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林彪粟裕谁更能打仗?

林粟大战在网上由来已久,我刚上论坛时就是挺粟的,老网友比如“太岳纵队”(玉西金南)都还叫我“看客”,这就是当年在网同粟馆挺粟时用的网名,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认为粟裕的军事才能超过林彪。

首先客观说小规模作战,林彪高于粟裕,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业绩已经说明一切,但以此定论我认为是不科学的,比如泸定桥,刘帅没有跑过杨成武,就得出结论刘帅不如杨成武吗?如果要论班级的作战水平,全军将帅也没有能超过王克勤的,以一个班(7人,其中4人是新兵)守徐庄,面对敌王牌5军部队的攻击,承受2500多发炮弹,打退敌军40多次进攻,无一伤亡,简直就像是神话。但就可以说刘伯承不如手下一个班长吗?显然非常滑稽。战略级别将领的对比,要比较大格局,你小规模作战优秀,只能证明你在小格局层面优秀。

解放战争粟裕才上升为战略区级别指挥员,这才是林粟作为战略级别将领真正有可比性的阶段:

胜仗方面,林彪的光芒主要在两大决战,发展军队一百万,从北打到南,但究竟有什么只有林彪才能完成的军事奇迹吗?没有!反之粟裕苏中战役以5万多兵力(开战时3万左右,战中补充兵力后不算7纵和10纵仅1/6师就达3万人,还增加建制5旅,特务团,皮旅为预备队)对阵敌军12万,歼敌5.6万,比自己的总兵力还多点。大决战前,完整打掉敌军整编师级别建制有整69,26,51,73,46,74(五大主力),57,3(虽说有点勉强,但根据军委授权统一指挥陈谢,至少占了决策这一条),72,84,2,73;不完整歼灭整49,72(泰安),66。率先攻克敌军10万人以上防守的大城市济南,守军12万,使用兵力不过14万。而林彪呢?整编师(军)级仅不完整打掉一个新5军(欠一个师)。在使用兵力上粟裕最多的时候,也就是27.5万,而林彪则达到了42万。再看大决战,是林彪在优势下,中央手把手的教的情况下完成的。粟裕大将参与指挥的淮海战役则是在劣势兵力下完成的,他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效率远高于东北,特别是在第二阶段,既要派兵参加攻歼黄维,还要阻击李刘兵团,还要腾出兵力包围杜聿明,整个战役没有大的失误,特别是还能动的提出了消灭黄伯韬后,抑留敌军于徐州周围加以歼灭的建议,已及在军委通报的情况下判断敌军从两淮逃跑的可能性不大;追歼战,林彪还是传统短距离渗透包抄战法,也是中央手把手教大包围,大迂回。而粟裕渡江战役也敢于大胆挺进分割歼灭敌军,一个战役打掉敌军30万(后进军福建未亲自指挥)。总体看,大兵团指挥水平明显强于林彪。

败仗方面,二人虽都有败仗,粟裕少于林彪,本人统计粟裕败仗8,失误x,林彪败仗17,失误26。从规模看,林彪败仗损失超过粟裕,一个战役伤亡+损兵4万以上的战例,粟裕没有。大进军阶段,林彪都打了一个青树坪的败仗,虽然伤亡不算太离谱,但变相送还白崇禧4万兵力。金门失败,客观说是劣势(后续部队上不去),同时粟裕不是决策者,不是随队指挥者,也不是作战计划的批准者,所以不负直接的指挥责任。

通过以上对比,我认为考量战略级的将领来说,粟裕更能打仗。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4 14:59:40 +0800 CST  
补充主贴:粟裕失误7,两次伤亡+损兵超过4万的战例,林彪为两次四平战役。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4 15:09:52 +0800 CST  
林彪的42万是指野战军,林彪是东北军区司令,还可以调动地方部队。粟裕使用最多的野战军数据修改为32万(济南战役18+14)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4 15:26:16 +0800 CST  
速派还是比凌派要客观。到目前为止,没有速派站出来反对小格局粟裕没林彪强。如果速派要反对,本人也要和他们辩论。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5 11:48:20 +0800 CST  
按照官方的说法,四平防御战我伤亡8000歼敌1万,这个数字严重失真。黄克诚5月24日给中央的一份电文漏了底,黄大将说不算南满第3纵队和保3旅的伤亡就已经达到1.5万,其3师就伤亡7000余,而且,这里还仅仅说的是“伤亡”,不是损失数。实际上四平战败后,特别是收编部队逃亡和叛变现象相当严重,罗帅给中央的一份电文就指出:“敌人一进攻,散的散,叛变的叛变,给我们造成很大困难”,我军主力部队也有些被切断,比如在吉林一个炮兵直属队500多人,被整体俘获,我军主力撤过松花江后,林彪致电中央:“渡江部队被敌机械化部队切断,有4个团未渡江来”“尚未找到之部队,梁兴初一个团,罗华生一个营,万毅4个营”。整体损失究竟有多大,两个数字可见一般,四平战役前东北总兵力近40万,而到全面内战开始的6月底,东北总兵力降到32.5万(当然不全是四平方面的损失,也包含本溪的,从战史的描述看,本溪损失比四平小很多)。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5 14:47:24 +0800 CST  
粟裕的一战涟水,其实就是著名的“天炉战法”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5 18:52:38 +0800 CST  
@一叶而知秋a 47年四平战役,见了兔子撒鹰,反被“兔子登鹰”,伤亡4万多。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5 22:04:10 +0800 CST  
@xyts9999: 林彪打四平,光重炮就上了92门(山野柳),陈明仁称从来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知道刘伯承打淮海时有多少重炮吗?仅2门野炮,42门山炮,每炮几发炮弹。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5 22:23:50 +0800 CST  
林彪的大兵团指挥能力

以林彪经常指挥到师的这种水平看,他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就好不到哪里去,事无巨细必然影响胸中的大格局。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一定是一级指挥一级。就好比指挥三大战役的毛 ,他绝对不会直接指挥到纵队。事无巨细就会影响大局观。

在解放战争之前,林彪指挥过的部队不超过3万人,所以根本算不上大兵团作战,我也认为这之前的林彪指挥这个层面的作战还是非常优秀的。

到了东北之后,突然让他指挥10万人以上的部队,他就很不适应了。这种不适应,最终会表现在作战指挥上。说起东北初期的作战失败,林派经常会用七无来作为借口。但到了四平防御战前,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七无了。

四平本溪作战期间,南满北满,共集中了20万兵力。以林彪的水平,根本没有能力指挥这么多兵力作战。四平他都忙不过来,本溪实际上是中央在直接指导。四平方向,我军总兵力也在10万左右,而敌军进攻部队不过5万多人,我军兵力几乎是敌军的两倍,还有炮兵旅助战,力量完全不比敌军弱,但就这样,在优势的兵力下,林彪却不能按照中央的要求,集中兵力打敌一点,只能布置一条死防线被动挨打。这种战法,你兵力再多,敌军也立于不败,人家攻得破就攻,攻不破,人家随时可以转身,没有任何风险。但人家只要能突破你的防线一个缺口,你整个防线就会崩溃。不过以林彪的能力来说,虽然这不是一个好的战法,但是却很简单,不用太多的能力,还可以玩一玩自己熟悉的短促突击。

到了第二年,发动了夏季攻势,大多战果也都是零敲碎打,终于集中了24个师,准备攻克四平,却栽了一个大跟斗。攻坚拿不下,当敌军来援时,动摇了攻坚,又准备集中兵力打援,但是外围的十几个师,他完全不会运用,不仅没有能够何为敌军的一部歼灭之,反而防御出现空档,被敌军突破成功。可以说,四平攻坚战集中的体现了林彪大兵团指挥能力差的弱点。

一直到辽沈战役前,林彪的兵力不断扩充,但是运用起来却是非常的牵强,几十万大军在手,居然没有歼灭敌军一个整军的战例(公主屯歼灭的新五军欠一个师)。

冬季攻势之后,中央就要林彪拿下锦州,关闭东北大门,但林彪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只能回师去打长春,此时东北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一百万,整整半年,林彪只在长春外围有几千人的战绩,整个一个武装大游行。

到了辽沈战役,中央手把手的教林彪怎么干,林彪都还一度动摇。这一战野战合围了廖耀湘兵团,其实也极为偶然,并非是高水平的绝杀,按照中央的要求,至少要以一个纵队控制营口,如此就是必杀之局,但以林彪的水平,腾出一个纵队他也做不到,只派了一个独立二师去营口方向,营口被52军迅速占领,独立二师只好折回,却碰上了向营口前进的廖耀湘,打了几发重炮,让廖耀湘误以为去营口的道路已被切断,转向沈阳,这样才被林彪合围。可以说,合围廖耀湘体现的不是水平,而是运气。

平津战役也不用说了没有机动兵团野战,都是打死目标。

渡江之后,林彪写几十万大军连续发动了汉浔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赣南战役,由于军事理念的落后,采取小包抄的常规战术,根本兜不住敌军,战果寥寥,其中湘赣战役历时12天,才歼敌4600人。衡宝战役,实际上在军事指挥上,林彪已经输给了白崇禧,白崇禧的手段不过是以攻为退,林彪却上了当命令,部队全线停止前进,135师没有接到停止命令,这才截断了敌军的退路,打了一个衡宝战役,这又是运气,不是水平。

到了广西战役,林彪的大兵团用兵仍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陈赓本来已经大于回到南面,他居然要调陈赓兵团北上去打鲁道源,如此南线势必敞开,白崇禧主力也就从雷州半岛逃之夭夭了。还好,陈赓坚持了南线为重点的作战理念,并且得到中央支持,封堵了白崇禧向雷州半岛的逃路。同时,林彪右翼军团推进速度太慢,没有能够完成对敌军逃向越南的围堵。

广西战役之后,陆上作战基本结束。从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水平平平。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6 00:02:39 +0800 CST  
再来谈谈淮海决战的由来。淮海战役不同于辽沈战役,并非是军委的构想。首先是济南战役后,粟裕提出了下一步行动4个方案。报刘陈邓和军委,刘陈邓向军委报告建议采取其中淮海战役一案。军委批准同意进行淮海战役,将首战目标改变为消灭黄七兵团,再攻占两准。也就是说,军委的目标仍然是小淮海战役。

小准海向大淮海的转变。前方将领,可以说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是完全不同于林彪辽沈的地方。因为曾经在10月下旬,令陈邓(刘伯承在豫西牵制敌军)主力出击准南,被陈邓顶回,这为两个野战军的直接配合打下了伏笔。但陈邓主力的行动方向一直没有定论。11月2日,陈邓向中央和刘伯承通报了三个行动方案,刘伯承研究后,对整个战役构想为"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置之死地",并于11月3日致电中央和陈邓,建议陈邓主力截断徐宿路,斩断敌军中枢,形成会攻徐州之形势。但当时军委对采取这一招彻底孤立徐州,还不敢做设想(后来太祖总结中讲到),一时并没有定论,直到11月8日粟裕又再次提出,歼灭黄百韬之后,不必再向两淮,而转向徐州攻击,抑留敌军于徐州周围歼灭之。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促使军委下了最后的决心,攻占宿县,孤立徐州与敌进行大决战,小淮海转变为大淮海。

而辽沈战役中的林彪呢?就算军委已经给他指令,都还一度动摇,大格局和刘粟差之甚远。

后话: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走向,也是前方将领起到了主导作用,粟裕的执行力,也可以说是超一流,兵力的发挥程度也几乎到了极限,也不是林彪连抽一个纵队去营口都办不到的水平可比的。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6 07:45:01 +0800 CST  
从主X的这个说法:“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经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18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尚不敢做这种估计。这种形势的造成,主观上是因为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会合并攻占宿县,客观上是敌人只有某种程度的防御能力,很少有攻击能力。”充分说明,大淮海的形成,是能动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作用而形成的,和辽沈、平津是军委完全有目的有步骤指导完成的,有本质的区别。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6 16:28:10 +0800 CST  
@鱼戏沧海 看看四平战役林彪败成什么样子:

5月23日林彪接到中央要求守长春的电报后报告“部队甚疲惫,被敌人切断掉队的甚多”“国民党军显得大胆自信,一个团一个营就敢孤军深入”

罗帅报告:“敌人一进攻,散的散,叛变的叛变,给我们造成很大困难”(指各自掌握的收编部队)
炮兵团直属队及一门榴弹炮共500多人被全部俘虏。
林彪“渡江部队被敌机械化部队切断,有4个团未渡江来”“尚未找到之部队,梁兴初一个团,罗华生一个营,万毅4个营”

部队对林彪严重不信任:“什么常胜将军,就是逃跑将军,撤退将军”“林总洋面包吃多了,不会打仗了”

47年4月林彪报告“1946年5月四平/长春撤退后,主力失去战斗力。如果敌人继续增加2个军,我的军事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主力来不及休息和补充。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得我们能够缓过气来”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7 13:40:02 +0800 CST  
@一叶而知秋a: 林彪座着汽车跑,士兵们打了败仗,本身就憋气,故意不给他让路,还讽刺“什么常胜将军,就是撤退将军,逃跑将军”。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7 23:43:01 +0800 CST  
@一叶而知秋a 在大格局上,林彪的眼光还不如陈邓,陈邓如果没有战略眼光,那么,听中央的去了淮南,小淮海都没机会转变成大淮海。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8 00:21:19 +0800 CST  
@鱼戏沧海 自己看下地形图:



长春再往北到松花江一带才是平原。以南都是小山地地形。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8 13:07:41 +0800 CST  
@一叶而知秋a 粟裕属于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战将:战略眼光和大兵团指挥能力都很强,弱点就是对条件的依赖很大,去东北的话更能发挥长处!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29 16:15:49 +0800 CST  
林粟都没有参加朝鲜战争,发朝战的帖子为跑题,一律删除。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30 17:03:47 +0800 CST  

楼主:舰船过客03

字数:4854

发表时间:2019-05-24 22:59:4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30 18:11:53 +0800 CST

评论数:4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