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的那些事——你所不知道的精彩(连载)

前言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抗争史,但是在这屈辱的背后更有很多抗争的故事,涌现了众多的风流人物,也有很多备受争议的重大事件,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
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永远也绕不过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毛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社会主义运动领袖,领导中国革命、帮助朝鲜、越南、柬埔寨等很多落后国家革命走向胜利,是可以和斯大林比肩的社会主义运动领袖。但是笔者认为毛在本质上不是一个现代政治家,虽然他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但是他骨子里依靠的东西更多是中国传统的帝王权术。在他的书房里大部分都是中国古代的线装书,他对二十四史的了解远比马列主义多得多,他是一个打着马列主义旗号的传统中国皇帝,也可以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如何评价毛泽东这样一位登峰造极的传奇人物,不管在他生前还是逝后,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争议与挑战的话题。可以说虽然到今天毛已经逝世四十年,但依然是盖棺而没有定论,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评价对毛很多东西的解释仍然是语焉不详,遮遮掩掩,让人难以信服。笔者认为毛已经离开四十多年,今天的中国也早已远离毛泽东时代,是时候应该公正客观评价毛泽东。如果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对于毛的评价还如今天这般遮遮掩掩,模糊其词,国家就无法真正脱掉包袱,在建立现代政治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民族振兴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变数与挑战。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23:06 +0800 CST  
土地战争时代的毛泽东
(一)秋收起义与毛的初露锋芒
毛泽东昔日虽长时间披着假圣人的外衣,但是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毛超强的军事能力与政治能力。尤其是在革命年代,在共产党多次面临覆亡的危难关头,都是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让共产党这艘满是创伤的破船艰难驶出危难。第一次是1927年秋收起义。那一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撕破脸皮,面对蒋介石的屠刀,共产党举起武装起义的大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南昌起义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贺龙的二十军与叶挺的十一师等各部力量总数多达两万人,都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共产党对这支队伍给予巨大的希望,但是在国民党强大军队的反击之下,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枪杆子里面并没有出政权,两万人马却损失殆尽,起义人员各奔东西,贺龙和叶挺逃去了香港,朱德陈毅领着八百残兵跑到了湘南。南昌起义的失败对共产党的打击十分巨大。(洪湖根据地是后来1928年贺龙潜赴上海,化妆重返湖南,利用自己在两湖的声望与段德昌一起创建的)
而就在共产党还笼罩在南昌起义失败的阴影中,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的核心力量只不过是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卢德铭的一个警备团,人数不过千人,即使加上湖南的一些工人与农民武装,多说也就5000人,可以说是一支共产党并不看重的起义力量。但是这支不起眼的起义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却取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果。虽然毛泽东把部队带上井冈山与王佐、袁文才土匪力量打成一片的行为,不仅受到国民党的嘲讽,就是共产党内部也是极力反对。当时的共产党自诩为一支受共产国际领导的现代化政党,这种上山当土匪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感觉自掉身价。但是在毛泽东的执意坚持下,这支部队还是被毛带上井冈山。这遭到众人反对的做法却获得巨大成功,不仅使秋收起义革命的实力得到保存,在多次挫败国民党围剿的过程中,革命力量反而得到充分壮大,成为共产党率先站住脚跟的一支武装力量。而且这支武装力量在今后的岁月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武装力量加入,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朱德与陈毅的部队来到井冈山。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30:55 +0800 CST  
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与陈毅领着七八百人的残兵败将跑到湘南,看到这个地方国民党的军力比较薄弱,于是趁机发动湘南暴动。起义在短时间内就取得巨大的成功,占领了郴州城,拿下湘南地区的很多县城。但是极左的焦土战略又让他们很快失去大部分的湘南民心,在湖南省主席何健强大兵力的反扑下,陈毅与朱德不得不放弃郴州。就当二人陷入绝境之时,听说毛泽东在井冈山立住了脚,于是立即带着他们的部队赶过去,这就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毛泽东从此一跃成为中共军事武装力量的重要人物。毛泽东成为中共第一个依靠底下人拥立而成为重要领导者的革命家。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中共是共产国际和苏联人帮助建立起来的,它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分支,所以它最初倚重与信任的领导人都是留过学的知识分子,像周恩来,李立三,瞿秋白,王明等等都是因为留苏或者留法的经历,得到苏联人的赏识而成为中共的高层。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留过洋,但是曾经却是国民党军队里的重要军官,手中握有军权,是中共拉拢的重要对象,所以当他们投身革命后,中共也是许以高位,像贺龙、叶挺都是如此。而毛泽东呢,他没有留过洋,自然不是苏联方面信任的人,他以前是个穷书生,手里也没有兵权,自然也不可能靠此路谋取高位。虽然他是中共一大代表,资格比较老,但是性格倔强固执的他因为和中共高层陈独秀等人的矛盾,在1927年7月以前,陈独秀执掌中共期间,长时间受到排挤。所以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只是中共的一个普通人物,怀才不遇的他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动请缨去湖南领导武装革命。即使秋收起义之后,中共高层也没有重视毛泽东,甚至因为毛把部队带上井冈山当“土匪”,在毛缺席的情况下开展对毛的批判大会,革除他的所有职务。然而由于通信极差,直到第二年春天,毛才得知这一消息,所以并没有影响毛对部队的实际领导。毛队伍的壮大完全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他第四军党代表位置也是完全依靠军队自己的拥护得到的。在朱毛会师后不久,另一支著名起义军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在何健的围追堵截下也领着部队上了井冈山。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32:21 +0800 CST  
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就此拉开序幕。这是毛泽东在军事上的第一次成功,他为共产党的暴力革命找到一条虽然不好看但是却十分实用,就是我们今天也津津乐道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从1927年到1931年,在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的五年时间,他接连粉碎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连城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四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五万主力红军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 杨奎松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毛泽东强大的军事与政治才能在这一时期已经充分体现。他的三湾改编、文家市决策今天看来在当时都是十分正确的根据地建设思想。党指挥枪、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举措统一官兵的思想,官兵平等的制度充分得到军心。对这些措施毛泽东在1928年11月给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解释道:“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 迪克 威尔逊 《毛泽东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根据地建设思想充分得到根据地老百姓的民心,“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灵活的游击战术确实是在山区作战以弱胜强的优良方案。在共产党最危难的时刻,毛泽东的政治与军事思想就如同一盏明灯,重新点亮共产党革命的道路。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横空出世,也许中国的共产党革命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可能已经偃旗息鼓。所以说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第一次拯救共产党。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32:41 +0800 CST  
谢谢打赏【抢红包】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41:09 +0800 CST  
(二)AB团运动与毛的黯然失势
但是就在毛泽东取得中央苏区根据地建设胜利后不久,毛泽东身上独断专权、刚愎自用、喜欢通过运动打击异己,重用听信于他的投机分子的问题也暴露出来。1930年,毛泽东虽然是最高领导人,当时的中央苏区主席,但与中央苏区其他重要领导李文林、邓乾元等人也是存在重大分歧的。李文林也是革命初期一位很有能力的领导人,他独立领导建立红军赣西南革命政权。但是他与毛泽东在对待富农等诸多问题上都见解不一,对毛泽东派去赣西南的干部刘士奇、曾山等人百般排挤。而这时又发生的两个新情况更是让毛泽东耿耿于怀。第一件事情是王佐、袁文才之死。王佐与袁文才可以说是毛泽东的恩人,如果没有王佐、袁文才这两位井冈山地区土匪力量的接纳,就没有秋收起义的胜利,更不会有后面的井冈山会师。可是就这样两位中共革命的功臣,毛泽东的恩人,却在1930年2月在毛泽东不知的情况下被湘赣特委邓乾元等人擅自杀害,导致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让毛泽东十分的愤怒痛心。第二件事是立三路线。当时中共领导人李立三提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立三路线。毛泽东非常反对立三路线,可是江西省委书记李文林等人却是积极支持。在李文林、邓乾元这些立三路线支持者的影响下,红军两次攻打长沙,第一次顺利占领长沙,但是第二次却损失巨大,无功而返。
这两件事下来,毛泽东虽然表面仍然保持微笑,但是内心深处却已经暗下决心要肃清李文林、邓乾元这些与他唱反调的领导人,而AB团运动就是他抓住的一个重要机会。AB团,全称AB反赤团,原本是1927年1月国民党在江西建立的对抗共产党的组织,但是它成立不久,就被中共联合江西当地的国民党左派一起摧毁,史称“四二暴动”。从1927到1930,三年过去了,国民党似乎都已经忘记他们昔日还曾有过这样一个短暂存在的反动组织,但是它的老对手毛泽东却清晰记得,而且利用它在中央苏区搞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肃反运动。毛泽东先在他的第一方面军内部抓捕AB团,把很多出身于地主富农家庭和对毛泽东有意见的干部都打成AB团。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44:42 +0800 CST  
此时毛泽东还在身边发现一个特殊的“人才”——李邵九。李韶九本是李文林手下不被重用的游击队长,还因为和李文林有矛盾受了很多窝囊气。在这种情况下,李韶九暗自离开李文林,投奔到毛泽东的麾下。当时正在苦思积虑研究如何肃清反对派的毛泽东发现了李韶九身上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李韶九虽然是个投机分子,品质不好,但是政治能力很强,会整人,敢扣帽子敢整人,而这正是当时毛泽东需要的。笔者认为这是毛泽东执政最大的问题,毛泽东在他其后人生岁月中,不管在成为党的领导人还是最后的国家领导人,在想打击不同政见者的时候,他总是喜欢重用这些听他话的,品质不好、心狠手辣,专喜欢研究怎么整人的投机分子,像康生、饶漱石、陈伯达还有后来文革中的造反先锋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都是这种人,而李韶九是他用的第一个人,也是毛泽东整人政治的开始。
1930年10月,红军在占领江西吉安的时候,在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文件中发现了一张据称是李文林的地主父亲用真名签字的便条,这张字条究竟是何内容不得而知,然而将李文林和AB团联系在一起已经有了所谓的证据。[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
掌握了李文林父亲的字条后,李韶九马上抓捕李文林,将反AB团的触角伸到李文林掌控的赣西南。一时间紧张的政治气氛弥漫于整个红军,尤其是那些与毛泽东不够亲近的部队更是格外紧张担心,生怕被李韶九定性为AB团。二十军是李文林赣西南的部队,而李韶九之前在李文林手下又遭到百般排挤,作为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李韶九当然抓住这个打击报复,又是在毛泽东面前立功的好机会,在二十军内大肆抓捕AB团。那个年代定性成AB团是要被枪毙的。李韶九的猖獗引起了二十军广大官兵的众怒。他们关了李韶九,愤怒的提出“打倒毛泽东,拥护彭德怀”的口号,而且伪造毛泽东的笔迹仿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致说毛泽东要抓彭德怀的AB团,而且特意把信送到彭德怀的手中,这就是著名的“富田事件”。二十军原想通过这个方式报复毛泽东,特意制造毛泽东红一军团和彭红三军团之间的矛盾,激怒彭德怀,妄想彭德怀取代毛泽东,他们就可以有好日子。奈何彭德怀虽然脾气火爆,但是并不鲁莽,他一眼就看出了信件的问题,发现了二十军人的企图,他不仅没有愤怒,反而冷静的把信交给毛泽东,之间的误会很快消除。而且毛泽东与彭德怀还达成一致,要严肃处理这件破坏团结的哗变事件。而二十军抓的李韶九由于看管不善居然让他跑了,李韶九跑回到毛泽东的身边,于是一切真相大白。毛泽东、彭德怀都清楚这是二十军搞得鬼,是李文林的人搞的鬼。毛泽东立即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二十军的人都给缴了械,全部抓了起来。那时的毛泽东刚走上领导岗位不长,还没有丰富的权力斗争经验,对于二十军的哗变他十分愤怒,反对毛泽东就是AB团,想把二十军还有江西省委的头头脑脑全部打成AB团,来进一步树立他在中央苏区的绝对权威。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45:56 +0800 CST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1931年1月15日,根据上海中共中央决定,在宁都(江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宣布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把项英派下来任中央苏区代理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毛泽东的上级。[ 武国有 《红流纪事: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项英刚来到中央苏区就碰到棘手的富田事变,项英是一位非常宽容与大度的领导人,见毛泽东一下子要处理这么多人,感觉事态严重,当即阻止,重新了解情况。当他了解到是AB团运动引发的二十军哗变的时候,紧急停止抓捕AB团,罢免了天怒人怨的李韶九,把二十军的富田事变定性为党内的派性斗争,将二十军的人大部分都释放了。一时大快人心,得到了中央苏区人员的支持。毛泽东对项英的处理意见非常不满意,立即给上海的中共中央写信控诉项英。而这时上海的中央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王明、博古等留苏派成员成功从李立三手中抢走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二是苏联也在搞肃反,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也要跟随苏联搞肃反。而恰好李文林是追随立三路线的,所以上海中央王明、周恩来、博古等人就选择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来中央苏区调查了解富田事变。他们更改了项英对富田事变正确的处理意见,批评了项英,支持毛泽东,又重新把富田事变定性为AB团的反革命事变,李邵九又再度得到重要。最终处死了赣西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把二十军排以上军官七八百人也全部处死,只有两个人侥幸捡了性命,李文林等江西省委的主要领导人也被处决。残酷的AB团运动又开始继续进行,甚至陈毅元帅的老婆肖菊英都被李邵九迫害致死。这疯狂的运动直到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后才结束。1932年初,周恩来也由上海中央转移到中央苏区工作,还没有到达中央苏区,走到闽西根据地的时候,他就感觉肃反运动过了头,严厉批评闽西根据地的领导人邓发,当即阻止杀人。紧跟着到达中央苏区后立即叫停AB团运动,这才彻底罢掉了毛泽东整人的黑干将李邵九,持续近两年的AB团运动这才结束。毛泽东的失势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AB团运动让他失去了太多军心民心。对此黄克诚晚年回忆说:“如果不是毛泽东在组织路线上失去了一部分人心,要想在中央苏区排斥毛泽东,当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武国有 《红流纪事: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46:18 +0800 CST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58:08 +0800 CST  
(三)长征与毛的东山再起
博古、张闻天等人虽然夺走毛泽东的权力,但是却没有毛泽东的能力。不管是军事指挥才能还是政治才能,他们与毛泽东都是无法相比的。1930年初,共产党之所以迅速壮大,那是因为蒋介石忙于在中原战场上对付冯玉祥、阎锡山,顾及不到共产党。毛泽东在建国以后为什么对倒戈将军冯玉祥给了很多正面评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的中原大战间接帮了共产党。虽然毛泽东的内心深处对冯玉祥的倒戈行为极为鄙视,但对冯玉祥处处与蒋介石作对的做法却深表赞同。但是当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解决掉冯玉祥与阎锡山的问题后,已经没有其他军阀力量可以与蒋介石抗衡,所以蒋也把全部重心转移到对付共产党身上。而就这关键时刻,留苏派夺走了毛泽东手中的权力,他们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苏联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一位德国的将军。面对倾巢出动的上百万国军主力,共产党几十万人的部队根本不是对手。李德错误呆板的阵地战,与蒋介石部队硬碰硬的指挥理念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于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损失大半,共产党被迫离开江西,走上了漫无目的的长征的道路。我党过去的教科书中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归咎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这是不准确的。王明在1931年夺走李立三的权力后就立即返回苏联,对于国内的事情参与不多,他和博古、张闻天等人是亲密的政治盟友,支持博古等人对毛泽东的夺权行动,但是具体的战斗指挥的事情他都没有参与,所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本来与他关系不大,他真正与毛泽东争权是在后来的延安时期。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58:46 +0800 CST  
共产党一路被国民党围追堵截,磕磕绊绊向西逃去。这个李德脑袋不够灵活,要想成为大将者头脑必须灵活,知己知彼,敢于出险兵出奇兵,不按套路出牌,总是让敌人猜不透你的意图。而李德显然不具备大将才华,他总是按照常规的路线逃忙,所以他的逃忙路线国民党早以提前料到,当时国民党负责追剿红军的是薛岳将军,就是后来四战长沙的抗日第一名将薛岳,当然是一名知己知彼非常出色的帅才。所以不管红军逃到哪里,总会撞到薛岳的枪口上,撞到薛岳布置的天罗地网上,突破一次防线,力量就遭到巨大损失一次。当逃到贵州的时候,已经由长征初期的八万六千人只剩下三万残兵败将,共产党又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
在这关键时刻,又是毛泽东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把共产党从生死线上拽了回来。博古、李德呆板的指挥遭到共产党从上到下集体反对,共产党人都已经认识到再叫博古与李德这么瞎指挥下去,共产党就要覆亡。而共产党的最好的指挥官就是毛泽东,这个第一次在关键时刻拯救共产党的英雄,共产党人对毛泽东的能力是有目共睹,心悦诚服的。于是遵义会议就此召开。但是历史书上说这次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是不够准确。在这次大会上确实罢免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可仍然把他保留在政治局常委中,而也并没有让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而是张闻天。就是军事指挥权,最初也不是完全交与毛泽东手中,而是叫周恩来负总责,毛泽东当助手,只不过后来周恩来主动让贤,成为了毛泽东的助手。[ 叶永烈 《红色的起点》]准确说这次会议让毛泽东重新回到权力的核心,这也是毛泽东第二次在危机时刻拯救共产党。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59:12 +0800 CST  
跑到遵义的红军已经仅剩下不到三万人,已经再没有资本与薛岳强大的追军硬碰硬。所以毛泽东选择了一种特殊的作战模式,不管敌人如何追,我们就是不与敌人打,一直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兜圈子。但要想兜赢薛岳的追军,就要跑的比敌军快,薛岳的部队一夜跑100公里,红军就得一夜跑120公里,只有一直跑在他的前头,才能够兜赢他。这就对红军的耐力与意志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当时的红军让人一路追到贵州的山沟里,士气已然不高,好久没有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现在换了毛总指挥,本想会一改过去的颓势,不成想毛总指挥的方略竟然是兜圈子,在崇山峻岭间来回跑,让林彪等红军指战员大失所望。本来士气就低落的红军又这样来回奔波,士气就更低落。于是就有了林彪的那一封信,觉得毛泽东四渡赤水这种东躲西藏的指挥方法,部队没等被蒋介石打垮,就被自己给拖垮,想叫彭德怀代替毛泽东。当然最终这封抱怨的信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毛泽东也在不久后就证明他的这种指挥方式是正确的。这种兜圈子的做法连自己人都能兜蒙,更何况敌军。面对毛泽东这种在云贵川三省串来串去的打法,薛岳被搞蒙了,不知道毛泽东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对长江的防范有所松懈。终于让毛泽东抓住机会,利用从江对岸缴获的6只小船,部队一批批摆渡过长江,用了9天9夜,胜利地闯过了天险,历史上称为“巧渡金沙江”。除此之外,似乎还因为云南王龙云对红军的故意放水。这也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他之所以能率领三万红军在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转战两万五千里,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很会利用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从二者的缝隙中逃跑。没有碰到多大阻力渡过长江后,红军终于实现战略意图,离开了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为红军赢来新的生存空间——北上与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会合。当然这高超灵活的战术指挥也彻底让红军广大官兵折服,从此以后就在很少听到红军高级将领对毛泽东的怀疑与抱怨。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19:59:31 +0800 CST  
在经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过千里雪山等众多艰苦之后,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终于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实现会合。但是这并没有为红军在四川赢得春天,并没有像毛泽东期盼的那样三军过后尽开颜,新的矛盾又随之产生。长征到四川的中央红军仅剩下三万余人,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却有五个军十万多人。人数上的优势让张国焘产生更大的野心,他想取代毛泽东成为红军的最高指挥官。而毛泽东是一个极具抱负的人,他看淡财富,可以放弃爱情、亲情,但是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对于刚到手难得可贵的红军指挥权他是绝对不会轻易交出去的,这个牺牲他绝不会去做,而且那时也确实没有谁的指挥能力可以超过他,中央红军的人也不想把权力交到张国焘的手中。双方之间虽然表面还保持和谐,但是私底下矛盾很大。红军会师之后没几天,薛岳就准备联手川军进攻川西的红军根据地。四川也不是久居之地,当时共产党在懋功(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开了一个会,决定兵分两路,北上陕甘内蒙等地,离着苏联近点,好得到苏联的援助。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右路军)开始新的北上之路,而对于最终目的地是哪,刚出发的毛泽东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只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走着。对于去延安,那是一份报纸偶然得到的消息,让毛泽东知道在陕北还有红军,又为红军北上找到新的方向。再次长征的红军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纵长五百余里、宽三百余里渺无人烟的毛尔盖草地。缺衣少粮的红军付出极大的代价才穿过这遍布沼泽的毛尔盖草地,跟随毛泽东的两万余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饿死在这千里沼泽中。可以说过草地的损失比战斗减员都要多。张国焘领着他的红四方面军形成左路军,但是当他走到一半草场,到达阿坝的时候,他畏惧了,而他又与毛泽东矛盾很深,于是他改变主意,转而带领部队南下,另立中央,重回四川发展。结果遭受巨大损失,被川军刘湘大败于成都平原上,又不得不再次选择穿过千里沼泽。包括地方干部在内的八万多人的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仅剩下四万余人。经过各种艰难险阻,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中央红军(主要包括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和彭德怀的红三方面军)、贺龙的红二方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实现会师。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0:04:29 +0800 CST  
在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又是毛泽东挺身而出,再次用他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赢得党内的人心,成功带领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跳出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包围圈,北上陕北,为红军赢得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再一次拯救共产党于危难之间。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0:05:17 +0800 CST  
(四)西安事变与毛的关系制衡
可是会师并不像我们教科书中写的那样,在经过长征之后,我们的革命力量获得新生,在陕甘宁重新迅速成长壮大。了解地理的人都知道陕甘宁是贫瘠之地,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又无特产,不是江西、湖南富饶的鱼米之乡,根本无法养活红军几万人的部队。三大主力会师后不久,苏联在新疆给了中共一批武器,需要中共派部队去取。其实早在毛泽东到达陕北不久,就有打通苏联援助通道的想法,最初的设想是希望占领绥远和晋北,通过外蒙古建立援助渠道。毛泽东派彭德怀东渡黄河,进入山西阎锡山的地盘,但是却未能占领绥远和晋北,创建陕北根据地的功臣刘志丹就牺牲在东征战役中。东征战役的失败就意味着通过外蒙古建立援助渠道的计划无法实现,于是才希望打通河西走廊建立起新疆这条援助通道。在1936年九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做出决定,叫刚会师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红30军、红9军、红5军21800人西进占领河西走廊,打通与苏联的援助通道。这就是中共历史上非常悲惨的西路军事件。两万多人的西路军闯入河西走廊,但却并没有打通与苏联的通道,反而遭到中央军胡宗南部和回族人马步芳、马鸿逵骑兵部队的围追堵截,陷入绝境,纵然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也没有放弃对西路军的围剿,最终全军覆没。据统计,牺牲在战场上的有7000余人,被俘的有9200余人,其中5600余人被敌惨害;流落在甘肃、青海、宁夏或历尽艰辛回到鄂豫皖和四川老家的有4000余人;仅李先念领着437人跑到新疆。[ 秦生 《红西路军史》]这时候的共产党真是如同陕北的冬天一样冷涩凄凉。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0:06:14 +0800 CST  
看到共产党跑到陕北,西征东征的战略意图全未实现,蒋介石也大意了,不再把共产党看成他的头号敌人,把他的中央军主力调了回来,将剿共的主要任务交给丢了家乡、装备落后、军纪散漫的东北军和陕西当地的西北军,统帅则由吃喝嫖赌的公子哥张学良担任。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本意打得挺好,共产党当时已经成为穷寇,在陕北成不了气候,张学良的东北军是地方军阀,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和他没有感情,而且丢了地盘,战斗力又差,当年守华北完全不是日军对手,日本人和东北军作战基本兵不血刃。安排在哪里都是定时炸弹,不如放到西北对付共产党,一石二鸟。但是蒋介石忽略了一点,他的对手是毛泽东。对付毛泽东,是容不得他蒋介石有半点马虎和大意。
毛泽东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人,他不仅指挥打仗灵活,遇人遇事都很灵活。毛泽东在刚开始闹革命的时候曾被地方民团部队抓住,如果换做一般人可能就牺牲了。但是毛泽东不一样,他居然用几十块钱去贿赂看守他的人,因为他清楚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他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虽然士兵们同意释放他,但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他又决定逃跑,终于在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米的地方让他抓到机会,跑到田野里去。士兵们没有搜到他,最终成功逃跑。[ 埃德加 斯诺 《西行漫记》]自毛泽东1935年10月跑到陕北与张学良有接触后,毛泽东就察觉到有大量的统战工作空间。张学良是地方军阀,虽然表面上与蒋介石拜把子称兄道弟,但是二人实际上关系不亲,东北军是张氏父子一手创建的老牌军阀,对蒋介石没啥感情。现在东北军故乡被日军占领,张学良无法领着东北军的兄弟打回家乡,就凭他们的三脚猫功夫也打不回去。九一八他们一枪未放丢了东北,之后东北军又守卫华北两年,结果地盘越打越少,辽西、热河都让他们守丟了,再守下去整个华北恐怕全部沦丧。守土他们不行,叫他们去剿共他们也不干。因为他们感觉蒋介石的行为就是玩弄他们,叫他们和共军火拼,两败俱伤,蒋介石好坐收渔翁之利。但是奈何他们已经丢了地盘,实力也远没有蒋介石强大,已经没有资格去和蒋介石讲条件,只有被逼无奈去剿共。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0:19:21 +0800 CST  
@笑看历史读真相 2017-09-18 20:19:21
看到共产党跑到陕北,西征东征的战略意图全未实现,蒋介石也大意了,不再把共产党看成他的头号敌人,把他的中央军主力调了回来,将剿共的主要任务交给丢了家乡、装备落后、军纪散漫的东北军和陕西当地的西北军,统帅则由吃喝嫖赌的公子哥张学良担任。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本意打得挺好,共产党当时已经成为穷寇,在陕北成不了气候,张学良的东北军是地方军阀,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和他没有感情,而且丢了地盘,战斗力又差,当年守......
-----------------------------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0:24:05 +0800 CST  
这么一支要装备没装备,要斗志没斗志,一盘散沙的部队去剿共,能有什么战斗力,哪是共产党的对手。但是毛泽东高明在他想要的不是消灭东北军,而仅是打痛它。虽然张氏父子和共产党之间也有不少血债,当年张作霖带军强行搜捕苏联大使馆,把李大钊等共产党员全部除死。张学良当年领兵强行收回苏联控制中东路,虽然损兵折将没打过,还把黑瞎子岛给丢了,但是和苏联人的仇恨又加深一层。可以说张氏父子对中共和苏共都有不少新仇旧恨,蒋介石就是看中这一点,所以叫张学良来剿共。但是他忘记了毛泽东这个人不同于那些古板的书生,他是个非常随机应变的人,在关键时刻可以暂时忽略这些过往的不愉快,寻找二者身上的共同点。现在的红军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绝境,东北军是丢了地盘的丧家之犬,面对张学良,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复仇过去这些血债,而是去努力促成两个同病相怜队伍之间的合作。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1:17:53 +0800 CST  
对于张学良的部队,毛泽东只是在初期略微打痛它,例如直罗店战役一举全歼东北军109师一个整师,外带106师一个团。[ 杨奎松 《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而后来却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不扩大他们之间的仇恨,让他知道我有能力消灭你,但是我却并没有,让东北军心存感激。例如主动放弃瓦窑堡,对于王以哲在甘泉的一个团围而不歼,当王以哲、张学良透露出和谈意思后又主动解围。而且还优待俘虏,并且优待些日子后又把这些俘虏送还张学良的身边,通过这些俘虏把共产党想和张学良和解的消息传递给他。红军俘虏了张学良的警卫团长,名叫高福源。共产党像对待自己尊贵的客人一样款待他,向他反复阐述为抵抗日本而建立同盟的意义。高福源深受感动,发誓回到西安后,他将恳求少帅停止打共产党,与红军一起抗日。[ 傅虹霖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而且共产党还给张学良传话,你我和平共处,我帮助你化解与苏联的矛盾,联苏抗日。张学良丢了东北,他知道依靠他自己,依靠蒋介石都很难打回东北,只有依靠外部力量,所以他对共产党的这个传话很感兴趣。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1:18:42 +0800 CST  
对于共产党抗日的主张,很多理性的知识分子并不感冒,例如胡适先生对他北平的兴奋学生解释道:“他们那种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一种把戏,在无可奈何之中尝试以博取公众的同情。”[ 埃德加 斯诺 《西行漫记》]笔者认同胡适的观点,抗日只是共产党冠冕弹簧渴望和谈的托辞,日本人在华北又不在陕北,两地相距五六百公里,陕北何来日军需要抵抗。这就是光有口号没有行动的事情。但是张学良喜欢听,因为他也不想打共产党消耗自己的实力,借着抗日这个听起来很正义的理由与共产党和平相处自然是很好的选择。
楼主 笑看历史读真相  发布于 2017-09-18 21:19:03 +0800 CST  

楼主:笑看历史读真相

字数:33086

发表时间:2017-09-19 03:23: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19 20:00:47 +0800 CST

评论数:37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