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的正义感

史学家的正义感(一)

史学家要不要正义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史学家王曾瑜先生说:“搞史学没有正义感不行”。于是在他的身上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正义感了,于是他就能写出《荒淫无道宋高宗》和《岳飞新传》了。而在他的笔下,秦桧和高宗饱受鞭挞,几乎是一无是处,使得人们都恨了他们,这就是正义感所起的作用了。

在岳飞研究会编辑的岳飞研究学术论文中,我们能见到比比皆是的“正义感”,使得这些论文成了秦桧、高宗的控诉书、检举书,成了岳飞的宣传单、表扬信、赞美诗、功劳薄。这样的效果不错吧,不是充斥了正义感吗?虽然王先生说过,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神化和偶像化。但是这样搞下去岳飞能不神化吗?能不成为大众的偶像吗?那么他的对立面呢,将偶像害死的人呢,自然是千夫所指,怒目相视了。

说到史学家要有正义感,那么其他的学家要有正义感吗?如果都有正义感,何必要单提史学家呢?如果不是都有的话,是不是有的学家可以不要正义感呢?作为一个普通公民都应该有正义感,遑论史学家呢?那么这句话说了显然等于是白说了。你说一个中共党员有正义感吗,那肯定是有的吧,是不是史学家入党的比不入党的有正义感呢,他的研究成果好与其他人呢?如果不能好于其他人,这个正义感起了作用吗?再问,如果是个资产阶级的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是不是一钱不值呢?甚至是反动的、恶劣的呢?我们是不是要说,成为一个史学家,首先应该是个党员,不是党员的,研究成果要降等级。可以这样吗?

正义感的意思就是,你搞历史,要说要做正义的事情,不能干相反的事情。你必须遵从主流意识,不能有于此相反、相悖的意见和看法。这就等于禁止了争鸣和争论。就等于是说,你只能说秦桧坏,只能说岳飞好,否则就没有正义感了。如果你有了不同意见,人家就可以说你没有正义感,是个歌颂汉奸,诋毁英雄的人,脑子里就冒出来想批判你和憎恶你的念头。而在史学家以外的人中,脑子里冒出来的是想咒骂你、痛殴你、杀了你的念头。这样一来,史学家只能向“正义感”靠拢了,只能是胆战心惊、唯唯诺诺了。那么我们所研究的历史会成个什么样呢?

史学家要有正义感,那么医学家呢?人类学家呢?动物学家呢?植物学家呢?微生物学家呢?考古学家呢?是不是可以没有正义感?一般人的理解,搞教育的,搞宣传的,搞法律的,搞文化的,要有正义感。其他的如搞地质的、搞气象的、搞饮食的、搞建筑的可以没有正义感,因为这些东西和正义没有什么关系,资产阶级也一样能搞的非常好。许多行业如果有了正义感怎么办,搞医学的对病毒、细菌恨之入骨,要将人体内的大肠杆菌消灭得一干二净;搞动物的要将肉食动物,尤其是豺狼虎豹全部杀光;搞医学的先问这个病人做过坏事没有,如果做了坏事,就不予救治。这算不算正义感的体现呢?

历史学家的正义感是什么,正确的理解是真实地反映和客观地分析历史。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感情和小集团的利益,就是大集团的利益也不能掺杂进去。不能说我端谁的饭碗,我拿谁的钱我就为谁说话;不能说我姓什么,我就为本姓的人说好话;不能说我的家族、我的民族是什么,我就为本家族、本民族歌功颂德。当法官的有个回避制度,搞历史的没有这个制度,对于历史的研究不怕你有偏向,因为别人可以反驳你,可以否定你。你的偏向脱离了正确轨道,大家是能够看得见的。既使今天看不见,早晚是能够看见的。在过去,我们的史学家从属与某个阶级,当然也就为某个阶级说话了,因此对于农民起义一概肯定,并且说那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而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一概地视而不见,或者是好也说好,坏也说好,赞歌高奏,涂脂抹粉,这就不能做到客观性了。

阶级性也体现在了岳飞的身上,岳飞维护了汉民族的利益,维护了汉民族的正统观和道德观,因此他就是好人,就是爱国和反侵略的。而女真人是汉民族利益的侵害者,他们就是坏人了。尤其是在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年代,岳飞作为一个反抗外族的代表受到突出的宣扬。数百年来,岳飞被神化了,成了偶像,也成了符号。对于符号这个东西,真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符号是必须誓死维护的,不能亵渎的。谁想要戳穿偶像,是要跟你拼命的。

搞历史到了这样程度,就不是研究历史了,而是在说教和洗脑了,这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问题。要认识到,“正义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盐是好东西,不能什么东西里面都放盐,这也是个常识了。正义感要服从科学,科学才是真理,这是研究历史的人所必须注意到的。,

楼主 秦桧研究会  发布于 2014-05-03 01:09:00 +0800 CST  
史学家的正义感(二)

为了维护偶像,一言堂是必须的,“二言堂”就损害偶像的利益了。因此是不能搞“兼容并包“的,于是现代科学理念和方针是可以置之不理的。我们也就可以发现,许多人最爱引用《宋史》中的《秦桧传》,说他贪污,说他文字狱,说他害人,说他富可敌国。可是要谈具体内容的时候,就拿不出东西来了。

宋代有个台谏制度,其独立于君权、相权、长官和同僚的言事原则,如蔡京当政时,台谏对他的弹劾几乎从来没有断过,有案可查的就有十余人;秦桧为参政时,御史黄龟年对其弹劾,秦桧只得辞位。他再次任相后,力主和议,仍有台谏张戒、常同、方庭实、辛次膺交相论劾,但并未涉及秦桧的贪腐问题。常同担任殿中侍御史十个月,弹击官员80人,宰相4人,侍从16人,大将6人,郎官13人,监司帅守26人,庶官15人,证明谏官不是不敢说话的,是有监督能力的。秦桧曾经说过:“进退百官,臣之职也。倘以臣黜陟不公,愿先去位”,说明秦桧还是有自律的。

高宗有个特点,他坚持“惟于赃罪而不贷,盖以赃罪害及众,不可不治”。那么秦桧敢于放肆地胡作非为吗?有史料说,桧喜赃吏,恶廉士,贪墨无厌。监司、帅守到阙,例要珍宝,必数万其乃得差遣。及其脏污不法,为民所松,桧复力保之。故赃吏恣横,百姓愈困。那么谁能举出一个具体事例呢?谁能证明是落入了秦桧的腰包呢?百姓又困倒个什么程度呢?

在史料中还可以看到,说南宋光宗、宁宗以后,“贪吏布满天下”;而理宗的诏书曰:“去岁以来,贪浊成风”,那么又何必说什么秦桧如何呢?难道没有秦桧封建王朝的南宋就是人间天堂了吗?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奈对宋朝的研究成果表明,公元960年至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0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三分之一。宋代为“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11至12世纪的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这些发展,是与岳飞有关还是与秦桧有关呢?

因为有了正义感,说到秦桧坏的时候,就会无限放大,而是否真实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岳飞,则是歌功颂德,同样也是无限放大。结果一个上天,一个入地,形成了极其巨大的反差。其实我们多加注意可以发现,除了《宋史·秦桧传》绝大多数的史料是见不到秦桧什么贪腐行为的。钱财这些东西对于一生最后十七年的老头子来说,有多大的意义呢?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难道是为了养子秦熺而积累吗?秦桧傻吗?为秦熺打工吗?他能吃多少、穿多少,住的房子早晚也是人家的,那么钱财的意义又何在呢?你又不出国,又不行贿,又不投资,又不妻妾成群,秦桧能消耗多少呢?如果我们能在秦桧墓中发现什么也可以作为证据,但是就连这样的证据也没有啊。

杨敏之先生编了一部近80万字的《中国历代反贪全书》,从先秦、两汉到清朝的贪官都说到了,有的内容是“韩侂胄专权纳贿”,说他有爱妾14人,但就是没有秦桧的大名。按说不应该啊,怎么可能没有秦桧呢?想不明白的人可以去问问他好了。还有一部王春瑜的《中国反贪史》,他也说不出什么秦桧的具体事例来。在南宋就有人说要抄秦桧的家,皇帝没有答应。可这些叫喊要抄家的人,也说不出秦桧是个大富豪。所以至今没有人能够得出具体的数字来,没有数字,你说什么也是白说。你要起诉一个人,仅凭笼统一说行吗?高宗知道岳家军有财产近两千万缗,这是得到岳飞认可的数字,而在秦桧这里,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可以认定的结论。

王曾瑜先生有个学生叫铁爱花,她是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副教授,专门研究宋史的,她从王先生这里学到了正义感。在她35万字的大作《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中,也提到了秦桧和他的夫人王氏。因为这王氏和他丈夫一样有名气,甚至还成了杭州岳庙鉄跪像之一。在“士人阶层女性在公领域的活动”第三节:参预夫、子的事业,第一部分“参预丈夫的事业”,专门提到《钱塘遗事》载: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夫人曰:“擒虎易,放虎难”。于是秦桧“其意遂决”。作者认为:在秦桧专权期间,其妻王夫人始终与秦桧狼狈为奸,士人阶层女性以内助的身份对外事的参预并非都是正面的。

这部王曾瑜先生作序的学术专著,怎么可以拿民间的传说当真呢?即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有许多人知道这是毫无根据的编排,是故意对秦桧的丑化,早在“秦桧吧”里被批过无数次了。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者,真不应该如此的轻信或者是为了正义感而不择手段,不分青红皂白。连这样的错误你都会犯,其作品的质量该打多少折扣呢?能有多少可信度呢?而王先生怎么就没有发现呢?普通人的事迹你可以不了解,秦夫人的事迹不清楚是讲不过去的。我们即可知道,这就是正义感所发挥的作用了。

在史学家有了正义感之后,他们对岳庙鉄跪像的丑恶一面就视而不见了,反而觉得那是好东西,是需要用来教育人民的好道具。在他们的脑子里,正义就是可以侮辱人的行为,就是可以歧视和猥亵妇女的行为,就是置公德于不顾的行为,就是爱国可以不讲人权的意识。公元2005年,在关塔那摩监狱发生了美军“虐囚”事件,首先被激怒的是最讲人权的美国人,他们为了“敌人的利益”,“很没有正义感”地纷纷上街游行,抗议自己的政府,要求政府为终止这种非人道的行径采取行动。而我们的史学家及高级知识分子们、“公知”们却不见这样的意识,反而为鉄跪像百般辩护。他们怎么竟然不如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呢?这个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其实中国的老百姓也有维护人权的呼声,也有反对鉄跪像的抨击,只不过他们不能形成一股力量,难以冲动坚固的壁垒。

我们中国人的某些正义感,其实就是拿人性和人的灵魂开刀,一个没有人权的制度下是不能出现人权教育的,自然也不可能有维护和争取人权的公民。胡适先生说: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而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动不动就谈“正义感”,是对历史研究的伤害,也是对人类道德的伤害。如果我们一切从正义感出发,处处贴上政治的标签,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处在混乱之中,文革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重和痛苦吗?

历史研究讲客观、讲科学、讲真实、讲包容,这样才能形成讲真理氛围,也才有真理出现在我们眼前。为此我们应该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把历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楼主 秦桧研究会  发布于 2014-05-03 01:11:32 +0800 CST  
为了国家罢兵权
罢兵权是秦桧丰功伟绩中的重要一项。北宋完成了罢兵权,日子过的好好的,南宋还没有做好这件事,结果很早就有大臣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但是因为战事频仍,一时还不能着手进行。恐怕高宗还有个想法,看看不罢能怎样,如果好的话,不罢与缓罢是不是也可以呢?另外即便要做,也得等个火候,不能随随便便,因为这是个容易闹出乱子的事情,一不小心出了事,悔之晚矣。
有研究历史的学者说,秦桧与高宗罢兵权的真正目的,主要是是出于对武将的疑忌和为了降金。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你武将表现好,对朝廷很忠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何必要急于罢兵权呢?你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佳,我为何不罢你呢?岳飞在绍兴十年和十一年的表现 证明了罢兵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说到降金,更是不合实际。从表面上看,有武将是反对议和的,但是他们改变不了国家的方针政策。绍兴八年完成与金议和,罢兵权了吗?没有吧?随后的两年,也没有罢兵权,高宗降金了吗?议和就是议和,怎么能随便说什么降金呢?北宋的议和少吗?澶渊之盟是降辽吗?与绍兴和议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是降金的话,为什么第一次绍兴和议之后,金朝又对南宋发动战争呢?既然已经降了,南宋必是俯首帖耳,惟金朝的马首是瞻,还打什么仗呢,兀术只要一句话:还我失地,南宋就得乖乖奉上,可南宋有这样的举动吗?而绍兴十一年的淮西大战,是降金的表现吗?
为什么偏偏就有人说是“疑忌”和“降金”呢,当然是为了给秦桧和高宗的脑袋上扣屎盆子,往他们的身上泼污水,就是要搞臭他们,就是看不上他们才跟他们过不去。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不是研究学问应有的态度。为什么看不到罢兵权的积极方面,看不到对南宋的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看到南宋武将,尤其是岳飞的表现很糟糕,秦桧才萌发了罢兵权的想法。
有学者说,是绍兴七年高宗才有了罢兵权的念头,其主要的原因是刘光世的畏敌怯战,在大臣中引起了公愤,故力主解除他的兵权。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刘光世的兵权解除了,下一步就是高宗要将淮西军交给岳飞来统辖,而在高宗改变主意的情况下,岳飞忿而“拂袖而去”,跟朝廷闹了一场大赌气。高宗看到岳飞这样的大将太不好驾驭了,才有了罢兵权的想法。所谓“猜疑”、“疑忌”,是帝王固有的天生的心态,不是后天才有的。高宗怎么可能在当了十多年皇帝之后才开始“疑忌”呢?那建炎三年的“苗刘之变”不是武将干的事情吗?那武将范琼不是死抓了兵权不放“疑忌”朝廷吗?那岳飞朝思暮想要得到淮西军,不是显得太贪婪、太过分了吗?岳飞没有头脑,他想不到皇帝固有和天生的心态,仍然是我行我素,那么皇帝就得拿出办法来治治你了。我让你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看你怎样我行我素!
早在北宋之初,宋太祖与赵普就有一段对话,赵普认为:“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这就是罢兵权的早期认识,其目的是为了天下自安。岳飞说武将不怕死,文臣不贪财,天下太平矣。岳飞这样的半文盲,对天下太平能有什么好的认识呢?他根本说不到点子上。也早有人说过:不修甲兵,不市战车,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这样的认识也比岳飞高明了许多。简单地说就是:休兵息民,天下太平。秦桧做到了,为南宋争取到了一代人的和平,他才是真正的实干家。
根据赵普的精神,宋太祖和宋太宗,相继在行政、财政、军政三方面削夺藩镇的权力。由于该政策不失为中兴中央的救弊良方,故大多学者给予正面评价。只是认为这项政策如果推行过当,会有负面影响。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有负面作用,人不吃五谷杂粮会死,吃了就会生病,难道能不吃饭吗?
早在北魏时期,有个叫王澄的就主张过“深固根本,强干弱枝”;唐代郭虔瓘说:“自近及远,强干弱枝”,还有其他一些朝代,也有过这样的主张。岳飞的岳家军,本来就已经是“强枝”了,他还想要淮西军继续加强其“枝”,在高宗和秦桧这里怎么能通得过呢?如果岳飞是个聪明人,他怎么会为此与高宗翻脸呢?他这样做,不仅高宗有警觉,就是秦桧也会有感觉,岳飞搞了个物极必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罢兵权不等于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军队。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四根粗壮的手指头,这样的手好用吗?如果有十根手指头呢,尽管不那么粗壮,用起来当然灵便,当然有效率了。再说任何一个王朝立国,不是说有多么大的疆域,五代十国的疆域不大吧,只要安全了,他们也是能够存在下去的。南宋所追求的首先是国家的安全,安全的第一要素不是军队,而是儒家的“民本论”。国家的基础在于人民,人民得到休养生息,才能根本安固,对外方能有所作为。所以才有“人民本也,疆土末也”的著名论断。那么何必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呢?只要皇权能够有效地巩固了,以和议来避免战争是完全可行的政策。
岳飞对高宗说过,灭金“期以三年”,凭他说这样的话,高宗就知道岳飞是在瞎说了。当然秦桧也会这样认为的。古人说:昔太祖既平湖湘,尝谓太宗曰: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级广南、江南,则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以为我屏翰,俟我富贵则取之。故即位之六年平蜀;又三年征太原;又二年平岭南;又三年平江表;及太宗再北征,乃克之。岳飞怎么可能三年搞掂金国呢?再说岳飞能跟太宗相比雄才大略吗?岳飞甚至没有一个“则国用富饶矣”的好办法。他心中的战争怎么能够持续下去呢?
岳飞拿不出作战的方案来,只能是信口开河,既然让高宗不信任你了,那么罢你兵权有什么可惜的呢?你岳飞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要有什么想不通的。可是岳飞就偏偏想不通了,就想“谋为乱”了,典型的经不住考验,那么高宗只能做一件事——杀了你,那么你只能、只好死而瞑目、死而无憾了。
秦桧完成了皇帝赋予的重任,他是个合格的宰相,是个对南宋有突出贡献的人。



楼主 秦桧研究会  发布于 2014-05-04 01:27:09 +0800 CST  

楼主:秦桧研究会

字数:6640

发表时间:2014-05-03 09: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03 11:14:00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