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档案】血战上甘岭

【抗美援朝档案】血战上甘岭

1、上甘岭战役(1)
上甘岭战役是美军发动的“金化攻势”(代号“摊牌”作战)的主要部分,作战地区发生在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附近的两个高地。此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5日结束,历时43天。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双方伤亡3万多人,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整个战役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1952年10月l4日---10月20日),争夺表面阵地;第2阶段(10月21---10月30日),坚持坑道斗争;第3阶段(10月31日---11月25日),实施决定性反击。

激烈的表面阵地争夺战

1952年10月14日3时,范佛里特的“金化攻势”开始了。美7师与韩2师集中了50多架飞机,320多门大口径重炮,127辆坦克、战车,以罕见的火力密度猛烈轰击志愿军阵地,对15军30公里防御正面进行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在这两个不足2.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倾泻了30余万发炮弹,飞机投射500余枚炸弹,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6发。猛烈炮火炸得两个高地烟火冲天、土石纷飞,志愿军步话机的天线和电话线都被炸断,高地表面上的野战工事全部被摧毁。在长达一个多小时高密度高强度的火力准备之后,晨4时30分,美6师第31团、韩2师32团及第17团1个营,共7个营的兵力,分6路向五圣山前沿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美韩军队又以4个营的兵力向西方山和芝村方向15军44师部队进攻。在15军约30公里宽的正面上,战斗全线打响。
这时,志愿军第45师的炮兵大部分还在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来不及转移阵地支援上甘岭地区。能够支援上甘岭步兵作战的只有榴弹炮3门、山炮6门、野炮6门。因此,志愿军第135团担任防守的两个营,主要依靠步兵火器依托各个暗火力点,抗击密集冲锋之敌。
美第7师第31团进攻597.9高地,志愿军最先与美军接火的是9连597.9高地11号前哨阵地上的一个班。在美军猛烈炮火下,这个班很快蒙受了巨大伤亡,等打退美军四次冲锋后,就只剩下一个战士了,他只好退入坑道坚持战斗。防守2号阵地的8连1排见11号阵地失守,排长立即组织两个班前去反击,但在半路上就遭到了美军炮火覆盖射击,只剩5个伤员被迫退回2号阵地。11时许2号阵地失守,东南的7号阵地因此陷入孤立,随即也被美军占领。只有最关键的9号阵地,依然归然不动。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极其重要,由9连副指导员秦庚武指挥3排防守。秦庚武见美军炮火异常猛烈,如果在阵地上一下投入兵力越多,那么伤亡也就越多越快,所以他只在表面阵地上同时投入3个人,伤亡1个就从坑道里补充1个,打得从容不迫,因此顶住了美军的多次进攻。经一上午的激战,美军攻击部队7师31团的2营、3营损失均超过了70%,未敢再使用1营,就将31团撤下去休整,换上第32团接着再战,一直打到黄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
韩军第2师32团攻击志愿军537.7高地北山阵地。韩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发动猛攻,志愿军守备部队135团1连依托被炮火严重摧毁的阵地英勇坚守,韩军的攻击连连被击退。这时,美军的航空兵出动了20余架B—26轰炸机来支援,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把志愿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志愿军浴血奋战,直到12时许,韩军才攻上了主阵地。志愿军与敌人进行了惨烈的白刃肉搏,寡不敌众,1连仅存的20余人退入坑道据守。战至下午17时,537.7高地北山除9号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都告失守。
14日晚7时,志愿军第15军和第45师首长研究决定,以第135团3个连2个排进行反击,夺回上甘岭的表面阵地。这时第45师增加了炮兵,在炮兵的支援下分4路展开反击。经3个小时的战斗,在转入坑道部队的有力配合下,全部恢复阵地,歼敌1900余人,击毁坦克3辆、缴获坦克1辆。在这次反击中,第135团第7连2排排长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亲自带领1个班开辟反击道路,两腿被炸断。当美军冲到他身边时,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为迎击美军对上甘岭地区更大的进攻,14日晚,志愿军第15军和第45师除将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的炮兵支援上甘岭作战外,并调134团(团长刘占华)和第133团(团长孙加贵)各l个营,作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预备队。志愿军第15军后勤部决定将主要力量用于五圣山方向,志愿军后勤第2分部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决定加强15军的野战医院和粮弹供应。
从15日起,范佛里特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4个营的兵力,在炮兵、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轮番进攻。志愿军第15军也不断投入兵力火力,与美军展开反复地激烈争夺。在火箭炮和其他炮火支援下,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于19日晚全部收复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至20日l时,全部收复了597.9高地表面阵地,歼灭了美第7师5个连。
在反击597.9高地的战斗中,反击部队在夺回该高地西北山脚后,被美军占领的“0”号阵地火力所阻。志愿军第135团第2营营部通信员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0”号阵地狂喷的火舌,为部队前进开辟了道路,保证了反击的胜利。
10月20日5时,美军在30架飞机和强大炮火支援下,以美军和韩国军各1个营,向志愿军阵地进行拼命反扑。激战一日,志愿军因伤亡过大,弹药消耗殆尽,除继续控制597.9西北山腿4、5、6号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先后被美军夺去,两个高地的志愿军部队全部转入坑道坚守。至此,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这一阶段作战,双方都不断增加兵力,在两个高地上进行反复激烈争夺。美军先后投入17个步兵营的兵力(美军9个营、韩国军8个营)。志愿军第45师也先后投入21个步兵连兵力。志愿军有组织有计划的夜间反击进行了7次,其中3次全部恢复阵地,4次部分恢复阵地,共歼敌7000余人,自身也伤亡3200余人。中朝联合司令部通电嘉奖第15军和第145师。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8 07:15:25 +0800 CST  
2、上甘岭战役(2)
惨烈的坑道作战

从10月21日开始,志愿军第15军转入了坑道作战,上甘岭战役进入了第二阶段——坑道作战阶段。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守备部队控制下。45师134团3营8连,在李保成连长的率领下进入1号坑道。1号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还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美军虽然占领了表面阵地,但坑道仍在志愿军手中,坑道里的部队随时可以与反击的部队里应外合,对于美军而言是极大的威胁,坑道一日不除,美军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后的战斗就是以坑道为争夺焦点。
美军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后,随即调来了工兵营和韩军的劳工营,日夜不停抢修工事,共修筑了70多个永备火力点,部署了14门无后坐力炮和65挺重机枪,构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韩第2师接防后,在一般情况下最多容纳两个连的高地上部署了整整4个连,还在高地南侧的反斜面部署了两个连,作为浅纵深的反击力量。
志愿军决心打下去,要全部收复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阵地。为此,志愿军首长决定,将原定10月20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延续到10月底,以配合上甘岭地区防御作战。同时,第3兵团、第15军也调整部署、加强后勤,从各个方面充实、加强第15军45师的人力和火力,指挥坑道作战。
22日战斗再度打响,争夺的焦点就是一号坑道。美军对坑道口用无后坐力炮抵近射击;用炸药包爆破;向坑道里投掷手榴弹;甚至使用P—51飞机低空俯冲扫射……美军火力又猛,坑道口又窄,眼看情况危急,8连连长李保成立即召唤纵深炮火支援,用炮火制止美军对坑道口的破坏。天色一黑,坑道部队就组织小分队出击,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军草木皆兵,夜不得宁。
23日晚,45师组织135团5连协同坑道里的8连实施反击,力争夺取1号、3号阵地。23日天刚黑,火箭炮团以一个营8门火箭炮对597.9高地进行了两次齐射。随后步兵发起了攻击,8连在副连长侯有昌指挥下,冲出坑道由主峰向东北山梁进攻,5连则从东北山梁顶端的2号阵地向主峰攻击,实施两面对进合击。5连陷入美军的预设伏击圈,全连伤亡过半,只剩下10多人退出攻击,只剩下8连孤军奋战,经过9次反复争夺才攻下1号阵地,然后再继续向3号主峰阵地推进。美军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向1号阵地反扑,8连连长李保成只得下令放弃反击退守坑道。
美军一面以各种手段围攻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一面为继续实施进攻而调整部署。10月25日将遭受严重打击的美第7师撤出战斗,将夺取上甘岭两个高地的任务全部交给韩国第2师,并调韩国第9师作为预备队。对此,韩国人非常恼火。接替丁一权任韩国第2师师长的姜文奉说:那本来是预定由美第7师担任的进攻任务。却让我们当“替死鬼”。在接受换班命令时,姜文奉就忿忿地想:美国人、韩国人同样都是人,这不是叫我们替他们牺牲吗?但是,他也只好服从命令。
这期间,美韩军采取了种种残酷的手段,破坏坑道,企图歼灭坑道内的志愿军部队: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进行狂轰滥炸;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在坑道口上面挖掘深沟,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口内投掷炸弹、炸药包、爆破简、手榴弹、汽油弹、硫磺弹、毒气弹,或用火焰喷射器喷;用石土、麻袋、成捆铁丝、铁丝网封堵坑道口等等,无所不用其极。一号坑道的两个洞口被炸塌,只剩下碗口大小的透气孔,8连伤亡了37人才将洞口重新掏开。45师立即将4门75毫米山炮前推,专门轰击破坏坑道口的敌人。
最恶毒的是,敌人对坑道部队与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使得坑道部队粮尽水绝。饥渴成为志愿军最大的敌人。在整个战役期间,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部队的伤亡率,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大量的物资也因此损失在路上,送进坑道的微乎其微。在艰难的火线运输中,志愿军第135团第5连一位年轻的运输员在将弹药运进坑道的同时,带进来一个苹果。运输员将苹果送给在坑道内的第7连连长张计法。张连长接过苹果,他舍不得吃,让坚守坑道的战士们用这个苹果润润喉咙。但是战士们谁也含不得吃这个宝贵的苹果,又完整地传回到连长手里。最后在连长命令下大家才一人一小口分吃了这个苹果,充分体现出革命战友伟大的友爱互助精神。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志愿军坚守坑道作战极其艰苦。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口被堵,坑道窄间缩小,人员行动极为困难;坑道内空气板度污浊,硝烟、毒气、血腥、粪便和汗臭充满坑道,常引起人员窒息;粮弹缺乏,特别是饮水田难,有时要咀饮尿止渴,甚至连尿都没有……坑道内志愿军忍受着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坑道里最受煎熬的要数那些无法转下高地的伤员了,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伤员只好任凭伤口发炎糜烂,全靠坚强的意志和自身的体质支撑着。而且为了不影响战友的情绪,伤员都自觉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紧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没法拿下来。留在坑道内的卫生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护理伤员。她们的优秀代表,就是电影《上甘岭》中志愿军卫生员王兰的原型王清珍。
志愿军第15军和第45师针对美军对两个阵地坑道的封锁和破坏,专门部署炮兵负责保护两个阵地的各主要坑道口,支援两个阵地坑道部队的反击。在炮火支援下,坚守坑道的部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积极组织反击,袭扰占领表面阵地的敌军。从10月21日到29日,共组织班组兵力,以突击手段出击158次,除9次末奏效外,均获得成功,共计歼敌2000余人,并恢复7处阵地。他们还利用反击的机会,部分轮换坚守坑道部队,向坑道内补充粮弹、医药和饮用水,送来祖国慰问团带来的慰问品、慰问信。坑道内外部队互相配合,有效地坚持了两个阵地的坑道斗争,为决定性反击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8 08:07:39 +0800 CST  
3、上甘岭战役(3)
胜利的决定性反击

志愿军第15军在完成决定性反击准备后,决定于10月30日发起决定性反击,上甘岭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志愿军15军首先反击597.9高地,于10月28日和29日,以野炮、榴弹炮进行了预先炮火准备,猛烈轰击美军在597.9高地表面构筑的工事。志愿军第15军以29师(师长张显扬)第86团和45师第134团各1个连,越过韩军炮火封锁区,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597.9高地坑道,与原坑道部队一起作为反击的第一梯队。第86、第134、第135团的共7个连作为反击的第二梯队;12军(军长曾绍山)第31师(师长赵蓝田)的第91团集结于五圣山前1000、700、511等高地一线,作为反击部队的后梯队。
10月30日晚9时,志愿军第15军104门火炮,突然向597.9高地和敌军炮兵阵地猛烈轰击,开始了决定性反击的直接炮火准备。先是野炮、榴弹炮10分钟的急袭,之后炮火实行假延伸。韩军以为志愿军步兵就要发动攻击,急忙进入阵地准备迎战,在背后隐蔽的预备队也冲上阵地,准备对付志愿军步兵的冲击。不料,志愿军的炮弹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打了个正着。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又一阵火力急袭。韩国军的阵地工事大部分被摧毁,死伤狼藉。炮火准备过后,志愿军第15军共11个连的兵力,在追击炮火力的支援下,数路数波依次发起冲锋,经5个小时激战,将韩国第2师第31团的4个连全部歼灭,夺回了除第2、第8、第11号阵地外的全部阵地。
10月31日4时,韩国军第31团残部和第32团一部,发起猛烈反扑,阵地上的志愿军指战员在无工事依托的情况下,利用山缝石坎和弹坑隐蔽,击退韩国军的连续进攻,歼敌1500余名。当晚,志愿军又夺回了2号、8号阵地,全歼韩国军1个连,歼敌300余人。至此,597.9高地只剩下第11号阵地尚未恢复。第15军以第86、第134、
第135团各1个连坚守阵地。
11月1日,美军以100架次飞机,连续轰炸志愿军炮兵阵地,以300余门大炮向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的轰击。韩国第9师第30团、第2师1个营和埃塞俄比亚营共5个营的兵力,在炸弹、炮火烟幕的掩护下向597.9高地发起攻击。于当天下午15时许,有两个排攻上了主峰,但还没等喘口气,就被45师的守备部队赶了下来。志愿军炮兵部队不怕敌机轰炸,及时地支援步兵作战。韩军攻了一整天,总共发动23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伤亡1500余人,毫无收获。志愿军45师的伤亡也不小,秦基伟军长立即将调归其指挥的12军31师(师长吴忠)的91团8连调上597.9高地,协同45师防守阵地。第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决定将12军31师余下的两个团也全部配属给15军。入夜,志愿军第15军调整部署,将苦战了19天的第45师第135团、第134团撤出战斗整补,以第12军31师第91团和15军29师(师长张显扬)第86团投入战斗,坚守597.9高地的主峰及其以南北各个阵地。从这天开始,12军31师参加了上甘岭战役。31师师长是吴忠,辖3个团:91团(团长李长生),92团(团长李全贵),93团(团长李基中)。志愿军炮兵第2师于11月4日抽调6个榴弹炮连参加上甘岭作战。
11月2日,范佛里特将美187空降团投入了战场,美第7师经过补充又来参战。美军的猛烈炮火准备持续了4个小时,并出动飞机100余架次轰炸、扫射志愿军阵地前沿。接着,韩国第9师第30团、美第7师2个营和空降第187团,共5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攻击40余次。志愿军第91团和第86团1个连,在炮兵支援下,顽强抗击,将一度突人阵地的敌人击退,歼敌1500余人。11月3日至4日,美军又进行反扑,但同样以失败告终,597.9高地岿然不动。11月5日,12军31师全面接过597.9高地防务,击退了韩军第2师31团的进攻。就在这天的激烈战斗中,涌现出了著名的孤胆英雄胡修道。胡修道是91团的一名新战士,从拂晓起就战斗在597.9高地的3号阵地上,他所在的班连续打退韩军多次冲锋后,全班只剩下胡修道一人,而且还负了伤。胡修道裹伤再战,独自一人又英勇地击退了韩军多次进攻,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守住了阵地。这一天,仅胡修道一人就毙伤韩军280余人,创造了孤胆作战的光辉典范。当夜,志愿军第12军第93团第1营接替第15军第86团的防务,与第91团一道,抢修工事,准备迎击美军新的进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8 11:41:19 +0800 CST  
我是写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的。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8 14:22:09 +0800 CST  
4、上甘岭战役(4)

根据军委、志愿军总部的指示精神,为取得战役全胜,第3兵团首长于11月5日对上甘岭地区部队部署进行调整,由第12军部队接替第15军的上甘岭地区防务。具体部署是:由第12军第31师第91、第93团担任597.9高地守备任务,第92团担任537.7高地北山反击任务。为便于指挥,以12军副军长李德生为首组成五圣山指挥所,统一指挥15军的29师、12军的31师和34师;指挥所归第15军秦基伟军长直接指挥。为统一炮兵的指挥,组成以炮兵第7师师长颜伏为首的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支援五圣山前沿作战的各配属炮兵。第3兵团首长在部署调整命令中,还专门就战术问题作了指示。
李德生,1916年生,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4军班长、排长、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1935年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交通队支部书记。同年6月因被指责否定张国焘的“正确领导”被开除党籍,1936年2月重新入党(1946年中共“七大”后取消被开除党籍的错误处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通信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30团团长。解放战争后期,任第二野战军3兵团12军35师师长。1951年3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1952年9月任十二军副军长,11月出任上甘岭战役前线总指挥。
美军在597.9高地吃尽了苦头,从11月5日以后,停止了对这一阵地的进攻。中美双方将争夺的焦点转到537.7高地北山。11日16时,第12军第92团2个连又1个排,在榴弹炮52门、追击炮20余门和火箭炮1个团的支援下,分两路反击537.7高地北山。至17时,全部恢复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歼灭据守阵地的韩国第2师1个营大部。当晚,坚守597.9高地的第93团以1个排向东北山腿第11号阵地发起攻击,经5分钟战斗全歼守敌,恢复阵地。至此,597.9高地表面阵地全部恢复并得到观固。
11月12日12时,韩国军第17团和第32团残部反扑,占去537.7高地北山的第7、第8、第5、第6号阵地。尔后双方继续争夺。11月14日,志愿军93团2营、3营全部投人537.7高地北山战斗,夺回了部分阵地。至17日晚,第92团和第93团,击退韩国军百余次反扑,歼敌2000余人。但韩国军仍占据着第7、第8号阵地。
11月18日凌晨,12军34师106团由炮兵部队抽调的卡车运送,紧急从休整地调到上甘岭,接替93团防守537.7高地北山阵地。李德生还给106团加强了一个营,要求该团能坚持到底。106团刚接防还不到3小时,韩军第2师就开始了进攻,进攻的目标是6号阵地。韩军先是以4架飞机进行轰炸,接着又是长达近一小时的炮击。炮击过后,韩军以一个连的兵力对6号阵地发起了集团冲锋。守备部队拼死抗击,双方的激战一直持续到次日晚,志愿军守军终因部队伤亡过大,6号阵地落入敌手。
20日凌晨4时,志愿军9连开始反击6号阵地。经数小时恶战,终于将6号阵地夺回。天刚亮,韩军就开始反扑,志愿军6号阵地守军仅剩战士高守余一个人,击退了韩军6次冲锋,坚守住了至关重要的6号阵地。黄昏时分,2营上来接替3连防守。双方激战至11月25日,第106团共歼敌1400余人,牢牢控制往537.7北山主峰及东北山腿北侧阵地。韩国第2师南撤整补,其防务交韩国军第9师接替,韩军停止了向537.7高地北山的反扑。至此,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
从10月14日至11月25日,美军发动的“金化攻势”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也陆续投入3个多师4万余人,各种火炮近500门,共发射35万余发炮弹。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石土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此战兵力火力之密集,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上甘岭战役持续43天,志愿军防守部队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打退了美军营以上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守住了阵地。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飞机274架,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上甘岭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8 16:40:21 +0800 CST  
5、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农历1931年1月8日生,家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2营营部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由于他忠于职守,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第三阶段中,黄继光所在的135团2营与美军和韩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0号阵地。0号阵地的美军凭借着由四个地堡组成的子母堡竭力抵抗,地堡机枪的密集火力封锁住志愿军进攻的道路。2营参谋长张广生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6连连长万福来组成3个爆破小组,实施连续突击爆破。但是,第1、第2两个爆破小组连续冲上去,两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第3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战士又困在敌人阵地前。这时,离上级要求攻上高地的时间只剩下40分钟。时间紧迫,不歼灭0号阵地美军火力点,就不能全部夺回失去的阵地。张广生心急如焚。他明白,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6连通讯员吴三羊、肖登良也一起请战。张广生立即将这三人编成一组,指定黄继光为班长,去完成爆破任务。黄继光带领战士吴三羊、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在敌照明弹的光亮照射下,指导员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艰难地,就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
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已经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迅速攻占0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攻占0号阵地后发现,黄继光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 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革命前辈董必武为纪念馆题写了楹联:“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奋不顾身成伟业,纪极非常之事报功崇德显而触目树丰碑”。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9 06:21:54 +0800 CST  
请朋友们支持!谢谢!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9 10:05:50 +0800 CST  
6、战斗英雄孙占元
孙占元,河南林县临淇镇三弓水村人。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15军45师第135团第7连2排任排长。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尊敬。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中,孙占元率全排担任突击作战任务。当日17时30分,孙占元带领突击排顺着编为6号、5号、4号的阵地进入主峰2号阵地的坑道内,隐蔽待击。19时,他跃出坑道,亲自带领1个班在前面开辟反击道路。进攻中被敌军几个火力点拦阻,全排进攻受阻。孙占元当即用机枪掩护,令战士李忠先前往炸掉敌火力点。在机枪掩护下,李忠先飞快地靠近敌地堡,将爆破筒塞进去。孙占元带领突击排,迎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迅猛向前,又连续爆破几个敌火力点,歼敌80余人,很快控制了局面。
此后,敌军向孙占元率领的突击排连续发动疯狂地反击,孙占元沉着指挥,全排同仇敌忾,以坑道为依托,以烟尘作掩护,把冲上来的敌军一次又一次打回去。战斗中,孙占元腿部负伤,为了不影响士气,他一声不吭,先是命易才学带两名战士去炸敌地堡,自己用机枪掩护,又令方振文等战士准备打反击。易才学发现排长声音颤抖,脸色不对,仔细一看,发现排长的腿被打断了,右膝盖骨露出骨碴,只有一层皮连着,身边的泥土被鲜血染红。“排长,你得马上下去,这里有我们,你就放心好了。”易才学说着就要抬排长下去。孙占元虽身负重伤,但神志清醒,他视阵地重于生命,坚定地说:“我是排长,任务没有完成,坚决不下火线。”
山下,敌军又开始反击了。孙占元当即命易才学去爆破敌军最后一个火力发射点,自己则强忍剧痛,满是虚汗的脸贴在机枪托上,朝敌军猛烈开火,实施掩护。易才学乘机跳上石崖,几个箭步绕到敌军火力点的侧后,迅速将手雷投了进去,随即翻身跃起,把机枪往沙袋上一放,对着残存的敌军猛扫,直到全部消灭。尔后,易才学提着机枪,转身跳下地堡朝孙占元的位置跑去。他大声呼喊着排长的名子,却听不到回声,借着战场的火光,他看见排长血迹斑斑的身躯,身下还压一个敌人,前后左右倒下7具敌军的尸体。原来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在弹药用尽后,爬到敌军尸体堆里,解下手榴弹投向敌群。当敌人扑到身边时,他毅然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排长报仇!”易才学高呼着,端起枪与战友们一起向2号阵地发起冲击,全歼残敌,收复阵地,胜利完成反击任务。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4月8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19 15:04:48 +0800 CST  
10、战斗英雄胡修道
胡修道,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1952年11月5日,美韩军攻击的重点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胡修道和班长李锋、新战士滕土生负责坚守3号阵地。
由于是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干,年轻的胡修道起初还有些心跳。当敌人第一次向阵地冲来时,胡修道紧握爆破筒的手渗出了汗水。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就没命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直到班长抓住他的手腕,他才知道敌人早已被打退了。
不久,两个多排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发起了第2次进攻。这次,胡修道和班长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爬不起来,后面的往前拥,等敌人挤到一起时,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这种被称为“包饺子”的方法果然奏效,直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就成了“老兵”了。班长就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他们俩又连续击退了几个排的敌军多次疯狂反扑。
他们刚想停下来喘息一会儿,这时,连指挥所传来紧急战报:10号阵地没人了,敌人攻得正急!这时,连长朝他们一挥手,他们立即又突破敌人几道火墙,来到10号阵地。发现守在10号阵地上的只有一个已经挂了彩的战士,而旁边的0号阵地正是几天前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地方。带着一腔怒火,胡修道和战友又击溃敌人的多次进攻。
这时,排长郭三旦向他们匍匐过来支援,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在排长身边爆炸了。“死也要守住阵地!”这是排长牺牲前留给他们唯一的话。排长牺牲了,负伤的战友滕土生又被调走执行其他任务,阵地上只留下了胡修道一个人。正当胡修道感到身体极度虚弱,准备停下来啃两口馒头时,正前方一大群敌人又蜂拥而至。胡修道炸雷般地吼了声:“还我排长!”兜头就是一阵手榴弹。扔得正酣时,几个战友过来支援,说:“连长命令你速回3号高地!”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敌人把坦克开了过来,几百门火炮齐射过来,头顶上的飞机开始狂轰乱炸。胡修道依靠着所剩不多的弹药,在3号、10号高地间来来回回地打,竟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阵地上没了一点声响,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胡修道等待着敌人最后的反扑,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黄昏的时候,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胡修道扔完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手雷后,抓起自动枪,跳上阵地,大叫一声:“敌人上来了,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随着这一声怒吼,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杀声。千钧一发的时刻,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敌人再次溃逃,战斗胜利结束了。
这一天,胡修道在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他一人顽强作战。从上午打到黄昏,打退了敌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守住了阵地。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胡修道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 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颁发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1953年,他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0 06:21:11 +0800 CST  
11、志愿军女功臣王清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人们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电影《上甘岭》中的女卫生员王兰。而王兰的生活原型就是志愿军女功臣王清珍。王清珍是北京人,父母是北京铁路工人。在她出生前父母调到汉口火车站工作,她于1936年在汉口出生。1951年初,年仅15岁的王清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王清珍担任志愿军15军45师上甘岭坑道野战医院卫生员。她一个人要负责3个坑道并排躺着的20余个重伤员,她每天主要工作就是给伤员打水、喂饭、洗绷带,背伤员到坑道外解大便,口对口地给伤员进行人工呼吸,用嘴给伤员吸痰。有的战士面部烧伤了,嘴又干又裂,咀嚼困难,药品吃不下去,她就先抿一口水,将药片放在嘴里咬碎,含着水口对口地将药水送到伤员的口里,用舌头清洗他的口腔。有的伤员不能吃饭,她便一口一口地喂。伤员们经常有人逗她:“你才多大啊?这么小到这里怕不怕?”每当这时,她都会仰起头来、睁大眼睛告诉对方:“你们死都不怕,我在后方医院里有什么好怕!”坑道的生活异常艰难,不仅缺水缺药,而且空气混浊。为了给伤员们解闷,鼓舞伤员战胜病痛的勇气,王清珍唱起了《南泥湾》、《解放区的天》等革命歌曲和《翻身道情》等民歌,使战友们在歌声中站了起来,走上战场。
一天夜里,王清珍正在巡回查护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洞口传来轻缓而又沉重的“哎哟”声,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朝出声的那个洞口走去。来到病床前,借着暗淡的煤油灯光,王清珍看到呻吟的伤员就是当天下午刚从火线上抬下来的一位姓曹的排长。曹排长因腹部中弹,泌尿系统受到重伤,已不能自己排便。王清珍一摸曹排长的小腹,圆鼓鼓的,显然已经胀了很长时间,必须立即导尿,否则有生命危险。她迅速从值班室里找来了导尿管导尿。导尿管塞进去了,尿液还是排不出来,若是在平时,马上就有人拿来大管注射器吸尿,可王清珍没有大管注射器。情况危急,王清珍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含着导尿管,使劲一吸,一口、二口……,尿液终于流进了罐头盒里。在这特殊环境下,这个只有17岁的姑娘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克服了害羞,做出了惊人之举。王清珍以出色的表现荣立了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0 11:36:06 +0800 CST  
12、上甘岭特功8连
上甘岭战役开始,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3营8连防守着五圣山前沿597.9高地。1952年10月14日4时,美军、韩军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了猛烈进攻,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投在8连防守阵地的炸弹5000余枚,炮弹的密度是每秒钟6发。敌人以营、连为单位发动多波次进攻。8连官兵在连长李保成率领下,勇敢迎战,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10月18日夜,连长李保成率领8连全部进入了597.9高地1号主坑道,准备19日大反击。19日开始大反击,8连相继攻取了第1、9号阵地,最后攻克597.9高地主峰(3号阵地)。在战斗中,8连涌现出赖发均和龙世昌两位英雄战士,他们舍身炸地堡,用血肉之躯为战友扫清进攻的道路,战后均被追记为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战至21日夜,8连仅剩16人(含伤员),转入597.9高地1号主坑道。134团从各单位抽调出100多人进入1号主坑道,以8连为核心组建坑道党支部,形成战斗核心,所有进入1号主坑道的部队,通通编入8连,归8连长李保成指挥。
23日夜,8连对597.9高地东北山梁上的第2、8号阵地发起反击。与敌反复争夺9次后,占领1号阵地,在拿下8号阵地后,8连仅剩5人,根本无法固守。是夜,李保成无奈放弃反击,带着十几个伤员退守1号主坑道。五天内,8连第2次全连打光。副连长侯有昌在此役中负重伤,被背回坑道后,整整4天,水米未进,也没哼过一声,第5天早上牺牲(战后被追记为一等功臣)。
由于美军炮火封锁得厉害,坑道内缺粮断水,有的战士甚至喝尿止渴。后勤为了供应坑道,提出送到坑道一个苹果记二等功。8连指战员忍饥挨渴,坚持到第9天(27日夜)才闻到萝卜味儿。是夜,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带着两名运输员,终于冲破敌人炮火封锁,九死一生地将3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1号坑道,那一夜8连如逢盛宴。第15军后勤部采购来63000多斤苹果向坑道输送,可敌人炮火太猛烈,最终只有1个苹果进了坑道。
8连以超生命极限的战斗韧劲,坚守坑道阵地14个昼夜,进行了多次反击,歼敌1760余人。连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平均每天有1个班的兵力消耗。在14天战斗中,45师师长崔建功先后向1号坑道补充兵员有800余人之多,但是只有300多人进入1号坑道,大部分在通过敌人炮火封锁线时牺牲。8连在上甘岭战役中3次打光重建,其中4班曾4次重建,战役中先后有6次更换班长(均因前任班长重伤或牺牲)。战役结束时,8连仅有8人幸存,在撤出战斗的路上又牺牲2人。
在8连防守的阵地上,随手抓一把土,就能从土里拨出30多粒弹屑,在一根不到1米长的残存树干上,竟然嵌了100多块弹头和弹片。8连插在阵地上的红旗,不到2平方米,竟然布满了381个弹洞。后来,这面战旗作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物,存放于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上甘岭战役是8连战史中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战后8连被荣记集体特等功,被称为“上甘岭特功8连”。
特功8连连长李保成,1927年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河南林县临淇镇,1946年6月1日参军,1946年12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在解放战争中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1948年4月二次解放洛阳战役中,荣立一等功。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荣立特等功和一等功各一次,并授予“三勇士”称号。1950年3月参加贵州“剿匪”行动,荣立特等功。在黔西“剿匪”行动中,荣立特等功四次。1951年3月,第15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历任军警卫连连长、团警卫连连长、134团3营8连连长,是当时15军内最年轻的三个连长之一。1952年在朝鲜长芝山防御战中荣立三等功。1952年10月,李保成率8连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荣立二等功,授予“国际三级勋章”。李保成是电影《上甘岭》钢8连长的原型。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0 17:30:12 +0800 CST  
13、上甘岭战役英雄多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3人,他们是黄继光、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仅15军在战役中就涌现出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12347人,以45师134团8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在43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苗族战斗英雄龙世昌,1928年生,贵州省松桃县沙柳乡(今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镇)人。1950年5月,龙世昌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他报名参加志愿军出国作战,被分配在15军45师134团3营8连1排1班当战士。上甘岭战役中,10月19日晚,志愿军向上甘岭表面阵地之敌发起反击,8连1排担任突击任务。敌人11号阵地一个地堡里射出密集火力,阻住志愿军进攻道路。龙世昌和杨胜初奉命炸掉地堡。他俩一左一右向敌人地堡隐蔽前进,当接近地堡10多米时,右边的杨胜初中弹倒下。此时,龙世昌借着敌人的照明弹看见身边有一具敌人尸体。他灵机一动,双手用劲将敌尸推滚下去,顺势趴在一边。敌人以为又出现目标,机枪子弹向敌尸追随射去。龙世昌趁机跃近地堡,投进两颗手榴弹,将其炸毁。 突击队进到11号阵地右侧,8号阵地两个地堡和主峰阵地1个大地堡的敌人又射出交叉火力,把突击队前进道路死死地封锁住。龙世昌冒着弹雨迅速向8号阵地跃进,途中两处负伤伏倒在地。他带伤向前爬去,迂回逼近第1个地堡,投出一颗手雷将其炸毁。接着冲至第2个地堡,把另一颗雷甩了进去,把地堡炸毁了,龙世昌也被震昏了过去。龙世昌渐渐苏醒过来,看到主峰阵地敌人最后1个地堡里的机枪还在继续射击。一个战士前去爆破,中途负伤倒在地下。龙世昌握着爆破筒,快速跑到敌人地堡旁。敌人的地堡是掩盖封闭的,十分牢固,要炸掉它,必须把爆破筒塞进去才行。龙世昌别无选择,毫不犹豫地沿着地堡边缘,向敌人机枪射击口爬着靠近。到了火力射口下,他毅然拉开爆破筒引火线,将爆破筒从射口塞进地堡。他刚要松手,不料敌人竟将爆破筒推了出来。龙世昌眼明手快,立即将爆破筒抓住,又塞了进去,敌人又拼命地推出来。爆破筒“吱吱”冒着兰色火焰,7秒钟就要爆炸。就在这一瞬间,龙世昌不顾一切地将身体扑向地堡机枪射口,双手牢牢握住爆破筒,用胸膛紧紧地抵住爆破筒的顶端,“轰隆”一声,地堡被炸塌了,龙世昌壮烈牺牲。被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二级国旗勋章。
赖发均,1933生,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1951年夏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3营8连战士。10月19日,在朝鲜江源道金化郡上甘岭战斗中,8连配合另一支部队反击597.9高地。为了给冲击部队打开道路,他英勇冲向敌地堡进行爆破,炸毁了敌人一个火力点,自己也负了重伤。就在这时,他发现突击道路上又出现敌人火力点,发起冲击的部队,又被敌人火力压了下来。他咬紧牙关靠近这个火力点,把一颗手雷投入地堡,手雷爆炸掀掉地堡一个角,地堡里的敌人仍在继续射击,他再次负伤。他从地上挣扎起来,用最后1颗手雷炸毁了地堡,自己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
蔡兴海,陕西省泾阳县人,1931年出生,1949年12月参军, 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8连副班长。1952年11月2日,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他创造了用手榴弹“打空爆”的办法,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从早至晚全班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打退敌1个排到1个连的7次冲击,歼敌40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赵毛臣,1924年农历八月初九生,河南曹镇乡赵庄村(今平顶山市郊区)人。1947年11参加解放军。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入朝,赵毛臣任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4连指导员。1952年秋美军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猛烈进攻,4连于10月19日进入阵地。在20日的激战中,打退了敌人40多次进攻,连长、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先后受伤。退守坑道后,赵毛臣将把坑道中分别归属四个单位的战士组织来,开展团结互助,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在坚守坑道的14个昼夜里,克服了洞口被炸塌、严重缺水等困难,并组织小部队向表面阵地之敌出击11次,炸毁敌火力点7个,掩蔽部1个,毙伤敌70多人。11月1日夜,坚守坑道的战士们配合反击部队收复表面阵地。至5日,赵毛臣组织战士打退敌人50多次进攻,坚守住阵地。赵毛臣荣记特等功,并被授予模范政治指导员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赵毛臣二级国旗勋章。
牛保才,1927年生,山西壶关县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1952年10月14日,美军对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动进攻,飞机、大炮轰炸轰炸异常猛烈,营指挥所通往前沿的电话线被炸断。牛保才立即前去查线。路上,他左大腿被炸断,仍艰难地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林炳远,四川省南部县人,1933年出生,1951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6团第9连战士。1952年11月1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反击597.9高地。在夺回主要阵地后,约1个连的敌人在坦克掩护下反扑上来。他迂回到敌侧后,连续投掷手榴弹、手雷将敌击溃。当前进到一个洼部附近时,又发现有两个排的敌人在集结,他奋勇直入,毙敌20余人。在击退敌人的反扑中,他不断进行阵前冲击,又大量杀伤了敌人。他在这次战斗中共毙伤敌140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易学才,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第7连战士。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向597.9高地进行反击。进攻道路被阻,部队有了伤亡。他越过敌人层层封锁,连续炸毁敌集团火力点3个,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随后他又坚守坑道,用缴获的机枪、六○炮弹等武器击退敌人数次反扑。战斗中,他共缴获机枪14挺、卡宾枪73枝、火焰喷射器2具,歼敌百余人。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欧阳代炎,1926年生,湖南耒阳人。1949年10月参军,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第4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双腿被炸断,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1 06:04:51 +0800 CST  
14、十五军鏖战上甘岭(1)


难忘的七天七夜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凌晨三时,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苦思良久,惨淡经营的所谓" 金化攻势" 展开了。美军集中十六个炮兵营的三百门大炮、四十架飞机和一百二十辆坦克,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的597.9 和537.7 高地北山进行规模强大的火力准备。我阵地内,平均每秒钟落炮弹六发,终日落弹达三十万余发,飞机投炸弹五百余枚。597.9 高地和537.7 北山表面阵地工事大部被摧毁,山上的岩石变成粉末。四点半,美七师第三十一团、韩二师三十二团及第十七团一个营,共七个营的兵力,在空中和炮兵火力、坦克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597.9 高地和537.7北山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敌以四个营的兵力向我西方山和芝林方向前沿阵地实施牵制性进攻。阵地上空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从此便开始了。
战争,对于战士来说是枪对枪刀对刀,而对于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来说,则是智谋和意志的较量。经过十四日一天的激战,从敌人投入的兵力及后续力量上看,战斗规模始终有增无减。敌人的企图逐步明朗,它不把进攻矛头放在易攻难守、易于发挥机械和装甲威力的平康平原地区,偏偏打我五圣山前沿,是钻了我们的空子。我们抓住它的规律,而它这次偏偏不按规律来。4
当时,政委谷景生同志正在国内,我同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瞧等同志简短商量了一下,迅速做出决定:一、立即向兵团、志司报告,调整第四十五师部署,停止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方向,也就是上甘岭方向。二、各级指挥所前移。第四十五师指挥所前移至德山岘,第一三三团指挥所前移至上所里北山。三、调整战斗部署。由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负责指挥597.9 高地战斗;由一三三团团长孙家贵负责指挥537.7 高地北山战斗;一三四团团长刘占华在师指挥所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师炮兵群由第四十五师副师长唐万成及军炮兵室副主任靳钟统一指挥。四、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定额储备的弹药以外,一线连队,每连配备手榴弹八千枚,全军给养储备三个月,迅速向坑道补充食物和水。
敌人拉开了大打一场的架势,我们则迅速做好了长打的准备。因为谷政委不在部队,十四日夜间,我又同车主任研究了干部配备问题,并由车主任向兵团请示,让我军正在兵团学哲学的师、团政委们先回来,打完仗再到兵团补课。我们的基层干部是三套班子,一套在阵地上,一套在师团保存,一套在军里培训,随时可以补充。我们这样做,也体现了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决心。打仗总是要死人的,特别是基层干部伤亡大。一定程度上讲,打仗也是打干部。D
我们的政治部办了一个《战场》报,专职记者只有宣传科二、三人,但通讯员全军都是,能得到最前沿的最新消息,而且效率极快,当天有英雄事迹和战斗经验,当天就能写成文章刻印见报。小小的《,稿源主要来自收音机,有国内重大新闻,也有敌台重大新闻。十五军的《参考消息》也有短、平、快,几条大标题,重点新闻,一目了然,国内外大事马上知道。了解国际间的政治气候,对分析战场形势往往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就是从自己的《参考消息》上知道了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的消息,知道了上甘岭战斗是发生于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同一天的消息。这些消息都有助于我们判断敌人此次战斗的动机。
十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敌我形成拉锯式的反复争夺。白天,敌人使用大量兵力,大集群冲击,占领我表面阵地;夜间,我反击部队在坑道分队的配合下,进行反击夺回阵地。由于我反击部队要从几千米以外接敌,遭敌火力拦阻,途中伤亡过大,致使进入冲击出发位置后力量不足,或反击成功后无力坚守,因而表面阵地多次得而复失。为缩短接敌距离,减少伤亡,十八日我军暂停反击。利用夜暗将五个连的兵力秘密潜入坑道和待机位置,准备于次日反击。
上甘岭战斗打响后,为了加强五圣山方向的火力,志司给我们配属一个" 喀秋莎" 火箭炮营。这种炮是苏联造的,十九管,在当时是新式武器,一按电钮,十九枚炮弹像一条火龙流泻出去,半边天都是红的。" 喀秋莎" 本来是苏联的一个姑娘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一九四一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第一次使用这种多管火箭炮,给德国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苏联人民出于一种喜爱心理,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喀秋莎"。“喀秋莎" 是在机动车上发射的,主要打面积目标,发射时炮位一片明光,阵地极易暴露。友军中就有" 喀秋莎" 营被敌飞机炸毁的事。我们对这个宝贝蛋,格外小心。平常藏在山洞里,连自己的部队都不让接近。确定要打,才悄悄选择阵地,计算好目标诸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时间一到,派出警戒,炮车直奔阵地,停车便打,打完就撤。所以在整个四十多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 喀秋莎" 前后发射十次,毫毛无损。十月十九日十七时三十分,我" 喀秋莎" 火箭炮营一次齐射后,一百零三门山、野、榴炮即行拦阻射击。早已于十八日夜运动至坑道和待机位置的四个连加上坑道的两个连,分兵两路,同时向占领我597.9 高地和537.7 北山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击。激战到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1 12:04:46 +0800 CST  
15、十五军鏖战上甘岭(2)

就在这次战斗中,在我突击队打下597.9 高地4 号、5 号阵地后,由于0 号阵地上敌人集团火力点的疯狂射击,突击队受阻于阵地前,几次爆破未能奏效。第一三五团二营部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请战,于战场上被任命为六连六班长,带领战士肖登良、吴三洋二人,执行爆破任务。连续炸掉敌人几个地堡后,吴三洋中弹牺牲,黄继光、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拖着伤体,匍匐爬行,勇猛扑向敌人最后一个火力点,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眼,为突击队开辟了前进道路,使突击队顺利夺回了敌人占领的阵地。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不朽功勋,志愿军首长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4
我军收复阵地后,敌人十分恼火,下了更大的赌注同我较量。十月二十日五时,美七师十七团、二十二团和韩二师十七团各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三十余架飞机和强大的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扑,双方激战终日,反复争夺达四十余次。由于我伤亡过大,弹药供应不上,除597.9 高地的0 、4 、5 、6 号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又被敌人占领。从十四日至二十日,敌我双方在三点七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进行了七昼夜的争夺,战斗空前激烈。在此期间,敌人共投入七个团、十七个营的兵力,我投入三个团、二十一个连的兵力,进行了日以继夜的反复争夺,我以伤亡三千二百余人的代价,歼敌七千余人。第四十五师参战连队大部伤亡过半,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
连续七个昼夜,我在道德洞没有睡过一秒钟,守在电话机旁,神经高度紧张。一会前面报来情况,好,上去了!夺回来了!心中自然一喜;一会又来情况,阵地又被敌人夺走了,心情就很沉重。四十五师崔建功师长在德山岘师指挥所里更是热油烧心,七天七夜没离开作战室,出了坑道刚放松一下,就差点晕厥过去,上厕所都要人搀扶。我们两人通话,嗓子全是哑的。他的作战科长宋新安,在向军里报告
伤亡情况时,痛哭失声。前面的情况我也知道,敌人的炮火把两个山头犁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伤亡那么大,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今天已长眠九泉了,想起来实在让人心碎。但是,作为一军之长,又是身处战斗严峻时刻,我不能被感情之潮淹没理智。越是困难的时候,决心越是要硬,仗打到一定火候,往往就是拼意志,拼决心,拼指挥员的坚韧精神。
我对崔师长说:" 告诉机关的同志,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为了全局,十五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国内像十五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丢了五圣山,你可不好回来见我喽!" 崔建功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同志,打仗一向谨慎稳重。解放战争刚刚开始,成立太行军区,他就在独一旅担任领导职务。对于他独当一面的能力,我是放心的。但是上甘岭战斗事关全局,不仅牵动整个朝鲜战场形势,而且举世瞩目。因此,我的话说得就很严肃4
崔建功沙哑着嗓子说:" 一号,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老崔的话说得我心里热辣辣的,我又对他说:" 阵地不能丢,伤亡也要减下来。在西方山方向虽然没大打,但不能动,那个口子不能松。现在就靠你和张显扬师顶住,我已经向军机关和直属队发出号召,婆娘娃娃一起上。请转告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
上甘岭战役过去四十多年了,现在回忆起来,每个过程都十分清晰。在第一阶段坚守阵地与反复争夺的战斗中,我的日记始终没断。那几天里,我的日记差不多用掉半本。每天都有新的战况,每天都有新的事情,我也每天都有新的感觉。前沿坑道的电话一直通到军指挥所,使我们对战斗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只要有空,我就把内心感受记下来,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的过程。
那些人和事,那些突如其来的敌情,全在头脑里翻滚过滤,帮助我理清思路,正确判断。在战斗最激烈时,有线电话线被炸断,电台震坏,我们和前沿坑道的联系一度中断,虽然听不到声音了,但我坚信,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够守住坑道。坚守在坑道内各自为战的同志们也坚信,首长一定在千方百计支援我们。就凭着上下之间这种亲密的了解和高度的信任,坑道分队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退却,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上甘岭战斗,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是在小山头上打大仗。在上甘岭战斗发生期间,整个朝鲜战场其它地方的战斗大大减少了。兵团和志司首长从一开始就对上甘岭方向给予极大关注。志司首长多次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给予指示。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同志更是同我保持热线联系,及时调兵遣将,为我们补充了大量新兵,并组织增援炮兵,补充弹药给养,组织兄弟部队以攻势行动,在其它方向上打击并牵制敌人,减轻上甘岭的压力。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1 17:09:59 +0800 CST  
16、十五军鏖战上甘岭(3)


艰苦卓绝的坑道斗争

敌我双方争夺七天之后,敌人又将新兵师从汉城调到金化,边打边补。二十一日后,敌一面以各种手段围攻我坑道部队;一面调整部署,准备继续进攻。他们将美七师汉滩川以东的防务和进攻597.9 高地的任务移交给韩二师,防我从汉滩川向其左翼出击;美三师接替韩九师担任铁原地区防务;韩九师主力东调金化以南史仓里作为战役预备队。敌人准备投放更大的兵力,继续向我上甘岭阵地进攻D
十月二十五日,军在道德洞召开作战会议,分析了上甘岭战斗状况。目前我们减员较大,兵力有限,敌人一下子集中那么多的兵力和火力,看来是要大打出手了,其势正旺。在这种情况下,也有的同志考虑,是否可以暂避其锋,做战略退却。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给我打电话,也说了一个活话:" 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打,二是撤。" 王近山同志是二野的一员战将,以战斗作风勇猛、敢打硬仗狠仗恶仗而著称,但在上甘岭严酷的形势面前,这位硬将军也有点踌躇了,给了两个方案,让我选择,实际上是逼我下决心4
参加十月二十五日作战会议的除军的领导同志以外,还有各师师长、政委。我说了个人看法。认为,目前整个朝鲜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岭打,这是十五军的光荣,我们打得苦一点,兄弟部队休整时间就长一点,我们已经打出了很硬的作风,咬着牙再挺一挺,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上甘岭打胜了,能把美国军队的士兵打下去一大截。战场上常常是这样,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敌人也可能更困难,这时候就要较
量胆魄和意志。所以我提出,上甘岭战斗要坚决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凶劲,这是朝鲜战场全局的需要。<
与会者的思想非常统一,都支持打下去。会议还就战术问题进行了检讨。指出,我军反击出发地往往距目标较远,运动中被敌杀伤较大。另外战术动作也被敌人掌握了,反击时间总是十七时至二十二时,总是先经一次火力急袭,接着就是冲锋。
敌人在我进行火力准备的时候,便可以判断我冲击目标和路线,同时准备好拦阻火力,开始对我运动道路及坑道口实施拦阻,杀伤我二梯队。我们炮火延伸,敌人也作好了反冲锋准备,如此,反击往往失利。以上战术检讨,在下一步的反击作战中,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这次会议还研究部署了继续战斗的有关措施。提出,为了将敌斗志彻底打垮,应集中打击占领597.9 高地表面阵地的美军部队,先给美军以歼灭性的打击,这样,占领 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南韩部队就会丧失斗志,易于收拾。
鉴于兵力不够,有的同志提出调四十四师部队增援上甘岭。我没同意。我认为,眼下战斗虽然集中在五圣山,但四十四师在西方山的防御正面一马平川,仍是敌人虎视眈眈的重要目标。一旦削弱西方山守备力量,敌机械化部队调头而去,打开西方山防线就如洪水决堤。因此,上甘岭方向越是紧张,西方山方向就越要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
说到这里,要插一点想法。上甘岭战役在敌人一方,称" 金化攻势" ,代号"摊牌计划".从已经形成的事实看," 金化攻势" 虽然是在上甘岭开始的,也是在上甘岭告以结束的,它似乎说明了,范佛里特的根本意图就是在于选择我防御地形优越而防御力量薄弱的五圣山地区做为突破口。从敌人的兵力调动上也看不出他还有其它企图的蛛丝马迹。但是,作为上甘岭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几十年来我一直心存疑窦,我总认为范佛里特还备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阴谋,即在上甘岭战斗登峰造极之时,他的一只眼睛盯着五圣山,另一只眼睛一定瞪得老大窥探我的西方山。只是由于我们在西方山上死死按兵不动,范佛里特才悻悻作罢。如果我们因为上甘岭战事吃紧而动用西方山部队,范佛里特极有可能回马一枪,打我们一个声东击西。他毕竟是机械化部队,撤出战斗快,重新投入战斗也快。那样一来,上甘岭战役就成了西方山战役,战役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样子,那就很难想象。
我们自始至终没有动用四十四师部队。军里的决心是:在基本阵地上,暂取坚守坑道斗争的手段,制止敌人扩张,争取时间,重新调整作战部署,做好决定性反击准备。鉴于四十五师严重减员,军决定将二十九师八十六团除担任一线防御的部队外,抽五个连和八十五团担任防御的二梯队营投入597.9 高地决定性的反击,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也抽五个连参加537.7 北山的作战。除十五军内部调整以外,兵团又调十二军三十一师及三十四师的两个团配属我军作战。以第九十一团作为597.9 高地预备队,第九十二团、九十三团为军第二梯队。当时三十一师师长吴忠尚未到任,师政委刘?和副师长李长林率部参战。刘?是我的老部下,曾经在太行军区当过团政委。他们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另外,我们还从军机关和直属分队抽调一千二百余名战士,为四十五师补充了十三个连队。军直的医院、文工团均派人抵近前沿。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2 06:29:09 +0800 CST  
请支持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2 12:46:32 +0800 CST  
17、十五军鏖战上甘岭(4)
我的警卫员王六也积极要求到前沿阵地。从感情上讲,我是舍不得的,这个小伙子跟着我也有一段时间了,不仅心细,而且是很有思想,有时甚至能起参谋作用。在五次战役的时候,一架敌机向下俯冲,我当时正在观察,王六突然扑过来把我压在身下,站起来才知道,一梭子弹掠头而过。那一次要不是王六,我也早就" 光荣" 了。如今他要求上前线,也正是按照我自己提出的" 婆娘娃娃一起上" 的要求做的,我感到欣慰,临行时还把派克笔送给了他。这支笔还是一九四六年张蕴钰同志从军调部带回来送给我的,我把笔送给王六,是希望他在战斗之余加强学习,谁知这个良好的愿望没能实现。王六同志下到前沿连队,战斗中很勇敢,在十月三十日597.9 高地大反击战斗中,光荣牺牲。
敌人战领我表面阵地后,在两个高地上都布置了重兵防守,一面修筑工事,一面使用各种手段对坑道口筑堡封锁,断绝水源,烟熏火烧,施放毒气。我们的坑道被敌人炮击和炸弹轰炸越打越短,容积越来越小,人挤人不便行动,烈士遗体也只能暂时停放在坑道里。在那样狭窄的空间里,大小便不能及时清理,伤员多而医药缺少,得不到及时治疗,坑道内硝烟、血腥、屎尿、汗臭使空气浑浊不堪,因缺氧经常导致人员窒息;极度缺水,战士们舔吮坑道壁上渗出的一点水珠,甚至以人尿解渴。我们不断派部队往坑道送水、送水果蔬菜。除了后勤保障、慰问物品以外,军里领导还用自己的津贴买水果,在篓子上挂条,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话语,派人往上面送。以这种方式把温暖直接传递给坑道分队的同志。0
虽然从后方到前沿坑道只有几百米上千米,但这几百米上千米的距离确是险情密布的死亡地带,中间有敌人的几层炮火拦阻线和步兵火力控制网,越是靠近坑道,遭敌杀伤越大。物资运输极其困难,为了送一袋萝卜或一桶水,往往有许多同志献出生命。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坚守坑道的同志忍受极大艰苦,互相照顾,互相体贴,共度难关。随着冲击与反冲击次数增加,我们投入了几个建制不同的部队,每场战斗下来,都有部分人员进入坑道。因此,坑道内虽然人数有限,但单位繁多。
为便于统一指挥,四十五师确定以坑道为单位组织党支部。一三四团二营教导员李安德进入597.9 高地1 号坑道后,把十六个不同建制的连队人员编为第一三四团八连,建立了党支部;一三四团四连指导员赵毛臣在597.9 高地2 号坑道里将四个不同建制连队的八名党员组成坑道党支部,另有五名团员组成团小组<
一三五团七连在坑道里七天缺水,当运输员刘明生将路上拾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张计法时,张计法又交给了步话员,步话员忍着干渴,又将苹果传给一个重伤员。一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连长流着泪,带头咬了一小口,再往下传,每人都只咬一点点,一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以后《上甘岭》电影和教科书里都反映了这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能够守住五圣山,为什么能够坚韧不拔地抵挡住那么猛烈的攻势?这个苹果的故事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做出答案。
还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是个铁路工人的女儿,只有十七岁。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护理二十多个重伤员,喂饭、换药、洗绷带,还要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有个伤员嘴巴化脓,不能咀嚼,她先把饭嚼烂,像大人喂孩子一样一口一口地喂到战友的嘴里。还有一个腹部重伤的伤员,不能动弹,躺着解不下大小便,又憋又胀,十分痛苦。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的坑道斗争中,我们的战士就这样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当时,整个朝鲜战场其它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兵团、志司、军委乃至毛泽东 ,都密切关注上甘岭的一得一失。志司和兵团不断打电话询问情况,探探我的口气,看看十五军还有多大决心。我们虽然连日酷战,艰难重重,但心里清楚,我们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必须顶住,顶住就意味着胜利。因此,对上,我们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回答:" 请各级首长和毛 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2 16:49:11 +0800 CST  
18、十五军鏖战上甘岭(5)
大反击

十月二十六日,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政委王新、三十一师政委刘?、副师长李长林到德山岘会同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政委聂济峰召开了一次联席作战会议,讨论反击方案,并联名将方案报告军部。针对火力上敌强我弱的特点,和冲击出发地距离目标较远的弱势,几个师的指挥员动了不少脑筋,集思广益,调动战术思维,提出诱惑敌人的炮火和机动地使用自己炮火的二十三条办法,运用假火力准备、假冲击、炮火假转移等战术。衡量再三,我对这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很快给了批复:" 为利用有利地形,大量歼灭敌人,三十日夜,只拿下597.9 高地主峰,其余次日夺取之。"4
十月二十九日,我反击部队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经过两天预先火力准备,十月三十日二十二时,进行直接火力准备,五分钟后,火力延伸,第一线步兵佯动,诱敌展开,十分钟后,已经延伸的炮火突然减下表尺,杀了个回马枪,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敌人并没有接触我进攻步兵,倒被突然缩回来的炮火杀伤不少。二十二时二十五分,我以十个连的兵力( 含坑道内临时组织的两个连) 对占领597.9 高地表面阵地的敌人进行内外夹击。经过五个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四个连,打退敌人一个营的多次反扑。三十一日凌晨,597.9 高地阵地全部被我军收复。曾指挥过黄继光所在八连战斗的优秀指挥员、一三五团二营参谋长张广生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4
从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五日,敌人先后投入十七个营的兵力,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连续六天对597.9 高地进行反扑。美国佬为了鼓舞士气,也进行了" 政治动员" ,除了军中牧师那一套外,还把597.9 高地取名为" 珍妮。罗素 山。珍妮。罗素是好莱坞女明星,在美军中很受官兵崇拜。他们一边喊着珍妮。罗素的名字,一边往高地上冲,很多人被打死在这虚构的幻境之中4
十一月一日,经兵团批准,我们将作为军预备役队的第三十一师九十一团投入战斗,我亲自给崔建功、刘?等同志打电话下达强硬命令。刘?表示,三十一师要当好十二军的代表队,学习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的战斗精神,坚决服从十五军首长的指挥。一切落实之后,我军共投入二十一个连的兵力,在表面阵地工事完全被毁的情况下,利用石缝、石坎、弹坑和敌人的尸体作掩体,采取坑道屯兵,小部队坚守,小部队出击,边打边补充,边打边修等手段,给敌以大量杀伤。
十一月二日,敌纠集韩九师两个营、美七师十七团、美空降一八七团及哥伦比亚等共五个营的兵力,多路、多梯次向我发动大小四十余次进攻。下午四时,敌人的三十多辆汽车运载一个营上来增援,遭到我炮火拦阻后,又退回去,于进攻出发地修筑工事,伺机出动。我接到崔建功的报告后,决定尽量减少步兵参战,以炮火给这股敌人以歼灭性打击,命令火箭炮营神速进入阵地,一次齐放,顿时一片火海,敌人的这个营基本上没留下几个活的。4
刚上阵地的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也打得十分英勇顽强,体现出了兄弟部队过硬的战斗作风。尤其是指挥上注意研究,在人生地生、情况不明的条件下,迅速适应环境,摸清敌人规律。在反击和坚守中,均能体现灵活的战术,往往以小股战斗单位控制要点支撑十分得力。为此,军党委对三十一师予以通令嘉奖,号召十五军部队学习三十一师,边打边研究,打一仗进一步,以小的代价歼灭敌人,最后把敌人熬垮。
十一月五日,美军和韩军拼凑了八个连队,向我1 、2 、7 、8 、9 号阵地发起攻击,被我军打退。上午十时四十分,美军两个营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又向我阵地冲击,仍未得逞。这一天,我守备部队同敌人展开了十八次反复冲杀。黄昏时分,在粉碎敌人最后一次集团冲击时,主峰阵地上空出现了一幕令人惊心动魄的奇观。连续数日烽火硝烟遮蔽的天空在浑浑沌沌的黄昏中,倏然骤亮,那一瞬间,天宇间的爆炸声裂破了长空,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团,暴风骤雨般降下一阵燃烧着的金属碎片。原来是美军一架低空支援步兵冲击的F -51型强击机,居然撞上了我军地面低弹道弹丸,顿时粉身碎骨,那眩目夺魄的一亮,那惊天动地的一响,再加上纷纷坠落的残骸正好落入敌阵,这使本来就胆战心惊的美韩士兵更加恐怖。在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五日对597.9 高地的大反击和巩固阵地的战斗中,我以伤亡二千五百人的代价,歼敌六千余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3 06:09:40 +0800 CST  
19、十五军鏖战上甘岭(6)

在反击597.9 高地的同时,我八十七团以五个连的兵力,反击537.7 高地,歼敌八百余人,有力地配合了597.9 高地战斗。为此,中朝联合司令部首长彭德怀、邓华、朴一禹致电嘉奖十五军:" 你军与敌血战了二十余日,敌军集中了空前优势的炮兵、飞机、坦克及大量步兵集团冲锋,不仅不能夺取我军阵地,而且丧失了一万五千余人的有生力量及大量炮弹,你们则发扬了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愈打愈强,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打愈密切,战斗伤亡亦逐渐减少……这样打下去,^必能制敌于死命^.我们特向你们祝贺,望激励全军再接再厉,坚决战斗下去,直到将敌人的局部进攻安全彻底粉碎。预祝你们胜利。" 这份热情洋溢的嘉奖电,由十五军政治部印成红色大字的" 号外" ,迅速传遍了每一个阵地。十一月十日,身在北京而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上甘岭战斗的毛泽东 将这份嘉奖电批转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及军委各部门。与我们一片欢呼恰好形成了鲜明对照,我们的敌人此时则是心灰意冷。这次反击,使美军完全陷入了绝望境界,美联社悲哀地宣布:" 到现在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 即597.9 高地) 是打败了夺回了597.9 高地并巩固了阵地之后,我们又开始准备反击537.7 北山。
十一月五日,兵团发出部署指示," 为便于指挥,决定组织五圣山作战指挥所,由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同志负责,统一指挥三十一师和三十四师之反击作战,二十九师之配合动作。该指挥所归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 毛泽东 对五圣山反击作战始终十分关注,在为军委起草的给志愿军的复电中指出:" 你们对加强十五军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此次五圣山附近之作战已发展成战役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而奋斗。
根据兵团指示,军决定五圣山作战指挥所设在德山岘,也就是四十五师崔建功 原来的指挥所。第四十五师撤出阵地( 炮兵不动).转移到兵马洞地区整补。以第三十一师接替第四十五师防务。四十五师的师、团指挥系统和通讯、观察及后勤保障机构暂留原处,保障三十一师。二十九师第八十六、八十七团主力防守五圣山、忠贤山阵地,并以部分兵力协同三十一师作战。三十一师以九十一团、九十三团负责坚守597.9 高地;第九十二团全力反击537.7 北山之敌。十一月八日,五圣山作战指挥所向军部报告反击537.7 北山的作战计划,决心以九十二团全部举行反击并从此巩固下来,我们同意这个方案,并上报兵团批准。
十一月十一日下午,第九十二团两个营在炮火支援下,向537.7 北山之敌实施反击。同时,以第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一个排佯攻注字洞南山,另以九十三团一个排,沿上甘岭以南造成佯攻声势,吸引敌人火力。第九十二团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动作,勇猛顽强,激战将近两个小时,全歼韩二师十七团一个营,全部夺回537.7 高地北山表面阵地。以后的几天里,敌人先后纠集十六个营的兵力,在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向537.7 高地北山多次发起疯狂反扑。同时,注定洞南山的敌人对我后方供应线进行火力封锁。十一月十四日,我又将第九十三团两个营投入战斗。从十二日至十八日,我九十二、九十三团先后击退敌人一百三十二次冲击,毙伤敌二千余人。十一月十八日,第一O 六团接替第九十三团参加537.7 北山战斗。一面作战,一面抢修工事,改善了作战条件,并采取坑道屯兵,少数兵力坚守,加强火力控制,结合无规律的反击等手段,大量杀伤敌人,巩固占领阵地D
二十日以后,敌人因伤亡惨重,兵力不足,只能以连以下兵力实施小型反扑。其实,这种反扑已是象征性的了,是把脸打肿企图挽回面子。开始几天,他们的空中和地面炮火也虚张声势地投几颗炸弹放几声炮,我们的战士开玩笑说,美国佬和李承晚真的已经被拖垮了,连炮声都没有过去那么响了,听起来像哼哼。到了十一月二十五日,他们连哼也哼不出来了,举步维艰,再也没有能力进攻了。537.7 高
地北山阵地完全被我军控制。敌人将伤亡惨重的美七师和韩二师撤下去整补,这两个师的防务分别由美二十五师和韩九师接替。此时,敌人的进攻也基本停止,范佛里特抛下几万美韩官兵的亡灵,再也羞于提起" 摊牌计划" 了。所谓的" 金化攻势" 偃旗息鼓,不宣而退。历时四十三天的战役遂以我军的胜利而告以结束4
十一月二十八日二十时,十五军发出《关于兵力部署调整的指示》:我597.9 高地已达到巩固,537.7 北山除7 、8 、号阵地外,其余阵地为我控制。伪九师接替伪二师后,看样子尚无大进攻企图,上甘岭地区之战斗,作为战役性的作战来说应该结束。537.7 北山之战斗,作为一个单独的战斗来进行,应减少这一地区的部队和炮兵,以免过大地消耗和损失。如果我继续摆着战役的架子,则是以大对小,于我不利,根据兵团二十五日指示,部署如下:( 一) 李副军长前指于本月三十日解除任务,由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三十四师参谋长蒋科统一指挥一O 六团作战。( 二) 一O 六团应争取时间筑城,加强战斗准备,将1 、2 、3 、4 、5 、6 、9 号阵地完全巩固起来,另指定两个连做好反击7 、8 号阵地之准备。7 、8 号阵地攻下后,视情况,如达不到完全巩固,则造成一定时期的游击区,尔后逐渐巩固。
( 三) 三十一师部队( 九十一团已于二十五日撤离阵地) 九十三团应于三十日二十 四时前撤出阵地,全部开往谷山归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3 12:36:10 +0800 CST  
20、十五军鏖战上甘岭(7)
话说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它由高地之争最终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战役,由最初的营、连战斗,磁石般地吸引双方力量,最后我十五军全军投入,并加强了十二军部分部队;敌人方面参战总兵力六万人以上,可见该战役牵引力之大。
战役刚刚开始时,朝鲜其它战场上还有一些战斗,等上甘岭战役进入高潮,其它战斗几乎都告暂停,上甘岭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末梢,动一动,痛全身,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这片面积仅三点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后有人说上甘岭战役是" 在小山头上打大仗" ,是" 朝鲜战场的淮海战役" ,这些话是有一定根据。
下面,我谈谈对上甘岭战役的一些认识。在上甘岭战役之前,我们也判断出敌人在九月间会发动秋季攻势,估计要从日本调来骑一师,汇合已经同我们交手的部队,大约有四、五个师的兵力,向我发动战役进攻。至于攻势重点,我们分析最大的可能在四十四师正面( 平康方向) ,企图夺取西方山、斗流峰。那里地形平坦,不宜布阵,易攻难守,一旦突破,机械化部队可长驱直入,我全军防线都将为之牵动,战斗持续时间可达二十天至一个月。我们估计敌人重点进攻五圣山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五圣山地势险峻,便于我军防守,如果敌人将攻势重点放在五圣山,就必须从日本调动力量,只凭在朝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在五圣山这样的防御阵地上,我们也比较容易粉碎敌人的进攻。因此,我们虽然在五圣山一线做了防御准备,但不是重点准备。
到了九月下旬,敌人在日本的部队尚无调动迹象,而我军在整个朝鲜战线上发动了一连串的战术反击,我们估计敌人大规模战役进攻的可能性不存在了,于是,对以下两个情况产生了忽视和错觉:
一、敌人于八月底在五圣山前进行准备,我们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认为这种准备有虚假成份,敌不至于在五圣山前大举进攻。
二、在上甘岭战役发起的前八天,也就是十月六日,韩二师三十二团二营一名上士向我军投降,供出三十二团要配合美军在十月八日进攻。因为美七师在西方山正面虎视眈眈,所以我们继续估计敌人进攻可能在西方山,命令四十四师加强准备,严阵以待。也考虑到五圣山当面韩军会做些配合行动,但认为规模不会太大,所以只令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作了一般的准备,仍然没有做战役性的防御准备。出于错觉和判断失误,我们的精力仍集中在反击注字洞南山,结果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赢得了战斗发起的突然性。我军在十四日战斗开始时没能回过手来给敌以沉重打击,从而拉长了战斗持续时间。0
战役时间拉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敌人在战斗中边打边补缺乏足够认识。敌人,特别是韩军,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兵员和军官,可以源源补充。韩二师在战斗开始前有一万二千人,战役过程中伤亡惨重,经过不断补充,到战役结束,还有一万一千余人,可以说屡打不少。由于我们对敌边打边补的力量估计不足,在战斗开始的第一周内,我虽伤亡大,但看到敌人伤亡更大,便认为敌人不久就要收兵。特别是当阵地被敌人占领后,脑子发热,想一巴掌把他打下去。所以我对崔建功师长讲了那样的话,打不下来不要回来见我。我这句话放出去不要紧,下面脑子更热,一股血气上来就拼命,增大了伤亡。当然,打了一阵,冷静下来一想,发觉不对,敌人拉的架势很大,不是一下就能收场的,要稳住阵脚,同敌人打持久战。二十五日军在道德洞召开作战会议,一是决心打,二是研究了怎么打,三是打成个什么样,心里都有了数,兵力作了调整,后勤保障有了加强。可以说,是这次会议决定了上甘岭战役的最佳结果。较之国内外大的攻防战役,上甘岭战役是比较特殊的,它的特殊性在于:

一、集中大量军队使用于很小的地区。按作战建制部队计算,在三点七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敌人先后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就有六万余人,我方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四万三千余人。这样的兵力密度,是近代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整个朝鲜战争的兵力动员规模在世界近代战争史上仅次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和日俄战争。而上甘岭战役的兵力密度,不仅比朝鲜战争一至五次战役大得多,而且也是其它四大战争中任何战役所没有的。另外,在双方的背后,各有一支庞大的保障和配合队伍。近两百万兵力助战。
二、炮兵在战役中的作用增大。此役中,敌军投入轻重火炮共一千六百多门,我军轻重火炮也有五百多门。" 联合国军" 还动用了三千架次飞机和一百七十辆坦克。弹药的消耗成了天文数字。仅敌人一方就向上甘岭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一百九十余万发炮弹和五千多枚炸弹,最多一天高达三十万余发炮弹,平均每秒钟落弹六发。每平方米土地上要承受七十六枚炮( 炸) 弹的轰击。如果历史地比较一下,这个数字触目惊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北法登陆后的一个月中,创造了共计发射炮弹五十八万发的纪录,以日计算的话每天只有二万发,而其散布面积长达一万五千公里。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为了攻占硫磺岛,使用火力最猛烈的那天,也只有三万发。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在装备上虽然不能同敌人比,但在精神气质上,绝不示弱,全力以赴东拼西凑,也先后发射了四十万余发炮弹,在单位火力密度上创造了自己作战的最高纪录。敌人说:" 打炮像下雨,连小石头也躲不过".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坑道被打短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了半米多深的粉末。
上甘岭的上空,美不多每天都是昏天黑地,硝烟缭绕,如此炮火密度,古今中外罕见。战役最后胜负,炮兵起了很大作用。
三、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器材。四、作战持续时间长。上甘岭地区作战从战术性发展到战役性的规模,持续了四十三天。战斗是敌人挑起的,但发展成战役规模,还打不打,怎么打,就不是他们说了能算的。到了最后,敌人几乎是被迫的硬着头皮往" 无底洞" 里填,我军的坑道筑城则显示了坚韧的持续力。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23 17:54:47 +0800 CST  

楼主:碧薇萍

字数:62939

发表时间:2019-11-18 15:15:2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4 04:33:14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