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政变”

[转自泡网]新浪“政变”(《财经》月刊)本刊记者 胡舒立 杨福亿万富翁八九月间的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湾区,正是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从冬日以来一直青翠欲滴的草地已经枯萎,到处可见成片的焦黄。就是在这一时节,在湾区这块因为硅谷奇迹而变得越来越炽热的土地上,一家最大的中文网站新浪网公司(sina.com)正在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宫廷政变”。赫赫有名的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沙正治及其辖下的一班硅谷经理人齐齐离开公司,当年公司的创业者、来自中国大陆的王志东成了新任掌门人。此时的新浪正处于上市前夕。临阵换帅,舆论哗然。不独如此,新浪换帅的取向也一反常态。数月前,香港的中华网(China.com)在NASDAQ上市,投资人选择了出身美国沃顿商学院MBA、早年曾有在美创办成功IT企业经历的叶克勇(Peter Yip)执掌管理层。公司的财务总监等一应高级职位,也都由具有西方教育背景的香港企业界人士担任。而新浪却走过了一个“之”字形。在这家境外风险资本为大股东的国际性公司里,早年创业人王志东竟能取硅谷名人沙正治的地位而代之,让人在震惊之余,亦觉其中必是大有文章。在网上修改历史与报道现实同样便利。9月3日,在新浪网站的公司介绍中,王志东的名字在新浪的管理层名单中从往昔的第三位跃至首位。而沙正治先是以排名第二的董事会 身份出现,十几天后,管理层的名单中不再有沙正治的名字。如今,在新浪网的“大事记”中,竟删去了当年沙氏受聘这段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记载。商场争战,胜者为王。如今,至少从形式上看,31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王志东正以胜者之姿,统领全球最有影响的中文网站公司之一新浪网走向华尔街。如果上市成功,一夜之间涌到面前的财富将是爆炸式的。当年以每股20美元上市的中华网,上市一周内股价跃至67美元。各种投资分析都在说,中国国内调查排名39位的中华网能创此奇迹,位居榜首的新浪网的股票将来可能会达到每股上百美元!王志东当年办四通利方,从投资了500万港元的四通集团那里拿了21%的股份,此后的一次次融资当然使这部分股份大大稀释,却也使这部分股份数十倍增值。而每一次融资都伴随着国际通行的优先股(option)计划,王志东及四通利方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也机会多多。更重要的是现在,CEO的职位意味着数量可观的优先股安排。据接近新浪的人粗略估算,王志东总持股当在100万股以上。这意味着一旦上市成功,中国将首次出现一个从中关村走出来的、货真价实的亿万富翁。四通利方中关村的确与硅谷有些相似之处,中关村的企业家像硅谷的企业家们那样不拘仪表、不讲排场就是其一。王志东在周日参加完一个工作性的早餐会赶来公司见记者,穿夹克衫,坐出租车,全然没有堂堂国际型公司CEO的派头。可能是翻译成中文后王志东原来的职位“总裁”(president)和CEO听似相当,更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国内传媒对王志东此番执掌新浪大权并无过分惊叹与惊喜。作为中国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网站之一,新浪网名声在外,王志东更是家喻户晓的“网络英雄”。王志东与四通利方/新浪,在国内长期以来是个一体化的故事。王的科技天才、企业家胆魄、国际视野与神奇机遇的成功结合,是故事的主线索,也使故事充满了浪漫气息和个人色彩。然而,从四通利方的早期创业时起,事实就比“故事”来得更复杂也更冰冷。1993年,一度风靡一时的中文平台——“中文之星”的作者王志东,由于和所就职的新天地公司经营者发生矛盾而辞职,两手空空,自言“失败”,处于事业的低谷,一度想以技术移民的途径出国。恰在此时,四通电子在香港完成上市,准备投资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四通想挖王志东过去,王志东却向四通老总段永基提出,希望四通支持自己办公司。他本来就是一个不甘于受控的人。吸取当年教训,年轻人提出四点要求:四通的投资力度要大;只做高科技;管理上独立;予骨干人员以股权安排。段表示接受。1993年12月18日,四通集团透过旗下的香港四通电子投资500万元港币,四通利方正式成立,王志东任总经理。当时,王志东要20%的股份,段永基索性给了21%。500万港币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四通利方成立后,王志东借中文平台的市场契机推出Richwin,市场占有率很快超过了自己当年的“中文之星”。后来1995年微软Windows95中文版一出,一些中文处理软件企业陷于困境,四通利方也开始寻求突破。发展资金再度成为瓶颈。四通集团想继续投资,但彼时力不从心,于是开始考虑外部融资。在此前后,美国硅谷一位有名的投资银行家山迪·罗伯逊带着新聘请的年轻助手、大陆留美学生冯波来到中国。遍寻各处找不到理想的投资项目,冯波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经济学家吴明喻,又藉吴的介绍认识了四通主管技术的董事刘菊芬。正是这位刘菊芬当年安排王志东见到了段永基,这一回,刘菊芬又与段永基一起安排冯波见到了王志东。1996年1月,四通利方与冯波服务的罗伯逊·斯蒂文斯(RSC)公司签订了国际融资服务合同。后来人们说的那个“王志东到硅谷弄来650万风险投资”的故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至于许多报道含糊其辞地描述的融资安排进行了两年,事实上并不准确。冯波和刘菊芬都告诉记者,这两年其实是个对于四通利方进行国际化改制的艰苦过程。冯波引路,王志东在1995年和1996年几次去了硅谷。冯波说,到现在还记得王志东那种深受感染、跃跃欲试的神情。特别是在网景公司成功上市之后,王志东到硅谷参加一次为期三天的IT会议。他虽然没有发言,可始终有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兴奋。硅谷文化催动着王志东的成长,硅谷的“internet狂热”更直接感染了在技术创新上颇具灵感的王志东。RSC公司与四通利方当然也有许多摩擦。双方时常吵得很激烈,观念冲突非常显著。一位知情人透露,最初的四通利方管理上很有些“家族味儿”,王志东一人大权独揽,软件的程序源代码由弟弟保管,财务来往账由妻子掌握。RSC认为这不行。财务和技术的权力要交出来,由公司的财务总监、技术副经理等其他高层经理来掌管,否则你的公司根本长不大。他们这样说,王志东当然不同意也绝不会放心。于是RSC拿出了硅谷的常用法宝Option计划。四通利方的公司管理架构与激励机制从此渐次成型。梦醒时分1997年10月,四通利方的第一次国际融资完成,以美国华登投资集团(WIIG)牵头的三家公司共投入风险资本650万美元。到1999年4月,四通利方又购并了台湾人在硅谷创办的中文网站美国华渊公司,并第二次完成国际融资2500万美元,这回的牵头人还是美国华登投资。按今年早些时的口径,始终参与此事的刘菊芬称,第一次融资后公司总价值达1500万美元,升值23倍;第二次购并和融资完成后,公司总价值达到8380万美元,升值5.6倍。融资成功、公司壮大的故事很漂亮,新浪网成了一家在大陆、香港、台湾和北美都有基地的跨国公司。今年夏天中华网上市后,从来不讳言上市打算的新浪网明确提出了年内上市的时间表。此时的“网络英雄”王志东,此时的“网络神话”新浪,其举手投足,都让正浸淫在网络热中的国内传媒称颂不已、赞美有加。然而,人们似乎忘却了风险资本这顿正餐的昂贵价格。650万美元、华渊公司、2500万美元先后来了,新浪富了、大了、走向NASDAQ了。然而,在第一次融资之后,四通集团所占权益已经降到40%以下。在合并及第二次融资之后,人们只能隐约记起声名大噪的新浪当年曾经姓“四通”——此时四通集团的股份已降至百分之十几,王志东的股份在5%上下;而两次融资的牵头人华登集团所持股份总和已近20%,风险资本股份总和超过60%。这是个从公开资料上可以推知、但王志东鲜有对传媒提及的股权结构轮廓。与这种结构相呼应,新浪的控制权早已发生了根本性转移。王志东和他的创业同伴们学习世界的才智、精诚合作的态度以及踏实奋进的成就,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但实事求是地观察,至迟到了1997年,新浪的故事就绝不再是王志东一人担纲导演的故事了。国际风险资本走进一个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了巨额金钱,也带来了资本的意志。创业者当然还在起作用,而且两种意志之间会有个平衡点,但无法想象中国IT业界的年轻创业人能够轻而易举地“洋为中用”,把玩国际资本于股掌之间。风险资本来了,其目标是三至五年内获得最大回报;其武器是金钱以及金钱博弈术。绝不是在做谁好谁坏的评论,只是需要廓清观察几年来四通利方/新浪管理层变化的主思路:在1997年首次融资完成后,原就职于RSC的美国人马克(Mark Fagan)加入四通利方,担任了财务总监(CFO);到今年初,华登副总裁、持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的大陆留学生茅道林又离开华登,出任四通利方运营长(COO);王志东在去年9月与华渊公司CEO、台湾商人姜丰年相识相交,进而两公司合并合作,新公司易名新浪,由姜丰年担任 兼CEO;今年3月间王志东、姜丰年共同出面,请来硅谷著名的美籍华人企业家沙正治担任掌门人。——这一切,曾经被描述成王志东和四通利方体系开放、热情善良地组建通向理想彼岸的“梦之队”,藉众多媒体今年来一路狂炒,成为一组英雄相惜的经典故事。但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意识到,这些关乎公司发展的重大步骤其实都是资本意志的产物,也都包含着利益上激烈的明争暗斗;在温情的面纱之下,并无太多的浪漫意味。这样,才能够解释新浪管理层上市前的急剧更迭,解释最终为何又由王志东执掌公司帅印,甚至解释合作了三年的“梦之队明星”马克为何在今年9月间含泪离去。“鸡一叫,梦就醒了。”一位逼近新浪的观察者有此箴言。体味资本的性格实在需要清醒。硅谷选帅“梦之队”的领军人物沙正治是在4月间被邀出任新浪CEO的。这位硅谷知名人物曾经在Oracle、网景等许多鼎鼎大名的IT大公司出任高级职位。四通利方恰恰在此前完成了其发展史上至关重大的“跨海婚姻”。这次结合产生了两重结果,一是业务上的,覆盖中国大陆的四通利方与以北美、台湾为主要市场的华渊相携手,业务上正可优势互补,大力拓进;二是“婚后”更名为新浪的新公司问世,新浪——在王志东心目中还是“四通利方”的那个公司——总部已经正式建在了美国。王志东在国内媒体面前一直强调“美国总部只是个形式”。可关键是一家现代公司究竟如何构架,如何进行权力安排,由此看来“形式”便非常实质。在美国的真正意义的公司总部,由台湾人姜丰年当了董事会 兼CEO,王志东只是坐在侧席的总裁(president)。理由很好找,比如王志东太年轻,没有国外教育背景,英文不流利,而46岁的姜丰年好歹曾在得克萨斯大学拿过一个政治学硕士学位,而且已经有了几年美国工作经验。显然是因为姜丰年仍然不足以胜任新职,新浪最后还是决定选聘沙正治担纲。各种报道都说,沙正治是王、姜二人主动请贤请出来的,更有中文媒体刊登姜丰年自叙体的文字说:“许许多多的游说加起来绝不止三顾茅庐,膝盖都快跪破了,甚至想法请他夫人吃饭,最后沙正治也禁不住了。后来他说,若不是新浪网这样的一个背景,他肯定不会出来,做做风险投资,或带孩子去周游世界,都是他在劳作了这么多年一直想做的事情。”姜丰年所说是否属实,目前无从查考,但当时的各种报道表明,他屈膝相求给予沙正治的职位只是“联席CEO” (Co-CEO),亦即沙正治与姜丰年同坐新浪首席执行官一席。去年美国高盛公司“政变”,第一步便是原为二把手的总裁汉克·鲍尔森先行改衔,与 兼CEO卓·柯塞恩同为联席CEO。几个月后俄国金融危机牵连了一大批欧美大牌金融机构,柯塞恩也因高盛的损失被要求辞职。姜丰年或许不很熟悉类似的典故,或许是作出了无可奈何的选择,我们至迟从5月间有关新浪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沙正治已经成了公司惟一的CEO。此后还有报道透露,身居 职位的姜丰年在公司上市前夕又有闲暇,重新拾起了当年的篮球运动爱好。沙正治当然很懂得CEO的全部含义。有消息说,他在与姜“联席”期间曾三次提出过辞职,因为“联”起来实在无法做事。在关键时刻,王志东曾经支持了沙正治。当大权在握之后,沙正治便大张旗鼓,以美国公司的方式对公司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几年来在新浪具有实力地位的茅道林离开了COO的职位,王志东早年创业的左右手严援朝也未保住技术总监(CTO)职位,马克虽然仍在公司就职,但CFO被沙正治撤换为另一位硅谷名流——曾经有过四家公司上市经验的财务专家雷利·威尔考克斯。沙正治为新浪的拓展做了许多。王志东至今提起他,仍亲切地称他的英文名字Jim,并对记者说,“如果没有Jim看住全球业务,我无法在这段时间内把中国做起来。”观察者们还认为,沙正治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运用有效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建起了新浪的品牌。沙正治到来之后,新浪在英文报刊的出现频率迅速提高,每月都在200次以上。8月间,他又决定与美国一家著名的推广商Admerasia合作,开展一场“百万美元的品牌推广活动”,进一步在北美地区强化公司的地位。沙正治在8月中来到台北,先是参加新浪首家电子商务项目“购买机票网站”的发起,后来又与一家叫PChome的公司签订了合并协议。在他回到硅谷后,新浪董事会于月底作出了改由王志东担任CEO的决定。走马灯好象经历了无数的争吵,也好象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9月份,新浪高层的人事变动有如走马灯。9月3日,新浪宣布王志东出任CEO,沙正治担任董事会 ,而原来的 姜丰年降为副 。十多天后,新浪网上的“管理层”一栏再度更换名单,姜丰年重任 一职,沙正治的名字不复存在。随同沙正治离去的还有新浪的CFO雷利·威尔考克斯以及另一名CTO。与此同时,茅道林重回到COO职位,马克再担CFO重任。几天后,再次余震,马克的名字消失。新浪上市前夕竟然没有了需要向投资人说明财务状况的CFO。“又换了!”这是记者从几个月来查阅新浪网“管理层”一栏时不时发出的惊叹。到记者发稿时为止,新浪的管理层只剩了四人,王志东以CEO身份排在第一名,姜丰年虽有 之衔也只位居第二,余下二人分别为COO茅道林和总经理赫斯特·林,一位来自台湾的前华渊合伙人。说起来很有意思,在沙正治执掌公司大权时,CFO雷利·威尔考克斯兼任了茅道林曾经担任的COO一职;而王志东此番登台,COO茅道林目前据称兼任着CFO的工作,当然还有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按合约襄助。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知晓此次“新浪政变”的详细内幕。说法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商业周刊》在披露了这一事件后,将此归因于“硅谷+华尔街商业文化”与“中国大陆+台湾商业文化”的冲突,并称冲突主要表现在王志东、姜丰年主张把业务重点放在市场超常发展的中国,而沙氏等人更重视世界其他地区;在上市时间表上,沙正治主张放缓速度,而王、姜等坚持从速主张。王志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属于公司的正常人事更迭,在新浪这样一个以中国为主市场、且中国业务飞速发展的企业中,董事会认为他更能胜任CEO一职;而沙正治则因对中国缺乏了解、担任CEO经验不足、年龄偏大等原因,任此职较为吃力。他还说,公司现在更重视做好企业的基本面,不再一味迎合资本市场的看法。还有一些知情或不很知情的人,直称此次冲突主要与利益相关,因为上市前夕的优先股分配必然争斗激烈。一位在硅谷工作过四年的中国留学生告诉记者,上市前管理层出现纷争的事情也常听说,不过发展到临阵换帅这一步,过去只听说在那里的印度人公司里发生过。政变幕后冯波在谈起这场人事更迭时,说过美国投资银行界很流行的一句话:不见得是哪项决策错了,“魔鬼在细节之中(Devil isin the detail)。”现在由外人来分析“细节”如何孕育出了“魔鬼”很困难,但按资本市场的惯例,在公司上市前更换管理层实属反常,新浪董事会最终作出换帅决策必有事涉根本的重大原因。回过头来看,沙正治出任新浪CEO之后一路风风火火,跃马横刀,一系列“美国化”操作中很可能轻视了两个事情。其一,在他上任之后的6月间,中华网在NASDAQ成功上市,强烈地表明了“中国概念网络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魅力,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引起广泛性关注。分析普遍认为美国市场的网络股热从今年下半年以后会有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概念网络股”热烈看好对新浪投资人就意味着很多。而中国这张牌,大部分还攥在王志东手里。其二,沙正治以其集权作风轻率地炒掉了许多新浪的宿将,其中第一个牺牲品就是当初在新浪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茅道林。茅道林来自华登,而华登曾在新浪投入了1100万美元,其身为风险投资牵头人的角色也干系重大。来自新加坡的华登董事长陈立武,由此成为新浪董事会中风险投资人的代表和实力人物。(参见“华登投资/陈立武/茅道林”)“中国概念”的东西在美国市场上往往热得快也冷得快。中国网络股走红,而且中华网远逊于新浪网,促使投资人考虑对新浪上市的战略调整。本来可能逐步解决的冲突,由于上市的巨大利益显示出很大根本性。沙正治按成熟市场的要求,对今年3月间刚刚完成跨海合并的新浪进行整合,必是耗时耗力,摩擦不断;与此同时,沙正治的品牌战略又使新浪在半年内名声大震。只要上市时间表调前,冲突就会加剧;上市涉及管理层的重大利益安排,冲突更易白热化。最终的决定是董事会的决定。据知,当时新浪的董事会成员包括了华登投资的陈立武、姜丰年及华渊的一位创办人曹某、王志东、段永基、沙正治,还有新浪投资方Flatiron Partners的合伙人之一杰里·克罗纳和独立董事陈丕洪。克罗纳远在纽约州,据说很少来参加会。目前,他已经和沙正治一起离开了董事会,原因各说不一。记者与克罗纳联系时,他表示现在无法置答。在风险资本进入创业企业后,由资本选择职业管理班子来取代创业人,是硅谷企业的常见模式。当年创造了“苹果”的乔布斯被赶出公司,就是说得最多的例子。在新浪的转型中,最终由创业人,而且是来自中国大陆、对国际社会不十分熟悉的年轻创业人王志东担任CEO,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结局。应当说,这里包含着网络上市巨大利益面前的激烈争斗、反复权衡,意味着新浪最终决定在资本市场打出“中国网络”牌,也显示了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脱不掉的“中国特色”。“说到底,一切都是利益。”逼近的观察者们多有此说。记者一直未能与怏怏而去的沙正治、威尔考克斯和后来又被逼出局的马克取得直接联系,仅从各种渠道获知,新浪将按市场惯例给他们一些优先认股证,当然数额比在位时会少去许多。这种安排,只是避免给公司带来更大震荡的“赎买”。此次“新浪政变”还牵动到公司之外。美国高盛公司经营的一个非上市私人基金是新浪的投资人之一,高盛投资银行部在硅谷的高科技小组则由沙正治选定,担任新浪上市的主承销商之一。主要是因为高盛在新浪人事大幅更迭后主张推迟上市时间、让新的管理层有个稳定期,急于上市的新浪竟然决定另请高明,炒掉高盛公司另行聘请了摩根士丹利添惠。投资银行界竞争激烈,一家已经抓住项目进展多时,另一家不甘落败、虎视眈眈的情形早为人们司空见惯。但这一回高盛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金牌信誉,才向新浪提出推迟上市建议的,因为稳定管理层素来是华尔街的信条。而高盛的同量级对手摩根,本应同样看重信誉。网络奇迹在改变一切的同时,也在修改市场规则。因为利益超乎寻常的巨大,市场同样会疯狂,而理智和道德有时便显得可笑。后记时间距年终已经不远,新浪正在加速向NASDAQ挺进。新的领军人王志东于10月中回到北京,当天晚上便在一家宾馆约见了六家媒体的记者,主动谈了新浪换帅的原因,主基调是说“此乃正常人事更动”。三天后,应本刊记者的要求,王志东用两小时时间接受了本刊独家采访。两小时很难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王志东谈了很多,给人的印象是聪慧而诚恳。他讲话喜爱夹带英文单词,对美国商界的一些习惯有些了解,而且对自己担任CEO这一职位表示有信心。他说,自己是从1995年开始搞融资、进而走上国际化之路的,已经学了四年。至于管理,他其实从1993年到1999年3月都是事实上的CEO。问起担任新浪这样的国际大公司的CEO的感受,王志东坦言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总经理”,没留过学也没读过MBA,一步到位做国际性公司挑战非常大。“他们开玩笑说我比比尔·盖茨还强些,毕竟大学毕业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我一直以来都有贵人相助,而且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团队比较团结。我们的股东和董事都给了我相当多的帮助,这就是我为什么敢挑这个担子。他们想做一个试验,我也愿意接受挑战。”王志东说。可能因为有所历练,可能性本敦厚,王志东特别喜欢谈四通利方员工的延续性、高层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默契,觉得这是“最值得骄傲的”。问及在事业征程中什么人帮助最大,他说有许多人,但举出的例子尽是国内早期或中期的创业伙伴。谈到个人对钱的态度,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尽管外面有传言,自己是不可能当什么“中国首富”的,但希望公司多一些百万富翁,希望“一起创业的人能有个好结果”。王志东的确还很年轻。他回答沙正治一干人何以下野的敏感问题显然早有准备,但所列理由一一道尽后,便显出逻辑并不很通畅。比如他说,49岁的沙正治不适合当CEO的原因之一是年纪大了,不适出国旅行,可商界一般并不认为49岁是什么高龄,而且硅谷中人都说沙氏本是个不甘寂寞之人。再比如他一再说,董事会选了他担任CEO,因为想走更加务实的路线,不再考虑迎合华尔街的口味,可谁都知道董事会的责任就是维护股东的最大利益,而风险资本的最大利益无疑要通过上市得到体现。事先说好了不谈上市也不能谈数字,采访没有涉及相关问题。但想到王志东在新浪上市的关键期身挑千钧重担,特别是想到在路演中需要面对那么多欧美基金投资人挑剔的诘问,就觉得他现有的勇气、自信和谦虚都非常重要,也真诚地希望中关村走出来的这位年轻人能得到华尔街认可。对新浪来说,除了人事更迭可能会导致市场猜疑,上市前夕还面临一个潜在路障,就是信息产业部的政策性意见。记者打电话向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询问后得知,一个关于ICP管理的规范性意见正在起草之中——外商不得在这一领域投资经营是基本原则;已经参与的外资必须退出,转到合法投资的领域。该官员还说,外资虽然不能搞信息服务,但可以搞技术服务,投资在与网络相关的软件开发领域;当然,不能享受经营业务的收入。但当记者问及外资的技术开发公司在为ICP提供服务后,后者可否用未来的广告或网络其他利润进行支付时,该官员表示“那我们就不管了”。分析人士说,后一层意思颇具含义,至少为外资以某种方式投资ICP提供了一种“变通”的可能。据估计,新浪网上市时,其中国大陆的资产部分很可能需要经过类似的重组包装。如果一切顺利,市场普遍预测,新浪的上市会在年底前完成。此外,目前新浪的新一轮总额2500万美元的战略性引资已经完成,反应相当热烈,据传戴尔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了那么多曲折和期待,国内业界目前多希望此番新浪上市之旅能够成功。当然,所剩无几的未竟之路会相当难走,但人们总觉得从中关村崛起的新浪和基地在香港、管理层以港人为主的中华网不一样。如果这回新浪和王志东做成了,就有了中国大陆成长起来的网络公司在NASDAQ的第一次凯旋。不管怎么说,中国还是需要这样的第一。(美国硅谷特约作者F·周对此文亦有贡献)(完)
楼主 islandman  发布于 1999-11-19 12:31:00 +0800 CST  
呵呵,冥冥中,四通和天涯似乎有某种因缘的牵系,许多天涯的老社员都自称过老四通。。此中滋味,可能象你这般真实参与过的,感慨尤深。。不妨多谈谈,我认为,你说的,感觉可能更真切。。呵呵
楼主 islandman  发布于 1999-12-10 16:29:02 +0800 CST  

楼主:islandman

字数:9535

发表时间:1999-11-19 20: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07 17:27:56 +0800 CST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