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长征中“龙云送图”原版惊艳!


【题图:当代卫星地图的皎平渡大桥及周边】

有个众所周知的长征故事:1935年4月,红军在一场伏击中缴获了龙云奉命急送薛岳的一批军用地图,如虎添翼,迅速摆脱了蒋军……当然,由于龙云与蒋明争暗斗,也有人说是他故意泄密“送”给红军的。
主流媒体对此事向来不乏报道。近年权威者,如2016年8月17日《解放军报》的《巧获地图渡金沙》:
1935年4月28日下午,红军在云南曲靖西北的一条公路上成功伏击一辆敌军汽车,俘获“国民党第2路军前敌总指挥薛岳的副官。薛岳奉蒋介石之命,率两个纵队从贵州一路尾追红军到云南,遇到了与红军同样的难题——没有云南省详图,缺乏医治伤兵的药品。薛岳向第二路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龙云求援,得到了10份云南省1∶10万地形图和一批云南白药,便亲派副官押运,没想到半路上被红军截获。”
当时“红军仅有的一份云南省略图,对金沙江渡口和行进路线标注得不清楚,找向导也只能了解两三天的行程。此刻,能否迅速找到金沙江渡口,决定着中央红军的命运!”
红军首长非常重视这批地图,当日即赶到营地检视,毛泽东还打趣说:“我们应当感谢龙云,是他解了我们燃眉之急!”
“29日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中革军委首长依据龙云‘拱手相送’的云南省地图,研究红军抢渡金沙江的行动方案。吕黎平把金沙江龙街、洪门、皎平渡3个渡口位置和中央纵队及各军团所在地到渡口的距离与行进路线一一标绘在地图上。”
“随后,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引文毕——略有出入的是,同年同月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成信江先生,在《龙云“献”地图》一文中说,缴获的地图是“二十份”。
无疑,崇山峻岭之中,靠谱地图在谁手里,战争的天平无疑就向谁大大加码。
这批举足轻重的地图,身世如何,质素如何,外貌又怎样?
似乎从未见诸报端。战争年代环境艰苦,很多东西都遗失了,相关地图无法保存到解放后,也是正常的。
楼主对海南清末民初地图颇有兴趣,熟视有年。忽有所悟,作为“副业”试试破解云南这个历史谜团,别让“宝图”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1 “龙云地图”之一——图幅代号“2355”,红黑两色原版。】

【2 “2355”局部】

【3 当代卫星地图的皎平渡江段】

【4 朋友@守护者 手机拍摄皎平渡上游的金沙江摸鱼鲊江段。这类江峡往往极险,下方可见露出隧道的铁路。】

先看当年的“皎平渡”。
这个图成图时间较早,测绘内容比较粗略。民初十万分之一地图有统一制式,图幅为经差30分,纬差15分,即高宽比1:2,大量图幅依次排成矩阵。按照左侧标示是民国12年(1923)印制,那还是云南军阀、龙云的老上司唐继尧时代。通常,地形图会以图幅内较大地方为图名,但本图没有图名,仅有编号,在目录上则表达为“2355(巧家、祿勸)”,是较少见的。
该图双色印刷,红色表示道路,其中双实线应该是大路,一实一虚线应该是小路(1923年前,云南边远乡野是否已有通车公路,尚属疑问);至于河流的蓝色应该是人工手描的,红色黑体字地名则系笔者添加。
图中,金沙江以北的四川省是一片空白,因为当时各省自管测绘,省外就是空白。图左下侧注明是“云南省陆军测量局”。金沙江云南方面一拉溜标出鲁车渡、纳平渡、皎平渡、洪门渡、石滩渡、师期渡六个渡口,上文《解放军报》提到的三个渡口,这里包含了两个。这是农耕时代交通的自然状态。皎平渡写作“绞平渡”,民初不少地名只管表示谐音;“龙云”村的“龙”字,按当时地图通例写作“竜”。
估计这个图在实际使用时被参谋们标绘过,图上有“三家村”等一些手写的村名,以及红铅笔线条,不是行军路线,就是新修公路。图中间,有屈折处已破损,后经透明胶纸加固。

【5 图幅“曲靖(尋甸、霑益、馬龍、曲靖)”,曲靖县城东北不远处就是霑益县城,红圈为红军缴获地图最可能的伏击点。】

【6 “曲靖”图幅局部】

再看包含红军“伏击点”的地图。
图名“曲靖”,目录名“曲靖(尋甸、霑益、馬龍、曲靖)”,正是红军获得“龙云地图”的区位。按照图左侧标示,此图是民国23年(1934)年底制版,也就是“龙云送图”前不久,才刚刚印出来。
同一比例尺地图矩阵中,每个图所表达的面积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图,比“2355”皎平渡那个图标示内容精详得多,因为过了11年,测绘手段已有较大进步了。
由于扫描件未尽清晰,该图到底是否也印红色表示道路,未能确定,亦可能是使用者为了显眼而另以红蓝铅笔加绘的。这时候地图出现了单虚线,表示小路。双实线表示公路,一实一虚线应是介乎两者之间。居民点标注密集,连城郭都有清晰标绘。可以想象,这种地图对行军打仗是何等重要!
红军伏击那辆汽车的地点在哪?
《解放军报》说是曲靖西北的一条公路上,成信江先生文中的具体位置是:“曲靖县城西十公里左右的关下村(缅甸坡)”。
老“曲靖”地图上,可见一条浅红线从县城透向西北(当代该公路似已消失),在接近十公里处可见一座山,是曲靖与马龙县的界山(该图一部分县界,笔者涂以淡绿以便识别),可惜的是山名及山下的村名,却漫漶难辨。
当代地图上,宣曲高速(G56)恰好在“曲靖县城西(北)十公里左右”通过,该处有两座山的标记,分别为“大关口”“小关口”,老地图中的民国公路在此爬坡开往邻县,又未出曲靖界,正与“关下村(缅甸坡)”对应,所以,伏击位置应该糅合两文,是“曲靖县城西北十公里”,最易受到攻击的爬坡处,即图中打红圈位置。

【7 1931年《广东省十万分之一图表》】

【8 195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云南局部,箭头所指为皎平渡】

上面两张图,从何而来?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大量民国地形图。据其公示,云南域内现存379幅,这只是其中两幅,不尽清晰的电子扫描版。
1934至1935年,各地集中出版了不少“十万分之一”地图,例如昆明以西的楚雄县,在民国六年至十四年便已陆续完成测绘,却到1935年才成图出版。社会比较发达的广东,于1931年前后率先完成“十万分之一”出版,又于1938年完成历时十年测绘、更为精详的“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出版。
从这个《广东省十万分之一图表》矩阵,可以推知云南的同类规划。云南由于山高地阔,经济相对落后,只有昆明一带较繁荣处完成了“五万分之一”,其余大部分地域直到解放初还是使用“十万分之一”,个别高峻区域尚欠测绘。
综上所述大概可知,这批地图,就是当年“龙云礼物”的真身。
当代民间,也有喜欢收藏旧地图的行家,但似乎都只对城市图、分省图感兴趣,甚少关注近代两套举足轻重的地形图。
以网友“@一鉴斋”为例。他在《解读察哈尔南部抗战军事地图》的博文中说,由于看中别的藏品而“被配搭”购入26张民国“十万分之一”地图,本不看重,后来发现其中有红蓝铅笔痕迹,表述了1937年夏察哈尔南部的抗战中,中日双方师、团级兵力的调动和军事冲突,很可能是实战中使用过的(当年能使用这些地图的都不是普通人)。我观察其显示的多幅清晰照片,发现制式与云南、广东“十万分之一”地图如出一辙,正是原版。由于博主声明不允转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直接查看。
……这些不同年代用专业语言描绘的一份份“江山万里图”,如宝石般镶满真实历史细节,然而,已经或即将随风而去。朋友们若对这个话题有兴趣,欢迎浏览“走读海南”板块拙帖《百年宝图胡不归》:http://bbs.tianya.cn/post-servantonline-8680-1.shtml。

楼主 多港峒客  发布于 2018-05-03 09:38:43 +0800 CST  

楼主:多港峒客

字数:3009

发表时间:2018-05-03 17:38:4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4 14:35:26 +0800 CST

评论数: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