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与封常青,大唐帝国的悲情双子

提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兄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已经成为古往今来、黑道白道拜把子、交朋友最常用的海誓山盟。但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既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赌咒发誓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种共同追求的人生理想,和兄弟们相见恨晚的情愫。但是你可知道,历史上倒是真有这样一对难兄难弟,原本没有一丁点兄弟感情,本该各走各路,老死不相往来。然而命运不仅毫无道理地将他们纠葛在一起,还偏偏让这对冤家体验了兄弟情结的最高层次-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大唐帝国芸芸将星中闪耀的双子星座-高仙芝和封常青。
高仙芝出生于高句丽(中国东北,不是朝鲜)一个职业军人家庭。姿容俊美,器宇轩昂,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
封常青出生在今天的山西临猗,父母早亡,随外公生活。生活清苦不说,自身条件还差,体瘦眼斜,短腿跛足。雪上加霜的是,外公又触犯唐律,按律充军。
高仙芝少年时跟随父亲到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戍边,听命于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chá)。高仙芝20岁时,父亲高舍鸡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而高仙芝已经因军功封游击将军,与父亲的军衔平级。果然是后生可畏,前途无可限量。(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包括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封常青却是以罪犯家属的身份来到安西的,工作是看守城门。好在外公到底是个文化人,工作之余,可以辅导封常青读书写字,幻想知识改变命运。封常青30岁时,外公去世。和城墙外的萧索景致一样,封常青的生活并没有一点点改变的迹象。
封常青大脑中经常闪现也最难磨灭的画面是这样的:30多名衣着华丽的男子,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一名容貌英武的将军,呼啸而来,绝尘而去。没错,这就是安西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
是安于现状做一个只管开门关门的城门小兵,还是像他们那样风风光光过上人模狗样的生活,老大不小的封常青似乎有了自己的选择。

一、别扭的缘分
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把握。封常青连夜写好简历,一大早就登门自荐,表达了想跟随高将军执鞭坠镫、鞍前马后的愿望。
谁知高仙芝不仅自己相貌堂堂,对随从的颜值要求也高。一看封常青那副尊容,顿感恶心、气疾,忙叫人打发离开,再也不想多看一眼。这就是高仙芝对封常青的第一印象。
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封常青又来交简历。这一次高仙芝再好的脾气都忍不了了,简直是出离愤怒:“随从的编制已经满了,哪能天天到我这儿揽活呢!”
但高仙芝还真是小看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封常青可是做足了功课,既然来了,哪有轻易放弃的道理。轮到封常青论理了,那声音简直一条街都能听见:“大家都来看啊,看看高仙芝是个怎样的高义之士啊。你们都说他知人善任,我无人举荐,就来投奔他。结果他两次拒绝我。如果是我工作能力不够,没说的,我立马滚蛋。假如他是外貌协会的,那他就会如同当年孔子失去澹台灭明一样,落得个以貌取人的骂名。”(常清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
随后封常青做了一件令高仙芝做梦都想跳楼的事情,直接把工作岗位从城门搬到了高仙芝家门口。你不是不待见我吗,那我就让你每天进进出出都和我打个照面。
不知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感动了高仙芝,还是为了尽快摆脱以貌取人的恶名,反正从来不知道“怕”字怎么写的高仙芝将军最终在封常青面前缴械投降了。高家卫队新增随从一名,大唐名将中的双子星座“高-封组合”正式组成,从此开启一段不平凡的传奇旅程。

二、 封常青崭露头角
天宝初年(742年),从黑山以北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若干个达奚族部落叛乱。夫蒙灵詧受命平叛,领军出征的任务自然落在了高仙芝头上。高仙芝果然不负众望,率2000精骑出击,大获全胜,班师回营。
领导上阵杀敌,留守人员就要做好后勤保障和信息沟通,封常青深谙其中门道。高仙芝回到军营,刚想吩咐手下草拟一份文件,把这次平叛经过报告给节度使大人,封常青已在第一时间呈上《关于平定达奚诸部叛乱的情况汇报》,请高将军斧正。
带着狐疑和挑剔的眼光,高仙芝开始展卷细读。这一读不要紧,高仙芝脸上表情如同中风,张口结舌,好大半天没回过神来。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份文件,而是在使用慢镜头回放看一部战争电影。从战场的位置,地形条件,到双方的驻军,兵力部署,再到战术安排,战斗过程,只能用详尽、准确、生动、传神来形容。
高仙芝大呼过瘾!他能想到的文中尽已表达,没想到的仿佛也被揣摩尽致。这样的材料哪里还需要斧正,直接采用,上传。同时,高仙芝也平生第一次向封常青投射出钦佩的眼神。似乎从这个角度看,封常青好像不再如以前那么感觉不顺眼了,整个形象也慢慢挺拔高大起来。
同样惊喜的也包括刚收到捷报的夫蒙灵詧和他的谋士们,慢镜头回放的效果让几位看惯八股公文的大爷们目眩神迷,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高仙芝孚一回营,判官刘眺、独孤峻立马迎上,嬉皮笑脸地争相问道:“报告谁写的?将军账下哪位高人这么有才?”(向捷布谁作者?公幕下安得此人?)哪里哪里,不就是属下封常青嘛!(吾傔封常清也)高仙芝倒是客气,两位判官却不依不饶,非要见见这位高人。高仙芝只好请封常青出来,谈谈心得体会,谈谈报告产生的经过。几位判官(封常青也是判官)相谈甚欢,极大地促进了大家写作水平的提升。
在高仙芝的举荐下,封常青被封为叠州地下戍主,级别仍为判官。此后又多次立功,被授予镇将、果毅、折冲等称号。这才是真正应验了封常青年轻时候的梦想,知识改变命运。
天宝六年(747年),封常清随高仙芝远征击败了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詧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作为随从,此时已成为高仙芝重要的左膀右臂,深得信任。高仙芝便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以后高仙芝出征,经常让封常清作为留后使。后院稳定,前方才无后顾之忧,才能专心战事。

三、一根筋,封常青
此时的封常青,至少在安西城内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了。能力出众,处事公道,领导信任,群众喜欢,似乎没有人怀疑“高-封组合”就是大唐帝国一对珠联璧合的双子星座。有这二位在,创造出任何奇迹似乎都不是不可能的。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判断结果。做得对,不一定就是做得好。可封常青恰恰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对的,就要去做。他不会想到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权衡利弊。说到底,就是典型的一根筋!
领导对下属可以当自己人对待,但作为下属的却不能真把自己不当外人。
高仙芝有一乳母,乳母有个儿子名为郑德诠,郑德诠在高仙芝手下做郎将。郑德诠从小在高府长大,跟高仙芝那才叫真正的一奶同胞,比亲兄弟还亲。高仙芝出征在外,封常青负责的是整个安西城的治安,郑德诠负责的却是高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安全。孰亲孰重,傻瓜都看得清楚,封常青却是个例外!
以封常青现在的声望,得到安西城将士和百姓的尊重是必然的,封常青也非常享受这种尊重。但在郎将郑德诠眼中,他与封常青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加上他与高仙芝的私人关系,封常青无疑就是个外人,不值一提。所以每次封常青办完事回到办公室,其他将领都去汇报工作,郑德诠却不吃这一套。
最不能忍的就是有一次这小子居然骑着马从封常青身边飞奔而过,是熟视无睹,还是目中无人,封常青越想越不是滋味。
一回使院(留守使办公室),封常青马上吩咐手下去召郑德诠,是到了新账旧账一并清算的时候了。使院应该是一个带若干院子的大宅子,到达内府必须经过几道大门。为防止里面的人逃跑,同时防范外面的人闯入,郑德诠每跨入一道门槛,封常青都命令手下关门。
郑德诠进入内院,看到大堂之上封常青猪肝一样的脸色,听到身后“咣当”一声,才恍惚感觉到一丝寒气,但一切都为时太晚。
刚开始语气还比较平缓,“我从前只是个城门小兵,想给高将军做侍从,被高将军多次拒绝。这个故事你是知道的吧?”“知道。”此时的郑德诠可能有些后悔,但绝对想象不到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封常青的语调渐渐提高,“承蒙高将军厚爱,任命我为留后使,你怎敢如此无礼,凌辱你的上级!”(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兵马使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
郑德诠还想申辩,封常青已厉声呵斥,“来啊,拖出去重打60军棍。”一会儿,使院内便传出杀猪一般的嚎叫。
留后使杖责郑德诠的消息传到高仙芝母亲和乳母耳中,二老大吃一惊,顺着嚎叫的声音就跑到使院门口。无奈大门紧闭,只听见板子落在皮肉伤上的声音,以及郑德诠痛苦哀嚎。两位老人扶墙痛哭,求封大人给个面子,饶郑德诠一条狗命。院内的嚎叫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两个老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大门也没打开过。
使院内,那郑德诠已是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封常青一看60军棍打下去,这小子居然还有气。行,拖出去交给家属,不过别把身体翻过来,就这样脸朝下,拖出去。
等到高仙芝回到安西城,听到这事经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到府中一看,都在料理后事了。
这件事的过程和结果总是让人感觉诡异,封常青的做法到底为了正军纪,还是为了泄私愤,谁都很难说清。高仙芝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重新评价和对待封常青,每个吃瓜群众都抱着观望的态度,静待事件发展。但是事态的发展出人意料,高仙芝再次见到封常青的时候,两人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封常青没有解释,高仙芝也没有提起。
此后封常青又处斩了两个违反军纪的部将。这下大家都知道封常青是个一根筋,不讲情面,睚眦必报,跟他干活都小心一点,别开玩笑。

四、高仙芝的事业巅峰
征服小勃律国以后,高仙芝已是威名远扬。中使边令诚(宦官,监军)又上书皇上,表扬高仙芝的同时,又报告了夫蒙灵詧嫉贤妒能的举动。于是唐玄宗提拔高仙芝任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代替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成为主宰西域的军、政一把手。
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奉旨入朝,加封特进一职,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
同年十一月初五,吐火罗国国王叶护失里怛伽罗上表请求唐朝出兵抗击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高仙芝奉命出征。从安西到竭师国路途遥远。有了远征小勃律国的经验,高仙芝这次准备充分,军事行动非常顺利。天宝天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唐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竭师王。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此时,大唐帝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帝国主管中亚的总督,被吐蕃(今青藏高原)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
高仙芝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等四散传播的,还有很多有关他的负面消息,这些消息也为他不久将来的失败埋下了巨大隐患。
公元五世纪,中东的阿拉伯人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以来,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经过宗教侵略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被占领地区的宗教与种族,更有甚者,使得传统中东全面伊斯兰化、阿拉伯化,如埃及的土著人科普特人现在成了埃及的少数民族。
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屠杀、赶走了大量非穆斯林,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跨过中国的国界。开元三年和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大食向安西四镇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击退。当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范围逐渐延伸到大唐帝国控制的西域地区,中亚的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向其屈服,唐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势必将爆发一场确定历史进程与走向的决定性战役。
地处中亚的石国(昭武九姓之一,都城拓折城,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是大唐帝国最友好的藩属国之一,地处丝绸之路,农业发达,商业繁荣,为西方富庶之国。高仙芝早已垂涎于石国财富,于是在天宝九年,借口石国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高仙芝先是派出一路人马,以皇帝使者名义诱骗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到长安。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攻破石国防备,大小官员都成了俘虏。继而纵兵劫掠,杀人放火。无数宝石、黄金装满皮箱,车载斗量,最终落入高仙芝腰包。(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回军途经突骑施国(突厥部落之一,同时期的名将哥舒翰,其家族就是突骑施部落十四姓之一),高仙芝又诬其反叛,“假途灭虢”袭击了突骑施国,俘虏国王移拨可汗。
这两次毫无道义可言的卑劣行动,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反抗又受到唐军残酷镇压,被害者中很多是与石国贸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于是,高仙芝在向朝廷邀取的功劳中又多了一项“破九国胡”。
天宝十年(751年),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玄宗大概对高仙芝在安西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有意对相关地方将领换防,以防不测。于是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代河西节度使。但当时的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安禄山堂弟)不想接受这样的职务安排,指示手下上演了一部“割耳捴(zǒng)面”的苦情戏,来挽留安思顺。“割耳捴面”是草原民族表达感情最炽烈的方式,就是用锐器割破耳朵,刺破脸皮。加上此时监察御史裴周南也向玄宗上奏,玄宗就收回成命,加封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仍主西域。
高仙芝一系列错误行为严重破坏了大唐帝国在西域地区的民族政策,唐朝声望大大降低。石国被破以后,石国王子逃到昭武九姓的其他部落,诉说了高仙芝阴险残暴的恶行,部落首领怒不可遏,纷纷向黑衣大食暗送秋波,约定攻取安西四镇。黑衣大食求之不得,加紧策划向西域地区的扩张。
高仙芝获得情报,决定先下手为强。
一场改写欧亚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战役即将打响。

五、怛罗斯之战
天宝十年(751年)四月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
除高仙芝以外,参战的还包括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以安西都护府2万汉军为主,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1万人。
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部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1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
战斗打响,高仙芝指挥李嗣业和段秀实集中力量攻城,葛逻禄负责外围的警戒和防御。
唐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劲,守城的阿拉伯军队遭到巨大杀伤。但由于准备充分,怛逻斯城储备了大量用于防御的物资,攻防双方始终处于拉锯状态。
到第五天,阿拉伯军队的援军赶到,高仙芝腹背受敌,战局向对唐军不利的方向倾斜。关键时刻,负责外围防御的葛逻禄部突然撤出战斗。怛逻斯城内守军士气大振,重装骑兵倾巢而出,直击唐军中军,连日征战的唐军再也支撑不住,溃败已成定局。
高仙芝、李嗣业、段秀实组织突围,趁黑夜向安西方向溃逃。阿拉伯军随后掩杀,唐军损失惨重。次日,败军到达通往安西一处狭窄通道入口。高仙芝命令清点人马,准备集结军队,回师再与阿拉伯军队决战。李嗣业等坚决不同意,同时建议高仙芝先退回安西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再考虑决战的事情。“敌人的追兵马上就要到来,按照现在通过的速度,搞不好我们都会丧命于此。先别管士兵了,我们先撤回到安西再说。”但是李嗣业的建议遭到别将段秀实的坚决反对,“贪生怕死,军人的勇气哪里去了?为了逃生而舍弃士兵,将军的仁义又到哪里去了?”(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此时,同样溃败的拔汗那残部也逃命到此。人多路窄,互相践踏,秩序混乱,场面失控。关键时刻李嗣业挥舞大棒,击杀多名制造混乱的士兵,稳定了队伍的情绪,部队方才得以有序撤退。
此战,唐军和阿拉伯军队都遭受很大损失。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急需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而获胜的阿拉伯军队主将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
怛罗斯之战后,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但是并没有受到处罚,而是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节度使一职由王正见担任。不久高仙芝终于还是奉旨来到河西,担任河西节度使。
怛罗斯之战打破了高仙芝“山地之王”不败神话,但在短时间之内尚未给大唐王朝造成致命打击,唐玄宗仍然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之中。
天宝十一年(752年),王正见死,封常清接任节度使之职。天宝十四年(755年),高仙芝被封为封密云郡公。

六、封常青续写辉煌
封常青接任节度使,同时封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封常青在此任上,大兴水利,屯田练兵,唐对西域地区的影响力逐步回升。
天宝十二年(753年),封常青率军讨伐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到菩萨劳城(克什米尔中部)一带,唐先头部队遭遇大勃律国军队。唐军一鼓作气,击溃敌军。封常青十分高兴,命令军队乘胜追击。此时斥侯府果毅段秀实异常冷静,他向封常青建议说:“敌人表现虚弱,是故意引诱我军。我的意见是左右包抄,向山林地区搜索。(贼兵羸,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
封常青感觉有理,按照段秀实的建议展开搜索。果然在山林地区发现伏兵,一阵穷追猛打,大败敌军。大勃律国只好投降,封常青得胜而回。
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青被提拔为御史大夫,不久被正式任命为北庭都护、安西节度使。此时封常青身兼两镇,与当年的高仙芝当年一样,坐上西域军政头把交椅。与高仙芝不同的是,封常青不一味强调高压政策,而是“胡萝卜加大棒”,军事和外交手段并重。向北平定阿尔泰山葛逻禄部落叛乱,向西与葱岭以西的阿拉伯势力修好,西域形势日渐稳定。由于封常青的经营,唐朝与西域少数民族重新建立起融洽关系,为安史之乱后期少数民族军队参与唐朝平叛打下基础。

七、洛阳保卫战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西节度使封常青奉旨进京,等待玄宗召见。
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初闻边境快递的八百里加急,玄宗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或者是干儿子安禄山的仇人报送的假消息。紧接着河北、山西各州县被叛军攻陷的消息纷至沓来,皇帝这才慌了手脚,紧急召见宰相杨国忠、封常青商议退敌之策。
杨国忠不愧为祸国殃民的大奸贼,到这个时候都不忘在皇帝面前使劲忽悠。“安禄山造反是迟早的事,我早就料到了。不过真正想造反的并不多,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是绝对不会反叛朝廷的。给我几天时间,自然有人会将安禄山的首级割下来送到朝廷。”
封常青也许受到了宰相态度的鼓舞,他对于眼前的严峻形势疏于研判,对前途的估计过于乐观。“安禄山十万大军突然叛乱,对于多年无战事的我朝来说的确是冲击很大。但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战局就会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请允许我即刻奔赴东京洛阳,募集兵源,发放武器,组织抵抗,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献上安禄山首级,悬于朝门示众。”
宰相和将军的表态终于稳定了皇帝和满朝文武的情绪,坚定了抗击叛逆的决心,于是唐玄宗下达圣旨:
1、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青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2、任命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讨逆;
3、杀掉安禄山质押在长安的儿子安庆宗和其他亲属,各地唐朝军队迅速组织勤王,剿灭叛军。
封常青很快携带圣旨到达东都,组织洛阳保卫战。由于叛军在河南河北攻城略地,洛阳城遍地流民,募兵工作进展顺利,半个月时间就募集到六万人马。封常青又下令拆毁黄河上唯一的通道河阳桥,严防叛军渡过黄河,从北面攻击洛阳。
兵力数量是不少了,但兵源却是无业游民、手工业者、地痞无赖为主,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战斗,战斗力实在很差。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正在长安招募士兵的高仙芝军队。
到了十二月,黄河冰冻,安禄山大军顺利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无险可守,封常青率军进驻武劳(虎牢关,河南荥阳汜水镇以西),阻击叛军。安禄山率军渡过黄河之后,迅速攻占陈留(今河南开封),随即挥师西向,于十二月初八攻陷荥阳。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殉守荥阳,命田承畴、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进袭洛阳。
封常青于武劳摆开阵势,欲与叛军决一死战。然而战势一拉开,封常青才知道力量对比竟是如此悬殊。面对田承畴、安忠志率领的虎狼之师,唐军那几万人就像从四面八方赶来抢收庄稼的农民,排列整齐都不容易,更别说使用什么战术。好不容易列好阵势,叛军铁骑发动第一波冲击,一击即溃,几万人马如潮水般向西奔逃。兵败如山倒,封常青也只能跟着后退。一直退到洛阳城东的葵园,才终于纠集起一些部队,再战,再遭惨败。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又败。十二月十二日,洛阳沦陷,叛军自四门入城,纵兵烧杀抢掠。
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只好率领败兵,自苑西破墙西走,退往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上官婉儿老家)。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叛军,东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等拒不投降,遭杀害。
洛阳保卫战以唐军惨败告终。安禄山自起兵以来,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要不是打家劫舍需要花点时间,此时兵临长安城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八、潼关布防
此时陕郡太守窦廷芝已逃往河东,高仙芝率东征大军进驻此地。听说封常青到此,高仙芝又惊又喜,忙命手下开门迎接。惊的是在陕郡遇到封常青,难道洛阳以及陕郡以东的大片土地已尽归叛军所有了?喜的是东征前路茫茫,敌军情况一无所知,封常青或许可以告诉我一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见到高仙芝,封常青倒地便拜,嚎啕大哭,把一路惨败的经过原原本本倾诉出来。“我与叛军接连交战,敌军如虎狼一般,锐不可当。我军临时拼凑,一触即溃,惨不忍睹。现在不要说东征没有胜算,就是陕郡也是守不住的。”
“一旦敌军突破陕郡的防线,长安的门户-潼关就会暴露在敌军面前。现在潼关的部队全部调集往前方,防守形同虚设。将军应该放弃陕郡,立即回师潼关布防,为各路勤王兵马到来,形成全面反击争取时间。”
封常青所言从战略上说无疑是正确的,高仙芝当然知道遭遇强敌要避其锋芒,坚壁清野的道理。但他也非常清楚,唐玄宗对安禄山的造反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任何一条失败的消息都会让他抓狂。此时东征军回师潼关,说得好是审时度势,拱卫京师。相反,就是消极避战,抗旨不尊。如此就死罪难逃。
思前虑后,高仙芝还是决定一面向朝廷报告东征途中所见所闻,部队不得不改变作战方略,一面命令全军调转方向,向潼关进发。
途经太原,高仙芝下令打开国家储备库太原仓,取出库存金银缯布(纺织品)奖赏给将士。然后一把火烧毁太原仓,指挥部队全速向西行进。
参加安禄山叛乱的不仅是常年征战的职业军人,还是一帮趁火打劫的亡命之徒。听说太原有财物,士气大振,拼命追击,没多久就赶上逃跑的队伍。一时间狼烟滚滚,喊杀声、抢夺声、哀嚎声不绝于耳,“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
趁敌军哄抢物资的时机,唐军主力得以顺利抵达潼关。甫一入关,高仙芝立即展开部署,整肃军队,修葺守备,各战略要地分兵把守,随时等待敌军的到来。唐军士兵这段时间一直都听到敌军凶残嗜杀的传闻,自身缺乏训练,明知道送死也只能跟着上,队伍中充满哀怨情绪。眼见得高仙芝把队伍带到潼关,层层布防,天天训练,以逸待劳,又凭借天险相助,队伍的士气渐渐有了起色。
安禄山的先头部队崔乾佑到达潼关,组织了几次进攻,皆因防守严密没有成功,引兵退守陕郡。而安禄山取得洛阳以后,开始筹备登基大典,攻击长安被放到下一步的计划中。大唐终于获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回头再说封常青,知道丢掉洛阳,又屡战屡败,皇上不可能轻饶。一连三次派出信使,写信向皇帝解释失败原因,但唐玄宗拒绝接见。无奈,封常青只好硬着头皮进京请罪,求圣上宽恕。到渭南时,京城的圣旨也到了。唐玄宗因封常青战败,免去其所有职务,命其以普通士兵身份到高仙芝部听差。高仙芝听说以后也很高兴,请封常青协助他训练士兵,巡察守备。
这道圣旨相当于默认了高仙芝布防潼关的军事计划,同时给予封常青戴罪立功的机会,“高-封组合”当然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
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一点,忘了朝中还有一个视高仙芝为死敌的太监-边令诚。
当年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国,边令诚系监军。由于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恼怒于高仙芝擅自向朝廷报功领赏,欲治罪。多亏边令诚向玄宗皇帝上书阐明事实,皇上下旨提拔高仙芝为四镇节度使。边令诚一直把自己当成高仙芝的恩人。
高仙芝率军东征,边令诚曾向高仙芝提出一些建议,其中可能夹带了一些私货,高仙芝拒绝了。此事让边令诚心中不忿,认为高目中无人,忘恩负义,有机会一定要狠狠教训教训他。
边令诚瞅准时机向唐玄宗奏报,“封常青作战不力,丢失东京,狼狈逃窜到高仙芝军中,把敌军描绘得跟阎王爷似的,军心动摇。高仙芝听信封常青蛊惑,擅自改变进军方向,丢弃陕郡数百里土地,逃回潼关。高仙芝还克扣士兵兵粮和赏赐,军中怨声载道,时刻有哗变的危险。”“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唐玄宗闻此大怒,恨不早点对此二人治罪。命边令诚带上谕旨,到潼关前线立即斩杀高仙芝、封常青。

九、双星陨落
十八日(1月24日),边令诚到达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封常青仰天长叹,该来的还是躲不过啊。“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并以《遗表》记述了我经历的战斗过程,以及从战斗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我死以后,请上呈圣上,希望对将来的平叛有用。”
“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
《遗表》写道:“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封常青引颈就戮,暴尸于芦苇之上。
高仙芝回到官署,边令诚带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大夫也有一份圣恩到了,接旨吧”。高仙芝赶紧下堂听旨,边令诚宣示敕书。听完敕书,高仙芝悲愤交加。“我退兵潼关,是有罪,要我死我没有怨言。但说我克扣官兵的军粮赏赐,这是无耻的诬陷!”
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收到你盘剥的士兵都在门外,你敢说你没有做过吗?”
高仙芝大声对门外的士兵说:“士兵们,我从京城把你们招入军队,虽然得到一些物资,但还不足以把大家的装备配备整齐。我们期望的是到战场杀敌,以军功得到圣上的封赏。但是叛军来势凶猛,于是我下令退守潼关,也是为了给圣上守住京城门户。士兵们今天给我做个证,如果我真干过这样的事,你们就大声说-实。如果我高仙芝没有做过,你们就大声说-枉。”
门外的士兵大声呼喊:“枉——”,声震云天。
边令诚对士兵的呼声充耳不闻,准备动手。高仙芝看到芦苇之上已经身首异处的封常青,感慨万千。“封二啊,你从一个最下级的兵士做起,在我手下做到判官,又接替我四镇节度使职务。如今,我们又在此共赴死难,难道真是命运的安排吗!”
“封二,子从微至着,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
陌刀手手起刀落,高仙芝人头落地。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5-09 14:12:14 +0800 CST  
首次发帖,请多支持!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5-09 15:06:33 +0800 CST  
@毅CQ 2020-06-18 13:12:45
写得很好,楼主请继续!
-----------------------------
谢谢!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6-27 10:09:29 +0800 CST  
@人话少鬼话多 2020-06-18 14:18:24
写的生动,挺好,鼓励支持。
-----------------------------
谢了!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6-27 10:09:45 +0800 CST  
更正:封常清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7-03 05:02:24 +0800 CST  
附与封常清有关的唐诗,作者皆为岑参。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7-03 05:08:13 +0800 CST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7-03 05:08:44 +0800 CST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
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
吾君方忧边,分阃资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马回。
铁关控天涯,万里何辽哉。烟尘不敢飞,白草空皑皑。
军中日无事,醉舞倾金罍(léi)。汉代李将军,微功合可咍(hāi)。
楼主 常山赵子龙88  发布于 2020-07-03 10:48:40 +0800 CST  

楼主:常山赵子龙88

字数:12197

发表时间:2020-05-09 22:12: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03 16:18:05 +0800 CST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