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丧家狗》硬伤一箩筐

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丧家狗》硬伤一箩筐

一、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有人说,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最不了解;最不了解,也就最没发言权。这话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

据说这位李零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果然水平极差。看他读论语的自序,开头部分还算文雅,虽然谈一处错一处。1:把“丧家狗”解释为“无家可归的狗”,但还有一种解释是“办丧事人家的狗”。2 把孔子说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解释为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但是“岂敢”明明也有表示谦虚的意思,为什么就一定要选择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解释呢?3 李零说“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论语•子罕第九》的原文是: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钱穆《论语新解》说得很清楚,“圣”字在孔子的时代有多种含义,此处的太宰则以“多能”为“圣”,而子贡所说的“天纵之将圣”的“圣”,才是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的那个“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圣人。那么孔子有没有否定子贡的这句“天纵之将圣”呢?从上述论语原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回避了子贡的恭唯,而仅仅是否定了太宰的说法。李零为什么要曲解孔子,然后再向全国人民卖弄?

现在回到话题,李零开头还算文雅,没说几句就原形毕露了,大谈起狗屎来,所谓“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毛泽东的《实践论》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虽然我看不懂“变革梨子”在说什么,大概意思还是能看懂的。但是李零凭什么能肯定梨子就是甜的呢?梨子也有可能是酸的,可能是涩的,可能是苦的。李零在梨子上栽了一跤,在狗屎问题上则栽了两跤。第一跤:“臭”是嗅觉,“吃”则是味觉。比如榴莲这种水果,据网友形容,闻起来臭,吃在嘴里却是甜的。第二跤:李零没吃过“狗屎”,如何就知道“屎”是臭的?狗屎只是屎的一种,并不代表所有动物的屎就都是臭的,比如“唯独大熊猫的粪便不臭,还有一丝淡淡的竹子清香”。由上述可知,李零虽然有北大文学系教授的身份,却既读不懂经典,又毫无逻辑常识,不过是个哗众取宠之辈耳。

二、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

《史记•孔子世家》: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汉典“颊”:脸的两侧。《说文解字》:面旁也。李零把“颊”翻成了“脑门”,字都不认识,还谈什么经典?

三、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

孔子“出身卑贱”吗?汉典出身:个人的前段经历或因家庭背景而具备的身分。孔子的家庭背景是什么呢?《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可见得从血统来说,孔子是贵族的后商。那么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否“卑贱”?《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汉典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证明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并非卑贱之人,否则家里不可能有礼器,也不可能懂得如何演习礼仪。

李零采信了出自《史记•孔子世家》丧家狗的说法,因此《孔子世家》就成为了李零必须承认的标准。《孔子世家》接着说:“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贫且贱”,是对《论语》中孔子所说“吾少也贱”的注解,是贫贱,而不是卑贱。而李零因为不识字,无法理解卑贱和贫贱的区别,所以在他的表达中就出现了明显的自相矛盾。李零说“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事实证明孔子是血统高贵而家学渊源,因此才有了“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条件。李零能看懂他自己在说什么吗?不识字,把颊理解为脑门;格调低俗,没说几句就大谈狗屎而且还谈错了。这种人怎么可能看得懂经典,这种人怎么可能不到处大出洋相。

四、

李零丧家狗第一章学习的快乐、孔子的“血统论”,解释学而时习之:“时习”,一说是“学者以时诵习之”(《集解》引王肃),即按时复习;一说是“既学而又时时习之”(《集注》),即时时复习。杨伯峻说,前说才是周秦古书的用法,后说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不可取。《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复习是在晚上。

朱熹《论语集注》: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李零对“学而时习之”只有两种解释:1 按时复习;2 时时复习。李零竟然不知道还有第三种解释:学,是理论;习,是实践。北大中文系教授,果然水平极差。出一本书,标题耸人听闻,把孔子说成是丧家狗。而其书的内容,却不过是《论语》的白话注解。这种书还用你李零来拾人牙慧吗?历朝历代大学者,早就把《论语》各种可能的解释都研究透了。

五、

李零说:“有朋自远方来”的“朋”,古人把同学、同事、同僚等同辈人叫“朋”、“友”或“朋友”,这里指同学。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11:50:00 +0800 CST  
六、

李零说:“曾子”,是孔门的再传弟子尊称曾参。曾参,字子舆,是有名的道德先生。孔子死后,卜商等人推有若代孔子,受弟子拜,他不服气。孔门十哲无曾子,但宋儒立道统,把他捧得极高,明代封曾子为“复圣”,曾子的名气,反而比有若大,甚至超过颜回。这是宋儒的创造。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後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以上是李零所说曾子对孔门弟子推有若为师,“他不服气”的资料来源。李零说“明代封曾子为‘复圣’”,说错了。百度百科曾子:元代,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进封颜子为复圣公、曾子为宗圣公、子思子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明代,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据此可知,李零说“明代封曾子为‘复圣’”,犯了两个错误:1 复圣是颜回,曾子的封号是宗圣。2 封曾子为圣是元朝,而不是明朝。北大中文教授,学问鸦鸦乌。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13:01:42 +0800 CST  
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李零解释说:还有一条,“传不习”,这条更简单,就是老师讲了,回去不复习,当学生的,糊弄老师。

钱穆《论语新解》:“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讲习的吗?”可知“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受之于师,一种是传之于徒。既然有两种说法,明明是并不简单,李零却称之为“更简单”,只能说明头脑简单。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颜回闻一知十,子贡闻一知二。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呢?闻二知一,号称简单。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13:37:31 +0800 CST  
八、

李零说:“忠”,和“中”、“衷”等字有关。什么叫“忠”?古人拆字为解,有“中心为忠”之训。

《康熙字典》:《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智,仁,圣,义,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

李零所说的拆字为训的“古人”是谁呢?就是为《周礼》作疏的唐朝贾公彦,但是贾公彦的原文是“中心曰忠”,而且训了等于没训。因为《说文解字》说得很清楚:“忠:敬也。从心,中声”。这明显是个形声字了,《说文解字注》:“忠:敬也。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可见得“忠”字强调的是“心”,李零引用却又引错的所谓“中心为忠”是什么东西?把“中”字排在“心”字之前,难道“中”才是重点?岂有此理。连六书都搞不清,是怎么当的教授?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19:38:26 +0800 CST  
九、

李零说:“信”,从言,和说话有关,古人拆字为解,有“人言不欺”之训。

李零引用的所谓“古人”,百度搜索提供的出处是“十三经注疏”,一时也很难查到具体是谁说的,而且讲得很没有道理。“人言”为“信”,“不欺”和“信”是同一个意思,同义重复,训了等于没训。

《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訫,古文信。”原来古文的“信”是“訫”,强调的还是“心”。而且许慎说得很清楚,“信”是个会意字,“从人从言”,李零所说的“从言”,又把会意字错搞成了形声字。六书都没搞懂,小学都没毕业,居然就成了名校教授。荒唐。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19:57:40 +0800 CST  
十、

李零说:道德的供求规律是,生活中越缺什么,它才越吆喝什么。春秋战国,大讲忠信,正是因为没有忠信(战国“忠信”印最多)。故《老子》第三十八章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本书引用《老子》都是根据马王堆帛书本,下不再说明。)宋以来,大讲关(关公)、岳(岳飞),也是因为汉奸太多。

第一个问题,非“马王堆帛书本”的老子《道德经》说的是“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李零所引用的马王堆帛书本《老子》,不过是多了两个“也”字,有什么本质区别?无非卖弄二字而已。第二个问题,《道德经》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可见得缺少了忠信,强调的是礼,李零的说法却是“缺什么就吆喝什么”,和老子说的不是一回事。第三个问题,“宋以来”的元朝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清朝则进一步追封关公为各种“大帝”,难道元朝和清朝这两个非汉族人建立的王朝,大讲关公也是因为“汉奸”太多?第四个问题,缺少忠信,不代表就有很多汉奸,大部分普通人非忠非奸。而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思维方法,竟然还停留在好人坏人二分法的小学生境界。第五个问题,《关羽崇拜研究》一书,揭示了关公崇拜的复杂原因,但是一时很难整理出个简单的头绪。话不是那么好说的,书不是那么好写的。每一个断代史都有专家,每一个重要的话题都有专著。李零身为北大教授,把关公崇拜说成是因为汉奸太多,岂止缺少专业精神,简直就是轻浮。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0:37:02 +0800 CST  
十一、

李零接着说:我们要注意,学《论语》从哪儿学起,“三省吾身”,省是反省,身是自己。我们与其指东道西,给人家当老师,还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

看了本帖上述的十项无数条硬伤,可知李零煞有介事的“与其指东道西,给人家当老师,还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对李零自己最合适。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0:50:13 +0800 CST  
十二、

李零说:师父的师父,是“祖师爷”。

汉典师祖:“称谓。称老師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汉典祖师爷:“一派学术、技艺、宗教或行业的创始人。”字也不认识,词也搞不懂,这也能出书,也能当教授,啊哈哈哈哈。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1:00:39 +0800 CST  
十三、

李零说:“弟子”,指乡里的子弟或学生。

汉典弟子:“学生、门徒。”汉典乡里:“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怎么可以把“弟子”解释为“乡里的”呢?子贡是卫国人,难道孔子这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和子贡等“外国”学生无关?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1:10:52 +0800 CST  
十四、

李零说:“谨”,是寡言。

汉典谨,钱穆《论语新解》,朱熹《论语集注》,都没说谨还有寡言的意思。而且《论语》一万余字,难道孔子这位不“寡言”之人,连要求弟子的“谨而信”的标准都达不到?当了教授就可以乱说一气吗?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1:17:33 +0800 CST  
十五、

李零说:“泛爱众而亲仁”,“众”指民,“仁”读人。

“泛爱众,而亲仁”,中间应该有个逗号,意思是爱众人,而亲近其中有仁德者。钱穆《论语新解》:“对人当泛爱”,把“众”解释为“人”。朱熹《论语集注》:“众,谓众人”。《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汉典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可知如果按李零的说法,把“众”解释为“民”,则孔子无异于要求弟子们,只爱普通老百姓,而不爱“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可能吗?至于李零最后告诉读者说,“仁”读人。简直开玩笑,把读者当成婴儿了,狂妄至极。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1:52:49 +0800 CST  
说明一下,本文所引用的,是搜狐读书提供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应该不会冤枉了李零。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1:55:26 +0800 CST  
十六、

李零说:孔门读书,是学礼乐。礼乐是文化,不是公文档案,不是程文墨卷,更不是风花雪月、娱情写物的诗文。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知孔门读书并非只有礼乐,也包括了诗书,而《诗经》的上述内容,证明了李零卫道士式的想像不能成立。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2:17:46 +0800 CST  
十七、

李零说:古人不像后人,靠文章名世,靠文章传世,看重写下来的东西。

孔子“述而不作”,不代表所有古人都是如此。否则李零引用的《道德经》是哪来的?又如何解释《孙子兵法》、《庄子》、《荀子》、《韩非子》?有些人头脑很差,年青时又被起根上耽误了,后来却硬要当什么教授,真是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2:23:15 +0800 CST  
十八、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李零的解释:1 “贤贤易色”就是孔子两次提到的“好德如好色”。它的意思是,要像“好色”一样“好德”。可见色是可以好的。2 喜欢漂亮女人,没什么不对。不对的是心里好之,嘴上又贱之,说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不拿妻子当衣裳,就是重色轻友。3 用“好德”代替“好色”,不是戒色,而是像男人好女人那么来劲儿,有内在冲动,情不能已。4 女人又不是什么坏东西,非戒不可。子夏移好色之心以好贤,完全符合老师的教导。

1 色,无所谓好与坏。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里的告子说:“食色,性也”。可知“色”指的是本能,孔子感叹未见好德如色,正是“克己复礼”四字,克己就是克制本能,复礼就是好德。李零讲了半天,完全抓不住重点。2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表现的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好色无关。何况“妻子”还可以解释为“老婆孩子”,刘邦逃命的时候,三次把儿女推下车就是证据。3 孔子说:“少年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可知子夏“贤贤易色”的对象必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应该娶妻生子,因此才有杨伯峻“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的解释。李零既解释“色”为一般意义上的“女色”,又大谈“妻子如衣裳”,说明李零各种论语注解读得太多,已经把他自己饶晕了。何况身为名校教授著书立书,竟然写出“像男人好女人那么来劲儿”这种俗不可耐的句子,可谓斯文扫地矣。4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证明了女人正是孔子心目中的坏东西。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7 23:29:04 +0800 CST  
十九、破解《论语》“无友不如己者”

“无友不如己者”的疑案,原文在《论语》中两次出现。

《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子罕第九》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一步可以确定的是,把“无友”解释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因为“毋友”二字而不能成立了,孔子的原话明明白白就是“不要和不如你的人交朋友”。

第二步可以确定的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和后文没有逻辑关系,而后文又曾单独出现,证明了在《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述,到秦始皇焚书改由儒生口传心授的鲁齐二家论语,再到由某人合三家论语为一的过程中,原版《论语》的某些文字出现了排版错误。

第三步已经找到了答案。《论语·学而第一》,第四条是“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八条是“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三省吾身的内容是“忠、信、习”,孔子的“主忠信”三字,明明白白是针对曾子的三省吾身而发出的议论。

“论语学而”,就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曾子发表了“三省吾身”的经验之谈,孔子听到后很高兴,并且批注说,“忠、信、习”三省,最重要的是忠和信(主忠信)。孔子又进一步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加以说明:我们交朋友重视信用,但是对于那些不守信用的人,不要和他们交朋友(毋友不如己者)。如果发现朋友不守信用,就应该断然不再和他们来往(过则勿惮改)。

点评李零《丧家狗》的硬伤,被“无有不如己”难住了,花了整整一天思考,终于有了灵感。而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有什么高见呢?列举了各家看法,最后感叹一声(后代各名家的解读各不相同),“解释起来,却一套一套,真让我们其乐无穷。”百家争鸣,各执一端,李零身为名校教授,却连执一端的勇气都没有,你李零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吗?我想请问要你李零何用?这种书写出来又有什么价值?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8 21:15:30 +0800 CST  
二十、北大中文系教授终于有了自己的见解:冒号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段话不难理解,难在标点,据说历代名家标点各不相同,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礼是形式,和是内容。先王之道,美就美在“形式决定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过犹不及。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举例说明:《礼记·檀弓上》: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三年之丧是形式,孝是内容。孔鲤的母亲死了,超过了三年还在哭,孔子因此要制止他,这就是内容超过了形式,“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沿袭了前人的解释,甚至没有做到本人这种普通网友的上述总结,但是为了显示他的书还有点价值,不是完全抄袭,所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点了冒号,冒号的下面是说明”,就是把“有所不行”后面变成了冒号,仅此而已。让人不禁想起牛群的相声成名作《巧立名目》:“领导!冒号!”可发一笑。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8 22:28:50 +0800 CST  
二十一,发前人所未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李零综合了前人的说法,在强调子贡善于经商的同时,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转变,比喻为《诗经·卫风·淇奥》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正如朱熹《论语集注》所说的“义理无穷,精益求精”。这些不过是陈词滥调,前人已经说过的,你出书再重复一遍,有什么价值可言?

《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了十七位古代著名商人,其中子贡名列第二。朱熹《论语集注》说“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那么子贡和孔子的这番对话,到底在说什么呢?

奥妙在于前人未指出的“卫风”二字。子贡是卫国人,偏偏提到的正是“卫风”,子贡什么意思?子贡对孔子说:“学生我以前很穷,没条件带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出国旅游,因为我们穷师生出国旅游,难免要谄媚各国诸侯,看人家的脸色,出去也玩不痛快。现在学生我经商致富了,我们仍然在鲁国呆着,不要出国炫富,老师您以为如何?”

孔子和所有老头老太太一样,当然是很想有个混得好的儿子,带他们出国玩玩的,但是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孔子就拐弯抹角地暗示道:“不炫富也没什么错,但是子贡你贫而无谄,已经不如颜回的安贫乐道了,可知不炫富的话,赚钱又是为什么呢?不如把子贡你经商致富的大把钞票,用来向老师我送点礼吧”。

孔子要什么“礼”?《论语·述而第七》: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收学生的条件是十条肉脯,孔子一共收了三千名学生,一共收了三万条肉脯。孔子活了73岁,从17岁开始教学生,一共教了56年,共计20000天。孔子平均每天吃1.5条肉脯。但是中产阶级仅仅有肉吃是不够的,还应该追求精神享受,出国旅游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到哪个国家去玩玩呢?

子贡说,当然是到我的老家卫国去了,各旅游景点都很熟悉,还有自己的产业,落脚游玩都方便。但是子贡不方便当面讲出来,因为孔子的学生太多,而出国名额有限,所以子贡就像老师一样说起黑话来。子贡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全文是《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子贡说我们卫国的风景好啊,淇水弯弯,绿竹猗猗,您孔老夫子要是去了卫国,在这么美的旅游景点一站,留个影什么的,以您的气质风度,保准让人一见难忘,简直就是人生最高级的享受。孔子听了大喜,我说子贡这小子,平时就聪明伶俐,关键时刻果然是个会来事的。于是孔子师徒一行,就在子贡这位春秋著名大富商的赞助下,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结语:也许有人不服气,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但是子贡身为卫国人,提到的偏偏又是“卫风”,古往今来注解《论语》的各家各派,能说出个所以然吗?说不出来,你就只好干瞪眼。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9 10:59:53 +0800 CST  
二十二、北大应该撤掉中文系而改设小学语文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李零说:“北辰”,《尔雅•释天》把北辰列入星名,说“北极谓之北辰”。《春秋繁露•奉本》也说,“星莫大于北辰”。或说北辰只是北极,有位无星,不对。下文“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居其所”的“所”才是北极,“居”的主语是北辰,肯定是北极附近的星。如果说北辰不是星,而是北极,那等于说,北极位于北极,完全是废话。

孔子的话原本没有疑问,北辰就是“北极星”,居其所的“所”指的是“北天极”。这么简单明了的事,到了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笔下,立刻变得万分复杂。李零把“北极星”和“北天极”,用“北极”二字混为一谈,弯弯饶了一大堆,读者不可能看懂李零在说什么,李零自己也应该主动辞去名不副实的中文系教授,而就近在北大新设的小学语文系就读。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9 19:07:05 +0800 CST  
二十三、李零难得幽默一回,却幽默错了

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德治是空想,法(法家)治是死路,秦始皇的法家,汉武帝的外儒内法,都搞到民不聊生,一个亡国,一个下罪己诏。这些道理人所共知,那么李零出书的价值何在?所以李零就要加点作料,这次的作料是硬幽默。李零说:“对人的行为和相互关系有种种规定,比如摩西十诫的十诫、猪八戒的八戒”,幽默玩砸了,姿态很不美。为了将就“猪八戒的八戒”,硬把“摩西的十诫”说成是“摩西十诫的十诫”。“猪八戒”既是人名又是“戒”,“摩西”也是如此吗?出产这种教授的北京大学,难怪要被毛泽东取笑为“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统统都应该下放到农村去。
楼主 累了困了倦了  发布于 2016-05-09 19:26:11 +0800 CST  

楼主:累了困了倦了

字数:43670

发表时间:2016-05-07 19: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1:40 +0800 CST

评论数:1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