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宝典——二十四史精华浅析】

煌煌二十四史,卷帙之浩繁往往另读者望而却步。尤其对于不很精通文言的大多数读者来说,阅读深感吃力。为了方便大多数读者更好的了解历史。笔者去粗取精,深入浅出将二十四史中故事性强对人们有教育启发意义的部分挑出来,进行归纳,一共为十六卷分别为:识人篇、料事篇、慎言篇、识祸篇、用智篇、用事篇、用谗(间)篇、嫉妒篇、忍耐篇、礼仪篇、志趣篇、小人得志篇、演技装逼篇、滑稽篇、谋攻篇、身退篇等。
有些读者会问为何要读史?读史有什么好处?
首先,读史有趣味性。二十四史记录了上下数千年曾在这片土地的上所发生过的经典的典故。一个人的人生中能够经历多少惊心动魄的事情呢?恐怕掰着指头也数得过来。但是通过读史,我们可以了解楚汉争霸、三国鼎立时的风云际会;可以惊叹战神韩信如何运筹帷幄,每战打出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故事;可以想象诸葛亮、周瑜羽扇纶巾的潇洒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也可以神往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单就阅读的趣味性而言,可以肯定的说,代入感丝毫不比所谓的种马文逊色。
其次,读史有实用性。二十四史记录了数不清的兵家战略、权利斗争、处世技巧。简直就是一本教科书大全。
人生在世,有许多无法回避的矛盾会伴随一生。既然逃避不了,为什么不微笑面对?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我们曾经面临过的大多数难题在史书上都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就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用历史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就可以躲开无妄之人、避开无妄之灾。就可以趋利避害。
最后,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去批判的读史,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机。摒弃一切洗脑的论点,做到读书而不尽信书。
我相信,如果您试着读下去,会越读越有趣味,甚至手不释卷。坚持读一段时间,您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待人接物、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这,正是无数历史爱好者们意料之外的惊喜。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0:36:00 +0800 CST  
第一卷 识人篇
天下万事,以识人为难。只因人最善于伪装自己。一个社会人人都伪装,看上去个个都差不多。给我们分辨起来带来些许难度。
古人识人术中给我们提供了几点方法:
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
第四,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想要认识一个人,就要察言观色,拿以上几点去套,不但看人如何对己,且要看人如何对人。人之上中下立分。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0:53:23 +0800 CST  
识人1:【吕太公识刘邦于草莽间】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

故事简介: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关系不错,因躲避仇家,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杰听说县令有重要客人,都前往祝贺。萧何是沛县的主事小吏,在这里当知客。萧何说:“贺钱不满千钱的,在院子里的酒席坐。” 刘邦是亭长,向来瞧不起那帮官吏,就骗说“贺钱一万”,直接进了堂上,其实身上一分都没带。吕公看到刘邦,很是惊奇,亲自起来迎接。吕公好给人看相。见刘邦长的很有贵人之相,因此很敬重他,引他入座。萧何说:“刘三喜欢说大话,办不成事。”高祖便戏辱堂上的客人,自己坐在上座,毫不谦让。酒席就要散尽,吕公以目示意高祖不要走。高祖喝完了酒,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少时就好给人相面,相过的人多了,没有一个像你刘三这样的贵相,希望你刘三保重。我有一亲生女儿,愿意做为你刘三执帚洒扫的妻子。”酒席结束后,吕媪生吕公的气,说:“你最初常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把她嫁给贵人。沛令与你相友好,求娶女儿,你不答应,为什么自己妄作主张许配给了刘三?”吕公说:“这不是妇孺之辈所能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了刘帮。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吕后,她生了孝惠帝、鲁元公主。

评论:
汉高祖刘邦平素大大咧咧,游手好闲,经常语出轻慢。明明身无分文却敢说大话。还经常瞧不起共事的上级和同事。所以一般人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多大年纪了还那么光着。然而吕公却慧眼识人,一眼相中了后来威名赫赫的汉高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历史的记载太过于简略,甚至有某种误导读者的目的。我们应该摒弃统治阶级利用封建迷信宣扬君权神授的宿命论。批判客观的看待这些记述。应该说,吕公肯定也侧面打听过刘邦的为人。了解到他是个轻财仗义的人,平素爱结交一些亡命之徒。吕公是躲避仇家才跑到这里定居的,说明首先他是个老江湖,他知道刘邦这样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如果放在和平时期,刘邦就是地痞无赖头子而已,肯定不会有光明的前途。然而吕公看清了时局混乱,天下英雄将群起争雄。那么刘邦的这些特点就变成了可以依靠的靠山。吕公肯定不是先知,他也不知道后来刘邦竟然位至九五至尊,但是他看准了刘邦身上隐藏的潜质。愣庙的烧香,终于使自己的家族傍上大神,飞黄腾达。点个赞

识人眼光:
吕公 ★★★★★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1:26:29 +0800 CST  
第一卷 识人篇
天下万事,以识人为难。只因人最善于伪装自己。一个社会人人都伪装,看上去个个都差不多。给我们分辨起来带来些许难度。
古人识人术中给我们提供了几点方法:
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
第四,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想要认识一个人,就要察言观色,拿以上几点去套,不但看人如何对己,且要看人如何对人。人之上中下立分。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1:27:28 +0800 CST  
识人1:【吕太公识刘邦于草莽间】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

故事简介: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关系不错,因躲避仇家,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杰听说县令有重要客人,都前往祝贺。萧何是沛县的主事小吏,在这里当知客。萧何说:“贺钱不满千钱的,在院子里的酒席坐。” 刘邦是亭长,向来瞧不起那帮官吏,就骗说“贺钱一万”,直接进了堂上,其实身上一分都没带。吕公看到刘邦,很是惊奇,亲自起来迎接。吕公好给人看相。见刘邦长的很有贵人之相,因此很敬重他,引他入座。萧何说:“刘三喜欢说大话,办不成事。”高祖便戏辱堂上的客人,自己坐在上座,毫不谦让。酒席就要散尽,吕公以目示意高祖不要走。高祖喝完了酒,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少时就好给人相面,相过的人多了,没有一个像你刘三这样的贵相,希望你刘三保重。我有一亲生女儿,愿意做为你刘三执帚洒扫的妻子。”酒席结束后,吕媪生吕公的气,说:“你最初常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把她嫁给贵人。沛令与你相友好,求娶女儿,你不答应,为什么自己妄作主张许配给了刘三?”吕公说:“这不是妇孺之辈所能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了刘帮。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吕后,她生了孝惠帝、鲁元公主。

评论:
汉高祖刘邦平素大大咧咧,游手好闲,经常语出轻慢。明明身无分文却敢说大话。还经常瞧不起共事的上级和同事。所以一般人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多大年纪了还那么光着。然而吕公却慧眼识人,一眼相中了后来威名赫赫的汉高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历史的记载太过于简略,甚至有某种误导读者的目的。我们应该摒弃统治阶级利用封建迷信宣扬君权神授的宿命论。批判客观的看待这些记述。应该说,吕公肯定也侧面打听过刘邦的为人。了解到他是个轻财仗义的人,平素爱结交一些亡命之徒。吕公是躲避仇家才跑到这里定居的,说明首先他是个老江湖,他知道刘邦这样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如果放在和平时期,刘邦就是地痞无赖头子而已,肯定不会有光明的前途。然而吕公看清了时局混乱,天下英雄将群起争雄。那么刘邦的这些特点就变成了可以依靠的靠山。吕公肯定不是先知,他也不知道后来刘邦竟然位至九五至尊,但是他看准了刘邦身上隐藏的潜质。愣庙的烧香,终于使自己的家族傍上大神,飞黄腾达。点个赞

识人眼光:
吕公 ★★★★★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1:27:59 +0800 CST  
识人2 【知子莫若父,伍奢料事如神】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於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於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

故事简介
费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不这样将成为楚国的后患。”平王就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来;伍员人桀骜不训,忍辱负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被擒,势必不来。”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两个儿子,说:“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现在就杀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武员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块处死。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就叫我们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恨父亲召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王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他。伍奢听说子胥逃跑了,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火了。”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

评论
费无忌向楚平王进谗言要捕杀伍奢。为了斩草除根,要伍奢召两个儿子一起回来。伍奢料到大儿子忠厚仁慈,一定不会背上不孝的骂名,所以一定会来。而小儿子伍子胥聪明桀骜,能忍辱负重,他不会做无意义的自投罗网。而会留下性命找机会报仇。并且他深知以伍子胥的能力,复仇并非难事。成功的预见到了楚国君臣的后果。可惜楚平王没脑子,竟然把伍奢父子杀掉了,把仇恨的种子深深埋在伍子胥心中。站在楚平王的角度,完全可以先把伍奢父子关押起来,让伍子胥投鼠忌器。这个笨蛋却把自己身边有能力的人往敌国赶。幸亏他自己死的早,只落个被人鞭尸的下场。
伍奢知子莫若父,一切都被他言中。

眼力指数
伍奢 ★★★★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1:56:11 +0800 CST  
识人3 【管鲍之交,看鲍叔之豁达识人的气度能力】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故事简介
管仲说:“我才开始没有发达的时候,曾经与鲍叔一起做生意,我给自己分的多而给他分的少,鲍叔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原因。我曾经为他的事情出谋划策,但是结果却不好,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是时机不成熟。在君前我曾经三起三落,鲍叔不认为我是不肖,知道我生不逢时罢了。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走,鲍叔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还有老母要奉养的原因。公子纠失败,召忽死节,我却没有跟着殉节,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是个不拘小节但怕不能建功立业的人而已。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而自己的地位却在管仲之下。鲍叔子孙世代享受齐国俸禄,十几代人享受封邑。闻名天下,天下人不说管仲的贤能而多赞鲍叔有知人的慧眼。

评论:
观管仲所作所为,本来就是个十足的小人。但起码他不虚伪,并且是个非常有能力的真小人。使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没有过人的能力显然是做不到的。但是此人为达目的不折手段也是天下闻名的。正是此人首倡官妓。于道德而言,实在令人齿冷。但于当时礼崩乐坏的环境而言,用人不能只从所谓的道德进行考量。重用此人确实对于齐国的强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鲍叔可谓识人。

眼力指数
鲍叔 ★★★★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3:12:31 +0800 CST  
识人4【贤臣择主而事,看伏波将军马援如何识人。】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世祖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故事简介
这时,公孙述在四川建号称帝,隗嚣派马援前去刺探。马援与公孙述是老乡,关系比较好,以为去了应当象以前一样握手言欢。但公孙述陈列依仗威严,再请马援进入,寒暄完了,请马援入住驿馆。然后赏赐给马援衣冠,在宗庙中大会百官。给马援留了个位置。公孙述带着庞大的仪仗队及警卫乘车缓缓而入。宴会非常的丰盛。公孙述想要封马援大将军及侯爵。马援的随从都十分乐意留下。马援却说:“天下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公孙述不学周公那样礼贤下士,以图成功,反而虚张声势,活像是戏子在演戏一般,这样的人如何能留下有才能的人替他出力啊!”马援告辞回去,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个井底之蛙,还想妄自尊大,不如看看东方的刘秀是否能成大事。”
后来,隗嚣又派马援到洛阳。马援到了宣德殿,刘秀爽朗的笑着对马援说:“你在二皇帝间进行选择,今天见到你,使我很惭愧啊!”马援低头说到:“如今,不但是君选择臣子,臣子也要选择君主。我与公孙述同乡,以前关系不错。我前些时候去见他,他是摆足了架子然后再见我。今天我从远方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召见我?
光武帝大笑:“你不是刺客,只是说客罢了。”马援说:“天下战乱,欺世盗名想要称王的不可胜数,今天见到陛下,跟高祖一样气度不凡,才知道帝王真是有天命的啊!”

评论:
天下大乱之时,各方雄主当以招揽英雄为务。礼贤下士还来不及,而公孙述偏安一隅还老是惦念着如何装逼抖威风。连马援这样的故交都不肯为他所用。典型的浮脆小人得志的嘴脸。
与之形成鲜明对应的是光武帝刘秀。刘秀恢弘大度,且平易近人。对待臣下就象对待老朋友一样,懂得延揽人心,一看就是个成大事的务实之人。难怪另马援一见倾心。

眼力指数
马援 ★★★★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4 23:48:01 +0800 CST  
识人5【袁绍外宽内忌,田丰料人如神】
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故事简介
袁绍貌似很有雅量,喜怒不形于色,但性情刚愎自用,不善于从善入流,所以兵败。官渡之战发起前,田丰极力劝阻袁绍,认为袁绍的实力虽然强于曹操,但灭曹的时机尚未成熟,应当休养生息数年,待双方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后,再行灭曹。袁绍不但不听从田丰的建议,还把他关押起来,说是等到取胜班师的时候再杀田丰。后来官渡之战,袁绍果然失败。等袁绍退回冀州,有人对田丰说:“您料事如神,以后主公一定会重用您。”田丰却说:“袁绍为人外宽内忌,看不到我的忠心,而我经常用肺腑之言劝谏他。如果他胜利了,一高兴就会赦免我,但是现在他战败了,一定会觉得没有脸面面对我,忌恨心一发,我就没有机会活下去了。”果然,袁绍说:“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劝谏,现在被他笑话了。”最后杀掉了田丰。

评论
现实生活中,袁绍这样类型的老板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人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看去很有老板的派头,做起事来只相信自己,认为别人的水平都比自己差,有了功劳归功于自己的英明领导,失败了就忙于找借口找替罪羊。反正自己永远是英明的,自己的决定永远不会有错误。看清袁绍本来面目的聪明人本不在少数。曹操阵营的主要谋士荀彧当初就投奔过袁绍,跟了他没几天,就预见到这样的老板成不了什么大事,便主动脱离了袁绍而加入到曹操的阵营中。荀彧做出十分明智的选择。而田丰一味愚忠,最后给心胸狭隘的老板殉葬,实在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死于自己迂腐的儒家传统道德枷锁。
如果您的上司或者老板也是袁绍这样好大喜功,推过揽功的人,我奉劝您象荀彧学习,在这样的人手下累死也算白瞎。

眼力指数
田丰 ★★★★★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5 20:23:04 +0800 CST  
识人6【有眼不识泰山,死灰亦可复燃】
其後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故事简介
西汉名臣韩安国曾经因为犯法坐牢,狱卒田甲经常羞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不能复燃吗?”田甲道:“燃了,我也要撒泡尿把它浇灭。”没过多久,梁国内史空缺,朝廷派使者请韩安国出任梁国内史,韩安国的身份一下从囚犯变为俸禄为二千石的大官。田甲慌忙逃走。韩安国对众人说:“如果田甲不归案,我就灭他三族。”田甲没有办法,只有回来负荆请罪。韩安国笑着说:“可以撒泡尿了,你这样的小人值得我来对付你吗?”韩安国以德报怨很是善待田甲。

评论
世人多有用势力眼看人的,这样的人不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一味用世俗的价值观衡量别人的价值。须知龙有龙飞九天的威风,亦有龙落浅滩的落魄。虎有山中称王的霸气,亦有虎落平阳的失意。势力之人是虾是犬,田甲是这样的人,给韩信胯下之辱的无赖也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属于万万千千被世俗价值观洗脑的愚妇痴汉。
做这个评论不是为了劝诫那些狗眼看人的势力之徒,因为被世俗价值观洗白了的脑子是容不下更高明的观点的。这里只是建议那些暂时没有“成功”的有志之士,即使将来有所谓“成功”的那一天,也不要与那些小人一般见识,学学韩安国,学学韩信。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5 20:55:31 +0800 CST  
@何三刀 11楼 2015-04-25 22:12
老朋友了,过来支持行者孙!话说你要推广啊。。。
-----------------------------谢谢三刀兄,朋友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6 00:51:56 +0800 CST  
识人7【张负魏无知独具慧眼,看陈平艰难的成家立业史】
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後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後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周勃、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於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陈平,阳武户牖乡人。小时候家裹穷,喜欢读书,研究黄帝、老子的学问。有三十亩田。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常种田,让陈平去游学。陈平为人高大漂亮,有人间陈平:“家裹穷吃什么这么胖呢?”他嫂子恨陈平不在家种田,说: “也是吃糠皮呗。有这样的小叔,不如没有!”陈伯听到后,赶走了他的妻子。
等陈平长大,可以娶妻了,乡邻都不愿意嫁给他。很久以后,户牖富人张负有孙女,嫁了五次丈夫都死了,没人敢娶,陈平想娶她。邑中有大丧事,陈平去帮忙料理丧葬之事,早出晚归以多得报酬。张负在治丧处见到他,觉得他不凡,陈平也因故晚走。张负跟陈平到他家,家住在背城墙的陋巷,用席当门,但门外有很多显贵者的车辆。张负回去,对儿子说: “我想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一穷二白,全县的人都笑话他的行事,为什么单把女儿嫁给他?”张负说:“像陈平这么一表人才难道会长期贫穷吗?”终于把孙女嫁给了他。因为陈干家穷,便借钱给他行聘,给他酒肉资助娶妻。张负告诫孙女说:“不要因为他穷,侍奉不小心。事奉哥哥陈伯要像事奉你父亲,事奉嫂子要像事奉你母亲。”陈平娶了张氏女,资用曰益丰富,交游更加广泛。
周勃、灌婴等人诬陷陈平说:“陈平虽是美男子,好比冠上的玉,内里未必有才。听说陈平在家时私通他嫂子;事奉魏王不被容纳,逃走追随楚;随楚不行,又逃来追随汉。现在大王尊敬他,给他官做,让他监护军队。臣听说陈平使用将领,给他钱多的派在好地方,给他钱少的派在坏地方。陈平,是反覆无常的乱臣,希望王明察。”汉王怀疑他,责备无知,问道: “有这事吗?”无知说:“有”。汉王说:“您为什么说他是贤人?”答道: “臣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德行。即使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德行,却对胜败成数没有益处,陛下哪里顾得上用他呢?现在楚汉相争,臣推荐有谋略的士人,衹是看他的计策确能利于国家。私通嫂子接受贿金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汉王召见陈平问道:“我听说先生事奉魏不顺,事奉楚又离去,现在又跟我交游,诚信之人难道是如此三心二意吗?”陈平说:“臣事奉魏王,魏王不能听臣的话,所以臣离开他去事奉项王。项王不信任别人,他任用喜欢的人,不是姓项的就是他妻子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之士也不能用。臣在楚听说汉王能用人,所以归依大王。只身而来,不接受别人的钱便没有本钱办事。臣的谋划确有可采用的,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没有可采用的,大王赐的钱都在,请封查缴公,我可以请求辞官回家。”汉王便道歉,重赐财物,拜为护军中尉。将领们才不敢再说什么。

评论:
所谓识人,首先要考虑我们为什么要认清他。是用来做个酒肉朋友,还是引为知音,是想与之共同创业还是割袍断义。
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一个人难免有失偏颇。
陈平肯定是个不称职的小叔子,但是不等于他一定是个不称职的好弟弟,好夫君。
陈平肯定不是个合格的仗义朋友,但不等于他一定是个不称职的好下属。
在农耕社会,对于一个农村妇女而言,家里养着一个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小叔子确实令人不是很愉快,偶尔发几句牢骚完全合情合理。但是历史记载的这位嫂子仅仅因为发了几句牢骚便收获了夫君的一纸休书及世人几千年的嘲讽。也算倒了血霉了。
张负之所以看重陈平,首先看重的是外表,认准了陈平一表人才不会长期贫困下去。便在他身上做了一笔风险投资。由此看来“颜值”在社会价值排序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古以有之,不信,可以看看张松、庞统的遭遇。既然有副好的皮囊,陈平也就有了少干十几年完成原始积累的资本。随之也要承担高颜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陈平盗嫂的传闻。按说人家长那么帅,还用得着去盗么?我相信陈平一定会在心里说:“予岂盗哉,乃为所盗耳。”
高颜值还容易受别的男人的嫉妒,陈平遇到升迁,就会背后传出种种关于脸蛋的绯闻。于是周勃、灌婴就开始在领导面前上眼药。说陈平不但乱搞男女关系,还受贿。结果人家陈平有才有貌就是任性,不但承认了,而且承认的理直气壮。反问刘邦:“您是需要有才能的人帮您打江山呢,还是需要有德行的人来替您看家护院呢?”刘邦认真思索了一会,说:“老子就是需要你这样不要脸还会玩阴的人,你给老子放手干。”刘邦从此对陈平用人不疑。
因此,站在嫂子的立场,陈平不是个好叔子。
站在哥哥的立场,陈平也不是个好弟弟。
站在媳妇的立场,陈平是个好夫君。
站在同事的立场,陈平不是个好朋友、好干部。
站在刘邦的立场,陈平绝对是个国士无双的好下属。
如何理解陈平取决于你站在那个立场去看问题。
楼主 行者孙2015  发布于 2015-04-26 18:18:44 +0800 CST  

楼主:行者孙2015

字数:11026

发表时间:2015-04-25 04: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0 01:59:05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