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冒辟疆创作了《红楼梦》?

如皋冒辟疆创作了《红楼梦》?
作者:钱祖荣

含饴弄孙,品茗读书,乃人生二春趣事。复将《红楼梦》、《影梅庵憶语》等古籍对照阅读,竟有惊人发现,《红楼梦》的作者极似冒辟疆,他和董小宛是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原型。

大如州(县)显现《红楼梦》中

《红楼梦 》第一回中说,甄士隐因住宅隔壁葫芦庙发生火灾毁了家园,携妻儿老小由姑苏阊门投奔本贯大如州岳丈封肃处安身。第二回中说贾雨村中进士后升任封肃所在地的县太爷,如此说来大如州在那时乃为县级建制。实际上当年如皋确乃中华大县,到民国时还是全国第一大县,堪为大如。大如州的含意为涨到这里来的大范围的地方,与如皋两字本身含义为到水边的高地是一致的,就象如皋巿境内的長江边有一处“又来沙”的命名一样合情合理。这大如州(县)与书中提到的金陵、应天府、扬州、长安等地名都有实地存在。

冒辟疆邻家谶言写进《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跛足道人对癞头僧人说:“……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这里为何要提到北邙山呢,原来在宋朝初年尚未大统一时,曾在特定范围内传着一句“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的谶语,意在针对尚与赵宋分庭抗礼的吴越国钱氏。吴越国王钱镠生子50人,他们分布于其所属一军十三州,不少钱鏐子孙在江浙地域的苏州和杭州(后世誉为人间天堂)落户。谶语预言某些有权势的钱镠后人死了之后必葬于大宋疆域内的北邙山,意为吴越国纳土归宋为天意。后来随父归宋的文僖王钱惟演(宋初开创西崑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子吴国公钱暄薨后都葬在洛阳近旁的北邙山。当谶言流传到明代后,就演变为人们的美好愿望了,希望成为大富大贵之人,生、葬(历代王公将相把北邙山视为逝后安葬的风水宝地)皆有好地方。
《红楼梦》中贾雨村丢了大如县令后又谋到应天府尹之职,而由姑苏阊门来到如皋的钱氏中有两人当上京都府尹(北宋钱勰任过如皋县令后两任开封府尹,明季钱藻任过顺天府尹),而且从冒辟疆在年开九秩(80岁)时为邻居钱氏所写谱序中可知,两家是“千金之邻、百年之好”,且为亲戚(冒辟疆之母马恭人是修谱者钱持正的姨妈,钱藻的儿媳是冒日乾之女),因而冒辟疆也深知以上谶言的含义及演化过程。钱家大院以状元街为界分为东府、西府,在雍正戊申年(1728)钱府的面积换算成现在的单位为35万平米(700米*500米)。冒家以集贤街为界也分为东、西两府。当时如皋城里确有声名显赫的四大家族:钱氏一吴越国王钱鏐之后、冒氏一元朝镇南王冒致中(忠)之后;苏氏以苏愚为代表,他曾任明季广西布政使(现谓省长),其女苏元芳为冒辟疆正妻;李氏以李子椿为代表,他曾任崇祯朝吏部主事(职责为管理考核朝廷命官)。《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在冒辟疆的家乡如皋有如下解读,贾(假)冒连读,假冒即冒充,即冒家;金钱连读,金即钱,金陵王即钱王,也即钱家,且钱藻有当时因宰相张居正错案牵连撤、复职的故事;“丰年好大雪”原隐指薛家,其意又可释为瑞雪兆丰年,大雪消融后万物复苏,即隐指苏家。史(姓)在如皋读吏,吏、李谐音,吏(家)即李家;这冒、钱、苏、李四大家发生之事,成为冒辟疆创作时随手拈来的素材。
至于《红楼梦》中人物盘的是明代发髻,穿的是明代服饰,任的是明代官职,王熙风、探春等与贾宝玉的年龄相仿者皆生于“末世”,宝玉又是该书作者的化身,看来作为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有《曹民文集》、《曹民诗集》、《影梅庵忆语》、《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诗文存世)不应再隐姓埋名了。况且冒辟疆曾“五年危疾者三,而所逢者皆死疾”,与上述“三劫”完全吻合。书中主人公出家的去向应为北邙山,附近的白马寺曾为皇家寺庙,加之有唐僧取经故事而古今闻名。
《红楼梦》中有作者曹雪芹字样,那只是化(笔)名。书中开篇就说了,真事已经隐去,具体内容为假语村言,那种时代背景下用真实姓名无异于飞蛾扑火,非智者所为。同时作者在第一回中还写明著此书有“醒同人之目”之意,其另著《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与之谋合。
博学硕儒王国维先生说过,“若夫作者之姓名(遍考各书,未见曹雪芹何名)与作书之年月”。近百年后作者真人现出,可慰老前辈了。而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9月所著《石头记索引》中就已将冒辟疆列为贾宝琴的角色,他说“以宝琴之名,与孔子学琴于师襄之故事有关,而推为辟疆”。
桃叶渡小照难撇董小宛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有一首桃叶渡怀古诗:“衰草闲花晚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核心是一个“离”字,内容包含了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分离的故事,主题是作者抒发怀念小照上的爱姬之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如皋人学说普通话 》一书中把“小照”(相片)列为如皋话,因诗中出现“小照”一词,说明作者是如皋人或在如皋生话过。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语》中说,他在金陵参加考试时,小宛带一妪买舟自吴门江行,遇盗贼而匿芦苇(小宛的此次遭遇使冒辟疆刻骨铭心,辟疆晚年在水绘园建草房取名“匿峰庐”,符合他当时的心情,永远怀念为追求挚爱曾匿于江边山峰下芦苇中的爱姬。此处芦和庐谐音。)中断炊烟三日,惊魂不定,饥饿难忍,至金陵后为不扰冒氏首场文思,在桃叶渡上的寓馆又苦等了两日才与其见面。当时来自魏塘、云间、闽、豫等地的复社同人,皆感动于小宛的行为,“咸为赋诗作画以坚之”,可见当时影响之大。然而,因辟疆复下第,兵火又生,冒、董又离开了。若干年后,生者望着室内壁上空悬着的去者小照.彼时彼景及此时心情跃然纸上,老前辈蔡元培当年也不排除董小宛被抢进清宫的说法,深切怀念小照上爱姬董小宛的主角只能是冒辟疆了。
《红楼梦》中像“小照”在内的如皋话俯拾即是,如早起(早上) 、恶(利害,有能力)、嚼蛆(瞎说)、硬正(人有正气,物件结实)、色相(顺从,听话)等等,有的竟是位于距如皋城只数里的南乡杨花桥冒辟疆所建朴巢周边小范围内的专用方言。如第二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中的“促狭鬼”一词就属此类,如城及周边地区用语中有“促煞鬼”之词,两者都是对用歪点子戏弄他人者的称呼。
对于《红楼梦》中不少角色的年龄、性格、品德、气质、体质、才艺、仕途、结局等方面,符合冒辟疆、董小宛两个人物原型的具体内容,网络及有关报刊中已载,本文不再赘述。

小宛化名元春进后宫

董小宛(1624一1651)的外貌十分漂亮,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有“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韻天然”的描述,时人都称其为“绝世美人”。1642年的一天,冒辟疆、董小宛游金山。因为男者风流倜傥,女者貌似仙女,竟引“江中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来遥望他俩俏丽真容。而“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呼叫呐喊,久不离去。这种空前盛况被当作故事传至京都,引来“强人”将美艳无比的小宛抢去宫中,让少年顺治皇帝亲睹芳颜,悦而封其为妃(满族婚俗与汉族迥异,如努尔哈赤就娶堂嫂为妃、皇太极把坐月子的妃子赏赐给打胜仗的将军、同治把一家娘儿俩都娶为宫妃,因此13岁的顺治封27岁的董小宛为妃不足为怪)。 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的最后部分写到他的一次梦境,梦中找小宛而不见,正妻苏氏又背对着他流泪,于是大呼曰:“岂死耶?!”因而惊醒。后来将此梦告诉小宛时,“姬曰:‘甚异 ! 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岂)知梦真而诗谶咸(都)来先告哉?”文章中小宛被抢之意十分明显。冒辟疆的好友吴梅村对此事的反应是,他在清凉山讚佛诗中以“千里草”、“携双成”、“婺女嫁天孙,才过银河拭泪痕,但得大家千万岁”等语暗指董小宛被抢入宫。好友陈迦陵以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曾寓水绘园,欲得冒辟疆母亲马恭人丫鬟紫云侍砚,雪窗一夕书咏梅诗百首,可见陈、冒关系非同一般,他也认为“董承娇女”进宫为妃。好友龚鼎孳,时任礼部尚书,在《题影梅庵忆语·贺新郎词》中说,“董妃是为董小宛者佐证甚繁”。事隔二百多年,作为辟疆后世的冒广生(1873一1959)先生力辩无此事,也无可厚非。 在《红楼梦》中,作者安排元春入宫为妃,第五回判词隐指她“虎兔相交大梦归”。所谓虎兔相交,就是指当公历进入新的一年时,农历还在虎年,自新年正月初一开始就进入兔年。大梦归即指去世。史料中董小宛就是在顺治八年(1651)辛卯正月初二离世。这种情况不应看作巧合,而是作者特意安排。在第四十八回、四十九回中,作者借咏月诗“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尤可隔帘看”、“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圞(圆)”等句,暗指小宛进宫后,辟疆只能隔帘远视其容颜,寄托希望夫妻团圆的思念之情。冒辟疆在《寄吴梅村先生》、《八十二述怀》等诗中有“遥瞻吴苑乡关隔,近接邗江涕泪多”、“欲教移作上阳花”、“并州寂寞当还乡”等句都有隐指小宛被抢进宫当上妃子之意(上阳宫、并州都是武则天当妃子及皇后时居住过的地方)。
蔡元培老先生在《石头记索引》一文中称《影梅庵忆语》为《隐梅庵忆语》。隐了什么,《影梅庵忆语》中除董小宛离奇去世之外,其余内容都很直白。蔡老在谈到《红楼梦》第五十二回贾宝琴念一首诗的前两句“昨日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时说,“上句言其(冒辟疆)不忘明室,下句则即谓水绘园也。”他又说,“相传董小宛实非病死,而被劫入清宫。”

《 红楼梦》耄耋作者浮出水面

对于《红楼梦》中写的人和事,撰书人在不便明说的时局和环境下,只得采用真真假假、以假乱真的手法运作,这假中藏真,假中必有真。掀开这层梦幻的纱幕,就能发现真正的作者。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在写有“三劫”内容这一页的顶部增添了一段眉批,说明“三劫”的含义 除了上文解释为三次劫难外,还有佛家的专门解释,即“佛以世为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此段文字明白地告诉世人,作者想活“三劫”即90岁,当时应是80多岁。全国各地关于《红楼梦》作者的讨论中,所涉者无一位近“三劫”(杭州洪昇、北京曹雪芹享寿都在50岁左右)。
冒辟疆活了83岁,伴随着朝代更替和家族兴衰,他与董小宛及众多艳丽女子间的故事,也大多发生在其前半生。作为《石头记》的作者,当时不能注真名实姓是因时势所限。于是注化(笔)名曹雪芹代替真名冒辟疆,冒辟疆本名冒襄(1611-1693),辟疆为字,号巢民,又号朴巢。曹为巢的谐音。甲戌本开篇整页印着曹雪芹自题诗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第五十回,作者借李纹咏红梅诗说道“冻脸有痕皆是血”,第一回“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等语,都说明作者意在表示用饱蘸血泪深情之手,把冒董两人间的动人故事,镌刻于希冀永远存世的顽石之上,十年笔耕终成《石头记》,其中的“血”和“情”的谐音就是“雪芹”。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冒辟疆十年(三万六千五百天)寒窗苦,六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下第,“于国于家无望”,却似娲皇用于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块彩石之外的一块顽石(此解符“合週天之数”),为不虚度人生,遂撰书立说。
上文提及的冒辟疆年开九秩(80岁)的时间,是清朝康熙庚午年(1690)。当年他为如皋望族钱氏写谱序时提及其两位好友,一个是祭酒(旧时国家最高学府的首席长官)吴梅村,另外一个是同年(同学,同时期参加科举考试者)陳確庵,他俩都同时为钱氏写了跋。由此可见,这三位加上族谱主人太学生钱持正皆为好友,且经常聚会赋诗论文。冒辟疆在写钱族谱序时,特别提及文僖王钱惟演创西崑诗体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十五回的行批中,作者写北静郡王夸宝玉诗作时说,“妙极,开口便是西崑体”,说明冒辟疆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都很喜爱西崑诗体。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涉及该著作名称变更时提及三个人名,第一回正文中说,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鑑》。该页顶部另添加眉批为“雪芹旧有《风月宝鑑》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用之”这样就把冒辟疆的好友“吴梅村”三字完整地嵌入其中。同时表明,此次的重评者为吴梅村本人或对其十分了解的人。在第八回中作者写道,当买办钱华等七人向宝玉要几张斗方贴贴时,眉批中出现“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此人不是80多岁的冒辟疆又是谁呢!)”句,再次证明吴梅村是评点《石头记》的主要人物之一,后来的评点中还有签名“梅溪”、“松斋”等字样。吴梅村是崇祯四年进士(榜眼),生卒时间有争议。他是明末清初江左文学三大家(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孶)之一。他与冒辟疆交往密切(含书信往来),曾有出家的念头,在致《冒辟疆》书中曾说:“吾死后,敛以僧装”。冒辟疆的后人现保存的一方古砚上,也刻着冒辟疆的僧首像,意其曾有出家之念,都与宝玉的归属暗合。吴梅村后来逼于形势任了清廷官员,直至祭酒,在京城工作三年多,对京城习俗、语言有所了解(《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八回眉批云:“《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注解了书中何以出现多种方言的原因),对官场交往有所体察,助好友冒辟疆增删书稿理所当然。他已在为国家出力(无异于开篇中所说的娲王补天之石),不是被弃之不用的“顽石”,看来吴梅村的生平概况不符合原创者的基本要素。作为与冒辟疆同龄、同乡的文化巨人李渔(1611-1680),参与润笔《石头记》也在情理之中。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说难成立

今年红学界纪念曹雪芹先生逝世250周年,即他卒于1763年,而他的出生有1717年、1724年等多种说法,按前者算曹先生活了47岁。这个年龄者不能是“皓首驼腰”主创者的年迈模样。
楼主 上这无非想出名  发布于 2013-11-12 09:02:00 +0800 CST  

楼主:上这无非想出名

字数:5403

发表时间:2013-11-12 17: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00:49:52 +0800 CST

评论数:3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