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伴《庄子》游古今

我伴《庄子》游古今

序诗

就是你
常常陪伴我的身旁
一有闲暇
就会携手在阳台上
品着悠悠清风
蘸着缕缕阳光
神凝片片碧叶
情怡声声鸟唱
然后依依絮语
然后脉脉相望

哦,你的文思如泉城席地涌出的汩汩的清泉
经受地心炽热的煎熬却捧献千姿百态的清凉
你那深邃而质朴的眼睛
裹挟过两千多年的黄河浊浪到如今仍熠熠闪光
你的思想奔逸绝尘汪洋自恣
我们当代人也只能俯伏在你的身后望尘怅惘
你的想像如黄山日出前的云雾变化莫测
你的文采如落日余辉下的湖面波光闪荡

你能忘掉自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你敢骂尽圣贤并撕碎他们的伪装
你主张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肆意妄为
你主张无用并不是无所可用而是担心遇害夭亡
你视卿相为腐鼠
你视奖赏为痔疮
你的形体在污泥中艰难地摇曳
你的精神在花草丛自在地翱翔
你不忍看到战火硝烟熏炙着人们
两千年前你就主张薄葬甚至不葬

你是形 《鵩鸟赋》是影
你是声 《达庄》是响
你是源 《赤壁赋》是流
你是奇葩 《论语》不过尘垢秕糠
你乐天知命顺势就形
贯穿长江黄河融入那蓝色的海洋

我与你喜
我与你伤
我与你痴
我与你狂
我替你与缪斯联姻(指拙作《诗化庄子》)
我做你和传奇的伴娘(指拙作《庄子传奇》)
我和你还将烹出道道美味
慷慨地捧出来与世人共享(指尚未完成的《我伴〈庄子〉游古今》)

不用《汉书》下酒
只求共你品茗
不羡《论语》治天下
只愿伴你乐余生
哦,《庄子》——我的师友
也是我永远的恋人
2014-12-14







追求

选文:求精求深,唯美唯趣。

翻译:简洁平易,通顺畅达。

注释:随字从文,以免查找。

赏析:融合时事,糅合全书,符合世态人情,结合名作名著,综合庄学名家,周密深刻,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1、 变化无常

原文: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共存。)与?神明往(交往 。)与?芒(通“茫”。)乎何之(往。)?忽(很快的样子。)乎何适?万物毕罗(包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风尚。)而悦之。以谬悠(深远不可捉摸。)之说,荒唐(广大不可测度。)之言,无端崖(边际。)之辞,时恣纵(任意发挥。)而不傥(通“党”,偏执的意思。),不以觭(jī)(通“奇”,指一端之言。)见(通“现”)之也。以天下为沈浊(沈,通“沉”。沈浊,沉迷于污浊。),不可与庄(庄重。)语。以卮(zhī)言(顺应自然而无成见的言论。)为曼衍(随意铺陈。),以重(chóng)言(引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阐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通“傲”。)倪(通“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fān)(随和的样子。)无伤也。其辞虽参(cēn)差(cī)(变化多端。),而諔(chù)诡(奇异。)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开阔。),深闳而肆(畅达。);其于宗也,可谓稠适(稠,通“调”。 稠适,调和。)而上遂(达。)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通“脱”,离。),芒乎昧(昏暗。)乎,未之尽者。(《庄子?天下》)

译文:虚静没有形迹,变化不拘常规,活着吗?死了吗?与天地共存吗?跟精神交往吗?恍恍乎到哪里去?惚惚然从哪里来?万物全都包括在内,没有什么足以作为归宿。古代的道术包含着这方面的内容,庄周听到这种风尚很惬意。他用悠远的言说,夸张的言谈,不着边际的言辞,时常纵情发挥却不偏执,不靠异端显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天下人沉湎于污浊,不能跟他们端庄地交谈,因而用直白的语言随意铺陈,用前辈圣哲的话语传播真言,用寄寓的文辞尽情发挥。他独自和天地精神往来却不轻视万物,不扯是非,和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奇伟却宛转不伤物我,他的言辞虽然变化无常却新奇耐读。他的感情充沛不能自已,上与大道同游,下与超脱死生,不计终始的人结为朋友。他阐释的道的根本,宏大开阔,深远通达;他阐释的道的宗旨,可以说和谐得当而且达到了最高境界。即使如此,他还是顺应事物的变化并且解除外物的束缚,他的道理没有穷尽,他的本源不离大道,玄妙啊!深邃啊!回味无穷啊!

赏析:本文节选自《庄子》的最后一篇,为什么放在第一篇呢?因为它有机地把庄子和《庄子》一书融合起来,既概括了《庄子》的本源、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境界造诣,又挖掘出其中的原因,全面而深刻。它可以帮助我们神晤庄周,读懂《庄子》,畅游古今,怡情养性。节选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概括了《庄子》的本源和思想内容: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说之。
我们再看看《老子》的第二十一章(部分):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还有第二十五章(部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
同是形容“道”,老子只是作了抽象概括而肯定的描述,庄子则不同,一连用了六个问句,把天地人神、形貌变化、生死去来等现实具体而又神秘的问题,一揽子抛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去思索,让我们去探求,让我们去领悟,这才符合道,道不可言,能言的就不是道了。看来庄子比老子的“玄之又玄”还要玄。
在《庄子?天下》中,庄子就是紧承老子阐述的。
由此看来,《庄子》源于《老子》,又超出了《老子》。司马迁说“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二层交代了《庄子》的表达方式: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表达方式)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原因)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表达方式)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侧重文意。在常人看来,说得不好听,就是“胡说八道”。不是有“ 文从胡说起,诗由放屁来”的调侃吗?哈哈,实在有辱斯文!但汉代的东方朔,明代的汤显祖,清代的蒲松龄,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连他自己都说是“满纸荒唐言”,“荒唐愈可悲”。莫言本该不言,却稀里糊涂的说个没完没了,凭借什么魔幻现实主义,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真是荒唐!那些西洋鬼子们也荒唐!我想,他们都该好好地拜祭这位荒唐之祖!
“卮言”、“重言”、“寓言”则侧重文法。“卮”、“巵”通用,就是“ 漏卮 ”,也作“漏巵”。是指底上有孔的酒器。《淮南子?氾论训》言:“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巵,故人心犹是也。”明代张居正的《寿襄王殿下序》言:“江海虽大也,以奉漏巵,则没世不能取盈焉。”都是说卮里的酒“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源源不断,不可穷尽。所以,“卮言”含有信口开河,口若悬河的意思。我认为,“卮”还可通为“直”,直话直说,就像酒,倒进去是怎样,出来就是怎样,不转弯抹角,不掺杂别的什么东西,所以也可以解释为酒言,酒后吐真言。
“曼”,通“蔓”,就是蔓草,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蔓延滋生的野草。
“衍”,会意字,从水,从行,水流的意思。《说文》解释为水“朝宗于海貌也”。
“卮言”,庄子首创,与 “曼”、 “衍”组成三个不同的意象,新奇而形象地展现出卮言直白、因地蔓生、顺势流淌的特点,真是妙不可言。
“ 重”我认为应该读“chóng”,“重言”就是重复别人的话,也就是引言,相当于引用,引用老人之言,大人之言,圣人之言,因为在一般人心中,他们的话才有分量,像庄子,在当时,人微言轻,鬼也不会听的。庄子之前之后,一直到现在,人们说话或写文章,经常运用这种手法。
“寓言”,就是寄言,借用外物外人传递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庄子打了个比方,说亲父不替自己的儿子作媒,因为亲父夸奖,不如别人来夸奖。这个词也是庄子首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讽喻性的文体,庄子可以说功不可没。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庄子?寓言》中称,在《庄子》中,寓言占十分之九,重言占十分之七。这看起来说不通,其实,“寓言”、“重言”也搞兼职的。卮言呢?不断地流出来,或渗透其中,或把两者牵连起来,像朝阳,像蔓草,像漫溢的流水,像浑圆的陶钧,像运转的磨盘,分不出界限,辨不清是非,说不出可否------,这就是庄子自己要说的话,自言也好,直言也好,至言也好,卮言也好,如万斛泉涌,如沁心佳酿,让你震撼,让你陶醉,让你作无穷无尽的想像!
第三层赞叹《庄子》的境界造诣,其中又可以分为三小层:
1、表达新奇变化。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原因)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造诣)
2、境界宏大高远。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原因)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境界)
3、道理玄妙深邃。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原因)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造诣)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往往取决于作家的精神品质,这从上文已经看到。但更深一层,就得追索作家的生平,了解写作的目的。
庄子是宋国人,商的遗民,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又地处中原,所以“其学无所不闚”。
庄子既然是商的遗民,当然是没落的贵族,自然不愿与当时的统治者为伍。他一生只做过漆园吏那样的小官,后来也洗手不干了。他靠编草鞋为生,住在棚户区,经常破衣烂衫,面黄肌瘦。肉一般是吃不起的,嘴馋了,就去钓点鱼打牙祭。据《史记》载,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使者用重金迎接庄子,请他当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者说:“重金, 是大利;卿相,是高官。你没有见过用来郊祭的牺牛吗?好吃好喝喂养几年,披上锦绣,牵入太庙。这时,即使想做一只没人喂养的小猪,能吗?你快走,别玷污我!我宁可在臭水沟里自娱自乐,也不被国君牵累。终身不做官,我心里才痛快!”
真是痛快!官场的险恶污浊,庄子的嬉笑怒骂,全都畅快淋漓地宣泄出来了!如果加上豪爽的笑声,就空前绝后了!
庄子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战火肆虐,老百姓身受重压,衣食无着,动则生咎,生死难料,统治者贪得无厌,略地称霸,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无休无止。残酷的现实中,庄子找不到安宁与朋友,所以,只有沉浸在虚无的精神世界里,与大道同游,与无所谓生死得失的人交友,顺应事物的变化,苟且偷生,这实在是痛苦无奈而又病态的选择啊!
那个出关隐逸的老子自然成了他的精神医生,《道德经》也就成了他的精神乐园。他在其中游戏,演绎,奇思,妙想,自言自语,自娱自乐,信手写了下来,就成了十余万字的《庄子》。
孔子竭力宣扬周礼,为统治者张纲罗纪,那还不中枪?庄子正好把他作为泄愤的靶子,或嬉笑,或怒骂,或篡改,或捏造,或反讽,不一而足。在庄子的手中,孔子及其学生简直被揉捏剽剥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最典型的要数《渔父》、 《盗跖》、《胠箧》了,凡是孔子粉饰的凡俗圣贤,全被数落得不成人样。
这就是《庄子》!
好个《庄子》!
无怪金圣叹把您列为古今第一才子书!
真是三生有幸!我将以您为向导,穿越古今,在宇宙人生中揽胜觅幽,享受一次难得的精神大餐!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14 10:44:00 +0800 CST  
谢谢!以后一般情况下每两天上传一篇,谢谢再临,并指点!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14 17:44:49 +0800 CST  

2、学富五车

原文:南方有倚(通“奇”。)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添加。)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通“途”)隩(ào)(深曲。)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用。)!夫充一(某一方面。)尚可,曰愈贵(以------为贵。)道,几(jī)(差不多。)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杂。)于万物而不厌(满足。),卒(最终。)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dài)荡(放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通“返”。),是穷(使------消失。)响以声,形与影竞走(跑。)也,悲夫!(《庄子?天下》)

译文:南方有个怪人,叫黄缭,问他天地不坠落不塌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不需措辞就回应,不加思索就作答,旁征博引,说个不停,多得没完没了,还认为少,再加上一些怪异。他把违反常情当作真实,想凭借胜过别人获得名声,因此跟众人不合。他轻视内心修养,看重外物欲念,那路已经走弯了。用天地大道来考察惠施的能耐,就像一只蚊虻那么徒劳。他对于外物有什么用处!作为一技之长还可以,如果再尊崇大道,就差不多了!惠施不能像这样静心修养,无休止地沉溺在外物中,最终凭借善辩博得名声。可惜啊!惠施的才气,绞尽脑汁却没有收获,追逐外物却不知回归本真,这就像用声音止住回响,身形和影子赛跑,可悲啊!

赏析:谈庄子,不能不谈惠施。本语段对惠施的评说,可谓妙语连珠,大概属于卮言吧。
在战国中期,惠施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他在魏国当过宰相,勤政,爱民,变法,强国,活跃政坛长达四十年左右。魏惠王对他信任有加,尊他为“仲父”,甚至一再要让位给他。据《吕氏春秋?开春》记载:

魏惠王死了,安葬的日期已经临近。却遇上暴雪,连牛的眼睛都要被埋住,太子准备修栈道安葬。大臣们纷纷劝谏,太子怕担不义拒不纳谏。他们只得找公孙衍。公孙衍也束手无策,就去求助惠施。惠施驾车来到太子那里,问道:“安葬的日期快到了吧?”太子说:“是的。”惠施说;“从前王季历葬在涡山脚下,水流浸塌了他的坟墓,露出前面的棺木。周文王说;‘啊,先王一定是想看一看臣下和百姓吧,所以才让水把棺木露出来。’于是把棺木挖出来,设置帷幕,举行朝会,让百姓都来谒见,三天后才改葬。这是文王的义啊!现在先王安葬的日期快到了,但雪大难行,您却要按既定日期安葬,恐怕是想快点安葬了事吧?希望您改变日期!先王一定是想稍作停留以便安抚国家和百姓,所以才使雪下这样大。推迟安葬的日期,正是文王的义啊!象目前这种情况却不改日安葬,想必是以效法文王为羞耻吧!”太子听后,说:“您讲得太好了,我决定延迟葬期,另选安葬的日子。”

看,大臣们都没有办法,只得找公孙衍。公孙衍是谁?当时魏国的宰相,文武双全,刚刚挤走了张仪,曾同时担任齐国、燕国和赵国的宰相。他都没有办法,只得求助惠施,而惠施竟然使太子一锤定音,可见,他当时虽然不在相位,影响仍然很大。
他还是名家学派的开山祖,也是重要代表。大概是被张仪挤出政坛后,不想再谈国事,又一时忍受不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遇,于是常常抛出些稀奇古怪的论题,什么蛋里长着毛,鸡有三只脚;什么龟比蛇长,规画不出圆;什么飞鸟的影子不曾移动,飞快的箭头有停歇又不曾停歇的时候,诸如此类,和那些喜欢耍嘴皮的谈家整日在自家梧桐树下打口水战,忙得不亦乐乎。
他学富五车,张扬善辩,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大有孤独求败的架势。
你看,连南方的怪人黄缭也找上门来了,问的也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哪知偏偏遇到个怪杰!这惠施竟然不用措辞,不假思索,稀里哗啦地说个没完没了,还嫌不够,你喜欢怪吗,我也就加一些稀奇古怪的货色,再加一些,让你见识见识到底什么才叫真正的怪。我想那黄缭早该趴在地上动弹不得了,这才叫五体投地,哈哈!
不过,在庄子面前,他就没有那么幸运,常常被奚落得瞠目结舌,屈居下风,活像丑小鸭仰望白天鹅一般。论观念,他求显,庄子贵隐;论地位,他是高干,庄子是平民;论舌战,他是矛,庄子是盾;他有为,庄子无为;他有用,庄子无用------怪,如此尖锐对立的两个冤家,竟然搅合到一起,他倒成了庄子唯一谈得来的朋友!惠施死后,庄子还特地到墓地拜祭,深情而遗憾地对跟随的人说,自从先生死后,我再也没有谈辩的对手了!我再也没有交谈的人了啊!这不和钟子期死后,伯牙断琴不弹一样吗?视为对手、知言、知音,还有比这更高的礼遇吗?
其实,说怪也不怪,他们两人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庄子“其学无所不闚”,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绝圣弃智”非礼法,惠施“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庄子齐物齐论,惠施言“万物毕同毕异”;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凡此种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另外,惠施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为民的好官。虽然有一次庄子骂他是乱相,那只是一时的气话。从这点来说,两人是有靠近的基础的。特别是晚年,庄子想必和所有老年人一样有些寂寞,他的那些思想总得有人交流,有些还得切磋完善。惠施呢?曾经风云政坛,被魏惠王尊为“仲父”,后来竟被张仪挤出魏国,成了落水的凤凰,那政治上的打击,心灵上的创伤可想而知。他得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他得寻求一剂治愈创伤的良药,庄子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况且,他们有共同语言。虽然主张相左,但正因为相左,才能碰撞,才能切磋,才会扯不断,理还乱地纠缠下去呀!所以啊,黑格尔说得好: 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毛泽东也曾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确如此。
就是这惠施,一直贯穿《庄子》始终,时隐时现,与庄子相映生辉。甚至有人猜测,《庄子》是专门为惠施写作的。因此,拙作《庄子传奇》和《诗化庄子》把他作为暗线贯穿其中。
如此了得的惠施,他的能耐,在庄子的眼里如何呢?从所选语段中就可以得知一二:和大道相比,不过小聪明而已。充个数可以,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就像天地间的一尾蚊虫,一粒虱子!小得可怜,贱得无比!对比何等鲜明,比喻何等恰切,夸张却不失真!
惠施引以为自豪的才气如何呢?庄子用了两个比喻:用声音止住回响;身形和影子赛跑。声音能够止住回响吗?你声音越大,那回响也就越大;你声音越急,那回响也就越急;你声音恼羞成怒,那回响也就恼羞成怒;你声音嘶哑了,那回响也就嘶哑了------最后你没气了,那回响自然也就服气了。哦,不知这时惠施是否会顿悟。如果再展开想象,就我们当下导演的水平,完全可以泡沫为一部闹剧。身形和影子赛跑就不用说了,形象,幽默,令你忍俊不禁吧!什么才气?简直就是大傻瓜一个嘛!
原因何在?庄子也作了分析:惠施追逐外物却丧失了本性,博取虚名却丢弃了本真。接着仅仅用 “惜乎”、“悲夫”四个字,两个感叹号,就深切地表达了他对惠施的怜惜和悲叹之情。言简,意深,情切!
这,就是《庄子》一书中的惠施!在以后的相遇中,你将领教他的尖刻、憨厚与可爱。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16 19:30:27 +0800 CST  
附: 《荀子?解蔽》: 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
《吕氏春秋?开春论》有关惠施的原文: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群臣多谏於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末有以言之。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於涡山之尾,{亦水}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天,故使{亦水}水见之。’於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後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无嫌於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葬日。”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17 10:10:55 +0800 CST  

3、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原文: 汤(商朝的第一个王。)之问棘(夏革,商朝的大夫,汤以他为师。)也是(这样。)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之北有冥(海。)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长。)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tuán) (环绕而上。)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而上者九万里,绝(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谋划。)南,且适(往。)南冥也。斥鴳(yàn) (一种小鸟。)笑之曰:‘彼且奚(哪里。)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极点。)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通“辨”,辨别、区分的意思。)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汤是这样询问棘的:汤询问棘:“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的外面,还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个海,是‘天然的池子’,那里有一种鱼,它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泰山,翅膀像遮蔽天空的云层,乘着羊角旋风盘旋飞起,直到九万里高空,穿过云雾,背朝青天,这才面朝南方,打算飞往南海。斥鴳讥笑它说:‘你打算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着飞起,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间盘旋,这也是我飞的极限了。你打算飞到哪里去呢?’”这只是小与大的不同。

赏析:你知道“鲲”本来是什么吗?鱼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子,春天时鲫鱼的肚中最多,非常细,是好多人,特别是小孩口中的美味。
如此细小的鱼子,在庄子的笔下,却成了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的一种巨大的鱼,实在不可思议,却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理。
首先,从设置的背景看,在“无极之外,复无极”的浩渺宇宙中,地球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北海、南海又只是地球上的池子,那么,细小的鱼子和巨大的鱼又有什么区别呢?由此看来,大与小只是相对而言,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变化的角度看,小鱼子可以演变为巨大的鲸鱼(东晋崔譔、简文认为“鲲当作鲸”),还可以羽化为巨大的鹏鸟。大与小在互相转化。从联系的角度看,鲲将鱼子和鲸鱼合二为一,正好形象而巧妙地表明大与小本是一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鲲不愧为庄子精心制作的辩证法的鲜活标本。
然后由鹏引出斥鴳,一个“笑”字,传神,两个“彼且奚适也?”,反复强调,达意,使人自然联想到安分守己的小民,当然会由鹏进一步联想到所谓志存高远的“大人”, 什么“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刘邦之类。
“此小大之辩也”可谓点睛之笔,如果说此前是寓言的话,这句就是卮言,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意图:鲲鹏也好,斥鴳也罢,只是小大不同,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在天地大道面前,你们全都若有若无。大不可自大,小不必小视。
可是,就是有这样一些人,仅仅一粒鱼子那么大,却把自己看得不知有多宽有多长。鱼子和蚕子差不多吧,长成后羽化也就蛾子那么大吧,却要把自己看作“脊背像泰山,翅膀像漫天的云”那么大的凤凰。北海不过天地间的一个小池子,南海也不过天地间的一个小池子,却硬是要一飞冲天,到九万里高空,花费六个月的时间,穿过云雾,背负青天,飞到南海,又花费六个月的时间回到北海,折腾来折腾去,翻江倒海的,搅得天地万物都不得安宁,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天上一鸟才飞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吗?这不就是那些膨胀着一己私欲,贪大功,图大名的野心家的妄念吗?代价太大了吧!搞得不好,一枚导弹打来,或者雷电什么的,岂不粉身碎骨吗?
自己充其量也就鱼子那么大吧,何况那些虚妄的功名呢?全都抛弃了吧!这时,你将乘坐天地这辆环保车,驾驭着变化的六气驰骋,不用豪车,不用巨轮,不用高铁,不用专机,也不担心失事,无忧无虑无负担,在无穷的宇宙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岂不快哉!
显然,庄周妙思奇想,并不是赞美鹏程之远,鹏飞之高,而是告诉人们,细如鱼子,小如斥鴳,大如鲲鹏,智如人类,都有所依赖,欲望越大,负担越大,依赖也就越大。正如他在本篇所言:风聚积不雄厚,就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也就谈不上远走高飞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庄子并不是要人们不作为,而是要顺势为,不要乱作为。
后人好高骛远,追大逐长,反而羡慕不已,用“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用“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用“大鹏展翅”形容武术招式震慑对手。取名更是乐用“鹏”字,什么李鹏、王鹏、张鹏、亚鹏、小鹏、志鹏之类。哈哈,说溜嘴了,犯众,该打!其实也就是个名字,代号而已,无可无不可。
谪仙落俗,期盼“鲲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结果呢,在长安折腾了几年,还不是赐归出京?
易安不安,只想借助“九万里风鹏”,寻个仙山琼阁安身立命。
毛泽东也在《念奴娇?鸟儿问答》词中直抒胸臆:“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俨然鲲鹏,气魄是大,威力也强,十年文化“大”革命,搅得“天地翻覆”,人们大多被搅得晕晕乎乎的,不知怎么,连肚子都填不饱,肠胃当然不停地造起反来。他老人家倒好,“翅膀”一拍,到“天池”享用“伟大”去了。
长睡华山的睡仙姓陈,名“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全都源自鲲鹏南飞的寓言,连宋太宗赐的号“希夷”也是依据《道德经》(“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所取。人们都以为他得道了。依我看,就凭他取的名、字、号,说明他根本就没有读懂《庄子》,何况他人呢?呜呼!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19 10:41:28 +0800 CST  
附:《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

鳎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下看,都是人间城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0 11:00:40 +0800 CST  
哈哈,原来是广告。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这就是庄子!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0 13:51:51 +0800 CST  

4、越俎代庖

原文: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烛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应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空占着职位。)之,吾自视缺然(能力不够。),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jiāoliáo)(巧妇鸟,一种小鸟。)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厨师。)虽不治庖,尸祝(掌管祭祀的人。)不越樽(酒器。)俎(zǔ)(古时祭祀时盛放牛羊的礼器。)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月亮升起来了,烛火还不熄灭;它对于照明,不显得暗淡吗?及时雨下了,还去浇灌;它对于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立为天子,天下就会太平,可是我还空占着天子的职位;我自觉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许由回答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可是我还要取代您,我是为了名声吗?‘名’是‘实’的影子,我将成为影子吗?鹪鹩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鼹鼠到黄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您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回去吧,我要天下有什么用处呢!厨师即使不下厨,掌管祭祀的人也不会放下自己的事情代替厨师啊!”

赏析:短短141字,六个比喻,把尧让天下、许由拒不接受的原因说得如此通俗、具体、形象,为的是说明圣人不追求名声,不被外物牵累。“越俎代庖”就是出自本文。
尧,上古圣君;许由,尧的老师,后来隐居。他们两人,一让一辞,当然不会争。怎样才能不争?知足。落到实处,就是守住自己的三分地,种好。我鲲鹏知足,鲲化鹏也好,鹏化鲲也好,就在你的北海安居乐业,不要翻天覆地地闹腾到南海去。我美国知足,把自己的国家治好,不去抢夺伊拉克的石油,不去当什么太平洋的警察,就不会发生次贷危机,就不会上演“9、11”惨剧。我薛蛮子知足,专心自己的投资和网络,金屋怜娇,珍惜胡安,或者丁玮,不去奢求弱水三千,又何至于染上了嫖娼恶习,身败名裂?
环顾四周,物欲横流,明码卖官者,剽窃求名者,商场血拼者,疯狂网购者,酒店豪饮者,包养小三者,翘首超女者,垂涎快男者,不一而足!至于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更是比比皆是!竟不如林中小鸟,河边鼹鼠!结果只能是太阳底下点蜡烛,大雨滂沱忙灌溉。岂不可叹,可笑!
服一剂《庄子》,慢慢的,你会沉静下来。这时,你知足了;你是明白的,理智的,自然不会与人相争;不争,所以天下没人与你相争;你更不会胡作非为。不胡作非为,才能无所不为。
再说“越俎代庖”吧,就是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孔子也是不赞成的,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君代臣代子,就会出现虎君名下出犬子鼠臣的现状。像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在平定斗越椒的叛乱后,加强了王权,架空了令尹(相当于宰相),特意选了个只会阿弥陀佛的虞邱子为令尹。这么一定向,导致后来在朝堂上,他每次提出问题后,群臣无不面面相觑,大概是卖傻吧,谁也提不出高明的建议,最后只得由他一言决策,接着就是满朝的“圣明”颂扬声。大概陶醉了一阵后,他突然睁大虎眼,发现满朝都是鼠辈,连同他的犬子,全都傻了,真的变傻了。他无奈地摇摇头,发出了深深的叹息。但始作俑者是谁呢?不就是因为你楚庄王老是越俎代庖吗?臣代君会怎么样呢?情况就复杂也致命得多,一是暴,窦太后代汉景帝,害死了刘武,代汉武帝,在死后遭到汉武帝疯狂的报复。当然不会报复她本人,而是祸及池鱼。鳌拜专权,代康熙,结果遭致拘禁致死。二是庸,吕后代汉惠帝,使本来仁孝的一位好皇帝消沉堕落,英年早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三代皇帝,没有一个有作为的。三是乱,三国的曹氏代汉,晋朝的司马氏代曹,到后来司马氏自家的八王也乱了起来。最典型的是王莽,自己先废了皇上,然后自己被乱军所杀,搞得一团糟。代不得的!
再说教育吧,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学校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大胆地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这很好,解决了老师代学生的问题。但还有另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代子女。大概是因为学习负担过重,中国的孩子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结果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什么也不会。有的孩子连读大学都要家长陪着,结婚后,家里的一切事情也卖给了父母。这是不正常的!父母病了怎么办?父母老了要他们照护怎么办?父母死了怎么办?你能做一个巨大的饼子挂在他的颈子上?只怕挂在颈子上,嘴边的吃完后,还是落了个饿死!
越俎代庖,有时也许是好心,但并不是好事。
得放,放手,放心,大胆放开,让别人,让子女自由自主地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不要老是抱着扶着搀着,不要老是在他们的耳根叽叽嚼嚼絮絮叨叨,更不要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那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掉到地上的豆腐,离了主人就被狗吃掉的“临江之麋”。即使有一点能耐,也是蛋壳心理,扭曲灵魂,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甚至害群之马。汶川大地震时的范跑跑,北京大学跳楼身亡的某某,复旦大学投毒的林森浩等等,这些教训还不让人痛心疾首吗?要敢于让他们跌跤,睁着眼看他们走弯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搭手。这样,他们跌倒了,自会爬起来;吃一堑,就能长一智。还记得过去农村里的穷孩子吧,一养几个,像养猪养狗似的(不是骂人,其实我就是其中一员。),粗茶淡饭破裆裤,摸爬滚打到处窜,父母哪里管过他们。一不满意,就拳打脚踢。怎么样,无病无灾,不娇不恨,任劳任怨,到了哪里就做到哪里,折断了往泥里一插就能生根发芽。现在在大城市小城市扎下根的好多就是这些人。他们自食其力,可敬可爱!他们就是现代化城市的功臣!如果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同事能自悟自立自强,当然虎父无犬子,甚至弱将底下多强兵。你也轻松,他们也自在,何乐而不为?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1 19:31:26 +0800 CST  

附:
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放养的蛋,味美;放养的鸡,汤鲜。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章)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2 20:01:41 +0800 CST  
以文会友,倍感亲切!友就是友,实感实说。把《论语》说成秕糠,也只是一时所感,一孔之见,比较而言,其实《论语》有很多精华!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4 12:03:23 +0800 CST  
请问编辑或能人:
《庄子?逍遥游》中的连接号,怎么变成了问号?
“爝火(烛火。)”中,“爝火”的底下本来有一横,怎么发帖后消失了?
能否有办法解决?

谢!


yeyanqing即日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4 15:34:26 +0800 CST  
5、大相迳庭(大而无当)(绰约多姿)(尘垢秕糠)

原文: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dàng)( 边际。),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迳:门外的小路。庭:堂外之地。“迳庭”连用,这里喻指差异很大。),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miǎo)(遥远的样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处女。),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lì)( 疾病。)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是。)女(汝,你。)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混同的样子。)万物以为一,世蕲(qí)( 求。)乎乱(这里作“治”讲,这是古代同词义反的语言现象。),孰弊弊(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样子。)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大水。)稽(至。)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造就。)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庄子?逍遥游》)

译文: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一些话,大得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收不回来。我惊讶他的言谈,就像银河没有边际,跟常人说话大不相同,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了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些神人,皮肤白如冰雪,体态美若处女,不吃粮食,吸清风,饮甘露,乘着云气,驾着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他神情专一,使万物无病无害,粮食年年丰收。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可相信。”连叔听后说:“是呀!面对瞎子,没法同他欣赏文彩;面对聋子,没法同他聆听音乐。难道只是形体上有聋有瞎吗?心智也有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呀。这种人,这种德行,将与万物浑然一体。世人谋求治理天下,他怎么会为世事劳碌奔波?这种人呀,外物不能伤害他,大水滔天不能淹没他,大旱熔化金石、烤焦土山,也不能使他燥热。他身上的污垢和臭汗都能造就尧舜,怎么愿意管理世间俗务呢?”

赏析:题目,加上括号中的三个成语,都是出自本文。如此高密度成语提炼,在其它文中是极少见的。另外作一点说明:后文题目后凡是出现括号内文字的,都是成语。
庄子之前可曾有如此神奇美妙大胆的文字?唯有庄子,能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能真傲王侯的,庄子一人而已!
这则寓言旨在言说“神人无功”。
精神超越的人(神人)会达到一种美妙而高远的境界。注意:这只是寓言,是文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为了满足人们求新好奇的心理。它要表达的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具有这种境界的人,品质冰清玉洁,不在意吃喝,不追求车马,不热衷逢迎,不担忧灾难,超然物外,悠然自得,岂不快哉!
像尧舜那样的所谓明君是什么?只是神人身上的污垢而已!这不就是神渣吗?哈哈,那些昏君和赃官大概就是人渣了吧!妙!妙!
钻进文中,庄子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世界实在太乱,这圣君其实很脏,这生命尤其脆弱,这世人容易受伤,这一般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只有喝西北风的份儿,早已折磨得不成人样了。这现实无处容身,那就只有躲进想象的仙帮。
东坡说:“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读诗品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阮籍心领神会,他的《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就深得庄子神韵。
心智盲聋的人哪里能领略到这般境界?
有人看到“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想当然的搞出什么辟谷服气的成仙法,于是,留侯别有用心,躲进骊山避祸,睡仙另有所图,隐居武当邀名。
更有智障者,竟然相信真有神仙,甚至追求什么长生不老,痴痴然趋之若鹜!最蠢的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嘉靖皇帝了,像服了迷魂药似的。
当然就有一些投其所好的骗子应运而生,如徐福、新桓平、李少君、少翁之徒,装神弄鬼,劳民伤财,坑人害物,以求富贵显达,可恶!可恨!
那嘉靖皇帝实在滑稽,不知是脑子进了水,还是做功太久突发奇想,或者误读了《庄子》,认为处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命方士用她们的月信炼制丹药。为了保持宫女的洁净,命令她们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饮露水。宫女们实在忍受不了,密谋趁他熟睡的时侯,用麻绳勒毙他。谁知一慌乱,将麻绳打成了死结。那嘉靖皇帝虽然吓得昏了过去,还没来得及到太上老君那里报到,又折回到了人世误国殃民。太遗憾了!
至于秦始皇他们嘛,闹腾了一番后,连个高寿都没有闹到,就慌不择路地闯进阿鼻地狱去了。不过也好,如果他们真能成仙,老百姓就都成游魂野鬼了!
虽然庄子也明白: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但“非”出这样的恶果,与他的本意大相径庭,只怕是他老人家始料不及的吧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4 19:31:26 +0800 CST  
附: 陈抟本有大志,然“数举不第”,且厌五代之乱,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命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此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

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赐号“希夷先生”。


半缘笑道:不知希夷真道还是伪道?不知白云与曹商舔痔得车有什么区别?终南捷径而已!终南捷径而已!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5 10:49:29 +0800 CST  
6、跳梁小丑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其大本(树干粗大。)拥(通“臃”。)肿而不中(zhòng)(符合。) 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通“途”,道路。),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lí)(野猫。)狌(shēng)(黄鼠狼。)乎?卑(低。)身而伏,以候敖(通“遨”,遨游。)者;东西跳梁(跳跃、窜越。),不辟(避开;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避”。)高下;中于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死于罔(通“网”。)罟(gǔ)(网的总称。)。今夫斄(lí)牛(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广莫(通“漠”,广大。)之野,彷徨乎无为(不妄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夭折。)斤(伐木之斧。)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叫它臭椿。它的大干疙里疙瘩,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弯曲曲,不合规矩。生长在路旁,连木匠都不看。现在你的言论,虚夸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庄子说:“您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躲在低处伏着身子,等待出游的小动物;着急时,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也不管是高处还是低处;结果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在猎网中。再看那斄牛,它大得像遮蔽天空的云层;它能遮天,却不能捕鼠。如今你有这棵大树,却担心它没有用处,怎么不把它栽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方,无边无际的旷野,悠闲地在树旁散步,(或者)自在地在树下躺着。(这棵大树)不会遭到砍伐,也没有东西伤害它,没有什么用处,又有什么困苦呢?”

赏析:你看,这两个家伙,一见面,那两颗智慧的大脑瓜就碰上了,火花四溅,耀眼却不刺眼,笑人却不伤人。
在这则寓言之前,两人刚刚过了一招:惠施暗讽庄子太糊(“大瓠”。“大”通“太”,“瓠”与“糊”是谐音。),无用。庄子会意,马上讲了个不龟手的故事,教导他不要只顾小用,不知大用,心里被乱草塞实心了,不能开窍。惠施输了一招,当然不服气,也许他们正坐在大树下,阳光明媚,清风徐徐,这则寓言于是干脆用大臭椿(嘻嘻,没有说大臭蛋就算不错了。)比喻,讥讽庄子的言论虚夸无用,众人都会唾弃。庄子大概笑了笑,讲了个故事:黄鼠狼为了捕食,急匆匆东奔西走,气昂昂上蹦下跳,一不留神,误中机关,自投罗网,挣扎了一阵,喘息了一通,最终万劫不复。
显然,惠施曾经上蹦下跳过,几乎跳到最高层,最后差点落入张仪的套中。不知他听后会不会心惊肉跳!
在庄子那个时代,处于那种恶劣的环境,得无用,因为人怕出名猪怕壮;壮了,就有人想你的心思,或者怕被你撞倒,那明晃晃的屠刀时刻都会架在你的脖颈!
《西游记》中的孙大圣厉害吧,能腾云驾雾,七十二变,一跟头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可翻来翻去,连如来佛的巴掌心都翻不过,硬生生地被压在五指山下。
整个封建时代,黄鼠狼还少吗?文种、庞涓、韩信、戚夫人------
那时的网太多了,有形的网,无形的网,明处的网,暗藏的网,名网!利网!色网!欲网!权网!法网!文网!武网!人网!神网!------天网恢恢,只有一样东西网不到,那就是“无”!
所以庄子睿智地选择了“无”。无己,无功,无名,静处“无何有之乡”,逍遥在“无为”的身旁,“无所可用”,也就无人伤害,自然无忧无虑更无痛苦了。
一千年之后的白乐天,年轻时春风得意,立志兼济天下,写了不少讽喻诗,使好些权贵切齿侧目,结果因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愤而上书要求严缉凶手,以肃法纪,自己反而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此时,庄子将“无何有之乡”脉脉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豁然开朗。且看他的《读<庄子>》: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后来的坡仙一生在官场几起几落,“乌台诗案”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后来更是一贬再贬,一直贬到天涯海角,也是庄子的“无何有之乡”快乐了他的漂泊坎坷的人生。他在《九日次定国韵》中写道:“北山有云根,寸田自可櫌。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这显然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意境相似,但比五柳先生的心境潇洒多了!
何止他俩?
中国文人实在太可怜了!几千年来,他们在“无可奈何”之时,只有逃到“无何有之乡”安之若命!
现在不同了,确实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金领白领随你领,即使只有一技长,蓝领也能围上颈。
至于黄鼠狼,也许受保护,即使是“小丑”,“跳梁跳梁”,供人喷饭,或博得一笑,也许会成为明星,只要你不是大灰狼,到处咬人,吃人肉,吸人血,谁也不会有意给你暗设机关,偷下套子,动你一根汗毛。
网还是有的,那就是法网,明晃晃地摆在那里,不让你掉进泥坑或悬崖。但是,你硬是要利令智昏,名令智昏,权令智昏,欲令智昏,贪得无厌,疯狂地往里面闯,那谁也救不了你,像郭美美,赖昌星、刘志军、萨维尔、周永康、令计划,这类大老虎也好,小苍蝇也好,都是自取灭亡,只能被千夫所指。活该!
这类上蹦下跳、兴风作浪的卑劣小人,最适合用“跳梁小丑”这个成语了。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7 11:08:42 +0800 CST  
附:
《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上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是两剂灵丹妙药。服下,可以镇静,你将不再跳梁,不会献丑。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8 11:21:01 +0800 CST  
谢谢!建议您再读读《盗跖》、《胠箧》、《骈拇》和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29 18:03:03 +0800 CST  

7、劳而无功

原文:一受其成形,不亡(也作“忘”,忘记。)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通“磨”,摩擦。),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被外物役使。)而不见其成功,苶(nié)(疲倦困顿。)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通“茫”,迷昧无知。)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译文:人一旦承受天地灵气成为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准备着死亡。他们跟外物针锋相对,你争我斗,他们的行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谁能阻止,这不可悲吗!他们终身被外物驱使却看不到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找不到归宿,这能不哀伤吗!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他们的形体逐渐衰竭,他们的精神也和形体一样,这能不说是最大的哀伤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赏析:短短96字,意分五层,层层相因:一、人一生下来就准备死。这是自然,花开花落,且自由之。二,拼命地争斗,加速死亡,势不可挡,就可“悲”了!三、劳而无功,疲而无舍。当然“哀”。四、竟然说这种人不会死亡,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谁曾万寿无疆、长生不老?即使是精神罢,早就被后人涂抹得面目全非,原来的那个人还活着吗?自欺欺人,岂不“大哀”!五、不只一人,举世皆浊,“我”也不清!庄周,你该嚎啕大哭了吧!
想起北岛的四句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于丹也在《庄子心得》中引用过一个段子: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为钱,就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了以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纸钱。一辈子,就是为了几张纸而已。与北岛的诗比起来,通俗些,但显得牵强,肤浅。
人一生下来,就这样被功名利禄层层捆绑着,在祖宗父母妻子以及偶像的重重身影里冲突,为了那一纸悼词在滚滚红尘尘中劳碌奔波。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更有人骑着白驹,舞着利刃,拼命地向前冲杀。到了悬崖,往万丈深渊定睛一看,冷冰冰地躺着一具“死”!再想勒马,来得及吗?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就是如此。时下流行的亚历山大是取其谐音,意思是压力像山一样巨大。其实它的原义是“人类的守护者”。他真的守护了人类吗?他连自己都没有守住。他生长在父亲的刀光剑影中,十六岁就跨上比塞弗勒斯神骏手舞波斯弯刀,在血光箭雨中,好不容易平定了众多的叛乱。二十岁登上皇位,还没有歇口气,又跨上比塞弗勒斯神骏,手舞波斯弯刀,开始远征东方。十年马不停蹄,行程5万余里,纵横欧、亚、非大陆,百战百胜。他胜了吗?他已经狼狼大败,败得一塌糊涂。他败在自己伤、残、病、疲的将士手上。他们不愿再打仗了,他们都想活着回去,他们还想看看自己的父老、妻子和儿女,他们一个个牢骚满腹,甚至公开拒绝打仗。亚历山大真是压力山大,终于败下阵来,只好骑着颤巍的比塞弗勒斯瘦马,挎着沾满鲜血的波斯弯刀,拖着那些伤、残、病、疲的将士,草草收兵。
刚到巴比伦,大概还没有爬下比塞弗勒斯瘦马,还没有取下波斯弯刀,一场高烧就让他灰飞烟灭。
当时他才三十三岁。
他到底是亚里士多德的高徒,临死终于醒悟,于是命令部下在他死后将自己的棺材两侧留上孔,把两只手伸出来,告诉后人,他虽然一生奋战,最后还是两手空空离去。
他输了,输掉了自己年轻的本该血气方刚的生命,输掉了跟着他征战的那么多的将士。
他连自己都没有守护住,他死后,他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四分五裂。他守住了什么?
谁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他看透了人的灵魂,看透了整个人生,看透了整个人类!
明哉,庄子!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30 11:40:27 +0800 CST  
人一呱呱坠地,
就跌跌撞撞地走向死。
更有人骑着白驹手舞莫邪,
背负名利拼杀着不停奔驰。
他们心潮汹涌目光熊熊,
哪怕刀山火海也不能阻止!

他们终身被名利绑架,
却悟不透生命的真谛;
他们疲惫地裹着风尘,
却不知回家休憩。
他们的心随着形体一天天被风干,
驮着夕照拥着枯叶残喘着步入墓地。

可悲啊,可悲之至!
人生在世难道如此无知?
是我一人,
还是全都如此?

——节选自拙作《诗化庄子》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4-12-31 15:03:40 +0800 CST  
8、彼此彼此

原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果真。)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对立面。),谓之道枢(关键。)。枢(曹础基先生认为这个字是多出的。)为这个始得其环中(圆环上。),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通“暮”。)若以(通“已”。)明。(《庄子?齐物论》)

译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也有对错,我也有对错。果真有你我的分别吗?果真没有你我的分别吗?你我不对立,是道的关键。这样才能在圆环上,顺应不断的变化。对在不断变化,错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说傍晚好像已到黎明。

赏析:文中主要谈论了两对概念:彼——此;是——非。
我认为本文中的“彼此”,可以指同一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如钱币的正反面,杯子的里与外,人的左右手等等,也可以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人与物,或家、族、国之类。为了简洁直观,我权且用“你我”来翻译。
人们往往容易把彼此是非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视为水火,所以生出许多的矛盾纷争甚至杀伐来。唐朝的刘李朋党之争,害得李商隐春蚕到死丝难尽,蜡炬成灰泪不干;北宋的新旧两党之争,致使苏东坡“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遗巫阳招我魂”;清朝的帝党与后党之争,至今还回荡着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遗响;一时白热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之争,更是“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争,结出的大多是难以下咽的苦果,害人不利己;和,才能吹来沁人心脾的馨香,悦己也宜人。因此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看到的是整体,是全部,是内在的联系,是彼此的和谐。他把彼、此放在圆环上,圆环上的两点有高低贵贱远近前后终始的区别吗?他们对立得起来吗?不能。这就是一,这就是道,这就是太极,这就是阴阳,阳盛就转向阴,阴盛就转向阳,和谐共处,生息万物。
至于是与非,庄子主要是指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对与错,因为思维角度不同,如“退步原来是向前” ;因为立足点不同,如“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为对应的方位不同,如“横看成岭侧成峰”, 因为某种局限,如“盲人摸象”;因为某种错觉,如“看山恰似走来迎”,还有所处的时间不同,看待事物的深度与广度的不同等等。如果各执一端,自以为是,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持不下,争论不休。庄子巧妙地把所谓的对错比作白天和黑夜,两者在不断地变化着。你能说白天绝对是吗?你能说黑夜绝对非吗?即使能说,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头顶太阳正明,黑夜又在招手。昼夜变化,四季更替,全在自然,哪里有对立可言?两个比喻,前者置于空间,后者置于时间,前者强调联系,后者揭示变化。通俗,形象!
后来,人们在节日回应别人的祝贺时,常用“彼此彼此”,表明你我一样。在议论别人对错时,常用“扯是聊非”,在故意给别人制造矛盾时,常用“挑事拨非”,在某人引起事端时,常用“惹是生非”。这可以说是真正悟到了庄先生此文的奥义,言简而意深!
记得有这样几句爱情诗:“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多费事呀!其实,世间万物本是一坨泥,女娲娘娘捏人的传说,大自然捏人应该是真的。他老人家捏出的我中本来就有你,捏出的你中本来就有我。为什么有蝴蝶效应?为什么不能破坏生物链?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引发全世界的金融风暴?------
现实中,人们却把这个道理抛到脑后,凡事以我为中心,房子我得好,利益我得大,钱财我得多,话得我说了算,我的眼中揉不得一粒“你”------看,“我”到了极致吧!但“你”呢?怎么看不到了?看不到“你”,也就看不到埋伏着的敌人,随时可能引爆的人肉炸弹。危险啊!
世人真能把你当我,把我当你,不分彼此,还哪来那么多的口水战、火药味、血腥气呢?民族不分彼此,哪来那么多的人肉炸弹?国家不分彼此,日中就不会因钓鱼岛而纠结,俄美就不会因“老大”而争斗,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就不会沦为人间地狱。还有,一波新的军备竞赛又在悄然进行着,得多少人力,得多少物力,得多少智慧的头脑,那无法估量的环境破坏,全世界还有多少人挣扎在饥饿与贫困的肆虐中啊!
人们啊,学学庄子吧!莫扯是非,不分彼此,一团和气,互利共赢,让世界多一缕和煦的春风,多一份温暖的阳光,多一些爽朗的笑声吧!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5-01-02 11:08:48 +0800 CST  
哦,二回,是熟人,就不客套了。

我是相对“序诗写得太强。感觉不像是熟读老庄的人写的”来说的。

司马迁说庄子“诋訿”孔子之徒,“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您说庄子“强”不强?

在《盗跖》、《胠箧》、《骈拇》几篇中,庄子对孔子以及圣君贤人的抨击与嘲讽,您说“强”不强?

相对庄子来说,我已经弱不禁风了!
楼主 yeyanqing  发布于 2015-01-03 14:49:40 +0800 CST  

楼主:yeyanqing

字数:219327

发表时间:2014-12-14 18: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5 10:21:59 +0800 CST

评论数:6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