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艺境馆藏作品欣赏——少女


画家简介






李夏青,又名李军。1959年6月生于山东省新泰市。1984年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先后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国家画院梁占岩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画家。系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



人品如画品







李夏青的画作里充盈着人物个性化、典型化和情绪化的表达,“画家除了笔墨技巧和造型能力之外,关键是作者的综合素养、人格人品和情感共鸣。我认为人物画家人品如画品,做人要心地善良、爱憎分明、富有同情心、慈悲心、平民心,架起心灵情感沟通的纽带。以情动人,以情入画。这样作者的线条、笔墨和色彩就有了情感指向和生命情怀,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技巧和表面文章了。”





艰辛从画路






橄榄坝即景|李夏青

多年以来李夏青到过不少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去北京学习后又深入到云南、广西、甘南、四川等地探究民风民情,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服饰产生了浓厚兴趣,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表现少数民族人物的笔墨技法。近年他入选获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反映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生活和劳作真实体验的作品。





在描绘大凉山彝人时,李夏青通过深入研究大凉山彝族资料,了解到彝族的厚重历史、苦难经历、坚韧性格、与自然抗争的精神、生生不息的繁衍和多彩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对彝族老人沧桑的面孔和儿童纯真的双眸,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因此,我竭力调动所有情感和能力去表现。去表现他们的朴厚、沧桑、希冀、苦痛和无奈。尽管还有力所不能之感,但我会把这个系列更深入的画下去。”




佳作品读





大凉山 | 李夏青


《大凉山》和《布拖汉子》这两件作品被李夏青看做是自己的转型之作,“为了突破以前的惯性思维和风格。更深入的表达人物的风貌和精神,需要抛弃掉一些自认为‘熟练’的手法,寻求新的突破。”

在创作这两幅作品前,2012年夏天李夏青专程去大凉山体验生活、写生采风十几天时间,“在当地的生活给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彝族人民的厚重历史、生活状态、人物形象使我激动不已,但又不敢、不愿去触动这个题材,直到今天才开始创作这类作品,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并且还不成熟。”







拖布汉字 | 李夏青


李夏青于2014年进入以中国人物画创作见长的大家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陈老师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感受上、精神上、表现上争取再上一个台阶。根据这一要求,一年来进入反思阶段,逐步减少了创作的数量,研究了国内外具有鲜明个性画家的作品、经历和理论。”在这期间李夏青特别关注了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理论。“首先我力图在体验感受上有所提高,力争与表现的人物、景物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和连接;其次在对人物造型上有更加鲜明的体味和表现,通过造型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大凉山采风的经历就重新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成了最好的载体。




执着艺术




李夏青的艺术创作多以人物为主题,这亦是他自大学时代习画时就偏爱的创作题材。他从开始喜欢绘画时起就对人物画感兴趣,上大学前对人物速写非常喜欢,喜欢看和临摹连环画作品,临摹学习了大量像达·芬奇、伦勃朗、黄胄、叶顾生岳等的作品,大学时光李夏青没有虚度,他又打下了良好造型基础,到北京进修又跟随当今画坛几位写意人物实力派大家学习,所以一直以来他都专注于从事人物画创作。从绘画流派上李夏青将自己定位于写实的现实主义写意画派,但同时不断融入现代构成、抽象因素、表现主义因素等,特别注意讲究书法用笔、写意表达、直抒胸臆、因势利导、笔墨交融,使笔墨与造型及感受紧密结合,形成形神兼备、笔酣墨畅、松紧有度的境界是他致力在艺术上的求索。




馆藏作品欣赏——少女








对于自己人像创作中素材的选择和灵感的汲取,李夏青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被感动。这种感动包括自己被所要表现的地域环境及人物形象所感动,创作一定要有感而发,在精神上找到契合点。在艺术上有个现象叫新鲜感,有些画家只画熟悉的人物环境,也有些画家却对异域风情、少数民族的氛围所打动,从而激发灵感,李夏青说自己大概属于后一类。

楼主 和合艺境  发布于 2018-04-24 13:22:33 +0800 CST  

楼主:和合艺境

字数:1625

发表时间:2018-04-24 21:22: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8 20:10:51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