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征文]1974:毛泽东为何急刹车?

1974:毛泽东为何急刹车?

----探讨一段长期被史学家所忽略的历史


一.毛泽东何以突然来了180度的大转弯

从1973年下半年起,毛泽东“倒周”、“代周”之意图渐露渐显:

王洪文被“选”为位列毛、周之后的“副主席”,第三号人物;

以邓小平取代周恩来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尤其是1973年11月25----12月5日,在毛安排下进行的名曰“帮助”实为“批斗”周恩来的政治局会议,已使周在政治局和领导层的权威“扫地”----连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太太章含之都敢对周怒目喝斥;

几乎是伴随着1974年而来,仿佛平地骤起的“批林批孔”运动,更是名不符实的大批所谓“现代大儒”、“宰相”和“周公”,为“倒周”做足了舆论准备;

江青一干人所挑起的“黒画展览”、“蜗牛事件”、追查周培源文章的后台、大批安东尼奥尼影片《中国》,更是让周恩来四面受敌,难以招架。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一个时机、一个由头,就可以让周去“步刘少奇、林彪的后尘”了----然而,仿佛是天降奇迹,毛泽东出人意料的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10月20日,他明确表示: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总理和王洪文主持。

所有关注中国政局的人都充满了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毛泽东突然察觉到了潜在的政治危机。这个潜在危机的威胁是如此之严重,一旦爆发,必将导致全面失控,!到那时不要说“保住文革成果”将化为泡影,就连他自己都会身处险境!他除了果断刹车,安抚潜在的对手,化解尚在萌芽中的危机之外,已经别无选择!

那么,毛泽东心目中原本的计划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令他对局势做出了危机将临的判断?他的判断准确吗?事后能否得到验证?笔者准备就以上几个问题加以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18 00:03:00 +0800 CST  
二.探秘毛原本的“倒周”计划

如果说1973年以前,毛泽东时不时会冒出“倒周”念头,那也充其量带有很强的试探性质----能倒则倒,不能倒则继续留,并非一定要实现的目标;那么,从197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显山露水的这波计划,则有着很强的“志在必得”态势。因为它具备了几乎所有“倒刘”、“倒林”之前的特征:

1.毛做了备用人选的准备:

前几次倒周未能如愿,很大一个原因,或许就是难以找到能够取代周恩来的合适人选。而这一次,毛则不动声色地做了备用人选的准备:

(1)毛破格提拔上海造反派头子王洪文。

毛泽东曾多次说,王洪文种过田当过兵做过工,工农兵都齐了,后来又当过干部,经历比较全面。”中共“十大”前,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由王洪文担任选举准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任副主任,屈居王洪文之下。在毛的坚持下,王洪文不仅一举超越了一向提携他的张春桥、姚文元,更是越顶而过军中诸多将帅----包括被称之为“总司令”的朱德----被“选”为副主席,排名列毛周之后第三位,以堵死周恩来接班之路。

(2)邓小平的复出到急剧上升。

尽管王洪文的发迹多次被人讥为“坐直升飞机上来的”,但,邓小平复出以后的上升比王毫不逊色。

1973年3月10日,邓小平复出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几个月观察后,特别是邓在1973年底政治局扩大会做了批周的表态后,毛连续三次在会上推荐邓小平,提议他担任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参与军委的领导工作。仅凭毛的一席话,从中央委员重返政治局,甚至事先都没有经过中央全会的形式走走过场。这在中共历史上还是史无前例的。由此可见,毛对邓的期望之殷,这背后则是他迫不及待地想用邓来取代周的大计划。


1974年4月,毛力荐邓小平出任赴联合国特别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更是明显释放出以邓代周的信号。邓的快速上升甚至让江青一干人心里酸溜溜的,认为他们辛辛苦苦,邓却“摘了桃子”。其实质,正在于毛“以邓抑周”、“以邓代周”的战略意图,只不过江青没能参透罢了。

2.毛泽东的舆论准备

毛的名言:凡事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无论是对付刘少奇,还是林彪,毛也都是这么做的。而这次倒周,毛暗中支持江青一干人,背着政治局大多数,突然发动所谓“批林批孔”,到处煽风点火,“放火烧荒”,大有第二次文革【注1】爆发之势。《人民日报》连篇累牍,《解放军报》被勒令停刊【注2】,每日只能“复印”《人民日报》达半年之久。大大小小的御用专业“写作班子”----“梁效”(清华、北大两校之谐音)“罗思鼎”(螺丝钉之谐音)一齐上阵鼓噪,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大批“现代大儒”、“宰相”、“周公”,和当年借“中国赫鲁晓夫”暗指刘少奇、“刘少奇一类骗子”暗指林彪几乎是如出一辙,只差随时将其和周恩来三个字划等号了。

3.毛的组织准备

为了能够顺利“倒周”,毛泽东还做了周密的组织准备:

(1)在毛泽东看来,当时的中国政坛上只有邓小平有足够的资历、威望和能力能够制衡或者进而取代周恩来。唯一担忧的是邓小平是否可靠。经过几个月的观察,特别是当毛获悉邓在73.11.25--12,5的政治局批周会议上,说出了自己想说而不便说的话之后,兴奋不已,想马上把邓找来彻夜长谈,只是因为当时已是深更半夜,一时找不到人,只好作罢。【注3】

通过这次毛暗设的考核后,邓小平立即获得重用。除了已经担任的国务院副总理之外,又被委任以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毛的目的,也正是一石二鸟,将邓小平“掺进”周恩来主持的国务院系统和叶剑英主持的军委系统,同时制衡周、叶二人。

(2)根据毛泽东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1973年11.25--12.5连续召开会议,“批判周、叶的修正主义路线问题”,其中主要是批判周恩来在外交路线上的“右倾投降主义”。不久即上纲为“第十一次路线斗争”,指责周“迫不及待地要取代主席”。

据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的情况:挨批判期间,周每日在家等候通知去参加会议... ...散会时,他亦“知趣”地即刻离开大会堂回家,因为有人留在那里商量下一步对付他的办法。... ...往日谁见了周恩来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如今有些人则尽力回避,即使正面相遇也表现冷淡。【注4】

经过这样的组织准备,毛泽东深信周恩来已经威望扫地。将来即使对文革派不满,讲出话来也就没人肯听了。当然,这些都是毛和文革派单方面的认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自我感觉已经与客观实际相去的越来越远了。


4.毛的军事准备

很多史学家和文革关注者对1973年底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充满疑惑:尤其是那几点规定非同寻常:第一,下命令就走;第二,上任不准带秘书等人;第三,人走家搬。一千年前“杯酒释兵权”的旧剧改头换面为“新版现代戏”重演——八大军区司令“裸体”调动,在司令们事前完全没有预感的情况下被命令立即闪电式地实施。原因呢?按毛自己的话说“在一个地方太久了,不好”。但事先不谈话,不征求意见,不做思想工作,下命令前而且没有任何征兆,下命令后要求即刻赴任,都与中共历年所形成的工作习惯大相径庭。怎么看都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可,究竟有什么大事呢?

笔者曾对这样“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大动作长期困惑不解,直到将其与“倒周”准备联系在一起,才感到有了合理的解释。正像毛在“倒刘”前密调38军“卫戍”北京;“倒林”时巡视全国给各大军区“打招呼”,并调一个师进驻北京南口一样----都是为了防止刘少奇、林彪也利用军队反抗。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也旨在未雨绸缪,预防周恩来利用其在军队里的巨大影响来阻止即将进行的“倒周”大举。从这个角度上看,对周采取的各项措施,与对刘、林如出一辙。

5.共同特点:到外地发动

1974年7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先后赴武昌、长沙等地。名为“养病”,实为权衡“倒周”的风险与得失。纵观49年以后,毛泽东凡经过精心筹划而发动的历次运动,几乎无一例外要外出巡游,身在外地,“不在现场”几乎也就成了一个规律。高岗事件如此,刘少奇、林彪也同样如此。而在“批林批孔”的高潮中,他又离京去了外地----仅从这个细节,我们是否又能看出些苗头呢?

综合上述5点,笔者认为,毛泽东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消等待一个机会,一个由头,“倒周”就要破门而出了!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18 11:20:00 +0800 CST  
三.什么因素导致毛“紧急刹车”?

笔者认为,有两大因素对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周恩来主持的国庆招待会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来抱病主持国庆招待会。自1949年中共取得政权以来,历年如此,即使在“史无前例”、“天下大乱”的文革中,也未曾有过间断。然而,这次却与以往大大不同----当面容消瘦的周恩来出现在国庆招待会上时,人们都站了起来,使劲鼓掌,不断地呼喊:“周总理!周总理!”全场沸腾,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前面的人一拥而上,争相向他握手问候;后面的人则翘足远望,甚至不拘礼节地站在椅子上,遥相挥手致意。周在招待会上所作的简短的官式祝酒词,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十余次之多。

前边提到,毛这次离京赴外地,明为养病,实际上暗中仍在筹划“倒周”----他需要等待一个机会,或者寻找一个突破口。然而,这次国庆招待会上显露出的情绪、倾向,不啻给毛当头浇了一瓢凉水!照理说,通过73.11.25--12.5政治局批斗会,周恩来早已被批得“体无完肤”,在领导层抬不起头来。1974年初的“批林批孔”矛头指向了谁,江青又是在代表着谁说话,明眼人都应该很明白。一个即将被打倒的人,人们往往是避之唯恐不及,可这一次,却完全不同了!他看得出来,如果论真诚发自内心而不是表面文章的话,周所获得的掌声可是大大超过了自己!如果不是有所顾忌的话,周万岁的话都能喊出来!

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不会不明白这次国庆招待会所透露出来的明确信息----人心的向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在此情况下,如果罔顾党心民意,势必激起强烈的反应,其结果就很难预测。无奈之下,毛泽东不得不暂且把公开“倒周”搁置起来。

四天以后----74年10月4日,毛泽东做出了反应,他让张玉凤直接通知在京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提议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至于谁任总理,或者说周恩来怎么安排,毛都没有明确表态。

笔者认为,此时的毛泽东,仅仅是意识到“倒周”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急躁不得。非但没有决定再次由周担任总理,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他心目中认为最急迫的还是:抓紧提升邓小平的权限,加强遏制周恩来的能力,加快“以邓代周”的步伐。

2.王洪文秘密的长沙告状

如果说,国庆招待会上所出现的强烈拥周场面,令毛泽东大为震惊,不得不暂且中止“倒周”计划;那么,王洪文的秘密长沙告状之举,倒是让毛突然间警醒----一个潜在的巨大危机或许正在酝酿形成!

按照官方说法:1974年10月18日,王洪文在与江青等人密谋一夜后,背着中央政治局大多数人,秘密飞到长沙毛泽东处“告状”。王洪文称当时的北京“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周恩来“住在医院里,但昼夜都忙着找人谈话,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人”。毛泽东当即批评了王洪文,要他回去后要多找周恩来和叶剑英谈谈... ...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王洪文则当天又飞回北京。

对这段“官方说法”,长期以来似乎无人异议,也似乎无人对其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究----事情果真像表面呈现的这样简单吗?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王洪文的长沙告状,让毛泽东突然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我们还是首先看看毛泽东从王洪文的告状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邓小平很可能已经倒向周恩来。

“以邓制周”是毛泽东埋在心底里的“小九九”,决不可能摆到桌面上,宣以外人的。可江青一干人就是参不透,老认为被邓小平“摘了桃子”,处处掣肘,为毛战略的实施制造了颇多麻烦。自邓小平复出,尤其是同时手握国务院和军委重权以来,已经和江青发生过多次龃龉:总参谋长的人选,赴联合国代表团长人选... ...尤其是这次的“风庆轮事件”,两人当时就在政治局会议上大吵,事后邓小平拂袖而去,如此看来,邓与文革派的决裂似乎在所难免。

按照王洪文的说法,“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人”----这是毛泽东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邓真的倒向了周、叶等人,就意味着他“以邓制周”战略的破产。

(2)北京正在发生什么?

王洪文或许是想把事情说的严重些,好引起毛的重视。不料却触犯了毛最大的一块心病:这些人整天搞在一起想干什么?是否有什么阴谋?

按王的说法,北京“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庐山会议是什么“味道”?那是200多名中央委员在林彪、陈伯达的“蒙骗”下,一起向中央发难、向文革派发难,来势汹汹,恨不得要把江青、张春桥等人一口吞下!来势之猛,声势之大,连他毛泽东想制止都颇费踌躇。还好,他当时就在庐山----可这次,一旦北京事发,他又身在外地,鞭长莫及,后果之严重可就难以想象!

(3)重头人物立场分析

北京正在酝酿阴谋,或者向江青、张春桥发难,逼他毛泽东就范;或者就干脆把矛头指向他毛泽东,这就是他所面临严峻而又急迫的问题。但----对方能成事吗?有几成把握?这恐怕就要看主角是谁了:叶剑英手握兵权,对江青恨之入骨,闹事儿肯定少不了他,但他独自闹事恐怕也难。毕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已经深入人心,叶某的“老右”形象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到时只需他毛泽东亲自出面声讨,就会立马陷入“四面楚歌”。单独闹事,叶某不足虑。

邓小平呢?目前正深获他毛泽东信任,处在快速上升期,即使与江青一干人闹点别扭,也决不至于参与到阴谋之中。对此,毛泽东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但是----周恩来呢?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文革开始以后,周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他毛泽东俯首帖耳,即使心里不同意、不满意,也从不表现出来。当然,毛知道周恩来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把事情都埋在心底里。毛坚信自己死后,周恩来肯定会做“秘密报告”----像赫鲁晓夫那样,这也就是他多年从来不能真正信任周、不断伺机“倒周”的根本原因。

但,他毛泽东还活着----周恩来敢吗?照常理看,他不敢,也不会。那万一呢?什么事情都可能会有万一呀!作为政治家,凡事可不敢都往好处想,宁可把坏的方面想过头!要说这几年周受的委屈可真不少,他居然都能忍得下,挺过来!假如他这次受了叶剑英们的挑唆,果真敢于出头叫板,那还真不好对付!国庆招待会上所传递的信息不容小觑啊!

其实,毛泽东心中何尝不知人心所向?只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为了不至于像斯大林那样被人身后鞭尸,他就必须顶住!硬着头皮顶住!他能够让人否定大跃进吗?能够否定“三面红旗”吗?能够否定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吗?能够否定他倾注了晚年全部心血的文化大革命吗?不能!哪一个都不能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后退一步,就意味着全线崩溃!没有办法,没有退路,没有选择!他喜欢曹孟德,深深理解他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18 20:27:29 +0800 CST  
作为原创作者,只是根据个人的读史和思考,写下自己个人的观点。欢迎诸位网友品头论足。

多提意见和看法,欢迎不同意见讨论。只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依据可靠的史料。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18 21:08:42 +0800 CST  
四.化解危机

1.毛泽东果断出手

对于阴谋这档子事,毛泽东一向都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否则,他也不会一天到晚老是高喊“三要三不要”了。事情紧迫,来不得半点拖延。两天后----10月20日,毛泽东让王海容、唐闻生向北京传达他的意见,明确表示: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总理和王洪文主持,同各方面商量办理;并赞许说“小平同志的办法好,对江青就是要顶”,再一次明确了由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同时兼总参谋长一职。

大概是还嫌这样做不够,稍后毛泽东又刻意作出和江青划清界限的姿态,让王海容、唐闻生二人把他对江青的看法转达给周恩来,称:现在要安定团结,江青就是不听,开“钢铁工厂”,开“帽子店”。别人心里不高兴她,她非跟很多人闹翻不可。叫她不要搞“上海帮”,她偏要搞。她的话不能全信,她只能代表她自己。我是三四年来只跟她吃过一顿饭,现在又是三四年了,一顿没吃。【注5】

毛泽东果然出手不凡----你们在北京搞的乌烟瘴气,“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所为若何?不就是“四届人大”上的权力分配嘛!好,我就给你们!看你们还闹不闹?当然,毛泽东心中更清楚的是,权力怎么给的,就可以怎么收回来。想找借口还不容易?目前情况不那么明朗,暂且后退一步,稳住大局。他日回到北京之后,再伺机而动。

2.危机存在吗?

自从“总理还是总理”指示发出后,“四届人大”的筹备也显得异乎寻常的顺利:

12月23日,周恩来抱病和王洪文飞赴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工作的情况。

12月26日晚上,毛泽东与周恩来单独进行了彻夜长谈。

1975年1月8--10日,10届2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1月13--17日,四届人大会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975年2月1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四届人大闭幕后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副总理的分工。周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

北京政局风平浪静,再也没有了“庐山会议的味道”。人们不免疑惑:这潜在的危机是否真的存在?毛泽东的反制措施是否真有必要?

目前能够提供的证据,只有陈永贵生前的回忆。叶剑英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曾说过:“抓四人帮是顺从民心和天意的,早在毛主席病重期间,许多人就和我商量,也和小平同志研究,乘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时候,把江青、张春桥这些人抓起来,然后再和主席商量。我们考虑再三,觉得没有把握。除非周总理和我们配合,我曾经试探过总理的口气,但周总理对毛主席忠心耿耿,我只要一提起江青。总理就断断续续地说:要听毛主席的话,相信毛主席。他很厌烦和我讨论江青的问题。”其中“乘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时候,把江青、张春桥这些人抓起来,然后再和主席商量。”说的应该就是这一段。

另外,“许多人就和我商量”就不会密不透风,就会被江青一干人通过各种渠道,看到和探听到零零星星的迹象。这也自然成了王洪文密报毛泽东:北京“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的证据。



五.小结

陈永贵不是周恩来、叶剑英线上的人,披露的目的无非是想说明叶剑英对毛不忠,他的回忆应该相当的可信。只可惜那些当年频繁出入叶宅,游说叶剑英的人,或者曾与叶秘密交换过意见的人,至今不肯吐露一句。即使在某些回忆录上有过“投鼠忌器”的暗喻,也往往语焉不详,难以做为治史的有力证据。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逐步开禁,相信会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当年的北京确实有过叶剑英所说的密谋,只是由于周恩来至死不肯挺身而出,才导致密谋“胎死腹中”。

由此看来,毛泽东还是有足够的警觉,反应也很到位。毕竟,他也不敢确保周恩来不会呼应叶剑英的秘密建议吧?一旦叶、周联手,“乘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时候,把江青、张春桥这些人抓起来,然后再和主席商量。”毛泽东的麻烦就大了!



【注1】当年曾把1966--1968年称为“第一次文革”。
【注2】每日只能“复印”《人民日报》,不能有自编的任何东西。
【注3】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央文献出版杜,第288、289页。
【注4】 张佐良:《周恩来保健医生回忆录1966-1976》,第118页。
【注5】 高文谦:《晚年周恩来》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19 10:07:21 +0800 CST  
作者:1662kangxi 回复日期:2009-12-18 09:59:31
章含之敢对周怒目喝斥?读历史读到牛角尖里去了!
========================================
章含之作为“编外N奶”的特殊身份,一度很是张狂。1973年底政治局“批周”,她和乔冠华都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毛真要打倒周了,所以在会上也是相当的积极,对周“怒目喝斥”在正常也不过了。
也正因为此,邓颖超至死不肯原谅这两口子----能够那样出卖“恩师”只能证明其人品的下作。
当然,这也是乔、章在有生之年永远无法抹去的心病。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0 11:06:35 +0800 CST  
作者:沙梨熊 回复日期:2009-12-18 12:54:25
休假之前,难得又见一个明白人,居然隐约能和小熊的思路合拍,很好,坐等楼主下文。
=============================================

握个手!
盼望能看到您的大作。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0 12:18:12 +0800 CST  
康生死于1975年,他在死前的一年向毛泽东告状:江青和张春桥是叛徒、张春桥并可能是特务!应当是这一状摧毁了毛泽东对张春桥极度的宠信,

===================================================
个人认为,康生向毛密告江青和张春桥是叛徒,完全是一个政治投机行为,因为他看到了毛对邓的信任,误以为邓将主导毛死后的中国(尽管最终也是这样的,但和康生当年的设想还是不一致)。

而毛也从未失去对张春桥的信任。没有敢将“班”交给他,完全是因张在文革中跳得太高,伤害的人太多,70年庐山会议对张的“群起而攻之”已经令其声名扫地。

如果真的把“班”交给张春桥,毛顾及反对的意见太强烈,容易激出事变。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0 20:43:34 +0800 CST  
就像大跃进胡服,他的错误仅次于毛,但跑出来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马上声望大增,现在有几个记得胡服大跃进开始的时候说的那些胡话,周的例子也一样。这两人想得通,太祖就是死活想不通这个问题,

=============================================================

胡服和周能想的通,一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胸怀,二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灾难的主要责任人。

太祖想不通,一则是毛不具备反省自己的素质,二则是因为他自以为一旦后退,有可能被追究责任,从而导致自己下台。所以他从大跃进以后,不管他的政策所造成的损害有多大,他也是坚决顶住,不肯后退一步。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0 21:39:27 +0800 CST  
作者:p4alan 回复日期:2009-12-21 10:09:04
毛在感觉阴谋后如何探测周态度?

==============================================
令其与王洪文一道赴长沙向他汇报有关四届人大的安排,应该带有测试周恩来的意思。
敢来,则无;不敢来,则有。
结果,周去了。
这才有1974年12月26日晚,毛周的彻夜长谈。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1 10:57:07 +0800 CST  
作者:p4alan 回复日期:2009-12-21 10:34:06
说国宴掌声让毛放手,不合毛一贯作风。别人获得的热烈掌声,往往是毛与其奋斗的助燃剂,象七千人大会,两次庐山会议。

======================================================
此一时,彼一时。没有了林彪支持的毛,实质上已经十分虚弱。只有那尊“神”的虚名,令实力派不敢轻举妄动,或曰“投鼠忌器”。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1 10:59:54 +0800 CST  
周虽然拥护文革,九一三以后批极左对国家有好处的,当然可怜的林帅不幸就背了黑锅,但是也没更好的办法了,说极左思潮是林帅煽动起来的话,文革派总不能跳出来说,不是林彪是我们煽动起来的吧。

=================================================

在发动文革阶段,林和四人帮原本就是一伙的。批林,自然也就批到了文革派的痛处。所以才有在毛授意下,张春桥、江青向周发难,阻止周主持的批左,而将林彪定为“极右”。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1 12:39:54 +0800 CST  
笔者此文的新论点在于----

1.在1974年,北京确实存在着以叶剑英为首的军人集团,密谋趁毛不在北京的机会抓获张春桥和江青等人的计划。不过,由于周恩来拒绝参与,该计划没有能够实施。

2.恰恰是王洪文秘密的“长沙告状”,反而使毛对北京政局的形势大为警觉,并果断出手化解危机,从而结束了这次已经箭在弦上的“倒周”之举。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2 16:12:15 +0800 CST  
作者:懒豆花 回复日期:2009-12-18 22:21:55

猜测的成分太多... ...以邓代周一说,不太靠谱

-----------------------------

的确如此。

在档案还作为“机密”不能公开的情况下,猜测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是,正如人们发现海王星时所表现得那样(在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因此科学家们预测存在着另一颗遥远的行星从而影响了天王星的轨道。Galle和d’Arrest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观察到海王星,),你只能根据某些规律去“猜测”,以等待将来有条件了,再用事实去证明。

但是,以邓代周之说,确实史料丰富,完全“靠谱”。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2 21:19:27 +0800 CST  
作者:p4alan 回复日期:2009-12-23 07:59:39
毛周密谈张秘书在不在场呀?毛口齿不清的毛病当时到何程度了?
~~~~~~~~
张玉凤应该是在场的----但,人家不吐口,或被要求不能吐口,奈何?
据毛私人医生透露,毛1974年诊断出“运动神经元”疾病,并被断言寿命只有两年。这也是邓为何在1975年大刀阔斧“整顿”,不听周恩来、叶剑英要他“忍耐”一段的关键原因----他认为毛已经没有可能再搞大动作了。

不料,毛还真的又搞了一次“大动作”,将邓赶下了台。如若不是毛76年按医生的诊断如期死亡的话,邓的政治生命还真危险。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3 14:23:26 +0800 CST  
林帅这个人对于治理国家方面比较开通,说他思想上跟四人帮一伙实在冤枉他了

-----------
有拿得出来的证据吗?
我看到的只是他从1960年就开始在军队里推行毛的个人崇拜;七千人大会上为毛失败的大跃进政策保驾护航;文革初期以武力践踏党章、宪法;与毛有矛盾后,还希望与毛做交换,保毛的极左政策几十年。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3 16:18:41 +0800 CST  
恍惚记起主席曾吩咐张秘书把压箱底N年的批周文稿从百宝箱里重新捞出来整理了一番,拿在手里搓了又搓连声赞叹好把暗箭可惜最后没射出去。

---------

很形象。

不过,为什么没有“射出去”?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4 11:13:13 +0800 CST  
个人认为,如果邓的政治生命果真在1976年结束,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推后不知多少年----因为当时在台上的政治人物,要么是毛极左政策的积极追随者(如果四人帮不倒),要么是没有魄力破除毛的现代迷信,改弦更张的人(如果四人帮倒了)。

果真如此,虽然看不到那么多贪官,但农民依然会被束缚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动弹不得;农民的子弟想上大学或到城市里来,也几乎是妄想。城市人依然要为买自行车或上海牌手表而彻夜排队... ...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5 15:24:37 +0800 CST  
为什么毛打倒刘以后,文革还不停下来?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个人认为,毛发动文革有三个层面:

第一是理论层面,即所谓反修防修。其实,这只是毛的旗号,并没有打算作为国策实施。比如,他反“苏修”的一个理由是和“美帝”勾结,但后来他与“美帝”的合作,更甚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十倍。

第二层面是现实层面,即把“旁落”的“大权”夺回来,也就是往往被人们所看重的“权力斗争”,不仅要把刘少奇一个人打倒,还要将整个领导层“换血”,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第三个层面,是毛埋在内心永不示人的秘密层面。那就是把所有熟悉他在大跃进、大饥荒中负有最大责任的一层人赶下历史舞台,换上对那段历史不知情的新人。希图经历2~3代人的掩盖,将那一段历史抹去----他几乎要成功了,但功亏一篑,最终还是被翻牌了。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6 15:09:20 +0800 CST  
作者:roiyy 回复日期:2009-12-24 21:05:16
如果毛真得发动了,楼主认为结局会如何?
----------
说心里话,本人极不愿意做这样的无谓猜测----身处事件中的历史人物,所有的选择必将是按照自己个人(或所代表的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做出的,也就是说,彼时彼地,唯有做那样的选择才能让利益最大或损害最小化。所以,历史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一定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不过,网友问了,也不妨乱弹一次:其结果可以用两个事情做参考:

1.周死后,毛在不仅不去参加周的追悼会,还于不久后的春节在中南海放了鞭炮----此举在北京高层及高层所能影响的普通民众心里,引起极大的愤恨。

2.周死后第一个清明节爆发的“四五”,毛心里非常明白,那是向他示威。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09-12-27 21:19:51 +0800 CST  

楼主:jianyezz

字数:44532

发表时间:2009-12-18 08: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22 19:49:30 +0800 CST

评论数:95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