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殇(十一):睢阳保卫战,史上最惨烈的守城战役

整个安史之乱中,睢阳保卫战是最惨烈的守城战役,没有之一。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这首《守睢阳作》是唐军指挥官张巡困守睢阳时所作,虽然无法与大诗人的名篇相比,却是诗人用鲜血与生命凝结而成,读来令人感动、唏嘘。

张巡在安史之乱发生前只是一名小小的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县令。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禄山命张通晤为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太守,率兵向东攻城掠地,一时间,河南郡县官吏望风或逃,或降。但也有奋起反抗的官员,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县尉贾贲就是其中一位。
贾贲率领本县人马南下向睢阳进攻,杀了张通晤。叛军大将李庭望本打算向东进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缩了回去。贾贲继续向西挺进,带领两千人马到达雍丘(今河南杞县)。
在此之前,张巡的上司、谯郡(今安徽亳州市)太守杨万石投降了安禄山,还逼张巡为长史,向西去迎接叛军。张巡不愿意,抵达真源后,率领本县官民到玄元皇帝庙(老子李耳被唐高宗封为玄元皇帝)大哭了一场,然后宣布起兵讨伐叛军。真源县不少人都愿意追随他,张巡从中挑选了一千人往西去与贾贲会合。
此时,雍丘县县令令狐潮已经投降叛军,被安禄山任命为将军。令狐潮抓了官兵一百余人,关在雍丘县城,准备杀掉他们。
在令狐潮出城巡查的时候,一百多名唐军俘虏发起暴动,杀了看守的士兵。令狐潮见事不妙,抛下妻子儿女逃跑。张巡和贾贲利用这个机会,进入雍丘县城。他们把令狐潮的妻子儿女押上城墙,支解而死。
听闻这出惨剧,令狐潮差点晕死过去。几天之后,他领着叛军来攻打雍丘,贾贲出城迎战,兵败而死。张巡经过一番苦斗,击退了令狐潮,然后把贾贲的人马与自己的合并一处,统一指挥。
天宝十五年(756年)三月初二,令狐潮又来了。这次他与李怀仙等四名叛军将领一起,带来了四万人马。雍丘城内,贾贲的兵二千,张巡带来的兵一千,加上雍丘城中原来的人马,大概也就几千人。守城将士非常害怕,军心动摇,张巡很镇定地对他们说:“贼兵精锐,有轻我之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发起突然袭击,他们一定惊慌溃散。挫一挫他们的威风,这样城才可能守得住。”
张巡让一千人守城,其余人马分成数队,由他亲自率领,打开城门突然冲了出去。张巡身先士卒,直冲叛军阵营。叛军没有料到守军竟然敢冲出来,猝不及防,纷纷后退。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了,令狐潮显然吃了没有防备的亏,败得很不甘心。次日,他率军再度攻城,环城架设了一百门攻城巨炮(不是火炮,而是抛石机),万石俱发,把城楼和城堞(就是城上那如齿状的矮墙)砸得粉碎。张巡让士兵们在城上树起木栅,阻挡抛过来的石头。
这些木栅对付石头的效果怎么样,我们不好说,但应当能适当地减轻守军的伤亡。一番狂轰乱炸之后,叛军蜂拥登城,如蚂蚁一般向上爬。张巡让将士们搬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捆捆蒿草,灌入油脂,点火后投向敌人。眨眼间,叛军一个个都变成了火人,无法再向上爬。
令狐潮的第二次进攻又失败了。但他不肯撤退,四万人攻不下一个小小的雍丘城,不仅脸面无光,也无法向新领导交待。张巡呢?在防守之余,不时抓住机会,利用敌军的漏洞主动袭击,比如,他常常在夜色的掩护下,把士兵们从城头上缒下来,偷袭敌营。
就这样,两个人斗智斗勇,相持了六十多天,大小三百余战。六十多天里,雍丘守军带甲而食,受伤后裹疮复战,斗志之顽强让叛军气馁。
见雍丘久攻不下,令狐潮只好退军。没想到,苦守之中的张巡竟派兵追击,俘虏叛军二千多人。这一来,雍丘军声大振。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令狐潮第三次率兵来攻打雍丘。他与张巡以前是朋友,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这次,开战之前,一个人在城上,一个人在城下,先唠起了家常。令狐潮趁机招降张巡,对他说:“天下大事已去,足下您坚守危城,为谁呢?”
张巡回答:“足下您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
令狐潮听后,惭愧而退。
既然话不投机,那就只有继续打了。这次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期间潼关失守,唐玄宗苍黄出逃。雍丘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对于这一情况,张巡并不知道。令狐潮得知唐玄宗去了剑南后,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入城中,再次招降张巡。
这封信让雍丘守军的军心发生了动摇。六名大将劝张巡说,守军力量太弱,无法与敌军对抗,而且皇帝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不如投降算了。
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他在公堂上挂起唐玄宗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大家百感交集,想到皇帝颠沛流离,生死不明,不由得落下了眼泪。
张巡把六位将领叫过来,先说了一番君臣大义,指责他们不忠不孝,然后把他们都杀了。
张巡这是在以行动表明:他决不投降!
雍丘城连续被围,粮食快吃光了。正好,叛军几百艘运粮、运盐船到了。张巡打起了这些船的主意。夜幕降临,他在城南安营扎寨,把叛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暗中却派数百名勇士潜入河边,抢了数千斛米和盐,还一把火将其余的粮食都烧了。
令狐潮气得直跺脚,可事情还没有完,因为雍丘城中的箭也快没了,张巡又打起了他箭的主意。
夜幕之下,雍丘城墙突然吊下千余名黑衣人。叛军将领看到这些黑魆魆家伙,认为又是张巡派出来斫营的唐军。天色已暗,他们不敢派兵去阻挡,于是命令弓箭手对着这些黑家伙一通狂射。射了很久,看到这些黑衣人身上如刺猬一般扎满了箭,却一动不动,更没有一个叫痛的,他们才明白原来这不是真人,而是稻草人。

张巡的这个办法与《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差不多。但他的这一招却不是从诸葛亮那里学来的,因为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纯属文学虚构,而张巡的草人借箭却是真实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比罗贯中编的故事更精彩,因为张巡还有一个后招。几天之后,叛军看到雍丘城墙上又缒下五百个黑衣人,都大笑起来,认为又是张巡想出来的借箭主意,因此不加任何防备。没想到,这次张巡放下的是真人,而且是五百敢死队员。这些敢死队员一落地立即冲向敌营挥刀猛砍,边砍还边放火,叛军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只好弃营逃跑。张巡率军追了十余里才返回雍丘。
接二连三上当受骗,几万人被几百人追得狼狈逃窜,令狐潮觉得羞愧难当,又增兵把雍丘城紧紧包围起来。看来不攻下雍丘他誓不罢休。
这期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张巡让郎将雷万春站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没想到令狐潮竟然派人用箭射他。雷万春面中六箭,屹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个木头人,命人上前查看,结果发现真是雷万春本人。惊讶之余,令狐潮远远地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足下军令之严酷。但这岂不有失天道?”
张巡回答说:“你不识人伦,又如何了解天道?”
这个故事见于《资治通鉴》,不少学者认为完全不可信,理由是一个人脸中六箭,早已成肉酱,岂能不动?我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深表怀疑。但司马光对史料的选择极其认真,如果说这个故事完全空穴来风,纯属胡编瞎造,似乎也不符合老夫子的风格。不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张巡治军真的很严厉,甚至如令狐潮所说是严酷。

张巡的严酷,不仅仅针对部下,也对他自己。因为这个缘故,他的部下对他始终不弃不离,忠心耿耿。
楼主 流水星晨  发布于 2019-10-15 21:59:51 +0800 CST  
至德元年(756年)八月,叛军大将李庭望率兵二万,向东进攻宁陵(今河南宁陵县)、襄邑(河南睢县)。他很不明智地在离雍丘城只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被张巡率三千精兵掩袭,杀得丢盔弃甲。
十月,令狐潮第四次率兵攻打雍丘,照样被张巡打得满地找牙,死伤数千人。
十一月,令狐潮贼心不死,第五次率兵攻打雍丘,仍然被张巡击败。
雍丘城就像一枚小小的钉子,粘在了叛军东进的道路上,把他们钉得生痛。
至德元年年底,安禄山见雍丘始终无法攻克,只好改变策略,在雍丘城北面设置杞州,筑城切断雍丘的粮道。与此同时,雍丘附近的鲁郡、东平等郡相继轮陷,济阴(今山东定陶)太守则投降了叛军。唐肃宗任命的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东走临淮(今江苏泗洪县)。另外,叛军将领杨朝宗率步、骑兵二万准备袭击雍丘东面的宁陵,切断张巡的退路。

形势非常恶劣。宁陵一旦失守,雍丘将四面受敌,成为叛军包围圈中的一座孤岛。为避免出现这样一种境地,张巡主动放弃了雍丘,先行撤到宁陵。在这里,他见到了后来生死相依的合作伙伴、睢阳太守许远。
许远乃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敬宗的曾孙,与张巡同一年出生,但比张巡稍大点,故张巡称其为“兄”。
张巡前脚刚到宁陵,杨朝宗后脚就来了。张巡、许远率兵与叛军交战,双方激战一昼夜、数十个回合,最终叛军大败,一万多人被杀,汴河河面塞满了尸体。杨朝宗带领残部连夜逃了回去。
唐肃宗李亨听到这个消息后,提拔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派使者请求节度使李巨对有功将士进行赏赐,李巨只给了三十份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的委任状,没有赏给任何实物。
自府兵制被废后,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只是一个虚名。现在身处乱世,这样一个虚名没有任何价值,连一杯酒都换不到。因此张巡很生气,写信责备了李巨一番,说:“如今国家危难,你还吝惜一点赏赐与财物吗?”
李巨没有回信,更没有增加对将士们的赏赐。那些多次死里逃生的将士只能凭着一腔热血和对唐王朝的忠诚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加艰苦的战斗。

至德元年(757年)正月,安禄山死后,安庆绪任命尹子奇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河南节度使。随后,尹子奇率领精兵十三万,进逼睢阳(今河南商丘市)。
睢阳乃江淮门户,如果睢阳丢失,叛军进入江淮将如入无人之境。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领兵从宁陵进入睢阳。
历史上著名的睢阳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历时十多个月的雍丘保卫战已经让张巡很痛苦了。他不知道的是,痛苦只是开了个头,后面守卫睢阳远比雍丘痛苦得多。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波较量时双方力量的对比。
攻城叛军有十三万,那守城唐军有多少人呢?对此,新、旧《唐书》都没有提及。《资治通鉴》倒是记载得非常详细,但前后数据有点不一致。前面说“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后面又说“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也就是说,按最乐观的记载,睢阳守军只有一万人,另外还有几万居民可以用作后勤补给队(这里面的男丁可以补充兵源)。
叛军开始攻城了。张巡带领将士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交战达二十多回。激战了十六天,睢阳守将不仅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还生擒叛军将领六十人,杀敌二万余人。唐军士气大振。
许远见张巡这么能打,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我不懂军事,你智勇双全。我来替你守城,你来指挥打仗。”从此,两个人进行分工,许远专管后勤工作,包括调集军粮、修理作战器械等,而张巡则负责军事指挥。

第一次进攻失败以后,尹子奇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休养了一段时间。至德二年(757年)三月,他再率大军进攻睢阳。张巡先做了一番战前动员,把军队士气调动起来,然后杀牛宰羊,犒劳将士,率全军出城迎战。
叛军见守军这么一点人还跑出来拼命,忍不住大笑。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张巡手举大旗,率先冲入敌阵,后面的唐军将士见主帅拼了命,无不奋勇争先,以一当十。这一仗,唐军面对十倍于己的叛军,竟追着敌人打,追了数十里,斩杀敌军将领三十多人,士兵三千多人。
第二天,尹子奇集结队伍,又回到睢阳城下。张巡虽然屡次打退敌人进攻,但尹子奇不断增兵,睢阳城越围越紧。看来,不使出一点绝招,尹子奇是不会撤军的。
一天夜里,张巡鸣鼓整军,装出要出城作战的样子。叛军听到鼓声,彻夜戒备,一晚上都没有休息。天亮了,城中守军偃旗息鼓,好像都在睡觉。叛军哨兵登上攻城的飞楼向城内眺望,城内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于是尹子奇放心地让士兵们解甲休息。
张巡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时刻。他与南霁云、雷万春等十余名将领,每人各带五十骑兵,打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抵尹子奇的中军大帐。叛军大营乱作一团,五千人被杀,还包括五十名将领。

擒贼先擒王,张巡想趁乱杀了尹子奇,但他从未与尹子奇谋面,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怎么才能找出叛军主帅呢?张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故意让大家用削尖了的蒿草当作箭,射了出去。被射中的叛军士兵一看唐军竟把蒿草当箭,误认为唐军箭用完了,十分高兴,都跑去向尹子奇报告。这一来,叛军主帅尹子奇很突兀地呈现在唐军面前。
张巡向南霁云看了一眼,南霁云心领神会,一箭射过去,正中尹子奇左目。张巡随后率兵冲杀过来,如果不是亲兵们拼死抵抗,尹子奇差一点就被生擒。
尹子奇没有死,但瞎了一只眼睛。重伤之下,他只好率部暂时离开。(未完,明日更新)
楼主 流水星晨  发布于 2019-10-16 19:22:58 +0800 CST  
两个多月后,尹子奇又一次征兵数万,向睢阳进攻。本来,许远在城中储存了六万石粮食,足够睢阳军民吃一年。但河南节度使李巨下令睢阳分一半粮食给濮阳(今山东鄄城县)、济阴(今山东陶县)两郡,许远坚决反对,李巨不听,硬生生地从睢阳运走了三万石粮食。
如果濮阳、济阴两郡得到粮食后能够坚守,那也罢了。可气的是,济阴太守拿到粮食后,连人带粮一起投降了叛军。
尹子奇第三次进攻睢阳时,城中粮食快吃完了。将士们每人每天只能摊到一合米(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另外还有一些茶叶、纸张、树皮等,混在一起煮着吃。
叛军粮道畅通,战败后可以补充兵源再次作战。而睢阳守军死一个少一个,粮食吃一天少一天,附近的唐军既不派兵救援,也不接济粮食。最后睢阳守军只剩下一千六百人,还都骨瘦如柴、疾病伤痛缠身,战斗力很弱。
睢阳被围得如铁桶一般,张巡无法再出城攻击叛军,只好准备守城器械,随机应变。攻防双方斗智斗勇,来来回回较量了好几个回合。

第一回合:云梯战。尹子奇下令造了一架高大云梯,梯上一道彩虹般的弧形走道,可容纳二百多人。叛军准备把云梯推到城下,让这二百人直接跳进城里。张巡预先在城墙上凿了三个洞,等云梯靠近时,从一个洞里伸出一根大木头,木头末端绑着铁钩,把云梯钩住,让它后退不得;另一个洞里也伸出一根大木头,顶住云梯,让它无法前进。云梯动弹不得,这时第三个洞里又出来一根木头,末端绑着铁笼,铁笼里装着火,去烧云梯。
张巡的这一招够损的,云梯上的二百名士兵眼看下面火起,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等死。不一会云梯断了,二百人全被烧死。
第二回合:铁钩战。尹子奇出动钩车,去钩城墙上的“棚阁”,铁钩所及之处,棚阁应声崩塌。所谓的棚阁,实际上就是城墙上的一座座小房子,用来为守城士兵遮风挡雨。士兵们天天在城墙上值守,如果连这么一点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了,那风吹雨淋,受的苦不知又要增加多少。
面对叛军的钩车,张巡用一根大木头,末端安上锁链,再接上一个大铁环,把铁钩套住,拖到城里,砍去铁钩,然后把钩车放回去。失去了铁钩的钩车也就成了一个废物。
第三回合:木驴战。所谓的木驴,应当跟特洛伊木马差不多,外面蒙了一层湿牛皮,一般的火烧它不着。尹子奇下令造了好几匹这种木驴。他当然不会傻到让士兵们钻进木驴,等着张巡把这些木驴运进城,而是用这些木驴掩护士兵们接近城墙去攻城。
张巡让士兵们把一些铜、铁等金属熔化成水,对着木驴当头浇下,木驴立即化成了灰。藏在它们面下的叛军士兵被烧成了焦炭。
第四回合:磴道战。尹子奇派人在睢阳城西北角用土囊和树木堆出一条磴道,就是那种有台阶的梯形长堤。等磴道与城墙一般高的时候,叛军可以顺着磴道攻入城中。
这次,张巡没有阻扰叛军的行动,只是每晚让士兵们把一些松明、干草等易燃物丢到越来越高的磴道中。叛军没有察觉异常,加紧时间,非常努力地筑造磴道。就这样过了十多天,眼见磴道快完工了,张巡让士兵们顺风放火,点燃了整条磴道。熊熊大火烧了二十多天,尹子奇面对大火,一筹莫展。
张巡的随机应变,把尹子奇都折服了。他不再想方设法攻城,只是在睢阳城外挖了三道濠沟,树起木栅把睢阳围住。

睢阳守军只剩下六百人,粮食已经吃完,只剩下一些茶叶、纸张和树皮。张巡和许远重新进行了分工,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两个人与士兵们一样,日夜守在城墙上,一起吃茶纸。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
此时,唐朝河南节度使由李巨换成了贺兰进明(就是与房琯闹矛盾的那个家伙),驻扎在临淮(今江苏泗洪县);唐军将领许叔冀驻扎在谯郡(今安徽亳州市),尚衡驻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都离睢阳不远。
张巡命将军南霁云杀出重围,去向许叔冀求救。许叔冀没有答应,只是给了南霁云数千匹布。
这真是个笑话。当初张巡向李巨请求对有功将士进行赏赐,李巨一分钱、一匹布都舍不得。现在睢阳即将陷落,许叔冀不派一兵一卒,却给来求援的南霁云几千匹布。难道是要给睢阳将士做寿衣吗?
南霁云气得破口大骂,提出跟许叔冀决一死战。许叔冀不敢答应。
南霁云只好返回睢阳。张巡又命他去临淮向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救。上次去谯郡,估计叛军没有防备,所以南霁云轻松地突出了包围圈。这次他运气没有那么好了。当南霁云领着三十名骑兵出城时,叛军几万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南霁云十分勇猛,率领三十名骑兵冲入敌阵,左右开弓,所向披靡。等他突出重围后,只损失了两名骑兵。
南霁云见到贺兰进明后,向他求援,贺兰进明说:“如今睢阳存亡不可知,援兵去了,又有何用?”
南霁云回答:“我保证睢阳还在坚守。如果睢阳沦陷,我自愿一死,向您谢罪。睢阳如果被攻破,下一个就轮到临淮,两郡就像皮和毛一样,相互依存,大夫您怎能不救?”
贺兰进明没有答应南霁云的请求,但他很喜欢南霁云这样的勇将,想把他留下,于是说:“不说这些了,我们先吃饭。”
贺兰进明吩咐手下摆好酒食,还叫来了乐队奏乐。南霁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顿饱钣了,现在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却无法下咽。他悲痛万分,哭着说:“我来之时,睢阳城里的人已经一个月没有饭吃了。现在我一个人吃独食,怎么咽得下去啊?大夫您坐拥强兵,眼看睢阳即将陷落,却没有一丝救援之意。这岂是忠臣义士所为?”说完,南霁云咬下一根手指,交给贺兰进明,说:“我不能完成主帅交给的任务,就请留下这根手指作为证明,我也好回报主帅。”

在座的人都被南霁云感动了。但感动归感动,贺兰进明最终还是拒绝出兵。没有办法,南霁云只好起身告辞。
许叔冀和贺兰进明都不肯救援睢阳,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嫉妒张巡和许远的功劳。第二个原因与房琯有关。
大家应当还记得唐肃宗李亨任命贺兰进明为御史大夫、兼岭南节度使的事吧?(见《唐殇9》)房琯擅自把贺兰进明的御史大夫职位改为“代理”。这件事彻底惹恼了贺兰进明,因此在唐肃宗面前狠狠地说了房琯一通坏话。
后来房琯虽然把贺兰进明御史大夫前面的“摄”字去掉,但又改任他为河南节度使。如果是太平时期,在河南做官不知比岭南强多少倍。但现在河南差不多全被叛军占领了,唐军的河南节度使虽然不是个虚名,但也是个苦差事,还不如岭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房琯安排许叔冀做他的都知兵马使,两个人都兼御史大夫。许叔冀自恃属部兵强马壮,又与贺兰进明同级,根本不听贺兰进明指挥。两个人都担心自己在救睢阳时,对方在背后捅刀子,所以都不肯发兵。(未完,明日更新)
楼主 流水星晨  发布于 2019-10-17 19:48:45 +0800 CST  
南霁云离开临淮,又赶去宁陵。张巡当初离开宁陵时,交给部将廉坦三千人,让他留守宁陵。南霁云与廉坦就带着这三千人去睢阳。他们边战边进,以牺牲两千人的代价,终于进入睢阳城中。

睢阳守军得知救兵无望,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了,无不放声大哭。
睢阳的粮食彻底吃完了,连茶叶、纸张和树皮都没了,该怎么办呢?有人提议放弃睢阳,向东撤退。张巡和许远商量后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放弃睢阳,叛军必定长驱直入,等于将江淮拱手相让。而且睢阳将士饥病交加,体质非常虚弱,走也未必走得掉。还有,他们仍然希望贺兰进明等人能够良心发现,前来救援,因此对将士们说:“古代战国诸侯,盟国之间尚且相互救恤,何况我们附近的将帅呢?不如坚守以待之。”
既然决定不走,那就必须解决吃的问题。起初他们把马杀了,分给将士们吃;马吃完了,又到处抓鸟和老鼠;很快,鸟和老鼠也没了,接下来吃什么呢?
人!
张巡把爱妾杀了,煮给将士们吃,许远也杀了他的家奴。但这么几个人还不够饿得眼睛已经发绿的将士们塞牙缝。于是张巡决定把城里的女人都抓起来,吃了。吃完女人后,又吃那些年老体弱的男子。最后,全城的人都差不多被吃光了,只剩下四百将士。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九日,叛军登上城墙,睢阳守军已经病得连武器都拿不起来。张巡朝西边拜了两拜,说:“臣已经尽了全力,守不住城池;活着的时候不能报答陛下的恩德,死了变成厉鬼也要杀贼。”
张巡和许远都被俘虏,尹子奇问张巡:“听说你每次督战都目裂齿碎,为什么会这样?”
张巡回答:“我志吞逆贼,只恨力不从心!”
尹子奇用刀撬开他的嘴巴,发现牙齿真的只剩下三、四颗,油然生出敬意,想留他一条命。但叛军其他将士反对,说:“张巡把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这样的人肯定不会为我们所用。而且他深得军心,留下他必成后患。”尹子奇觉得有道理,于是把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起杀了。许远被押往洛阳。
九天之后,唐军攻下了洛阳,许远在途中被叛军所杀。
顺便提一句,张巡和他的睢阳并没有真的被唐王朝放弃。最后时刻,有一个人正马不停蹄地往睢阳赶。他就是宰相张镐。张镐刚接替贺兰进明,兼任河南节度使。得知睢阳危机后,他昼夜兼程,一边赶路一边向浙东、浙西、淮南、北海等节度使,以及新任谯郡太守闾丘晓发文,命他们救援睢阳。闾丘晓又傲又狠,没有理会张镐的命令。等张镐赶到时,睢阳城已经沦陷三天了。张镐无比悲愤,杖杀了闾丘晓。

睢阳保卫战,意义重大。正是由于张巡、许远死守睢阳,扼住了叛军向东进军的咽喉,让战乱没有波及到更多的地方。但睢阳最后时刻的吃人事件,则遭到了非议。就在至德二年(757年)年底,唐军收复两京后,唐肃宗大赦天下,追赠死难功臣,有人就认为张巡死守睢阳不撤退是一种罪过,“与其杀人而食,不如保全人命。”
张巡的朋友李翰,特地为他写了一篇传记,献给唐肃宗并上奏说:“张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全江淮等待陛下的援军。援军到的时候,张巡已经死了,他的功劳可谓大矣。有人怪罪张巡吃人,认为他死守睢阳愚蠢。贬善扬恶,录小过而弃大功,对此我深感痛心。张巡之所以固守睢阳,是想等待诸军救援。救兵不至,城中粮食已尽,只好杀人而食,这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啊。就算张巡守城之初就有吃人的计划,杀数百人而救天下苍生,我仍然以为可以功过相抵,何况吃人并不是他的本意呢!如今张巡已经壮烈殉国,死者已矣,告慰死者的只有身后的美名,高官厚禄对他已经没有意义。如果不及时记录,恐怕时间一久,他的事迹被会被人淡忘,无法流传。让张巡生不逢时,死不留名,这才真正可悲!臣写了一篇传记呈上,请交付史官。”
由于李翰等人的呼吁,对张巡的非议停息了。唐肃宗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荆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张巡的儿子拜金吾大将军,许远的儿子为婺州司马。唐代宗即位后,在睢阳为张巡、许远等人立庙,年年祭奠。

李唐王朝褒赠张巡,唐宣宗时期还将他与许远、南霁云等人图形于凌烟阁,供世人瞻仰。这是他应得的待遇。但唐朝之后,对睢阳吃人事件的争议又开始了,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息。
孟子曾经说过:“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弗为也。”不知九泉之下的张巡是否曾想起孟子的这句话,是否曾经反思:最后时刻,睢阳真的应当坚守吗?
楼主 流水星晨  发布于 2019-10-18 19:35:23 +0800 CST  

楼主:流水星晨

字数:8957

发表时间:2019-10-16 05:59: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03 18:50:46 +0800 CST

评论数: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