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际会——五代十国的那些大佬们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很迷茫。历史到底是什么?几千年的悠悠岁月,充满了血腥与杀戮,勾心斗角与政治斗争。这样的历史,真的是我么希望所看到的吗?我苦思冥想,夜不能寐。直到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几千年沉淀的历史,无数文人墨客、武将政首所形成的历史,都只是平铺直叙地展现一些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事情,而却丧失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些人在处理事情中展现的智慧与人性。伟大的马克思教育我们:一切历史都是人民的历史,在这些帝王将相身上,也许也只有人性是与所有普通人相通的吧。于是我就决定:在除了传统的叙事手法上,再加上人物性格分析、处理智慧的分析,或许其中我有猜测的的成分,但这并不影响历史的多彩。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五代风云》,这本书讲述的是从唐懿宗即位开始,到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展现了一百二十年的广阔历史画卷,在这个烽火狼烟的乱世,人性的特点暴露无遗。无论你是善良或者丑恶,都给人非常大的震撼。

读史令人明智,希望此书可以启迪米一位读者的智慧,也希望每一个看书的朋友可以借书中的案例洗涤智慧、灵魂,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此向善,那么不久的社会,就会变得天下大同。余也不胜欢欣也!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23:00 +0800 CST  
煮酒的朋友大家好,我在这里开帖子啦,原贴《五代风云》 在隔壁舞文弄墨上年发表,不过我脚的煮酒的观众朋友应该更多,本书写的是五代十国,当然还还有晚唐部分,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五代也是一样,从安史之乱后大唐就一直走下坡路,虽然几度中兴,但依然改变不了历史潮流。最终分为五代的乱世,而五代也最终为赵宋所统一。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段精彩的历史吧!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34:10 +0800 CST  
上面的不好意思哈,打了错别字,以后帖子里的错别字也请多待带,作者会尽量避免的。呜呜呜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35:39 +0800 CST  
大家好,我是仁皇阁主,以后和大家继续领略五代史!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37:10 +0800 CST  
楔子
古今奇书《推背图》里关于五代是这么描述的:”十三童子五王公,五十三参运不通。“这本书准确的预言了五个朝代以及十三个皇帝的数量(仅中原王朝称帝者),令人啧啧称奇。但这个并不是什么幸运的事情,短短的五十三年,皇帝如同走马灯一般换来换去,战争也成为了常态。你若是一个老实的本分人,根本没办法在那个世道生存下去。确实,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的乱世,只有混混们也就是所谓的枭雄才能生存下去,而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也便应运而生。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五十三年的历史——这段黑暗却也有人性,痛苦与快乐并存,读起来荡气回肠的铁血岁月。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43:46 +0800 CST  
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我们的故事了,在开始故事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五代在哪一个时期?、
严格的来说,五代是从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的“禅让”建立后梁开始,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结束,共计五十三年。但是,真正的乱世早在唐懿宗时期就开始了,懿宗咸通年间,相继爆发了裘甫之乱、庞勋之乱,儿子唐僖宗在位期间,又爆发了席卷大江南北的黄巢大起义,终于成为了压垮大唐王朝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的故事,就从裘甫之乱(859)开始。
严格的说起来,裘甫之乱发生在宣宗李忱的大中十三年,宣宗皇帝可是大唐后期难得的一位好皇帝,一举扭转了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颓的局面,民间称之为小太宗,他的一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推荐大家有兴趣去看一部港片《宫心计》)。可是,裘甫之乱爆发时他已经嗝屁了,当政的已经是他儿子唐懿宗李漼(cui,第三声)。照理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到了唐懿宗李漼这儿就不灵了。咱们的李漼同志,整天花天酒地,沉湎酒色,整天就想着哪里好玩、哪儿的小姑娘好看,抓几个(当然,他是皇上,叫入供)一起睡觉。当然,这就算了,你说古代统治者有几个不爱喝酒、爱美女的,何况他还是最大的地主——皇帝!可这位老兄偏偏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大兴土木,开始在全国各地营建寺庙。这样问题就来了——修建寺庙的土地怎么来?地主豪强们当然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那么一层层摊派下来,就到了小民头上。土地征用不说,农民还被强制做工,换回来区区几个铜钱,自然是弄得民怨载道。这还不是问题,在唐朝,僧侣是不用纳税的,他们有政府登记的“度牒”,也就是“和尚证”。不错,你没看错!当和尚也要证明!这样问题就来了,和尚寺庙越来越多,而劳作的农民越来越少。在以农为本的古代,生产力会大打折扣,赋税也大打折扣,只能从盐、茶等其他领域摊牌,社会矛盾就更加激烈了!(估计灭佛的唐武宗知道会被气活过来)李漼的老子宣宗好不容易积累的本钱没多久就被挥霍的一干二净,社会矛盾也越发激烈起来。。。
大家知道,在古代,盐开采以及买卖是收归国有的,也是赋税的重要来源。据有关数据统计,那时候大唐超过一半的赋税都来源于盐。而贩卖私盐,等于和国家抢饭碗,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可就是这样,由于其中丰富的报酬和利润空间,还是有许多人削尖了脑袋想钻进去、分一杯羹。
这些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也不是啥“良民”,都是刀尖上舔血、不怕事的狠角色。就是这么一群人,掀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时间:859年12月,夜
地点:浙江象山
人物:裘甫等数百位私盐贩子(大多是就近农民)
聚集目的:造反
众人都举着火把,裘甫站在一个土堆上,燃烧的松油发出吱吱的响声,映红了半片天空。裘甫向诸位喊道:当今皇帝无道,天下藩镇割据、分崩离析(场面话,显示自己正义),我们贩卖私盐也有一段时间了,这不,被官府盯上了,大家说怎么办吧?(真实原因)
台下盐贩子甲喊道:裘大哥,您是我们的头儿,您说怎么办?对啊,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台下群情激奋,顿时叽叽喳喳,热闹起来。“叫我说,藏着早晚会被官府发现,怎么着也是个死,不如就反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对,反了”“反了,反他娘的!”台下应和者无数,场面顿时热闹起来。“好,既然兄弟们都是这个意思,那我们就反了”,裘甫大喝一声,举起他的右手握拳伸向天空。就这样,一场浩大的农民起义就开始了。
起义军的势头很猛,一举攻克了县城,又辗转宁海、奉化,进逼剡县(今绍兴新昌),并在剡县附近的桐柏山打败了唐军,攻入县城。一路上,起义军开府库、赈济贫民,很多贫苦老百姓闻声归附,起义军一下子到达了几千人的规模。
到这里,你肯定想问了:就这几百个没有专业训练的农民,就能一路攻克这么多县城?在这里,我回答一下:首先,唐代的主要兵力都防守在西南、西北、东北边境,东南的江浙之地没有多少兵,再说了,有唐一代几百年没有在浙江发生大规模战事,当地统治者也放松了警惕;再加上这些贩卖私盐的平时和官府打交道也不少,都是好勇斗狠之辈,加上每破一城就大开府库,赈济灾民,不断有新的血液加入,灾民们连命都豁出去了,战斗力还能不高?就这样,裘甫较为顺利地攻破绍兴、宁波境内的十几座城池,名声大震。他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还创建了自己的年号——罗平,造反人数也达到了三万余人。
这时候,唐朝廷终于收到了东南叛乱的消息。皇帝虽说爱玩,但江山总是要保的(还不是昏庸透顶)。于是就派遣了一位指挥官——王式,来解决这场叛乱。这王式是何许人也?据史料上看,这哥们挺牛。历任晋州刺史(市长)、安南(今越南北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都护(中央驻该地军政长官),可谓是能文能武——按照今天的话说,是个复合型人才。这哥们上任以后,也不着急平叛,而是现招募了一批“特种兵”——吐蕃、回鹘人。这些人都是唐王朝之前与吐蕃、回鹘交战投降或者俘虏的人,朝廷为了防止他们造反,就把他们安排在了离家乡很远的江浙地区。大家知道,游牧民族的汉子基本上都是英勇好战的,再加上本身生活的不如意以及王式许诺的战胜后的封赏,这些人马上就加入了王式的队伍,队伍马上壮大起来。
这一边,农民军首领裘甫开始犹豫,他拒绝了手下刘睢提出的攻占越州(今绍兴府城),将兵力西调,与唐军沿钱塘江对峙的正确建议,而是坚壁清野,想要割据于此,等待局势明了后在行动。坏就坏在这,同志们,兵贵神速啊!于是王式乘着这个机会进驻越州,旋即分兵两路向东、南方向齐进。起义军连战皆败,失掉宁海城,在宁海西南的南陈馆又丧失万余人,沿天台山黄罕岭向西北方向逃遁。六月,起义军退守郯城。王式率官军集中兵力攻城,不惜起用龙陂监的牧马,借助吐蕃、回鹘的数百名骑手轮番进攻(特种兵用上了),三天交战83次,裘甫、刘睢等终因寡不敌众,被斩杀。唐末第一场农民起义运动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更大的即将爆发。。。。。。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45:35 +0800 CST  
紧接着上回,裘甫之乱平定后啊,咋们的大功臣——王式老哥回京城长安述职(向皇帝报告情况)。之后,皇帝李漼同志看这王爱卿不得了啊,不费吹灰之力,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好巧不巧,西南边境的南诏国(今云南地区)发生叛乱,皇上需要征兵啊。于是大笔一挥,让王式去武宁军(今江苏徐州)去当节度使,顺便完成征兵要求。于是,公元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王式去了徐州就任。大家知道,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非常严重,而这藩镇的头头,就叫节度使。没办法,为了维护统治,大唐朝廷常常就用听话的藩镇去打不听话的(治标不治本,不过没办法)。这个武宁军,可是个重要的地方,因为他靠近中原,与当时重要的“汴河漕运”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漕运,可是国家的财富命脉,可得小心着点。再说了,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朝廷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式。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武宁军是否好掌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就算是现在,上面总公司给地方分公司空降个头头过来,许多人都不买账,何况唐末那个乱世!武宁军那帮大爷们,更是不好伺候,一个个都是骄兵悍将。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发成立了“银刀军”的打手性质队伍,凡不是徐州人自己拥立的节度使,他们都不买账。稍不如意,就会动手挑衅。在此之前,已经发生了几次兵变,把朝廷派的几位节度使“请”了出去。难搞哦!
王式先生也不例外,刚刚上任,就遇到了许多挑衅。不过,王式就是王式,他老先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怎么回事呢?原来之前王式带去平叛的队伍要赶回藩镇(原单位)归建。正要途径徐州。于是王先生就大摆宴席,犒赏这些自己原来的部下,顺便扯扯淡、拉拉家常。本着客气和拉拢的原则,王先生把银刀军的大部分核心人物和老兵油子都请了过来,一起热闹一下嘛(当然没这么简单),只见一通鼓响,宴席开始,王大人从营帐内出来,朝大家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接下来就是惯用套路了吗,大家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吃吃喝喝,并且申明了立场:徐州军政是徐州人自己不可分割的财产,我王式只是做个过场,平常也不会太麻烦诸位,几年后自然升迁、调任,希望诸位也不要为难王某。银刀军见王大人这么客气,也不太好意思不给面子,于是双方喝酒划拳,玩的不亦乐乎。酒酣耳热之际,王大人还把衣服掀开,漏出了自己的光膀子。“哈哈,王大人果然是性情中人!”,银刀军彻底放松了对这位王大人的戒备。正当醉眼惺忪之际,只见王式先生酒杯一摔,突然从背后不知道不知道冒出来许多士兵,把这些人抓的抓、杀的杀,一下子就解决了几千银刀军。这一下,算是打出了名声,徐州也正式被王式先生掌控了。王式立刻招募上头要求的兵力,命令前往桂林驻守。
直到六年后。。。。。
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
地点:广西桂林
大唐王朝还是照旧的腐败,情况还是继续糟糕下去,原来的武宁节度使也被撤销(王式先生回京当官了),原来地盘分成很多块。徐州与泗县(今江苏境内)、宿县一块儿划到一个地方。长官叫做徐泗观察使。按照约定,驻守在桂林的徐州兵应该在三年前就回家,可是徐州方面说没人来替他们,让这些人再干三年。没办法,只好又干了三年。可是第二个三年过去了,庞勋(徐州兵的粮官,人缘不错)和他的老乡们还是没接到回去的消息。原来,新任的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说地方的府库没钱,没法安置他们这些回家的士兵,并且建议他们在干一年再回来。(言外之意让他们自生自灭)。这一下,可把大家的火点起来了,娘的,欺负到头上来了!真的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啊!于是,当年七月初,趁着桂林的守将调离,徐州兵们发动兵变,推举了在军中人缘不错的庞勋做首领,带领着大家从桂林回家。(想想也可怜,被逼无奈兵变,只为了回家),走路得有盘缠啊,顺便就洗劫了地方的府库。(抢了政府的银行)消息传到了长安,唐懿宗大怒,可是冷静下来一看,就尴尬了。原来,唐朝此时的大军除了驻守在边境之外,从地方上选派的军队也在西南和南诏国(已经改名大理)作战。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妥协,选择宽恕徐州兵私自离岗返乡的罪责,条件是徐州兵不要再沿途劫掠百姓,再生祸端。就这样,当大军从广西进入湖南地界时,朝廷的使节也到了,双方进行谈判,庞勋也接受了政府的条件,严令手下以后禁止劫掠。要是事情到此为止,也就好了,可是,上天往往不遂人意(唐王朝的气数可能也尽了)。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46:31 +0800 CST  
在徐州返乡团进入湖南地界后,朝廷见这招有用。于是又派了湖南监军与庞勋谈判,要求他们解除武装,这么大一批人政府也放心。庞勋心想,既然都答应回家了,不造反也用不着武器,就答应了(坏就坏在这里)。于是,大家扔掉武器后继续前进,走出湖南节度使辖区,到了岳州地界。岳州是如今湖南岳阳,当时归鄂岳观察使管辖,周边与四个藩镇交界。除湖南节度使外,还有东南方的江西,以及西边的荆南和北边的山南东道。几个藩镇都密切关注着返乡团。庞勋一看,决定从山南东道的襄阳(今湖北襄阳)取道回徐州。可是,山南东道所谓的长官崔铉(又是一个姓崔的,不知道和崔彦曾是不是亲戚)也不让他过。为啥呢?因为山南东道是拱卫京城(西安)的要地,他怕这一批人过了襄阳会闹事,威胁到京城的安危,到时候承担责任。于是崔铉下令,守住四处要塞,严防徐州兵进入(其实也是想多了,都放下武器了,就八百人能翻出多大浪花,京城守备也不是吃素的)这一下来,矛盾就来了。双方立刻剑拔弩张,对峙起来。双方对峙时,山南东道的官兵甚至拔刀相向,而愤怒的庞勋想作出同样的回应,却发觉他的腰间一无所有。这才想起路过湖南时,他们已经缴械了。山南东道的冷酷态度,打破了返乡团的温暖幻想,他们重新评估了政府的信用程度,觉得回家的路上一定还写满了各种未知凶险。在这种形势下,没有武装将会十分被动。返乡团的另一位领袖许诘向庞勋进言:吾辈罪大于银刀,朝廷所以赦之者,虑缘道攻劫,或溃散为患耳,若至徐州,必菹醢矣!意思就是:我们的罪过比银刀军大多了,皇帝之所以放过我们,就是怕我们聚众劫道或者闹事,等回去徐州,大家一散,就成了朝廷案板上的鱼肉啦!
一句话,吓出了庞勋一身冷汗。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咬咬牙,反了!
就这样,他们将之前抢劫桂林府库和沿路洗劫的钱重新购置了兵器武装自己。果然应验了毛 的至理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当然,庞勋也知道凭着自己的实力还不能和崔铉硬碰硬,于是他改变了路线,先向东、再向北前进。一路上经过的藩镇江西、宣歙、浙西三镇官府,都害怕返乡团手上的钢刀,一路开绿灯,不敢多问。就这样,返乡团一路畅通无阻,人数也不断壮大,队伍扩大到了一千多人。不久,他们到达了润州(今江苏镇江)。庞勋打量着,想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通过淮南回家。可是,淮南可是一个军事重镇啊!自从建立以来,都是大唐王朝的赋税要地(一块大肥肉)。这时候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是唐朝的前宰相——令狐绹。于是,手下就建议把徐州返乡团诱敌深入,带到高邮地区时再埋伏军队,一举歼灭(够毒!)可是令狐绹先生毕竟年纪大了,也不想主动惹事,于是乎,主动打开城门,放着徐州返乡团一路上畅通无阻,通过淮南地区。就这样,咸通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历时三个月的徐州返乡团终于到达了他们的老家边上——泗州,家乡近在眼前,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了。。。
可是,一个大难题此时摆在了眼前:回家之后怎么办?就算官府不追究我们当逃兵的过失,但总不会宽宏大量到连抢劫也不追究吧?再说了,许诘说的不错,要是回了家,大家分散开来,官府到时候想治你的罪还不是易如反掌?再说了,兄弟们扛着刀,从广西走了几千里路回家,一路上过得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土匪式生活,回家了能不能过从前苦哈哈的日子?一连串的问题都堵在了庞勋的心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旁边有根烟就好了~)
怎么办?放下武器进城?那崔彦曾会乖乖地服从?还是再来一次兵变,真的反了?庞勋在营帐内来回踱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徐州人,一幕幕外地长官苛刻对待百姓的样子立即浮现在眼前。反了!反他娘的!徐州的军政大权,还是得自己人说了算,想那几年银刀军虽然专横,但徐州百姓可过得不错。只有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咱们才能过好日子!
说干就干。(果然是天生的革命家)就这样,像所有的起义军一样,造反得有一个说法啊!总不能无厘头的就让别人跟你干。于是,像之前一般,庞勋同志站在高处,向返乡团的老乡们慷慨陈词:同志们,朝廷有密旨,说让我们这批人骗进城里就杀掉(当然是假的)。老乡们啊,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家,可朝廷连一个悔改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反正都是死,你们说怎么办吧!(简直是裘甫的翻版)于是,大伙的情绪纷纷都被煽动起来,先是一通骂娘,大骂朝廷昏庸,皇帝老儿无道,紧接着就是一起宣誓:反正都是个死,那就反了吧!就这样,咸通九年的十月初十,徐州返乡团集中兵力,一举拿下了宿县。13日,又打败了前来围剿的徐州政府军,一路招兵买马,十七号,大军浩浩荡荡,兵临徐州城下,此时他们已经发展到了七千多人。徐州方面一看,赶紧防守啊,但是没用,因为城里出了内奸——那些返乡团的家属们以及徐州百姓。几乎所有的百姓们自发帮助徐州返乡团,于是,里应外合之下,不到两小时,徐州就被攻破了。(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就这样,返乡团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回到了家。。。
另外一边,朝廷接到徐州城破的消息,大为震惊!那可是战略要地,可不能就这么自治了,紧接着,一封密信送到了皇帝李漼同志手中。信其中一句是这样的:伏乞圣慈,再赐旌节,不然,挥戈曳乾,谒阙未迟!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是这样的:皇帝同志,希望你把徐州赐给我,不然的话,马上带兵到你家来“慰问”您!李漼一看,胡子都气歪了。赤裸裸的威胁啊!娘的,朝廷再窝囊也忍不住了!于是,李漼同志马上命令中央出兵,由大将康承训担任总指挥,顺便叫上了臣服的沙陀部落首领朱耶赤心,大军浩浩荡荡,向徐州进发!大战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大家都没有表现出突出的智谋,完全是硬碰硬,唯一有亮点的是双方胶着之际,朱耶赤心带领的几百名沙陀骑兵,总是在庞勋徐州兵的战阵中横冲直撞,不可阻挡。大家打了好几个月,你来我往,各有胜负,徐州城外尸骨遍地,血流漂杵。可见战争的惨烈。终于,还是人数众多的中央军战胜,轰轰烈烈的庞勋起义运动就这样失败了。公元869年,咸通十年九月六日,激战一年的庞勋逃到了蕲县(安徽宿州),还是被朱耶赤心的骑兵斩杀。
大军班师回朝,李漼同志很高兴,论功行赏。大将康承训升为河东(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沙陀部落的首领朱耶赤心被赐给国姓,并赐名国昌。沙陀部落居住的云州也升为大同军,李国昌同志(朱耶赤心)荣任大同军节度使。沙陀部落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到这里,看似众家欢喜,可是更大规模的暴动即将发生,这一次暴动发生在山东。——那个人姓黄,单名一个巢。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17:48:06 +0800 CST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来自《水浒传》中宋江的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梁山头目宋江以黄巢自比,那么黄巢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份档案:
姓名:黄巢
民族;汉
生卒时间:公元820-884年(宪宗元和十五年——唐僖宗中和四年)
家庭住址:山东菏泽
出身:盐商世家(贩卖私盐)
主要事业:读书、造反(这个不得了)
在阐述黄巢起义的事情之前,我们先来讲讲黄巢的生平。毕竟他算本书到此为止的第一个主角。大家或许看过十几年前很火的一部电视剧《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周润发、巩俐主演的那一部。那大家知道,这一句诗是出自哪里么?不错,就是咋们黄巢先生的诗《不第后赋菊》,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先看标题,没错,就是黄巢先生在某次科举考试失败后而创作。但看前两句,已经感到扑面而来的杀气,后两句,更是显得帝王气象。这像是一个普通书生写出来的么?这个境界、这个胸襟,也难怪他后来创造这么大一番事业。牛逼格拉斯,有木有?言归正传,咱们黄巢先生既然家境殷实(前面说过私盐利润高)、又是个爱读书的地主阶层,为什么会想到去造反呢?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王仙芝。王仙芝是濮州濮阳(今山东省鄄城县)人。他呢,也是一个爱折腾的主。职业和黄巢家族的一样——贩卖私盐。前面说了,贩卖私盐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搞得不好就要掉脑袋。这批人也都是穷凶极恶、刀尖舔血的恶徒。不过也怪不得这些人,应了这句话:这世道,老实人活不下去!公元873年,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李漼同志驾崩,时年41岁。接替他皇位的,是他儿子,年仅12岁的唐僖宗李儇。(由于需要,把庙号往前提,以后同)这李儇少不更事,朝廷大权便被宦官田令孜掌控。田令孜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使得原本就不美好的政局更加混乱。公元874年,李儇正式改年号为乾符元年。
就在这一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敲响了唐朝的丧钟!
要说好好地,大家也断然不会去造反。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之前李漼同志在位的几年,发生了裘甫、庞勋两次大乱,小型的暴动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打仗总要钱啊,国家没钱,只能向百姓加税,再加上各层官府的层层盘剥、奸商恶意抬高物价,百姓们原本就入不敷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家都挣扎在生死线上,矛盾空前激烈。这时,只要有一颗火星,就能把火药桶点燃。而火星,马上就到了!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关东地区大旱,自潼关东至海滨,夏麦只收一半,秋谷几乎全无。唐政府却照常催逼赋税。王仙芝是卖私盐的,本身周边就聚集了一批对朝廷不满的贫苦农民,再加上周边百姓对于官府无故加税的控诉,于是,他决定,反了!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并且发出告示:痛斥官吏们盘剥的罪责与贫富差距的不公。这个公告得到了很多贫苦农民的响应,反抗的烈火以燎原之势扩展到整个中原大地。很快,他就拥有了几万士兵。
王仙芝率领大军,第一个就攻克了家乡濮州,不久又率领军队攻克了曹州(今菏泽东北)黄巢一听到这个消息,知道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此前隐忍了五十年的不满情绪立刻激发出来。他散尽家财,由于又是当地有名的私盐贩子,马上吸引了几千人前来投奔。黄巢率领大军,从冤句(菏泽西南)赶到曹州与王仙芝会师,两人合兵一处,向东攻占了临沂,向西又一直打到了洛阳附近,声势十分浩大。
这时候,朝廷坐不住了。立刻命令淮南等五个节度使围剿义军。而王仙芝和黄巢先生可不怕你。他们在贩卖私盐的时候积累了积累了都年的斗争经验。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酷似毛 的敌疲我进,敌进我退),一直流窜作案。王和黄的军队转战于今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之间。各地的守军没有不害怕的,大唐朝廷也束手无策。不过,这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王仙芝和黄巢在攻打蕲州(湖北蕲春)的时候,两人产生了分歧。王仙芝对于朝廷许诺的高官厚禄,有点动摇了。(毕竟大家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嘛)黄巢一听,大怒,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带领着几个亲兵,闯到王仙芝的营帐,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当初大家约定一起造反、平定天下,你现在却要投降,你让兄弟们怎么办!王仙芝正想要还几句嘴,结果黄巢一抡拳头就打了下去,顿时,王仙芝满脸都是血。(黄巢大哥也是个急性子)
旁边的将士们,也你一句、我一句地骂起来。王仙芝同志自知理亏,于是,就把来劝降的蕲州州刺史给赶跑了。不过,这么一闹,两个人的关系算是破裂了,于是乎,王仙芝率兵向南,黄巢则转战北方。两个人的命运也不同起来。。。。。。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20:02:01 +0800 CST  
顶起来啊,兄弟们,哈哈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20:04:50 +0800 CST  
黄巢率兵北上之后,王仙芝独自再湖北继续战斗,两个人曾经有合作过一次围攻宋州(河南商丘),但是失败了。后来,两个人再次分开以后,王仙芝又被朝廷派来的剿匪专家曾元裕击败,被迫继续撤退。原本就意志不坚定的王仙芝同志,这时候想要背叛革命——被招安。赶巧了,朝廷派下来的监军(唐代监军一般为太监)杨复光同志正好也有这个想法。杨同志虽然生理不健全,但是脑子极具战略意识的;大概也觉得光靠硬碰硬损失太大,还是得软硬兼施。在这里,有的小伙伴们可能会问:像王仙芝这样正大光明的与朝廷作对还能招安,投降以后还会有活路么?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唐丰厚的“社会福利”了。
前面我们提到过,唐懿宗李漼同志在位期间叛乱频发。咱们的这位老兄也懒得折腾,他把国家的赋税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路上的已经阻隔)挣来的钱。一不赈济灾荒、二不购买军械。而是一股脑的,挪出一大部分用来招安了。就是这个“花钱买太平”的昏招,刺激了一批又一批人铤而走险,上山干革命。你想啊:当土匪被招安之后,朝廷非但不杀你,还给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至于土匪头子——更是个宝贝。杀不得,这样的人都是人才啊(笑)。不仅给钱,还能去军队里面当军官,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力。总之一句话:改了就是好同志。就这样,一批一批的人都去当了土匪,招安回来领了钱,换个名字接着干。咱们的王仙芝同志在这样的“丰厚诱惑”之下,不禁有些动摇了。
就这样,两个人一拍即合。王仙芝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尚君长,代表自己去唐营谈判。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事情不知道怎么的,被剿匪司令——宋威知道了。宋同志可不这么想,他琢磨:招安计策也是监军想出来的,自己将来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养寇自重,朝廷还得靠着我剿匪,这样将来才能保住官帽么。(估计这哥们被范蠡的事迹启发了)于是,本着“除恶务尽”的大义精神,宋司令把尚君长抓了过来(启发我们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另外一边,尚君长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半路上突然一批人把自己“请了过去”,虽说是来谈判,但总觉得感觉气氛有点不对。
场景:宋威的司令大帐人物:宋威,尚君长
宋威:“你就是尚君长”(威严状)
尚:“小民正是,那个小民来和您。。”
还没等尚君长说完,宋威大手一挥,马上两个军士把尚五花大绑起来,紧接着拖了出去。尚一下子也愣住了,直到拖出营帐大门,才着急地喊道:“我是黄巢将军的特使,我是来谈判的。。我”也是着急了,大喊之下整个营长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宋威连忙赶出营帐,“义正言辞”地说道:你们这种社会败类。。怎么配被国家养着。。应该千刀万剐云云。说完了,立刻下令,抓到叛军头目一名,立刻槛送京师。。就这样,杨复光同志的招安计划流产了。消息传到杨同志那,虽然怒火中烧,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写奏疏向朝廷申辩。。。朝廷竟然也查不出来到底是主动投降还是被抓住的(有没有猫腻就不知道了),不久,就把尚君长砍了头。。。
就这样,王仙芝的大将,军中二号人物尚君长同志就这样不明不白死了,真叫一个憋屈!
消息传回王仙芝那里,王仙芝懵了。到底是圈套还是意外?我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招安这条路,算是彻底走不通了!王同志虽然愤怒,倒还是清醒。立刻集结大军,转战荆南,兵锋直指江陵(今湖北荆州)。江陵,自古以来可是军事要地。这地方西通巫峡(重庆)、东连武汉。王仙芝进攻之前“江陵城下旧三十万户”,当时全国总共不超过五百万户,江陵就占全国人口比重1/17还多。可是,守卫江陵的荆南节度使——杨知温。这位老兄是位文人,你说,让他吟诗作对、写个文章什么的还凑合。可是这军事才能么,实在是不敢恭维。
就这样,王仙芝与他的起义军们,打着为伙伴报仇的口号,气势汹汹地渡过汉水,兵临江陵城下。而此时,杨知温杨节度使在干嘛呢?原来,这一天是大年初一,杨同志与他的同事们正在庆贺,用今天的话,就是在开派对。你说说,就这么一批人,城池守得住才怪。可怜了这些士兵们,除夕夜还值着班,大年初一就要搏命。面对这个局势,总得把杨先生请出来,再怎么样,总要讲句话、提升一下士气吧。可是,眼巴巴的等到天黑,将士们还是没等到杨大人的影子。没办法,只好去他家里把他“请”了出来。可这位王大人,出门连衣服都不换(不知道这么久干什么去了),一副文人打扮就上了城楼。可是,子弹(箭)可不长眼睛,嗖的一声从杨先生的面门擦边而过,杨先生顿时惊出一身汗。身边的小将,连忙把铠甲给大人换上。。。。。。幸好,杨先生关键时刻还记得住:找帮手。于是乎,使者带着迷信就向周边的藩镇求援去了。幸好这“邻居”——现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还算效忠朝廷,立刻派兵支援,出发的时候把襄阳城内的五百沙坨骑兵也叫上了。
援军与王仙芝起义军在荆门相遇了。打了个遭遇战,杀得那是昏天黑地。但是,到底是官军更胜一筹,加上沙陀骑兵的帮助,起义军马上溃散,攻打江陵的黄巢被迫撤军。此时,他已经攻破了外城,要是再来晚一点,估计江陵就遭殃了。就这样,江陵城的百姓还是死伤了十分之三、四。要说王仙芝是罪魁祸首,那么江陵守将:杨知温同志也要负主要责任。
王仙芝同志在洗劫江陵之后,向北逃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王仙芝在攻打申州(今信阳)的时候,碰到了老对手——曾元裕。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打怕了,王仙芝被曾元裕反攻,元气大伤,几万的部队死了上万人、投降了万余人,逃跑的更是难以计算。没办法,王同志只能收拢残兵败将,继续逃窜。
这时候,朝廷也转变了人事安排。宋威“假擒俘虏”尚君长的事情终于被曝光,朝廷很愤怒,于是选派曾元裕为新的剿匪司令(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副司令。河里围剿农民起义军。王仙芝啊,终于走到了尽头。
唐僖宗乾符五年二月,公元878年,王仙芝的部队在湖北黄梅被曾元裕包围,一代枭雄王仙芝战死,大部队全军覆没。剩下的残部由尚让统领,后来投靠了黄巢。对于王仙芝,我的评价是:他也许是个好“大哥”,但绝对不是个好人;且是心狠手辣、但缺少智谋的造反派。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20:09:20 +0800 CST  
上回我们讲到,王仙芝同志战死,那是公元878年的事。而我们的黄巢同志,还在继续进行着“造反大业”。
王仙芝死后,尚让以及其余部队相继归附了黄巢,黄巢同志被“拥戴”为王,并自称“冲天大将军”。随着起义事业的正规化和扩大化,加入农民起义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黄巢率领大军再一次攻克了沂、濮州(现在的鲁西南地区),并且沿着黄河挥军西向,再一次地威胁到了洛阳地区。其时,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率兵五千来援东都(洛阳),河阳节度使郑延休以三千人马坚守河阴。黄巢看着打下洛阳没有希望,于是率领兵马南下,渡过长江,准备转战江南地区。不过,其中的一支部队在浙江绍兴遭到了镇海节度使张骈的手下张璘、梁缵的埋伏,损失惨重。于是大军再一次地率兵南下,从浙江进入到福建境内。公元879年三月,黄巢从小路围攻福州,节度使韦岫不敌,弃城逃跑。就这样,黄巢起义大军一路辗转,历经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数个省份,行程几千里,暂时到了福州落脚。
论黄巢起义这样一支农民武装,为什么一直攻城拔寨,多方围剿而失败呢?说到底,还是制度原因。藩镇制度下各个地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指挥与调度,往往在行动上不能形成一致。就像当年的白色恐怖时期,几百万蒋军围剿我数万部队,仍然惨败,除了我红军将士的英勇善战,也有国民党派系不一、指挥不灵、管理松散的缘故。话说回来,黄巢同志进入福州之前,便听到了这样一句民谣;“杀了读书郎,全军见阎王。”从字面上含义不难理解,就是要善待读书人。要知道,古人关于这种谶语还是很相信的,当年的陈胜吴广也是利用了这一点,竖起了造反的大旗。黄巢首先也是深信不疑,尽管农民军制度松散,他还是下令碰到读书人要善待,但是偏偏命运喜欢跟你开个玩笑。
农民起义军入城后,纵火烧房,杀人如麻。(没办法,大部分哥们就是奔着发财来的)。大军走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的家,黄巢同志立刻下令说:“这是儒者的家,不能烧。”不久,又找到了隐士周朴,黄巢同志也很爱才,当着众人的面问他“:先生愿意和我一起干吗?”(当然,有没有诱惑选项就不知道了,估计是有的)周朴先生也很幽默,回答道:“皇帝请我当官都没门,怎么会跟你这样的土匪二流子?”之后,又当着面数落了黄巢同志一通。黄巢同志现在好歹也是一方诸侯的领袖人物啊,在这么多人面前被骂了一顿,脸上也挂不住了,一怒之下,也忘记了什么童谣,下令杀了周朴。经历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后,黄巢继续派兵征讨,不久,整个福建地区悉数被占领。朝廷于是再次派了高骈同志为临时剿匪司令(行营都统),率兵南下征讨黄巢。
黄巢一看,这高骈同志上次让咱吃了大亏啊。打不过还跑不过嘛,保存有生力量才是关键。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嘛。于是,率领大军南下,进攻桂管(广西桂林),打下来之后再一次向前进,威逼岭南重镇——广州。这时候的黄巢,却不着急围攻广州,而是“先礼后兵”,玩起了游戏。黄巢送信给广州节度使李迢,要求表荐为天平节度。又胁迫崔趚(这个人曾经被黄巢抓住过,后来也会提到)在朝中为他说话。当时,宰相郑畋准备同意,卢携、田令孜坚持不可。于是,巢又要求任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小皇帝李儇令众臣商议。右仆射于琮说“:南海船舶来往,每年获利甚多。如果被贼人所得,他将增富而国家收益大减。”于是,便拒绝了黄巢同志的要求。任命他为率府率(一个五品官,而且只是一个虚名)。巢见诏书后暴跳如雷,妈的,弄了半天,把我当猴子耍。(幸亏当时没有西游记,不然老黄得气地吐血)于是,下令急攻广州,捉住李迢,自称“义军都统”。一下子,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并且张榜扬言将入关,并诟骂宦官佞臣窃掌大权,破坏朝廷纲纪,指斥众臣与宦官狼狈为奸,选拔官员不看才能等等(不知道怎么突然变得正义了,笑)。总之,一下子把怨恨全部爆发了出来,有的没的,一律张榜大骂(类似于满清的“七大恨”),正式向朝廷宣战!这下子,招安是不可能了,只能和朝廷干到底了!
命运总是这样神奇,当黄巢同志准备割据一方、养精蓄锐再出征之际,岭南地区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只能再次北伐,将革命进行到底!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九月,大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不久就到了广西地区。黄巢同志决定:从湘江顺流而下,一路直捣荆襄地区。这一边,朝廷任命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南方剿匪司令),王铎又推荐泰宁节度使李系为招讨副使、湖南观察使,并且作为先锋部队进驻潭州(湖南长沙)。黄巢起义军一路上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修养的不错),一下子打下了沿路的衡州、永州,兵锋直指长沙。守长沙的将领与起义军打了一天,被起义军消灭了五万官兵,主将李系也逃跑到了朗州。但是与此同时,起义军也损失了不少力量。不过黄巢不愧是一个知识分子,他马上给别人打起了心理战。他命令手下像撒传单一样传播一个布告。内容大概如下:“本人造反是朝廷逼得,希望大家各守本分。我的目标是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没有抢各位地盘的意思,但要是哪位老兄帮着朝廷来打我,那么我也不介意让你尝尝我的兵锋。”
一番话,让原本观望的各路藩镇更加不敢动了。
之前朝廷下派的南方剿匪司令王铎先生,司令部驻扎在江陵,一看湖南都沦陷了,顿时就慌了。但是,王大人又不肯背上逃兵的罪名,机智的他马上和手下刘汉宏说:“襄阳是通往京城的屏障,我去守护襄阳了,江陵就拜托你了”。连夜骑马狂奔,逃到了襄阳。
可是你王大人聪明,刘汉宏也不傻啊。刘汉宏乘着上司王铎溜走之际,在江陵城大肆烧杀抢掠(比农民军还过分),抢完以后,立刻带领着金银财宝逃走了。就这样,黄巢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江陵城。
可是,农民起义军进入江陵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富庶之地,反而是如同炼狱般的废墟:百姓们尸横遍野地躺在地上,到处是妇女悲鸣和儿童的哭嚎。盘旋在高空的乌鸦“啊啊”叫着,时不时下来啄一下死人身上的烂肉。满城都是火焰和烧焦后木炭,一片屋倒人亡的景象。这时,就算被叫做“杀人狂魔”的黄巢也愤怒了。是,我黄巢是土匪头子,杀人不眨眼,可是这是无辜的百姓啊,更多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你号称“官军”的朝廷,连这些人都不放过吗!愤怒之火蔓延在整个黄巢起义军内,彻夜不息。
那年十月,黄巢拥兵五十万,声势滔天。他下令李迢给他写一封信给皇帝,李迢还是个硬汉子,说:手腕可以断,这信不能写。黄巢于是杀了他。没关系,事已至此,我就消灭你的总司令!于是,黄巢大军整装待发,剑指襄阳,预备活捉王铎!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20:09:56 +0800 CST  
顶!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21:14:20 +0800 CST  
其实我也很奇怪,按照地理就是先打广州的,但是旧唐书把桂林写在广州之前,下次写之前一定要对照图片。至于评论的问题,小子准备以有趣的现代文阐述历史,确实存在不足。如何把议论放进去而不突兀,确实还有待学 之,谢谢兄台的批评!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5 22:44:31 +0800 CST  

上回我们说到,黄巢同志拿下江陵之后,招兵买马,准备打下襄阳。可是襄阳,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前文说到,襄阳是山南东道的首府(省会)。当时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先生,可是一位智勇兼备的将领。面对着气势汹汹的农民起义军,他并没有选择像王铎一样弃城逃跑,也没有选择坚壁清野,固守待援,而是出乎意料的选择了——主动出击。他和当时朝廷下派的江西招讨使曹全日政一起率兵,驻扎在荆门一带,以此来拱卫襄阳。

时间:公元879年十月某日夜 地点:荆门 人物:刘巨容、曹全日政以及他们的士兵们

随着刘司令的一声令下,手下将沙陀部落的五百匹马佩上华丽的鞍辔朝黄巢营地放去,而这些士兵们却立刻离开了战场。另一边,黄巢手下的起义军们突然在半夜里听到轰隆隆的一阵响动,都以为是对方前来劫营,立刻从梦中惊醒。没想到大伙儿拿起兵刃,出营地一看:一群‘衣着华丽’的大骏马突然闯了进来,而朝廷的兵呢,却一个影子都没有。起义军们先是愣了一会儿,继而突然爆发出一阵响亮的笑声:“哈哈哈,没见过这么胆小的,来偷袭不成,全跑了” 哈哈哈......

营帐之外的响动吵醒了正在酣睡的黄巢,他出门一看:手下的人都在捧着肚子大笑,而营地周边却突然出现了许多骏马。手下尚让正好在边上,黄连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尚让也正忍俊不禁,听到黄巢发问,连忙回答:“刚刚不知怎么的,突然营帐内跑进来一大批战马,估计是那些朝廷少爷兵准备来偷袭,结果半路全跑了,哈哈,真是一群胆小鬼!就这儿还他娘打仗呢!”黄巢听了,却若有所思道:“没这么简单,我们之前遇到的官军,虽然不强,但还没有懦弱到这种地步,一定是敌人的诡计,可是这....”说到底,黄巢之前也没见这阵势。他不禁心里嘀咕:我黄巢以前在当地算数一数二的大富翁了,也不见得随便送几百匹马,还是异域宝马给别人;但要说是计策,也没见过这种招数啊。但随即黄巢恢复冷静,他立即下令:将这些骏马清点数目,并且分散管理起来,预备以后使用。可是还没等黄巢说完,“嘶”的一声哨响划破天空,紧接着是几声叽里呱啦不知道什么的声音。可是这马儿却像受了惊似的,拼命外冲,手下的这些士兵们,连忙去追赶,顿时,军中大乱。。。

黄巢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准备下令手下的军士不要去追赶,可是满地的乱象,他那里管得住!有些士兵早已经追了出去,而这些来路不明的马一跑,连带着自己的马匹也受惊,一起跑出营地。“杀啊。。”营地外顿时喊杀震天,手下立刻来报:大王,营帐外有埋伏,不过我军奋力抵抗,加上兄弟们越来越多,对方已经溃败,手下的一部分兄弟已经冲出去了,我们要不要都出去乘胜追击!黄巢一听,顿时乐了,娘的!搞了半天,就是这个埋伏,还被我给破了,顿时也顾不得什么“穷寇莫追”的兵法了,马上下令:全军出击,追杀唐军。

这一边,刘司令和曹将军正在焦急的等待:毕竟这是五百匹战马,要是黄巢不中计,可亏大发了!直到前面喊杀震天,烟尘遍地,故意败退的先锋也向这边赶了过来,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哈哈,黄巢,这次我叫你有来无回。“预备,放!”刘司令一声令下,沾了煤油弓箭就像飞蝗一般冲向黄巢军队,那时候正是漆黑的午夜,却被照的灯火通明,黄巢的军队顿时大乱,被箭射死的、被火烧死的以及自相踩踏的人不计其数。而更加惨烈的还在后面:随着黄巢军队的不断聚集,刘巨容司令又下令将早已埋伏好的暗器一起触发。顿时,一大批农民军掉下了陷井,而陷井下面的等待着的,正是那冰冷的铁锥。几番操作之后,农民军哀嚎遍野,死伤惨重。“杀啊”,刘司令一声令下,官军开始反攻,此时的农民军除了死伤的,其他的也早已经被吓破了胆,纷纷向后逃跑。这一下子,埋伏在两侧的官军也一起出动,几十万的黄巢大军这时候却像案板上的鱼肉,任凭宰割。官军一路掩杀,农民军一路败退,不久就逃到了长江边,除了被杀死的,自相踩踏、淹死者不计其数。大部分被冲散的农民也被朝廷军队俘虏。黄巢也被几个亲信簇拥着,匆匆逃到了长江以南。总之一句话——起义大军元气大伤,造反计划再次流产。

站在高处掌控全局的刘司令看着死伤无数的农民军,不禁在心里感慨。谋士建议他乘胜追击,可是,他却说道:“罢了,他们也是百姓,穷寇莫追,放他们一条生路。”手下顿时就傻了,娘的,这像你刘司令的话?刘司令也是心情好,朝着谋士说道:“国家现在经常背弃信约,平定叛乱不一定有封赏,其中如果侵害了某些人利益,反而会被降罪。不如。。。(你懂得)这样国家更加需要我,我才安全”一番话,让手下的人恍然大悟,估计不少人心想:原来我做不到军区司令是有原因的。(笑)然而有的人却不置可否,比如不用完全听从刘司令的江西剿匪司令曹将军。曹全日政不听刘先生的劝告,一路狂追,正在准备渡江的时候,朝廷的旨意下来了:敕令段彦莫言代替了他的职位。估计曹将军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为啥被撤职。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有时候的成功与否,是要从两面考虑的。但是,充斥着不信任的社会,又能存在到什么时候呢?晚唐,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巢同志渡过长江以后,镇定了一下情绪,并且痛定思痛,于是他重新率领部队东进,不久打下了鄂州。但是他并没有停住脚步。由于担心被从背后袭击,黄巢转而入侵江西。(曹将军啊,心急了吧,本来有你打的)一依次攻下饶、信州。不久,陈兵杭州,人马再一次聚至二十万。在攻打杭州的时候,守将董昌兵少,不敢正面迎战。于是派几十人埋伏丛林中,农民军一来,就用箭射杀他们的将领,这样士兵们就都作鸟兽散了。董昌进驻八百里(地名),见一老妇人,灵机一动,对她说:“如有追兵来,你告诉他们临安军驻扎八百里。”果不其然,后面的农民军一听这话,顿时惊道:“前次只几千官军就能挫败我们,如今有屯扎八百里这么多的人马,如何了得。”(不知道是他的计策还是真投降,笑)黄巢同志吃过的苦头太大了,保险起见,于是调头转战皖南,一下子攻下了徽州等十五座城池。然而消灭了皖南的敌人之后,不远处可就是江苏了。雄心勃勃的黄巢,在这里又遇到了老对手——淮南节度使张骈。

这一次,到底鹿死谁手?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6 11:50:21 +0800 CST  
??顶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6 12:34:40 +0800 CST  
自己顶一下,哈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6 21:02:36 +0800 CST  
上文的曹将军真实姓名为曹全晸,之前那个晸没打出来,就说成曹全日政了。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19 20:49:40 +0800 CST  
攻取长安(上)

“我胡汉三一定会回来的!”黄巢同志秉着坚持不懈的态度,本着“敢打、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向老对手——镇海军节度使高骈高司令(前文误作淮南节度使,抱歉)发起了挑战。可是业余选手再厉害,还是抵不过职业选手的一个回合。高司令没有亲自出马,继续派出了曾经在绍兴埋伏过黄巢的部将张璘先生(大概是师级干部)。两军相遇,到底是正规军厉害,黄巢初战失利,无奈之下,本着“十六字方针”原则,黄同志率兵退守到了饶州(治今江西鄱阳)。不久,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的五月,出于避张璘的兵锋,以及拉长敌人战线再反戈一击的考虑。黄巢再一次战略性撤退,将兵力退守至信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上饶一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黄巢同志踌躇满志之时,瘟疫再一次在黄巢的军队里爆发了,这下子倒好,仗还没打,士兵们一下子死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人也是病殃殃的,再加上之前的败仗,大家都士气低迷,垂头丧气的,可是往往——祸不单行。

张璘张师长,这一次可是被委以重任,担任临时剿匪司令的重任。可是要好好表现一下,让老上司记我一功,将来也好转正。张师长干劲十足,手下的情报工作也干得不错,黄巢大军得了瘟疫的消息一下子传到了张璘同志的耳中。“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想也不想,张璘立刻向黄巢大军发动进攻,黄巢哪有抵挡之力,大军节节败退,死伤惨重。不过黄巢同志毕竟是一个经验老到的革命家,怎么是张璘这种人可以比的。他看到光靠着打是不行了,马上修书一封,说明自己愿意归降高骈高大人,希望张将军给代为引荐。当然了,不是白白引荐,张师长得了一大笔好处费(金银珠宝数不胜数)。张师长一看:这下子好啊,兵不血刃,招降了全国最大的土匪头子,哈哈,又能升官又能发财,还不用自己冒着性命危险剿匪。于是,马上答应黄巢的要求。

这一边,黄巢先生还在营帐之内辛苦的等待。毕竟,再合理的设想都会被打破,谁也不是对方嘛。但是等到使者回来,带来了张璘同意自己“投降”这件事的消息,一下子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虽然最终拍板还是要高骈,但是事情基本上稳了。这时候,他又听到另一支兄弟队伍投降却被杀害,朝廷军队招摇过市庆功的消息,黄巢的心里不禁升起了一股无名怒火:“嘿嘿,高骈老贼,想要独揽功劳,看我到时候弄不死你!”他恶狠狠地朝地上啐了口唾沫。

远在扬州城遥控监督剿匪的高司令收到黄巢的降书,非常高兴。不过,他也清楚的明白:黄巢这小子不会轻易投降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怕别人分了自己的功劳。于是,高司令一面命令张璘原地驻扎,提防黄巢;另一边,迫不及待地向朝廷发表文书,说明黄巢已经投降,并要求前来联合剿匪的各部分友军迅速归建。就这样,朝廷好不容易召集的地方军队一下子又解散了,而黄巢此时也蓄势待发,他一听说朝廷撤兵的消息,欢喜万分,于是立刻写信给张璘,约定某月末日在一个地方举行受降仪式。

到了那一天,张璘师长带着军队就开开心心的赴约了,毕竟在他眼里,黄巢只是一个被打打败过好几次的土匪头子,好不构成威胁。可是,等到他一到,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礼仪小姐,而是漫天的箭雨!张师长大惊,连忙命令撤退,可是这时,农民军却像潮水一般向张璘的军队冲过来,四面八方都是喊杀之声。毫无准备的官兵们(还以为喝招安酒的)顿时大乱,一下子就被农民军杀得丢盔弃甲、血流成河。而张师长,也不幸的在战斗中为国捐躯了。就这样,黄巢同志通过一系列计谋,终于打败了老对手,可谓是一雪前耻!农民军也一扫被官军击败的心理阴影,士气大涨。黄巢同志决定:乘胜追击!大军从上饶出发,占据了周边的睦州、婺州(浙江金华)。不久再一次向北,渡过长江,兵临镇江城下。而此时,黄巢的老对手,大唐名将——高骈高千里同志,面对着黄巢,第一次慌了神。他从没预料到先锋部队如此快速的失败,再加上多年的战争经验,他看出了此时的农民军已经今非昔比:人士不仅众多、气势也非常狂热!高骈同志果断决定:坚守不出,以观事情发展。

另一边,黄巢同志再一次打过长江之后,痛定思痛,反思了前几次斗争失败的经验。他决定,放弃镇江这一块难啃的骨头,绕过他继续向前。朝廷也听说了高骈战败,坚守不出的消息。于是,朝廷派出了沿海节度使齐克让以及之前罢免的曹全晸。齐克让被命令驻扎在河南汝州,防止黄巢西进;曹全晸则高升为天平节度使、兼任东面行营副都统(华东剿匪副总司令)。黄巢大军再江北进行短暂休整之后,高歌猛进,不久,和曹将军在滁州、和州附近相遇了。两军在淮水旁边展开了激战,这一次,黄巢大军终于取胜。曹将军战败的消息马上传到了朝廷。皇帝李儇同志无奈之下,再一次要求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宰相郑畋同志建议:现在附近没有救兵,只能实行安抚政策,委任黄巢为天平节度使,然后命令宣武军(辖汴州、宋州、亳州、颍州,治所在河南开封)堵住黄巢西进的路,再伺机围剿。然而太子宾客卢携不同意,卢携建议大军驻扎在泗上,命令宣武军暂时节制各路人马,从西面围剿黄巢。(在这里插一句,卢携、郑畋两人政见不一,各为一党;王铎就是郑畋一党,而高骈属于卢携派系)照理说,这两人的建议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郑畋是先抚后剿,多了一步而已。小皇帝李儇没有什么主意,此时,他最宠幸的大太监田令孜已经和卢携站成了一队。于是,皇帝采用了卢携的主意。

当时,除了固若金汤的西部防线。北部地区也安置妥当。朝廷正式下命令:天下的兵马一块驻扎在溵水,防止黄巢军队向北迂回。可谓是一张天罗地网!可是,上天好想要偏袒一下一路奔波的起义军。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前文提到:徐州兵一直是一支彪悍的部队,一直也是半服从性质的地方性军队。这一次号召所有兵马一起驻扎,徐州首当其冲。于是,三千兵马由准备去前线帮忙,这一回,大军路经许县,守卫许县的将领薛能一看是友军,就把他们放了进来。可是这一放进来,就出了大乱子!许县当地百姓看到徐州兵们这一副流里流气的样子,估计也是起了摩擦,都认为他们是造反的黄巢匪徒,一下子,两方火并起来。部将周岌自溵水回来,认为薛能串通黄巢,杀了他,自称是留后。徐州兵听说乱起,头领时溥领兵回去,囚禁其帅支详。兖海节度使齐克让担心手下叛乱,也领军回兖州。就这样,朝廷辛苦构建的北部防线顿时不战自溃。

黄巢一看眼前的大好时机,率领兵马度过淮河,沿途收拢各地的流民,实力大涨(杀回老家附近了)这一次,黄先生严明军纪,不杀不抢,获得了很多底层百姓的支持。手下的将领也纷纷攻城略地,一下子,就把朝廷精心布置的大口袋戳了一个大洞。紧接着黄先生率兵西进,相继打下了汝州等地区。不久,又打下了东都洛阳,守卫洛阳的刘允章开城投降,率领手下一众官吏欢迎黄巢入城。一时,起义军风光无限。。。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21 19:07:56 +0800 CST  
顶!
楼主 明曦和  发布于 2020-03-21 19:08:21 +0800 CST  

楼主:明曦和

字数:45899

发表时间:2020-03-16 01: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4 22:02:23 +0800 CST

评论数:2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