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先过审查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19:27 +0800 CST  
最近写了两篇文章总也通不过,搞得我心惊胆战的。

现在写一点关于心经的解读感悟。

这篇东西很短,以前很喜欢听这个音乐。

读得也多,但是慢慢深奥的。

现在感觉到有一些感悟,闲着无事,正好写下来。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0:56 +0800 CST  
这事呀,是从读西游记起的,晚上实在睡不着。

看看书,看到高老庄那一章,读到心经,

有两三个地方不太懂,第一个名字——波若波罗蜜多

第二个,是受想行识。

这两个都查看了一下百度,现在资料共享如下。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2:22 +0800 CST  
Shellbew
推荐于 2019.10.28

“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都是佛教用语,意思一样没有区别。

“般若”指的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份了。

“波罗”指的是“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指“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有时“多”也可省略)。

译成汉文合起来是“智慧到彼岸了“。



扩展资料:

般若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人空,而不起人我见的智慧。二法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法空,而不起法我见的智慧。三俱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人、法俱空,而不起人、法二种我见的智慧。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和「度」(即六度之度)。生死岸中很苦,这一生变人道,不信佛的人来生保人身不容易。你要是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都具足;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若不达到这个水平,人身保不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般若波罗蜜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2:46 +0800 CST  
中文名称
受想行识

定义
佛教五蕴皆空中除色蕴之后四蕴


出处
《般若波若蜜多心经》

属性
佛教用语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在色蕴之后,加一句亦复如是,意思就是都一样是空。

即可说: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故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四蕴皆为心法,非色,即非物质。受想行识,用大师的话来说,"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都脆弱虚空的东西。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3:08 +0800 CST  
其实还有第三个不太了解的地方,就是三藐三菩提,不过以前百度过,就是很了不起的那个意思吧。没太大实际,就是佛的名号和境界罢了。

我这里也百度一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刚经》,在《心经》里也有对它的诠释,其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由佛学高僧大德翻译而来。其含义是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即具有无比完全的智慧和觉悟。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4:47 +0800 CST  
金刚经和心经,
都是大乘经典

讲的都是般若波若蜜多

看上面的资料,波若,有点那个自然主义的意思,如实的照看一切事物

波若密多,就是到彼岸。

多——了。

了是过去式。

好,是未来式。

我这里解说,这些名字大概的讲一下。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6:46 +0800 CST  
西游记中有两处到彼岸了!

第一次是,到西凉女儿国时,

这时候,来的是一首木船,

还有一次,是到了灵山,无底船来渡们的时候——这是法船

无底的嘛,为什么呢,告诉你不是一般的船。

女儿国那是王船。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8:10 +0800 CST  
佛法中还有‘彼岸花’的这些说法

如果你仔细一点呢,你会发现,这都跟西游记有关系

作者吴承恩对这个佛家的佛法是非常的了解,甚至精通。

不是一般人的。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28:58 +0800 CST  
这篇心经在西游记中出现在高老庄,一上来,就说,关自在菩萨

这个观世音,有很多名称,也有很多形象

唐朝,太宗叫李世民,所以宗教里面有这个名称的避讳,所以把观世音叫观音了。

其实有个世字的。

也有翻译叫观自在。

我则戏称为关这家。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31:00 +0800 CST  
现在把心经全文来一遍——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扩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32:47 +0800 CST  
观音在家。。。行深?

行——行者?

深?——不懂

波若——就是佛的如实之智慧

菠萝蜜——就是到彼岸

多——了

很多人说这个多,可有可无。。。呵呵啊,那是不然。

你说你去一个地方,到了,跟没到,你怎么说啊?

到了,就说我到家了。

没到,说——我到家。

到没到?不一定

我到家去——没到

你到哪去?——我到家——还是没到。

所以没有这个‘了’,你到没有?不一定到。

没有这个了,就没有时间的过程性。说明你只是一个意念或者一个计划。

到彼岸——到彼岸了。

这里面的意思你深品。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36:02 +0800 CST  
还有一个,就是密,翻译为‘到‘’和‘渡’都好。

但是 呢,到,是到了西凉国啦。

渡呢,那就是到灵山了。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36:43 +0800 CST  
从语法上说,带‘了’是过去式,完成式。

没带‘了’,处于现在时,或者未来事。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37:38 +0800 CST  
所以,这时候,观音菩萨,已经到彼岸了。!

而不是想到彼岸或者正要到彼岸。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38:11 +0800 CST  
般若波罗蜜多

那么,为什么又要‘行深’呢?

其实呀,可能是禅定了。

宗教挺古怪的,深,就是禅定的深了

行,就是往内走了。

行,凡人的理解,就是走路。

但是这里的理解,不是走路。

西游记,取经,不是走一走路,到西天就到彼岸了。不是的。

行者,也不是走一走路就成功啦成佛的啦。

这个‘行’是心本行的行。

是《心本行径》的行。

所以,人家走心啦。不跟你凡人一样的。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40:25 +0800 CST  
我记得 唐僧师徒到西天,佛祖给了一些白书假经

后来也有真经,但是掉河里了。

书中有一本《心本行经》纸张粘在了石头上,破了,字迹残缺不全了。

也翻译为“佛本行经”的,这是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的原因。这样翻译也对。

但是没有心本行,这样直接,有启发作用。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42:24 +0800 CST  
现代人,拜佛,很多容易把这个你太木偶当成佛。

所以,一说佛,首先想到的是泥胎木偶。
其实,心和佛是一个东西,拜心,就是拜佛。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43:04 +0800 CST  
拜众生,也是 拜佛。

现在都有所求,所以,不懂这个啦。都拜泥和木。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43:43 +0800 CST  
菩萨打坐时,感觉到五藴皆空了

为什么呢?

就是 感觉到了
楼主 独孤求败AH  发布于 2021-01-20 02:44:20 +0800 CST  

楼主:独孤求败AH

字数:12766

发表时间:2021-01-20 10:19: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7 13:01:34 +0800 CST

评论数:1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