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反攻到厦门会战-----大明抗清最后的落日余晖




好吧,我承认前贴发得有些匆忙了,这算是正式的名称定稿吧,还请版主原谅。

著名明史学者顾诚先生从明亡清兴的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实中,总结出了这样的教训:南明的失败,绝非军事力量、军事素质不如满清,而是汉人自己打败了自己。抗清数十年,汉人始终未能建立一个权威的、总揽全局的中央核心。正因为如此,各抗清力量彼此不能肝胆相照、协同配合,置满清于首尾难顾,多面受敌的被动境地。反而互不服气,彼此拆台,以小集团私利凌架于大局之上,经常互相大打出手。正如我们看到的,孙可望是这些人之中唯一有能力建立一个抗战大核心的人物,历史也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但刚有起色就急于取明而代之,一手毁掉了汉人团结一致的大局。



在后期形形色色的各抗清力量中,大西余部李定国、闽派武装郑成功是两面旗帜性人物。整个南明史,是一部抵抗失败、背叛、分裂、投降、逃亡的血泪史。只有他们,为这部黑暗的痛史抹上了一点亮色,给予了满清最有质量的打击。索取之多,是此前任何抗清英雄所比不了的。
李定国消灭的满清贵族质量最高。
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衡州伏击战,不仅打死了敬谨亲王、定远大将军尼堪。还打死了一等伯爵、副都统逞尼。连满洲八旗顶尖精锐部队-----摆牙喇军的高官:一等哈达哈番、镶白旗护军统领(正二品)喀尔塔喇也被击毙。
以至顺治哀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清廷大臣“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也”





因此李定国被顾诚推崇为抗清第一人。






郑成功的杰作则是南京攻略与厦门大捷。自满洲入关起,汉人二十多年的抗清历程,能对清朝武装力量的撒手锏-----满洲八旗打出如此质量的歼灭战,可谓除磨盘山大战之外仅有的一次(也只能有这么几次,再多满人尽矣)。在满清入关第一代人物凋零殆尽,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之际,抗清势力仍能打出如此辉煌的战术胜利,一方面是传统的海战优势所致。更重要的是,庞大的郑军是郑芝龙降清后由郑成功几乎白手起家重建的。郑成功在集团中处于予取予夺,唯我独尊的地位。因而郑成功集团是抗清各派中唯一没有最高权力之争的一派,集团拥有坚硬的内核。



从郑成功十余年的抗清战史来看,郑军的素质确实是过硬的。满洲军事集团所倚恃的威慑信用在郑军面前屡屡破产。


然而,郑成功长于军旅而不善大谋,军虽强而无远略。厦门庚子大捷最终成为南明抗清大业的绝唱。反使面临严重统治危机的清廷如释重负,得以安然渡过了政位交替、内部不稳的危险期。今天的我们不得不接受明亡清兴,汉人尽剃发左祍二百余年的残酷事实。


上百支各式各样的抗清力量,只有李定国、郑成功两个小集团能真正抵抗一下满洲贵族的主力部队。而且即使这两个小核心之间,也不能彼此配合,联手制敌。李定国在军事素养、政治眼光上更胜一筹,但缺乏大政治家的才能。孙可望垮台之后,他在乱局面前失了方寸。对内不能团结刘文秀,善待识大体的孙可旺旧部,对外不能在严峻局势面前作出北上四川以联湖北十三家的正确决策,一味向云南边境撤退,终至永历大旗落地,自已身死荒檄。



而郑成功,复明调子众所周知的高,实质却是拥兵自重的军阀本色。相对于顾全抗清大局的李定国。郑成功更多的是立足于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对反清复明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历史给了他更大作为、甚至有可能定鼎天下的机会,但军阀兼海寇的习性,使他连在大陆沿海建立一个稳固的反清基地都未能。


郑成功经营金厦多年,凭借天才般的治军能力建立了一支能打胜仗的斯巴达式体制的军队,却不能在陆地站住脚。虽屡次攻下许多州县,却只知强征粮饷,撤出时又将城池、民居拆为平地,完全只顾眼前,这种短视作风,严重妨碍了他的做大。



记得2000年代初,我国曾拍了一部歌颂郑成功的电影,由赵文卓主演。应该说不论战斗场面还是服装道具,该片在近年五花八门的古装片中算是中上之作。但剧情却完全从今天的政治实用主义出发,任意涂抹,随意捏饰,内容荒唐之至。竟然硬生生编造出康熙支持郑成功进攻台湾的可笑剧情。

这且不说,此片把郑成功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老套倒也罢了,片名冠冕堂皇:《大英雄郑成功》。讽刺的是,史实上的郑成功倒是更该借用《三国演义》里曹操评价袁绍的那句话:“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在大局面前,郑成功始终很自私很小气。但历史对他倒真是慷慨大方,给了郑成功一个实实在在当大英雄的机会。


平心而论,在这个机会面前,只就战术素养而说,郑成功是合格的,他将为我们后人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7:12:00 +0800 CST  



这一战略机遇还得从公元1659年的李定国磨盘山大战说起。大西余部主导的永历朝廷的抗清战争,长期以来是全国的抗清主战场。满清亦将主要兵力、物力用来对付大西。可惜经历了孙可望之乱后,大西亦大势已去,人心离乱。


是年二月,深入云南穷追永历的清军,在今中缅边境腾冲附近的磨盘山,遭到大西明军最后一次严重打击。当时后者在整体上已瓦解四散、大势已去,磨盘山这场胜利,来得实在有点突如其来,令所有人意外。虽由于南明又习惯性的出了叛徒,使胜利未能圆满。但其打击之大,对满清来说,可谓不能承受之痛。据清初知情者在《庭闻录》一书中的披露,伏发之际,“我兵(即清兵)上山者已万二千余”,被伏兵“杀戮尽绝”。 满清入关以来,清军损兵万人的战例并不鲜见。唯独这次是满廷特别难受的一击,为经略云南,清廷投入的是满蒙八旗主力。从参战者有满洲郡王、贝勒、将军、各类国公等大批皇室宗亲,可见其成色之高。这样的队伍一下被杀掉一万多,也难怪清廷会无法淡定。

目前有姓名可查的阵亡官员,有蒙古镶白旗都统沙尔布、蒙古镶蓝旗副都统珲津(满洲籍)、满洲辅国公干图(正黄)、镇国公扎喀纳(舒尔哈齐孙,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兼三等男爵代都()、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兼一等轻车都尉多颇罗(费英东之孙、熬拜堂兄弟)、满洲参领曹丹(正黄)、了土哈、护军参领石汗、巴图鲁都那、佐领巴陵、六品护军校荪塔(镶红)、雅思哈(正蓝)、讷勒(正红)、屯代(正黄)等一大批满蒙贵族与将校。


仅都统一级就达4人,创努尔哈赤反明以来空前纪录。清廷对统帅的惩罚也就不难想像了:

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
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
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两千两
正黄旗满洲都统济席哈革去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并所加爵级
副都统傅喀、莽吉图、克里格各革去一等云骑尉爵级
值得玩味的是,清廷对失败的真正责任人、全军统帅吴三桂不要说处分,就连批评的话也没说一句。


相比吴三桂,作为帝系的嫡系大臣鳌拜就十分没面子了。此役不仅两黄旗力量损失颇大,而政治对手----苏克萨哈的两白旗系统却表现抢眼。尤其是白旗系掌握的前锋营,在统领白尔赫图的率领下力撑危局,表现优异。这倒也罢了,鳌拜的老兄,征南将军、镶黄旗都统卓布泰是众将中受惩最重的一个。这位仁兄平日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在湖南掳掠人民表现极端恶劣。磨盘山遇伏时却逃避战斗,又庇护其侄穆成格,反诬别将战败,被调回京城严审。但卓布泰仗着弟弟的背景,竟不服审讯,咆哮公堂,尤其对清廷严责满人,而宽待汉将不满。最终被清廷革去一切职务罚为平民,穆成格则处以革参领职、鞭一百、籍没家产的处罚。


由此亦可见,尽管满洲贵族集团也有内部派系的倾轧、权力的争夺,尽管鳌拜当时已是“方贵重,位上卿,举朝侧目”的权臣。尽管清廷对卓布泰与吴三桂的处置确实没有一碗水端平。但清廷仍能按自己的意图做到严厉惩处,令行禁止。这与南明永历、鲁王这些衰朽懦弱、处处拆台的傀儡政权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磨盘山之战这一战术性胜利挽救不了大势已去的抗清事业,大西军各支部队也是一片混乱,指挥失灵,纷纷退到明缅边境。只需休整后的清军再来一次总攻,就将彻底崩溃。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长年踯躇于浙闽粤沿海的郑成功,抓住满蒙主力深陷云南的大好良机,及时发起了震动半个中国的长江攻略。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7:18:01 +0800 CST  




永历的败退,让郑成功看到自己能趁势北上,一家独大的机会。巨大的前景诱惑,使他早在1658年就开始积极行动,不巧遭遇飓风,只得南返休整。1659年初郑成功再申“望复神京,以为社稷”之志,带领约10万水陆精锐,声势浩大的向南京进发。为防止满清趁虚袭击厦门老家,干脆把军属女眷一并拉上海船。分乘数千艘舰船自闽东北上,“浪激风帆高入云,相看一半石榴裙”,一路彩旗飘飘蔚为壮观。直入长江口,所向披靡。

南明抗清从几度轰轰烈烈最终仍落个凄凉收场,就在于始终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各派力量互相敌视,各自为战。拆台于外、争权于内,错过了无数大好机会。入关以来,清军追击大顺、大顺河南反攻、清军攻入陕西、入川进攻大西、金声桓南昌反正、李成栋广东反正、姜镶大同起义。。。。。兵力稀少的满军在东西南北间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一次次将空虚暴露给其它南明势力。只要抓住其中一次机会,就足以让满人首尾难顾,初入关的清政权就很可能被终结。各派却要么得过且过,要么热衷内斗、要么隔岸观火。使清廷一次次死里逃生,各个击破。如今永历已逃到缅甸,眼见大势已去,郑成功如能与李定国密切配合,一东一西,一水一陆的攻击清军,清朝在中国的统治将摇摇欲坠,覆亡将是指日可待。


郑成功南京攻略,也是历史留给汉人的最后一次机会。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7:36:28 +0800 CST  



南京自于顺治二年沦于满人铁蹄以来,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当时盘据南京的满兵由“总管”喀喀木统领。喀喀木原职不过是镶黄旗署副都统,人手有限,加上配属的几旗零散满兵,大致有十几个牛录,小几千人的样子。南京是明之故都,又是深具江南文化底蕴,人文气息浓厚的金粉之地。长期驻扎在这样的地方,满洲官员尽管骄横傲慢,内心所承受的文化自卑感是相当沉重的。眼前汉人的一举一动都令他们敏感。这种压力累积的结果,闹出了顺治四年轰动江南的僧人函可案。函可原名韩宗来,是前明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因事出城。时任清廷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洪承畴因与其父有旧谊,特发给通行路牌,路遇满人关卡盘察,仅因僧函可面色不驯,挫伤了满人脆弱的民族自尊心,遂连汉人大员洪承畴的令牌也视若无睹。强行搜查,果然查出有“违碍文字”的书稿。当时驻防江宁的总管是满人巴山,尽管洪承畴在奏折中猛拍巴山的马屁,他却借机狂整洪。终使洪承畴受到多尔衮“大不合理”的申斥,可怜的函可则被严刑拷打备受凌辱,终身流放关外苦寒之地。


尽管清廷多次强调满汉一体,骨子里却是“首崇满洲”,不要说对汉人小民,普通满人凌辱汉官也成了风气。甚至敢骑马直入州县衙门与汉人知府知县并列而坐,盛气凌人,指手划脚。
而做为驻防八旗总管的喀喀木,就更是将这种傲慢与偏见发挥到极致。在南京大摆征服者的威风,八旗满兵对当地汉民“如虎豹在山之势”。饱受凌辱践踏的江南百姓强烈盼望汉族的军队有朝一日能打回来,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这一希望落在了军阀本质的郑成功身上。


在晚明抗清史中,郑氏集团是一朵奇葩
说它奇葩,是因为郑芝龙无敌于海上、手握二十万强暴之师,面对着逐鹿争鼎、大有可为的抗清良机,竟捧着金饭碗向满人讨饭。自找了个阶下囚的下场,做了汉奸还被满洲主子合家斩首,可谓失败透顶。而他儿子郑成功坐拥强军,打着永历的旗号,却一生只想当个无拘束的海商头子,毫无陆地思维、政治远见。大仗小仗打了一堆,清兵杀了不少,却连沿海一州一县也没捞到,最终死在台湾。



尤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事以小集团私利为出发点的郑成功,为中立于明、清之间盘算了一辈子。却阴差阳错的被清方视为“海外孤忠”,后又托国共内战之福,稀里糊涂的得了个民族英雄的耀眼光环,家喻户晓,万古流芳。


然而,郑家为了维护既得的家族利益,却又不得不充当着坚持最久的抗清力量(因为条件没谈妥),前后三代、近四十年之久。而且,郑氏几乎仅凭厦、金二小岛在对抗着满清。

时人谓,郑氏“金门寸土不足养军,厦门丸城,奚堪生聚?!”然而,郑氏正是凭这寸土丸城,活力巨大、长盛不衰,近于今之以色列。郑成功凭借从父辈继承下来的郑氏海商集团强大的海外贸易网络,垄断了对日本的贸易,还主宰了日本同南洋之间的贸易。因此郑氏是日本对外贸易的最大供货商,尤其是生丝与糖的供应。据不同学者估算,这为郑成功带来了一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银两的收入。而且,郑氏兵舰纵横沿海,来去自如,清廷海禁莫之奈何,“南取米于惠潮粮不可胜食矣”、“中取货于兴、泉、漳饷不可胜用矣”、“北取材木于福、温,舟不可胜载矣”。因此,安家在300多平方公里小岛上的郑氏集团,养兵却多得惊人。兵力建制达72个镇,其中“戈船之士17万,以5万习水战,5万习骑射,5万习步击,以万人来往策应,又以铁人万,披铁甲,绘朱碧彪文,峙阵前”。规模足以抵得上当时英法两个欧洲强国军队的总和。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8:11:03 +0800 CST  
十几年的交道,清廷摸清了郑成功的游移心理,全力以赴的对付内耗的永历政权,终于将后者打到云缅边境,眼看要大功告成。郑成功此时发起的南京攻略,令清廷完全措手不及。1659年4月28日,舟山的清兵“有幸”目睹到亚洲最强大的舰队蔽海而来的壮观场面。两天功夫,明清曾数度易其手的舟山就成为郑军第一个战利品,守岛清兵连同一百多艘水师船只被歼灭得干干净净。就在江浙清军还以为郑军接下来要打宁波时,郑军三千余战舰扬帆北指由吴淞口浩浩荡荡直入长江。清苏淞提督马逢知本就同郑氏关系暧昧,看到郑家突然摆出这么大的阵仗,赶紧高挂中立大旗。6月16日,郑军弃江阴不攻,直奔重兵把守的江防要地瓜州。


瓜州乃南京江防门户,操江巡抚朱衣佐、游击左云龙率领汉旗兵数千人和少量满兵镇守。其中最具威胁的是三座飘浮的水上木城。每座木城设有汉旗兵500人、炮40门。一旦明军来攻,木城“从上流压下,船遇之立碎”。面对如此苦心设计的布防,强大的郑军势不可挡,摧城拔寨如确瓜切菜。右武卫周全斌擅自率士兵下水泅渡去抄清军后寨,因郑兵水深甲重,许多战士没顶溺亡,周全斌全然不顾,奋勇上岸,清兵大惊不备,潭家洲炮台被拿下,布署在此的宝贵的红衣大炮数十门全被缴获。木城失去后援,被郑军一一焚毁,“凡获满洲兵尽杀之”。兵败如山倒,左云龙被斩于乱军之中,清军各营游击、守备、把总死了一大堆。操江巡抚朱衣佐带着数名满洲官兵逃出,藏匿于府衙。被郑兵搜出,尽杀满人,却因朱衣佐是汉人,不但没杀还给了500两银子放回镇江。这软硬有别的一手更令周边“闻风者慕归”。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8:47:14 +0800 CST  




然而,南京方面的清军主力反应却还是迅速的,不待陆续登陆的郑军主力扎营未定,江南提督管效忠已提领南京的重兵杀到。管效忠早在关外就投靠满清,是个老资格的汉军旗人,骑射武艺“勇健绝伦”,官运亨通,已是江南提督。此次遭逢劲敌,他不敢怠慢,短时间内凑集了一万五千人的队伍,人数不算少,却是一支高度混合的大杂荟。既有汉军旗、各州县绿营,也有原李闯部改编过来的陕西骑兵。而最强的则是喀喀木派来的至少两个协领、约十个牛录的江宁驻旗满兵。洪承畴曾言,清廷治理江南所恃者惟有驻防南京的满洲兵。人数虽少,却精悍无敌,“先声足以夺气,临敌足以摧锋”,攻剿华南各路义师所向披靡,锋锐始终未挫。



但是,这回他们可遇上了汉人中的硬茬子,郑军训练有素,从容不迫,队形列得又快又好,兵种齐全。第一阵前队持长矛,后队握藤牌持和当时流行的云南式斩马刀。第二阵则是清一色装备倭铳的“洋枪队”,后队持大刀。每队根据兵种不同,各有各的队旗,五彩旗、蜈蚣旗缤纷夺目,华丽雄壮。郑方称,这气势令管效忠“未敢打仗,退去十里下营”。实质是因天色已晚,管效忠觉得不如藏锐为次日决战做准备。


郑成功不敢大意,令郑军连夜抢占镇江郊外的银山布阵,到次日天亮,布署尚未完备,清军却出其不意,抢先发起攻击。值得今人庆幸的是,《明季南略》的作者计六奇当时正在江南,而郑成功的户官杨英-----《从征实录》的作者亦恰在军中。这两部重要史籍的作者,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与角度,对这场精彩激烈的会战以写实笔法做了纪录。使我们得以详细客观的全面了解这场经典的步骑对抗。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9:05:45 +0800 CST  
这恐怕也是中国古代漫长的战争史上,文献资料记载最为详细的一场战役。

从总体兵力上看,郑军约十万人,而清军仅一万五千,数量对比失衡。但《明季南略》根据清军的情报指出,郑军虽多,却大半为“伙兵”即后勤补给兵,驻留海舶上。真正精锐的野战兵仅有三万,几乎全为步兵,且未全部上陆。而一万五千清军之中,骑兵占一半,约七千多人。因此,从实战人数上讲,郑军优势很小,且清军骑兵占优,故而清方不仅对郑军步兵“甚轻之”,主帅管效忠为了摸清对手主力的位置。将马队分散成五路,分头冲击郑营。




攻击郑军中军营的一路人数较多,1800骑。满兵先像通常那样齐声大喊三声,以“先声夺气”给对方形成精神震慑,这1800骑又分三波,秩续严整,在狂飚电驰般的冲击中向郑军熟炼的发射出一排排利箭。他们人数不多,却用严密的队形凝聚成滚滚的马潮,伴随着群马的嘶鸣和凌厉的箭雨,在柔媚灵秀的江南大地卷起一团狂风。面对这样的气势和打法。一般的抗清武装还未交锋就先在精神上受到强烈震撼。当对方的整齐有序又气势汹汹的铁蹄将脚下的大地震踏得轰隆隆颤动时,再热血的汉族武装,如未经过腥风血雨的洗礼,也会心虚气短。在慌乱中先被对手头波马队冲乱阵脚,继而在第二波冲杀下形成决堤般的大崩溃,然后像羊群一般任由背后的满洲骑兵践踏、残杀。。。。。



然而,大敌当前,郑军却只排出三小队步兵迎战。第一排仅二百人,他们是瓜州之战夺取首功的周全斌右武卫部,周全斌是明末清初少见的将才,不仅骁勇善战,还富于韬略谋划,军事素养全面。其战略眼光与全局分析能力甚至在郑成功之上。可惜,他在郑成功眼中的价值不过是个战将。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9:21:50 +0800 CST  



做为第一波迎敌敢死队,在岸上岸下全军万众瞩目下,周全斌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式。将长绳置于士兵身后,规定“有退至绳者斩!”。排布刚定,第一波满洲八百铁骑霎时冲到,迎头撞上铜墙铁壁一般“屹然不动,俱以团牌自蔽,望之如堵”的郑军。跑到跟前的满兵们惊讶的发现对手在此前无数轮箭雨之下毫发无伤。他们“虽步兵皆铁铠”,从头到脚,被三四十斤重的铁甲全面包裹起来,头戴铁面,身“绘朱碧彪文”,面貌恐怖。


满兵自先慌了三分,按当时的打法,惹遭遇坚阵,则骑兵“反退数丈”,然后“加鞭突前”,力图搅乱对方阵形,再一举蹂躏之。然而不论满兵怎样策马强冲,或对之刀砍箭射,却徒劳无功,反被对手以斩马刀杀得血肉横飞人仰马翻。好在对手人少,仍有300骑满兵从缝隙和边缘突破了过去,直取第二队。第二队郑军也是铁兵,且人数多几倍,他们干净利落的一番砍瓜切菜,将300满兵连人带马一并砍死。剩下的满兵被对手的凶残震住了,自入关以来,他们何曾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掉头就逃,反倒挡住第二波满骑。满人不愧是白山黑水杀出来的征服民族,历练得疾如风止如山,一见形势不对立即全队站住,毫无混乱。立稳阵脚重新编队,再向郑军射出一轮又一轮箭雨,尽量打乱郑军的队形。



这一招很稳健,富于战争经验的满人深知重甲步兵的致命缺陷是“战胜不能追赶,战败则难收退”。于是调整战术,远距射击,耐心的等待对手在持续火力下不支。然而几轮箭雨过去,郑军仍岿然不动,任其乱射,竟无一人倒下。满兵也不慌不忙,就在他们身后,是满载箭枝的驼队,足以保证他们火力的持续性。

照这样下去,被射击的一方处于被动,清军正掌握着战斗的节奏。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9:39:14 +0800 CST  



果然,郑军终于被射得不耐烦了,承受的临界点一到,坚固的阵形一瞬间松动了,郑兵纷纷脱离了原先的位置跑开。可没多久,满人发现,对方不是在逃跑,而是在齐声的怒吼中,一齐披着笨重的铁甲迎着箭雨冲了上来!更令他们毛骨耸然的是,这些铁人跑起来不仅不慢,而且“疾走如飞”!以至满兵尚未回过神来,郑兵即杀入马队。原来,郑军早就针对重甲的缺点,进行了严酷的体能训练。重甲兵都是反复经全军考核选拔出的健儿,每天全副披挂早晚训练两次,长年累月“惯习如常”。出征时由伙兵挑着盔甲随后,临阵方才穿戴,以保存体力。尤其厉害的是他们在冲锋中保持“三人一伍”的队形,破阵时,由执藤牌的士兵掩护两名队友,一兵砍马一兵砍人。他们所持长刀格外锋锐,“盖铸刀时,用铁匠百人挨递打成此一刀,故锐特甚”。一刀轮下去满洲骑兵连人带马就变成两段!在这种惨无人道的屠虐之下,满人被杀倒一大片,剩下的纷纷逃命。但好在满人动作敏捷,仗着扎实的骑术,不多久便将铁人兵甩开一箭射程之外。连续遭受如此恐怖的打击,一般的队伍在精神上早就垮掉了,但满兵却仍未溃散,与第三波骑兵汇合后重新整队迎战。


应该承认,满人纪律素质与组织耐力是惊人的。他们能从白山黑水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绝不是侥幸的。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19:43:36 +0800 CST  



管效忠见连败两阵,忙将汉人旗兵的鸟铳、行营炮调到满军阵后,为之压阵,一旦再抵挡不住,就以火器截杀郑军,以掩护满大人撤退。又将另三路马队全部调来,只以一千余汉军八旗牵制其它的郑军。四五千满清骑兵重整旗鼓,再次向铁人队发起凌厉的冲击!




连战两阵的铁人队多少有些疲惫,此时又被满人突然的反击弄得措手不及,但见阵中白旗挥舞,郑兵纷纷向两边跑开,许多人逃退不及则吓得伏在地上不动。清军气焰大张,加速“驰马突前”,眼看就要交手,不料对手“溃败”的阵后,早就排列着整齐的火器队!“鸟铳、行营炮、弓箭齐发,炮声震天地”,“铳炮矢石不啻如雨”。打得满汉旗兵一批批的坠马,被“击死千余,余军惊溃”,一时阵脚大乱。刚才还“逃跑”的郑军步兵迅速返身杀来,截住溃兵大砍大杀,杀死满洲协领、佐领多名,还阵斩汉军八旗白姓、王姓两名选锋将领。在后方压阵的管效忠也被溃兵冲乱,但他仍不放弃,一边败退一边收罗败兵,好容易逃到银山的山坡上才终于压住阵脚,重整队形。依仗地利“尽行下马死战”。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20:18:37 +0800 CST  



几番遭受痛击仍能保持不崩溃,并一次次组织反击,足见满军真不是一般的军队能打垮的。可八旗兵舍马步战更不是郑军对手,趁胜追杀的郑军见满兵下马,越发精神百倍,以一当百的扑上来,满兵无不迎刃而靡,又一阵砍瓜切菜。管效忠身陷重围,被郑兵三次砍死坐骑,还有一次干脆被铁鞭打下马来。却都被他挣脱,让死党背着好容易逃了出去。



主帅的弃军而逃宣告着清军有序的组织终于彻底瓦解,士气像大山一样崩塌了。魂飞魄散的满兵未及上马的,和急忙上马的挤作一堆,又冲乱阵后的火器兵和各队绿营。大伙汇成一股逃命的洪流从银山上奔泻而下,此处恰恰又坡势陡翘,狂逃者马失前蹄,成片成片的绊倒,滚滚如洪潮怒涛。后队则踩着死伤的同伙没命的向坡下乱冲,然而,坡下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道路狭小,河沟纵横。更要命的是,又恰逢大雨,身披绵甲的八旗马队同绿营步队成千上万的挤在泥泞中。“过沟者死于沟,过河者死于河”,其状惨不忍睹。弱者被挤坠马下,生生被人畜踏进泥水深处成了肉泥。强者亦陷于泥淖,脱身不得。郑军步兵无情的追杀过来,这些胜利者熟练的脱掉铠甲战靴,赤脚冲入溃兵中纵情宰割满人。“往来剽疾”,冲到哪,哪里就卷起一股血雨狂飚,满兵“填满沟壑,遍野横尸”,严酷无情的郑军一直追杀出十里之远。不仅满兵被“砍杀无遗”,连绿营也所剩无几。据清方事后统计,常州绿营300人仅逃出37人,镇江500绿营,仅80名骑兵逃出生天。管效忠亲带的4000多满汉骑兵仅140人逃回南京,且人人“魂魄尤惊,策战者鞠缩不前”。而遭受打击最沉重的,则是不可一世的驻防江宁满洲八旗。目前从清方残缺史料中找出的有名字可考的满洲阵亡军官,即有正黄旗佐领宝金泰、和硕额附正蓝旗萨尔泰、二等轻车都尉猛格图、镶黄旗骁骑校巴哈里、正白旗骁骑校阿哈尼等人。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20:38:36 +0800 CST  



另外一千多作牵制任务的汉旗骑兵习惯于跟着满人虎假虎威,见满洲主子被打成这个样子,屁滚尿流的四散逃入银山中,又被郑军“伙兵”搜山,杀掉大半。



清军用来驮载装备的大量马匹、骆驼、及盔甲、弓箭、鸟铳尽被缴获。如此辉煌的胜利,郑军自身重伤、牺牲一共才数人,且牺牲者还是被清军汉人的炮火击中所致。这恐怕是汉满交战史上绝无仅有的伤亡比了。

朱舜水当时恰在军中,有幸目睹了这场淋漓尽致、有如牛刀宰鸡般的屠杀,心情大快。在给日本友人的信中,眉飞色舞的他得意的渲染“满兵断胫折股,虏马载伤惊驰,浮尸积野蔽江,幸存者束手就缚”,“虏骑所称弥悍骁雄者,歼夷略尽”。



满兵输得确实太惨太窝囊,影响太过恶劣。即使在南京成功解围之后,清廷仍将江宁巡抚蒋国柱锁拿进京,革职为奴。提督管效忠削去一切职务,抄家籍没发配为奴,从此消失于史籍。满洲协领(正三品)兼巴图鲁费雅住、札尔布;佐领当都、巴尤、布达什一律绞杀,家人和家产充公。佐领喀福纳、查都、拖辉、布颜、希佛讷被革职为奴,鞭一百,家人和家产充公。


南京驻防满兵一共不到20个协领及牛录佐领,除去前后战死约10个(包括后来的解围战),幸存者又被绞死5人,革职为奴5人,可见整个驻防满军基本打光了。喀喀木不仅成了光杆司令,自身也被清廷大臣议罪,大概是顺治想给八旗留点面子,以喀喀木在解围战中“功大”,格外加恩,保留原职。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21:25:45 +0800 CST  
作者:肃肃其风 时间:2015-10-01 21:00:35
明末的历史每次回顾总是觉得可惜之至
-------------------------------------------------



深有同感,其实上天对我们汉人抵抗满清,给予了太多太多的机会,无奈汉人无休止的内讧、私利、不以大局为重的意识葬送了一次次的机会

哪怕能保持一次团结,抓住一次机会,清朝都不可能赢得了南明


最终却是汉人输了个干干净净

连小小台湾一个能保留汉人衣冠的小政权都留不下来


看完整部南明史,我不禁感叹,满人为中国之主,真的怪不得它,只能怪咱汉人太不争气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22:09:54 +0800 CST  
@大力水枪手 时间:2015-10-01 22:26:40
意的一手好淫
药店碧莲吧
---------------------------


本文的内容参考了不下十部南明、满清和郑方的文献,每一句话都有资料为依据

你说意淫,请拿出证据来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1 22:35:58 +0800 CST  



欢迎讨论,不欢迎地域攻击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2 21:13:24 +0800 CST  
@阗疋殍窠 时间:2015-10-02 21:39:28


老兄说的莫不是“东林党”?
代表江南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东林党遗毒极深
整个明朝的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都被败坏了
看看现在还不是一样
毛主席时代的社会风气被遍地铜臭腐蚀殆尽
---------------------------------------


这样说也失偏颇

东林党因为其声望,混入了不少投机份子是真的,但它的一些领袖人物还是很有骨头的。抗清战争,死于国的东林党人士很多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3 11:02:59 +0800 CST  


继续更新:


清方镇江守将高谦、知府戴可进在城墙上目睹了整个战役的全过程,战后毫无脾气地向郑军交了城。郑军入城“市不易肆,人不知兵”。



一万五千名满清军队被野战全歼,这是满清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对大江南北的振奋可想而知。淮安漕运总督亢得时因援镇江失利畏罪投水而亡。沿江各州县“归附者接踵而至”,纷纷迎降,仅高级文武官员投诚就达二十人。在芜湖江浦县,200清兵面对冒失登岸的4名郑兵竟不敢动手,未几又有4名郑兵登岸,就把清兵吓得一哄而散,8个郑兵占了一座县城。在和州,一群贫民无赖假冒郑军旗号,狐假虎威的恫吓清军,竟吓跑守将、知州,唾手得了一个大州。



郑成功“盟友”张煌言则雄心勃勃的率领他那支小小的别动队溯江直上芜湖,深入上游腹地。张煌言是鲁王系统的干城,顾诚认为,整个南明的千万人物之中,只有张煌言服从大局,一心抗清,百折不挠,近于完人。自抗清以来近二十年,鲁王一系几番覆败,巅沛流离,张煌言却矢志不渝,终于等到大展身手的机会。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3 12:22:17 +0800 CST  
@阗疋殍窠 时间:2015-10-02 21:39:28
老兄说的莫不是“东林党”?
代表江南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东林党遗毒极深
整个明朝的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都被败坏了
看看现在还不是一样
毛主席时代的社会风气被遍地铜臭腐蚀殆尽
---------------------------------------
山村夜造柴火饭 2015-10-03 11:02:59
这样说也失偏颇
东林党因为其声望,混入了不少投机份子是真的,但它的一些领袖人物还是很有骨头的。抗清战争,死于国的东林党人士很多
-----------------------------
魏公公若在
闯贼安得糜烂中原(魏公公重征江南工商税赋,以西北农民于安养生息,辽饷不征,诸寇安起?魏公公覆灭后,东林国贼罢江南税赋,以农业税辽饷荼毒西北,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满清安得入寇华夏(魏公公掌权期间,野猪皮不能越锦宁防线一步。魏公公覆灭后,辽东遂糜烂不可收拾)
天启比崇祯高明百倍
-----------------



崇祯确实自毁长城,气狭而刻吝,自取灭亡
至于天启、魏阉之流不提也罢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3 12:34:46 +0800 CST  




镇江覆军,南京被围,郑成功祭拜明太祖陵,强烈震动了满清。入关至今十六年了,北京不知多少次被前线激烈紧张的战况奏报搞得沸沸扬扬。但从未像这一次被震动。不久前还为云贵节节得逞而弹冠相庆的满洲权贵们,无不骇然失色,慌成一团。更是将顺治,这个年方21岁的青年彻底推入了失态与狂躁的深渊。他是满洲入关那一年君临北京的,为了大清的江山,他,一个异族少年,肩负了难以形容的压力与考验。殚精竭虑十余年,仗着八旗兵的所向披靡,和汉人一盘散沙气数将尽。他目睹了一个个汉人政治军事集团的瓦解冰销,看惯了一个个老谋深算、强横一时的汉族政治强人成为自己恭顺的奴仆。然而,汉人韧性太深厚了,残余力量明明被大清压在偏远一隅多少年了,可只要他们一作努力,满人的统治根基仍是那样的松脆。


命运对顺治的折磨还不止于此。一年前,他深爱的弟媳董鄂妃为他生下的孩子不幸夭折。董鄂妃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生命垂危。痛失最宠爱的江山继承人的顺治,面临着又将失去心上人的痛楚。一年下来,形销骨立,体弱多病。如今郑成功又从遥远的小岛划过来,拦腰一刀,要将整整一代满洲人用鲜血打下的东南半壁夺回去。而此时满洲主力又远在云南,一旦郑成功拿下南京,心向明室的江南将一呼百应。而盘据四川湖北的抗清势力与之联络,又轻易斩断满洲大军回援的归路。失去武力支撑的京城又一日不可无江南运来的钱粮。。。。。这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来说,这一系列的恶果实在令他难以想像,丧失了应对的勇气。



据顺治最为亲近的洋官汤若望的描述,顺治再也无法维持他以往故作镇静的态度,变得心灰意冷,一味只想逃避,躲回关外,离这一切远远的。他的畏懦遭受了孝庄痛斥,自尊心被挫伤的他又像一头发了狂的幼狮,拔出宝剑劈碎了自己的御座,自抱自弃般的叫嚣要亲征,不管是死是活总算有个了断。京城各门也遍贴告谕,宣布亲征的决定,结果反倒更助长了京师的恐慌情绪。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3 13:34:20 +0800 CST  
@阗疋殍窠 时间:2015-10-03 12:40:20
山村夜造柴火饭 2015-10-03 12:34:46
崇祯确实自毁长城,气狭而刻吝,自取灭亡
至于天启、魏阉之流不提也罢
-----------------------------
你被东林党篡改过的历史洗了脑
---------------



那得你拿出没被自发过的历史给世人瞧啊
楼主 山村夜造柴火饭  发布于 2015-10-03 14:07:48 +0800 CST  

楼主:山村夜造柴火饭

字数:52130

发表时间:2015-10-02 01: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3:19:43 +0800 CST

评论数:6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