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游记》

序言:
大家对《西游记》的印象来自于86版电视剧,师徒四人一路打怪升级获取真经,这部电视剧其实只演出了原著精髓的十分之一不到,如果《西游记》的故事真的那么简单,那吴承恩真的够无聊,《西游记》也不会成为四大名著。
事实上《西游记》在明代是一本禁书,因为他的故事隐射了当时的官场。《西游记》的故事主线明里是取经,实际是以如来为首的佛教势力意图东扩,获取供奉。而东部地区,正是以太上老君为首的道教地盘。师徒四人取经是如来授权观音一首策划,观音也借机让师徒四人一路上排除异己,巩固势力。取经只是个形式,但是必须要走完这个形式。

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小孩子是根本读不懂西游记的。个人认为,《西游记》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3 22:32:27 +0800 CST  
正文:【第一回】 吴承恩,你到底在写什么?

《西游记》,看过电视剧的人一定比书的要多,多得多。这不仅仅在于这部“剧本”内容上神话色彩以及浪漫主义情怀的出色,还在于电视剧里演员形象的成功塑造刻画,让观众不得不记得,不得不熟悉......

说实话,六小龄童演得好,也混得脸都烂了(相信不管六小龄童再演什么,都忘不了那双“火眼金睛”)但是演得不真实,不像原著里所描述的孙猴子。如果说演员也是艺术家的话,那么可以肯定这是对《西游记》的再创作。

从吴承恩写完《西游记》,流传至今,戏曲,连环画,动漫,电视剧无一不在对《西游记》进行“再创作”。这样的“再创作”有些是被认可的,比如原著里并没有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玉皇大帝被逼在桌子底下向西天如来求救的情景,但是电视剧里却是这样演了,虽然这种细节杜撰的有些过火了(以后会告诉大家,玉皇大帝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脓包),但从侧面反映齐天大圣的反抗精神,是可以被认可的。但是不被认可的多了去了,在这我也不一一列举了。

且更可笑的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被恶搞次数最多的,从最开始的剧情,到最后整个人物形象的颠覆。我认为被恶搞的原因有两方面,一、《西游记》是以神话为主题的小说,也就是说在历史上除了玄奘取经外,其它根本无从考证,整部书就是个杜撰出来的东西,作者都是天马行空地写,那么后世之人为何不能肆意妄为地改呢?!二、《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可能是结局比较完美的,至少在某些人看来是这样的,所以他们以为《西游记》是个喜剧,喜剧嘛就应该闹腾,就应该大话,就应该恶搞。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4 07:54:50 +0800 CST  
《西游记女儿国》郑导天马星空的恶搞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4 08:03:04 +0800 CST  
恶搞就恶搞吧,怎么说也是精神食粮呢?一部《大话西游》感动无数人,或许真的比原著更具魅力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真正的西游记故事,你可以说吴承恩老先生天马行空地写,但他老人家绝不是乱写!就四大名著文学评价来说,《西游记》可能是最低的,它没有《三国演义》里的用兵之道,谋略之计,也比不上《水浒传》里的为人处世,勾心斗角,更不要说红到现在还很红的红学。那么,有人想问,《西游记》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网络上曾有人用《西游记》来调侃的没背景的妖怪都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对!《西游记》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以前说到《西游记》第一时间总会想到的是孙悟空,孙行者的确是这本书最大的主角,但是如果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孙猴子只不过是被玩弄来玩弄去的小角色(以后我会慢慢道来),这就是为什么吴老先生偏偏取《西游记》为名的原因,因为“西游记”听上去是件事,而不是某个人,确实吴承恩写得也是事,而不是人。中学的时候学中国历史文化的时候,教科书对《西游记》的主旨评价是赞扬孙悟空的不畏强权,反抗到底的精神,如果有,还真有那么一点。这样的反抗精神,吴承恩先生只写了五回,也就是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五回俗称“大闹天宫”。但是这五回里真正反抗打斗的字数可能还凑不够一回,如果是整本书的主旨,那么吴先生何苦要写到一百回?仅仅开头的百分之五就能说明一切了,那么此书也不必叫《西游记》了,直接取名《大闹天宫》完事了。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4 10:28:43 +0800 CST  
那么有人问,孙悟空算什么?就算不是写他的什么精神,也至少是在写他吧!我认为,如果真的是为孙悟空而写西游记,那么全书有两处可以算是多余,具体地说是两件事是多余。第一件事,自第七回后,也就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基本上不提孙悟空什么事了,好像孙悟空的故事告一段落,而是着手介绍如来的取经大计和唐僧的凄惨身世以及唐皇李世民魂游地府等等。这一写就是六回!好家伙,比大闹天宫的事还多一回。对于一个主角来说,不给他台词,不给他任何行为(那时候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就是想动也动不了),甚至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一连六回),那叫什么主角?真的是为他而写西游记?第二件事,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段就是很经典的三打白骨精!过程我不多说,我只说结果。结果就是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孙悟空被逼得没办法,一咬牙一跺脚,一个筋斗云回了花果山。按理说,真是要为孙悟空写西游记的话,那么应该开始介绍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怎样怎样... 那么吴承恩写了吗?写了。写了多少,半回不到。最后就是明小说的惯例,不想继续追究的东西,“不题”二字一带而过。然后继续洋洋洒洒地写着剩下师徒三人取经的过程,依然不提孙悟空什么事,好像从未有过这么一个人一样。如果不是第三十回唐僧有难,八戒沙僧白龙马自身都难保了,这才请回了孙悟空。如果取经一路顺风毫无阻碍的话,估计等唐僧到了西天也没孙悟空什么事了。所以可以看见证,人或是引子,他虽是主角,但不是为了他而写。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4 13:33:53 +0800 CST  
那么,可以看出吴承恩先生的的确确是写事,而不是写人。既然是写事,就必定有三步走,即: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可以看做是前七回的大闹天宫,经过就是这之后的西行之路,最后一回的成佛便是结尾。按照今天来说,这样的情节太过老套,几乎是没什么市场,哄哄四五岁小孩睡觉倒还可以。
如果真这样,吴承恩写这样的故事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吴承恩根本不是为了写一个故事。如果说要写一篇很好的故事,故事内容一定要吸引人,剧情还要跌宕起伏,结局最好出人意料!可是西游记是这样的故事吗?不是!故事内容吸引人吗?未必!我想人在什么时代都一样,那时候想看《金瓶梅》宕起伏吗?未必!可能大闹天宫的时候还能有点看头,这之后就是十分枯燥的取经过程,到一个地方,碰到什么妖怪,然后有背景的被带走,没背景的被打死,仅此而已。结局出人意料吗?可能第九十八回到九十九回那个无字经书着实出乎意料外,整个剧本还是按照吴导演的布置的那样圆满落幕。别说作者去写,就是读者去猜也能猜到结局,西游记西游记,没成功的西游还记个屁啊!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4 16:42:27 +0800 CST  
可是就这样的一个故事,吴承恩为什么还要去写呢?!没事游历千山万水做个徐霞客样的人物不也很潇洒吗?那么我们先撇开《西游记》不说,看看吴承恩先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从吴承恩的资料上看,吴先生的出生不好,首先是商人家庭,而且家境清贫。要知道中国古代是重农抑商的,加上还是穷商人,那么可见其家庭社会地位。但是吴承恩自幼聪明,博群书(说明书看得多,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诗文下笔立成(也就是写诗写文不带打草稿的),这么聪明好学的人我想七步成章的曹植也不过如此。在西游记中随处可以见到吴承恩为小说剧情题的诗,可见这功夫不是吹的。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集绘画,书法与一身的才子,却科考不利?!至到中年才补上个岁贡生,大家是不是感觉很奇怪?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4 21:45:29 +0800 CST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那样的时代。什么时代,嘉靖的时代!嘉靖是什么时代我不多说了,这位天子是做皇帝做成了“仙”,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明史。如果还有人不明白嘉靖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我只要说一个人,大家都明白了,那就是明朝第一大奸臣——严嵩。
那么是才子的吴承恩为何科考不利,我想我也不必多说。因为吴承恩的出身本身就低下,加上家里贫困,不要说当时科考那种复杂门生关系,相互间后门黑礼,仅仅是去乡试会试的那点盘缠,我估计吴承恩都负担不起。如果在像现在这样再缴个什么报名费,试卷费,培养费... 那吴承恩可以直接不要考虑去考试了!暗箱操作早在明朝就已经很普遍了,即使吴承恩的试卷写的再好,达到录取分数线,谁会去理这个没背景没黄金的乡巴佬?!千万不要以为明朝那些忠臣贤将都是平民老百姓的出身,那就错了,至少是中产阶级,那样的时代,没钱是读不起书,考不起试的。
但是即使考不起试,吴承恩还是有一个做官的机会。晚年的吴承恩曾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关键就在这两件事上,中年的时候才补了岁贡生的吴承恩开始着手写《西游记》,仅仅写了前几十回。我估计,这时候西游记里的寓意还没那么大,可能吴承恩真的只是想写好一篇故事,毕竟他和蒲松林一样一直喜欢鬼神志怪类的东西嘛。但是真正写完是在吴承恩晚年辞官不做回家的时候。吴承恩在最后决定写完这部书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回忆他一生所经历的种种不平!有可能!他有没有可能对西游记前几十回做点文辞改动,改变当初只是为写一个故事而写的初衷?有可能!他有没有可能将平生经历的官场,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含蓄地反映到书中,有可能!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5 05:21:02 +0800 CST  
那么,吴承恩到底在写什么?对!西游记!再加些定语就是:一部揭露官场腐化社会黑暗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神话小说。注意是浪漫色彩而不是浪漫主义!一个东西表面可能是白的,这叫色彩,但本质是黑的,这叫主义。我这多说几句是怕有人一目十行看完然后来挑我的毛病,所以我还是严谨严谨,慎之慎之!
好了,说了这么半天总算是说完了。那么就让我们翻开《西游记》泛黄的书页,看看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吧!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拜师?学艺?全是阴谋!!》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5 18:20:40 +0800 CST  
【第二回】 拜师?学艺?全是阴谋!!


孙悟空的拜师学艺是不是场阴谋,或是什么样的阴谋,暂且先不说。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孙悟空是个什么出身。有人会说,这有必要吗?很明显他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人物,在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人去考证其原型出处的。有人说,他的原型是印度神话里的猴王哈鲁曼,也有人说是大禹治水时的水神无支祁,更有荒唐者竟拿石头作文章,说孙悟空出生的那块石头是女娲娘娘补天炼石剩下的顽石所化。这样考证来研究去,除了自娱自乐,没有一点意义。孙悟空的出身很简单,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从一个侧面看孙悟空的出身状况是无父无母,无亲无朋,也无任何背景裙带势力范围的。
吴承恩是随意这样写的吗?不是!是!是哈鲁曼和无支祁,从宋元的关于玄奘西行的戏曲中也可以需找到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但是我们不管这些,因为吴承恩压根就没想把孙悟空的事迹往哈鲁曼或者无支祁身上写。他是故意的。为什么?大家看过电视剧的,还记得那个通天河吃童男童女的灵感大王金鱼精吗?就这样一个妖怪,只不过是在观音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最多是被猪八戒打掉了两片鱼鳞,就被观音轻轻松松地带走了(详见《西游记》第四十九回)。可见有背景,神佛菩萨的走狗宠物都可以无法无天。反过来,孙悟空有什么?什么都没有!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以至于后来孙悟空即便有打败了巨灵神、哪吒等天兵天将的能力,也只能被天庭招上天做个无品的御马监,当然这个我在后面会详细讲。现在我们先抛弃什么背景势力不说,大胆地试想一下这样的人,什么都没有,好像孤儿的成什么?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5 21:57:56 +0800 CST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样的人做一种职业最合适——杀手!!或者说是间谍、特务。因为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即使任务失败,追查起来却找不到出处背景势力,天下之大,人神之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岂不美哉?!
可是即便是适合去做,当事人未必会愿意。那么当事人愿意干什么呢?很简单,长生不老。当事人自出生后人缘就很不错,《西游记》上说石猴出世后“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可以说孙悟空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这点在后来上天为齐天大圣后也可以看出,以至于后来孙悟空弃道入佛门,很多神仙还是客气地尊称他一声“孙大圣!”,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重回花果山,因为人际关系好,四海的龙王都愿意借他甘露仙水把花果山洗青了。这个我们以后慢慢说。除了人际关系不错,孙悟空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成了猴王。不要以为孙悟空当上猴王是件容易的事,当然是团队间关系好才行,跳入水帘洞只不过是个契机而已,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想当猴王?做梦吧!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一、孙悟空会搞人际关系;二、孙悟空有领导能力。
不仅仅如此,孙悟空还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从他想要长生不老的动机就可以看出来了。《西游记》里很多人都想长生不老,动机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有的是为了争权夺利,但是孙悟空想长生不老只是为了不伏阎王老子管!如果人死了还照样是自由自在的,我估计孙悟空也不会追寻什么长生不老了。所以孙悟空有一个向往自由的心!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6 10:40:36 +0800 CST  
从刚才可以看出,想永远的自由,就必须有个前提,长生不老!那么怎样能长生不老?成为佛,仙,神圣。所以,孙悟空弃了自己的花果山,从东胜神洲一路漂泊流浪到西牛贺洲。这期间本来没什么说的,但是我还是要说道说道。第一,吴承恩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作了一首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首诗写得是孙悟空一心游历访神仙,但是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我想,吴承恩感叹间便随手作了这样的诗。谈不上讽刺,也谈不上志向。可以说,吴承恩是个追寻自由,知足常乐的人。第二、孙悟空从东胜神洲到南瞻部洲,再到西牛贺洲寻访神仙神圣之道,用了多长时间呢?将近十年。期间访到了没有?书中只说了四个字:“无缘得碰到神仙这类的人物,第二种意思就是有机会能遇到神仙,但是神仙未必愿意见他,很可能见其来访就隐于阎浮世界中了,所以叫“无缘”。我更倾向
于后种意思。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6 16:02:24 +0800 CST  
孙悟空一路游历了三大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除了北俱芦洲没去外,全世界孙悟空已经跑了四分之三了,都可以算半个麦哲伦了。这三个洲难道东胜神洲和南瞻部洲都不出神仙吗?肯定不是!如果说有神仙的话,为何孙悟空一个都没访到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里面哪吒的师傅父太乙真人在哪吒出世的第二天就登门道喜并收为弟子,为什么哪吒的师父这么好得,都不用拜的,而孙悟空却要花十年的时间游遍三大洲才能辛苦寻到一个“师父”呢?原因很简单,哪吒比孙悟空有背景,背景就是他爸是李刚,哦,不是不是,是李靖——陈塘关总兵。不要小看这个总兵,权力大着呢,至少能管一方百姓。至于什么权力,各位有兴趣可以翻翻《封神榜》,我就不细说了。 言归正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孙悟空有可能访仙的情况下却访不到。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孙悟空好容易找到一个仙洞,里面正好有位神仙,拜师可以,但做师父的神仙肯定要弄个基本调查,比如你是那方人氏,姓甚名谁的... 调查的结果就是,这厮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没背景,二没彩礼,加上神仙是稀少的,物以稀为贵嘛!无利可图又怎么能随随便便将仙术传个一个没任何背景的人呢?长得又是猴子,连做童子的资格都没有!最后就剩下一句话:“去去去!我不是什么神仙,你去别处寻访,休来打扰我的清净。”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6 21:58:01 +0800 CST  
可是就是这样的情况,孙悟空最终还是求到了。可己都要感到欣喜,但是越是不寻常事越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看《西游记》千万不要对神、佛、仙这类的角色抱有幻想,如果他们真的那么慈悲,你们可以想想后来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幕幕吧。所以正常来说,孙悟空这类乡下来的土,是不可能寻得神仙,找到一个长生之术的。但是他确找到了!而且还是个厉害的角色——菩提祖师。
这里我要插一句,菩提祖师是谁?这个所谓的师父就好像特地为孙悟空而出现一样,孙悟空来的时候他是早就知道的,教会孙悟空本领后也是他赶走孙悟空的,而自孙悟空离开师门后就再也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也!那么他究竟是谁?

这样,我们把问题换个问法,这个菩提祖师像谁?大家有想到吗?像不像一个神级别的人物——如来佛?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7 08:24:47 +0800 CST  
首先,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同住贺洲,地域上很近;其次,菩提祖师在给孙悟空取名字的时候说,本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哪十二个字呢?它们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是什么?这明明就是佛教中取法号的十二个字嘛!也就是说菩提祖师是佛门中人!!再次,我们可以看看菩提祖师的名字,菩提?祖师?菩提是什么?是一棵树,是如来坐其下悟出佛法的树,古人很多为自己取名号的时候喜欢用一些自己带过的地方,比如:东坡居士、半山居士、板桥居士等等。举一反三取菩提为名号的人肯定和菩提树有关。那祖师又是什么?何谓祖?其实就是开创者,才能称之为祖。中国历史上很多开国的皇帝或者有前期大作为的皇帝都称自己为,比如宋,明成祖。如此说来菩提祖师变相翻译就是一个佛法的开创者,那么是谁呢,又会是谁呢?最么一句诗“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我们可以看看《西游记》第七十七回,叫“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这一回讲得是狮驼国三个妖怪(狮、象、大鹏)被如来收服的事。但是你发现这题目上的“真如”“本性”指的就是如来佛,而这两个词最先出来的是描写菩提祖师的!我们回过头再琢磨这句“真如本性任为之”,也就是如来是可以随意变化的。好了,我们将这么多线索串联起来,菩提祖师究竟是谁?我不多说,你懂得!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7 12:48:46 +0800 CST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7 21:52:09 +0800 CST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虽然我不敢直接说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但是后面还有一些小小的细节可以侧面的反映。这里我只说三个小小的细节,因为很多细节还要牵扯到后面的故事,不是一时能说清楚,诸位见谅。是什么细节呢?第一、是吴承恩的两首诗。什么诗,一个是描写菩提祖师地方的,一个描写西天佛祖地方的。诗句太长我就不写出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诗句上对着两处景物的描写十分相像。单说动物,菩提祖师住的地方有:仙鹤、玄猿、白鹿、金狮、玉象。如来佛祖呆的地方(第五十二回)有:仙鹤、玄猿、白鹿。你看动物就有三个是一模一样。那金狮玉象去哪了?我先告诉你,它们去狮驼岭作妖怪去了!!第二、孙悟空第一次去灵山的时候是第五十二回,唐僧被太上老君坐骑青牛怪抓去了,而孙悟空对他的金刚圈一点办法都没,十万火急的时候孙悟空只好求救‘如来佛祖。但是他到灵山第一件事并没有直接去找佛祖,而是在看山!这样紧要的时刻为什么看山?因为孙悟空觉得似曾相识。而看得正发呆的时候,却被比丘尼尊者给喊回过神了。比丘尼尊者说,看你妹啊!快和我见佛祖去!如果不是为了掩饰什么何必这样明令禁止呢?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第三、第五十五回,也就是在女儿国,唐僧被蝎子精掠走了这一回。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前去蝎子精的琵琶洞营救唐僧的时候,蝎子精对孙悟空说了一番话。原文:“孙悟空,你好不识进退!我便认得你,你是不认得我。你那雷音寺里佛如来,也还怕我哩!”这话说明她认识孙悟空,而且后面从观音的口中可以知道这个蝎子精的来历:先是在雷音寺听如来讲经,后蛰了如来一下逃到此处,也就是说蝎子精认识孙悟空的地点只可能在雷音寺。如果按照正常推理,孙悟空也只不过在前面五十二回第一次去灵山的雷音寺,还是匆匆忙忙的,怎么可能就让一个在逃犯蝎子精认识了?那么认识的时间只能往前推移,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孙悟空拜师学艺的时候,而孙悟空当初拜的菩提老祖还会是谁呢?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2-28 08:30:36 +0800 CST  
好了,现在我们基本搞清菩提祖师是谁了,故事就明朗了。别的神仙不要的,如来佛要了,而且他偏偏不说自己是如来佛,说自己是菩提祖师,在孙悟空来的时候他派童子(很可能就是那个比丘尊者)出来迎接,教会了他本领后一脸无情地将其赶出,而且还说孙悟空此去定生不良,还不准孙悟空说出自己的名号来,不然要孙悟空死得很难看。这哪是师父啊,简直就是幕后主谋一样在打发手下一样。想当初哪吒闹海的时候,他师父太乙真人那个犊子护得哟,又为哪吒出谋划策又给宝贝的,最后还用**术让哪吒复活了,孙悟空知道了肯定羡慕死了。对比一下就知道,一种师父让人活,一种“师父”让人死。那么让人死的“师父”,他算师父吗?

答案肯定不是,即使我们不去想这究竟是怎样的阴谋,但是也可以感觉到那种寒气逼人的压迫感。因为孙悟空在拜师学艺中的迹象实在太异常了,异常的让人不舒服(当然孙悟空是浑然不晓的),所以不用什么第六感也可以猜到,拜师学艺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绝对!

那么菩提祖师,或者说如来佛到底要干嘛?他教了孙悟空什么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3-01 17:21:53 +0800 CST  
【第三回】 七十二变,筋斗云,哪样能长生?

在《西游记》里,长生不老是一个贯穿整个故事的热点话题。从孙悟空想长生不老拜师学艺,最先开始一直到西天取经路上各路妖怪为了长生不老抢着抓唐僧来吃,就连神仙自己都觉得长生不老是件不容易的事。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这一回说的是孙悟空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打倒而去海岛求方,正好碰到福禄寿三星。福空打倒了人参果树直骂孙猴子不知好歹!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太可惜了!为什么可惜?你听他们原话是怎么说的:“你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闻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活四万七千年...... 他(指镇元子)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练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功夫...... ”
也就是说想长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吃。吃什么?蟠桃,金丹,人参果,唐僧肉... 只要这些东西能让人长生,大家都会抢着去吃!另一种是自己修炼。这个修炼就不是吃那么简单了,上一段我也阐述了,自我修炼是多么费神费力的一件事。而且修炼是为了能活下去,而活下去必须继续修炼,这样循环往复,又是多么枯燥的事情。所以大部分的神仙能有第一种选择就选第一种。这也就是为什么,开蟠桃会的时候,所有的普天众神都来参加;这也就是为什么玉皇大帝看上去没什么本事,但是能控制着天庭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蟠桃是王母的,毕竟是夫妻,都是自家东西)。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3-02 09:41:35 +0800 CST  
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孙悟空去拜师学艺,他要学什么?长生不老之术!从他和菩提老祖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他脑子里无时不刻在想着能否长生。菩提老祖想要教孙悟空一些本事,但是孙悟空第一句话就是问:“可得长生吗?”当得到否定答案的时候,孙悟空的回答就两个字——不学!然后,菩提老祖拿戒尺打了他三下,关了中门而去。可喜的是孙悟空还真聪明,知道菩提老祖想要他在半夜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入祖师的卧室求学。于是剧情顺理成章地下去了,那么菩提老祖教了些什么呢?第一、一份长生之道的口诀;第二,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第三、筋斗云。

这三件本事看上去,都是很顺利的,开始先是长生的口诀,然后菩提老祖说,长生是夺天地之造化,需要躲“三灾利害”,于是教了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最后看到孙悟空爬云的样子,又教了他筋斗云。首先我们可以一眼看出,筋斗云是不可能会长生的。其次,七十二般变化是为了躲“三灾利害”,也不能长生的。关键就在那份长生口诀上!

自菩提老祖传授了这口诀,孙悟空就开始在练,练了多久,三年。三年后一天,菩提老祖开坛讲法,突然问:“孙悟空在吗?”孙悟空说:“弟子在这呢!”菩提老祖继续问:“你一向修些什么道来?”这句话问得莫名其妙,不是你给的长生口诀给孙悟空练的吗,还问他练什么?但是孙悟空聪明,他回答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一渐坚固矣。”因为孙悟空知道,这口诀是菩提老祖秘密传给他的,所以菩提老祖不会直接问,当然,他也不会直接答,这叫心照不宣。然后菩提老祖说:“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 ”好了,孙悟空要的就是这句话,我要的也是这句话。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把神仙比作**员的话,那么意思就是,你现在已经是**预备党员了,不要骄傲,要继续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时时刻刻接受党和人民对你的考验…………



楼主 黄帝P7  发布于 2018-03-02 21:49:25 +0800 CST  

楼主:黄帝P7

字数:17387

发表时间:2018-02-24 06:32: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4 15:36:00 +0800 CST

评论数: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