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楠闲聊西游记(转载)(转载)

原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因为近来很多朋友找不到,所以干脆就搬运转载过这边来了。
方便天涯的朋友们阅读。

写在篇首
诸君,读书的目的,有时候是为了考试求职,有时候则是为了明理,还有些时候是需要装点门面,更多些时候则是纯属娱乐,说起来虽各有不同,然总体来论,读书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为了用,二是从中收获趣味与愉悦。
在中国,有这样兼顾了用与乐趣的四部书,一度也曾经被人称为四大奇书,而后成为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这四部书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过或者了解书上的故事和人物,当然,至于收获了什么,不妨引用英国文豪莎翁的名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也就无法去一一考证了。
光阴荏苒,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离四大奇书成书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由于时间的隔阂,大家对四大名著的兴趣似乎也都转移到了各自的喜好上,比如急着把诸葛亮拉下神坛的,比如急着考证三国演义与历史不符合的,比如说水浒太血腥太暴力吃人肉太露骨的,比如西游记是写道教和佛教打架的,种种解读,可谓百花齐放。
时值农历乙未年岁末,恰逢猴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小冯觉着既然对四大名著的解读百花齐放,想来多小可这一株小草也是无妨,不敢与百花争芳,只是一荣一枯,各有自己的时而已。恰好又看到某公司为美猴王拍摄的广告,看到六小龄童老师和听到熟悉的西游记旋律,不由得热泪盈眶,满满的感动,遂继闲话水浒后又聊西游记,以此向老一辈的艺术家致敬,向我们的文化致敬。
也希望这部书,能够为喜爱西游记的读者们带来快乐。
农历乙未年岁末
于黔城某深山
引子
中国的四大名著,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这在世界文学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国外的名著很多讲诉的是一个故事一个理,当然也有不少讲了多个故事多个理的,比如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但像四大名著这样可以供每个人对号入座各取所需的著作,是少之又少,在中国的小说里面,可以说只有四大名著而已。
小冯小的时候时常想不通,总觉得金庸先生写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古龙先生写的《楚留香》等武侠小说比四大名著的情节精彩多了,为什么这些小说不是四大名著呢?
四大名著应该重新选嘛!
后来年长,多历世事之沉浮,方明四大名著的妙处,这里倒没有丝毫贬低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的意思,他们的小说在小说层面都是站在顶峰的,只是四大名著已经超越单纯的小说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些人是经常看《三国演义》的,说来奇怪,为什么这些政治家会如此看重一部小说?
如同小冯曾经在《闲话水浒 108种思维人生和结局》里曾经聊过的那样,如果说水浒是以水鉴人,鉴人鉴己的明镜,那么三国就是英雄将相,帝王豪杰的权道运用。所以老先生写三国时没太在意历史真相的,只是借历史演义一个理而已,要看历史,请直接看陈寿的《三国志》。
明己,识人,这是古时候读书人的内养功夫,权道变化运用,这是内养功夫做好后的具体运用,所以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二人是各写一部,这两人本身也都是帝王师的角色,曾经做过张士诚的高级幕僚,在与朱元璋争天下失败后,归隐写书,将自己一生所得总结于书中。
至于世间的成败得失,那是有很多因素的。
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借诸葛亮的口,说了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这个程度是非常高的,诸君,什么叫觉呢?
人是世间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一类,我们从小都在被外界影响,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因素在干扰我们的命运,平生我自知是什么境界?
古人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为什么要大英雄才可以本色?要真名士才自然风流呢?
因为我们不少普通人想活出自我是比较难的,别的不说,四大件:医食住行就够我们不少人忙活。有多少人可以不用为生计奔波,而能衣食无忧的想怎么舒坦就怎么活呢?
正如同饰演美猴王的六小龄童老师在视频短片里面说的:“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要留给后人一座宝库,一座能够不断从里面吸取营养,去取到我们自己人生真经的宝库。
四大名著,三国和水浒为一个体系,而红楼梦起点很高,适合官二代富二代看,这里没有贬义,不少官二代和富二代其实是很优秀的,因为从小的平台高,接触的人和事更占优势。有阴当然就有阳,有阳哪里能够没有阴,中国文化里面很有代表性的就是阴阳文化,有写起步高的,当然就有起步低的。
出生于草根阶层的吴承恩先生,用自己的人生修为和实践,给后人留下了经过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的《西游记》。
五百多年前,吴承恩先生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士农工商,那时可不像现在,听到未来女婿家是做生意的丈母娘会两眼放金光。士农工商里商是排在最后,社会地位并不高。吴承恩先生的父亲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用意是非常明确的,意思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颖,擅长诗文,现有《射阳先生存稿》留世,不过他仕途并不顺畅,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对于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已经是很大年纪了,到他五十一岁那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为什么能够接任现在无史籍可考了,他在任期间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到了快六十岁时,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年在贫穷中逝世。
这样一个人,有没有资格给草根阶层一点建议呢?
对于封建社会当然是有的,一个没落家庭的孩子,通过奋斗当了个县长,后来被人诬告官丢了,活了个在古人来说算是高寿的年纪,留下本书,并因为这本书留名万古,这是很不错的了,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去做三国里面的那些英雄豪杰的,心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人生,其实就是成功的人生。
当然,吴承恩先生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对于今天生活在美好新时代的我们,还要对书中的封建残余思想自行批判才是。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1 11:16:00 +0800 CST  
中国的四大名著,开篇均是不凡,不过在各自的不凡之中,这西游记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为什么这样讲呢?
不同于水浒讲众生相,三国讲人事变化规律,红楼以幻入世,吴老先生这部书是奔着直指心性去的,开篇第一回的题目就讲得明白,“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诸君,有人说西游是讲佛教和道教明争暗斗的,小申佩服这些朋友的奇思妙想之余,也不由得感慨四大名著的精彩之一,就在于各人的解读由于视角不一样,会各有不同,姹紫嫣红。
我们在卷首时简单聊过吴承恩先生的一生,这样的一个人生经历的人,想来是没有太大兴趣去写帮派宗教斗争的。
说吴老先生另辟蹊径,是西游记几乎每一回的标题就很值得玩味,比如这开篇第一回,什么叫灵根育孕源流出呢?
也不怪很多朋友看不明白吴老先生要写的东西,其实看不明白也无所谓,就如同我们卷首时聊过的那样,各取所需,即便只是单从故事性来讲,西游记也是非常精彩的。
西游记是一部实修的书,小申在闲聊水浒时曾经聊过,过去的读书人,很多都有体证。
什么叫体证呢?
比如我们读了一本书,脑子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这是假明白,因为身体做不到。
多少我们从小就明白的道理,却又活了几乎一辈子都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的?
而不少成功的人,未必读了多少书,却能够在自己的人生取得成功?
为什么古代的有些读书人,能够在性命顷刻之际,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而后来的一些读书人,别说泰山崩于前了,即便是让他面对几十个人上台上讲话,也会紧张得忘词?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后来的不少人,少了体证的基本功夫。
所以西游记开篇第一回题目写的,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体证基本功夫,在这个自然界,所有的物质,动物,无非是化学元素构成和分子排布水平不同而已,西游记其实是很唯物主义的,那么动物和不动的静物,比如猴子和石头的差别在哪里呢?
同样是物质构成,为什么一个有生命力一个被认为没有生命力?
差别就在这里,古人把这一点生命力,叫做灵根。
没有这点灵根,石头不会变成猴子,猴子是猴子,石头还是石头,也就不会有这么一部精彩的西游记。
人人都有灵根,只不过人生如同恒河之沙,在命运之水的冲洗之中,我们太多人不能自己。
大多数人的一生,不过是被命运之水带到自己该去的地方而已,甚至很多人没有到自己该去的地方,不过是由于自己的生命质量太小,被河水一冲,顺带就冲走了。
于是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之中,灵根冥灭,我们甚至到最后,都无法知道我们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活出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真正价值,而不是一辈子被外力和外界牵着鼻子走呢?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2 17:45:52 +0800 CST  
举个例子,快过年了,好多单身青年回家最容易被弄得心烦气躁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对象了没?
什么时候结婚啊?
心乱了,有些不淡定的朋友,于是草草相亲,或者由于年岁渐长,于是终于也就那么将就吧。
太容易被外力影响的生命,这时人生的成败关键在于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功五读书。
这也是算命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有市场的原因,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命运并没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更多的是靠运气,懵懵懂懂的往前走,直至过完一生。
有没有解决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心性修持大道生”
修炼自己的心性,至于为什么说修炼自己的心性就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先不要着忙,一起来闲聊这部奇书《西游记》
吴老先生在西游记的开篇留了一首诗,这首诗口气很大:“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大意是从盘古开天地以来,轻清上浮者为天,浑浊下沉者为地,要知道这个世界万物的造化会元,还得来看西游释厄传。释厄二字,有救苦救难的意思。
所以聊到这里大家会发现,西游记开篇这个话说得实在不小,看了这书,能救苦救难呢!
接下来是子丑寅卯扯了一通天干地支,这里可对比《三国演义》开篇讲述历史变革来看,又自有一番不同,西游说的是天地生成万物之理,猴子如此,其实人亦如此。然后说的是孙悟空出世,是个石猴,诸君,红楼梦是补天之石,西游记是天产石猴,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看原文:“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诸君,说来可怜,不像红楼梦里的石头大有来历,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我们西游记里的猴哥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闹天宫时哪里有什么帮衬了?
观此诸君可知小申言红楼适合官富二代,西游是写给草根大众,并非虚言。
三皇五帝之后,世界分成四大部洲,这笔法极其精彩,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我们先按下不表,单说“这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人人都有心,心花开放而结果,所以名曰花果山,猴子出场的水平是极高的,什么叫心花开放呢?
一句两句讲不清,也道不明,我们在后面的故事中自然能够看到,人人都有个心猿,人,在心不安定的时候,是最容易心里七上八下的。
所以这个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换句话说,九九八十一难,人生的果是什么样,来龙去脉全都在这一颗心中。
结下来由于悟空也有九窍八孔所以就能够感受和吸取天地精华,这九窍指的是两耳两眼两鼻孔还有口以及前后阴,换句话讲,由于人有这些孔窍和自然界相通,所以当然不是孤立于外界而存在,势必要受外界影响,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俗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这个石头怎么修炼成的呢?
当然是经过了学习,吸收外界的精华,然后才可能灵通,人非生而知之,不吸取外界的精华,始终都难以灵通的。
在吸取了不少精华后,于是猴哥出世了,有意思的是,你看我们的猴哥学爬学走后干什么?
他拜了四方,这是开始学礼仪和规矩了。
诸君,多少人的人生是这样开始的?
我们学了爬走之后,就开始学习外界和长辈教我们的礼仪规矩。不过西游当然是幽默的,也是神话的。
猴哥拜了四方后干嘛呢?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这一段写得极为有意思,猴哥一出场,就已经能够惊动天庭了,但是天庭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所说“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灵长类其实都一样,吃了水食,每天裹腹和满足食色之欲占据了这颗心,那灵性自然也就少了,这里当然不是要说禁欲,如果东西都不能吃,人还没长大就饿死了,没有了男女之爱,人类又如何繁衍?
千里眼顺风耳是开篇后第一个出场的神仙,这两人的修行是看得远,听得清,耳聪目明。所以自然看得清石猴的情况,那么作为级别更高很多且能够随意调动千里眼顺风耳的玉帝,自然也很淡定,而且很包容。
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诸君,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石猴的出场,在天庭来看,是根本不必理会的。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石猴自然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跟虎豹狼虫混,和獐鹿当朋友,当然也有了不少猿猴同类的亲戚,有吃有住有玩,倒也逍遥快活。但接下来的一次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事件,改变了猴哥的一生。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2 17:46:38 +0800 CST  
另 由于自己平时时间有限 开贴以来 也感谢大家的信任 QQ号已经加满 不能加人了 而且时间有限 无法一一回答。
另外有些问题其实是可以在小子写的文章里找到答案的。

考虑到部分读者的真正需要 现在在 分答 上开了账号 就是(思聪回答问题收费)的那个网站,真正有问题需要问的朋友 可以到上面问。

帖子还会继续写 但是回答问题 以后只在付费平台上回答了 谢谢大家信任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2 18:33:01 +0800 CST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人人都有心猿,所以古人说知足常乐,我们闲聊到刚才会发现,猴子的生活其实是很快乐的,不过有一天突然好奇了,想看看瀑布那边的景致,而且偏偏有猴子又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有了争强好胜之心,心猿已动,这是好是坏,当然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吴老先生讲得明白:“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要想进一步,需要一个时运,没有时运,哪里来的芳名显呢?
有些地方想能够到,就要讲一个缘字了。
所以很多时候,人生何须自苦?
而这也是西游记的第一个题眼,要想进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需明白那层瀑布,所以西游记紧跟着写石猴进洞后称王:“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诸君,美猴王的出场修行层次已经是极高了的,真正的原始修行积累我们后面聊唐僧时再慢慢看,这里先看猴王。到了水帘洞洞天之后,大多数猴是过不了这一层的,需要美猴王带着进去,不过不管怎么进去的,这群猴都能无忧无虑了,且看原文:“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这时的花果山群猴其实已经过得非常不错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愁衣食住行,按今天的话来说,起码也是财务自由了。
不过这时美猴王突然不开心了,毕竟还是要被管,阎王管着这群猴的寿命,任谁也躲不过。
猿心就是这样,既得陇又望蜀,美猴王如此,小猴子也是如此。按我们的理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已经很美好了,猴子不满足,他想着要长生不老了。
一部西游记里面,长生不老作为最高级的资源,不管是神还是妖,及至于这个猴子,都是要极力追求的。
而长生不老,代表的又是永恒,人这一辈子都想追求永恒,比如永恒的爱情,永恒用不完的财富,永恒,可以说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缩影。
西游记架构的魔幻世界,对资源的占有和永恒的追求,是妖和仙界共同的主题之一。(注:这里有拜金主义之嫌疑,亲们当注意西游记是封建社会产物,早已经脱离时代,自觉批判才是。)
这时候冒出来个通臂猿,通臂猿在中国文化里面很有寓意,被认为灵性要高于不少猴类,且看原文:“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诸君,随着追求越来越多,那只能修行了,其实心简单,世界就简单,无忧无虑的猴不是挺好的么?
美猴王现在既然追求的是西游记里面的顶级资源之一,,那势必要受相应的苦和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美猴王是石猴,不可能有人一开始就给他提供这些资源。就好比你一个屌丝想追女神,想坐着什么都不干,等女神倒追你,那概率是很低很低的。
所以总体来讲,西游记虽然沉重,但其实很正能量,你想要的多也不是不可以,那你就努力呗,奋斗呗。
所以过去儒家有句老话,是几乎人人都听过的,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光仇富,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却没有想到别人承担巨大压力时的付出和痛苦,那样的戾气,是永远都难以出头的,悟空在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戾气,我们在后面部分会慢慢聊到。
有多大的承担和担当,才能担起多大的担子。
所以这里猴王是发了大心大愿的,并立刻行动。
古往今来,欲有大成就,必有诚意而后付诸行动,诸君,我们看美猴王立刻就要抛下目前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这是多么的勇敢,又是多么的果断?
所以西游记的作者在写道这里时也感叹“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美猴王是下了大决心的,没有这种大勇大毅,如何能够从一个草根时候变齐天大圣?
还不忘幽默一把:“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
连其他小猴子都会鼓掌了,还会说善哉善哉。在猴群给美猴王饯行后,我们的美猴王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教:“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这一去,正是那——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诸君 这才是易经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猴王不满足于当前,于是自强不息,飘摇过海拜访明师,立志潜心建大功去了。
所以吴老先生在后面的诗也说了,这书一定会有知音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4 11:12:15 +0800 CST  
诸君,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美猴王在立了大愿之后,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正心诚意之外,显然时运也是需要的。
在一个人求学阶段,有些朋友往往会在考试后感慨,呀,要是当时我多努力一点就好了,或者会很遗憾,考试时明明写了答案A是正确答案,但是快交卷时却改成了B,结果错了,其实这种后悔多半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以你当时的修为,能够做的努力其实就这么多,懒惰或者不良的习惯,再或者对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心里素养比如紧张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当时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有的朋友会把这个归结于运气,其实不是运气使然,而是定数。也就是在那个阶段,由于个人的修为水平达不到一定层次,注定会被外界干扰。
但是如果个人已经确实做到了当时能够做到的最好了呢?
这就要看时运了。
所以美猴王在立了大愿之后,漂洋过海,且看原文:“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诞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掞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老天爷刚好刮风,送了我们的美猴王一程,不过这时他找到了自己要追寻的明师了吗?
没有,而是先让他到南赡部洲去了,这个南赡部洲以后在西游记当中还会多次出现,那么这个地方的人是个什么状态呢?
西游记在这些地方的处理是十分诙谐的,写了猴王开始没穿衣服时那里的人都被吓坏了,然后呢?
穿了衣服摇摇摆摆招摇过市也没关系了。可见南赡部洲的大多数人心这面镜子,是落满了灰尘的,忙忙碌碌,正是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也正因为如此,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穿了衣服的猴子。
名利不重要吗?
物质当然重要,没有物质人无法基本生活,但是很多人追求的真的只是基本生活吗?
不是的,一生都被捆绑,因为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所以吴老先生说得好:“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只见到名利,于是自己活了一生,为什么要来,又要到哪里去,来了做点什么,临走该做完什么,也就全然不晓得了。
多少人匆匆老之将至,才发现即便是追了一辈子名利,可叹的是连名利却似乎也未曾得到多少,人生之悲,此为之一。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
诸君,美猴王在南赡部洲到处走了八九年,发现这里是找不到他要找的神仙了,为什么呢?
原因我们后面讲唐僧取经时再聊,这里权且按下不表,美猴王找不到神仙,就觉着干脆出海吧,人,是最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生物,自然界大多数动物是遵循自己的时间规律的,但人却不同,比如心烦了,失眠了,生物钟就分分钟被打乱,这时的南赡部洲由于人人都是追名逐利,互相影响,已经进入了你卖我发臭的豆腐,我就卖你假的猪油的互掐模式,所以猴王只能出海了。
吴老先生刻意安排美猴王先到南赡部洲,笔力可谓极深,这也就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没有这八九年的名利场中沐猴而冠,又如何知道要真的去追求什么?
没有这八九年的考验美猴王的心境,又如何知道他的意志是否坚定?
我们的美猴王是勇毅的,他再次出发了,漂洋过海,终于来到西牛贺洲,也是登岸遍访多时,忽然就发现了一座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诸君,所以说四大名著的作者层次是相通的,这里可以参考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上山找真人。
美猴王是不怕狼虫虎豹,水浒里的洪太尉呢?这里不再展开,诸君有兴趣的不妨取水浒传自观。
美猴王一听这樵夫唱的歌,立马就觉得神仙在这里了,为什么这样讲呢?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4 11:12:56 +0800 CST  
@花间有酒笑红尘 2016-07-05 20:11:39
老师太监了,让我郁闷不已。
-----------------------------
没太监啊 这不每天更的嘛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6 10:03:28 +0800 CST  
上回我们聊到猴王一听樵夫唱的歌,就觉得神仙是在这里了,我们且来看这歌说了什么。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自在么?
是真自在,睡觉睡到自然醒,而且走路时徐行,不用急急忙忙,卖了柴火买点酒,不是为了醉而醉,不是为了应酬而醉,而是自陶情,最妙的是对月枕松根,一觉到天明。
这是什么状态呢?
诸君,这首歌谈的不是富贵和贫穷,而是心安与否的问题,这个歌的作者是安的,所以才能怡然自得,所以才有后面的“没荣辱,恬淡延生”。要知道多少人夜夜失眠多梦,多少人吃饭都急急忙忙,所以一个人,能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吃饭,这就很了不起和难能可贵了。
但大多数普通人是该睡觉时千头万绪的,吃饭时时是急急忙忙和心思不在饭上面的。
接下来是美猴王和樵夫的对话,也极有意思,且看原文:“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什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
美猴王以为唱歌的人是神仙,却发现不是,那么这个樵夫为什么唱这个呢?因为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樵夫的心也不安了,因为觉得不足嘛,樵夫开口其实就已经表明了:“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在樵夫看来,自己哪里敢当神仙二字,衣食都难全,所以我们普通人大多一样,闲的时候想忙,忙的时候又想闲,朴素的时候想繁华,繁华又开始追求简单了。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活一辈子,心里也总是七上八下,忙忙碌碌,总觉得难有快乐,就算有了一瞬的快乐,却觉得快乐快乐,很快就过去了。
神仙能够干嘛呢?
很简单,给樵夫量身定制了一首词,意思是让樵夫多想想自己拥有的,知足,人就容易快乐。
“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诸君,这段对话妙得很,人生在世,唯一个情字十分重要,佛家的菩萨翻译过来叫做觉悟有情,没有情,匆匆百年那是十分遗憾的。真情可贵,亲情,爱情,师生情,友情,这些都是情。
这樵夫虽然和神仙是邻居,但是因为孝顺,所以也不去修行。那么是不是不修行就不好呢?
当然不是。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
作者借了猴王的口,来说了行孝的好处,人生一大悲,是子欲孝而亲不在,往往真正明白时后悔是来不及的,所以猴王说向后必有好处。
这个樵夫虽然不修行,但是他的心是易安的。
接下来猴王问路又十分的妙,所以说《西游记》是真正的巨著,句句都是可以慢慢玩味的,美猴王问神仙住在哪里?
樵夫说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
诸君,为什么西游记第一回叫做“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其实这里很明白了,“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远吗?
当然不远,所以佛教有个宗派叫禅宗,有些高僧能够一念顿悟,顿悟的基础,是修心,心性不休,如何能够悟?
“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6 10:09:05 +0800 CST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但见他——
骛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什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猴王看了多时,不敢敲门,再次强调了猴王的慎重和心诚,儒家说正心诚意,而后能够修身齐家,也正是为此。不要求每个人都能够程门立雪,但是面对自己苦苦追求的学问时,这份尊重和慎重是必然的。
而人发一念之诚,天地皆知,仙童居然出来接美猴王了。
说到这里,有个故事值得一聊,这故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来诸君姑且当个小故事听。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有个混子,因为赌钱输了,大过年的乘着酒劲就拿刀劈了自家祖宗的灵位,觉得祖宗不保佑自己赌钱赢钱,也是凑巧,当时有人给家中老人预备打了口寿材,他去街上闲逛时刚好看到,自家跳了进去开玩笑说,他睡刚好,这人没过几天,暴病而亡。
这里或者真是凑巧吧,如有封建迷信观点,诸君还请自觉批判。不过这个故事要深思的话,那多少还是有许多从迷信角度来讲的预兆,人发一念,天地皆知,可见并不全是谬言。
“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诸君,这段写美猴王见菩提祖师,菩提祖师这个角色在《西游记》全书里面的设定是非常有意思的,首先,单从法力来讲,菩提老祖能够教出孙悟空,绝对是非常厉害的,其次,菩提老祖后来交代悟空不许透漏是他弟子,明白悟空将来要惹祸,可以说明晰洞见过去未来之事,那么菩提祖师究竟代表什么呢?
接下来就有一首诗说菩提祖师的,我们一句句来聊,“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得了,既是大觉金仙,也是西方祖菩提,佛家道家由一相变化,没垢姿是不着相,而妙相是指菩提祖师可以千变万化,既可以是大觉金仙,也可以是西方妙祖,读到这里,不由得不让人惊讶,这个菩提祖师究竟是什么人物?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第二句明确的讲了菩提祖师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在整部西游记的神仙设定体系里面也只有寥寥数人了,“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而且菩提祖师是与天同寿的,经历很多劫难慢慢修到的。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菩提祖师,意思是觉悟和智慧之祖,诸君,为什么做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菩提祖师是觉悟和智慧的老祖呢?
我们且看下文:“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这里菩提老祖先用话术诓了一下美猴王,看看他说的是不是真的,然后问猴王姓什么?
猴王这里的回答就十分妙了,“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猴王不容易为外界干扰,所以菩提祖师问明猴王的出身就很高兴,然后点破了一个修行的关窍,也就是“古月”,这里先按下不表,为什么叫孙呢?
因为符合道家元婴之意,一个人,活一辈子,如果能够像自己童年本真时代那样,做的,行的,都符合自己所想,没有很多违心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人生就是快乐的。所以给了猴王一个孙字,然后菩提祖师又说了十二个字,是这一门中的字辈。
其实这字辈是修心的真言,只有先修得广大智慧,才可能明白真如性海,再然后才能颖悟圆觉。
悟空出场的水平就非常高了,所以直接是悟字辈的,而且一开始就是悟空了。但是却肯定不是圆觉了的。那么什么是空呢?
是不是真的就什么都没有?
当然不是,就如同西游记原书第一回最后写的:“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6 10:09:32 +0800 CST  
诸君,书接上回,上回书说到悟空得了姓名,拜了菩提祖师为师,接下来他学了些什么呢?
且看原文:“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这段又是极有意思,悟空在学什么呢?先被带出了二门外,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的东西还没有入门,学的是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
诸君,切莫小看了这个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人这辈子,我们好多普通人没有学好这个“进退”二字,而这应对也是活到老,做到老的。一句话说得不合适,得罪了人自己不知道而后被人报复的,在封建社会少吗?
历史上比比皆是。
而进退容易吗?韩信要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那恐怕也不是最后的结局,所以虽然是第一课,洒扫应对,进退周旋这八个字,是跟随人的一生的。
小朋友为什么要先学扫地和打扫卫生?扫地扫地扫心地,为何进退要加周旋二字?
不能转动的,就不叫旋,周,是圆周的周,这里可不是要人圆滑,而是要圆通,所以进退要懂得圆通。悟空学了最初的礼仪后,每天也只是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闲时干点体力活,不知不觉就七八年。这可像极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小时候的启蒙课。
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所以封建社会讲天地君亲师,把师放到非常重的位置上。悟空这里就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我们来看看七八年后他又学了什么。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诸君,有朋友说西游记是佛道打架,小子只能长叹一口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西游记原文明白说了“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和《三国演义》这本讲道术应用变化的书不同,西游记其实是并没有打算谈那些的,西游记的侧重点,是人生的修行。
这里说到菩提祖师开讲大道,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那么听课的有多少能听懂,自然也是和我们很多普通人小时候上学一样,有走神的,有听偏了的,有跟着混的,有只听到字句的,那么悟空听到了什么呢?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佛家禅宗有个典故,讲的是拈花微笑,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接下来佛祖就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这别传的一宗也就讲究心悟。
无独有偶,吴老先生写书时描写的这时候的悟空,和拈花微笑同理,悟空明白了,所以乐得手舞足蹈,猴毕竟是猴,它可没有迦叶微微一笑的举止,悟空明白了是手舞足蹈的。那么这时候菩提祖师当然也就明白了悟空的状态,于是就要真正把他领入门了,就问悟空来了多久了,悟空回答得非常的妙:“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
不像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大多幸福,古时候老辈人多少苦难和辛酸,都是懵懵懂懂就过去了。
悟空也不知道未来和过去有多少苦难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不怨天不尤人,慢慢就度过了那些苦难。灶下无火是过去修行的术语,人自身是有火的,这个我们按下不表,后面再聊。祖师发现悟空已经到了门前了,那么要真正进哪一门,就要看悟空的了,毕竟我们前面聊过,菩提祖师代表觉悟之祖,一法通万法通的人物,所以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这一段又极妙,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状元,菩提祖师讲的道,有三百六十旁门,任何一个旁门只要认真修行,都能得到正果。这时就悟空,要学哪一门,我们的美猴王学了七八年的礼,倒也懂得谦虚,就说老师你愿意教哪一门就教哪一门吧,我都愿意认真学。其实这里猴子心里明镜似的,反正我只学长生不老的。
祖师就问猴子,愿不愿意学“术”字门,祖师的智慧当然是知道猴子心里所想的,但是这里是进一步测试猴王,看看猴子的心性。
这术字门修到正果,自然也是不凡的,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这学出来就是世间第一流的算命先生。所以西游记里面,师徒几人,悟空起点是很高的,因为一方面他修行志诚,另外一方面,他遇到的是觉悟智慧之祖,菩提祖师。这时候悟空不学,祖师倒也挺耐心,于是又问悟空:““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在封建社会,有三教九流的分别,旧时代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那么这里祖师说的流字门,不同于之前的算命先生剑走偏锋,这里是走的正统的路子。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任何一家学到顶峰,一世也是快乐的了,但是悟空的心是很大的,他只要长生,从侧面来讲,这也是祖师在进一步的了解悟空的心性志向。
那么随着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后面也会逐渐看到,不同于猪八戒等天庭直接下来的,一个石头蹦出来的悟空求的越大越多,受的难自然也会成倍增加,因为没有任何帮衬。
悟空是在皈依佛门后,观音菩萨才许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也才有了后面悟空取经路上到处都能找到人,前期他自己想做齐天大圣,是被雷劈,被火烧的。
不同于我们年幼时看西游的欢乐,西游其实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有其非常沉重的一面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7 11:18:54 +0800 CST  
西游记从开始阶段就通过菩提祖师问悟空学艺展示出悟空的心高,这也注定了他闹天宫后的结局,接下来菩提祖师又问悟空愿不愿意学动静两门的内容,悟空一问知道不能长生不老后又不学,于是菩提祖师“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菩提祖师这时要教悟空的,是在西游记整部小说设定里面最顶级的技术和资源之一,也就是后来取经路上诸多妖怪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当然不可能当着大多数人的面传授,而悟空也聪明,当即就打破了这个哑谜。
那么我们看到,一个人立了大愿,诚心努力,一生之中总会有一两个机会的,悟空的机会来了,不过后来猴性不知足的特点,又让他被压了五百年,不是唐僧取经的话,几乎永无翻身的机会。
祖师跟悟空说了秘诀,“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这段写得极妙,悟空看到天亮了,但是众人还在睡呢,正是众人皆醉猴王独醒,那么这种醒是好卖弄的吗?
当然不是,要懂得打混,混迹在人群之中,自己暗暗维持,往自己要去的路上去,否则一旦显摆,必然要出问题。
为什么这样讲呢?
一个人修到一定时候,如果让人知道,这时候就会有不少人想着利用你成为他们的工具,中国东方的哲学,是辩证法。
强,某种意义也是弱,而弱,某种意义也是强。
比如另外一部名著里面,卢俊义不是那么大的名气,不会有后来的灭门之灾,李逵和霹雳火秦明武艺如果不高,也不会沦为宋江手下的工具。
悟空猴性非常自负,虽然不愿意受人管束,但是肯定也会自立山头的,本事大了,天庭就会担心他不服管,一定要来约束他。
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变的定律,今天是好时代了,过去这些封建残余思想还需诸君自觉批判才是。
在西方的电影蜘蛛侠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虽然是美国佬的价值观,但是却很符合自然界某些看不到的规律。
一个人既然得了旁人没有掌握的技术,那么正所谓古人讲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来看悟空会面临什么:“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知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人成就到一定时候,灾难就要来了,所谓月满则溢,上到了顶峰自然就要下坡,三灾厉害如何躲过呢?
人,活出了自己后,要懂得变化变通的,不懂得变化变通,就是异类,就会处处和人格格不入,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又如何能够融入社会生活?
人,毕竟是群体性的社会生物。
所以这时候菩提祖师就问悟空学天罡变还是地煞变了。
小子也曾经看到过不少讨论天罡地煞变谁厉害的问题,有人觉得天罡比地煞厉害,其实根本不是哪个厉害的问题,悟空当时要学多的,是必然的选择,为什么呢? 仙人和仙人是不同的,有些人修了一辈子,只是地仙,有些人却是天仙,这里不是天仙比地仙厉害,人生在世,厉害不厉害,这就好比水浒传里面的武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孙悟空作为自己修通的,没有裙带关系的这样一个妖仙,如果不是后来的转折,终极水平,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招安,成为天庭体系下面按部就班的一员,要么是在下界修炼在地仙当中不断进阶。
西游记里面有地仙的老祖镇元子出场,在偷吃人参果一战中,孙悟空曾经和镇元子有过交锋,孙悟空确实干不过地仙的老祖,但是地仙老祖也拿孙悟空没有太多办法,因为孙悟空有后面得到的多项技能,尤其是火烧不坏,雷劈不死的金刚之躯,这就好比一个修行的人,经历过人生的很多磨难,再多磨难,与自己来说,习惯了。但是孙悟空面对镇元子却不得不服软,为什么?
因为这时候悟空有牵挂,镇元子虽然捉住孙悟空后拿他没办法,毕竟对于一个草根来说,奋斗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也见过了,被雷劈过,被火烧过,有什么你冲我来,我不怕你,但是镇元子要拿唐僧下油锅了,悟空这时候只能服软。
作为地仙的老祖,镇元子是让天界的菩萨也让他三分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镇元子的能力就远远强过悟空,悟空能耐再大,但是面对地仙大佬级别的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和牵挂。可见在地仙当中,悟空确实很优秀了,但是呢,和真正的大佬扳手腕也是不能够的。镇元子和天庭是有很多关系和利益网的,唐僧师徒一行到五庄观时,镇元子干什么去了?
“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看看镇元子结交的人物,都是什么等级。
所以西游记其实是很悲情的一部小说,尤其是前面最热闹部分,恰恰是在热闹处写出了人生的孤独和凄凉。
真正的孤独是什么?
是周围明明很热闹,你却很孤独,孤独到只有你一个人。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孙悟空在遇到唐僧之前,其实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从菩提老祖那里学会了本事,以为自己可以了,可以不受管,可以享福和逍遥自在了,其实哪里由得他?他是一个人在对抗整个当时的封建体制。
说到这里我们聊回到为什么悟空会选择地煞变的问题。天罡变和地煞变的不同,不是因为哪个厉害,而是应用的地方不一样。
猪八戒就会天罡变,为什么打不过悟空?
因为天罡变是社会高层用的手段,地煞变是草根阶层谋生的术和手段。悟空可能选天罡变吗?
当然不能,对于没有体制保护的人来讲,谋生的手段当然越多越好。这也就是猪八戒和哪吒的天罡变在地上干不过孙悟空的原因。
因为高层的主要是大方向把的牢,具体的细操作,当然没有一线员工和底层员工强,而像八戒这样被下放的干部,生存能力又怎么可能比孙悟空强?
而孙悟空的地煞变在天庭吃得开吗?
显然混不开,悟空变成赤脚大仙去蟠桃会,天庭用照妖镜一下子就能够看出来,因为玩的完全是两个套路啊。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08 22:56:22 +0800 CST  
上回书聊到了悟空得七十二变,那么这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悟空,能不能逍遥自在了呢?
且看原文:“忽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带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
神仙好的是逍遥自在,当然这个自在也是相对的,就好比很多人追求的财富自由,很多时候财富到一定时候,反而处处不由己,那么在西游记的体系设定中,真的神仙都是腾云的,能够逍遥自在,朝游北海暮苍梧。悟空呢?
快虽然快,走的是偏门捞油水,虽然快,但是得折腾,连扯方才跳上,所以要翻筋斗,叫做筋斗云。
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要想活得自在,除了变化之外,折腾是必须的,想悠悠闲闲的享清福,一没有那资源,二没有那个资本。
比如西游记里面的设定,后面镇元子的人参果,同样也是地仙,但是人家坐在家里面,什么都不干,吃个果子就能长生不老,这是石头蹦出来的悟空比不了的。
那么悟空要想自在逍遥,就老老实实翻筋斗吧。
西游的作者是诙谐的,我们大多普通人身上都有美猴王的一些缺点,这时候悟空得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后,觉得自己有了本事,于是卖弄了。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诸君,这时候的悟空已经是变什么像什么了,当然还有缺点,也是猴王心性导致的,这个我们先按下不表,到大闹天宫时再聊,但是却因为卖弄而惊动了菩提祖师,原文写得明白:“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祖师训悟空的这段话,真的是至理名言,不但变化如此,即便财其实也是不可露白的,有些人喜欢炫耀自己有钱。假若心地不好的,即便他不缺钱也故意来借,你是借还是不借?不借,安了这种心的人会不会恨你?
所以祖师说得妙,你变什么松树呢?你变什么松树呢?
祖师明白悟空心高,加上看到他有了本事,又炫耀于人前,知道这个徒弟惹祸是迟早的了,所以赶悟空出门了。
为什么说有了本事又炫耀于人前会惹祸?
这个祸看怎么看。
一个人有本事,低调闷声发财做事,成就自己本来就无大碍。但是呢,有了本事到处炫耀自己的本事,这求的是一个名利双全。
这个世界名利双全的少,很多有名的人物,往往都是毁誉参半的,而盛名之下,自己的利也必然会打折扣,因为出了名,那么想分一杯粥的人也就多了。
这时悟空想占全,后面闹天宫也是因为这个,齐天大圣的名已经给他了,但是这个名有爵无禄,所以蟠桃宴不请他。也正是因为悟空想占全,才有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当然,悟空毕竟是聪颖的,作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感受天地之精华,悟空的悟性是非常高的,尽管是草根,但是草根层次也是有不同的。祖师说让悟空回去时,悟空忽然心有所感,满眼堕泪,顿然醒悟,希望要报师父的恩才去。
这时祖师说了句听起来很伤感情,但却算是漏题的话:“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把悟空逐出了师门。
有缘起就有缘落,菩提祖师很明白,悟空的心性阶段,他扮演的师父角色,只是传艺,至于能不能得正果,那是要生活的历练,和悟空以后自己能不能悟到了。
也正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悟空有了本事,却心性高傲。这一去,才有了整部精彩纷纭真真假假的西游记!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0 16:17:20 +0800 CST  
悟空被逐出师门,但他的修行已经有了一定火候了,这时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一回到花果山,才得知花果山被魔头占了,那么吴承恩老先生为什么又要写这样一段呢?
很简单,一是为了故事性,突出悟空这时已经有了不错的能力,借与魔头打斗来表现悟空的本事。第二则说明了个道理,这个理小子在水浒传聊到武大郎时曾经也说过,武大郎的德和福不匹配,抛开潘金莲的问题不讲,单讲武大郎自身,是有一定问题的。
武大郎诚实,勤劳,心眼好,这都是他的优点,缺点是不明白潘金莲这一类型的艳福,不是他这样的人能享的,在易经里面,德,是坤卦,表示的是一个人的承载力。并不仅仅是我们通俗口头讲的道德。
那么和水浒同一层次的西游记当然也有这一类型的描写:“ 悟空按下云头,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听得鹤唳猿啼,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即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也!”那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悟空闻说,心中大怒道:“是什么妖魔,辄敢无状!你且细细说来,待我寻他报仇。”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悟空道:“此间到他那里,有多少路程?”众猴道:“他来时云,去时雾,或风或雨,或电或雷,我等不知有多少路。”悟空道:“既如此,你们休怕,且自顽耍,等我寻他去来。”
诸君,这魔王叫的名字也有意思,叫混世魔王,聊水浒时小子曾经说,其实武大不遇到西门庆,也会遇到北门庆和东门庆,正是为此。
花果山这样的福地,一般没点能耐的小猴子能够守得住吗?
守不住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正是为此。
当然,今天是新时代,不存在过去的这些规律,诸君还需自己批判封建残余才是。
在过去,第一代创业,那是以能力才干开阔的,他的德够了,才能有这样大的承载力去承载自身的财富和富贵。
第二代多半没有经历第一代的辛苦,不过父辈的余威还在,但到了第三代,混世魔王门就要开始打主意了。
金银财宝,大多数人都是爱的,不过也就羡慕一下,眼馋而已。
但是混世的这些魔王们,肯定就要按耐不住真的打主意了,或巧取,或豪夺,这样的例子在封建历史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对于富二代的情况,这属于《红楼梦》的范畴,小子这里聊的是西游,我们就不再展开了。
原文说得明白,小猴子没什么法力,只好:“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
悟空一听当然火了,我不在就欺负我的猴子猴孙,待我找他去!这时以悟空的修行,当然很轻松就秒杀了混世魔王,然后救回不少猴子猴孙快快活活的回家了。
所谓一人得道,当然鸡犬升天,好猴王,念声咒语,驾阵狂风,云头落下,叫:“孩儿们,睁眼。”众猴脚髹实地,认得是家乡,个个欢喜,都奔洞门旧路。那在洞众猴,都一齐簇拥同入。分班序齿,礼拜猴王。安排酒果,接风贺喜。启问降魔救子之事,悟空备细言了一遍,众猴称扬不尽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学得这般手段。”悟空又道:“我当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了八九年余,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贺洲地界,访问多时,幸遇一老祖,传了我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众猴称贺,都道:“万劫难逢也!”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都来奉承老孙,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
诸君,西游这样的鸿篇巨制,夸张点讲,可以说是字字都有韵味,悟空有了性,归还了他的本性,得了道。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也跟着有了姓名,姓孙。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多少人活在当时的社会是无名无姓的呢?
报一个自己的名头,人家说,您谁啊?不认识,不知道,也就在当时的社会上没有脸面。
那现在这群猴子猴孙不同,人人都因为悟空得道而有了姓名,而且很快我们会看到,花果山的虎豹狼狈等等都将归附悟空,但是在这些动物里面,级别最高的,当然还是猴。
那是不是真个就可以从此逍遥自在了呢?
西游记是沉重的,悟空当年“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了八九年余,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贺洲地界,访问多时,幸遇一老祖,传了我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以为是从此就可以永恒了,其实还是免不了很快将要到来的树倒猢狲散。
欲知后事如何,借西游这一章的原文结尾:“咦!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箓名。毕竟不知怎生结果,居此界终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2 10:31:33 +0800 CST  
上回说到悟空艺成回到了花果山,收拾了欺负猴子猴孙的混世魔王,每天悠闲自在,忽然却又担心起来,且看原文:“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众猴闻说,个个惊恐道:“大王所见甚长,只是无处可取。”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诸君,在封建社会,像猴子这样自己有了山头,难免就惹人注目,往封建社会的人类社会来说,比如在一个镇子上,假设猴子是镇上的富翁,而且养了一大帮人过活,那么这时候肯定就会有人想着分一杯羹,上下很多地方的利益都要顾及到,想完全没人约束,其实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难的。
那么我们这时候可以看到,悟空想着完全不服管,人王,兽王,禽王他都不服,他要自己拉队伍,拉武装了。
为什么说悟空会闯祸?
其实这里就看出来了,人王兽王这些能力比不过悟空,也就罢了。
他真的能够完全不被管吗?
拉武装当然需要兵器,妙的是又是通背猿出来献策了,建议悟空到傲来国或买或造些兵器。
但悟空呢?
他可不耐烦买。
“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市六街,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悟空才按下云头,径闯入朝门里,直寻到兵器馆武库中,打开门扇看时,那里面无数器械,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件件俱备。一见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几何?还使个分身法搬将去罢。”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诸君,悟空刻苦学艺,艺成后逆袭,这本来没什么,但是这次的事就做得过分了,一阵狂风,把兵器搬个罄净。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悟空仗着自己的本事,完全不顾世间的规矩,可以说如果所有逆袭的人都像悟空这样闹,那西游记中的天地人三个体系是真的要崩溃。所以悟空被镇压是迟早的事,只是在哪个级别被镇压而已。
悟空有了队伍和武装,就开始弄大了,悟空这排场是大过后面很多出场的妖怪的,我们来看原文:“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次日,依旧排营。悟空会聚群猴,计有四万七千余口。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騃麂獐犭巴、狐狸獾狢、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儿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
果然,惊动了各路妖王,悟空本事又大,别人当然四时纳贡,那么这时悟空还不知足,因为猴子猴孙虽然有了兵器,但是自己却还没有兵器呢。
这时四个老猴又建议悟空去东海找龙王寻宝,悟空觉得自己本事大,哪里管龙王是哪路神仙啦?当即就去了东海,“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
悟空遇到夜叉时自称天生圣人,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他牢记菩提祖师的教训,不敢说出自己的师承来历,但是自称天地生成的圣人,这是不是过了?
当然过了,诸君,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能被称做圣人的,可以说少之又少,悟空自称圣人,而且是天生的,可见这一时期的悟空有多狂。而且还说我是你家龙王的邻居啊,怎么不认识我?
猴子真心可爱,人家凭什么认识你呢?
有了点本事和财富生怕别人不知道,可以说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
猴子的这个性格甚至到了后来取经路上也依然还在,老是问别人知不知道自己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别人只要一说他是弼马温他就和人急。
那么这时可爱的猴子遇到了龙王,龙王和猴子不同,龙王是正儿八经走正规途径晋升到如今职位的正仙,听到夜叉说突然来了这么号人物,当然是按照礼数接待,而且觉得悟空既然有神通到自己这里来,那想必是有一番修为的,所以一开口就了解一下悟空的来历,相当于问,哪个大学毕业的啊?在哪里上班后来在哪里发财,做的什么生意啊之类的,所以问:“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
悟空怎么回答呢?
由于悟空不是混正规体系的,而且学的是地煞变,压根就不是混天庭正规神仙这个体系的,所以直接说自己已经得了无生无灭之体。
这话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前文聊过,西游记里面的长生不老,是全书第一紧俏资源。这时两人的对话翻译过来就是,“龙王问悟空,孙先生在哪里发财?做什么买卖?
悟空回答:“爷有几个亿,有钱,有的是钱,现在刚好缺点兵器,听说你这里有,你送我几件,不送,我就拿钱砸你。”
龙王听这样说,还能怎么样,人家是土豪啊,欺负人,还能怎么着?
给吧。
连给了很多件,猴子都不称心,这才引出了悟空除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之外的又一件宝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5 11:09:27 +0800 CST  
@见自己见天地 2016-07-12 12:53:02
老师,我们应该怎么读书?例如我以前看水浒只是看热闹,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
你这个问题以前聊的时候说过的,不重复作答了。开贴以来 感谢大家的信任 QQ号已经加满 不能加人了 而且即便是帖子里,由于时间有限 无法一一回答。
有些问题其实是可以在之前写的文章里找到答案的。

考虑到部分读者的真正需要 现在在 分答 上开了账号 就是(思聪回答问题收费)的那个网站,真正有问题需要问的朋友 可以到上面问。

分答上搜索 冯一楠 就可以给我提问 一次50 当然之后可以免费追问。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觉得价格比较高 不过其实50块钱也就是买两本普通的书,或者吃一顿开封菜的钱。

之所以收费,一是个人时间确实有限。
第二么 收费了,才会珍惜。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5 11:15:28 +0800 CST  
悟空现在具备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这对于一个地仙级别的妖怪来讲,已经是很强了,在封建社会,一个能够变化,做什么像什么的人,这样的人已经不差了,而且猴王还能够翻筋斗,很能折腾。可以说如果悟空的心不是那么大,他完全是可以安逸的做他的花果山猴王的。当然,花果山猴王毕竟还是要受很多束缚,猴王想的是,完全不受束缚。
如同我们都明白的那样,心猿不是这么容易降服的。
猴王在到了东海之后,一连试了很多兵器都不满意,这时候: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这是要打发猴王赶快出门,吴老先生这里写得也妙极,这个定子是大禹治水时拿来量江海深浅的神铁。
诸君,有了这根定子,就能够量江海的深浅了,妙不妙?
当然很妙,我们的文化说一个人的心胸宽广,讲的是心胸如同大海一般宽广,宰相肚里能够撑船。没有很深的水,又如何能够装得下大的船呢?
猴王到这里就收获了他第三件宝贝,如意金箍棒。这根棍子能大能小,能屈能伸,所以为什么取经路上悟空很重要,这就看出来悟空的修为了,一个有能大能小宝贝的人,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当然在取经这种基层历练当中,比空降的八戒和沙僧能降妖伏魔。
后话先按下不表,猴王这时有多了如意金箍棒这个宝贝,按理说该知足了,可他呢?
且看原文:“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坐在水晶宫殿上,对龙王笑道:“多谢贤邻厚意。”龙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龙王道:“上仙还有甚说?”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
诸君,这直接就是赖上龙王了,这就好比问一个素不相识的要钱,问对方你给不给?你没有,你借也要给我借来,你借不来我就打你。
美猴王比黑社会还黑社会,这是吃定龙王了,他理由还挺充足,意思是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所以我们一路如果细细看来,猴王后面被压在山下五百年,这其实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菩提祖师不愿意认美猴王这个徒弟的原因,说以后惹祸别连累自己就是了,他的修为,早就看出来这个心猿心比天高,而且意难满足,有了本事,那就更不得了了。
好比在封建社会,有些人如果没本事还罢了,有了本事,他怎能不想着往上走呢?
隋唐系列的故事里面,李靖在最开始,也是有帝王之志的。当然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是什么样,这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但这些故事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人如果有了本事,而又心不足,那么比较多的情况下会演变成两种可能,一是借此成就一番正当功名,一是从此埋下惹祸的根源。
龙王被欺负了,人家能善罢甘休吗?
当然不会,少时,钟鼓响处,果然惊动那三海龙王。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什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什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什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四海龙王甚是不平,一边商议进表上奏不题。
诸君,人家只是不愿意吃眼前亏罢了,四海龙王联名进表上奏,猴王这个祸闯得是不小了。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6 10:22:08 +0800 CST  
西游记是很妙的,作为一部写人生修行的书,写尽了人在前进路上,会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美猴王在抢到了能大能小的如意金箍棒后,就如同一个天资聪颖的人,本身有七十二般变化,同时又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这就十分不一般了,也正因为如此,西游记的这一回叫《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在传统封建社会,一个这样的人,同时又心比天高的话,势必会团结起来一大帮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在西游记中,美猴王也自然是如此,因为他自身的强大,这时候就“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
美猴王这时候是在做什么呢?
我们前面聊过,美猴王最想的就是完全的自由,天上地下,他都不想被管,完全跳出别人的束缚。这个难不难呢?
当然难。
举个不太贴切但是是一回事的例子,一个美女从小到大,不知道会遇到多少打她主意的男人,这些男人中自然也有心性好的,有心性不好的,这个美女呢,却一直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那么是不是她没有遇到喜欢的,就不会受到其他男人的追逐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是社会人,都受生活的条条框框制约,受他人影响,人追逐财富和权力,很大程度上,在满足了基本的吃穿住行后就是为了实现自由。
我们去问一个土豪,为什么努力赚钱?
答案多半是,有钱好啊,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就能玩,不用天天担忧衣食柴米。而且为了确保财富不受他人影响,同阶层的人往往会抱团,这就是封建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朋党。
那么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里美猴王会有一个七兄弟,这七个兄弟,都是修成精的地仙,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利益。
那么到了这时候,在西游记的设定上,人王是无法管美猴王了,天地人三界,接下来美猴王将面对的是地府。
人生在世,难免生老病死,多少历史帝王,梦寐以求的就是长生不老。西游记用魔幻的手法,写出了在封建社会,不受一面管,还会有一面来管。
美猴王这时面对的就是寿命的问题。
在佛家的典籍中,认为人的死亡有三种原因,一种是寿尽,一种是福尽,一种是非其时而死。
寿尽很好理解,福尽指的是一个人命中能够享受多少福,如果享用过度,那么也会早死,现代社会的一些富贵病,特别是吃出来的毛病,其实按这种理论,就是福已经消耗干净。
非其时而死,则指的是作,很多人是把自己作死的,所谓自作自受。这个我们后面再聊。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美猴王这时候被无常带到了地府,原因就是寿尽。
美猴王呢?
当然不服管束,直接把生死薄自己的名字给划了,且看原文:“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诸君,这里有问题没有?
当然是有问题的,美猴王能耐大,然后完全不服既有体系的存在,扰乱三界秩序,三界能容下他吗?
答案想来诸君都是在西游记的故事发展中看到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6 10:25:35 +0800 CST  
上回聊到美猴王大闹地府,十代冥王怎么处理的呢?
立刻拜会了地藏王菩萨,然后奏闻天庭,地藏王菩萨在后面还会出场,这个菩萨的法力是很大的,地藏菩萨其实早就具备了成佛的能力,但是因为地狱未空,他为了救地狱中的人,所以不愿意成佛。那么地藏王菩萨有没有能力制止美猴王呢?
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随着故事的展开,后面自然会聊到,那么面对美猴王大闹地府,地藏王菩萨怎么办呢?
很简单,按程序走,上奏天庭。
诸君,聊到这里我们可能有不少朋友已经隐隐明白,为什么在前期大闹天宫时美猴王好像是无敌的,到了后面西天取经却是步步荆棘,一方面自然是因为美猴王后面有了牵挂,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前期整个天庭体系,是按程序在办事。
龙王和阎王的表送到了玉皇大帝那里,作为天地人三届的最高机构,那么玉皇大帝是什么反应呢?
这里且看原文:“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
诸君,玉帝的反应是首先问来历,这个妖猴是哪里冒出来的?
这里强调了一个妖字,可见美猴王走的并不是体系设定的路子,那么天庭了解美猴王的情况吗?
当然是了解一些的,只不过因为美猴王是野路子出身,所以没太引起重视,这也是为什么美猴王大闹天宫会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英雄不问出处,美猴王这个石头蹦出来的齐天大圣,正是野路子的代表。
千里眼和顺风耳大概知道美猴王的来历,因为知道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基础,石猴一个,所以后面也就没有跟踪了,为什么美猴王后来得道,为什么他有降龙伏虎的本事,千里眼和顺风耳也不知道。
为什么古人说天地君亲师,把师看得这么重,就是因为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
石头蹦出来的美猴王没有亲,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教给了他能耐,他才有了足以和其他神仙对抗甚至是叫板的砝码。
这时候玉帝一听,第一反应就是既然这妖猴这么闹腾,那么派神将把他抓了也就是了,扰乱秩序,肯定是不行的。
这时候太白金星出来说话了,这个太白金星是个什么来历呢?
在民间的传说中,他是道家老子的唯一学生,为人和善,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生灵当中凡是有九窍的,都可以修炼成仙。
诸君,按传统这种迷信的讲法,人生是多么难得?
多少动物之所以不能成仙,就是因为没有九窍,而作为有了九窍,能够享受人生的人,却有不少人选择轻生,这在封建迷信的轮回中,轻生,是难以再得人身的。
那么西游记中强调的九窍是什么呢?
九窍就是人与自然界相通的孔窍,古人讲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交流,完全就是依赖于这几个孔窍,任何一个孔窍不通,人都会生病甚至死亡。
比如鼻孔如果被蒙住,人就没了呼吸。
而只要有九窍,就有机会呼吸天地精气,与大自然相通,也就有了成仙和修炼提高自己的机会。
这时候太白金星提出来,既然美猴王已经自己修道,并有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完全可以把他纳入体系,一方面便于管束,另外一方面,也作为一种激励的途径,这样才能鼓励有九窍的生灵,都努力。
只要努力,那么就有机会进入天庭大体系下的。
那么美猴王怎么做的呢?
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7 22:34:13 +0800 CST  
上回书我们聊到太白金星主动提出要把美猴王请上天,然后他到了花果山,美猴王一听圣旨,第一反应就是“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
人心就是这样的不知足,我们一路聊来,美猴王现在其实可以算是非常逍遥自在了,人王管不了他,阎王的死籍也被他消了,现在觉得花果山也呆腻了,想去上天走走了,而且上天前还交代四健将,分付:“谨慎教演儿孙,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居住也。”
这猴王是要拖家带口,把天庭变自己家的花果山的节奏。
第四回标题也点名了猴王的不知足,所以第四回回目叫做:“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所以其实修行人也好,我们普通人也罢,心猿,就是要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人往高处走走,水往低处流,这向好的心,本没有错,但是不知足,而且是完全不顾所有法则的不知足,什么好的都想占,那么就是弼马温的心态了。
猴王和太白金星上天,猴王一个筋斗先到,一到门口就被堵住了,因为守天宫大门的神将不认识美猴王啊,那么这时候猴王就烦躁起来了,“这个金星老儿乃奸诈之徒!既请老孙,如何教人动刀动枪,阻塞门路?”
这就好比我们出入一些地方,保安或者警卫例行问一下,然后我们就大发雷霆了,其实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自大到所有人都该认识我的心态。
而且悟空傲得可以,金星虽然来解释了,但是呢,他的第一反应是既然如此,那我不去了。
人,希望被他人重视,是天然的心态,每个人都一样,希望被人重视,但是当这种心理没有被控制在合理范围的时候,这时候问题就会出来,变得孤傲。
你不是不重视我吗?
行,我不跟你玩了,我玩自己的去。再不然就是像后来的大闹天宫一样,闹到你重视为止。
所以越是成功,越是人生路上开始顺风顺水的人,越要注意自己的这种心态。
没有能力,大不了自己生一下怨气,不跟别人的游戏玩。
有了能力,这种心态,是会给自己带来刀斧之灾的。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8 12:01:50 +0800 CST  
猴王上了天宫,这时候太白金星介绍猴王时是怎么说的呢?
悟空对礼仪规矩是全然不懂的,且看原文:“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
诸君,太白金星对猴王的称呼,反应了天庭对猴王的态度,是个妖仙,也就是说,不是走正规途径得以晋升上来的,是野路子,而且由于这个野路子全然不懂规矩,所以会让仙卿们都大惊失色的说,这个野猴!
吴承恩先生是诙谐而又用词准确的,这些人按理说都是修通的神仙,怎么会如此容易大惊失色呢?原因自然是猴王完全不懂天庭的游戏规则的原因,而且在这些神仙看来,美猴王的进退应对,是非常出格的,所以他们才会大惊失色。
在古时候,小孩子的基本功是学习扫洒应对,千万不要一味的指责中国人古时候是人情社会,处处都是关系网,因为社会本质上是由人构成的,那么和人打交道,自然也就是回避不开的话题。
所以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如何应对重要吗?
太重要了。
起码在古时候是如此,那么搞笑的是,野路子出来的美猴王连第一课都没学过,只是对玉帝唱了个大喏,也就难怪神仙们大惊失色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失礼。
倒是玉帝很有涵养,说不要怪这猴子,他刚得人身,不懂礼数。然后就让天官看何处有空缺,这里就很有意思了,哪里都不缺,偏偏缺的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
诸君,所以小子一再说西游记是一部实际修行的书,这时候的悟空有本事,有能力,虽然不懂礼数,不过别人也不会太怪罪他。
就好比一个家里背景实力雄厚的孩子,很花心,旁边的人一般会说什么话呢?
顶多只是笑着说这是个花花公子。
同样的情况,换着贫苦人家的孩子,那就不同了,那叫不安分。
所以实力很关键,美猴王这一时期虽然不懂礼数,但是他自身已经是修通的妖仙,他不懂礼数,别人也不会怪罪他的。
但是是不是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然不是,小毛病小脾气,懂得游戏规则的人都会一笑而过,或者顶多像众神仙骂的那样,说一句野猴子,但是这种情况,是仍然需要修行的,不然就会惹下弥天大祸。
有能力之后,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前面聊心猿,这里说的就意马。
玉帝很有意思,你去管管马吧。


楼主 冯一楠  发布于 2016-07-18 12:02:43 +0800 CST  

楼主:冯一楠

字数:103042

发表时间:2016-07-01 19: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1 14:56:59 +0800 CST

评论数:2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