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短序

哈布斯堡家族,欧洲真正的皇族,其皇朝随着一战的崩溃,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也正因如此,这个对中国历史影响甚小却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庞大帝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教材忽略她,是因为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叙述,多了一些社会形态的论述,而少了一些带有家族视角的观察。
但,这一家族皇朝的历史是我们了解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建立欧盟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钥匙,正因缺少这把钥匙,我们的世界史叙述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不解。
哈布斯堡与德意志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帝国与民族国家、统一与分裂,各种概念的对立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中欧历史的复杂性也使得德意志在近代的发展最终走向了“中间道路”,绝非仅仅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概括描述这般简单。
话不多说,但愿笔者的这篇东西能够把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描述出一个轮廓,以求方家未来能够写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史。


第一章 欧洲中世纪

1556年10月,遭受着痛风之苦、未老先衰的查理五世(Charles V),突然大彻大悟,把西班牙王位让给了儿子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并把帝国交给了弟弟、罗马国王斐迪南(Ferdinand I)。尔后,他归隐遁入位于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圣热罗尼莫德?尤斯特修道院,两年后去世。查理五世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位曾资助了麦哲伦环球航行并拥有广大领地的天主教皇帝,戎马一生,与同教的法兰西王国、新教的德意志诸侯、异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持续不断地进行战争,最终却心死身退,哈布斯堡家族所代表的神圣罗马帝国对欧洲的一统遭到了失败。后来帝国皇帝在欧洲三十年战争的努力、拿破仑法兰西帝国对欧洲的征服、希特勒第三帝国的侵略,无一不是朝着这一方向,又无一不是失败的。失败的背后则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建立。那么,神圣罗马帝国究竟是什么帝国?帝国皇帝同西班牙王位、罗马国王又是什么关系?拿破仑为何要在法国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里加冕称帝?希特勒发动二战、侵略欧洲仅仅是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吗?一切都要从欧洲中世纪讲起。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5 09:39:00 +0800 CST  
@complex1232 2012-05-15 09:45:40
楼主继续,这个家族太传奇了,但是总感觉没有美第奇出名。我所有的印象就是总部设于维也纳
-----------------------------
呵呵,美第奇家族长期把持教皇之位,而哈布斯堡长期把持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位,两者共同形成了二元帝国,也都推动了文艺复兴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5 09:59:28 +0800 CST  
1、基督教的崛起
中世纪(Middle Ages)是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者对欧洲中古时期的统称,时间从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份,而公元1453年是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年份。中世纪时近千年,是欧洲的封建时代。中世纪是建立在罗马帝国灭亡基础上的,入侵的蛮族纷纷建立王国,却共尊一个教会——罗马教会。公元800年,教皇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加冕“罗马皇帝”,此后这个帝国逐渐演化出“神圣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也变成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诸王国国王的历史。
神圣罗马帝国,字面上看显然包含着“神圣”和“罗马”两层含义,“神圣”象征着基督教天主教的神权,“罗马”象征着罗马帝国的复兴。
其实这两者的结合是很奇怪的,因为基督教甫一出生,就受到罗马帝国的压制。基督教脱胎于犹太人的犹太教。犹太教信上帝耶和华,他们笃信的经典是《圣经》旧约。而基督教的经典不仅包括“旧约”,也包括“新约”,“新约”是记载耶稣事迹的经典,耶稣最后被钉上十字架,就是在耶路撒冷的犹太祭司压力下,被罗马帝国犹太行省执政官彼拉多判处的。所以,基督教的理论基础,耶稣受过,在开始就与犹太人和罗马帝国产生矛盾。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了这座城市。使徒保罗和彼得便到罗马秘密传教,基督教从罗马社会的边缘开始向内渗透。但罗马帝国的迫害始终伴随着基督教的传布过程中,罗马人秉承希腊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多神教体系,朱庇特、维纳斯、阿波罗、丘比特、欧若拉等等就是他们的信仰。罗马人对基督徒的一神崇拜十分不以为然,人们纷纷传言基督徒在仪式上喝人血,而实际上基督徒们也确实拒绝向皇帝献祭。所以只要罗马倒了霉,基督徒就得作替罪羊,一有机会就展开对基督徒的残害。公元3世纪末,基督教会的建筑被摧毁,所有的基督徒被勒令向异教诸神献祭。罗马帝国兴高采烈地杀戮基督徒,一如在两个半世纪之前杀害基督一样。
但罗马的残暴反而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基督教的中心舞台,基督徒对信仰的坚持、宗教理论的提升和不厌其烦的传教,最终使基督教由一个地区性教派,逐渐演化成一个超种族、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
基督与罗马的结合,其历史拐点发生在君士坦丁大帝时期。
君士坦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内心却极其虚弱和怯懦,常常用珠光宝气来掩饰自己。他颇具仁爱之心,却毒死了他能干的亲生儿子克里斯普斯和妻子法乌斯塔。他曾经施行过仁政,给贫困人口以救助,但很快就变本加厉地成为贫苦人的压迫者。君士坦丁直到临终时才肯接受洗礼,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虽然君士坦丁从何时开始信仰基督教还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早年并不信基督。也许是他血流四野的长年征战,逐渐使他产生了“罪”的观念,也许是他母亲和妻子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因为她们都是虔诚的教徒。总之,在赢得了公元312年对劲敌马克森提乌斯的米尔维亚桥战役后,他把胜利归结为十字架的启示。在战役的前一晚,他正感到发愁。当他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色的十字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这个被后人广为传诵的遥远而虚幻的情节,实际上预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变化即将发生。
在统一西半帝国后,公元313年,他和东部皇帝李锡尼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并在323年又在尼西亚展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这次主教大会通过了《尼西亚信经》,坚持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将阿里乌斯革除出教会。但没有想到,阿里乌斯派却辗转到帝国的境外,成为蛮族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滥觞。
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惟我独尊的时代,基督与罗马的关系势必成为日后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个主题。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6 10:10:16 +0800 CST  
@东亚狂夫 2012-05-15 10:05:39
顶,楼主要给力哟
-----------------------------
一定一定,请多批评指教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6 19:54:37 +0800 CST  
@一客小笼包 2012-05-16 23:25:59
神圣罗马帝国,字面上看显然包含着“神圣”和“罗马”两层含义,“神圣”象征着基督教天主教的神权,“罗马”象征着罗马帝国的复兴。
--------------------------------------------------------------------
伏尔泰曾经说过: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加不是什么帝国。
-----------------------------
国内专家都是这么说的。但我们还要考虑伏尔泰说这句话的背景和目的。神罗在历史上是有过辉煌的。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09:00:13 +0800 CST  
@后起黑马 2012-05-16 22:43:41
这个王朝的精华是其在19世纪在欧洲的表现,前面的最好能少序些啊。
-----------------------------
木问题,我准备在哈堡家族登帝前仅用一万字把神罗交代清楚。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09:01:36 +0800 CST  
@小微风2012 2012-05-16 22:13:55
这个家族感觉从王位继承战后就一直是悲剧的存在
-----------------------------
是够悲催的,不过大清帝国和其比起来更悲催哈,都是继承了中古传统,难以在现代化转身的政治实体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09:05:53 +0800 CST  
2、帝国的崩溃
君士坦丁大帝之后,罗马再次分裂。公元395年,曾经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狄奥多西一世去世,死前他把帝国一分为二: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是为西罗马帝国;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是为东罗马帝国,后来发展为拜占庭帝国。日后,帝国的这两个部分走上了不同的历史道路。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推翻,蛮族在其遗址上纷纷建立互相攻伐不已的诸多王国,精神上却共同尊崇罗马的天主主教,以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拜占庭帝国则继续罗马的政教合一政策,已一个完整的帝国存在与亚欧大陆之间,宗教上发展为东正教,以希腊语为通行语,帝国覆灭后,早先已经接受东正教信仰的斯拉夫人继承其衣钵,发展出日后的俄罗斯帝国,在各方面始终和西欧迥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最后一任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蛮族大臣奥多亚克废黜。
千百年来,历史学家们都在探寻(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其中英国大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思考最为全面。他的皇皇巨著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叙述了罗马兴衰的全过程,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对罗马帝国的灭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他提出一个观点——罗马帝国的灭亡实即“蛮族与基督教的胜利”,非常深刻。
罗马的衰亡简言之来自两个因素,一个是外部的冲击,一个是内部的腐朽,俗称内忧外患。
外部的因素跟遥远的大汉帝国有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开始派遣卫青、霍去病主动出击匈奴,开启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卫青、霍去病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逐渐解除匈奴对汉朝内地的威胁。后来汉匈对峙中,匈奴南北分立,南匈奴逐渐内附东汉王朝,留居漠北的北匈奴在东汉、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打击下逐渐衰落。于是匈奴人开启了西迁的征程,他们侵中亚,入欧洲,迫使日耳曼人中的一支东哥特人西迁。而原先居住在这里的西哥特人也被东哥特人赶往西方,这一切仿佛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引起了西亚、欧洲民族布局的大调整。罗马帝国起初依靠强大的兵团和界墙抵御蛮族的入侵,但后来他们改变了策略,采用“以蛮制蛮”的方式,大量吸收蛮族武人进入罗马军队,没想到最后也因此而亡了国。
导致罗马改变对蛮策略的原因即内部因素。罗马人越来越不爱打仗,他们更愿意享受富足的生活,所以罗马不得不雇佣蛮族加入军队中来。同时,罗马帝国基督教的普世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削弱了各民族间的差别,这些蛮族因信仰基督教而融入罗马的社会中。基督教的罗马化和罗马的基督教化成为帝国后期政治最为突出的特征。加上罗马高层斗争不断,给蛮族获得高位创造了机会。这些蛮族首先获得军事领导权,然后取得行政高位,甚或有的佼佼者还当上了皇帝宝座。比如4世纪50年代的日耳曼法兰克人西尔瓦努斯,他本是高卢地区的军事指挥官,竟然通过武力赶走帝国统治者康斯坦蒂乌斯二世,自己当上皇帝。还有一个帝国的篡夺者阿博加斯特,他竟然杀死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欲与东部皇帝狄奥多西并驾齐驱。
内忧外患,终于让西罗马帝国在“上帝之鞭”西哥特人阿拉里克攻陷罗马之后彻底走向了衰落,这些西哥特人将部落迁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总之,罗马覆亡前后,蛮族纷纷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王国。他们承认“无法做得比罗马人地区更好”,所以“尽可能遵从和模仿罗马人地区”,所以说尽管罗马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对蛮族的胜利。罗马的贵族们换上了教士的服装,他们失却了对帝国的统治,却变成了精神上的主宰。他们使用和赞扬罗马的英名,好像罗马是他们的,而事实上罗马也确实逐渐变成教士们的了。在古代晚期和整个中世纪,日耳曼人和其他部落民众都被灌输着一种思想——罗马教会是一种高于其他文明的文明,应该得到各部落的保护和遵从。
这些蛮族人是谁?
这里所说的蛮族,是罗马人对北方外族部落的概称,主要包括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
斯拉夫人包含三支:东部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部斯拉夫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部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
凯尔特人今天主要分布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他们和英格兰的日耳曼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是一个民族。
日耳曼人则最为复杂。
严格讲,日耳曼诸部落不是单一种族构成的,也不是跨区域的联合,仅仅是松散和变化着的民众结合体。今天所熟知的德国日耳曼民族,乃是狭义上的日耳曼人。
古代的日耳曼人并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的概念只是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他们从北欧向南进发,分步在欧洲各地,与其他民族混合而演化出新的民族。演化的主要民族大体如下:
北日耳曼人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
西日耳曼人演化为施瓦本人、巴伐利亚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法兰克人;
东日耳曼人演化为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
这些蛮族前后相继,在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建立起比较大的十个王国:
1.东哥特王国(意大利东北部)(Ostrogoth)
2.法兰克王国(后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前身,该国于9世纪左右建立了查理曼帝国)(Franks)
3.勃艮第王国(在今法国罗纳河流域Bourgogne)
4.西哥特王国(西班牙)(Visigoth)
5.苏维王国(葡萄牙)(又作苏维汇,Suebi或Suevi)
6.汪达尔王国(北非,突尼斯一带)(Vandals)
7.伦巴第王国(北意大利)(Lombardy)
8.盎格鲁撒克森王国(即英国)(Anglo-Saxon)
9.黑如莱王国(意大利本土)
10.阿勒曼尼王国(位于今瑞士和德国南部)(又作阿拉曼尼,Alamanni、Allemanni 或Alemanni)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13:21:25 +0800 CST  
@一客小笼包 2012-05-16 23:16:06
作者:complex1232 回复日期:2012-05-15 09:45:40  回复
楼主继续,这个家族太传奇了,但是总感觉没有美第奇出名。我所有的印象就是总部设于维也纳
-----------------------------------------------------------------
没底气可不能跟哈布斯堡比,或许根本不应该比
-----------------------------
呵呵,看来以后大家完全有必要搞个家族史的东东嘛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13:33:48 +0800 CST  
@wyp2307 2012-05-17 13:01:22
哈布斯堡,楼主之前写过这个题目,希望这次别坑。
-----------------------------
呵呵,不能再坑了,否则对不起全国人民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13:37:21 +0800 CST  
@童安格发烧友 2012-05-17 15:17:20
美第奇家族后来和哈布斯堡合并了吧,嫁给了奥匈的皇帝,连佛罗伦萨都做嫁妆归了奥匈了。奥匈帝国干的一件大蠢事,就是不该吞并威尼斯共和国,这个国家渊源很深厚,拿破仑把它灭了,然后奥匈趁拿破仑倒台后又去夺过来,其实没有必要,应该恢复它独立,这样撒丁王国就无法统一意大利,这对奥匈才是最大的好处。意大利当时就上述2个国家有些势力,而且两家是世仇,奥地利灭了一家,反而让意大利同仇敌忾,帮助萨丁统一,造出一个......
-----------------------------
两家族有联姻吗?偶不知道耶,呵呵,有证据不?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16:45:23 +0800 CST  
@后起黑马 2012-05-16 22:43:41
这个王朝的精华是其在19世纪在欧洲的表现,前面的最好能少序些啊。
-----------------------------
我个人认为哈布斯堡王朝最辉煌的时候是查理五世,占据欧洲半壁江山。19世纪梅特涅时代和奥匈帝国时代很有名,倒是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16:50:04 +0800 CST  
@南阳太守_ 2012-05-17 16:45:23
两家族有联姻吗?偶不知道耶,呵呵,有证据不?
-----------------------------
@童安格发烧友 2012-05-17 20:49:22
1532年教皇克勉七世任命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为佛罗伦萨世袭公爵,共和国成为佛罗伦萨大公国。1569年,美第奇家族依靠西班牙支持,改称托斯卡纳大公国。美第奇家族统治托斯卡纳直至1737年,因和奥地利王室连姻,而划归奥地利帝国统治。
-----------------------------
呵呵,我在维基上也查到:1737年,第7代托斯卡纳大公吉安·加斯托内·德·美第奇没有留下继承人就去世了,因此托斯卡纳大公的爵位就落到了洛林家族的弗朗茨·斯蒂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手里。这样,在西欧声名显赫的美第奇家族的家脉就此断绝。
但两家族到底是哪一代联姻呢?求教。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21:12:47 +0800 CST  
@放下屠刀不成佛1 2012-05-17 21:21:27
哈布斯堡王朝也牛过很长一段时间,只是最后被宗教战争和民族主义彻底拖垮了。最盛时,欧洲除了英法波,名义上基本全是其地盘,而且坐拥广阔的殖民地……

-----------------------------
说得非常好,我给你补一张图

1547年的哈布斯堡帝国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7 23:43:07 +0800 CST  
3、查理曼大帝
在罗马覆亡的476年和查理曼加冕皇帝的800年之间,欧洲300多年没有一个皇帝,历史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改变了这个局面。这个由克洛维486年建立起的法兰克王国,历经墨洛温王朝的扩张后,传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曼手中。
查理曼这个名字是由法文名Charlemagne译过来的,德文名是Karl der Groβe,因此德意志人通常叫他卡尔大帝。查理曼勇武善战,是扑克牌中红桃K的原型,在欧洲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有文治,有武功,复兴了“罗马帝国”。
他一手挥舞着巨剑,一手紧握十字架,在欧洲纵横捭阖。他每年都要出征,50年的时光中,他打了50多场大战。他镇压了阿基坦人的反叛;征服了伦巴第人并将伦巴第王国并入法兰克王国;在威尼西亚、伊斯特利亚、达尔马提亚、科西嘉建立了统治;对萨克森人发动了十八次进攻;征服了巴伐利亚人并使之信奉基督教;吞并了多瑙河下游阿瓦尔人建立的汗国。他在欧洲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他的铁蹄下,西起大西洋,东临多瑙河流域,北至北海和波罗的海,南抵地中海,掌控整个西欧和大半个中欧。
他还是一个罗马文明的仰慕者,他能讲好几种语言,能够阅读,可能还会书写,这在多数统治者只会用划十字来签署的时代里,绝对引人注目。他在宫廷里创办公学;把罗马的建筑风格引入法兰克,建立亚琛大教堂;他笼络文化精英,开启了对罗马的文艺复兴,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塔西陀的《塔西陀编年史》就是在他的时代,由学者们重新整理保存下来的。他是一个基督教的狂热信仰者,在773年收到教皇哈德良的求救信后,他亲率大军进攻伦巴德王国,途中要翻越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路遇险境,马坠哀鸣,他对将士这样说:“为了我们崇高的基督教信仰,我们必须克服困难,为保卫教廷而战。这是对我们每个人意志和能力的考验,法兰克王国的将士们,像你们英勇无敌的先辈那样,振作起来吧!每当最艰难的时刻来临,胜利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赫赫战功又不乏对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热爱,查理曼对欧洲的一统被寄予厚望。但如果说他主观想当欧洲的皇帝,则是言过其实的。“罗马帝国”皇冠的加冕,经常被认为是查理曼同教皇利奥三世的合谋。真实的过程是这样的: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罗马主教利奥三世给查理曼做弥撒,利奥突然给他戴上金冠,于是所有的罗马人齐呼:“上帝为查理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事后查理曼的密友兼机要秘书爱因哈德在他的名著《查理大帝传》中在谈到这一事件时写道:“就在那个时候,他接受了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他最初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号,他肯定地说,假如他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
其实查理曼也并非不想做欧洲的皇帝,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他非常崇拜拜占庭帝国的政教合一,并想和拜占庭女皇伊琳娜结为连理一举统一欧洲恢复罗马帝国。但伊琳娜的同意引发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大地震,伊琳娜也因弄瞎皇子的双眼而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流放。查理曼黯然神伤,他失去了一个通过正统手段获取皇帝宝座的机会,于是他没有拒绝教皇的加冕,虽然“在接受新称号的时候,并没有感激的表示”。
为了换得拜占廷的承认,查理曼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终于在812年与拜占廷帝国签定了一个和约。和约中查理曼允诺将他征服的伊斯特里亚、威尼斯、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归还给拜占廷帝国,而他的条件仅仅是要求拜占廷帝国承认他在官方文件中有使用“皇帝”一词的权力,别无其它任何附加条件。
这次加冕影响深远:
它奠定了西欧教权和王权双重统治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罗马帝国的传统、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权”与法兰克王国的“王权”,三者有机结合。
它标志着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世俗政权的重新抬头,揭开了此后七百年之久的罗马教廷与世俗政权矛盾、斗争的历史序幕。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8 09:47:39 +0800 CST  
@童安格发烧友 2012-05-18 01:34:03
上面这个地图有遗漏啊,远远不止,还有美洲等海外大片地盘呢
-----------------------------
哈哈,那再补一张


西班牙的殖民地,1580年西班牙将葡萄牙并入王国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8 11:12:43 +0800 CST  
@windowhotmail 2012-05-18 01:50:38
哈布斯堡家族仿照凡尔赛宫修建了丽泉宫,玛丽亚#特里萨和面色苍白的丈夫佛朗西斯#斯蒂芬#洛林生了16名子女。他们一家人都会在夏季造访丽泉宫!
-----------------------------
嗯嗯,美泉宫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8 12:39:55 +0800 CST  
@后起黑马 2012-05-18 15:55:38
写得很好,楼主继续。
-----------------------------
多谢鼓励!我前面尽量拣对哈布斯堡家族有影响的事件说,中世纪确实太长了,而读者普遍又不熟悉这一段历史,国内专家又总是“既不神圣,又不罗马,也不帝国”敷衍了事,写起来实在需要拿捏分寸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8 23:08:15 +0800 CST  
4、奥托大帝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十四年之后,查理曼与世长辞。帝国的一统从此转向分裂。
与遥远的大唐帝国嫡长子继承制不同的是,法兰克王国的继承带有一种平均主义色彩。墨洛温王朝的垮台其实也是源于这种分裂而引起的家族纷争。他们不是采用罗马法确立的世袭继承原则——或王子继承制、或兄终弟及制,也不是采用古日耳曼习俗的选举制,而是宣布国王的儿子们都具有平等权利的君主形式进行统治。这样无论王国的统一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老国王一死,国家就必然陷于分裂。
查理曼在806年即已将领土分给三个儿子。所幸,810年,小儿子夭折;811年,长子查理也撒手人寰。查理曼不得不册封仅存的儿子“虔诚者”路易为副皇。路易即位后,虽于817年宣布帝国与教会一样不得分割,但他死后,儿子洛泰尔、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仍然处于内战状态。
公元843年,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洛泰尔承袭皇位,管辖中部——中法兰克王国(又称洛林王国),即今意大利北部;秃头查理管辖西部——西法兰克王国,即日后的法兰西;日耳曼人路易管辖东部——东法兰克王国,即日后的德意志。皇帝洛泰尔855年又去世,中法兰克王国又一次分割,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垂涎三尺,他俩通过墨尔森条约兼并了中法兰克。但瓜分不是一劳永逸的,中部地区始终公爵林立,后来发展出的勃艮第一度是硬骨头,而洛林后来长期成为法德争夺的目标,成为近代战争的隐患。
西法兰克王国后来传到卡佩家族手中,发展为“法兰西”王国,他们采用血缘继承制,基本放弃了对“罗马”皇位的继承,专注于法兰西王国的发展。东法兰克王国则在五大公爵和美因茨大主教的选举下,进入了萨克森家族的时代。
萨克森的亨利在得知当选公爵时正在捕鸟,故史称捕鸟者亨利。919年他被选为德意志的国王后,正式称呼是亨利一世。他的上台时,诸侯坐大,同时异教徒马扎尔人已经从遥远的东方来到这里开始威胁德意志甚至欧洲。国家无论对内对外政策都要做出一番大调整才能巩固和扩展王室的中央政权。他力图把各公爵置于国王控制下,并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因为他的王权不是来自血缘,而是来自公爵们的选举(前任法兰克尼亚的康拉德也是因为加洛林王朝无嗣而被选举为国王的),他便声称自己是克洛维和查理曼的继承者,将王权归结到上帝的指示。更重要的是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让儿子奥托为自己的继承人,变诸侯选举为家族继承,从而开启了萨克森王朝(也称奥托王朝)。
所以当奥托成为新国王的时候,王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他完全控制住了五大公国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巴伐利亚。尤其要提到的是,奥托一世把收取城市市集捐税的权利交给德意志主教和教会手中,这样教会的势力在德意志得到了扩张,他试图在主教和公爵之间建立“均势”,没想到日后教会和诸侯公爵相互利用为王权的式微埋下了隐患。
让奥托一世青史留名的是955年的奥格斯堡战役,这场大战是德军重骑兵对马扎尔轻骑兵的胜利。马扎尔人也是像匈奴一样的草原部落,他们不停地骚扰王国的东部边境。鏖战那天,在用强盾抵挡住了马扎尔人的万箭齐发后,奥托一世亲率大军依靠长枪重甲在近身战中取得了优势,将对抗变成了屠杀,马扎尔人一蹶不振。这样奥托一世保卫了基督教世界,并派教士向马扎尔人宣讲基督教。此后马扎尔人安定下来,一直威胁着欧洲的他们将成为它的可靠的保卫者,被称为“基督教之盾”,使欧洲免遭亚洲草原部落的攻击——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纪的奥斯曼人的扩张。更要强调的是,匈牙利将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发展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后来奥托又南征北讨,东北部打败了斯拉夫人,对南方则像查理曼大帝一样越过阿尔卑斯山征服伦巴德人。此前“罗马皇帝”之名曾一度成为小国间玩弄权术的工具,奥托觉得是该收回这一称号的时候了。
962年2月2日,圣母玛丽亚节,教皇约翰十二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从此奥托开创了“德意志”国王加冕“罗马皇帝”的先例,包括法国国王在内的欧洲国王们从此服膺于德意志的“统治”,德意志国王获得了在法律意义上高于欧洲其他君主的地位。奥托一世也因此在欧洲的历史上被称为奥托大帝。
但是,皇帝的头衔并不是自动传给每一个德意志国王的,德意志国王为了得到皇帝的称号,必须去罗马由教皇加冕方可。
奥托很强势,能够保证教皇忠于皇帝,但后来的德意志国王能处理好同教皇的关系吗?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9 11:42:41 +0800 CST  
@流觞esleat 2012-05-19 11:54:12
预测是个好帖子
但lz的设问句
实在没有起到吸引的效果
还起了负面作用
-----------------------------
呵呵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19 13:07:36 +0800 CST  

楼主:南阳太守_

字数:42457

发表时间:2012-05-15 17: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52 +0800 CST

评论数:3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