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南明

除了黛玉影射鲁王失去的浙东、宝钗影射隆武和永历的地土外,还有那个跟宝玉颇有暧昧的湘云,很可能就是影射湘楚以及四川这些地方。这大概可以从她们跟贾家的亲戚关系看出来。
南明开始时,湘楚一带和四川都是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地盘,跟南明无关,一直到南京失去,弘光灭亡,张、李余部才归顺隆武帝,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又为南明所有。所以,湘云跟宁府(影射南京一带)没有血缘关系,而跟影射福建和西南的荣府却都有血缘关系。
影射鲁王地盘的黛玉,南明一开始就拥有,后来虽然失去,可这块地方的国主却一直活得好好的,名义上还在,这是古人的算法,所以黛玉跟荣宁两府都有血缘关系。到于宝钗所影射的地盘,最后只剩下台湾,这地方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才正式成为永历的一块地盘,所以宝钗只跟荣府中的贾政家有血缘关系。
湘云自小跟宝玉在一起,说明这块地原本是明朝的,后来被强盗抢走,湘云也就离开了。到了南明,这块地盘时得时失,湘云也就是大观园来来去去,而且非常想来。
接着黛玉来跟宝玉住在一起,这个落难的小姐,一无所有来到荣府,老妈子太老,小丫头又太小,一纸一草都靠贾府给,说明她已无产业,只带个空名号来投奔而已。
贾家的四个姑姑,应指南明最后称帝那几个人先前的王府政权,这几个王府在崇祯末年先后被破。
福王——洛阳,1641年元月21日被李自成攻破;
唐王——南阳,1641年底被李自成攻破;
桂王——衡州,1643年8月被张献忠所破;
鲁王——1644年,鲁王弃城南奔,不久破。
宝玉的最小姑姑贾敏,应指这个鲁王府。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12 20:50:15 +0800 CST  
红楼梦开始时就有个比较奇怪的情节:荣府长房贾赦不住正房,管事的也不是他的老婆邢夫人,而是二房住正房,管事的也是二房贾政的老婆王夫人。长房的贾琏娶了凤姐,管事大权又落到凤姐手里,贾琏似乎也不是管事的,只有到了宝钗做生日时,凤姐跟贾琏商量怎么做,贾琏才有点像个能拿 主意的人。
如果按以上解释,再来看待这个问题,似乎也说得通:
荣府影射南明的西南和福建两块地盘,贾赦影射西南,贾政影射福建。因为在西南称帝的永历帝是神宗体系,而在福建称帝的隆武帝不是,所以贾赦是袭爵的,而贾政不是,最后让皇帝(应暗喻上帝)额外给个主事(脂评称实有是事),暗喻隆武帝按继位顺位来看,并不是能名正言顺登上帝位的。
但隆武帝先于永历帝登上帝位,府中主事的当然又是贾政这一房的。不过,到了164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鲁王兵败到福建寄居时,隆武政权已灭,而永历已在这个月十八日即皇帝位(八月就监国),而福建的郑氏政权在郑芝龙降清并被诓骗进京,郑氏的军事力量仍大量保存(投降仅是郑芝龙个人的事),仍是福建抗清的主要力量。当年十二月郑成功在小金门起事,成为郑家军的实际领导人。
凤姐影射郑氏政权,前面已经说过。
鲁王到福建依靠郑氏,成功尚未起事,但隆武政权已失,撑权的是郑氏,所以由凤姐撑贾府家事,远在西南的永历帝跟本管不着,而且他们也没有承认永历帝。所以,隆武的名号虽然仍在,可王夫人不管事了。
鲁王虽然起事于浙东,但仅一年就离开浙东,余生都在福建度过,所以他也算是贾政这个系的。
贾政家的故事既然从黛玉被荣府收容写起(纪传体,可以并存不虞),那就是从鲁王入福建寄居开始。那时候贾政的福建地盘已经没有皇帝(王夫人不管事),所以是凤姐在管事。
那么,大致可以列出这么个时间表:
鲁王进入福建——黛玉被荣府收容,1646年十一月;
郑历功起事,在小金门(一个小岛),说明宝钗也进入荣府(薛家影射明朝周边岛屿);
1649年张名振袭取舟山——林如海病重(内哄),黛玉回扬州(鲁王回舟山)。秦可卿很可能就是影射舟山,而林如海仅影射某个人。薛大呆子给可卿的那个棺木,是樯木,脂评称是舟具。这个舟山,是宁府的最后一块地盘,宁府影射南京那个地带,这最后一块地方失去,能不如丧姥妣。后来郑成功北伐(1659),已经是十年后的事,且没成功。
而在这一年,郑成功毅然抛弃隆武名号,承认永历帝,也就是说影射永历的贾琏虽然在贾政这个地方还是没有权,可凤姐总得有年表示吧,一些礼节性的请示还是要的,所以呢,大观园建成后(承认永历),凤姐也开始跟贾琏商量了。不过,贾琏的建议,对凤姐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14 00:08:29 +0800 CST  
故事既然采用纪传体例,宁府应当从弘光或者从崇祯时开始写起,而荣府则从鲁王失国到厦门依靠郑氏开始写起,既黛玉进荣府开始,而且应是1651年这一年。
这一年,隆武帝早就没了,所以贾珠应已经死了五年,他与李纨的儿子贾兰,书中说那时候是五岁,贾兰应是个遗腹子,才会五岁,否则照虚岁算应是六岁。
这一年,凤姐(她的一个身份是影射郑氏政权)与贾琏结婚两年。贾琏影射永历帝,而郑氏1649年承认永历,也就是那一年凤姐嫁给贾琏,到1651年刚好是两年。
书中又借周端家的对刘姥姥说,现今荣府的光景又不如五年前了。五年前是什么时候?1646年,那一年隆武政权灭亡,鲁王兵败,头一回到厦门避难,永历帝即位,都是这一年发生的。1651年不如五年前,就是说荣府影射的两个区域景况更不好了。1651年,永历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而福建虽然说一度收取了不少地盘,但又先后失去,在几个小岛屿为据点顽强抗清,如此而已。
福建这块地盘,不认鲁王,认永历,所以永历的年号在福建,书中以贾琏住在叔父家说明这事,且贾政家由凤姐打理(郑氏政权)。影射鲁王的宝玉,是个无事忙,奉鲁王名号干事的反清力量尚有,不过被他们奉为君主的鲁王倒无所事事,无事忙。起诗社时,探春甚至说,我们爱叫你什么就叫你什么,你应了就是。可宝玉一点也不在乎,鲁王就是那么一个无心无肺的人。
再后来,元春省亲,给建一个大观园,也就是永历给了郑成功一个王爵,延平王,明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只有永历才给活着的外姓封王。南明的几个小朝廷,就在延平王的这个地方发生了许多故事。鲁王、隆武、永历,分另由惜春、迎春和探春影射,她们住在大观园。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18 20:52:21 +0800 CST  
因此,有理由说宝玉的另一个身份是影射失国后的鲁王,而黛玉则相应影射那个鲁监国年号。他们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恋,那是不用说的。有一回,黛玉去找宝玉,正好宝钗(影射小岛屿)在宝玉那儿,丫环不知道黛玉来了,不给开门,黛玉一恸,小鸟们都不忍听,脂评称,想作者此时已泪下如豆。作者为什么为一个小细节那么大动感情?原因应是鲁王累了,不想再恢复那个鲁监国的名号,可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臣子们可不这么想,他们当然要恸哭。后来的事实证明,鲁王的无能,对复明大业造成严重后果。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18 21:03:17 +0800 CST  
湘云影射湘楚一带,南明时已在李自成、张献忠手里。可是,隆武帝招隆了李、张一些余部,所以这块地盘,在隆武时应属荣府(贾政)的地盘,所以湘云自小就是荣府度过。可后来又回家住去了,说明这地方又落入清人手中,此后湘云来来去去,又说明这个地方时而为南明所有,时而为清人所有。湘云豪迈,说明那地方的反清复明的队伍,可都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其他地方无法比。当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说明白首双星是什么意思。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18 21:10:32 +0800 CST  
惜春年纪最少,由她来影射这个失国后的鲁王(1651年),不亦宜乎?
再说红楼一书影射那个曹寅什么的,就没有天理了。不过,现在工作不好找,一些人死扛着,也是可以理解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18 21:14:10 +0800 CST  
湘云既是脂砚斋,也就是跟朱术桂有重大关系的人,而朱术桂是辽王府支系。辽王府封地在荆州,正好是湘楚一带的人。而作者应该也是从这地方走出来的人,所以不管是作者,还是评书人脂砚斋,对张献忠这个人都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对大西两字,更是深恨。正因为这个缘故,凤姐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另一个身份是秦良玉,为的是将她的判词用来说明蜀地和湘楚一带沦陷这个史实。
一从二令三人木,三人木除了隐含郑森郑成功,还有一个解读:古人从与纵通用,一纵就是一竖,二令,令有主宰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一竖由二来主宰,组成“奉”的下半部分,三人木就是上半部分。“木”与“奉”组成“棒”,说是的秦良玉的白杆兵。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杨嗣昌与四川巡抚陈士奇等人的决策,造成蜀地沦丧这个史实。以后再述。
凤姐的另一个身份是郑氏政权。作者对郑成功政权既佩服,又有不满,所以凤姐这个人亦正亦邪。郑氏政权放着眼前的鲁监国不奉为帝,反而去奉西南那个飘忽不定的永历帝为正统,让他们对凤姐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可怜的宝玉和黛玉所影射的鲁监国政权就是这么一对患难恋人。一个空衔宝玉降世,却无所事事混日子,一个是贵小姐,却落到一无所有,投奔亲戚过活。这对结果成不了夫妻的恋人,影射着鲁监国这个政权希望破灭。他只能娶宝钗,因为不管郑氏愿不愿意,鲁监国都是福建这块残缺不全地土的事实君主——当然这只是那些遗老遗少们的看法,郑氏可不这么看,但书是他们写的,他爱怎么写,郑氏也管不了。
就这样,《红楼梦》以荣府贾政家为主要背景,一咏三叹地写得风生水起。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23 20:50:16 +0800 CST  
当然啦,一个影射让有限的几个臣子念念不忘的年号,一个影射主动下野的君王,他们之间还会有什么故事?除了拈酸吃醋,基本上也不会有其他故事。然而黛玉既然由绛珠草修成个女身,对那个浇灌她成形的男子(没有鲁王朱以海,哪有鲁监国这个年号),当然是唯一,且不容别人染指,要不然她就死定了。正如史实,鲁王朱以海虽然自削监国,但部下仍认这个名号,黛玉活着。到了部下要他称帝,她就死了。
而朱以海这个人,跟宝玉大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小说以他为原型嘛),有空贴几个时人(如张岱、黄宗羲,此两人既是大文人,也是他同时代的人,黄还是他的臣子)对他的评价,一看便知。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23 21:28:51 +0800 CST  
作者既然是湘楚那一带的人,对国土沦陷有着切肤之痛,巴不得王师早日北伐,而郑氏却不高举鲁王旗号,反而去奉那个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的永历,能不让他们心急如焚?再说,永历远在西南,要打下两京,远没有舟师便利的郑氏政权可靠。对他们来说,宝玉此人虽然无用,却是至关重要的,谁都知道他没有用,可谁都当他是宝贝。即使郑氏政权也不敢对他怎么,他的名号下仍有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1658年攻打南京,跟郑成功联手的就是奉鲁监国的张煌言。贾宝玉之所以能悠哉游哉过日子,不是他有多大本事,而是贾珠已逝,他是贾政一支的唯一正统。那伙依靠郑成功过日子明宗室成员,就是将全部指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从这个层面来说,宝玉可谓死有余辜。那种悔恨,书的开头就说得很清楚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23 21:45:44 +0800 CST  
但作者尊重事实,不能对郑成功及郑氏政权讥诮太过,所以除李纨和凤姐影射不同阶段的郑氏政权外,又设计了一个妙玉,将之几乎当作完人来塑造,仅瓜洲渡口略示那个(攻南京之败)。以后记起再述。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23 21:53:59 +0800 CST  
一个朝代的结束,原因多多,各种历史事件多不胜数。设使《红楼梦》以一个家庭的兴衰史来提示这段历史,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当作真实历史来读也许可以,但想拿这部小说当作南明全景式的历史,那是痴人说梦,小说无此功能。而且以小说来反映这段历史,虽然也要揭示史实,但必定是为了多发一些个人的感慨,否则直接写成《明季南略》得了。当然,以小说形式,更容易避开文字狱,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或者作者本是个小说谜,他觉得这样更能直抒胸次。这是了解《红楼梦》与南明史的关键所在,许多认为红楼梦写南明历史的研究者,发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人敬佩,可惜忽视了这些,非要将小说与历史一一对应,结果一不小心就走进死胡同,让人深表同情。
但不管怎么说,我对他们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当初为了证实自己解读判词是否可信,我上网查这方面文章,找到一位网名V哥辩谎的学者发在天涯文章,虽然对他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仍对人由衷敬佩,个人以为这是个里程碑式的红楼研究学者。
此外,还有不少人的探索让我非常敬佩,不一一列举。
不过,大概大多数人忽视小说与历史区别这个问题,非常在意历史事件与小说情节对应,因此可能走了不少弯路,不是没有可能的。很希望有一些真诚的人共同讨论,得到一个完满的答案。说实在的,时间对我太宝贵,不可能将时间花费太多在这个所谓的红楼解读上。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虽然红楼不是一部全景式的南明历史,但南明发生的重要事件,一定找得到相应的情节,正如判词脂评中说的无事不备。可南明史料那么少,像我这么一个因为某种原因曾经七年时间无所事事,整天手不释卷拿着明史看的人,也不能找到一个更合理的突破点,从这个角度,应该说要彻底解读是很难的。但我一直坚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在民间,人多力量大,解开红楼之谜,为时不久。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09-24 23:26:07 +0800 CST  
如果仅从黛玉、宝钗和湘云的名字跟南明几个帝王的名字相对应来联想,也可以得出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但前提是荣府所影射的西南和福建这个区域,是在隆武已经殉难后所发生的事情:
宝钗代表福建地区的明朝政权。福建以隆武帝为代表,而隆武讳朱聿键,名中带金,与宝钗相对应。
黛玉影射西南地区,代表是永历帝,永历讳由榔,带木,与黛玉的姓相对应。
湘云影射朱以海和朱术桂,前者是鲁王,称过监国,后者是入台的明宗室成员的代表,也被称作末帝。所以湘云的“湘”字,即有水也有木。而这两人虽然都居住福建,但最后都春永历帝为正朔,所以这两人都是有名而无实的,寄人篱下的,正如湘云在大观园并没有自己的住处,开始时与黛玉住,后来与宝钗住——开始认永历,后来容入福建活动,与永历的关系也就是有名无实。
宝钗年纪最大,黛玉次之,湘云最小。
这么一来,湘云是脂砚斋的说法站得脚。
而宝玉影射大明玉玺,也就是皇权,与黛玉相依恋,但最后西南尽失,黛玉死,宝玉只能娶明朝的最后一块地——台湾,既宝钗。
判词说“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台湾认明朝旗号,但没有皇帝了,只能是空对着。
永历帝跑到缅甸避难,不正好是世外仙姝吗?
台湾名分上仍对朱明朝凡事照规矩来,不正是判词下句说的“举案齐眉”?但紧接着又是一句“到底意难平”,也就是说对台湾不设立朱姓皇帝肯定“意难平”!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3 12:29:24 +0800 CST  
那么,在宝玉和宝钗、黛玉、湘云三个女子构成的总纲之下,再来对宁荣两府男人的影射对象重新划分,即可得出如下结果:
贾珍——弘光帝朱由崧。(元春代表其政权,贾珍老婆尤氏代表他的重臣,多半是史可法)。这一块是南京,既“宁”,南京简称,对应宁府。
贾珠——隆武帝朱聿键(此人一生多半时时间被囚禁,让他活着还真的不好写),迎春代表其政权,妻李纨多半代表整个郑氏政权。这是荣府中贾政的,既“榕”,福州的简称,荣府由来的一个原因。
贾宝玉——代表鲁监国朱以海,他的名字虽然有玉,但没有王,所以不称帝。娶宝钗,就是台湾那一块政权。虽然在永历死后,郑氏仍不承认他的君王帝位,但作者显然认为他实质上代替永历成为君王了。但他到底没能在永历帝死后承受西南那块政权,因为那块政权已失(既黛玉死)。最后出家的惜春代表其政权。
贾环——绍武帝,在位一个月,在广州,无事可述。
贾琏——永历帝(探春代表其政权)。这是西南政权,成都简称“蓉”,这是荣府一名的另一个原因。贾琏妻凤姐,影射秦良玉。永历称帝,良玉尚在四川,并接爱永历帝给的官职。以良玉来代表永历帝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是用心良苦,当然凤姐还应影射左良玉以及他手下叛明又归正的李成栋和金声桓等人。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3 12:51:32 +0800 CST  
如果这个思路对头的话,那么,更严谨的划分应是如此:
宝钗、黛玉和湘云三人仅影射福建这个地盘,而无关南京和西南两块区域。那么就应作这么一个调整:
宝钗代表隆武帝,包括后来的台湾;
黛玉代表朱以海这个政权,寄居福建——被收养的一个政权,只有小部分仍忠于他的臣下仍认这个政权,但一直延续到他去世。黛字中也是个四点水。
湘云专指朱述桂。朱术桂是辽王一支派。辽王封地荆州,也是湘字的由来。
这么一来,大观园是什么地方?就只能专指福建。
在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之下,以下就专门按照这个思路论证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3 13:17:21 +0800 CST  
太虚幻境——已经灭亡的北明(与南明相对,姑且与北明谓之)。这个北明,对明朝的遗老遗少来说,就像是梦幻一般,在灭亡过程中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所以在这个幻境中,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江山失去了,对那些遗老遗少来说,仇大苦深,且又无可奈何,以泪度日,个中种种,说不尽的人间百态。当然最关键的是薄情司。
薄情司中,那些痴男怨女们,妄想恢复大明江山,不知道缩手,于是再次演绎一次北明末期的人间悲喜剧。
这个薄情司,就是弘光时期。
还在大虚幻境时(北明——弘光朝因为南京仍在,应在北明之列),有个神瑛侍者,名叫朱以海,1644年3月15日,在北明崇祯失国四天之前被封为鲁王。这个神瑛侍者,在一些反清复明志士拥戴下,浇灌一棵降珠草——红色,朱草,明朝政权,这个政权叫鲁监国,也就是林黛玉。这个政权先天不足,虽经鲁王苦心浇灌,仍是身子虚弱,且药石无效,只能活着等死。所以这棵降珠草十分过意不去,既然不能报鲁王的滴水之恩,唉,只好下去世间去,以眼泪还债。她下去的那个世间,已经是真正的末世了,她也不可能跟先他离开“薄情司”(弘光)下凡到末世的鲁王修成什么正果,那个木石前盟,就是原先建立的鲁监国政权,从1645年六月成立,第二年正式改元为监国元年,这个政权已经有名无实了,爱得生来死去也没用,反正只是前世缘,此生再续无望,除了哭,还能怎么样?可恨那个鲁王却是个呆公子,虽然对她也是无比爱恋,竟没有任何办法,瞧他整天无所事事瞎混过日子,将眼泪还他浇灌之恩,一拍两散罢。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3 22:53:25 +0800 CST  
弘光灭亡后,还有块叫做浙东的小地方,这块地方名字,天叫做林如海,地叫做贾敏,是生下鲁监国这个政权的地方,这个鲁监国政权的名字叫做林黛玉。后来地失去了,也就是贾敏死去了,作为天(天意)还未死透,他让女儿林黛玉去投奔亲戚,对她说,老父老了(也快要死了),也不能再续缘(不可能再弄一块大地之母),你还是去投奔外祖吧,那地方自古就跟你是亲戚,到那儿安全,且跟你前世有缘的那个主儿(贾宝玉)在那儿,你去找他,看看能不能有个完美的结局。
1646年十月,在老师贾雨村(郑彩——他儿子被隆武帝赐姓,勉强也算是贾家的人,所以姓贾,名叫做贾话)带领下,从舟山群岛来到福建厦门。在荣府贾政家住下来(贾政家就是福建)。
已经再降生投世的贾宝玉,此时已经忘了前世自己还干过大事业,浇灌一棵降珠草,成立过一个鲁监国这码事,所以他只对黛玉眼熟而已,不过这人口直心快,一见面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搞得他母亲以为他又说胡话。
过了不久,也就是1646年的十二月,郑成功在小金门起兵抗清(他们郑家的统帅,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只身降清,郑家军群龙无首),他这一起义又将郑家军搞起来了,也可以说是延续隆武年号(隆武帝八月份已殉国),也就是说薛宝钗也来到荣府做客了。
不过,她来这儿做客,只是来选秀,看看能不能成为皇帝的老婆。皇帝影射天意吧,看看天意是不是还能不能让隆武这个政权维持下去。路上,他那个坏透的哥哥,名叫做薛蟠,是个喜则跃,怒则吼的呆霸王,顺手夺走了香莲(福州),这个薛蟠就是那个满清。他们薛家影射的是大明朝的附属国及周边的岛屿,所以一个起家在建州,一个最后龟缩到台湾的隆武政权,都姓薛。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3 23:23:35 +0800 CST  
@hzocular 2015-10-04 20:55:06
太棒了。这是我迄今看到的最合理的有关红楼梦的解释。希望楼主出书。
-----------------------------
谢谢夸奖!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4 22:28:40 +0800 CST  
@老二劳尔 2015-10-04 21:38:21
楼主这脑洞开的不错
-----------------------------
谢谢.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4 22:29:28 +0800 CST  
在福建这个地方(既荣府的贾政家)有四个正权:隆武帝政权、鲁监国政权、宁靖王朱术桂政权和郑氏政权。
这些政权,作者设计一个大观园让他们居住。
正册十二钗中住在大观园(也就是福建)的有七个人: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和妙玉。加上来来去去的湘云,共八个。
这八人两人一组,分成四组,每一组影射一个政权。其中一个影射这个政权的基本情况和归宿,另一个影射这个政权与宝玉(鲁监国)的关系。如下:
隆武——迎春、宝钗。这两人都不大爱说话,只是迎春是个活死人,而宝钗藏拙,却利害得很,因为她还影射与隆武不可分割的台湾。
鲁监国——惜春、黛玉。惜春出家,与宁府一刀两断,说明这个政权原在宁府,后来跑到荣府贾政家了,她的出家,影射鲁监国自己去掉监国称号。出家,不参与俗事(国家大事)。以后再述。
宁靖王朱术桂——探春、湘云。朱术桂是辽王府的(封地荆州)。荆州失陷后逃入湖中,弘光时被立为镇国将军。弘光灭,随鲁王,后随鲁王入闽。永历立,他去朝见永历,被永历命为郑军监军,变成永历的人了。但此人应是很有作为的人,只因时命不济,最后也无所作为。可能后来他对自己没有坚持承认鲁王也很后悔,觉得中了郑氏的算计,悔无可悔,这也是有了这部红楼梦的一个原因。
郑氏政权——李纨、妙玉。这是个外姓政权,所以影射它的女子没有姓贾的。
贾氏女子影射就得有如下调整:
元春——弘光、永历。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两个都是神宗嫡孙,所以元春正出。其他都是庶出。皇帝是贾珍和贾琏。
迎春——隆武。皇帝是贾珠。
惜春——鲁监国。
探春——宁靖王。宁靖王后来入台,在郑经官府边建一个王府。宁靖王如是贾环,只能说书中将贾环写得不太像个好,是作者自悔至极的一种表现。但后来贾赦说最后承爵的是他来看,贾环也应是宁靖王朱术桂,因为最后那些君主都死了,朱术桂还活了二十几年,所以被称为末帝。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4 22:59:23 +0800 CST  
以上是《红楼梦》前三回的内容。接下来就是贾雨村判香菱一案,再说。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0-04 23:06:33 +0800 CST  

楼主:我是麦可

字数:116019

发表时间:2015-07-18 06: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4:55 +0800 CST

评论数: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