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与野,拯救与逍遥。

前面的话

【一】余年幼多病而体弱,性孤静而好书。与书为伴为友,五十年矣!

刀笔小吏三十多年,绝仕而读书为乐。薪之外浊物不取,,【足乎己无待乎外】【庄子秋水】。

欲一生一世一本书。

不期余疾,不知何时其极?是故,余有生之年一天一更,

将《阙与野,拯救与逍遥》写完,不负人生之迹。所发一文一字皆余自写,亦借数百本前人先

贤古代人类史,政治史,哲学史,经济史,人口史,文学史,绘画史,陶瓷史,教育史,医学

史,军事史等各方面书。

所有的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黑格尔】,历史就是把己发生的事纪下来,就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

所作奋斗的故事,二千多儒学确立的只有一重世界【现世】,而没有两重世界【现世和超世】,三重

世界【地狱,人间,天堂】。而老庄只看到超世,脱离现世。而余之这本《阙与野,拯救与逍遥》就

是尽可能参考古代正史【二十四史】和部分大家著作以及考古成果,思考有人类以来的中国祖先智者

之戏,五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书田园。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08:04:00 +0800 CST  
【二】人生的意义

人生本无意义,只不过我们做点事,让他有意义。就如过去的历史,好像意义是往者之

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但如你深思宇宙的形成,太阳与地球的产生和死亡,你就知道往

者不可谏,来者亦不可追,全是自然规律。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就接触过存在主义,

它立即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因为它说出残酷的真理: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

义。存在主义同时为人生指明出路:人可以选择,并自己去承受选择的后果。既然人生

没有意义,人为什么还要活,既然没有必要,是不是只有去死这一种选择了呢?
存在主义的回答是,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死,也可以选择活;可以选择这样活,

也可以选择那样活。于是,我愿意我的人生更多出于自己的选择,较少出于外部力量的

强迫。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全世界所有人的所有经历从第一批人类到最后一个人类的所

有经历的综合,就是人类的意义。


如果从生命的角度去看生命的最大意义不外乎就是传播DNA,将基因传递下去,延续整

个人类生命体。

过去的历史,已逝去先人的人生,不论你是在阙或在野,不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隐者

庶人,不论你过去是多末地改变了过去人类的发展,最终在宇宙,在人类的进化和分化

的过程中,也是白马过隙,俯仰之间,基本趋于无穷微小,意义不大。

‘“从长远来说,人生毫无意义,只不过是这世间的一瞬间,一个偶然,即使名垂千

古,那么千古以后呢?等到地球都不复存在的时候,或者宇宙都不存在的时候,什么意

义也都没有意义了。

但是,在我们可以预知的人类能够存在的这个特定时期,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1、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了价值,人生才会有存在的痕迹,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的存在才会有真正的意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2、体验生命:从个体角度来说,在这世界上走一圈,总要把各种酸甜苦辣都体验一番,才不虚此行吧!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3、承担责任:享受权利的同时,总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来这世界一次,享受了身

边的人给予我们的爱,我们同样也应该把我们的爱给他们,让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幸福

快乐。”【《人生哲思录》】【周国平】

人生意义?取决于,找到能够让你痴迷一生,至死不悔的事。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分成两

大块:

一: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共同的存在意义。

从本能角度分析:如果生物有其存在的最终意义和使命,那么这个使命将是融入在它们

的本能里的,无论它们是否意识到,都必须完成的。生物最基础的本能是“求生”,求

生的基础是环境的存在,生物最大的环境是可生存宇宙(原始宇宙不适合生存),无论

生物是否意识到,需要生存,就都必须最终保障现代宇宙的稳定存在。所以:生物的共

同存在意义和使命就是引导现代宇宙更稳定的存在。


从进化角度分析:宇宙是否需要进化出生物?一个复杂整体的存在是很微妙的,很可能

由于某个原因而毁灭。如果要保障发展壮大后的宇宙整体稳定的存在,就必须出现一个

能够分析利弊,快速组合事物消除危险的智能物种来保障稳定,而符合这种条件的物种

正是“生物”及其生工智能。所有生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是最终能够合力维护宇宙稳

定的那部分。现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就是一个很大的战场,优胜劣汰,最后出现有能力

维护宇宙稳定的生物物种(不一定是人类)。

两个角度分析的结论一致:都是导存宇宙(引导可生存宇宙的更好存在)。


我倾向于站在人类整个群体的角度上思考人生的意义。

生存和繁衍的是生物的本质属性,人类作为生物的一员,也逃不开生存和繁衍的历史任

务,浓缩一下,即:存在。

人生的意义在于存在,是整个人类的存在。单个的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根本没有意

义,就像微积分中的某一点没有长度一样。

中国古代史都是过去百分之几的帝王将相史,或极少部士,政治史,哲学史,经济史,

人口史,文学史,绘画史,陶瓷史,教育史,医学

史,军事史等各方面的史。这种史对百分之九十几的普通人来说,没意义或者说意

义不大。对普通人意义大的历史,是看整个人类史中,现处在何种位置,普通人如何有

所为,有所不为的过好人生短短的三万来天。

对人而言,大家都有有限生命,都是整个人类基因传递中的一环,只有在整个人类基因

传递节点中作出贡献的人,才是伟人,才是人类的福音。我们的先人里,就有这样的伟

大人物。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08:57:50 +0800 CST  
【三】如何写一部;前世可鉴,今世可见,后世可建的史书,如和往史一样,以帝王将相为

史,就人说人,就事说事。不问当时整个政治环境,哲学思潮,经济发展水平,外族影

响等各方面因素,读史说史无諦于瞎人摸象。

人类社会永远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人性,也是在具体环境下变化,各项制

度思想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应不适应当时各项环境条件之说,就如大一统就永远好,

短暂的分就是倒退,就是不好。这是偏面的,对统治者言是如此,对经济而言,统,短

分,再统,再发展,未必是坏事,对哲学思想而言亦如此。统是趋势,短分是融合,是

人类多样化发展。人类发展史,永远是不断分化进化的历史。对人类而言,从来没有一

种人,一个哲学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统地球。远古如此,过去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惟明主能灭仁义之途,荦然独行其肆睢之心’【李斯】

“统治的实质,外名曰爱民,内实自适耳。”【秦二世】

“人臣之情,非必能忧其君,为重利之故也。

君垂爵禄以与臣市,臣死力与君市,为君辟土地,充府库。【韩非子】

君臣之间就是市,就是交易。君为自适,臣为利,而施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

之用。

这就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统治的秘密。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10:43:45 +0800 CST  
@海之声黄石店 :涩咪咪;妙的史劳;喜夫引商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11:50:41 +0800 CST  
【四】历史简单的说,历史(亦)只是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纪录而已”(黄超民译),《历史家与历史》。
可是,无论中外,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实质上都是政治史,中国廿五史的本纪,固皆为政治,列传中除《儒林》、《文苑》等类外,亦均属政治范围,西方亦是如此,所以,英国史学家Freeman干脆地说:“历史是过去的政治。”引自J.H.Robinson著。
鲁宾孙(J.H.Robinson,)曾将这些史学家的通病,“新史学”,要摆脱这些通病,并要利用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关于人类的种种发明。鲁滨孙《新史学》一书是出版于1912年,十几年后,巴恩斯(H.E.Barnes)认为“据新史家之意见,史学之目的,在以过去时代之庐山真面目介绍于现代,使之理解现代文化成立之经过与原因。夫如是,然后始能知悉我文化中之重要实质与进步,以及原始时代遗下阻碍进步之残余”;并认定“新兴史学中之新元素,为对于人类发展中经济、社会、科学诸因素之更加重视”,中华民族最重视历史,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起,就有正确而不断的史事记载。  所谓史学,乃是有关撰写历史之理论,其所涉及的,至少为“人”与“事”。所谓“人”,是指历史学家应该具备的条件;所谓“事”,是指史事如何选择。关于历史学家应具之条件,刘知认为是史才、史学与史识,此即刘氏所云:“史有三长,才、学、识。”(《新唐书》本传)刘知于《史通》之中。梁启超曾按史重要性依次排列为史德、史学、史识与史才,并予解释:史德是指力求忠于史实、不夸张、不歪曲、不附会、不武断;史学讲求搜集资料,判断真伪,抉择取舍的方法;史识是指敏锐的观察力,但须避免为因袭传统思想或自我成见所蔽;史才是指撰写历史的技巧,涉及材料的组织与文字的风采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续编)》(1936年)但从世界观出发,可能还要加上鲁滨孙所说的“史心”J.H.Robinson。鲁滨孙对此并无明确说明,此处所谓的“史心”指史学家要把握历史精神,是动态的、进化的,而且是综合的,须利用各种社会科学成果以说明历史的进程。关于史事的选择,张荫麟于其《中国上古史纲》中所提及的五个标准,可说是言简意赅:第一是“新异性标准”,即指时空位置的特殊性——但与鲁滨孙所指斥的“最不普通的故事”不同;第二是“实效标准”,凡史事所直接牵涉或间接影响人群的苦乐愈大者,则愈为重要;第三是“文化价值标准”,所谓文化价值即是真与美的价值,依此标准,文化价值愈高的事物愈为重要;第四是“训诲功用标准”,所谓训诲功用有两种意义,一是完善的模范,一是成败得失的鉴戒,是以,训诲功用愈大的史事愈为重要;第五是“现状渊源标准”,凡史事与现代状况关系愈深,或愈有助于现状的解释者,则愈为重要。
本书辑选史料以正史为主,以出土资料为主。辅以近现代各大贤所著史书。择重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在纪录的基础上,找寻为什么这样发展,这样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何这时产生,这样的政治制度这时实行,对后代有何影响。
对人类进化对后世影响大的人物和事均涉及。努力将训诲功用愈大的史事纪录于此。争取从阙和野两条线,把中国古代史说清。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15:22:53 +0800 CST  
阙与野,拯救与逍遥

第一章 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一】大约在135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大约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

大约35亿年前,地球经带水的小行星碰撞,形成地表水。

这是地球上形成的猫眼石,历经数百万年时间,是二氧化硅在水中逐渐变硬形成的。科学家在南极陨石中发现色彩艳丽的猫眼石,它们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将有助于揭晓地球上的水资源从何而来。

这是继2015年夏季发现南极火星陨石之后另一个类似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地球水资源可能来自于地球之外。
更多的证据表明陨石和小行星可以携带大量的水冰物质,虽然我们担心大型小行星碰撞地球所带来的灾难,但是35亿年前碰撞小行星为地球带来了水资源,有助于促进地球生命的繁衍发展。
距今24亿年以前,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地球距今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16:52:39 +0800 CST  
【二】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卢多尔夫人(Homo rudolfensis),约240至160万年前,东非
能人(Homo habilis),190至160万年前,东非 。

中国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址最多的国家,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考古人员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距今大约170万年。元谋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

地球上的人类,都是由东非起步,慢慢地涉足世界各地的,我们的祖先也不例外。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Homo sapiens)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是目前考古确认的最早文字,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文明标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河南登封县东南约十五公里的登封王城岗发现了一件夏代初期的泥质黑陶平底器,器底上有一个陶胎烧制前刻划的文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像两手有所执持,可能是“共”字,它大概代表该陶器所有者的族氏。这个字非但不是刻划符号,而且超越了象形文字的阶段,是个会意字,所以是真正的文字,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文字。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17:15:28 +0800 CST  
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这其实也十分合理。就像今天,地球上还是有许多种的狐狸、熊或是猪,而在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而下面很快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因为大脑较大,远古人类付出的代价有两种:首先是得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
有比较大的大脑、会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还有复杂的社会结构,都可说是人类巨大的优势。而且似乎不证自明,正是这些优势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动物。然而,其实人类早就具有这些优势,但在整整200万年期间,人类一直就只是一种弱小、边缘的生物。大约在100万年前,虽然人类已经有了容量较大的大脑和锋利的石器,却还是得一直担心害怕食肉动物的威胁,他们很少猎杀大型猎物,维生主要靠的就是采集植物、挖找昆虫、追杀小动物,还有跟在更强大的食肉动物后面吃些剩下的腐肉。
早期石器最常见的一种用途,就是把骨头敲开,人类才能吃到里面的骨髓。
这一点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心理学至关紧要。长久以来,智人一直只是稳定位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变。在先前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会猎杀小动物、采集种种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时也会遭到较大型食肉动物猎杀。一直要到40万年前,有几种人种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而要到10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一跃而居于食物链顶端。
在踏上食物链顶端的路上,使用火可说是迈出了一大步。早在大约80万年前,就已经有部分人种偶尔会使用火,而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到了这个时候,人类不仅用火当作可靠的光源和热源,还可以用这项致命的武器和不怀好意的狮子一较高低。烹调让人类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减少所需的进食时间,还能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根据混种繁衍理论,智人来到尼安德特人的地盘时,两个人种开始互通繁衍,直到合而为一。但如果真是如此,今天的欧亚人就不该是纯种智人,而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同样,在智人抵达东亚的时候,也会和当地的直立人混血繁衍,因此,今天的中国也该是智人与直立人的混血儿。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17:28:36 +0800 CST  
大约7万年左右,智人的语言体系可以让他们八卦数小时,在一个大约50人的部落中,了解谁更可靠谁不可信,称为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合作形式的基础。动物也有自己语言,人类语言的特别之处在于灵活性。有限声音组合无限多句子,储存和沟通惊人的信息量。


大约7万年到3万年前之间,智人发明了油灯、弓箭,针,以及第一个可以称为最原始艺术品的雕塑,还有宗教和社会分层。

社会学研究表明,靠互相之间的语言能维持的团体大约是150人左右,超过后成员无法了解团体其他成员的生活情形。

越过150人门槛而能一致行动,就需要创造出部落、首领,号召的秘密就在于虚构的故事。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20:21:20 +0800 CST  
到农业革命前夕,地球上有500-800万人类狩猎采集者,几千个独立部落,形成不同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认知革命的重要成就。智人采集的不止是食物,还有知识。为了生存,智人需要对栖息地了如指掌,植物生长模式,动物生活习性,在采集时代智人需要有超高心智方得以生存,然而农业革命以来人类脑容量在不断下降,分工使现代人只擅长一个小领域,低等分工的人只要能生存就可以传承一个平庸的基因。
采集社会大概每三天打猎一次,每次3-6小时就足以养活部落,比现代人工作时间短。同时采集时代比农业时代的人更没有营养不良等问题,主要缘于其杂食习性,如果不考虑儿童夭折情况,以及意外事件,多数人自然寿命可以活到60岁甚至80岁,然而农民大多依靠单一作物作为热量来源。同时远古采集者较少遇到传染病问题,传染病主要来自于家禽,农业革命之后才传递到人类身上。这是最初的“富裕社会”,但是也会遇到各种致命意外,人类关系虽然亲密但是也会残忍杀害老弱以维持部落实力。因此战争也并不是农业社会出现私有财产之后的产物,采集社会就有。
然而智人所到之处,都有大量的物种灭绝。智人的殖民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的一场生态灾难。第一波是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是农民扩张,第三波就是现在工业活动造成的灭绝。
远古采集者多数是泛神论,即天地万物皆有灵,人类可以通过语言、舞蹈与他们沟通。采集社会对现代人影响深远,但我们又知之甚少。
下面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大飞跃,农业生产社会,公元前9500-8500人类由采集转向农耕,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等地。此后的几千年农业社会,人类持续驯化各种农作物和动物。到今天人类90%热量来源还是9000年前人类驯化的农作物-小麦、大米、玉米、马铃薯、大麦。至今人类仍有采集者之心,和古农民之胃。《人类简史》Yuval Noah Harari
而我国据钱穆考证,以后的出土发现,12000年前就在我国的高原地区发现了最早的农作物黍,亦称"稷"、"糜子"。人类由此迈出了一大步。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20:36:48 +0800 CST  
@烈奶让老,架向妹革尔 农统生释等诸兄。谢谢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21:25:33 +0800 CST  
第二章 农业社会早期。群部落,母氏社会。父氏社会,
{一}12000年我国北方高原地区开始了最早的农业生产,从此,人类可以调节食物的使

用时间,采集不到果实,打不到猛兽时,人们也能活命。

后来的五谷,即“稻、黍、稷、麦、菽”(孟子腾文公》);即现代的“水稻、黄黍、谷

子、大麦、大豆“。据钱穆,候家驹等经济学史大家考,除水稻稍迟点在南方才种植外,

黄河流域的高原地区都发现遗物。

从此人类跨出了人类文明的第二大步,火的使用使人类能战胜猛兽,五谷的发现和食

用,使人和过去所有的动物都不同,人类由此开始真正的把握自己的命运。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6 21:52:01 +0800 CST  
先介绍我们先生从与动物一样蒱兽,再到采集,最后到农业生产的著名遗址发现。
蒱兽阶段;【新石期阶段】

“许家窑人”于70 年代中期在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和与其紧临的河北阳原
侯家窑发现,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又
大的遗址。这一带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顶骨11 块、枕骨2 块、附有4
颗牙齿的左上颌骨1 块、右侧下颌枝1 块、牙齿2 枚。这些化石材料分属10
多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其年龄既有幼儿,又有年过半百的老人,平均寿
命在30 岁左右。化石材料表明许家窑人的头骨骨壁较厚,顶骨内面较复杂,
颅顶较高,头骨最宽大的部分比较靠上,吻部不太突出,下颌枝低而宽,牙
齿粗大,齿冠结构比较复杂,其纹饰和北京猿人的牙齿相近。总的看来,许
家窑人的体质特征既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又比较接近于现代人。有的专家推
测许家窑人是北京猿人向智人过渡的一个类型,是曾在周口店地区居住数十
年之久的北京猿人后裔外迁的一支。所发现的文化遗物中,石制品、骨器和
哺乳类动物化石的数量都很多。许家窑人的石制品至今所发现的有3 万多
件,其类型虽然和北京猿人的石器属同一传统,但在技术上却大有进步。例
如用厚石片加工而成的龟背状刮削器,其形状劈裂而平直,背部隆起,周围
边缘为刃口,可用于剥皮、刮肉、加工兽皮等操作。还有一种短身圆头形的
刮削器,圆弧形的刃缘多经过精细的加工。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
刻器、钻孔器、砍斫器和石球等多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石球。这一带
遗址中发现的石球有1500 多件,最大的重1284 克,最小的只有112 克。当
时制造石球要先拣取较好的砾石,打击成粗略的球形,再反转打击去掉棱,
使它成为荒坯,然后左、右手各持一个荒坯对敲把坑疤去掉,做成滚圆的石
球。这种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材料推测,
石球在使用时要用棍棒或绳兜进行投掷。用这种方法狩猎有很大威力,能猎
取比较凶猛的和距猎人较远的野兽。凡是发现石球的遗址都伴生有人类吃过
的较大型动物的骨骼化石,许家窑一带就有300 多匹野马的遗骨,还有披毛
犀、羚羊等大型或奔跑迅速的动物。许家窑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动物骨骸数以
吨计,但未见一具完整的个体,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头骨也没有发现,而全部
是人们食肉以后又砸碎的抛弃物。显然,大量的石球不仅反映了石器制造技
术的进步,而且反应了当时狩猎业的迅速发展。许家窑人的时代距今10 万年
左右。
“丁村人”是50 年代初期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的,共有20 多处旧
石器中期的文化地点,都散布在汾河两岸。这里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直至晚期
的丰富文化遗存,其晚期文化距今约7 万年左右。这里发现了属于一个十二
三岁儿童的两颗门齿和一颗臼齿化石,其臼齿咬合面结构形态在猿人和现代
人之间,齿冠舌面中部低陷呈铲形,与现代黄种人较为接近。这里的砂砾层
中还发现一个大约两岁小孩的右顶骨化石,它比北京猿人小孩的顶骨薄,显
示了人类体质的进步。丁村人所用石器的原料是附近东山上的角质岩砾石。
发现的石制品有两千多件,石片和石器一般都比较粗大,类型有单边或多边
砍砸器、石球、三棱大尖状器、鹤嘴形厚尖状器、刮削器等,其中以三棱大
尖状器最具特色。这种石器采用有三棱的厚大石片打击而成,手握部分宽厚,
尖端锐利对称,和鹤嘴形厚尖状器一样,其作用也是用于挖掘植物和砍琢。
丁村人所用的石球重量一般在500—1300 克之间,形体规整,加工精细。从
石器类型的多样性和制造技术看,丁村人的石器已经有了较明显的专业分
工。
在我国远古人类区域分布上位于东南方的代表是50 年代末期发现的“马
坝人”。当时在广东曲江马坝狮头峰的岩洞中发现有额骨、顶骨、眼眶和鼻
骨,虽有残缺,但对于复原当时人的体貌亦有重要意义。这些化石属于一个
中年男性,仍有相当的原始性质,如眉脊粗壮,鼻骨较宽等,但是马坝人的
头骨比北京猿人高,眉脊上方不再深陷,而是与额骨相续,脑容量估计有1225
毫升,这说明它比北京猿人已经有了不少进步。和马坝人一起被发现的哺乳
类动物化石有熊、熊猫、犀牛、鹿、剑齿象等多种。马坝人的时代比许家窑
人要晚,属于更新世中、晚期。
“长阳人”发现于50 年代中期。当时在湖北长阳下钟家湾龙洞发现附有
两颗臼齿的左上颌骨和单独的一颗臼齿。其上颌的倾斜度没有北京猿人显
著,所以前部不显得突出,表现了进步的性状。但是其臼齿较大,咬合面有
许多皱纹,构造比较复杂,犬齿隆凸明显,鼻腔底部较为平坦等,又表现出
不少原始性。同出的还有熊猫、东方剑齿象等十多种哺乳类动物化石。洞内
没有发现人类居住的遗迹或遗物,据分析,可能和马坝人一样,化石材料都
是由洞外被洪水冲进洞内的,其时代与下钟家湾所发现的相近,都属于更新
世中期稍晚的阶段,大约与马坝人相近。
70 年代初期,在贵州桐梓云峰岩灰洞内发掘到门齿和臼齿化石各1 颗,
还有10 多件石制品、炭屑、两块烧骨以及25 种动物化石。“桐梓人”的化
石材料估计属于一年轻个体。从文化层堆积情况看,这些遗物都是被水冲进
洞内的,该洞并不是古代人类的居住地。岩灰洞所发现的石制品皆用锤击法
打片制成,其中有一件带尖角的刮削器,前端被加工成鸟喙状的相当薄的刃
口,十分锐利,反映了精细的加工技术。
发现著名的北京猿人的周口店龙骨山,曾于70 年代初期发掘新洞,发现
了1 颗左前臼齿化石和几十件石制品,还有厚达1 米左右的灰烬层、动物烧
骨和大量动物碎骨化石。“新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是北京猿人和山
顶洞人的中间环节。这里所发现的哺乳类动物有40 余种,多达几千个个体,
说明当时的狩猎很有成绩。新洞的烧骨中鹿类最多,其次有鼠、象、蛙、鸟
等,为当时人们熟食后所残留。新洞还曾发现磨过的骨片,是迄今所见最早
的磨制骨质品。在北京猿人遗址以南70 米处和以东两公里处也发现过旧石器
中期的文化遗存。这些情况表明在北京猿人以后,早期智人仍然长期在周口
店一带生活。
我国境内早期智人的化石和文化遗存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少发现。早期
智人所创造的旧石器中期的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这个时期的人类体质
也处在明显演进的阶段,因而呈现了更多的复杂性。石器制造技术的明显提
高、石球的涌现以及许多遗址中所发现的大量凶猛动物遗骸,都表明早期智
人生产活动的进步。
三 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又称现代智人,过去曾被称为“新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
期,大约距今4 万年至1 万年左右。我国境内,从北疆到南陲,从喜马拉雅
山到台湾,许多地方都有晚期智人化石或文化遗存发现,地点数以百计。
“柳江人”是50 年代末期在广西柳江通天岩的岩洞中发现的,化石材料
包括1 个完整的头骨、两段股骨以及髋骨、椎骨、肋骨等,脑容量为1480
毫升。柳江人明显具有原始黄种人的特征。柳江人应当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较
早阶段的智人。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08:52:00 +0800 CST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漫长,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速度却前所未有地加快了。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继续使用传统的打制技术来制造声器,而且较广泛地采
用了磨制和钻孔、挖孔的技术,并且采用这些新技术去制造骨、角器和装饰
品。近年,在湖北江陵荆州镇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居住遗迹。在这
个地方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中部发现有5 个由砾石和石制品围成的圆形石
圈,石圈直径约4 米,圈内散布一些加工细致、形制规整的尖状器和砍斫器。
这个发现使人们初步窥见了旧石器时代我国原始人类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场
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出现了复杂局面,形成不同的
文化传统,从而为新石器时代区域文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劳动技术的进步、
生产活动的发展、装饰品的出现、埋葬习俗的萌芽等方面都反映了当时人们
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这些都预示着远古人类的蒙昧期行将结
束,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08:54:07 +0800 CST  
采集阶段【新石期后期】
新石器时代
从距今大约1 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
代。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是这个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识。新石器时代延续了五六千年之
久,到距今4000 年左右结束。这是远古历史上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
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我国至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7000 多
处,正式发掘的有100 多处。
主要的文化区域有黄河流域、长江
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各个
地区的文化往往有差异。
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
和晚期三个阶段。大体说来,仰韶文化以前是早期,在距今10000—7000 年
之间;仰韶文化属于中期,在距今7000—5000 年之间;龙山文化是其晚期,
在距今5000—4000 年之间。
新石器时代文化,位于黄河中游的最著名的是“裴李岗文化”。这
个文化于70 年代后期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文化
层堆积厚可达1 米以上。遗址发现了石铲、石镰、磨盘、磨棒等很有特色的
农具和粮食加工用具,所发现的陶器仅有红褐色砂质陶和泥质陶两种,均为
手制,因此胎壁厚薄不匀。遗址发现114 座长方形竖穴墓,以单人直肢葬为
主。这种文化的“裴李岗类型”在河南密县、登封、长葛、郏县等地都有发
现,分布区域主要在河南省中部偏北一带。裴李岗文化的“贾湖类型”分布
在豫中偏南地区。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在80 年代进行多次发掘,发现房基30
多座、灰坑300 余座、陶窑10 余座、墓葬300 多座,出土遗物数千件,最引
人注目的是成组的龟甲和骨笛,龟甲上有与原始文字有关的契刻符号。裴李
岗文化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后延续在1000 年以上。分布在今冀南、冀中一
带而与裴李岗文化相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磁山文化”。70 年后期和
80 年代中期在河北武安县磁山进行多次发掘,发现各种形式的灰坑、房屋基
址和贮粮窖穴,还发现大量的粟以及石磨棒、四足石磨盘等。磁山文化所发
现的猪、狗、牛、鸡等家禽骨骼说明其饲养业有了很早的发展。磁山文化距
今7300 年左右。在裴李岗文化以东与裴李岗文化相互影响的是“北辛文化”。
70 年代后期在山东滕县北辛村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物中除有大量骨
角器和蚌器外,还有不少石器,其中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并存,颇具特色。
陶器多为黄褐色的夹砂陶以及少量灰陶,遗址中发现两座婴儿瓮棺葬。北辛
文化的时代在距今7300—6100 年之间,分布在山东的中、南部和江苏的淮北
地区,是这个地区后来的大汶口文化的主要来源。
位于黄河流域上游泾渭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老官台文化”。
这个文化最早于50 年代末在陕西华县老官台发现,可以分为早、晚两期。作
为早期的“北刘类型”发现有半地穴式房址5 座、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的
墓葬50 座,还有一些窖穴。陶器质地松脆,多夹砂,颜色不匀,但有目前我
国最早的彩陶。北刘类型距今约7300—8000 年。老官台文化的晚期称为“北
首岭类型”,以70 年代后期所发现的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的下层文化为代
表。这个类型的文化距今约7000 年左右,是北刘类型的继续和发展。老官台
文化遗址多有红色宽带纹的彩陶,属于老官台文化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所
见尤为丰富。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迄今尚无彩陶发现,与老官台文化有明
显差异。在陕南汉中地区所发现的与老官台文化关系密切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文化是“李家村文化”。60 年代初期在陕西西乡李家村发现了房基、陶窑,
墓葬、瓮棺等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后来在汉水上游不少地方发现这类文化,
其时代距今7000 年左右。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09:00:43 +0800 CST  
农业时代【新石期晚期】
大汶口文化的区域在仰韶文化以东,得名于山东泰安和宁阳交界处的大
汶口遗址。在这个遗址发掘了133 座墓葬,出土陶器1000 多件,有1/3 以上
的墓葬用猪骨——特别是完整的猪头骨——来随葬。其早期陶器均手制,烧
制火候不高,多为红陶;中期以后,灰陶、黑陶增加;到了晚期则采用轮制
技术生产大件器物。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江苏邳县刘林遗址、山东胶县三里河
遗址、江苏新沂县花厅遗址等都有殉猪现象,说明大汶口文化时期饲养业发
达,所以才有用猪随葬的习俗。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鲁中、南和东南的丘陵地
区以及江苏淮北一带。大汶口文化的时代在距今6300—4600 年之间,延续近
1700 年之久,其后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川东、湖北的长江两岸,以
及湘北的洞庭湖周围,得名于四川巫山大溪遗址。这个文化的墓葬除直肢葬
式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屈肢葬,其中以仰身屈肢葬最为普遍,有的膝盖弯
曲直到腹部,这在新石器时代的葬俗中颇具特色。大溪文化早期以红陶最多,
以后黑陶、灰陶、彩陶等不断增加。大溪文化后期的近乎蛋壳的彩陶单耳杯
等,制作精美,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大溪文化中、晚期约在距今5380—4990
年之间,其后演变为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的分布相同,其后
期的时代在距今4800—4600 年之间。薄胎近乎蛋壳的彩陶碗和圈足壶、多施
橙黄色陶衣的彩陶纺轮、具有晕染作风的彩绘色衣和纹饰等是屈家岭文化的
典型器物。
这一阶段已大规模训化家畜,修筑房屋,食物主要考从事种植,多人群居在一起。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09:10:10 +0800 CST  
新石代的农业
从距今大约1 万年左右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①原始农业的出
现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
原始畜业的出现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地处欧、亚、非三洲交汇点的西亚地
区农业发展得比较早。约旦河谷的耶利哥和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都曾发现距
今六七千年的典型农业村落。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起源的时间和西亚地
区约略相同。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以及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的粟类、稻谷堆积和石制、骨制农具的大量发现,对于新石器时代农业情况
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石代后期的金属器的产生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09:16:26 +0800 CST  
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发现有许多使用金属的物
证,特别是西部地区更为典型。有些专家把新石器时代后期称为“铜石并用
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
新石期传说的人物
我国的野蛮时代高级阶段
是从人们初步制造和使用铜器开始的。关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恩格斯说,
“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我国有丰富的古史
传说,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尧、舜、禹等。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09:19:05 +0800 CST  
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时期,因无可靠文字纪录,有史遗址考可靠的是殷商的甲古文,金文【青铜器】,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那时都是口口相传,汉代司马迁据传说写了五帝本纪,后人把黄帝、炎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上世纪国家投入大量夏,商,周断代工程,夏都没有遗址可靠出土为证,无可靠文字依据,我国最早古书【易经】【山海经】也无纪,只能算传说阶段,不过从商代青铜器的发达来看,前期肯定有个青铜发现使用的阶段,不论有无夏,这阶段肯定存在。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10:04:41 +0800 CST  
新石期阶段社会组织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是氏族组织高度发展的时期。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
氏族组织的规模不会太大,氏族成员间往往比较平等。裴李岗墓地的114 座
墓葬皆为长方形竖穴,排列密集并且有一定规则,以单人直肢葬为主,墓穴
虽略有大小之分,但是随葬品却都较少而且差别不大,随葬品皆为生产和生
活的实用器物。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是基本平等的关系。半坡遗址的中心是
一座大型的近乎方形的房屋,为氏族公共活动场所,在它北面的45 座中、小
型房子都面向大房屋,形成一个半月形。和半坡遗址类似,陕西临潼姜寨遗
址也是一处典型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原始村落。这个村落的中心是一个面积较
大的广场,其周围有五组建筑群,每组都以一个大型房屋为主体,大房屋周
围分布十几或二十几座中、小型居室,所有房屋的门均朝向广场。这种原始
村落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集团,每座房屋都是一个可以单独生活的单位,
可以推测,属于对偶家庭范畴的小家庭已经是氏族组织的基本细胞。原始时
代往往由几个氏族组成胞族,若干胞族组成部落。姜寨这样的村落应当是一
个胞族的聚居地,其人口“当有450 人到600 人之多”①。属于“兴隆洼文化”
的原始聚落遗址在其早期阶段,居住基址布局十分规整,可见其房屋是统一
营建的。到了其晚期阶段,房址冲破了整体统一的格局,房屋室内面积变小,
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内部的家族势力逐渐强大,慢慢变成氏族
内部很有影响的一个层次。新石器时代早期,如裴李岗文化和李家村文化,
遗址的墓地上单人直肢一次葬是唯一的葬式。到了仰韶文化早期,这种葬式
仍居主要地位。半坡遗址墓地的174 座成人墓,除了26 座以外,都是单人仰
身直肢葬。陕西宝鸡北首岭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墓地也是单人直肢葬为
主,也和半坡一样出现了一些多人二次合葬的情况。到了较晚时期,合葬增
多,表明家族影响加强。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墓葬的
成年死者的墓葬基本上都套葬在大的集体埋葬坑内。据分析,每一墓坑的死
者都属于一个家族,随葬的瓶,钵、罐等十分平均,看不出贫富贵贱差别。
横阵墓地的氏族约有80 人左右,每个家族有10 余人。从其死后合葬的情况
看,当时的家族已经处在比较稳固的状态。陕西华县元君庙的仰韶文化墓地
情况与横阵相似,57 座墓葬多数属二次合葬,少者两人,多者25 人,应当
是不同家族的墓葬。仰韶文化后期,没有发现比较完整的村落,但有分间式
房屋出现,这可能是家族形态发展的反映。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部落和部
落联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反映在考古学上便是这个时期文化区域的扩大。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都非某一个氏族所能单
独完成者,而应当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同心协力所筑成。

楼主 荆山之石  发布于 2017-04-27 10:51:50 +0800 CST  

楼主:荆山之石

字数:1163323

发表时间:2017-04-26 16: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07 14:23:45 +0800 CST

评论数:9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