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金批本)新解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知道大唐国运,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总论
《推背图》为唐代袁天罡与李淳风所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其创作之严谨、思维之缜密、应验之神奇均大大超越西方诺查丹玛斯的大预言《诸世纪》。它以中国易经的象数哲学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六十个图谶颂将儒家的政治哲学作了宿命性的表述:一方面它阐释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史观,另一方面它阐述了由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衍生的男女间隔执政的政治观;再一方面它向后人诏示了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推背图所揭示的历史宿命。

简介
《推背图》共60幅图像,对应60段谶语和诗,但是它的预言和相对应的历史年代之间并无一定的规律
可循。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前后只有53年,《推背图》却用了5个图像,平均每10年一个图像,而清朝有260年的历史,中间有100多年没有任何图像和预言。李淳风、袁天罡编写《推背图》的时间,据推算是公元648年到公元649年之间,距今已经1300多年。如果用数学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它平均每25年到35年会有一个图像和相应的预言,60幅图像应该预测了将近1800年到2000年的历史。

创作背景
相传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李淳风和一代相学宗师袁天罡推算大唐的国运,由于李淳风推演入神,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便由此得名。《推背图》一共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从唐朝一直推演到了未来的大同世界,由于其推演的准确,更使人们将其渲染成了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04:00 +0800 CST  
说明
1、《推背图》不是出自后人杜撰,而是一部了不起的易学著作。
2、《推背图》中所有的图像谶语和颂诗都是根据易经八卦演绎出来的,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依据。而周易本身就是一本“卜筮”之书,千年前的古人借它预测未来,因为古人认为未来是可知的。
3、《推背图》无一字一句一图一画不源于周易,《推背图》是象数易学的经典和图书易学的里程碑。
4、《推背图》不仅是两汉象数易学的终极,也是两宋图书易学的开端。
5、《推背图》是中国历史宿命论集大成者,它以天道推人道,演历史宿命论。
6、《推背图》作为中国历史宿命论的集大成者,作为传统的神学体系和国家学说,作为东方神秘主义的杰出代表作,理应成为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篇章。
7、《推背图》的历史宿命论体系充分肯定了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意识,认为人在历史宿命论面前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大有作为和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8、《推背图》从盘古—唐—大同—永远这一发展模式来言说历史和推演历史,从而构筑了其宏大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理论体系。
9、《推背图》的预言以道家阴阳为开始,以儒家大同为结束,通过易学完美的塑造了其理论体系。
10、《推背图》是一部探索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政治预言书,它在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进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11、《推背图》非常看好21世纪的中国,在《推背图》看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当下个世纪的人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就如同我们经常追忆唐朝一样,那样令人神往,那样辉煌灿烂,那样的一个有着包容世界气度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真正脱茧而出的中国,是各阶层各民族和解的中国,是公平正义的中国,是自由民主的中国,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
12、《推背图》中所描述的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13、《推背图》中所描述的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与马克思所描述的国家和阶级消亡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共产主义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14、《推背图》对人类历史大结局的描述是世界大同,这是一个极其美好的大结局,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15、《推背图》最后一象第六十象所蕴含的寓意是极其深远的,因为作者将大同世界推向了永恒。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05:34 +0800 CST  
内容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推背图》作了批注。
金圣叹序
谓数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谓数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数,不可知者亦数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吾尝仰观于天,日月星辰犹是也;俯察于地,山川草木犹是也。我所亲见之天地,非犹我所未亲见之天地耶。然不得谓我所未亲见之天地,即为我所亲见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异矣。我自我,两天地异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数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后有我生以后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岂不同于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数之时义大矣哉。
唐臣袁天罡、李淳风著有推背图,父老相传,迄未寓目。壬戌之夏,得一抄本,展而读之,其经过之事若合符节,其数耶,其数之可知者耶,其数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骄子自处也。
癸亥人日 金喟识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06:27 +0800 CST  
概论
《推背图》共推演了两千年左右的中国和世界历史,事实上它言说的不仅仅只有两千年,而是从盘古—唐—大同—永远的中国和人类的全部历史。其特点是:
1、《推背图》其性质是历史宿命论,其体系在学术上属于易学范畴、思想史范畴和哲学范畴。
2、这一体系在构建上所采用的概念和术语是象数易学和图书易学的,抽象而具体,极其复杂和精妙。
3、这一体系的架构是以甲子、八宫和后天八卦组成的天道模型,融天命、国命、人命于一体。
4、《推背图》尽管认为天命大于国命,国命大于人命,国命和人命必须归从于天命,但其宿命论体系并没有完全将人的能动性和修为淹没。《推背图》有着强烈的是非观,全文处处闪耀着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如第二象、第十六象、第二十七象、第四十四象、第四十七象、第五十一象、第五十三象、第五十八象对治世之肯定;第九象、第二十象、第三十一象、第三十四象等对乱臣贼子之否定;第十七象、第二十三象等对英雄之歌颂;第二十一象、第二十四象等对亡国之君之吁嗟;第三十八象、第三十九象等对战争之厌恶;第六象、第十七象等对和平之向往。
5、《推背图》的历史宿命论以中国为中心,也兼及世界和人类。如第四十五象、第五十九象。它不仅关注政治,也关注文化(第四十七象)、经济(第五十象)和军事(第四十五象、第五十六象)。
6、《推背图》并不认为男权是政治发展中的唯一形态,它在多象中高度关注乃至褒扬女权在历史和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谓空谷足音。这是对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7、《推背图》的历史宿命论体系在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它构建了一个中国和世界历史是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一历史观而命定式发展的理论体系。
8、《推背图》通过易学完美地塑造了其理论体系,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最后,作者更是将大同时代推向了永恒,作者以为人类最终全面实现普世价值是“不自由”的,亦即是必然的、宿命的,人类不得不走向文明。如果我们承认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而未知是无限的话,那么历史宿命论将长存于人类学术视野。《推背图》作为东方神秘主义的杰出代表作,理应成为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篇章。
《推背图》是一部伟大的易学著作,是象数易学的经典。就易经的生成史看,象数是根,易理是本,根本须臾不可分离。“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正因为圣人观天地之象而制易,所以才能贯通天地之至理大道。以八卦符号取象取义,人类哲学史上没有第二种如此简易、系统、完整、深刻、高度概括、变化无穷、生生不息的理论体系,这是人类智慧原创时期的最高文化成就。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08:18 +0800 CST  
第一象 甲子 乾下乾上 乾
谶曰: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试于唐后论元机。
金圣叹曰:此象主古今治乱相因,如日月往来,阴阳递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红者为日,白者为月,有日月而后昼夜成;有昼夜而后寒暑判;有寒暑而后历数定;有历数而后统系分;有统系而后兴亡见矣。
--------------------------------------
新解:
1、此第1象系引言,与之对应的最后第60象系结束语,两象都不用过多解读。
2、这一象的重点:“周而复始”、“虎斗龙争”、“循环真谛”等都是说后来的改朝换代。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21:38 +0800 CST  
第二象 乙丑 巽下乾上 姤
谶曰:
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金圣叹曰: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阴盛者指武曌当国,淫昏乱政,几危唐代。厥後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
新解:
1、此第2象是对整个唐王朝的一个概述:唐朝(618年—907年),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2、“一果一仁”即“一果一人”,“仁”通“人”,要准确解读《推背图》关键就是要解读准确这种隐语的用法,在《推背图》里用了大量的字谜等隐语,图中共21果即借指唐朝共21帝。
3、《推背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成书时间估计应在唐太宗晚年。整书并不关注年份时间,而是关注改朝换代的帝王君臣或重要历史事件。
4、“二九先成实”个人不赞同金老的解法。个人观点:是指作者写本书时,唐王朝已经有了的二帝唐高祖和唐太宗。“九”是指“九五之尊”,“二九”即指写《推背图》一书时已有的二帝:唐高祖和唐太宗。“先成实”即已经成为现实。
5、“阴盛阳先竭”个人也不赞同金老的解法。个人观点:这句既是为接下来的第3象做铺垫,也是说的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三人之间的关系,做为武则天的两任丈夫(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父子)都死在武则天之前。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30:35 +0800 CST  
第三象 丙寅 艮下乾上 遁
谶曰: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金圣叹曰:此象主武曌当国,废中宗于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
---------------------------------------

新解:
1、此第3象,如金老所解,就是说的武则天。不过金老的一些解法,也不完全恰当。
2、“日月当空”指“曌”(武则天自己造的字),“扑朔迷离,不文亦武”一句点出了武则天的姓。
3、“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说的是武则天先削发为尼,后又重入皇宫的经历典故。
4、“遗枝拨尽根犹在”是说的武则天几个儿子的结局。
5、“喔喔晨鸡孰是雄”是感叹,武则天从十四岁入后宫做为唐太宗的才人,到最后成为皇帝的历程。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1:34:36 +0800 CST  
第四象 丁卯 坤下乾上 否
谶曰:
飞者不飞,走者不走。
振羽高冈,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
金圣叹曰:此象主狄仁杰荐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武后尝梦鹦鹉两翼俱折,狄仁杰曰:武者陛下之姓也,杀二子则两翼折矣。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
---------------------------------

新解:
1、此第4象,如金老所解,就是说的神龙政变(也称五王政变)。
2、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后来,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这场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3、“飞者不飞,走者不走”,点明图中所画鹦鹉和猴是暗指,鹦鹉即武则天,五猴即张柬之等五王。后面第56象的“飞者非鸟 ,潜者非鱼”用法应类似。
4、“威行青女实权奇”说武则天,“极目萧条十八枝”说武则天的几个儿子(李家后人)。
5、“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说的就是神龙政变(五王政变)。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3:56:53 +0800 CST  
第五象 戊辰 坤下巽上 观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萧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
金圣叹曰: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地上,乃贵妃死于马嵬坡。截断竹萧者肃宗即位,而安史之乱平。
---------------------------------
新解:
1、此第5象,如金老所解,主要说的杨贵妃杨玉环。
2、“杨花飞, 蜀道难”,说的是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杨贵妃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3、“截断竹萧方见日”如金老所言,说的是肃宗即位;“更无一吏乃平安”,说的是肃宗时期,玄宗的几个亲信遭到清洗,剩下玄宗只身一人,最后“乃平安”。
4、“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应该是说的杨贵妃之死和葬于何处。“木易”为“杨”,“金环”点出贵妃之名。
5、这一象中点出人物的姓、名之用法,值得后面解读还未发生象数时借鉴: “杨花飞”点出“杨”,“截断竹萧”拆字为“肃”,“木易”为“杨”,“金环”指“玉环”,图形中的“马鞍”指安禄山。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02:44 +0800 CST  
第六象 己巳 坤下艮上 剥
谶曰:
非都是都,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辇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百姓乐,一二年来见太平。
金圣叹曰:此象主明皇还西京,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叔郭子仪收复西京,十月收复东京,安史之乱尽弭,十二月迎上皇还西京,故云再造。

----------------------------------
新解:
1、此第6象,如金老所解,主要说的是郭子仪。不过,有些地方金老解读得还不够全面。
2、郭子仪(697年-781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至德三年(758年),进位中书令。至德四年(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3、“非都是都,非皇是皇”,是说的郭子仪正欲北征范阳,便接到“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的消息,于是与李光弼率军奔赴行在。
4、“阴霾既去,日月复光”,是安史之乱平定。
5、“大帜巍巍树两京,辇舆今日又东行”,是说的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再次收复长安。
6、“乾坤再造百姓乐,一二年来见太平”是说的郭子仪晚年(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两年),唐德宗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7、“非都是都,非皇是皇”这句的用法,和后面第43象中的“君非君,臣非臣”的用法有类似,仿佛一读莫名其妙,其实是说的当时实情。
8、 “一二年来”指郭子仪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两年。这种用法与后面第41象中的“九十九年成大错”中的“九十九年”用法有相通之处。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12:21 +0800 CST  
9、 唐德宗即位于779年,郭子仪死于建中二年(781年)。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15:55 +0800 CST  
第七象 庚午 震下乾上 无妄
谶曰:
旌节满我目,山川跼我足。
破关客乍来,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小草滋生土口啼。
金圣叹曰:此象主藩镇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

新解:
1、此第7象,如金老所解,是说藩镇跋扈。具体一点,图中所画之人应指李宝臣。
2、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姓张,名忠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李宝臣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此后,李宝臣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
3、这一象理解的重点:“旌节”,唐制中节度使赐双旌双节; “跼”,拘束困处;“六宫”,指“恒定易赵深冀”六州。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19:58 +0800 CST  
第八象 辛未 坤下离上 晋
谶曰:
搀枪血中土,破贼还为贼。
朵朵李花飞,帝曰迁大吉。

颂曰:
天子蒙尘马首东,居然三杰踞关中。
孤军一驻安社稷,内外能收手臂功。
金圣叹曰:此象主建中之乱。三人者,李希烈、朱泚、李怀光也。李怀光以破朱泚功,为卢杞所忌,遂反,故曰破贼还为贼。三人先後犯关,德宗乘舆播迁,赖李晟以孤军收复京城,而社稷重安矣。

----------------------------------------------------

新解:
1、此第8象,如金老所解,图中所画三人,为李希烈、朱泚、李怀光。
2、李希烈,辽西人。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勾结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被唐德宗加封为南平郡王,兼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六月,李希烈统帅大军进驻随州。时随州刺史刘长卿有诗记其事,称李希烈“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诗中还记述了政府军受到随州百姓“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的欢迎。面对征讨,梁崇义企图突围南下江陵,“以通黔、岭”,兵至随州四望山,遭唐军迎头痛击,“大败而归,乃收兵襄、邓”。李希烈从随州乘胜追击,一路击溃梁崇义部将的抵抗,直捣襄阳,梁崇义兵败自杀,割据荆、襄19年的局面方告结束。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命李希烈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他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公元784年攻入汴州,旋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贞元二年(786年)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3、朱泚(cǐ)(742年-784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朱泚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改国号为汉,年号天皇。不久,李晟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
4、李怀光(729年―785年),唐朝将领。渤海靺鞨人,本姓茹,其先徙幽州,以战功赐姓李氏。他少年从军,以军功累进都虞侯。德宗初,检校刑部尚书、为宁、庆等州节度使,转邠宁、朔方节度使。奉命抵御吐蕃,吐蕃自是不敢南侵。建中三年(782年),奉命讨魏博镇田悦。次年,泾原兵变,德宗逃奔奉天。朱泚攻奉天,他前往救援,兵败朱泚,因功进副元帅、中书令。德宗因听信卢杞等人挑唆,不让他入朝,他乃联合朱泚反叛,迫使德宗逃往汉中。贞元元年(785年),兵败自杀。
5、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6、这一象理解的重点:图形中所画三人,“朵朵李花飞”中的“李”,“居然三杰踞关中”中的“三杰”。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23:49 +0800 CST  
第九象 壬申 乾下离上 大有
谶曰: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血染河山日色红。
一树李花都惨淡,可怜巢覆亦成空。
金圣叹曰:此象主黄巢作乱,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以自立,改国号梁温, 为黄巢旧党,故曰巢覆亦成空。

------------------------------

新解:
1、此第9象,如金老所解,是说的黄巢。
2、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3、这一象理解的重点:“可怜巢覆亦成空”中的“巢”,这种用法与后面第40象中的“一口东来气太骄”中的“东”、“来”应相通。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28:44 +0800 CST  
第十象 癸酉 坎下坎上 坎
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回头还有李儿花。
金圣叹曰: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宣宗、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所弑,是颂中第三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勖改称后唐,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是颂中第四句意。
-------------------------------------------------------
个人观点:
1、此第10象,如金老所解,主要是说朱温和李存勖。
2、朱温(852年—912年),即后梁太祖,五代十国后梁的开国皇帝。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3、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组成了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朱温决定举兵西讨,又担心昭宗会有所举动,于是决定杀死昭宗,另立新君。这年八月,他指示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等人,乘夜暗之际,以入宫奏事为名,率兵进入内宫,昭宗身穿单衣绕殿柱而逃,被追上杀死,年仅三十八岁。本来还要杀何皇后,经其苦苦哀求,才免于一死。昭宗死后,朱温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次年,朱温又杀死了昭宗其馀九个儿子。朱温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朱温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时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士,也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于是朱温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李唐皇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 17 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4、养子“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
5、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长子,后唐开国皇帝。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36:05 +0800 CST  
第十一象 甲戌 兑下坎上 节
谶曰:
五人同卜,非禄非福。
兼而言之,喜怒哀乐。

颂曰:
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
金圣叹曰:此象主伶人郭从谦作乱,唐主为流矢所中。
----------------------------------------------------

新解:
1、此第11象,如金老所解,主要是说的李存勖和郭从谦。
2、李存勖是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3、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宫门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从马直(李存勖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
4、郭从谦从军使(基地司令)擢升到指挥使。从谦平时视郭崇韬为叔父,又是睦王李存义的养子,郭崇韬和李存义先後被李存勖冤杀,郭从谦大恨,准备复仇。同光四年(926年),郭从谦发动兵变,打进宫城,焚兴教门,庄宗的近臣多数逃逸,仅王全斌等十几个人抵抗,混战中唐庄宗被乱箭射中,王全斌将其扶至绛霄殿,直到庄宗死去,大恸而去。一个伶人拣了些丢弃的乐器放在李存勖的身上点火焚屍。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41:11 +0800 CST  
第十二象 乙亥 震下坎上 屯
谶曰:
块然一石,谓他人父。
统二八州,已非唐土。

颂曰:
反兆先多口,出入皆无主;
系铃自解铃,父亡子亦死。
金圣叹曰:此象主石敬塘求救于契丹。唐主遣张敬达讨石敬塘,敬塘不得已,求救于契丹,事之以父礼,贿以幽蓟十六州。晋帝之立国契丹功也,然卒以契丹亡,故有系铃解铃之兆。
---------------------------------
个人观点:
1、此第12象,如金老所解,主要是说石敬瑭。
2、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3、“块然一石”中的“石”指石敬瑭,这种用法,与后面第40象中的“脚下无履首无毛”中的“毛”指毛泽东,应类似。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4:49:16 +0800 CST  
第十三象 丙子 离下坎上 既济
谶曰:
汉水竭, 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
金圣叹曰:此象主周主郭威夺汉自立。郭威少贱,世称之曰郭雀儿。
-----------------------------------------------

新解:
1、此第13象,如金老所解,主要是说的郭威。
2、郭威(904年-954年),后周太祖,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曾为后汉的邺都留守,后汉隐帝嫌“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所以激起了郭威反叛。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王朝,951年2月13日,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
3、“雀高飞”、“百个雀儿水上飞”中的“雀”借指郭威,这种用法与后面第43象中的“黑兔走入青龙穴”中的“黑兔”、“青龙”应借指两人:耀邦(出生于兔年)和邓公(出生于龙年),用法虽不完全相同但有些类似。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5:01:31 +0800 CST  
第十四象 丁丑 离下兑上 革
谶曰:
石榴漫放花,李树得根芽。
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下自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五十三参运不通。
金圣叹曰:此象主周世宗承郭威受命为五代之终,世宗姓柴名荣,英明武断,勤於为治,惜功业未竟而殂。五代共五十三年,凡八姓十三主,颂意显然。
------------------------------------
新解:
1、此第14象,如金老所解,是说柴荣其人和总结五代。
2、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
3、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4、图中所画为“柴”,“枯木逢春只一瞬”也指“柴”,加“让他天下自荣华”中的“荣”,合起来指柴荣,这种用法,在解读后面的象数时应值得借鉴。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5:11:17 +0800 CST  
第十五象 戊寅 离下震上 丰
谶曰: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父后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扫尽群妖见日头。
金圣叹曰: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据者星罗棋布,惟吴越钱氏稍图治安,南唐李氏略知文物,馀悉淫乱昏虐。太祖崛起,拯民水火。太祖小名香孩儿,手执帚着,扫除群雄也。
-------------------------------------------

新解:
1、此第15象,如金老所解,是说的五代之外的十国。
2、十国(891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江南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国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国,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统一除交州与幽云十六州外的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分裂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出现过九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加上北方的北汉,是为十国。十国的特征是:除了北汉,九国尽在南方:出现的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建国之地,有相承、有独立:版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存在的时间,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长;领袖名号,称帝、称王不一。
3、“寰中自有真天子”中的“真天子”,是指下一象的宋太祖;后面的第54象中也有一句“寰中自有真龙出”,用法应有相通之处。
楼主 重庆小路人  发布于 2016-05-05 15:24:44 +0800 CST  

楼主:重庆小路人

字数:30234

发表时间:2016-05-05 19: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2 20:13:17 +0800 CST

评论数: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