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代官场的颟顸和人文素质的差异



明朝英宗时代有一名祭酒(官名)在诗中将“雕弓”写成“弓雕”,一位监生写诗嘲笑他:

“雕弓难以做弓雕,
似此诗才欠致标,
若使是人为酒祭,
算来端的负廷朝”。

这则故事中的“仲翁”、“夫工”、“林翰”、“判通”、“弓雕”、“致标”、“酒祭”、“廷朝”之中除了“仲翁”或“弓雕”勉强还有意义外,其余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这说明有很多词如“翁仲”、“工夫”、“翰林”、“通判”、“雕弓”、“标致”、“祭酒”、“朝廷”,都是不能随便更改次序的,否则就会落下被人嘲笑的把柄!与此相反,将错就错地写成诗的作者---学术地位不高的“监生”人文素质可圈可点。

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因不满他的一个翰林学士把“翁仲”(石人)错叫成 “仲翁”,而将他贬为苏州通判,并写了一首诗:

“翁仲何来做仲翁,
只缘灯下少夫工。
从今不许为林翰,
贬去苏州做判通”。

看来乾隆皇帝还不是“白给的”。其综合人文素质在这个例子里还是可以称道的!不怪他自视甚高,自称是“十全老人”!当然还得说另一面,乾隆皇帝在位63年,总计写下了43000多首诗,其诗词创作的总量已接近于整部《全唐诗》。 但是能够拿出手的数目极小。他“自视甚高”总体上是一厢情愿。

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会觉得有黑色幽默的色彩了,上两个例子中显露出来的人文素质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清末保守派大学士徐桐在谈到“美利坚合众国”时说:“吾朝文物何不美,兵甲何不利?城池何不坚?而洋鬼子竟自称美利坚,可谓狂妄之极!”

欧洲国家到广州要求通商时,有位满洲大员居然说“葡萄有牙,西班也有牙。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国家。还不是洋鬼子吓唬咱们的吗?”

再如钱钟书先生提到的某位颇有考据癖的士大夫,看到利玛窦《万国全书》中说:中国为亚细亚洲,而以西洋为欧罗巴洲时,讲到“‘欧罗巴’不知何解,以‘泰西’推之。亦必夸大之词。
若‘亚’者《尔雅•释诂》云:‘次也’,…… ‘细’者,《说文解字》云:‘微也’,《玉篇》云:‘小也’,华语‘次小次洲也’,其侮中国极矣!”
钱钟书先生乃在同文中先后用了如下的判语“以音为意,望字生义”、“因音臆意”以及“以中国之言,求外邦之意”总结如上的望文穿凿现象。

“有考据癖的士大夫”,钱钟书先生没有说出名字。可是,虽然他望文穿凿,但是还能说出似是而非的根据,比起前两个政治大员的颟顸无知还是略胜一筹的。

古代官场上的笑话多如牛毛。以后没事儿的时候我愿意写上一些让大家和自己都开心惬意,这无疑会有利健康!“笑一笑,十年少!”还是有医学根据的。但是我没经过医学专业的训练,只能把网上有关笑有利于健康的结论在这里说说而已,再多说了自己就是“颟顸”了。再次一笑。

以上的例子都有书目来源,请见《刘英凯学术研究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中的《华夏文化自我中心观及外来语的汉译》以及《英汉回文、回环辞格杂考
——为记念陈望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撰》。既给掌故提供学术来源,顺便又给自己做了广告!人或曰功利之心过强,这就会招致一笑!哈!
楼主 友直友谅斋  发布于 2021-03-27 09:51:57 +0800 CST  

楼主:友直友谅斋

字数:1218

发表时间:2021-03-27 17:51:5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7 23:08:1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