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写在前面的话
历史往往不是我们读的那样,读的历史是人家已经写好了,你看到的也只是个表面,正如大家只看到了南方人的娘炮,却没有看到南宋100多年的坚持。
大凡先哲悟道之前都有一个醍醐灌顶的“顿悟”瞬间,当你还在纠结,“人之初,性到底本善还是本恶时,回眸历史就会“顿悟“”,人的本性哪里是一个恶或善能概括的?
春秋、战国的历史就是对人性最好的注解,所有人的行为都能从人性上找到理由,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先填饱肚子,从要吃饭的本能来看,原来高大尚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郭德钢老师说:相声就是门手艺!人最初的本能反应是吃饱饭,不被饿死就要有门养活自己的手艺,最初的宗教和诸子百家都是门手艺,就是为了能活下去,纣王要活下去,周文王要活下去,孔子要活下去,都要有门手艺,手艺是有低有高的,级别低的,可以养家糊口,级别高的,可以齐国平天下,至于利用宗教和诸子百家的思想达到个人或某个集团的利益就另当别论了。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3 10:06:20 +0800 CST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4 10:01:07 +0800 CST  
一、五帝的传说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之前有个夏朝,对于夏朝的存在,还没有重磅的考古证据来佐证。
商朝之前的的中国历史,大多都是传说,而且还是被儒家精心编排过的传说。
中国最早发现有古人类活动的地方是距今200万年的重庆巫山人,距今180万年的山西西侯度遗址,和被广泛认可的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安徽和县人,广东韶关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山西丁村人,东北地区的金牛山人。
我也是地理盲,对于古人类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带,也就是黄河的支流所在地:渭水、洛水、汾水,没有多少概念,然而从发现古人类化石或遗迹的地方,大致就知道了,很久以前,重庆、陕西、山西、北京、安徽、广东、湖北、东北这些地方是有人的。
有早期人类活动遗迹的地方,就代表当时那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草地,当然还有能吃的动物,这些地方的古人类有可能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解早期人类的分布,大致就了解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人口的大致来源。
传说四千多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的部落有一万多人,这个比较靠谱,原始部落,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谁生的多,部落人数就多。
华夏的始祖是轩辕,出生地河南,他母亲生她时,电闪雷鸣,是不是有点耳熟,对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大人物,根据史书记载,注意,是史书记载的哟,要么出身贵族,要求出生之前都有异象,代表他的富贵命要么继承老子的,要么是上天安排好的,穷人就得老老实实的认命,忠字当头,这个就扯蛋了,而且扯了几千年,这个会影响青少年的教育的,“王、侯、将、相宁种乎”,陈胜、刘邦、朱元璋已经把说这套人命天授人的脸打肿了!
轩辕时代,各个部落相互攻伐,抢夺地盘,这个就靠谱多了,原始人类,不抢不杀才怪,就那么多地方,就那么多食物,而且人也是能吃的动物,大家肚子饿了,去隔壁村杀几个人来吃,是那时候每天要做的事。
那个时候最强大的神农氏(疑似在宝鸡)已经衰败,神农氏的炎帝就求公孙轩辕去讨伐其他部落,善良的轩辕就四处杀人放火,势力强大起来,估计抢了炎帝部落的很多东西,炎帝就和轩辕开打,炎帝失败,轩辕上位。
公孙轩辕打败炎帝后,住在河北的蚩尤捞过了界,起初,轩辕想要和谈,这个也靠谱,毕竟河南、河北有点距离,你在那边杀人,我在这边杀人,井水不犯河水,没事找找一些小部落的晦气,拿个人头喝点酒,岂不快哉!没成想蚩尤不同意,不同意就打呗,最后轩辕杀了蚩尤,不靠谱的是,轩辕还客观评价了蚩尤,埋了蚩尤的尸体,唉!没拿来吃,太可惜了,那个年代人的寿命都不高,就是缺吃的呀!
河南、宝鸡、河北统一了,人们就称轩辕为黄帝,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夏民族,黄帝是华夏始祖,我们就是炎黄的子孙,这个说法估计是没有问过那时候的重庆人、山东人、广东人、东北人、湖北人。
黄帝定都涿鹿山,也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在发现的中原先民遗迹中,著名的是距今3300多年的河南安阳的殷墟,7000-5000年的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9000-7500年的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感觉黄帝喜欢清净,和人类住的有点远。
黄帝的孙子黑色帝王颛顼,号称玄帝,看着没事就筑堤蓄水的另一部落的首领共工不顺眼,就去讨伐,共公战败,一心为民谋福利的共工怒撞不周山,人们就把共工奉为水神,他的儿子后土被奉为土地神,这里有点奇怪了,为啥玄帝不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为名造福的共工?其实这段靠谱,那个时代,打打杀杀很正常,哪里还去讲礼义?
玄帝种植庄稼,养殖牲畜,推算四时节令,又将一年四季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距今七千年多年前的河姆渡(宁波余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水稻,蓄养牲畜(狗),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新石器时代,发现了栗,和家畜圈栏,说明古老先民比玄帝早几千年种植庄稼,养殖牲畜了;玄帝生在若水之野,也就是四川西昌以南,后来又迁都于商丘,后居于河南濮阳,咋还是感觉玄帝离有人烟的西安和余姚有点远呢?;
史书《尚书。尧典》里记载了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吕氏春秋》里又引入了四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出现了二十四节气,虽然在1972年河南伊川土门遗址出土神农氏太阳历陶缸,但就文字记载来看二十四节气和玄帝没啥关系。
玄帝后面的继承人,他的侄子帝喾生下来就会说话,帝喾喜欢音乐,奇怪,怎们没人说帝喾不务正业,喜欢靡靡之音呢?关键是从帝喾开始,后面的帝王就要和他攀亲戚了,帝喾的几个儿子都是大人物,弃是周的始祖,契是商的祖先,尧是五帝之一。
帝喾的儿子唐尧,出生在河北保定顺平县,定都平阳(山西临汾市),唐舜是轩辕皇帝的八世孙,定都于浦阪(山西永济市),尧和舜应该算亲戚了,他们哥俩怎么算辈分呢?尧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了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称为五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么说的话,那时的山东人、广东人、重庆人、东北人、浙江人要气死了,尤其是尧禅让给舜这件事,基本也属于扯蛋那种,都是儒家写出来,为后来的君王做铺垫的。
儒家最重要的是忠君思想,可是现实很骨干,人总是不满足的,总有刁民想害朕,而且往往还成功的杀了朕,自己登上了君王的位置,那么史书该怎么描述历史性的这一刻呢?明明是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明明是弑君犯上,太难听了,儒家很聪明,整了个名词,“禅让”!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4 10:03:45 +0800 CST  
二夏朝
距今四千年前,尧在位时,命令大禹(黄帝的玄孙)的父亲鲧治理黄河水,鲧是个死脑筋,靠堵的方法治水,坚持了九年,洪水没能控制住,反而更加泛滥了,等到舜帝继位,就把鲧流放到羽山(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与山东临沂市临沭县交界),也有说法是在羽山,舜杀了鲧,这个说法不符合儒家仁的思想,所以不算数。
舜帝任命鲧的儿子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改围堵为疏导,奔波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开通了九座大山,疏导了九条大河,治理了九个大湖,划定了九州,使天下的河川流向大海,大禹有两个助手一个是弃,周的始祖,一个是伯益,秦的始祖。
考古专家理顺了上古文明的关系:仰韶文化下来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下来是小屯(商代),考古学家命名的龙山文化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同时河南、陕西、河北、辽东半岛、江苏也有类似遗址被发现,包括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的城子崖遗址,山东日照东港区两城镇遗址为亚洲最早的城镇,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
距今4000年前最大的都城集中在山东半岛,和尧、舜、大禹住的地方没啥关系,大禹治水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那么为什么又编造一个大禹治水的传说呢?细思极恐,因为舜又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为了说明禅让的合理性,所以一定要把大禹描绘成一个伟人,一个圣人,不然,怎么能接班?
舜帝死后,大禹想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则悄悄地躲避到了阳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但是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大禹,在诸侯的拥戴下,大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有没有点时曾相识的感觉?对了,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的时候就假模假式的推让了好几次,这个是儒家定出来的“禅让”的规矩,人家给你东西,你心里高兴,但不能表现出来,要假装极力推让,最后做无可奈何状的收下来,这个就是儒家的礼,也是虚伪!
考古发现的阳城遗址,又称王城岗古城,是河南境内最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为王城岗是“禹都阳城”之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当然了,在这个奴隶时代的遗址中也发现了埋有人骨的祭祀坑,还是考古靠谱,大禹死了,也不能免俗,好歹得找几个活人来陪葬,这个活人祭祀的习俗我们后面会读到,这个也是导致商纣王被打败的原因之一。
大禹死后,传位给了伯益(赵、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但是大禹的儿子启更贤明,伯益想谦让一下,表现自己的厚道,就把帝位让给了启,自己跑到河边去隐居,他是希望有人像请大禹出山一样,请他出山,哈哈,他想到了开头,没有想到结尾,人家不按套路出牌,这次是没有人去请他。
启即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奴隶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个是传说),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这个说法也有待考证,因为夏有可能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文明,那时的夏朝管理的最大的地方,也就是一个都城周围方圆百里的地方,同时代在山东、山西,甚至是辽东都存在很大的城邦和统治阶级,就如我们中国旁边还有俄罗斯和日本。
那时候山东过来的部落首领杀了夏朝的部落首领算不上犯上,最多算杀了个祭天的人而已。
夏启当上国王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个部落的扈氏(陕西省扈县)对启破环禅让的做法不满,没有出席,夏启发兵对扈氏进行了征伐,灭掉了扈氏,天下(仅限眼睛能看见的地方)归顺。
夏启做了九年国王就去世了,接替他的事儿子太康,太康不思治国,夏朝很快就衰弱下去了,此时在东边夷族有穷氏(山东半岛)迅猛发展起来,首领就是后羿,就是射了十个九个太阳的人,趁太康出外打猎,出兵占领了夏国都安邑(山西夏县)。
大多数传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曾把山西作为其部族的活动范围;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山西省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的郇阳城遗址也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
考古一系列发现,夏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最多算一个部落首领的领地,所以夏存在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4000年前我们进入了奴隶社会,当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那时有好几个部落首领。
传说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仲康死了,他就赶走仲康的儿子相,夺了夏朝的王位,后羿不思进取,被他的亲信寒浞所杀,还杀了仲康的儿子相,自立为王,这时候儒家不乐意了,把寒浞排斥在帝王之外,称他为“枭雄”,这时候,我也不乐意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你儒家看的顺眼的人篡位,就叫“禅让”,看不顺眼的人篡位,就叫人家“枭雄”,反过来正过去都是你儒家有道理!
夏朝最后一个王叫桀,桀文武双全,力大无比,夏桀生性残暴,经常攻打弱小的国家,攻打有施氏,有施氏脑子很灵光的,就送上无数的财物和公主妹喜,夏桀得到妹喜,沉迷于美色,还建了个宫殿-倾宫,妹喜听腻了音乐,偏爱听撕布的声音,倾宫内有个池子里面装满了美酒,夏桀还把老虎赶到集市上,看人们疯狂逃命取乐,还杀了来劝说的大臣关龙逄,这一段是不是也有点似是古人来的感觉,哈哈,估计你也看不下去了,中国历史传说一定要加这段,就是等着黑商纣王的,因为周武王伐商,实在太过血腥,但是周武王又是儒家推崇的君王,怎么办?先在这埋个伏笔,大凡解释不清楚的篡权,就把前一代君王描述成夏桀一样,连罗列的罪状都懒的改,儒家要黑谁,直接就说他是夏桀,坑就是这样给商纣王挖好的。
为了给商纣王的坑挖的更深一点,为了把周武王这场谋逆、弑君、血流成河的历史说成是推翻暴君的戏演好,还给夏桀配了个搭档英明无比的商汤。
传说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到了夏末,商部落已经很强大了,部落首领叫汤,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的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汤派人去商都城悼念被杀的忠臣关龙逄,看到有人打猎,就要人网开一面,看到夏桀的残暴,就想着推翻夏桀的统治。
商汤看到紧邻的部落葛部不按时祭祀天地祖宗,汤就趁机灭了葛部,接着汤又灭掉了附近几个部落。
商汤第一次准备讨伐夏桀,就先停止了朝贡,夏桀就派九夷部落的人去攻打不朝贡的商汤,商汤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主动向夏桀认错,等到九夷终于不堪忍受夏桀的欺压,纷纷叛离时,商汤假托天命,第二次起兵,打败了夏桀,而且还饶了他的命,把他流放到了了南巢,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商正式立国。
中国古代的传说就是“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儒家煞费苦心的描述了一个不存在的讲究“礼义廉耻信”的方外世界,正统要维护,可惜正统的夏连个国家的不是,最多就是个部落首领,杀掉爱护百姓的部落首领叫“禅让”,杀掉不受儒家待见的部落首领叫“替天行道”,杀掉受儒家待见的部落首领叫“枭雄”“谋反”,规矩定好了,不能乱,用心之险恶,无以复加。
中国人的自豪感不需要这种传说来增强,正如“四大发明”,你拿来放鞭炮,人家拿来登月,你说5000年前的文明,人家已经是发达国家,甩你一条街。
新时代,新文化,根子上是做好现在的事。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4 16:59:10 +0800 CST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4 17:02:34 +0800 CST  
二 商朝
商汤
商朝是有文字记载的,都记载在甲骨文上,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商朝大体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西边靠近陕西那边是周部落,东边靠近山东半岛是人方部落,东南方向靠近安徽的是徽夷部落,西北方向还有鬼方部落、羌方部落;一句话成汤那时候,周边部落相聚比较远,再加上各部落人口比较少,大家都有口饭吃,战争的次数不多。
商朝的同时代的埃及是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中东)已有很多小国,巴比伦,腓尼基,亚述等等;印度处于雅利安人(他们当时入侵南亚)统治下;希腊文明还没诞生。
商朝到秦统一六国这段时间,不存在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奴隶社会,部落还是以宗族为主,也就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来维护,战争俘获的战俘大部分杀掉或用于祭祀,很少一部分留做家用,这点很重要。
夏朝的都城定于"阳城"(今河南西部与山西南部),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的河南商丘一带,商朝建国初的都城定于"毫"(今安徽亳州),靠的很近,说来说去,夏族和商族就是河南老乡,就是隔壁村的老王,老王的意思就是郭德纲和他大嫂总有一腿,打断了腿连着筋。
起初夏族是老大,人口众多,商族在安徽亳州附近是个半游牧民族,是小家族,人口比较少,为了土地和食物,两家经常掐架,夏族仗着人多,经常欺负商族,夏族的人杀了不少商族的人,也抢了商的不少女人,这个就是世仇,这个仇要报,当然这个仇也不好报,夏族已经建立了都城,可以抵御外敌,而商族还在外面的世界逐草而栖,过着半游牧的生活。
虽然和夏族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是难不住有想法的人,商的族长汤就是个有想法的人,夏朝的末年,商汤采取向周边扩展活动范围,固定土地耕种,倒插门吸收上门女婿等办法吸引人口,商族逐渐强大,控制的人口也多起来,同时夏的首领桀贪图享乐,做事不公,家族内部矛盾不断。
大凡作为家长,都要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这是人的本性;保护好家族,就是保护好自己,这个是基本常识;一个大家族要维护平衡,就要讲秩序,讲公平;贪图自己的享受,给大家的东西自己私底下米西了,家族里就会有怨言,时间长了,家族就会分崩离析,离被灭掉的一天就不远了。
夏桀就是这样的家长,打仗抢来的东西自己拿好的,还占有公家的东西,这个公家的东西,类似于井田法产生的物品,这个井田法,就是大部分土地是分给每个家庭的,剩下的为公有土地,公有土地上的收获物,就是大家族的财产。
夏桀贪心归贪心,但并不笨,他经常听到自己村上的人加入商汤的村子,人们又老说商汤如何的好,做事如何的公平,从本能上感觉了害怕,也出于嫉妒,就假装邀请商汤来喝酒,商汤不能不来,没办法,弱小就被欺负啊!
商汤到了夏都,就被夏桀关在了夏台(河南省禹县南),在牢里,商汤思考了一下人生,对比了自己和桀的做法,坚定了自己的思想,肯定了自己以前的行为,能让夏桀担心,证明方法正确,来自对手的称赞,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是有格局区分的,小格局的人会想着如何霸占隔壁家的小娘子,大格局的人是想要长期维护本家族的利益,大格局的人还要有能力,才能做成事,有格局有能力的那就是伟人,正如毛 一样,是有私心的,这个私心就是要维护好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为了这个大家庭不被人欺负,为了这个大家庭内部能公平,大家有地种,大家有饭吃,这个就是理想,毛 是有理想的人。
汤也是有理想的人,是有格局的人,也是有能力的人,在被关押的日子里,终于下定决心,理清了思路,要想商族不受欺负,大伙有饭吃,就必须干掉夏桀,于是通过买通牢头,传话给自己家里人,去给商桀送东西,并在牢里表现得非常乖顺,商桀一高兴,就放了商汤。
终于被释放了,北风那个吹,商汤望着夏族的都城,暗下决心:我会回来的!回到家里,汤仔细考虑了行动计划,发现了问题:缺人!打仗是要人去打的,以目前商族的人数去和夏族打,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商汤就想办法找人,凡是来的人都给地,给不了地的就给口饭吃,并承诺将来会给很多的土地,很多家族听说了,都来投奔,商汤的人数越来越多。
战争是需要消耗资源的,资源是要有人去管理,才能积蓄起来,可是商汤看看自己家族的人,就发愁,没有一个可堪大用,大家族都是这个问题,时间长了,就知道吃喝玩乐,不思进取,汤通过观察,选了战俘出身,或者说是外人的伊尹为右相。
伊尹就是个牛人,春秋战国时代,牛人辈出,有战略家、思想家、政治家,无论什么家,都有机会付之于行动,能够知行合一,做不到的,就属于欺名盗世之徒。
伊尹到任后,通过和商汤多次的交换思想,也有了“隆中对”,制定了战略方向,目标:干掉夏桀。
君臣同心,在商汤的支持下,伊尹甩开膀子大干起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繁衍人口,积聚力量,准备灭夏,山东半岛的各部族首领,为了对抗夏桀,纷纷暗中和成汤联络,要求结盟,立誓共同讨伐夏桀。成汤接受了各部的要求,相约在山东曹县一带召开盟会,这次会上,各部族公推成汤为盟主。
有一天,伊尹向成汤说:"大王,你现在不只是一个商族的首领了,而是天下的盟主,要想打赢商桀,就要有一个能防御敌人,储存物资的都城”。
成汤一听很有道理,就说:"既然建都城,就要合乎建都之义。这建都之义,我想应该有三:一要居高临水,便于生活,既防水患又得水利;二要高大宏伟,便于防守;三要高于天下城池,具有统领天下的风范。
于是伊尹到处察看地形,选择城址,走了很多地方,最后看中了涡水南岸(亳州)的一片地方,这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南向朝阳,北临涡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又是商族的临近之地,适合商族的风俗民情,经过成汤的允许,在此建起了一座都城。
都城建好后,成汤一看非常高兴,夸赞伊尹:"都城建得很好,你办了一件大事,你还要给都城起个名”。
伊尹日夜琢磨,思来想去,以"亳"字,命名,就是“居所”的意思,成汤一听十分高兴,诏示天下各盟族,定居于亳。从此,成汤就在"亳"这个地方定居下来,不再过半游牧的生活了。
成汤定居亳都之后,按照各盟族的迫切愿望,起兵讨伐夏桀,第一次打垮了夏桀的亲戚葛伯及附近的十多个小国和部落。
为了判断其他部落“九夷之师”对夏桀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停止对夏桀的贡纳,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这时候就用到离间计了,伊尹和商汤就给夏桀的同盟“九夷”送东西,送美女,历数夏桀的不公正,关键是承诺打败了夏桀,就会分到土地,实行五项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
在商汤和伊尹的不断挑拨下,九夷纷纷表达了中立的原则。
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3600年前),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夏桀虽再次起兵征讨商族,但“九夷之师不起”,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和商汤策划好,祷告上天,昭告各部落“老天说夏桀不是玩意,要我们去讨伐他,这是上天的旨意,不可违背”,并列出夏桀的几大罪状,商汤立即下令伐夏。
战争是残酷的,更何况你是去摧毁人家的都城,抢人家的地盘,灭人家的族群,夏桀再不是东西,触及了夏族的利益,夏族群起抵御商汤的进攻。
汤在灭掉夏王朝的属国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挥师西进,经过11次的浴血奋战。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
随后商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的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都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 同商汤军队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战略决战。在决战中,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一带)。商汤发扬速战速决、连续作战的作风,乘胜追击,攻灭了三朡。夏桀穷途末路,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南),不久病死在那里,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汤正式定都于河南郑州,这个战争打来打去就是一群河南人在那里掐架。
鸣条之战则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它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
成汤为了防止夏族的反抗,把夏桀的都城斟寻(河南偃师西部)改为新都,号称西亳,驻重兵镇守,又把夏族从斟寻迁到宋地(商丘南),由商族包围监视,这个就是最早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早的典故,夏族首领桀不是好领导,夏族整个家族就跟着倒霉。
商朝建立不久,遭遇连年大旱,整整7年,滴雨未落,河水干涸,草木枯死,大地裂开一尺多宽的口子,唉,河南自古就不是鱼米之乡啊!商汤的百姓叫苦连天。
无奈之下,人们求助于神鬼,但是,各种各样的办法都用了,老天仍然滴雨不落。
这时,一位巫吏卜了一卦,说:"用人作祭品,老天才会下雨。"汤王长叹一声:"求雨本是为了百姓,怎么能再让百姓去做牺牲品呢?"他思忖一会儿,断然说道:"假如一定要用人来作祭品,就让我来吧“
汤王献身求雨,臣民们为此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典礼。地点在老亳都城外的桑林(今亳州汤陵西二里)。汤王沐浴后,修剪了指甲和头发,身着白色的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人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两个巫师搀扶着,登上了高高的柴堆。汤王肃穆站立,闭着眼睛,待正午时分,由巫师点火。参加求雨的人成千上万,他们都跪在柴堆的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雨下。点火的时候到了,惊天动地的号角声响了三下,巫师们用火把从四面把柴堆点着。片刻间,浓烟滚滚,烈焰腾空,汤王被裹在烟火之中。就在这时,一阵狂风吹来,霎时间乌云布满天空,紧接着,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下,泼灭了火焰,浇透了大地。人们欢呼雀跃,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唱着赞歌,送他回到王宫。
汤建国后,总结了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又作《汤诰》,要求其手下人勤奋做事,做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这个倒不是商汤爱护老百姓,而是一个有远略的政治家的思维,要想维护家族长期的利益,作为管理者就得牺牲小我,克制自己的欲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毕竟夏族被灭的实例就在眼前。
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族,则仍保留“夏社”,让夏族自己的人去领导他们,是啊,大家本来就是老乡,都是亲戚,没法杀光。
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位期间,做事公平,家族内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从最初的游牧部落到定居,商族完成了一个飞跃,原来的家族成员在共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氏族习惯,由其调整社会关系、规范成员行为,部落首领在氏族习惯的基础上设立日常行为规范,维持族内的和谐稳定。
商族占了夏族的都城后,并没有灭掉夏族,于是商族就变成包含商族、夏族在内的大家庭,维持好大家庭的秩序不容易,伊尹就帮助商汤在氏族习惯和祭祀的基础上制定了早期的法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宗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平等”和“尊上”。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整个国家的等级关系,
这个不是儒家后来说的意思,没有儒家,也会有这种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律和法规,就如同美国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个公约是保护每个人的,再蠢得人都知道,每天打打杀杀不是人过得日子,要想安稳过日子,就得对这种打打杀杀的的行为进行约束。
商汤正式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从小山村起步,以氏族为基础,有了早期的宫廷音乐和法律,汤为部落首领17年,建商后称王13年,病死。
当然由于商汤有文字记载,历史就由他说了算,但是考古不是他说了算,考古发现,同商汤时代的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的历史,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也无可争辩地证明,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这说明,我们是炎黄的子孙不靠谱,华夏文明是多元素的。
由于夏朝到商朝这段历史缺乏历史证据,还没有办法确定夏族和商族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谜。
商汤灭夏后,发现夏桀的盟友“九夷”不牢靠,商王朝就更依赖于血缘的力量,商汤在征夏的过程中征灭了其他部落后,发明了分封制,商汤把自己的一些兄弟叔伯分封到各地,从而使商族直接控制的地区比夏族控制的大了数倍。这样,商朝的统治就比夏朝更有力而且更稳定。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的继承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 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但九世之乱使商朝国家衰落,诸侯莫朝。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18:23:33 +0800 CST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18:28:08 +0800 CST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18:32:00 +0800 CST  
商汤的后代:太丁-沃丁
商朝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同时代的中原大地上有其他辉煌的文明,商朝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因为有文字记载,就成了重要的一部分。
商族以玄鸟为图腾,崇尚白色,擅长农业和畜牧业。
商族的来源比较麻烦,早期商族是半游牧民族,在商汤之前,有记载的就迁徙了七次,
从考古上来看,商族应该来源于北方易水流域,南迁到河北省的中南部和河南省北部。
商族人擅长制作青铜器,好像突然就会了,对于商族的来源就更加扑朔迷离,有了青铜器的商族由于河水的泛滥和家族矛盾,不断迁都,这一点说明“大禹治水”肯定是没有的,有着青铜器的商族都治不了水,拿着木棍的大禹就能把水给治了?
正如一首歌唱的一样“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不是那个月亮”,由于古代文字和现在文字的歧义,商汤时的商丘肯定不是现在的商丘。
此时的周族居住地在陕西,和商族完全是两个民族,最初,周族信奉“天”,商族信奉“帝”,(《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林明),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使得周族和商族经常发生冲突,你杀我的人,我杀你的人,这个就是世仇。
也可以肯定的说,周族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小第的角色。
另一说法,商族是埃及人的后裔,周族是以色列人的后裔,这些说法只能说明一点,周族和商族都是突然冒出来的,来源是个谜。
商族在早期由于对自然和生殖的敬畏,信奉自己的“帝”神,也信奉其他部落的神,大而概之,无论做何事,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凡是任免、征伐、田猎、行止、祭祀、垦殖、赋役、生育、奉歉、疾病等,都要占卜其吉凶,小心翼翼地遵奉神灵的旨意,几乎到了为鬼神是从的地步,祭祀、巫术、占卜的贞人在社会上地位很高。
商族的神权巫术与王权十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事奉鬼神是商王朝的主要任务。
商族起初由贞人占卜,占卜的内容由贞人操纵,神权在商代的政治生活中影响极大,对王权有一定的程度的制约,既然占卜内容可以改变,后期的占卜逐渐由商王自己来做,所有占卜的吉凶最后决断权在商王手中。
由于商朝的王位继承制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所以王位继承比较混乱。
商汤的大儿子太丁,是商汤的重要助手,随着成汤南征北战,还没有继承王位就去世了,由于太丁的去世,后来太丁之弟外丙被立为王,伊尹摄政。
外丙去世后,外丙之弟仲壬继位后,由伊尹辅政,基本上遵守汤制定的法制,朝政相对比较稳定,国家日益强盛。
仲壬在位四年后去世,死后由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伊尹辅政。
太甲继承了王位,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这个就是最早的帝王之道。
从人的本性来说,都喜欢做容易的事,只要不危及性命,一般都不会那么努力,能躺着绝不坐着,伊尹一开始就直接告诉太甲,想要活的长一点吗?太甲一脸狐疑:难到还有人会杀我?伊尹马上以夏桀为范例,告诉伊尹,如果不好好做家长,岂止是自己活不长,整个家族都可能被灭掉。
对于被灭族这件事来说,伊尹是心有余悸的,当初和太甲的祖父成汤讨伐夏桀时,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整了块地,做了老大,他是绝不会允许夏族被灭的事发生在商族身上,因为他自己乃至他整个家族已经是商族的一部分。
卓越的政治家也是有理想的,已经脱离了一般老百姓吃喝拉撒的思维模式,考虑的是更多、更广、更高层面的东西,对于权力欲望已经减少,更多意识到的是责任。
万通董事长冯仑还在帮牟其中做事的时候,有一次问冯仑“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冯仑是个老实人,说“我哪知道这种高瞻远瞩的人想啥?”,那时候的牟其中就是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追求的是更高层面的东西。
四朝老臣伊尹是有理想的人,对于权力早就没有啥欲望了,可是他知道权力会给他带来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能帮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保住成汤的社稷,让商朝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
伊尹开始不厌其烦的教育太甲,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肆命》,专门讲如何分清是非的道理,对于什么样的事情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做,都说得清清楚楚。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徂后》,讲的是商汤时候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按照祖先定的规矩行事,不能背弃祖训。
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始时也能按伊尹的教导行事,小心谨慎地遵守祖宗留下的规矩。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咱这是有钱有权,一切应当由咱说了算,不应被宰相伊尹这个老头管着了,否则枉为一国之君。
太甲还年轻,就喜欢年轻人的东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伊尹的规劝,一听说伊尹来了,就不见,玩躲猫猫。
一般来说,作为普通人,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不会妨碍别人,最多就是一胖毁所有,作为帝王,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也没问题,问题是不要去破坏家族的公平,占有老百姓的东西。
太甲吃也吃了,喝也喝,开始欺男霸女,引起家族内部和其他部落的不满,赏罚没有依据,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更要命的是,他还随便杀害老百姓,侵占老百姓的财物,百姓们怨声载道。
伊尹自然不能容忍太甲破坏汤王留下的社稷。他先是一再规劝,希望太甲对自己的行为要多加检点,后来看到太甲屡教不改,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汤陵社区)去。
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见朝中无主,就自己执政,管理起国家来。谋事之人,只在乎结果,不重视形式和过程,只要对国家有好处。
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祖父商汤的坟墓与他朝夕相伴。商汤虽然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坟墓却与普通人的墓差不多,墓地上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室,供一年一度的祭祖之用。
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来的,就把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订下的种种规矩,每天对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作榜样,做个好的家长。
太甲是有思考能力的人,想想祖父创业的艰辛以及伟大功绩,让太甲既神往又羞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祖父在天之灵,再想想夏桀的下场,心里一丝寒意升起,于是太甲决心改正错误。
太甲以祖父作榜样,开始对老百姓和颜悦色,做事情也变得雷厉风行,违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太甲是绝不会做的。
三年过去了,伊尹时刻关注着太甲在桐宫的所作所为,他的行动早己有人报告给伊尹了。太甲的悔过自新,让伊尹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首都毫城,严肃而郑重地把政权交还给他。
太甲吸取夏桀灭忘得教训,按商汤时传下来的章法循规蹈距地做事,听从身边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太甲死后,太甲之子,沃丁即位,仍以伊尹为相,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也是商汤的老臣,他辅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节俭、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也作了《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
这时的“德”字,非儒家的那个“德”,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21:15:17 +0800 CST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21:20:22 +0800 CST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21:20:47 +0800 CST  
玄鸟生商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21:20:59 +0800 CST  
商汤的老师-帝师伊尹
河南开封市杞县空桑村为伊尹的生地与故里,伊尹也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已经不是用牛人就能形容了,准确的说是厨师、老师、医生、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比很多“砖家”厉害的专家,他死后和商汤一起享受商王室的祭祀。
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的厨师收养,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养蚕的农人。
伊尹小时侯就聪明颖慧,勤学上进,长大了,在自己家附近耕田,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
烹调技术可以手把手得教,懂治国之道就是天才,就如朱元璋的几个大将,徐达、常遇春无师自通。
伊尹厨艺高超比起他做“总厨”爹,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贵族们自然是很喜欢了,于是乎,伊尹就专门去给有莘王的家人们烹调。这时候,机会来了,一直喜欢文韬武略,治国之道的伊尹因为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苦愁无门。这下好了,做几道拿手的乳鸽汤、糖醋鲤鱼什么的,把主人哄开心了,顺便借几本书来读读。就这样,伊尹学识渐渐渊博了起来,有莘王一看,这个伊尹的学识竟然比他家里的其他家庭教师都好,那就让他再教自己的孩子们学习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莘王的孩子们有伊尹烹调的美食吃着,又有丰富的知识熏陶,在贵族的孩子们中出类拔萃,这时候伊尹这个家庭教师、御用厨师就出名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好事坏事一起上。这个中华厨祖遇到的可是好事,他受到了当时最大的贵族汤王的注意。
汤王知道伊尹颇有才华,几次派人用丰厚的礼金去聘请伊尹为自己效力。可当时,有法律规定呀,仆人必须全力听从主人的差遣。有莘王不愿意呀,好不容易碰到这么好的厨师、家庭教师,怎么能说让你领走就让你领走呀。
汤王实在是爱才心切,没办法只好娶了莘王的女儿为妃,伊尹当做嫁妆就陪嫁了过来,这时候终于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君贤相的故事。这对最佳组合,励精图治,最终灭掉了残暴不仁的夏桀,建立了汤朝。
伊尹在政治、军事上的贡献,自然是有口皆碑,在厨艺上的贡献和造诣那自然是千古一人。
伊尹由厨师入宰相,幼年学习了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
伊尹在餐馆干过,建树卓著,烹饪理论与实践较全面,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他借烹饪的事说治国之道,如果没有烹饪理论的研究和烹饪实践的体会,是不可能说得那么在行、那么精辟,从而打动商汤的。
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入手,水里的食材有腥味,陆地上的食肉动物有臊味,食食的动物有膻味,无论臭恶,都是有来由的。 伊尹说,美味的烹调要重视汤水。 伊尹说,烹饪的用火要适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伊尹说,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伊尹说,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用心心去领悟。伊尹说,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四季的影响。久放不腐败,煮熟了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有酸味又不太酸,有咸味又不咸得发苦,有辣味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感觉没有味道,肥又不太腻。
伊尹是中国烹饪之圣。如今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中国烹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调之圣”。
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带着炊具,调料包,去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神厨。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用这么高的赞誉来称赞伊尹,到底这个神人在烹饪上有什么贡献呢,下来咱看看这个精英厨师的烹调之道。伊尹自小跟着老爸学习厨艺,注重的就是个实践和钻研加上伊尹自幼聪明,自己钻研厨艺之道,颇有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做汤上面,那叫一个绝。

伊尹是有目的的人,有目的就去实现,先作有莘王的厨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又去做贵族子弟的“师仆”,贵族子弟开始宣传伊尹的才能,使他研究施政之道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
伊尹的目的达到了,终于有人请他出山了,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尹便以厨师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概就是在这里找到了灵感,而汤王求贤若渴那是真的,伟大的帝王总是知道要想成事就要找对的人,知道如何找对的人,怎么对待对的人,一如刘邦和韩信,刘备和诸葛亮,当你埋怨怀才不遇时,要想想自己是否是那个对的人。
汤王这种能识才的人,认真对待人才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好老板不多,好的企业也不多,碰到一个好老板,要懂得珍惜。
伊尹是第一个帝王之师,第一个见文字记载的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的思想家。想要成事你就要让别人知道你,让被人知道你,你就要找到能宣传你的平台,做学问的人是要耐得住寂寞,做事的人就不能耐住寂寞,在成事前要弄的轰轰烈烈,成事后要低调,我们往往相反,成事前,屁都不放一个,成事后,扬眉吐气,高调做人。
一句话,想做事,你就得在老板面前多表现,这个不是拍马屁,这个也不是权术,这个是自然的事,理直气壮的事,你不去做,活该你怀才不遇。郭德纲先生说得好“才华在机遇面前就是狗屎”。
伊尹首先教成汤顺应自然,了解民心,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顺其自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你得有能力看懂那个自然,比如手机取代电脑和电视机,存储器取代胶卷。
马云和任正非就是能看懂自然的人,看懂自然的人,不会用权术,用权术的人是没有看懂自然;对于普通人,能看懂上海房价十年后能涨十倍,就看懂了自然,所以能看懂自然很难,能看懂自然的人是有天分的人,你不佩服都不行。
商汤和伊尹也是第一个认识到民心力量的领导者,了解人民诉求的领导者,人民需要什么,就去创造什么。
很多企业管不好,就是老板不懂自然,不懂员工心理,整天拿个黑厚学,美其名曰:权谋。
伊尹也是间谍战的首创者,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创始人,伊尹认为,要想打败敌人,首先要了解敌人,了解敌人的动态、盟友、军事力量、人民的想法诸如此类。
伟大的知行合一伊尹,开始行动了,首先他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套上近呼,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
为了测试夏朝的盟友“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停止对夏桀王的贡纳。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伊尹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夏桀王虽然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夏桀战败南逃,汤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伊洛流域的伊洛平原,不久夏朝灭亡。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伊尹为相,同时伊尹也没搞虚伪的“我是相声界的一名小学生”那套东西,以先知先觉的大师自居,把自己的话视为最高教义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其谁的派头。
做大事的人就要不拘小节,商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伊尹知道这时候再玩虚的,周围强敌环伺,国将不国了。
当时伊尹是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这也说明了成汤的伟大和胸襟,至少成汤这时候没有因为伊尹站在自己前面,星光熠熠,而杀掉伊尹。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因太甲不遵守祖制,就流放太甲三年,等到太甲改过,又把他接回来继续当王。
伊尹所著《伊尹》五十一篇,班固列为兵家,又可以当做兵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伊尹篇。
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权为相之外,更为重要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巫师,商是一个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国家大事小情皆要通过占卜,因此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
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上古巫、史、医合一,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伊尹也是有名的医生。
伊尹是厨师理论的鼻祖,有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正是伊尹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伊尹论证,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伊尹对使用草药的辩证称其为祖师和药圣不为逊色,

伊尹同志也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在军事方面的活动,主要是参与了灭夏战争的策划、准备与实施。伊尹在灭夏之战中所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将其理论运用到实际,对军事认识深刻,是驾驭军事的杰出天才能。
伊尹是最早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导战争。

伊尹通过对过去战争的总结,隐隐约约地发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意识到人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于是开始冲破帝命思想的束缚,把注意力用于研究人心向背这一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把民众是否拥护最高统治者,看作是衡量国家统治兴亡的一个重要尺度,进而将这一思想用于指导灭夏战争和管理国家。
为了弄清民众对夏桀的态度,伊尹前往夏担任官员,借机探察民情。当他看到桀“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情况后,即大胆判断“夏命其卒”,认为夏已出现了灭亡的征兆,因而与汤共同下定灭夏的决心。
在战争准备期间,伊尹仍以此为指导,一方面极力宣传夏之暴政,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夏的厌恨;另一方面针对“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的现实,强调广布仁德,宽以治民,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对内扩大民众的拥护,对外争取其他方国的支持,颂声四起。不少方国归附,从而收到了抑彼扬己之功,使人心背夏而向商,九夷不起即为明证,为灭夏战争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伊尹第一次认识到人心向背这一点并用于指导战争,是对中国军事发展的重大贡献。伊尹的这种认识比起假惺惺的“君为轻,民为重”深刻多了,也简单多了,国家和人民的关系那有那么多的大道理,你不让老百姓活就会亡国。
伊尹第一个将“上智为间”的谋略实施完成的人。间谍情报战,在现代战争中已不新鲜,但在中国古代早期战争或者说在伊尹之前则是未曾有过的。
在人类早期战争中也注意到了侦察敌情的重要,但在神权统治时代,这种侦察只是纯军事的战场侦察,没有深入到敌人内部从事情报搜集和瓦解敌人关系的工作。
只有当伊尹认识到民心向背对战争的作用之后,才以到夏任官的名义打入夏王朝内部开展情报工作。如果说伊尹第一次赴夏是为了侦察夏王朝的政情民情,以便制定灭夏计划的话,那么第二次赴夏则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且还利用所掌握的情报,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妹嬉,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以削弱其实力,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用间”的重要性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而伊尹作为中国军事史上“用间”第一人,其功劳不言可知。
伊尹已经掌握了根据敌我力量变化选择有利战机的战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能否运用发展的观点,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行止进退,是谋事成事的关键。对于战争而言,能否正确认识判断形势并选择有利战机显得尤为重要。
商汤经“十一征”后,不仅剪灭了亲夏的方国,而且扩大了统治区域,实力大增,灭夏的战争准备工作业已完成。
当时夏王朝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形势下,向夏发起最后总攻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日,然而它为中原之主已历时 400 余年,其声威余绪,不可忽视;再者商为夏之方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认为一定要等大多数方国都不支持夏桀时方可进攻。
于是为试探各方国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议汤停止向夏进贡,以观反应,桀怒而“起九夷之师”,准备大举伐商。伊尹见九夷等方国仍心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复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
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又召诸侯在有仍(山东济宁南)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说苑·权谋》),而且有缗氏(山东金乡南)首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伊尹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夏桀已完全陷入孤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向夏发起总攻,结果大获全胜,一举灭夏。
在帝、神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伊尹不是通过占卜、观象来决定是否发动和何时发动战争,而是根据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充分认识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由人〈即他自己〉来把握和选择战机。
伊尹在军事上的成就孤立敌人、壮大自己、迂回包抄和切断敌人后路等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其最突出的贡献则在于不受时代的束缚,大胆冲击帝、神观禁锢,较清醒地认识到人在战争中的主体作用;其战略和选择有利战机均得于人心向背影响战争胜败的观点,这对于中国军事的发展尤其是战略学说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愧为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军事谋略家。
“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伊尹就是被称为“格于皇天”的上帝的代言人。“格”,也称“格人”,是人和上帝之间的媒介。
商代 “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巫教。说伊尹是太上老师,就是因为他是“格于皇天”的“格人”,亦即巫师。他可以刺探神意,他可以代传神意,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太甲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是代帝传意,说明老天爷要用降百祥奖励作善者,降百殃惩罚作不善者。就是伊尹用神命、人事、祸福对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设教思想的体现。

在政治上,伊尹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说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众善以一贯之的程度,这要从万民是否悦服今王和后世是否尊祀七庙上得到验证。。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荀子《荀子·臣道》:“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商丘伊尹墓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南三公里处(虞城县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内)。始建于3500多年前,旧时占地数十亩,墓前有伊尹祠,内塑其像,历代修葺。墓冢高3米、周长46米,周围一片古柏环绕。坟前墓碑为清同治年间所立,长方形,圆顶方座,碑高2.05米,宽0.48米,厚0.18米。篆字题名:“商元圣墓”(即伊尹墓碑)。1981年,“虞城伊尹墓”作为辞条收入了《中国名胜词典》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九月初九,这里都有伊尹庙会,本地及附近的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数百里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会来此朝会。1984年,政府对伊尹墓进行了重修。该墓被列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说太甲杀了篡位的伊尹,作为伊尹是不屑于去争论的,正如曹操,他也想安居乐业,也想做个普通老百姓,可是生在乱世,活下去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家族,他就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面,皇帝如果英明,就听皇帝的,皇帝懦弱,那么我自己来干,我做的是保命,保护家人和族人,你给我讲忠君,不在一个层级上。
伊尹是第一个“王阳明”,比起那些圣人来说,伊尹用行动来说明,什么是圣人。
伊尹是第一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伊尹是巫师,占卜的吉凶由他说了算,既然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伊尹应该是个无神论者,“什么鬼魔传说什么魑魅魍魉”都不如人重要,有人就能打仗,有人就能生产,有人支持就能治理好国家。要想有人支持,就得约束自己和君王的言行,这个不是从爱护老百姓角度出发的。
伊尹是第一个认识到“德”的人,后世采取偷换概念的方法用“道德”来代替,误导中华民族几千年,打了左脸给右脸没行动没想法,那个不叫“道德”,那个是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打了左脸给右脸有行动有想法,那个就是“德”,打不过人家,没办法,先认怂,给个右脸,等有机会背后给他一刀,完事,这个就是顺其自然。
治理国家,要“以德服人”,对内满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需求,对外打不过就要认怂,打的过就要强硬。有些“二百五”总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怎么的和谁开战,问题就是我们打的过吗?一个新冠病毒,对于有米的人,在家里不开工,三年都可以,对没米的人来说,三个月就得喝西北风,这个就是实力,等我们有五艘航母了,就没人敢在我们家门口晃悠了。
管理企业,要“以德服人”,对内满足股东、员工的需求,对外认清形势,存在软肋时,低调做事,甚至和对手合作,存在机会时,一举干掉竞争对手,绝不能有妇人之仁。
后世讲“道德”的人,和伊尹比何其的浅薄,做人就要做伊尹。
楼主 爬到台湾的螃蟹  发布于 2020-03-16 21:41:45 +0800 CST  

楼主:爬到台湾的螃蟹

字数:19686

发表时间:2020-03-13 18:06: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9 08:32:17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