个人心情都不太好,不再说话。大家又开始活动身子,活动开后,急急忙忙下水,匆匆游了一阵子,上岸穿衣离去。临分手时钟益生问李轼:
“还上我家去吗?”
“不去了,你父母都回来了,一年就一次假,你还是陪他们吧。我也得回家看看,过年了,我妈还在学习班圈着,不晓得现在放回来没有?”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9 14:46:47 +0800 CST  
第16章 户口被下

李轼回到家,母亲已回来了,正在忙着做饭。李轼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听说是没有结果不让回家过年的。看母亲的神态,好像没有啥事。不过,以他对母亲的了解,那脸上的平静,是太平静了,像装出来的。李轼心里倒有一点不平静了,但没有多问,忙帮着做饭,他晓得母亲在意这一顿年夜饭。
年夜饭吃得没滋没味,一家人心里都揣着心思,也不便说,都晓得母亲是有事要说。饭前,二哥也赶到家了,还带来一些礼物,大儿子的归来,不像往年那样,让母亲很高兴。饭后,母亲说话了:
“你们姊妹都在,今下午我把户口簿交出去了,老三下乡的户口手续办完了。”
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缓缓掏出一张纸:“这是户口迁移证明。我说给安排一个近一点的县吧,管事的人说是你当初不走,近的地方已经没有了。这是很偏远的一个县。”
事情出乎李轼的意料,又好像冥冥之中已定下一样,事情总得有一个了局,也许就应该是这个了局。他看着头发花白的母亲,没有说话,才50多岁的她,显得比实际岁数老得多。她多年来独自撑着这个家,那瘦弱的身躯像一棵大树,尽管自身在风雨中摇晃,仍为树下的小草遮风挡雨。他想母亲已经替自己承受了许多夹磨,这个了局也好,至少是母亲的压力可以释放了。其实李轼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母亲,他妈的心头压上了更沉重的石头。
至于被安排县的远近,李轼根本不在乎。他晓得不是没有近的地方,而是对他们这种人的惩罚,广阔天地,哪里会没有地方。对他来说,就是在家门口,他也不会去的。李轼不想去问母亲事情的过程,怕她难受,他能猜到个七八分。况且,事已至此,过程还重要吗?
小妹告诉了他经过。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19 21:17:21 +0800 CST  
(续前)

李轼的母亲叫岳洛文,因为李轼没下乡,也进了文教系统办的学习班。在大道理和政策学习完后,又小组讨论,说是讨论,其实就是二三个作思想工作的人和一个被作思想工作的人“讨论”。诸法之后,效果不甚明显,因为李轼仍然不报名下乡。
主持学习班的领导严厉批评岳洛文:
“岳老师,你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上山下乡运动的伟大意义。不然不会这样消极,连起码的觉悟都没有。”
岳洛文心里想,又不是让我下乡,你们要是有本事,将这些道理去跟我儿子讲,跟我说有啥子作用。但她不敢将心里话说出来,只能说:
“我是响应号召的,支持儿子下乡的。也劝说了他很久,每天都在劝说,但他不去,我也实在没有办法。儿大不由娘。”
“这叫啥子话!这是你一个当老师的人的觉悟吗?不是让你儿子跟你走,是让他跟党走,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你咋连起码的觉悟和立场都没有啊!还说啥儿大不由娘。”
“是啊,这些道理我都懂。我也反反复复地跟他讲,他就是不听我的,总不能让我把他绑着去吧?”
“岳洛文,端正你的态度,啥叫绑着去!一听你这话就是很有抵触情绪的。我们是讲政策的,思想不通,我们可以做思想工作,直到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去。当然,对个别思想落后又顽固的人,是要采取一些措施的!”领导的话刚劲而凌厉,句句都说在要害上。
岳洛文确实是有情绪的,多年来因丈夫的右派问题而受到影响。自己受影响不说,子女们为此也受影响。小女儿李芷小学毕业没有考上中学,李芷想不明白,问她是咋回事。她当然明白是咋回事,却没法跟女儿说明白是咋回事。她不能实话实说,那是与李芷在学校中受到的教育不一样的,而李芷还小,弄不明白现实中的问题比“书本”中问题复杂得多。到了上山下乡运动时,岳洛文对李芷说:
“你看,你是因祸得福。原来学习不如你的进了中学,现在成了知青,要下乡。你没进中学,成了社会青年,就不用下乡了。”
话虽这样说,但岳洛文心底是不踏实的。随着动员的展开,有些街道也在动员社会青年下乡。天晓得政策会咋个变,如李轼始终不走,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影响到李芷。岳洛文心里有恐惧心理,现在儿子要是再不下乡,自己和家庭还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她真不敢多想。所以,从内心讲,她是支持儿子下乡的。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0 08:26:10 +0800 CST  
(续前)

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岳洛文就问李轼:“老三,你为啥不愿意下乡?这样多的人都去了。”
“不去,去了就出不来,我不想在农村呆一辈子。”
对这点,岳洛文是心知肚明,儿子说得对,只要下乡了,肯定是回不来了。因为丈夫的问题,前些年子女的升学、就业都受影响了。老三是把这点看明白了,所以一点都不犹豫,坚决不去。但要是不去,反过来又会带来更糟的影响。所以,岳洛文在家也多次劝说儿子:
“老三,还是下乡去吧,这是运动,运动不达到目的是完不了的,你能挺到啥时候?胳膊拧不过大腿。再说,你下面还有姊妹,你不走,会不会影响到他们?”
李轼还是那两个字:不去。
岳洛文不单自己劝李轼,还请来自己一些要好的熟人,也是李轼尊敬的人来劝李轼下乡去。那知李轼撂下一句话:宁死也不下乡。岳洛文也了解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个性强的人,想好的事,不回头。所以,从开始动员到现在,她就没有睡过安稳觉。
*      *     *
今天,当学习班的领导批评她时,她想到李轼固执的态度,很无奈地回答:
“那你们说我该咋个办?”
“你就没有想想其它办法?”
“我是真没办法,你们要是有啥办法,我肯定同意,也肯定支持。”
“只要你是真心支持,那就好办。你把户口簿和粮本交出来,就行了,剩下的事我们来办。”
一听这话,岳洛文大概猜到对方的举动了。但支持的话已经说出口,收不回来了,进而想这样也许能让老三下乡去,她只好回家取出户口簿和粮本交了。历来办户口是最麻烦的事,今天却不到十分钟,李轼的户口和粮食关系就办好了。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0 20:35:59 +0800 CST  
(续前)

大年三十夜,当岳洛文把户口迁移证明交给李轼时,只简单地说:“你不要怨我,既然户口都下了,你还是去吧。”
岳洛文心想,这事可以先松一下了。半个多月来,她自己也觉得快要崩溃了,既然户口已经下了,老三也只能去了。她不担心农村苦不苦的问题,老三是能吃苦的。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看老三自己的造化吧。不过儿子的平静反而让当妈的感到有点不踏实,她也了解李轼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她跟工作组说的话并不是假话,李轼确实是不听她的劝说。
拿着那一张户口迁移证明,李轼有点发蒙了,不晓得该说啥,原来设想的很多结局,到头来却是如此简单,实在出乎意料。二哥拍了拍他的肩头说:
“老三,你也长大了,是成人了,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吧。让妈少操点心。”
“嗯。”他只回答了一个字。他明白二哥的意思,是让他下乡算了。心底的声音是:主意早想好了,不去。
李轼刚进小学,二哥李兆就小学毕业,赶上父亲出事,未再升学,开始独立谋生。李兆干过社会底层的几十种临时活路,一直混到18岁,才在外地一个磷矿找了一份合同工干。李轼想二哥既然能在社会上生存下来,自己为何不能呢?
静下来后,李轼的第一个念头是,户口下了,我也不会下乡去。第二个念头是明天去杨建国家和吴能家,把这最新的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提防着点,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0 20:38:45 +0800 CST  
第17章 道高一丈


大年初一,不等李轼去找杨建国,杨建国倒先上门来了,他们家相隔不远。不等李轼说话,杨建国先说开了。
杨建国的户口也被下了。同一天的事,大致情况与李轼遇到的差不多,在学习班的杨立信被逼交出了户口簿,办完下乡的手续。杨建国看着像做了错事的父亲,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想事已至此,说其他都没用了。他晓得父亲是希望自己去,而在之前,他已经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就是不愿意让父亲被逼得焦头烂额的。杨建国一个兄弟一开始就下乡了,一个在动员一阵后也下乡了,他没有去。他曾问过李轼的意见,李轼说:“不去为好,去了你也得回来。先不说别样,你下乡后,找哪个下棋去?难不成总是一个人打谱。”他听后点点头,同意李轼的分析。但他父亲在单位上被动员得日子难熬,吃不好睡不好。他看在眼里,心想不能让父亲太为难,让父亲成为单位上的“落后分子”,在人前抬不起头。于是他想,去吧,别人能去,老子又怕啥。
如今没等他报名,户口先下了。既然户口都被下了,再赖在城头,说不定还得给家里再找麻烦,倒不如先下去再说吧。大年三十晚上,杨建国对父亲说:
“爸,这事怪不着你。我在家过完春节,背起铺盖卷就走。”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1 09:16:29 +0800 CST  
(续前)

听杨建国说完,李轼与他相视一笑,都是无奈的表情。杨建国是来约李轼去人工湖坐茶馆。
“李兄,你咋样?”杨建国太了解李轼,晓得他那怕是户口下了,也不会去的。只是出于友情,关心地问问。
“不去。”
“李兄,你觉得我是去好还是不去好?”杨建国心里已经决定去了,但他还想最后听听老友的意见,他希望老友的话能留住自己。他晓得李轼考虑问题比自己稳当。
“我原来劝过你。这次还是按你自己想法做吧。”
李轼晓得建国是想让自己劝他不去,但却没有这样做。他明白建国已经决定去了,就算听了自己的话先留下来,过段时间,情况有变,还得去。他想杨立信多次嘱托自己劝杨建国下乡,事情到这步了,还是让杨建国按自己的想法做为好。毕竟建国家跟自己家不一样 ,建国本人跟自己也不一样。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1 09:19:00 +0800 CST  
(续前)

2月底,一脸忧郁的岳洛文跟李轼商量:“老三,户口既然已经下了,你还是去吧。要不,我们再找你堂哥问问,看能不能去他们那里?”

原来,在岳洛文没进学习班之前,她对李轼说,如果你不愿意跟集体走,我们就自己联系一个地方去插队。李轼没说话,心想不能啥事都逆着母亲,她愿意做就做吧,反正我是不会下乡的。岳洛文想的是,儿子以后出不来,呆在农村,有一个亲戚之类的也好照应。岳洛文还真找来一门亲戚,论起辈分来是李轼的堂兄。堂兄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却已是两个娃儿的爹了。外表看起来就是道地的农民,但说起话来简单干脆:
“二婶、三兄弟,我们那一带不富,也不算特别穷,也有知青去。如果三兄弟真要去,我们家保证欢迎,以后照顾也没得啥子问题。我弄不明白的是,乡下人都想往城头来,你们城头人咋倒愿意往乡下去哇?要依我说,三兄弟就不要去。”
“不是愿意去,这不是上头有要求吗?城里都在搞动员。”岳洛文说。
堂兄住了一个晚上就走了,说家头活路忙。岳洛文没有留他,心里明白现在乡下是农闲,不会太忙。堂兄是担心她家里就一间房,住起来不方便,因为他的到来,李家有两个人上邻居家寄宿了。堂兄行前对李轼说:
“三兄弟,听我一句劝,农村太恼火哇,要能不去就不要去。运动嘛,过了风头就安生了。要不行,就上我家去避风头。”
李轼点点头,只说了一句话:我不会去。他想他不愿意下乡,不完全是怕乡下苦,而是他根本就不认同这种做法。
亲戚走后,岳洛文想,自己该说的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儿子要不走,她也没啥好办法。没过几天,她就进了学习班。

今天,听岳洛文说完,李轼摇摇头说:“妈,我不去。你放心,我会养活自己。”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1 20:02:00 +0800 CST  
第18章 初识老黄牛

第一次见到老黄牛,李轼就吃了一惊,心想这人真是够忘命的了。
这是在金沙江边,李轼眼前是一个搬运砖瓦砂石的工地,来来往往的人,都是干搬运这种气力活路的。一般人都是每挑一百三四十斤,多的一百五六十斤,就一挑的分量来说,并不算太重。但一干就是一天,能熬下来也不容易。让李轼吃惊的是老黄牛每挑都在二百出头。难的还不在担子重,而是路不好走。
路是从河坎上踩出来的。河坎从水面到顶有五六米高,基本上是六七十度的坡度。小路一尺到二尺宽,要是空着手走也还不难,挑着担子就恼火了。小路靠里是河坎壁,挑的担子还无法横着走,得顺着坎壁走,靠外悬空,脚要是踏空了,人肯定就摔下去。小路窄还不算,还陡得来打滑,不仅路陡,狭窄的路面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沙。这是挑沙时撒下的,让陡峭的小路更滑了,一滑就可能摔下河坎。河坎虽然不是特别高,可挑着担子的人要摔下去,那后果就难说了,完全看各人的运气。为了减缓坡度, 这河坎上的路通常是“之”字形的,拐来拐去。为了减轻路滑,在一些非常陡的地方,用锄头挖出齿状。
这种小路,一担上肩,从坎下到坎上,中间没地方可以停下来,只能挺到坎上,才能歇一口气。所以平路能挑一百五六的,这种坡路上也就挑一百二三了。像老黄牛这种亡命的人,少见。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2 08:55:08 +0800 CST  
(续前)

望着旁边的金沙江,李轼心里一阵默然,感慨人和江一样,生命不息,脚步不止,不管如何曲折,都不停顿,一旦停止,生命就消逝了。
一路跋涉奔来的金沙江,穿越高山峻岭,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到了戎州城,它放松了心情,放缓了脚步。它要在戎州城等它的兄弟——岷江。
这时的岷江,正从北往南赶来,赶了七八百公里的路程,总算嗅到了大哥——金沙江的气味。见面就在眼前,它也不急了,徐徐而来,水流清澈,裹挟着雪山的寒意和森林的清新,还有那川西平原上油菜的金黄和麦穗的芬芳,这是它随身携带的对大哥的问候。
金沙江张开双臂,拥抱了它的兄弟岷江,那碧莹的水和淡青的水,在戎州古城的注视下,相拥在一起,继尔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了,金沙江消逝了,岷江消逝了,蜕变成了长江,奔东而去了。为了远方海洋的召唤,它继续奔腾不息。

沿江两岸有无数的人在为生存奔波忙碌,像大江一样,奔流不已。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2 08:59:00 +0800 CST  
(续前)

工地上的人都穿得很差、很随便,放眼看去就像满河滩的鹅卵石,一个挨一个,没啥区别。老黄牛穿得更简单,只穿一条裤衩,还是带补疤的,光脚,连草鞋都没穿。从后面看过去,老黄牛身板高大壮实,光脊梁油亮油亮的,那是多年日晒雨淋的结果。上坡时,只见他腿上、背上的肌肉一股一股地绷紧,肩头上是一根更黑亮黑亮的扁担,把肌肉压出一道很粗的褶子。后腰上还有浅浅的、不太长的一道疤,扎眼。正挑着担子上坡的老黄牛,那削瘦的脸颊及粗壮的脖子都透出一股较劲的力道。那种生命的力量像汗水一样渗出了身体,让李轼心中一震,这真像雕塑,活生生的雕塑,比那些凝固的雕塑更打动人。

李轼脑壳里立刻想起希腊那些有名的雕塑作品,他把这感受告诉身边的杨建国。对这些东西杨建国原本就没有半点兴趣,心想都啥时候了,这仁兄居然还有如此雅兴,真潇洒得可以啊。不过他嘴上只哼了一声:
“雕塑,过两天你也得成雕塑,成了为生存挣扎的呆头呆脑的雕塑。不信,我们走着瞧。”
一听这话,李轼有点尴尬,后半截话没再往下说。他原本还想说几句感慨的话,一听杨建国这话他就不好意思往下说了。自己只是想到那里了,随口一说,忘了杨建国对这些事不感兴趣。李轼晓得杨建国没有嘲笑自己的意思,他和杨建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又从小学一路同班到中学,相互知根知底的,且相交甚深。
楼主 山茅2018  发布于 2018-08-22 20:02:04 +0800 CST  

楼主:山茅2018

字数:619800

发表时间:2018-08-01 05:36: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12:22:05 +0800 CST

评论数:48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