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学派:岳飞实因抗拒“军改”而死

桑干学派 丰小强

传统说法是,岳飞因积极抗金,北伐中原,率军打到了距离开封仅40里的朱仙镇,并以500兵胜金兀术十万。正在关键时刻,被皇帝赵构用12道金牌追回。其后,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而死,天下冤之。
岳飞果真是因积极抗金的原因,而被“投降派”头子皇帝赵构与“奸臣”秦桧联合置之死地的吗?
不是的!岳飞实际死于抗拒“军改”,最终因“所部的敏感异动”,而以“妄议中央”等“疑似谋反罪”行为而被处死。
岳飞的被处死,并非赵构与秦桧处心积虑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事件偶然性。
也就是说,实际岳飞原本不必死!


辛酉军改

绍兴十一年(1141年,辛酉)四月,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宰相秦桧、次相王次翁,主持了一次规模宏大,而且影响深远的军事改革,简称“辛酉军改”。
具体内容是:罢免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帅的军权,收归中央。三大帅下属的统制、统领等将官,全部直属枢密院管辖,仍原地驻扎。所有军官衔职称谓,全部变成“御前+”。要求这些御前统制、统领等将官,将来调发,需三省、枢密院、圣旨三者合一方能调遣。
辛酉军改的实质,就是减去“三大帅”这一“中间层级”,由皇帝直接对统制、统领发号施令,皇帝变成了真正的“三军总司令”。毫无疑问,辛酉军改就是一次在军事系统集权于中央和皇帝的重大军事改革。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0 23:37:00 +0800 CST  
再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1 08:36:05 +0800 CST  
为什么要军改

赵构、秦桧军改,难道是想自毁长城吗?
不是的,当时的南宋军队,的确已经弊端丛生。赵构、秦桧的确有军改的理由。

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的“军阀体系”正在形成中

唐帝国的崩解,正在于地方军阀的形成。
藩镇割据,中央无法控制,乃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全国性混战,整个国家四分五裂,战火此起彼伏,广大人民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北宋建国以后,文人政府对于军队中军阀的形成,是极为警惕的。警惕甚至高到有些过分敏感的程度。北宋名将狄青生前担任枢密使,都让韩琦、欧阳修、文彦博、庞籍等文臣百般攻击,抑郁而终。
而经过建炎、绍兴年间十余年的征战,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帅手中都掌握了数万不等的驻屯大军。分别被称为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三大帅不但掌握军权,在部队中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且,部队均涉及屯田、回易等生产、经营行为,即部队在合法经商。三大帅的财权,也不可小觑。
在管理部队的过程中,这些大帅均已致富。连起步最晚,出身比较贫苦的岳飞,在不足10年之内,也获得水旱田2000亩,房廊草房瓦房498间,水磨5所的惊人个人私产。已经足以算是个大地主了!
军事、财政合一的大权在握,使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有了向军阀集团逐渐巩固的趋势,这令延续北宋文职官员思维的文官政府万分警惕。及时中断这种趋势,成为他们认为的最优选择。
后人,包括岳飞子孙津津乐道于“岳家军”,殊不知这一带有明显“私人军队”特征的称谓,早已经促发了当时文官集团 “制约军阀”生成的敏感底线。当然,张家军、韩家军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1 08:42:06 +0800 CST  
岳家军等已有尾大不掉,皇帝难以指挥之势

绍兴十一年(1141年,辛酉)正月,也就是著名的“岳飞十二道金牌”故事的第二年,完颜兀术再次统大兵南侵,方向仍然是取中路,直捣淮西(今安徽)。此时皇帝赵构大急,一面令当地驻屯军张俊部、刘锜部积极迎战,一面令杨沂中所统禁军从临安(今杭州)千里赴援淮西,一面急令岳飞从今湖北东部东下支援。要求务必挡住金兵南下的进攻势头。
从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底到三月中旬战争结束,皇帝赵构连发十三道御札,要求岳飞东入淮西,迅速与金兵作战。但岳飞在路上,变得畏首畏脚,有故意迟缓,拥兵逗留迹象。摆出各种理由,如身体不爽,等待粮草,等待命令等。结果直到战争结束,始终未与金兵接触,给人以做做样子之感。
杨沂中禁军从临安(今杭州)千里赴援,都能够投入柘皋之战战场,与张俊部、刘锜部一起取得该战的胜利。而岳飞从鄂东离淮西如此之近,反而未能发挥任何作用。这不能不令皇帝赵构暗自生气。
当然,岳飞子孙以及后世许多研究岳飞的专家,努力为岳飞辩解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任何责任,传令时间因旧时交通通讯不发达而被耽搁所致。

但我们必须看到,皇帝赵构对岳飞此战不能痛击金兵,而表现出的失望之情,却是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
军情紧急,主帅岳飞生病,完全可以遣部将前往。如,绍兴四年派牛皋救援庐州,就曾发挥了作用。
可见,关键时刻,最高三军总司令~皇帝指挥不了,指挥不动,尾大不掉,障碍点就在大帅本身。

这件事,明显促进了皇帝赵构进行“军改”的决心!
绍兴十一年(1141年,辛酉)三月中旬战争刚刚结束,皇帝赵构就迫不及待实行“军改”了。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2 12:45:42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2 14:45:16 +0800 CST  
军改的政治手法

辛酉军改,有明显的权术成分在内。
但应该承认,这种权术过去,现在,未来都将被政治家们继续成功施用。
事前对政治对象的前置麻痹,以及改弦更张的行动突然性,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为防止三大帅对“军改”有备而产生异动,赵构、秦桧、王次翁等秘而不宣,以达其解除兵权的突然性。

由于三大帅中,岳飞驻地(今湖北)距离临安(今杭州)最远。赵构、秦桧、王次翁等一直惴惴不安地等着最后一个大帅的到来。早来的张俊、韩世忠两帅, 赵构、秦桧、王次翁则保持政治耐心,小心抚慰,不使之察觉有异。

绍兴十一年(1141年,辛酉)四月十一日,岳飞终于抵达临安,皇帝赵构设宴西湖,款待三大帅,文官作陪。套用今天的官话,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刚刚结束的对金作战,彻底粉碎了金国强硬主战派妄图武力统一中国的军事战略梦想。

岳飞稍微有些尴尬,刚刚结束的战争,所部无功可报,光彩都是别人的。当然没有功劳,苦劳总还是有的,在战区没有敌人出现的地方绕了一大圈。

觥筹交错,一片欢歌间,35岁的皇帝赵构侃侃而谈。三大帅都是朕之爱卿,国家栋梁。为了更好地与金国斗争, 统一事权, 决定军改。 三大帅,一律上调中央任职,今后朝夕可与朕共商军事,共同指挥全国军队。一番铺垫以后,命文官宣读了早已准备好的制书。

可以说,这是一场成功的政治表演。远比当年赵匡胤与哥们儿们“杯酒释兵权”要来得顺利。

军改制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年纪轻资格较浅,任职为枢密副使。即,韩世忠、张俊相当于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岳飞相当于副总参谋长。

三大帅以武官任职枢密院,相较与当年狄青以武官任职枢密使,这已经是文官集团的巨大让步了。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4 00:49:29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4 09:12:41 +0800 CST  
军改清算,揭开南宋三大帅部队的黑幕

三大帅离开原属部队,上调中央。而按照军改方案,原属部队由中央接收,那么对其原属部队必要的审计和清算,是必然会进行的。任何朝代,包括今天也不会例外。

可是,这三大帅都经得起这种来自中央的审计和清算考验吗?

他们真的像自我标榜的那样,是积极抗金的,纪律严明的英雄部队吗?他们真的没有任何的违规违纪,没有任何的腐败问题,没有揭开盖子后的黑色内幕存在吗?

由于辛酉军改的突然性,三大帅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好完全的应对准备,他们即将暴露出的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古今中外,部队腐败一般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经济问题:
打着保卫国家安全的旗号,拼命向中央财政要钱。
其中,吃空饷是最为常见,最为恶劣的一种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
内外两套帐,一套是部队实际发放的(人数少),一套是糊弄中央财政的(人数多)。
至于屯田回易等部队经商行为,盈利报为亏损,富裕报为贫困,以从中央财政多套取资金为宜。
至于部队将领中饱私囊,或者集体分赃挥霍,行贿受贿,买官卖官一般为常见现象。

(二)男女作风问题
尽管儒家礼教传承上千年,但是部队的男女作风问题始终是个问题。
大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喜欢美女。哪怕只是简单聊天或者是更亲密的接触都容易打动大帅的心,带来军事紧张后的放松和愉悦。
注意, 总有大帅欲火膨胀之时,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投其所好。大帅一旦看上一个女人,想得到她。那么无论是部队家属,妻或女,真的那么容易逃脱大帅偶尔伸出的魔爪吗?

(三)拉帮结派的亲信问题
在部队中,谁是大帅的人?谁是大帅的亲信。这是个重要问题。
亲信是大帅可不必讲那些冠冕堂皇的官方意识形态,直接进行命令部署的人。很多涉及违规违纪的事情,需要亲信去暗中完成。至于极为冒险的造反兵变,非亲信簇拥不可。
部队中一般外围成员的骚动,也随时需要亲信去弹压说服。很多情况下,亲军、亲信,是大帅指挥一支部队的最可靠工具。
当然,大帅对亲信亲军必须是偏袒的,需要超乎正常的利益输送,来维持他们的绝对忠心。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4 22:57:16 +0800 CST  
中秋节快乐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5 13:32:12 +0800 CST  
赵构秦桧深研4年前的淮西兵变

辛酉军改的命令传达以后,三大帅愕然,其原部属则出现一阵骚动和恐慌。对这一点,皇帝赵构、秦桧、王次翁等有相当的心理准备。

这是因为,早在4年前的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因文官吕祉接管刘光世的淮西军,引发部将郦琼(岳飞同乡)发动“淮西兵变”,带领手下4万兵携家属共10万余人出走,投降伪齐,对南宋政权的教训,极为惨痛!
为什么会这样?部队中,有许多黑暗的东西,一旦揭开盖子,让文人上纲上线,将士都有遭到严厉惩处的危险。这期间,如果文官不善抚慰,机械死板,就有将士铤而走险,寻求活路(兵变)的可能。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6 09:26:22 +0800 CST  


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
这是赵构在淮西兵变之后给岳飞的手札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6 09:33:41 +0800 CST  
为什么韩世忠首先遭到清算

四月十一日夜,辛酉军改传达后,三大帅走马上任枢密院。对于三大帅部队的接收和清算,随之开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军改首当其冲的清算对象,居然不是岳飞的岳家军,而是韩世忠的韩家军。
按皇帝赵构、秦桧、王次翁等军改核心层多次研究的预案,韩家军是最有可能出现类似淮西兵变问题的部队,也是腐败问题最严重的一支部队。

这充分说明,历代传统说法中,赵构秦桧为投降,蓄意谋害抗金岳飞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开始的矛头并未指向岳家军。

韩家军的军事腐败,前述的三大问题都存在,而且情况严重。这就是吃空饷问题,男女问题,亲军亲信问题。

尤其是韩世忠晚年好色,喜欢与部将妻女吃酒玩乐等等,终于闹出大事来。

绍兴十年(1140)十二月二十三日韩世忠过寿,其部将呼延通投淮阴县运河自杀,内幕众说纷纭,闹得是沸沸扬扬。这在注重男女大防儒家礼教的宋代社会,是极为吸引眼球的桃色事件。

由于正月到三月的对金战争,该事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次军改,赵构秦桧并没有忘记。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7 23:29:34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8 10:06:18 +0800 CST  
呼延通自杀事件

呼延通,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后裔,是韩世忠身边的猛将,曾在战场上金兵骁将之手中救下了韩世忠的命,可以说对韩世忠有救命之恩,当然韩世忠也曾积极为其请功回报。按理说,如此铁的上下级关系,一定极为融洽。不幸的是, 呼延通没有牺牲在抗金战场上,却于绍兴十年(1140)十二月二十三日韩世忠52岁生日这天投淮阴县运河自杀了。
为什么会这样?《三朝北盟会编》有一些记载:

遗史曰:韩世忠晚年好游宴,常赴诸统制之请,莫不以妻女劝酒,世忠必酣醉而後归。唯呼延通忿忿有不平之意,虽备礼邀世忠至私宅,然未尝辄离左右。
一日世忠与水军统制郭宗仪,会於通家,世忠略寝,通以手捉世忠之佩刀,宗仪适见之,搦通之手而呼曰:统制不可。世忠觉,大惊,急驰马奔归,而令擒呼延通。既至,世忠数其罪责,为崔德明军中自效,德明戍淮阴,故通在淮阴。
世忠以十二月二十三日诞生,是日诸军献奢者甚盛,世忠临厅事坐而受之,及通献寿香,世忠见通即走入府第不出。通伏於地,滴泪成泓,众劝促通,通乃起身而去,出门上马奔还淮阴,德明献寿回,数通不合擅离军之罪,决数十下,通怏怏投运河,运河水深,急救之出水,已不倒鬼斧神工,其水以身着毛衫领窄,水涨束其颈,水不得出而死,人皆惜之,世忠後亦深自悔恨。


《遗史》用这种笔法写韩世忠,可以说为尊者讳,已经十分明显。

很明显,呼延通迫不得已请韩世忠来家作客,但是为防止韩世忠色心爆发,侵犯其妻女,不敢有片刻离场。又有那么一次, 因水军统制郭宗仪的配合,不知韩世忠是否得手,在呼延通家居然睡着了。呼延通回来见状,居然要拿韩世忠佩刀与其拼命,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好在,郭宗仪及时阻止,惊醒了韩世忠,韩世忠才狼狈逃得一命。
事后,韩世忠对曾经战场上的救命恩人呼延通实施了打击报复。撤去统制之职,下放到驻防淮阴的统制崔德明军中。
韩世忠52岁生日这天,众将齐来祝寿,呼延通一来,韩世忠急忙退入内廷不见。
呼延通气不过提前回淮阴,竟被崔德明回来后责打,终于万念俱灰,投水而死。韩世忠后来也有悔意。

韩世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可以说脍炙人口,一般认为韩世忠家庭生活还应该是比较圆满的,怎么会这样龌龊?

都怪我们普通人容易看到的历史,都是被人篡改掩饰过的。

实际,韩世忠有原配夫人,其长期生活在敌占沦陷区,直到绍兴和议以后才有机会南来,与晚年的韩世忠团圆。而梁氏红玉,不过是一名营妓,就是军妓。韩世忠收用以后,成为临时夫人,也就是小老婆,这是当时风俗允许的,伴随其度过一段难忘战争岁月。孰料,梁氏约在绍兴五年,不幸去世。这时的韩世忠约47岁,从此又失去感情寄托,遂把魔手伸向了部下妻女。。。
岳飞前妻刘氏,嫁的第三任丈夫,官衔低微。在韩家军中当一名押队,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加强排的排长。这样的级别,军中至少近千人,一般情况下是难入掌握数万精兵的大帅法眼的。
而正因韩世忠酷爱担任妇联主任,30来岁风韵尚存的刘氏才被发现,最后通知了岳飞。
岳飞拒绝重新接纳后,韩世忠认为岳飞不讲结发情谊,并上报朝廷。
不过,韩世忠讲究结发情谊倒是真的!赵构秦桧和金人和议后,夫妻终于在晚年团圆,死后合葬。据说,韩世忠有四位夫人,其中有没有呼延通妻或女,就不知道了。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9 02:03:51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19 13:20:29 +0800 CST  
岳飞流露对军改的强烈不满

韩家军成为军改清查的重点,其原因相信大家已经可以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赵构、秦桧充分吸取了淮西兵变的惨痛教训,不再派理想主义,本本主义的文人官僚前往部队清查,而是以武制武,并派出最高级别武官前往推动。

皇帝赵构的安排是, 以主持枢密院日常事务为名,将韩世忠留在临安,而将张俊、岳飞派往韩世忠军中进行接收清算工作。此时的韩世忠故作镇定,心中则是如热锅上的蚂蚁。有道是,谁拉的屎谁知道。

五月十一日,张俊、岳飞临出发。宰相秦桧极不放心,跑来叮嘱他俩:注意安全,且备韩军反侧!

也即,赵构、秦桧担心一不注意,韩家军有突然发动兵变的可能,再步郦琼“淮西兵变”的后尘。

张俊与韩世忠是关西老乡,也是儿女亲家,关系非同一般,听了秦桧的叮嘱,张俊默然,没有说话。可见,张俊认为赵构、秦桧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张俊当然不愿意亲家公与谋反大罪有所勾连,连累下一代。惊愕之下,未便表态。

然而,岳飞态度又是另一番样子。毫不客气地抢白了秦桧几句:韩世忠归朝,那么楚州之军,就是朝廷之军,公相(指秦桧)让我做好自卫工作,这不是多余吗?

在秦桧看来,自己好心提醒,岳飞好像有些不识好歹!

韩家军改编是否顺利,会否酿成新的“淮西兵变”,从皇帝赵构到秦桧、王次翁等都捏着一把汗。我们今天客观来看,处置不慎,触发兵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不如岳飞说的那么轻而易举。一旦有变,张俊、岳飞将在瞬间被韩军将士剁为肉泥!

这层道理,岳飞并不是不懂。

而岳飞故出此言,不能不说流露出其对辛酉军改的强烈抵触和不满!

岳飞是想表明,韩世忠和我,已经听了朝廷的话,乖乖交出兵权,朝廷怎么还对我们这么小心防范?

今日这么对韩世忠,他日不会冲着我岳飞来吧?奶奶个蛋!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20 03:10:50 +0800 CST  
耿著暴露韩世忠部队吃空饷真相

由于“军改”的实行,张俊、岳飞两大枢密使即将前来清查,韩家军内部一时风声很紧。

韩世忠亲信部将耿著,悄悄来与韩家军总会计胡纺商量,通知其采取应对办法,蒙混过关。

胡纺显得忧心忡忡,说是这事已经与其他将领商量过了,还是决定把“走死逃亡”的人从军籍里拿掉,这样对中央说实话,总比被查出来要好一些。

很显然,这样对大帅韩世忠很不利。等于承认过去部队违规吃空饷,完全是韩世忠的原因,大帅将承担很大的领导责任。严重了说,这就是检举韩世忠犯了欺君之罪。

耿著显然有点舍不得吃空饷的好处,同时也想对大帅韩世忠加以维护,不想韩世忠陷入不利地步。

他分辨说,部队里这些猫腻,就是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都难免的,如果突然停止,恐怕出事啊。吕祉之戒,不可不虑。

吕祉就是触发郦琼淮西兵变的那位文官。 淮西兵变中,叛军先是劫持了吕祉,在向伪齐境内行军半路上,干脆杀害了吕祉。

淮西兵变的原因,就是文官们代表朝廷试图清查部队违规吃空饷的潜规则导致。

这一点,不但耿著这类部队中层干部一清二楚,韩世忠、岳飞这类部队高层更是心知肚明。

郦琼因吃空饷暴露而兵变,岳飞抱高度同情态度,认为这不叫事儿!

因为,岳飞自己也在吃空饷。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21 14:42:03 +0800 CST  
看到韩家军的真实数字,岳飞震惊了

张俊,岳飞二位曾经的大帅(大军区司令员),现在的枢密使(总参谋长)和枢密副使(副总参谋长),说来就来。

韩家军干部队伍,提心吊胆。因为,吃空饷不但是大帅的事,众部将也曾层层参与分赃,韩世忠亲信部将拿得更多。
如果张俊岳飞代表朝廷严厉追查,把这些人抓起来,那么韩家军许多部将就肯定不愿意束手就擒。煽动士兵,发动兵变,似乎更为安全。
但是一旦兵变,那就是铤而走险,就是与朝廷为敌,给养将全部断绝,还会派别的部队前来讨伐。那样,部队如何生存,必须要慎重考虑。

二大帅抵达楚州后,岳飞进入楚州州治,负责查看军籍,核对账册。而张俊住在城外,负责检阅人马,清点人数。

显然,呆在城内的岳飞略微安全一些。

韩家军总财赋官胡纺不顾韩世忠亲信耿著的反对,拿给岳飞真账本,韩家军实际在册将士只三万人。

这个真实数字,令岳飞大为惊讶。

一是,韩家军虚额实额差距太大,吃空饷极为严重。

二是,韩家军实仅三万兵,防御东线,屡次与金兵主力较量,犹然游刃有余,其作战能力确实不弱。用兵效率显然要高于拥兵10万的岳家军。

现在,我们在历史资料里只看到岳飞摸清韩家军真实数字后的震惊。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25 20:11:20 +0800 CST  
中国人智慧起来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26 14:26:51 +0800 CST  
张俊清点韩家军

枢密使张俊,在城外负责检阅清点韩家军军马。
韩家军中军统制王胜,率军全副武装,列队完毕,请枢密使张俊检阅。因有线人举报,王胜恐有杀害枢密之意。因此,张俊对王胜十分警惕,见将士全副武装。忙问,为何要穿戴甲胄。王胜回答,枢密来点军马,不敢不带甲。当张俊命令部队卸去衣甲,放下武器。
诸军听令后,张俊这才放下些心来。
要知道,一旦出现第二个郦琼,张俊身边这些亲兵,是绝对抵不过韩家军的一拥而上的。几分钟之内,将被剁成肉泥。
不过,王胜等将放下武器,也就选择了向朝廷屈服,只能希望朝廷的宽大。
张俊亲兵,正是携朝廷之威,顺利完成了清点工作。
楼主 桑干学派  发布于 2016-09-27 12:17:58 +0800 CST  

楼主:桑干学派

字数:95273

发表时间:2016-09-11 07: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3 09:40:18 +0800 CST

评论数:36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