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北京篇

城池是什么
这不是一本太正经的书。你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不是严肃厚重的学术著作,也不是深刻缜密的专业书籍,也不是有益身心的心灵鸡汤,这只是一本讲“城池”“故”事的书,而且这些“故”事还不一定是有意思的故事。既不学术,也不专业,没营养还不一定没意思,那这书还怎么让人往下看?我也不知道,从开始写的时候就纠结了,到现在也没想明白。看到这里我估计你应该是想把书扔回书堆了。我没求你继续看下去的意思哦,不过,你想想看,你拿起这本书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你和我一样想去穿越那些古城池,城池才是你的关注,是不是?不是的话,搁了书走人,更别说买一本回家看了。
城池是什么呢?不需要普及知识的可以直接翻到后页看具体内容。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6:00 +0800 CST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城池的意思就是围墙和外面的水沟。这么说大概不太好听,不过事实上就这么回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的院子,有围墙,外面有小河。当然,那肯定不能算是城池,我要说是,大家非骂死我不行。老家的院子是在一个叫“堡”的村子里,村子四周也有一些围墙,墙外也有河,还有南北两个堡门。虽然有墙有河有门,大概也不能叫城池吧?那,怎么才算是城池呢?应该是围墙够高够大,可是够高够大估计也还算不上城池,应该看的是围墙里围的是什么。《辞海》说,都邑四周的墙垣才能叫城。都邑是什么?行政机构,官府嘛。不管你是中央还是地方,当官儿的管理政务,课税办案子的地方。他们的围墙就可以叫“城”了,城墙外面的河就可以叫“池”。这样想来,城池是就是官府的院子。堡子不能叫城池,我家的院子就更不能叫了。
院子是用来干嘛?我家的院子应该是防小偷的,江洋大盗肯定防不了。堡子的围墙大约也是想防坏人吧。城池是用来防什么的?外来入侵?边疆的城池肯定有这作用,内地的呢?防小偷?防江洋大盗?防坏人?忘了是哪个写城池的文章说,筑城池是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太扯,保护官府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好不好?城池里除了住着官府官员以外,肯定是有普通老百姓的。可那是官府为了自己方便,需要居民老百姓给他们提供服务。还想拿我家院子说事儿,以前是地主老财的,你说他盖院墙是为了保护伺候他的下人和给他干活的长工是吗?要说万里长城作为咱们中国的大围墙,保护老百姓好像还说得过去。城池不行,城外住着的老百姓就没有保护。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7:05 +0800 CST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了,所以官府就没了,院墙大部分也都拆了,城池就没有了。你可能会说,等等,城池就这么让你说没了?那现在的这个那个古城算怎么回事?不是城池?我的回答,原来是城池,现在是古城,城池作了古就成了古城,实体还在呢,功能没了。我觉得用尸体打比方可能更确切,人死了,尸首还在,魂灵没了,虽然这个比方有点不吉利。如果现在还想看看城池怎么办?只好跟我去玩儿穿越。你可能会说,古城好多呢,想看可以自己去看,干嘛要跟你去穿越?你去的是古城,不是城池,虽然它以前曾经是城池。还得拿尸首比方,呸呸呸,不吉利。人死了,你还能跟他聊天,听他讲他的故事吗?穿越,只有穿越才能回到城池,才能知道它原本的模样。还有,不管是哪个古城吧,那不是别人家的“院子”嘛,你自己家的老宅子是个什么样,你就不想知道?你说我们家祖宗八代都住在乡下,从来就没有在城里住过。可以,就算咱祖宗世世代代生活在田园般的乡村,也应该知道有县城这回事吧?县城就是城池了。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7:28 +0800 CST  
很难说什么时候开始对城池感兴趣的。小时候在太原市城里住着,每天上学要经过已经剩下半拉子的水西关。那时担心的是这依依歪歪的破城墙,会不会哪天突然间倒塌下来,把人再给砸了。后来半拉城门拆了,也没觉得什么。再后来,平遥古城成了旅游名胜,太原城小北门的城墙和城楼也修复了起来。想一下,我们也是有过古城的,应该比平遥城还大吧?找来《山西通志》,《太原府志》,《阳曲县志》之类的古籍,果然找到了许多关于太原城的资料,知道了太原城的大致情况,还有城池图什么的。从小就知道太原是山西省的省城,但是,太原还是太原府的府城,阳曲县的县城,这就有点儿新鲜了。再翻着看古籍,太原府还管着十好几个县呀州什么的,那些州县应该也是有城池的吧?一看,果然是有。这好像就是对城池有点儿感上兴趣了,是吧?开始看一些关于城池方面的书籍,了解城池方面的知识,去真实的古城里走走看看。恍如隔世的同时,也会发出一些感叹,怎么那么多城池就都没了呢?回家想想,没就没了,能怎么样?再盖一个回来?别说,真就有人这么想还这么做了。我不想说这人是疯子,那是侮辱疯子。说他病人吧,还不能说神经病,把神经病人也侮辱了。名字就不说了,免得给自己添堵。这人在大同当市长的时候,修复了明清的大同城,还得到好些人的赞扬。我真的就不明白了,修复古城池?大家还都说好?什么情况这是?建假古董是好事儿?写到这里,我仿佛已经听到了骂声一片。哦,大家都说好的事情,还会有什么不对吗?怎么就你反对呢?其实全国修复古城池的地方可不止大同一个噢,我后面还会说到,准备修复的也有很多。全国人民是从哪来这么大修复古城池的热情呢?我不知道,糊涂得一塌糊涂,是我的脑子出了什么毛病了吗?话题扯远了,说城池。城池是干嘛用的?城池是用来防御的好不好,现在大同还需要用城池来防御?这么说可能有人要和我吵架了。我知道赞成的人可以给我一万个理由,说修复城池如何如何的必要,为了这个为了那个。问题是你就说出一百万个理由,最重要的那条,城池的防御功能还在吗?一个东西最核心的价值都没有了,你告我它多有用,多必要,必须修复,自己信吗?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7:55 +0800 CST  
说说我为什么想写城池志吧。
我讨厌建假古董,但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城池。不冲别的,你看我辛辛苦苦写字记城池,就应该知道我没有说假话。
从县志,府志,通志,一直看到一统志,哇,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那么多那么多的城池呐。由不得就想问,他们都长什么样儿?在什么地方?现在还在不在?在,是个什么情况?不在了?什么时候不在的?怎么就不在了?
瞎操心吧?差不多。可是有些事情一旦开始琢磨了,就很不容易放下手来。再想想,也就你关心这事儿,谁会在乎哪里有过一个什么什么的城池,充其量关心一下自己待得那个地方的前世今生,顶多关心一下故乡有过的城池是个什么情况。这么说来,还是有人会关心的。是不是能有那么一份资料,就像派出所的户籍,也许不会想知道所有人的情况,可是想知道某个人的档案的时候,比如生卒年月,身高体重,个人简历什么的,总是有个查的地方吧?这个比方不知道是不是合适?换一个,有家谱的,听说过家谱的都知道,家谱是把家族里的每个人都要写进去的哦,哪怕是郑何氏,还是不合适都要记上去。好一点的还写个传什么的,让后人知道,家族里曾经有过这么一号人,还做过什么什么事情。是不是应该给咱们的城池也修个“家谱”呢?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8:19 +0800 CST  
有了想法就开始查阅资料,整理文字,希望有一天能结集出版。有个出版社的编辑跟我说,你这样的东西“阅读价值不太大”。可我还是想说,也许有一天那个谁谁谁,想知道过去有个城池是个什么样子,也好有个查询的地方。
修“志”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记录每个城池的规模大小,修筑年代之类的,自己写着烦,大家估计看着也不耐烦。而且,就算这个城池再怎么有特色,你的文笔风华绝代,你也不过就是写个城池么,模样能相差到哪里去?看得多了,再不一样也是千篇一律了。怎么办?那个编辑建议我“结合各个城池加入一些历史故事”,增加阅读性,我说当然应该了。问题是,不是每个城池都有故事呀。有故事的写,没故事的写不写?如果不写,还叫不叫“志”?是不是背离了“修志”的初衷?写,又很枯燥,让人纠结。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8:49 +0800 CST  
再拿家谱说一下事儿,不是每个人都有故事。有故事的写,没故事的也不能忽略,怎么也得记个名字吧。新的问题就来了,讲故事的意义,实际上是把“修志”上升到了“写史”的层面。要讨论城池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等等,就像讲一个人的故事,除了介绍身高体重,还得说说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儿之类的吧?这就把事情搞大了,当然,你要说修志归修志,写史说写史,不矛盾,也只好这么想了。可是自己真的能又修志又写史,即完整记录了城池,又能写出很有阅读性的故事来?没信心,再纠结一次。
其实,在我个人的认知里面,更愿意关注的还是“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就像写小说,除了说故事,讲述人物的命运,更应该特别关注的是人物的心路历程。说城池,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建这样一个城池?是谁建的,怎么建的?后来怎么了?为什么就消失了?所有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等等等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一想,其实是把讲故事“写史”,又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级,说“专论”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大致应该是吧。哇塞,这可是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练的活儿哎,我,我,我行吗?两个选择,罢手,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还有就是硬着头皮,先把它写出来,好不好让大家去评判吧。这一下我不纠结了,努力去做就好了。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7 11:49:33 +0800 CST  
要不要写北京城
一本关于城池的书没有写北京城,估计是没法子看下去的。可是,像我这样的水准,能怎么记述北京城呢?写北京城的专著应该够开一个专项图书馆了吧。遇上个把北京爷们儿给你侃北京城,估计得把人侃死,我看我还是别露怯,算了。不能说这么几句就算了,糊弄谁呀?这还是写书吗?也是,问题是写什么呢?拆北京城,梁思成哭了好几天的故事,以前我以为就我知道呢,还给我儿子讲,没想到他知道的比我还详细。我问他从哪知道的,他说网上。是啊,互联网时代了,网上什么信息都能得到。这样一想,写书也没有用的了,现在还有谁要看?再想下去,什么也不用干了,一切都虚无了吧。
但是,既然已经写开了,还想把大家继续糊弄下去,那就必须继续写北京城。
一说北京城,你脑子里马上浮现出来的肯定是,“我爱天安门”的那个北京城吧?其实历史上,叫过北京城的可不止是那一个哦。
西晋的时候,北京城在洛阳。北魏时的北京城在山西大同,也叫平城,后来他们建的那个假古董是明清大同城。唐朝叫北京城的是太原的晋阳城。北宋时的北京城在河北大名,当时叫大名府城。明朝初年的北京城在开封。现在的北京城以前叫北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才成了北京城。
除了明清北京城,上面提到的其他几个城池都会有专门的章节去介绍。
北京城的部分就算是讲完了。你大概要吐我了,不合适吧?怎么可以这样?那我能怎么样呢?继续写,继续露怯大家就高兴吗?开始策划本书的时候,编辑跟我说,北京城这么重要,你就草草写这么一点,不好吧?这可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哎。我说,不一定吧?真正拿起这本书想看上一两眼的读者(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没指望大家看第三眼),应该是对城池有一定兴趣的,或者是已经很喜欢城池的那部分,他们的水准指不定高出我多少呢。人家还不知道个“北京城”?这么儿科的东西你也写,在写幼儿读物呐?之所以还翻翻看的原因,是想看看这家伙能挤出些什么大家不知道没听说过的东西,不是吗?所以,像北京,南京,西安,平遥,凤凰,阆中,丽江,歙县这些已经著了名的古城,就不用再浪费大家宝贵的精神头了。与其看你现眼,不如去真的古城看得实在。
好了,北京城就这么多,送大家一张北京城池图,如果你收藏的比这个好,把这张撕了就完了,别给你添了堵。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45:25 +0800 CST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46:30 +0800 CST  
北京市还有其他的城池吗?
这个章节的题目原来是“北京市的其他城池”,很正面很直白,就是要带大家穿越“北京市”这个行政区划里的其他城池。可是,如果按照我“现在已经没有城池只有古城”的理论,这个题目应该是不成立的。因为“北京市”是个现在的行政概念,以这个概念为主导,应该是没有城池,只有古城,题目应该是“北京市的其他古城”。这是个让我觉得有些呕自己题目。我一再说穿越的是城池,不是古城,这不是扇自己耳光吗?如果以“城池”为主导概念,“北京市”这个概念就会受到质疑。比方说顺义县城。顺义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在北京市,可是它的城池隶属就不是北京喽,是明清的顺天府,民国的京兆特别区。写顺义的时候,应该是划回原先的行政隶属才对。好了,先不说“北京市”这个行政区划概念在这里没有了踪影,还有其他问题也跟着出来了。顺义的行政隶属是在不断沿革变化当中的,准备以哪个时间的隶属去定义它的城池呢?算了算了,还是回到现在吧。就算回到现在,记述这些城池的时候,也得把它们归拢到一起去写吧?不然,一个一个去写,整本书都成了小标题了,因为大标题都不能定嘛。怎么办?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天,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题目,还给自己准备了些理由。之所以把题目定成这样,其实是把我那个“现在已经没有城池只有古城”的理论,当成争议命题来讨论了。你想想看,一争议,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简单明了的事情是最不容易掌握局面的,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对,那个不对,是非好坏一下就可以看出来,露怯和现眼的机会大增。如果事情是复杂的,不容易看明白的,还夹杂个别有争议的命题,这时候说起话来就容易多了。理由应该很是不妥,大家肯定是要吐的,只是恳请能否少吐几句?厚道些,理解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吧。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0:02 +0800 CST  
现在北京市的行政区划里,过去曾经有过的城池(这个叙述应该是没问题的),究竟都有哪些呢?查阅了光绪《顺天府志》和乾隆《宣化府志》,还有其他相关资料,北京城肯定是要算一个了,另外还有顺天府的良乡县城,通州城,张家湾城,漷县城,永乐店城,昌平州城,巩华城,顺义县城,密云县城,石匣城,古北口城,怀柔县城,房山县城,平谷县城;宣化府的延庆州城,永宁城,柳沟营城,岔道城。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0:29 +0800 CST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1:53 +0800 CST  
卢沟桥的宛平城
一说北京的城池,我最先想到的是宛平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开始的地方。怎么就没有记载呢?再翻开《顺天府志》,在“卷二十·城池”里有说,宛平县附郭,县治在北京城里呢,没有自己专门的城池。那后来怎么又有了宛平城了呢?再查别的资料。顺天府在清代隶属直隶省,1913年顺天府改成了京兆地方。1928年京兆地方改为北平特别市,而直隶省则改成了河北省。宛平县划归了河北省的第三行政督察区,县治从北京城的鼓楼附近,搬到卢沟桥边一个叫“拱极”的小城里,这才有了宛平城。行政变更可以,隶属变化也行,名称变了也不怕,城池也还是那个城池,可是,怎么就没有记载呢?好歹也是个城池呀?再回头去看《顺天府志》,人家倒是说了一下来着,那种太小的城池就不往志书里记了。再找些资料一看,这宛平城是小了点儿。东西640米,一里稍多点儿,南北320米,一里都不到。虽然开着东、西两座城门,也有瓮城,门楼,可是城里别说街巷集市了,连钟鼓楼都没有,纯粹就是卢沟桥的一个桥头堡,也难怪志书不记它了。宛平城虽小,怎么也算是个城池,他们不记,咱们记上。更主要的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如此重要,不记情何以堪。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6:37 +0800 CST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7:05 +0800 CST  
宛平城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明朝叫“拱北城”,东门为“顺治”,西门为“永昌”。到了清朝改叫“拱极城”,西门也改成了“威严门”。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城上雉牒,铺舍等。
宛平城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京城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卢沟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又需筑城以卫兵”,“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七七事变”和“卢沟晓月”的故事就不讲了,说一下现在的宛平城。1961年国务院将宛平城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拨专款对城墙,东西城楼进行修缮。1985年中央决定在宛平城内旧县衙遗址上兴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86年7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一年后,在抗日战争五十周年纪念日前夕竣工。1995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在宛平城南建设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雕塑园”,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二十世纪末,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宛平城明清时期的原貌,包括将柏油街道恢复为青石地面等。我虽然强烈反对修建假古董,但是全力支持修缮和恢复这种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城池,而且严重认为是必须的。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7:35 +0800 CST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0:57:58 +0800 CST  
我准备开始穿越城池了,你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先介绍城池的地理位置,以及兴建、修葺和被拆除的大致时间。然后再说每个城池的规制结构,基本建置,街巷分布之类的。因为后一部分内容,可能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趣。当然,如果是你关心的城池的话那应该还好,假如不是就有麻烦,这也就是我一直在担心和纠结的原因。不过,我自己觉得每个城池都还写的蛮有意思的,不要跳过去不看哦。
北京的房山区曾经有过两座城池,确切的说应该是顺天府的,当然,你说是京兆地方的也对。
北京西南的房山区有两座顺天府的城池。这事儿绕绕的,顺天府的城池在北京市。北京有还是没有城池呀?没有是肯定的。哪怎么就又有了呢?我不知道。可是不这么说大家不明白,不矫情了,再这么下去我就糊涂了。
北京西南二十五公里房山区的拱辰街道办事处,过去曾有过一座良乡县城。
有良乡县?有,汉朝就有了。只是到了1958年,良乡县和房山县合并成了周口店区,才没有了良乡县。现在房山区政府那片还叫良乡呢。
良乡自古就是幽州的的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修筑了阎沟城,良乡县治迁到阎沟,阎沟城就成了良乡县城。。明初良乡县城只是一座土城,景泰二年(1451年),重新修筑了城垣。隆庆年间,知县安上达修筑了砖城。崇祯年间修葺过一次。清光绪间也进行了修葺。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1:07:46 +0800 CST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1:08:06 +0800 CST  
房山区还有一座房山县城,在良乡县城西南十五公里的城关街道办事处。
房山县城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开始是万宁县的县城,后来改成奉先县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才改为房山县城,并进行了扩建。明隆庆二年(1568),知县李琮改筑石城。清顺治十一年(1654),进行过修葺。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县李图增筑了各门的瓮城。
新中国建立后,以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城池已失去作用,为了交通便利和城市建设需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房山区的两座城池陆续被拆除了。拆除应该是所有城池的必然宿命吧。当然,极个别侥幸留下来的可能有他特殊的原因。老话,幸福一样,不幸各不相同。拆除一样,没拆另当别论。
这里又得腻歪一下城池和古城了。城池的作用和功能没有了,然后就拆除,没有留着让它成为古城。回到前面对题目的讨论。如果把题目定为“北京市的其他古城”,现在看起来,不单是呕自己的问题这么简单了,应该是完全不对。拆除了,没有成了古城,北京怎么会有?又怎么穿越?所以,我说穿越的是城池,是完全有道理的。至于叙述上遇到的麻烦,只好另外想办法解决吧。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1:10:13 +0800 CST  
房山县城

楼主 看不见雪的熊  发布于 2014-06-08 11:10:56 +0800 CST  

楼主:看不见雪的熊

字数:9499

发表时间:2014-06-07 19: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48 +0800 CST

评论数:7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