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明朝之六次海战

(00)
明代中国水师进行了六次海战。分别是:
屯门海战:1521年(正德十六年)的8月,打败葡萄牙人;
西草湾海战:1523年(嘉靖二年),打败葡萄牙人
露梁海战: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明朝和朝鲜水师联合,在朝鲜露梁海域大胜日本水师
澎湖之战:1622年(天启二年),明水师赶走荷兰人收复澎湖
料罗湾海战:1633年7月,荷兰十三艘战舰,突然对明朝沿海发起了进攻。荷兰人妄图籍此迫使中国给予直接贸易的特权。明朝拒绝,命郑芝龙水师出战,双方激战于料罗湾。荷兰人遭到在远东的空前惨败,舰队9艘以及招揽的50多艘海盗船被击沉。
收复台湾: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率兵从金门出发。跨越台湾海峡,经澎湖直取台湾。第二年1662年收复台湾。
【讨论】
不可否认,明代几次海战,中国确实是胜利者。可是并不说明中国水师强大。欧洲人有远洋作战能力,可以在全球海域打仗。而中国水师只能在沿岸海域活动。中国在海战的战略、战术和装备等方面已经比欧洲落后一大截了。而仅仅一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在各方面都是先进的。中国落后得太快了。
与欧洲人的冲突,很大程度是明朝海禁政策引发的。海禁使得中国闭塞保守,拒绝了解急剧变化的外部世界,延误了中国的进步。
在中国沿海的欧洲舰队,并不是海军主力,而是海商海盗海军三位一体的小型舰队。那个时代的欧洲都是身兼三职,没有清晰界限。郑芝龙父子集团也是如此。
这些战役中,屯门之战、西草湾战役和料罗湾海战,都是在近岸海域。明朝在战船数量和兵力有压倒优势,而损失颇大。收复澎湖可算是跨海作战了,不过没有大规模海战,以陆战为主。
露梁海战算得上大规模了,同样是在沿岸水域作战。而且是明军装备较优、主动伏击。露梁之战是明朝抗日援朝战争的收官之战,对东北亚大局影响不大。当时日军已陆续撤离朝鲜,胜负早已定局。
料罗湾和收复台湾,起重要作用的不是正规明朝水师,而是受招安的海商-海盗集团。当然硬要说是明军也未尝不可。问题在于,海商-海盗在海战中远比正规军厉害!
这几次表面的胜利,除了澎湖和台湾之外,对中国没有大的意义。相反,加固了保守停滞的趋势。那时西欧刚开始超越中华,三千年大变局刚开始。假如中华及时惊醒,以变应变,有希望跟上欧洲的步伐。起码可以称雄亚洲而不至于被小小日本欺凌。
【】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06 15:55:31 +0800 CST  
(01)
*海战过程:
第一战:屯门海战。此战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
1517年正德十二年七月,一支葡萄牙小型舰队抵达珠江口,侵占屯门岛。他们“剽掠行旅”“掠买良民,筑屋立寨,为久居计”。 1521年(正德十六年)的8月,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驱逐葡萄牙人。
汪鋐组织了50艘战船,包括水师和招募的乡勇和民船。葡军战船共有6艘,包括3艘中国式帆船。明水师依靠数量将屯门岛包围起来,却始终无法攻克。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汪鋐精心准备,了解敌人的具体数量和武器情况。他配备大量火船,用以弥补自身战船火力不足的毛病。在40天的围困后,明军发起了总攻。葡萄牙人损失了1艘帆船,剩余3艘船突围出去,利用风暴突破封锁,逃回马六甲。
第二战:西草湾之战。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水师与葡萄牙海军在广东西草湾发生海战,明水师大胜。
1523年,一支由5艘桨帆船和1艘中国式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来到广州,意在与明朝政府重新交涉,并询问大使皮雷斯的下落。在遭到地方官员拒绝后,船队经过屯门,一路来到西草湾。早就严阵以待的96艘明朝战舰一路上不停的尾随与挑衅。到夜里,明朝水师再次以火船为先锋,对葡人的船队进行袭击。双方爆发战斗。葡萄牙人在损失了2艘船后,再次突围而去。42人被杀或被俘,明朝守军以海盗罪的罪名将俘虏悉数绞死。
在西草湾之战中,明朝缴获了20门葡萄牙人的弗朗机火炮,并将之大量仿制。此类型火炮从此成为了明朝军队中的制胜利器,替大明王朝又把守了几十年海疆。对于葡萄牙人的这种火炮,明朝上下赞不绝口。
第三战:露梁海战。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1598年),在明朝抗倭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水师对日本水师,在朝鲜半岛露梁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中朝联军大胜。
明军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伏击增援的日本水师。日军共有17000人,约500-700艘战船,除了水军之外还搭载了大量乘船撤退的陆军。
明军水师只有600艘战船,不过,明朝水师船只大火力猛占有优势。朝鲜水师约100艘战船。
注意这不是鸣梁海战,鸣梁海战发生在1597年,是朝鲜名将李舜臣帅兵大败日本。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是1597年3月,朝鲜与日本水师在鸣梁海峡的一次战役。朝鲜名将李舜臣巧妙利用潮水和海流的变化,以少胜多,大败日军。
第四战:澎湖之战。
万历三十年(1602年),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争夺东方殖民地。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舰队侵占澎湖。
福建巡抚南居益奉命收复澎湖。但荷兰人的战舰封锁了漳州海口,明朝水师无法出动。
天启三年(1623年)11月,南居益故意邀请荷兰人前往厦门谈判,在宴会上囚禁荷兰代表团,并乘机袭击烧毁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兰战舰。天启四年(1624年)2月,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下令明军渡海出击收复澎湖。但荷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战舰顽抗,澎湖久攻不下。7月,南居益又派出火铳部队支援,明军发动总攻,一直打到风柜仔的红毛城下,然后双方又形成僵持的局面。8月,明军再次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兰人势穷力孤,不得不撤离占领了两年的澎湖。明朝收复澎湖。
撤离澎湖的荷兰人转移到台湾,建筑城堡建立基地。
第五战:料罗湾海战
1633年7月,荷兰台湾总督普特曼斯率领十三艘荷兰战舰,突然对明朝沿海发起了进攻。荷兰人妄图通过海盗劫掠迫使明朝接受他们垄断贸易的要求。此无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绝,命水师出战,双方激战于料罗湾。荷兰人遭到在远东的空前惨败,舰队9艘以及招揽的50多艘海盗船被击沉。此战中被招安的海商-海盗郑芝龙集团起了重要作用。
第六战: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跨越台湾海峡,经澎湖直取台湾。荷兰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迫于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十六年),签订投降书撤出台湾。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07 17:27:03 +0800 CST  
(02)
<背景资料>
*屯门海战和西草湾海战始末
#葡萄牙来到东南亚
1511年,葡萄牙名将阿尔布柯尔克带领一支由1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的远征军攻占贸易枢纽马六甲。马六甲信奉一枝兰。在那里,葡萄牙人接触到了停泊在马六甲港的中国商船。
当时明朝禁止民间下海贸易。但是广东等南方沿海还是有不少人冒险去海外做生意。后来这种走私贸易得到地方官府默许。身居广州的官员也顺应形势,部分松动了海禁政策,为地方经济和自己的腰包赚取红利。
随后的几年里,葡萄牙人以马六甲为基地,陆续向南探索了摩鹿加群岛等香料产地,向北抵达了泰国。他们发现,泰国人和一些南洋小国属于明王朝的藩属国,可以与明朝进行合法的贸易往来。并且由于地方官的逐渐纵容,已经可以不按明朝规定时间朝贡,随时到广州进行贸易。于是马六甲殖民当局便派出了几个商人搭乘泰国的船第一次抵达了中国。在完成贸易赢取暴利之余,也传回了关于中国的初步报告。
虽然没能直接进入广州,葡萄牙人却已见识到繁华的东莞和作为船只驻泊地的屯门岛。前者因聚集了大量来自泰国的商贩而被描述为暹罗港。后者则因更多船只云集,被冠以贸易岛的形象称呼。这趟旅程也让欧洲人了解到与中国贸易利润丰厚。
#葡萄牙来到中国
按照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命令,马六甲总督派出费尔南*安德拉德(Fernao Peres de Andrade)率领一支四艘船的船队去往中国,护送欧洲历史上第一位驻中国大使托梅*皮雷斯(Tome Pires),试图与明朝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由于船只紧张,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地区到南洋,往往还只能保有25-30艘左右的主力远洋船只。
皮雷斯原本是曼努埃尔一世的私人医生和药剂师,随着阿尔布克尔的船来到亚洲,原本的任务是为国王寻找香料产地。在亚洲的几年里,他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叫《东方之夏》的书,成为了近代欧洲第一批关于亚洲情况的一手报告。
船队于正德十二年七月1517年抵达珠江口屯门。船队在珠江口与明朝水师的船队打了照面后,随即在靠近广州城时,出于善意鸣炮示意,惊动了当地官员。之后皮雷斯大使及属下便在地方官的安排下,在广州住下。一方面需要让他们学习中国礼仪,一方面也是要向远在北京的朝廷禀报,等待明朝皇帝的接见。
葡萄牙之前与明朝素无来往,不属于朝贡国,所以明朝官员不希望葡萄牙人大量滞留在广州。于是船队及大部分人退到了珠江口的屯门岛,并且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临时据点。完成任务的安德拉德便率领精锐的西洋大帆船返回马六甲,只在岛上留下了数量不多的葡萄牙人。
正德十五年初1520年1月,驻华大使皮雷斯通过多方贿赂买通镇守太监,终于获准带着自己的中国翻译火者亚三及若干随从由广州出发,并于5月赶到了陪都南京。当时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为平定江西宁王叛乱亲临南京。关于新来的葡萄牙人的报告一直从帝国的南方官员那边不断传来,各种反对葡萄牙人的声音不绝于耳。例如,葡萄牙船进入珠江口后曾经鸣炮示意,此为当时在南洋地区都已经人人皆知的示好礼仪。但在明朝地方官的报告中,却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好战挑衅。而包括先皮雷斯一步被皇帝接见的马六甲使者在内的众多南洋来使,也一再向明武宗打小报告,痛批葡萄牙人的种种不是。
自从1514年以来,明朝在广东的地方官违反了帝国中央的海禁命令,允许南洋藩属国商人来华贸易,引来了众多穆斯林、泰国人和琉球的商人。葡萄牙人在珠江口站住脚,无疑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而葡萄牙征服马六甲,也让自以为是宗主国的明朝大臣们恼羞成怒。
不过明武宗并没有理会这些控诉,相反他示意让皮雷斯等人跟随自己一同返回北京,并在帝国的正式首都进行接见。由此,两国间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开始了。
明武宗本人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绝对属于思想活跃的异类。虽然因为贪图玩乐与女色,留下了不好的名声,但却喜好不走寻常路。这位皇帝对于非汉族的异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先后学会了蒙古语、藏语和回回话,能够与各路奇人异士以外语交流。新来的葡萄牙人正好迎合了这位皇帝的好奇心。皮雷斯的中文翻译火者亚三原始祖籍湖南的汉人,因为家道中落而流落南洋,于是便成为了第一位学会葡萄牙语的中国人,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教授皇帝葡萄牙语的老师。
皮雷斯等人为了受到皇帝的接见,还向明武宗身边的宠臣江彬行贿,这位弄臣也在皇帝面前极力美化葡萄牙人。正是这些机缘巧合,让明武宗对这些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产生了好感,并接受了皮雷斯带来的礼物。无论朝中大臣与藩属国如何说三道四,他都不予理会。这段中葡蜜月期,正是建立在这层薄弱基础上的。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08 20:58:57 +0800 CST  


早期欧洲帆船

葡萄牙进攻马六甲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08 21:02:49 +0800 CST  
(03)
明武宗在年底回到北京,然而仅仅三个月却患重病,在1521年因病而死,没有接见使团。中葡蜜月期戛然而止。大臣们早就视江彬为眼中钉,联合杨太后将其赐死,接着又处死了火者亚三。皮雷斯一行人被明朝朝廷下令逮捕,押解回广州关押。他们的存在早就让南洋地区的诸多藩属国非常不满,亲近江彬的做法又惹怒了众多看江彬不爽的士大夫大臣。在这些儒家正统观信徒的眼里,火者亚三这样的三教九流根本就是不习教化的化外之民,却能接触皇帝,实在是难以符合传统礼数,是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对象。葡萄牙人攻占满剌加,擅自来华,又是对天朝正统观念下的朝贡体系的挑战。所以无论从何角度来看,火者亚三的被杀都不会让人意外。
此时,留在珠江口的葡萄牙人已经由安德拉德的兄弟西蒙.安德拉德接替指挥,他为了防御中国沿海频繁出没的海盗而在屯门岛上建立了小规模的防御工事。西蒙.安德拉德残暴凶狠,占据屯门“剽掠行旅”“掠买良民,筑屋立寨,为久居计”
这些事情在明朝官员看来,更加难以接受。随后,几艘载有葡萄牙人的泰国船陆续从南洋赶来,又被明朝地方官拒之门外,双方的冲突已经到了激化的边缘。新继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年纪虽小,却是一个非常信奉传统礼教的皇帝。在满朝愤怒大臣的怂恿下,新皇帝下令驱逐葡萄牙人,禁止他们继续来华贸易,并要求他们退出马六甲。
广州当地守军也已经开始组织水军进攻在屯门岛的葡萄牙人。不过他们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屯门岛上的葡萄牙人,而是对港口内搭载着葡人的南洋船只进行了突袭。不仅将船上的葡人抓捕、杀害,还将这些船上无辜的南洋商人大量击毙,幸存者被悉数卖为奴隶。船上的货物全部被本地官员中饱私囊。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0 12:23:15 +0800 CST  
(04)
#屯门岛之战与广州葡囚
1521年的8月,驱逐葡萄牙人的任务落到了时年56岁的广东海道副使汪鋐身上。这位被调往地方的京官虽然没有军事履历,却也尽心尽力的开展准备工作。他一面集中了实力不足的当地水师部队,又从附近的乡村招募了乡勇和民船进行补充。明朝长期奉行海岸线专守的海防策略,水师部队主要来自沿海的海防要塞“水寨”,缺乏大规模海战的经验。汪鋐虽然凑出了50艘战船,但良莠不齐,也缺乏必要的训练,只有依靠自己的数量优势来压倒敌人。好在屯门岛上的葡萄牙兵力更加薄弱。他们总共只有3艘不大的船,还都是从南洋地区购买的中国式帆船。
由于葡萄牙本土人口不多,海军部队需要在整个广袤的印度洋沿岸和南洋地区经营殖民据点,所以能派往中国的人数非常稀少。不得已的情况下,葡萄牙人只好在马六甲和印度等地建造适合近海航行的桨帆船,并且雇佣东南亚和印度的土著作为划桨手。又或者直接从南洋当地购买中国式帆船使用,雇佣南洋本地人甚至华人作为船员。这样一来,每艘船上真正负责作战和指挥的葡人往往在几个到十多个之间不等。在开战前夕,又有2艘葡萄牙人的中国式帆船从马六甲赶来,让葡军的船数达到了5艘。这些由葡萄牙人指挥,南洋土著操作的中国式帆船,就成为了近代第一次中西方海战中的西方海军战舰。很多人联想的先进西式帆船与传统中国船舶较量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在屯门之战中。
汪鋐指挥明军水师对屯门岛上的葡萄牙人进行了第一作战,结果却是大败而归。最大的原因在于葡萄牙人的弗朗机火炮与火绳枪性能远比明朝火器先进。尤其前者是可以快速替换弹药的后装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也胜于明军武器一筹。葡萄牙人惊讶的发现,明朝水师的火炮竟然大都由木头和竹子制成,反复多次的发射就容易因温度过高而自己炸裂。何况经历漫长航行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往往有多年海上作战经验,可谓身经百战。而明朝水师则缺乏历练,经常连自己沿海的海盗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去管。明朝水军成员的战斗力显然无法同葡人的精锐海员相提并论。于是,明朝水师只能依靠数量将屯门岛包围起来,却始终无法攻克。几次进攻下来,都损失惨重。这是,又有1艘中国式帆船从马六甲赶来,葡军战船数量上升到了6艘。
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汪鋐组织明军进行了精心准备。包括私下接触了为葡萄牙人工作的华人,了解葡萄牙人的具体数量和武器情况。同时精心准备了大量火船,用以弥补自身战船火力不足的毛病。在40天的围困后,明军发起了总攻。屯门岛上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岛上的葡萄牙守军自然也是补给匮乏,弹药告急。在明军最后一次总共开始后,葡萄牙人损失了1艘帆船,于是决定将剩余船上的葡人集合在3艘船上,拼死突围出去。最后他们利用风暴,突破了明朝水师的封锁,逃回马六甲。
由于没有能够围歼葡萄牙人,明朝地方官火冒三丈。押解到广州的使团成员皮雷斯等人就成了发泄对象,被关押在大牢里。皮雷斯待遇稍稍好于其他人, 1524年病死在牢里。而其他人有些死于酷刑和虐待,其余的被作为海盗予以处决。进献给皇帝的礼物被退还后,连同私人财物也被地方官们侵吞。
欧洲历史上第一位正式派驻中国的大使死在牢里。也为中欧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直接接触,划上了句号。
一直到这个时候,依然有零散的葡萄牙人搭乘泰国人的船抵达广州进行贸易。于是腐败无比的明朝地方官员再次组织人手突袭了这些商船,在就地完成分赃后,那些被抓葡人连同船上的泰国人也都遭了明朝地方守军的毒手。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0 12:25:23 +0800 CST  
(05)
虽然在屯门海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明朝赢得并不轻松。屯门的葡萄牙人并没有数量足够的武器和军队,使用的船只也都是在亚洲临时购买的。但依靠先进武器优势与战争经验丰富,依然给明朝军队以不小的心理打击。今天很多人在将此战简单定性为中国对近代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次胜利,并且夸大交战双方的武器技术差距,实在是自欺欺人。
表面上,中西方文化冲突是这次战役爆发的最大导火索。例如皮雷斯在北京向明武宗敬献曼诺埃尔国王写的国书后就发现,明朝官员翻译的版本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当大使质问儒学官员时,后者的回答简单明了:这是天朝的礼数。的确,在当时,任何国家,不分强弱,在以儒学世界观的明朝官员眼里都是不折不扣的蛮夷。那么任何带有平等外交性质的公文就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润色,以显得谦卑、恭候,不失皇帝乃至整个王朝的体面。几乎所有明朝中央官员都以儒学世界观看待天下大局,自认为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去提醒皇帝下令驱逐葡萄牙人,维护实际上已经日渐瓦解的朝贡体系。
而在广州的地方官员的积极表现,则是彻头彻尾的利益使然。在长期的海禁下,这些地方官就已经默认并保护走私商人到南洋贸易,以自己掌控的垄断渠道谋取暴利。以至于明朝中央朝廷三番四次下令严禁沿海私商航海,都不了了之,难以执行。由于这类行当带有不法性并伴随着巨大风险,于是沿海地区的海盗就成为了最佳人选。这些苟活于大明法律灰色地带的本土冒险家,亦商亦盗,甚至与来华的葡萄牙船队在越南海域发生过严重冲突。他们中一些胆子更大的人索性离开中国,去到诸如泰国等南洋藩属国,成为了这些国家的使节和商务代表,又靠着本土关系,为藩属国进行朝贡贸易牵线搭桥。当这些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之时,与之相勾搭的广州地方官员便索性在自己的省份私自解除了海禁。一时间,大量的南洋商船蜂拥而至。武宗曾下令整顿广州的这种乱象,却从没有认真执行过。或许头脑灵活的武宗自己都意识到,海禁锁国是多么的愚不可及。因而他对葡萄牙使者的怀柔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葡萄牙人的出现,无疑会让这些利益团体的固有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损失。这不仅是因为葡萄牙人在南洋地区的扩张。在正当贸易中,双方也是斗的难解难分。例如屯门海战前夕,有一艘搭载有葡人的泰国船先于其他船抵达广州。按照当时的规定,先到者先进行贸易,也就意味着能及时出手货物。然而后来的泰国船竟然能够直接插队贸易,遭到了葡人的严重抗议。这次冲突也被认为是屯门海战爆发的一个诱因。无疑,具有官方背景的华侨商人,有开后门的权利。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明朝地方官一方面反对葡萄牙人在离开珠江口更远的屯门岛建造防御海盗的简单工事,一面却纵容那些“泰国人”在东莞聚集,以至于葡萄牙人将当时的东莞形象的称为暹罗港。
这些“泰国人”与沿海海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沿海居民往往也对初来的葡萄牙人仇视和怨恨。因为他们正是整条靠海吃饭的灰色经济带上的参与者和分享者。一方面受到海禁制度的压迫,无法正常靠海营生,另一方面却可以以非常途径谋生,甚至致富。当中的不少人以到南洋混个使节身份为荣。他们的分工也明确而简单,有人去招揽生意,有人负责明面上的打点和经营。更多人则单纯维护这一体系本身,甚至不惜使用暴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广东地方的水师在巡逻中总是相安无事,而外商船来华则经常遭遇海盗。
至于这条灰色垄断链的最大的受益人依然是那些庇护他们为非作歹的广州地方官员。在他们的润色与修饰下,葡萄牙人礼节性的鸣炮成为了挑衅,尽管这种习俗对于长期涉外的官员来说,不可能毫不听闻。当西蒙.安德拉德在屯门岛上以绞刑处决了一名触犯法律的船员后,发往北京的奏折又变成了葡萄牙人滥用私刑。丝毫不顾唐宋时代,外商来华就已经享受有一定的内部治外法权。
也是他们编造故事,称葡萄牙人专门偷盗当地儿童,用以食用,以今人眼光来看是多么的荒诞可笑。在他们凶残的策划实施了对数艘泰国船只的抢劫杀人后,又将这些恶行的责任全部推倒了葡萄牙人头上,诱使朝廷颁布全面绞杀来华葡萄牙人的命令。于是,在明朝中央进一步的指示下,这些广州地方官员此后得到了对任何来华葡萄牙船只“杀无赦”的权利。
至于那些坐镇朝廷的儒学官员们究竟有没有因为这条灰色垄断链牟利,则需要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他们一直坚持的儒家世界观与体系,恰恰是造成这种中央与地方大幅度割裂的原因之一。广东地方官吏的铤而走险与沿海百姓的冒死出海,都是对违背人性与经济规律的海禁制度的严正抗议。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1 12:13:58 +0800 CST  
(06)
#西草湾海战
1522年,葡萄牙驻印度总督派遣梅洛-库蒂尼奥(Mello Coutinho)即“哥丁霍”为司令,率领6艘舰船(其中包括2艘大型卡拉克、2艘小型卡拉克、2艘中国帆船junk)驶往中国。意在与明朝政府重新交涉,询问大使皮雷斯的下落,并开启与中国的贸易(从这支舰队甚至还有主力舰来看,不能说完全没有备战的准备)。
1523年,船队遭到广州地方官的拒绝后,经过屯门,一路来到西草湾。在今香港大屿山附近的茜草湾遭到柯荣、王应恩率领的“大队明朝水师船只”拦截,并遭到明军开火。明军有96艘战船。
库蒂尼奥不知道,在其航行之前,皮雷斯(Pires)使团已经遭到灾难性的失败,新即位的嘉靖皇帝已经下令驱逐葡萄牙人,而广州当局更是下达了命令,看到葡萄牙船只就将其击沉。
为了补充水源,随后葡萄牙舰队停泊在附近的一座小岛上,结果被明船只包围了。更倒霉的是,葡萄牙人并没有在这座小岛上发现多少淡水。库蒂尼奥试图与明军谈判议和,结果却遭到了拒绝。
到夜里,明水师以火船为先锋,袭击葡萄牙船队,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之战。库蒂尼奥下令全军突围。葡军的突围起初非常顺利,2艘大型卡拉克和紧随其后的2艘中国帆船都突破了明军船只的包围,并挫败了明军一切企图接舷登船的企图。但是殿后的2艘小型卡拉克却被明军再度重重围困。其中的一艘在激战中,舰上的火药桶(gunpowder barrel)突因不明原因被引爆,船上顿时燃起熊熊大火,另外一艘则被明军接舷成功并登船,潘丁苟首先冲上葡舰,其余士兵也蜂拥而至,最终船长Homem力战阵亡,而这艘卡拉克的几乎所有船员都被明军杀死或俘虏。
在西草湾之战中,葡军6艘船中的4艘最终得以突围回到马六甲,1艘被明军完全缴获,另1艘被火药爆炸重创的小卡拉克被炸沉。总得来说,此战葡萄牙一共损失了2艘小型卡拉克,79人战死,41人被俘虏。明军以海盗罪的罪名将俘虏悉数绞死。
此战葡方资料声称此战明军共动用大小船只300艘,其中中国帆船80艘,不敢说这个数据是没有水分的。不过明军应该也不是完全没有损失,尤其是对葡军另外4艘船登船失败的过程中。明军副将百户王应恩也在战斗中阵亡。从明方对屯门和茜草湾战役的说法来看,确实有葡人火炮猛烈之类的记载,由此看这两战的葡军确实都动用了相当数量的佛郎机火炮。
卡拉克主要武器是短炮和投石器,原为地中海贸易而设计的大型商船,因能搭载火炮也被作为武装商船。因为成本高适航性不佳后为盖伦式淘汰。根据萄葡牙海军的数据,卡拉克船的平均寿命是四年,从欧洲到印度往返2次就要报废。
不过明军的损失显然得到了很大的弥补——在战斗中明军几乎完整的缴获了一艘小型卡拉克帆船,船上共有各类火炮20多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葡萄牙印度洋舰队的主力炮佛郎机火炮(berços)。考虑到葡萄牙还有一艘小型卡拉克被击沉,茜草湾海战葡萄牙估计损失了大约40多门舰炮。
此后,明朝大量仿制佛郎机炮并用之装备明军。此类型火炮从此成为了明朝军队中的制胜利器,替大明王朝又把守了几十年海疆。对于葡萄牙人的这种火炮,明朝上下赞不绝口。明朝水师甚至找到曾经在葡人船上帮工的华人,在他们的指导下仿造了葡萄牙人的帆船战舰,因两侧众多木桨,命名为蜈蚣船。不过最后因为觉得太耗费木料而不再建造。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2 16:23:47 +0800 CST  




佛郎机火炮。第一张是明朝仿制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3 15:06:26 +0800 CST  
(07)
16世纪的葡萄牙海军已经具备了远洋作战的能力,在本土几千公里外作战并取得了重大战果,这在当时无疑领先于时代。其舰炮的威力一度横扫印度洋。但是佛郎机虽然对付传统的桨帆小船有相当威力,对大船的破坏力仍显不足。第乌之战的新资料证明,马木鲁克、古杰拉特的大船大多数是葡军用接舷战缴获的,仅有2艘大船和大部分卡利卡特小船是被击沉的。这就解释了为何西班牙无敌舰队一直以接舷战为主,直到伊丽莎白时代的舰炮(就是红衣大炮)投入使用之后才进入了炮战时代。而明军即便是没有准备的水师也拥有大量福船,接舷战更是完全不惧,在近岸作战中有相对的优势。
在与葡人开通贸易方面,明朝从中央到地方依然墨守成规,毫不作为。西草湾之战后,葡萄牙官方暂时放弃了对中国沿海的贸易追求,只有其民间力量以私人身份,先后转战福建和浙江沿海,逐渐与沿海的本土海盗商人们形成合作关系。但明朝中央朝廷又屡次以极端暴力手段,将他们赶出沿海。
正是朝贡思维与海禁政策,让中央反对民间与海外进行贸易。而地方上又往往出于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纵容海商与海盗进行走私贸易。中央朝廷在嘉靖朝不断紧缩海禁政策,这些人又不得不与葡萄牙人合作,最后甚至发展到与日本浪人抱团,形成了祸害沿海地区几十年的倭寇风暴。明朝政府不但不能依靠贸易获得税收,反而需要耗费无数力量来镇压倭寇。今人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不能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海禁这种不合时宜的强制政策,甚至可以说是违反历史潮流发展的开倒车终究无法永久性的维持下去。迫于沿海倭寇等私人海商集团的膨胀,明朝从地方到中央,又开始寻求与葡萄牙人合作。作为近代世界关系体系建立者之一的葡萄牙人,虽然在海外扩展时带有明显的殖民者色彩,却也是非常务实的经营者。无论在非洲还是印度,都不会放弃与当地势力的有效合作,达到双赢目的。于是在1553年,葡萄牙人终于利用包括向广州地方官行贿在内的各种手段,取得了澳门的留居权。西方近代在中国沿海的第一个长期据点,这才稳定下来。一直到1840年,英国取得香港之前,澳门都是中国沿海联通外面的世界的最重要渠道。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3 15:06:58 +0800 CST  
(07-2)
【链接】澳门
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船长苏萨通过贿赂获准“通市”。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澳门本来就是外贸港口,民间船只在此验货抽盘。葡萄牙人在此聚居,官府未予驱除。万历元年1573年广东官府在澳门北设关建闸。万历十年两广总督陈瑞允许葡萄牙人租澳门,地租每年五百两银。后增加了,在明末一度增至每年十万两。
明朝急需大量的火炮,因此与窃据澳门的葡萄牙人进行了长期的火炮交易。澳门有当时远东最好的炮厂“卜加劳铸炮厂”,与明朝交易的火炮就有部分来自这个炮厂,一部分来自其他渠道购买。【】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3 15:12:58 +0800 CST  
(08)
**露梁海战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1598年),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水师对日本水师作战,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中朝联军获胜。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以及“丁酉再乱”。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李如松率领明军入朝参战。翌年初,连克平壤、开城。四月二十日,收复汉城。日军退据南部诸道,并提出议和。不久双方停战。万历二十五年正月(1597年),日军再次侵略朝鲜,明军再次赴朝,接连打击日军。侵朝日军被压缩在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十月,丰臣秀吉死讯传至朝鲜,日军全线撤退。
十一月,小西行长率领的倭军第一军团在顺天城被明军包围无法逃脱。小西行长撤离的军队在猫岛遭到联军的截击,损失惨重,多次强行突围都未能得逞,不得不向外求援。
这时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明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先将猫岛附近港口的小西行长死死围住,引诱日军水师主力前来救援,最后将其歼灭在露梁海上。
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
驻扎在泗川的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求救信,率部前往顺天救援。岛津义弘(1535—1619年)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岛津家大名。途中遇到从固城赶来的立花宗茂、从南海赶来的宗义智,在岛津义弘率领下一道前去救援小西行长。三支部队会合后,共有17000人,约500艘(也有说700艘)战船,除了水军之外还搭载了大量撤退的陆军。
陈璘、李舜臣早就分兵埋伏于露梁海峡西口的浦屿间,等待日军通过。陈璘率明军19400人,战舰600余艘,埋伏于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李舜臣率朝鲜水师7000余人,战舰100余艘,埋伏于观音浦。
明朝水师有很多高大坚固的福船和楼船,且配备佛朗机炮、虎蹲炮等重武器,而日军的船相比较起来大小、火力、防护等性能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十八日午夜,日舰队乘夜潮经过露梁海峡。十九日丑时,岛津义弘(即石曼子)率军万余、战船500只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遭陈璘部阻击,调头南下。天亮,日军发现前有伏兵,又向北回师,遭到北岸邓子龙部截击。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
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卷二第六十八页)
联军驾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北岸邓子龙率士卒300登上朝鲜船,奋勇冲杀。“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明史•邓子龙传》)
战至中午,陈璘派水师副将陈蚕、游击季金率部来援。与此同时,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朝鲜李忠武公行述》对这场战斗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发,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
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
日军且战且退,大批日军焚溺而亡。部分日军逃脱登岸亦为明军所歼。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綎军夹攻顺天日军。小西行长余部从南海岛另一端跑掉了。
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日军垂死挣扎,李舜臣率龟甲船冲入敌阵,却被日军包围,结果不幸身中流弹而亡,他死前叮嘱侄子李莞:“战方急,慎勿言我死,毋令惊军。”李莞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叔父指挥,继续战斗。
陈璘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岛津义弘仅率50余只战船溃逃。中朝联军以一百多艘的代价歼灭日军四百多艘战船。
楼主 俗人无语  发布于 2021-03-14 21:10:00 +0800 CST  

楼主:俗人无语

字数:12412

发表时间:2021-03-06 23:55: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5 07:46:42 +0800 CST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