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源流史

第一篇 闪米特人

一、闪米特人的族源
在人类学与民族学领域,今日西亚、北非和非洲之角部分地区操闪米特诸语言的数十个少数民族的总称是闪米特人(Semites),我国史料 中也称“闪族”或“塞姆人”。根据《旧约全书•创世记》所载传说, 挪亚的长子名“闪”,其后裔便是“闪米特”。从种族上划分,闪米特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支系,是白种人的一个支系。
闪米特人的族源问题,一说来自高加索与印欧人原始家乡相毗邻的某个地区,也就是说在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北部地区,按照此说,闪米特 人如何扩散到阿拉伯半岛、北非及非洲之角,历史证据不足,所以持此说的学者不多;大多数学者研究后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其发祥地在非洲的撒哈拉北部地区,七八千年前,撒哈拉地区并非像今日一 片沙漠,而是江河横流,水草肥美,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柏柏尔人、闪米特人还有苏丹尼格罗人的发祥地均在这个地区,大量的考古 资料已经证明了这些观点。然而,约在前五千年纪,撒哈拉地区气候剧变,湿润变为干旱,江河断流,草原退化,开始了沙化过程,为此,古闪米特人陆续通过西亚和北非的地峡迁往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这个时期他们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共同体特征,讲相同的语言,聚居同一 地区,有相同的崇拜特征、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至前三千年纪初,闪米特人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开始向阿拉伯半岛整个地区扩散。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德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和交往中排挤了对方语言。自前3200年至公元初,这支闪米特人的代表是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他们实际上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缔造者。
西闪米特人分化为许多族体,本身又分为三个分支,比较复杂。 其一为西北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是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俞二千年纪后期,又分化出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 亚奥迪人等。其中腓尼基人的一支曾迁至北非,一度成为北非和地中海各岛屿的支配力量,这就是历史上的迦太基人,其基地在今突尼斯北中部。
其二为中支,公元前二千年纪至公元前一千年纪,他们的代表是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当时强大的阿拉伯人走出阿拉伯半岛,开始了闪米特人的最大一次迁徙和扩散的活动,他们在西亚散布到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外,又一次通过亚非地峡扩散到整个北非地区,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进入北非的阿拉伯人对当地土著柏柏尔人开始了阿拉伯化过程,主要特征是讲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
其三为南支,系指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各族,古代代表有马因 人、萨巴人、卡塔姆人、哈德拉人等,曾建立相应的古国。本支的一部分约在公元前7世纪跨越红海到达非洲之角,此乃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人的祖先,曾建立阿克苏姆王国,一度成为非洲之角的支配力量。现在 属本支的民族有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沿岸的马赫里人、沙赫里人、哈苏西人、巴萨里人、索科特拉岛的苏库特里人,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安哈拉人、蒂格赖人、蒂格雷人、古拉格人等。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15 16:40:00 +0800 CST  
二、阿卡德人
阿卡德人原来是属于塞姆语系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前3000年代,他们从叙利亚草原进人巴比伦尼亚的北部,与苏美尔人混居。公元前2400年,当乌玛的卢伽尔扎吉西企图统一南部苏美尔各邦时,居住在北方的阿卡德人崛起并建立了阿卡德王国。在国王萨尔贡一世(公元前2371一前2316年)的统率下,阿卡德人南下对苏美尔人发动了34次战争,打败了乌玛及其同盟者的军队,最后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
萨尔贡一世英勇善战,他不仅统一了整个巴比伦尼亚地区,还对叙利亚、伊朗发动了远征。在他统治时期,阿卡德王国的版图到达了扎格罗斯山、波斯湾、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他建立了两河流域第一支常备军,统一了度量衡,并派遣官吏到被征服的地区担任总督,把各地的神庙经济置于王室的统一管理之下,向各地征收贡赋征调劳役。到其孙纳拉姆辛统治时,国王的权力达到顶点,尊称为“神”、“天下四方之王”。这一时期,两河领域的经济也非常繁荣,对外贸易远达印度河流域。
尽管如此,阿卡德王国内部并不稳固,各邦都在窥伺机会寻求独立。萨尔贡一世晚年,各邦就曾发动叛乱,欲摆脱阿卡德的统治。这次叛乱虽被平定,但各地独立势力仍很强大,一有机会就兴兵再起。公元前22世纪中叶,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攻人两河流域,灭阿卡德王国。苏美尔各邦纷纷崛起,在乌鲁克国王乌图赫伽勒的统率下赶走了库提人,以乌鲁克为中心,建立了乌鲁克第五王朝。
乌图赫伽勒死后,其弟乌尔总督乌尔纳姆夺得王位,国家的政治中心也由乌鲁克转移到乌尔,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一前2006年)。乌尔纳姆在位18年,在此期间,他歼灭了最后一个独立城邦拉迎什,重新统一了整个巴比伦尼亚。乌尔纳姆大力发展王室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并且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这是两河流域第一
部法典,几乎是所有后来的闪族人一巴比伦人、亚述人、加勒底人、希伯来人的法律基础。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就是在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可惜的是,这部法典现在仅存残篇。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16 09:10:51 +0800 CST  
三、阿摩利人
阿摩利人的兴起与古巴比伦国家阿摩利人原来也是属于基姆语系的游牧部落,在乌尔第三王朝极盛时期,他们从西面迁人两河流域,开始接受先进的苏美尔一阿卡德文化,逐渐为两河流域的文化所同化,并且成为乌尔王朝的藩属。乌尔第三王朝衰落后,阿摩利各部落纷纷崛起,角逐两河流域。公元前1894年,以苏姆阿布为首的一支阿摩利人进占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中游最靠近的地方巴比伦,利用这里土地肥沃、舟揖便利、扼西亚交通之要冲的有利地势,建立起巴比伦王国,逐渐发展起势力。史称巴比伦第一王朝。
在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统治时期,巴比伦王国达到其势力的巅峰。雄才大略的汉漠拉比在军事上征服了伊新、玛里、拉尔萨,并且一度占领亚述和埃什努那,实现了两河流域的首次统一。他还开凿了三条运河,为尼普尔、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伊新等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在汉漠拉比时代,巴比伦王国的对外贸易远达亚述和扎格罗斯山:
汉漠拉比不仅武功卓著,而且文治斐然。在他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仿照乌尔第三王朝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利用通用的官方语言和楔形文字书写系统,颁布了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典,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汉漠拉比法典》。1901-1902年,法国考古队在埃兰的首都苏撒旧址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玄武石碑,上面刻着《汉漠拉比法典》的全文。石碑保存非常完整,可能是埃兰人侵人两河流域时搬走的。石碑的上部是一幅精美的浮雕,太阳神沙玛什端坐于宝座之上, 正向汉漠拉比赠授权杖,象征着古巴比伦王国的君权来自神授。石碑的下部是用楔形文字刻成的法典全部内容: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赞美了国王的功德,说明了颁布法典的目的是秉承神意,“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让正义之光普照大地”;正文部分是具体的条文,共zsz条,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诉讼手续、盗窃处罚、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关系、商业借贷、债务、财产继承、伤害赔偿、婚姻、奴隶买卖,等等。结语告诫人们循规蹈矩,遵守法律。《汉漠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法典之大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的分化,以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法律同态复仇的特征。对后来的亚述、加勒底、希伯来人的法律都很有影响。后来的犹太人的《摩西十戒》,其主要精神,就是从《汉漠拉比法典》中搬过去的。《汉漠拉比法典》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法典。
汉漠拉比以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巴比伦的势力衰落。从公元前16世纪初开始,巴比伦先后经历了由伊新人建立的“海国王朝”(史称巴比伦第二王朝,公元前1596一前1518年)、加喜特人建立的巴比伦第三王朝(公元前1518一前1165年)和亚述人建立的巴比伦第五王朝(公元前729一前626年)的统治。直到公元前7世纪,加勒底人重建了新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的政治统治才重新回到了当地人的手中。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16 19:48:00 +0800 CST  
四、加勒底人
加勒底人是塞姆语系人,在亚述称雄时从东南进人两河流域,与当地的阿卡德人、阿摩利人混居。公元前626年,加勒底人的酋长那波帕•拉萨尔兴兵建立了加勒底王国,史称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05年,加勒底人与米底结成的反亚述同盟,共同灭掉亚述人的帝国。从此,加勒底人和米底人共同称霸西亚。就在灭亚述的同一年,加勒底人又在叙利亚打败了埃及军队。以后,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加勒底人又攻取巴勒斯坦,灭犹太王国,占领了耶路撒冷,并把大量犹太人迁往巴比伦为奴,这就是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撤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时期。尼布甲尼撒大兴土术,不仅扩建了首都巴比伦城,使它成为西亚最壮观的城市,并且还在两河平原上修了一道长城,以防范昔日盟友米底人的进攻。加勒底人的王国在历史上持续了88年,经历了七王的统治,但除了尼布甲尼撒二世以外的几个国王都是昏庸之辈,军人和祭司控制了国家权力和国王的废立,致使国力衰微。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进兵两河流域,祭司集团开门揖盗,把波斯人引人城内。巴比伦从此被并人彼斯版图,结束了它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
加勒底人留给后世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也许要算空中花园。这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取悦他的米底籍王后、体恤她的思乡之情,而在首都巴比伦城中修筑的。空中花园修建在王宫内一系列塔庙的顶端,上面用石板筑出台级,铺以芦苇、铅板和沥青进行防水处理后,栽种上树木花草,提幼发拉底河水进行灌溉。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可惜的是,在古典作家的笔下得到详尽描述的这一古代世界的园艺奇观却未能保留下来,今天的人们只能根据古典作家的记述想象它当年的景象了。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17 16:31:41 +0800 CST  
五、亚述人
亚述人也是阿摩利人的一支,公元前2000年初,从叙利亚东部进人两河流域,在位于两河流域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中游地区建立了国家,史称“古亚述”。亚述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发达的商业,在西亚一带建立起商业殖民据点,进行广泛的贸易活动。在著名国王沙姆希亚达得一世(公元前1813一前t7st)统治时期,亚述的版图从扎格罗斯山区一直伸展到幼发拉底河中游,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汉漠拉比帝国崛起后,亚述的势力一度衰落,为两河北部胡里安人的王国米丹尼所控制。
公元前1400年左右,米丹尼受到小亚细亚国家赫梯的打击衰落下去,亚述重新崛起,史称“中亚述”。在国王提格拉•比利萨一世(公元前1115一前1077)统治时期,亚述征服了巴比伦、腓尼基和巴勒斯坦。但不久,亚述又被属于塞姆语系的另外一支阿拉米亚人所征服。
公元前10世纪,乘西亚一些国家相继衰弱之机,亚述人再次崛起。他们利用从伊朗、稗路支弄来的铁器和米底高原的马匹,建立起一支包括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牛兵、攻城兵,轴重兵、工兵等专门乓种的常备军。这支军队配备着铁制的刀枪,盔甲、战马、攻城器和投石器,战斗力大大提高。在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公元前746一前727)和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一前705)统治时期,亚述人金戈铁马,征骑四出,先后征服」‘小亚细亚、膝尼基、以色列、巴比伦、阿拉伯半岛、埃及和埃兰,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但是,亚述帝国的统治并没有长久,他们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采取的血腥手段—对战俘甚至平民施以残酷的刑罚,剥皮、割耳、割鼻、割生殖器、钉火刑柱等—激起了各个民族的仇恨和反抗。公元前655年,埃及首先摆脱亚述的统治,伊朗高原兴起了强大的米底,进人巴比伦的加勒底人也兴兵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12年,在米底和新巴比伦建立的反亚述同盟的联合夹击之下,亚述军队彻底失败,首都尼尼微遭到洗劫,居民悉数被卖为奴隶。亚述帝国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亚述是个尚武的民族,在文化上建树不多,但却善于利用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就。他们的文化受到邻近民族的很大影响。亚述的许多王家铭文是用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写成的。他们的建筑也利用了腓尼基人的建筑艺术。如果说亚述人自己对世界文明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么它是在军事政治制度和统治术方面。亚述人首创了行省制度,将被征服的地区划为若干行省,由总督、首席法官和包税人共同治理,三者之间不相统属,分别对国王负责。为了防止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亚述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对在其本土难以管辖的民族,强制性地迁移到习俗不同、四邻陌生的异地他乡。萨尔贡二世就曾把以色列的十个部落迁往米地亚。亚述的军事组织和行省制度为后来的波斯、罗马帝国所沿用,而它的移民统治政策也对新巴比伦的统治产生过影响。
亚述首都尼尼微是古代世界最豪华的都城之一,不仅建筑富丽,街道宽阔,交通方便,还有规模宏大的国立档案馆,内藏大量国家公文、经济表册、历史记录、天文医药书籍以及神话诗歌类文学作品的泥板文书。亚述人把自己看成两河领域古代文化的保卫者,从各地搜集有关两河流域过去的文学名著,保存在尼尼微图书馆。亚述帝国灭亡后,尼尼微这座古代世界最豪华的都市成为一座空城,在风沙侵蚀下成为一片废墟。直到近代才被考古人员重新发现。现代国际学术界之所以将研究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学问称为亚述学,就是因为有关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发掘出来的尼尼微图书馆的大量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和古代铭文而保存下来的。正是通过这些古代文献,现代人才领略到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真实风貌。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18 22:37:13 +0800 CST  
六、腓尼基人
〔一〕、腓尼基
腓尼基人居住的地方,是地中海东岸的一块狭长的沿海地区,东起黎巴嫩山,南连巴勒斯坦,北接小亚细亚,背后靠山,前面临海。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排尼基人只能向海讨生活,因而造就了腓尼基人航海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腓尼基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居民,可能是来自高加索的胡里特人。后来,操闪米特语的迦南人来到这里,与胡里特人混居。腓尼基人可能就是他们的后裔。腓尼基人自己认为他们的先世来自波斯湾。
“腓尼基”一名,一是指腓尼基人从贝壳中提取的紫红色的颜料,二是指腓尼基海岸生长的一种棕桐树,最早见于埃及文献,写作“腓尼赫”。希腊人把它称为“腓尼基”,意为“紫红之国”。约当公元前28世纪,腓尼基人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筑城而居,发展起许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乌加里特、毕布勒、西顿、推罗等。这些城邦既因为各自利益和地区霸权互相攻伐,又受到邻近的埃及、巴比伦等大国扩张的影响,势力潮起潮落。公元前10世纪,推罗崛起。在国王希拉姆一世时(公元前969一前936年),推罗大肆对外扩张,曾进军塞浦路斯,远征非洲,在那里建立了重要的商业政治中心。公元前8世纪末,腓尼基被亚述征服,以后又为加勒底人所控制。波斯帝国兴起后,腓尼基又臣服于波斯,为波斯帝国提供海军。直到公元前332年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
腓尼基人造船和航海技术非常发达。很早就开始了海外殖民,在地中海中部、小亚细亚沿岸、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北非的迎太基、西西里的帕勒摩、西班牙的加的斯和马拉加等地,都建立了殖民城市。由于善于航海,腓尼基人享有“勇敢的航海家”之美称,它的水手常常被大国征用。公元前7世纪,一批腓尼基水手受埃及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的委托,完成了历时三年环绕非洲的航行。
腓尼基人不仅长于航海,而且还精于工商。腓尼基人善于制造玻璃及金属器皿,搪瓷花瓶、装饰品、珠宝、武器制造无一不能。腓尼基的妇女,尤其擅长刺绣,她们的绣品,花样繁多,色彩绚烂,人见人爱。而在所有产品中,紫红颜料更是胖尼基人的专利。借助舟揖之便,腓尼基的商船频繁往来于地中海、黑海、塞浦路斯、非洲和西班牙海岸,把自己的产品运到这些地方进行销售。为了贸易的方便和安全起见,他们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不少要塞,著名的有加的斯、迎太基、马塞、马耳他、西西里、撒丁和科西嘉。在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十分兴旺,城镇居民多从事商业,不仅经营本地的产品,还利用它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航海技术、范围广大的商业网点,从事海上运输和中转贸易,转卖从外地贩来的商品,是古代优秀的商业民族。
长期从事海外贸易,使腓尼基人接触到当时世界的各种文化。善于吸收消化和融合各地优秀文化的腓尼基人,把从埃及、克里特人那里学到科学和艺术加以改进,又传授到希腊、非洲、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无形之中,成了古代世界的个文化传播者。
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吸收埃及字母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某些元素的基础上,对它们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腓尼基人自己的拼音文字,并将这套腓尼基文字传播到世界的许多地区。
公元前2000年中,腓尼基北部和南部出现了两种文字,北部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影响,字母是楔形的,共29个,都是辅音。南部受埃及文字的变体西奈字母的影响,字母是线形的,共22个,也没有元音。以后,南方的线形字母在吸收楔形字母的某些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简便易行的拼音字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腓尼基字母形成后,向西传到希腊。希腊人对它进行了改造,加进了元音,创造出更为完备的希腊字母。以后,腓尼基字母又有通过希腊传到意大利,演化为拉丁字母和伊达拉里亚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文字的来源。斯拉夫文字就是从希腊文字演化而来的。向东,腓尼基字母传到了高加索一带,发展成阿拉米亚字母和希伯来字母。以后,阿拉米亚字母又发展为厥鲁文、梵文、阿拉伯文、突厥文。由突厥文又演化出蒙古文和满洲通古斯文。可以说,现代世界的大多数字母文字都受到了腓尼基文字的影响。尽管现代学者发现,最初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并不是腓尼基人,而是西奈人,但仅就文字传播这一点,腓尼基人就在世界文化史上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19 10:04:32 +0800 CST  
(二)、迦太基
腓尼基人最初居住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地区),以擅长航海和贸易而闻名占代世界,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若干城邦。随着埃及新王国的衰微,约在公元前to世纪,腓尼基人沿地中海西向对外殖民扩张,在北非沿岸的一些海峡和近岸岛屿建立新的居民点,并发展为城邦,其中以迦太基的崛起最为突出。
迦太基(腓尼基语意为“新城”)位于今突尼斯城附近,紧扼东、西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倚靠突尼斯海湾为天然良港,地处肥沃的河谷地带又便于发展农业。新城邦始建于公元前814年,当时地中海东岸的诸城邦纷纷衰败沦为巴比伦帝国的附庸,加之希腊人迅速兴起向西地中海扩张,致使腓尼基人集中精力维护和加强自已在迦太基的地位,迅速发展为一个雄踞西地中海的强国,半但控制着北非西部沿海地区,还占领了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和巴利阿里群岛。公元前5世纪,迦太基一度向非洲内地扩张,占据了崩角半岛和南方的大片土地。在同希腊人的长期斗争中,迎太基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以及完备的国家机器,实行寡头政治。立国之初,曾有王位,但国王由选举产生而非世袭。雇佣兵制对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支撑着迦太基强国的是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经济,特别是广泛而巨额的中介贸易所带来的滚滚财源。为此,马克思指出,迦太基是“古代的商业民族”,在定意义上可以说,迦太基乃是个贸易帝国。
迦太基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座军事要塞,建有异常坚固的城墙,共长达22英里,还有一座由二英里长的围墙环绕的内堡。城中最高建筑物有6层楼高,港内可停泊220艘战舰。据史学家斯特拉波估计,全城人口多达70万,另一种说法是包括奴隶计40万人,第二种估计便足与当时的雅典匹敌。
当迦太基已是雄踞西地中海的霸主时,罗马还只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极普通的城邦。为了同希腊人作斗争,迦太基曾与罗马建立友好同盟的关系,在皮洛士战争中,甚至携手击败过希腊城邦。随着罗马的迅速兴起,昔日的友好邻邦变成了可怕的对手,直至爆发了世界古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惨烈战争,这就是罗马与迦太基的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罗马获胜。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破,被夷为平地,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了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0 08:57:29 +0800 CST  
七、犹太人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初开始,就居住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不过,那时他们还不叫犹太人,而叫希伯来人。希伯来人的始祖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这里的?他们与西亚其他塞姆语族人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人们说不清楚。不过,根据《圣经》 的记载,希伯来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家族,来自苏美尔的乌尔,他率领族人渡过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从两河流域迁人叙利亚一带(当时叫迦南),希伯来人的意思,就是渡河而来的人。一些学者推测,这件事大约发生在汉漠拉比称霸两河流域的时候。希伯来人征服迦南后,从原有的土著居民迦南人那里学会了农业。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刚到迎南时,希伯来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以12个部落的形式存在。这就是《圣经》中所说的“雅各十二子”。根据《圣经》传说,雅各是亚伯拉罕的孙子,同以扫是孪生兄弟,出生时抓住以扫的脚后跟出来。少年时,他用一碗红豆羹换取了以扫的长子身份。以扫长大后,对此耿耿于怀,想除掉雅各。雅各逃往舅父家,娶了舅舅的两个女儿,生了十二个儿子。这十二个儿子就是希伯来十二部落的祖先。雅各在异乡发达后,携妻儿返回故乡,途中与神的使者摔跤获胜,从此希伯来人便叫做以色列人,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
后来,迦南发生饥荒,希伯来人一度因为逃避饥荒而南迁埃及,在那里和平地生活了几个世纪。大约是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由于不堪法老的暴虐和奴役,希伯来人在首领摩西的领导下离开埃及,越过红海,重返迦南。希伯来人历史上的摩西十戒,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公元前12-11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海上的腓力斯丁人的袭击。 在抗击腓力斯丁人的过程中,以色列12个部落渐渐统一。后来,犹太部落的首领大卫在统一巴勒斯坦的基础上,建立了古代以色列人的国家。大卫容貌俊美,精明强干,他杀死腓力斯丁巨人戈利亚特,建都于耶路撤冷,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罗门。所罗门是位英明的君主,他统治下的耶路撒冷和平富足,王国也达到鼎盛时期。所罗门用了7年工夫,在锡安山上修建豪华的圣殿,用以敬奉犹太教的真神耶和华。接着,所罗门又花了13年的时间,为他自己兴建了宫殿。
由于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财富,加之宫廷生活的奢侈,所罗门晚年,社会矛盾激化,不堪其苦的老百姓爆发了耶罗波安领导的以色列人大起义。耶罗波安一度失败逃往埃及。所罗门死后,他在埃及人的支持下,攻陷巴勒斯坦,洗劫耶路撒冷,使原来统一的王国分裂为犹太和以色列两个王国。北方的以色列王国以撤马利亚为首都,统率10个部落,南方的犹太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统率2个部落。
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以色列国。以色列10个部落的人民被亚述人流放他乡,在漫长的历史中消失不见了。犹太王国由于向萨尔贡二世进献了大量金银而未遭灭顶。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取巴勒斯坦,烧毁耶路撤冷的犹太人的圣殿,并把大量犹太王国的居民迁往巴比伦为奴,这就是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隔不久,波斯帝国灭新巴比伦(公元前538年),将囚禁在巴比伦城的犹太人悉数解放,让他们返回巴勒斯坦,在耶路撤冷重建家园,犹太人也就成了整个民族的统称。
公元前331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国打败了波斯帝国,把犹太人生活的地区也囊括到了亚历山大帝国和以后的塞琉古王国的版图之内。犹太人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受到希腊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
公元前170年,塞琉古王安提奥卡斯四世派兵占领耶路撤冷,取缔犹太教,激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和反抗。在马加比的领导下,犹太人爆发反对塞琉古统治的大起义.并建立起独立的马加比王国。存在l00多年。公元63年,罗马帝国又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陷人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公元66年,巴勒斯坦北部城市凯撒利亚发生犹太人与叙利亚的希腊人之间的冲突,罗马当局偏担希腊人,致使冲突扩大,耶路撤冷2万犹太人被杀。这一血腥事件直接导致了犹太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犹太人占领耶路撒冷,消灭当地的罗马驻军,建立了犹太人自己的政权。公元70年,罗马皇帝苇伯乡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并将城市夷为平地。城中犹太人绝大多数被杀或被卖为奴。从此,犹太人失去家园,流落到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区重新建立以色列国家。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1 10:26:25 +0800 CST  
八、阿克苏姆人
厄立特里亚沿海地区历来是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各族向非洲之角迁徙的必经通道,这种移民活动自公元前10世纪左右就开始了,他们就是今日非洲之角闪米特人各族的先民。公元前几个世纪,阿拉伯半岛南端的萨巴等族具有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他们同非洲之角(今厄立特里亚东部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的库希特人融合,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文明的发展。大约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北部边境地区出现了一个阿克苏姆王国。依靠红海过境贸易取得的巨额财富,又利用濒临红海、水陆交通方便的优势,阿克苏姆在2世纪末开始成为非洲之角的一个强国,势力已伸向阿拉伯半岛西部。公元183年,阿克苏姆国王加达拉跨海征服了也门地区,控制了通过红海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公元320年,埃扎纳即王位,使阿克苏姆王国的势力达到全盛时期(公元4—6世纪)。埃扎纳在位40年,积极发展经济,统一文字并实行改革,确定了至今仍在埃塞俄比亚使用的格埃兹文字(Geez)。他信奉基督教,下令在各地修建教堂和修道院,使基督教在王国内广泛传播。对外不断拓展疆土,多次征战,除了继续统治阿拉伯半岛西端,还向埃塞俄比亚腹地扩大领土,并向西进兵,远渡尼罗河,一举灭亡库施王国。当时的阿克苏姆的疆土北起埃及南境,南到索马里香料产区,西至尼罗河中上游,东达红海东岸包括当时的希米亚里特、莱丹尼特、萨巴等国的领土。
阿克苏姆是奴隶制国家。除了在劳动中广泛使用奴隶外,国王和统治者还把奴隶作为商品来出口。国家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农民大多在山坡梯田上耕种,并建有较完备的灌溉系统。在手工业方面,铁匠、金匠、陶工、建筑工、石匠、雕刻工及其他金属加行业,不但分工精细,且技术高超。商品交换也发达,流通领域中使用王f}l自己铸造的金、银、铜币。对外贸易兴旺,是王国富强的主要财源。在物质文明力-面,阿克苏姆至少在山坡梯田、山顶建筑和高大石碑三方面十分突出,对东北非甚至南部非洲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山坡修成一层层台阶,利用山洞流水进行灌溉,并形成包括水库、水坝和排灌渠道的水利系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山顶的建筑则包括教堂、碉堡和住宅,同样显示了阿克苏姆人的智慧;石碑更为独特,多为花岗岩材料,从底座平台到尖顶部,一般在10-12英尺之间,最高的达60英尺。在这些高大石碑附近,往往还有一些耸立的石块。石碑有些雕刻过,有些则没有。为什么建造这些石碑,学术界至今仍没有确切的解释。类似的石碑在索马里和坦桑尼亚境内也可见到,这是阿克苏姆人留给我们的一个谜。
公元570年,伊朗人在也门打败阿克苏姆,并将阿克苏姆人赶出阿拉伯半岛。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截断地中海各国与印度洋之间的商道,昔日生机勃勃的阿克苏姆主要港口阿杜利斯迅速萧条,公元8世纪,阿杜利斯被黄沙覆盖,从此,阿克苏姆国力大衰。公元10世纪,阿克苏姆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11世纪初,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女王古迪特领兵进攻笃信基督教的阿克苏姆,赶走国王,并摧毁了阿克苏姆城,这个赫赫有名的王国遂不复存在。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2 07:52:29 +0800 CST  
九、阿拉伯人
(一)、阿拉伯民族的起源
人们通常将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分为南方和北方阿拉伯人。南方阿拉伯人开化较早,多半为定居的农业部落,他们历史上曾创造了自己发达的文明。北方阿拉伯人则大部分为游牧民族,他们开化较晚,直到中世纪早期才发展起来。在语言上,也基本上分化为南北两大方言区。南方阿拉伯人使用的是也门地区的盖哈坦语,北方阿拉伯人使用的是汉志地区的阿德南语。直到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这种文化上的差别还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游牧人和定居人。游牧民族占人训的绝大部分。这些游牧民族被称为贝督因人,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草原居民”。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历史学家伊本•卡尔敦又将他们细分为两种: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牧羊人”;深人沙漠、以饲养骆驼为生的“沙漠中的阿拉伯人”。而后者在该作者眼中则是“最为野蛮的民族”。贝督因人在衣食上相当简朴,但他们体格健壮,坚韧耐劳,勇敢忠诚,品德优良。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下去的内在原因。崇尚血缘和“团体精神”是贝督因人的最基本的精神特质。血缘关系在他们中间是相当浓厚的。血亲之间有一种相互帮助、相互爱护、荣辱与共的情感。“团体精神”即来源于此。这种精神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导致了宗派主义的盛行。游牧民族都是好战的民族,贝督因人也不例外。从事劫掠亦成为他们的一项高贵的职业。
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南北方的阿拉伯人都曾建立过一系列的国家。如南方阿拉伯人建立的塞伯伊王国〔约公元前750一前I15年)、米奈王国(约公元前700一前3世纪)、希木叶尔王国(公元前115一公元525年)等。北方阿拉伯人建立的奈伯特王国(有史可考的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69-106年)、加萨尼王国(约公元3世纪末一7世纪初)、莱赫米王国(公元3世纪末一7世纪初)等。这些王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依赖商业而走向强盛。众所周知,阿拉伯西部沿岸与红海平行的狭长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欧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要道。正是靠着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王国才兴盛起来。同时,也正是通过贸易等交往手段,它们与古老的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后来,随着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人主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也不断接受这些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如在希木叶尔第二王朝时代,基督教、犹太教就传入南阿拉伯。北部的加萨尼人在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就接受了基督教。公元5世纪末,该王国成为拜占庭的附属国。因此,其文化也是希腊、阿拉伯和叙利亚文化的混合物。莱赫米王国是波斯人的附属国,故多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袄教也随之传人阿拉伯社会。同时,犹太人在麦底那和北部各绿洲进行殖民活动,犹太教亦随之传人这些地区。可见,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人就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
公元6-7世纪,拜占庭和波斯为争夺对阿拉伯及其商路的控制权,展开了长期的争斗。公元525年,阿比西尼亚人在拜占庭的指使下侵占也门,并由此扰乱麦加。公元575年,波斯人又攻占也门,导致商路的改变。公元7世纪初期,波斯与拜占庭发生一系列战争。这一切都对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许多城市的商人纷纷破产,而那些从事商品贩运的贝督因人也遭受了同样的厄运。由此引发了阿拉伯半岛严重的社会危机。面临这种状况,阿拉伯人强烈要求实现社会安定和半岛的统一。当此时,一位伟大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穆罕默德。他适应这一社会需要,创立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并以“圣战”为名展开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运动。

(二)、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公元570一632年)出身麦加城古老而显赫的古莱氏族。穆罕默德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在他出生前孰去世犷。在他6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穆罕默德先后由其祖父和伯父抚养。12岁时,他就随伯父跟从商队到叙利亚去经商。据说,在这次旅行中,他获得了一些有关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知识。25岁时,穆罕默德同比他大15岁的孀妇赫底澈结婚。赫底澈也是古莱氏人,她的前夫亦是商人。丈夫死后,她便独自料理商务。据说她意志坚强,品德高贵。穆罕默德曾为她打工,并由此相识。自从与赫底澈结婚之后,穆罕默德经济上宽裕了,也有闲暇去研究他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了。他常常到麦加郊外的希拉山的一个山洞里,坐在那里昼思夜想。在40岁的那年,即公元610年,穆罕默德突然宣示得到安拉的启示,命令他引导人类走向真主之道。伊斯兰教由此产生。
“伊斯兰”(Islam)的意思为“顺从”,即顺从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安拉”就是真主,即卜帝的意思。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意思为“服从者”,即服从真主安拉和先知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古兰”的意思为“诵读”。它最初是穆罕默德说教的记录。但按照穆斯林的观点,它是真主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给穆罕默德的,因此它是真主的言论。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即位后第二年,就下令收集穆罕默德的言论,将其编定成册,是为《古兰经》。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期间,下令将编定的《古兰经》抄写多份,以便收藏。从此之后,穆斯林都以奥斯曼抄本为标准,不断传抄。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宗教仪式在《古兰经》中都有明确规定。伊斯兰教教义有6项最基本的信条。1.信安拉。信仰唯一的神安拉,这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信仰。根据《古兰经》,安拉并不仅仅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之主.也并不仅仅是人类之主,而是万物之主。2.信天使。相信在安拉和先知之间有一个中介,那就是天使。3.信经典。相信《古兰经》及其之前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和《新约》都是“真主的经典”。但伊斯兰教认为新旧约都被后来的人作了篡改,只有古兰经是真正的真主的声音,故而穆斯林实际上只信仰《古兰经》。4.信先知。相信并服从穆罕默德及其之前的历代先知,如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尔撒(耶稣)。5.信前定。相信善恶等一切事物皆由安拉前定。6.信末日和后世。相信末日审判,相信死后复活‘
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为5项,即所谓的“五功”。1.念功。穆斯林应常常诵读“除安拉之外,别物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拜功(礼功)。每一位穆斯林应每天都面向麦加祈祷和礼拜5次,即晨礼、午礼、哺礼、昏礼和宵礼。在主麻日,即每个礼拜五,穆斯林应在清真寺集体做礼拜。3.斋功在回历的9月,穆斯林应斋戒一个月。在此朋间,自黎明日出至日落,穆斯林不能饮食,夫妇不能行房事。日落之后,、当日斋戒解除。在10月初,即新月出现的第二天,全体穆斯林聚会做礼拜,举行开斋节。4.课功。又称天课,即济贫税。每个穆斯林应将财产的2. 5%上缴,以做天课。原先规定自愿捐献,后来国家按照法令统一征收。5.朝功。每个穆斯林,若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应在一生中到麦加去朝拜“天房”一次。朝圣的正式日期为回历12月的初八、初九、初十三天。
《古兰经》并不仅仅涉及宗教问题,举凡一切的世俗问题,它几乎都触及了,如社会政治体制、商业、金融、契约、债务、利息、遗嘱、手工业、刑法、战争、道德品质、学问、礼仪、卫生、婚姻、对待儿童和奴隶及动物的方法等。可以说,《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法典,也是一部有关社会、政治、经济、伦理、法律的文献亡不仅对于阿拉伯人,而且对所有穆斯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穆罕默德宣布得道之后,就开始在麦加秘密传教。先是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先后人教,继而许多贫苦人和奴隶也纷纷人教。3年后,穆罕默德为了扩大其影响,便公开传教,常常携其门徒深人麦加附近的各部落。由于他提出的反对斗富,反对高利贷剥削等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古莱氏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有些人甚至扬言要暗害他们。于是,在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同他的门徒迁往叶斯里卜,并将该城改名为麦地那(意思为“先知城”),此即历史上所谓“希志来”(逃亡的意思)。而回历就以“希志来”发生的这一年为纪元。
迁往麦地那是穆罕默德传教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不仅使当地的阿拉伯人板依了伊斯兰教,而且还以安拉之名建立了一个神权政治的国家,并组织了一支穆斯林军队。从此,穆罕默德就以麦地那为基地,开始了对麦加古莱氏人的征服活动。公元627年,麦加联合其他部落组成同盟军,大举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采纳其弟子塞勒曼的建议,命令穆斯林士兵在麦地那城周围挖掘壕沟,灌上水,以御敌人,历史上称为“壕沟大战”。此次战役,穆罕默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公元628年,穆罕默德与麦加贵族签订和约,从而结束了他同麦加古莱氏人的战争。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彻底征服麦加。进人麦加后,穆罕默德宣布捣毁占莱氏人崇拜的偶像。城中的卡尔白古寺仍然保留了下来,并改为伊斯三教的圣地-
穆罕默德收复麦加之后,声威远扬。回历9年(即公元630--631年),远近各部落纷纷派出代表团前往麦加,向穆罕默德表示归顺。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代表团之年”,也是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之年。公元632年3月,穆导默德率领朝圣团来到麦加,亲自领导了一次正式的朝圣活动。在他返回麦地那3个月后,这位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就病逝了。此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上获得了统一。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3 09:29:00 +0800 CST  
(三)、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穆罕默德生前并未指定其继承人,所以在他去世后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最终穆罕默德的挚友和岳父艾布•伯克尔被推选为继承人,亦即哈里发。艾布•伯克尔上台后,先是征服岛内的叛乱者,继而又将好战的各部族统一在“圣战”的旗帜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活动。
为什么阿拉伯人刚刚实现统一就迫不及待地走向扩张之路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半岛虽然获得了统一,但是分裂的因素仍然十分强大。因此,为了转移这些不稳定分子的视线,以缓和内部的矛盾,统治者就极力发动对外战争;其次,阿拉伯半岛一直是邻近的强国拜占庭和波斯的垂涎之地。它们都曾不遗余力地争夺对阿拉伯的控制权。尤其是经也门、汉志达叙利亚的“汉志商路”就一直被这两大帝国所控制。因此,为了消除阿拉伯人的外部威胁,夺取东西商路,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它们必然要向外扩张;再次,贝督因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加上半岛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他们大都处于贫困之中,所以他们也急于到繁华的北方去获取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教为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在“圣战”的号召下,无数阿拉伯人,尤其是贝督因人,纷纷离开家乡,奔赴战场。而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之间的长期战争,则为阿拉伯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公元633年,艾布•伯克尔在重新统一半岛之后,就派遣三支穆斯林军队分别进攻叙利亚的南部和东南部,但伯克尔仅仅在位2年便去世了。欧默尔(又译作奥马尔)继任哈里发。在他统治期间,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征服活动达到了顶点。阿拉伯人先是攻占巴勒斯坦地区,接着又于公元636年,在约旦河支流的雅穆克河谷大败拜占庭军队至公元640年,整个叙利亚全部落人阿拉伯人手中。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在希拉附近的卡迪西亚大败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波斯皇帝率军队东逃,伊拉克被征服。随后,阿拉伯人占领波斯首都泰西封。至651年,波斯完全被征服。就在向东方征服的同时,阿拉伯人还向西进人埃及。公元639一巧41年的三年时间里,阿拉伯人就占领了整个埃及,并开始向北非进军。
公元644年欧默尔被一位波斯俘虏暗杀。继任者奥斯曼(公元644-656年)和第4任哈里发阿里(公元656一石61年),基本上没有实行大的对外扩张活动,只是继续巩固对已征服地区的统治权。这两位哈里发也是遭暗杀身亡的,而且他们是死在穆斯林的手中。这样,历史上的“四大哈里发时代”便告结束,随之开始了倭马亚王朝。在公元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平定内乱后,整个国内局势较为稳定,于是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又得以恢复。在西面,阿拉伯人又以埃及为基地,进人北非。公元675年,占领迦太基,接着又占领北非西部的马格里布,直至大西洋沿岸。继而,阿拉伯人又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人西班牙。公元711-713年,阿拉伯人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在东面,阿拉伯人侵人印度西北部。公元715年,占领信德省。同时,他们还越过阿姆河与锡尔河,进人中亚,攻陷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占领了布哈拉和撤马尔罕等地。这样,在公元8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就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伊斯兰教也迅速传播开来。阿拉伯人中,凡是能够背诵《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穆斯林,多数应招随军出征,从事宗教传播和《古兰经》的教育。于是,被征服地区各民族的人们或者自愿或者被迫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新穆斯林。至9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已征服了整个帝国的绝大部分臣民,帝国的伊斯兰化得以实现。同时,伊斯兰教还传人印度、中国等国家,迅速成为一种与佛教和基督教相抗衡的世界性宗教。

(四)、伊斯兰世界的形成
在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开始之后,阿拉伯人也开始了移民活动。自公元7世纪至1l世纪,可以说,阿拉伯人伴随着其扩张的足迹,移居到了帝国各地。其中以倭马亚王朝时期最为频繁。移民最多的地区是伊拉克和埃及一移民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军事移民,亦即征服军在占领某一地区后,定居于此;有的是个或儿个家族集体奉命或自愿迁移他乡;有的是被迫迁移而去的;还有的是以传教的方式,举家迁移去的同时,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多如伊拉克的两个城市巴士拉和库法.就是阿拉伯半岛移民新建的城市公元663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半岛北方各部落.次迁人的人数就达 1.2万人。此外,阿拉伯人在埃及的驻军及其家属还有4万人之多。至公元750年,仅迁往埃及巴尔比斯的阿拉伯盖斯族人就达到了3000户。可以说,阿拉伯人的移民活动不仅时间长,而且规模也相当大。这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随着阿拉伯人逐渐散居于帝国各地,他们同当地民族通婚、交往,从而导致了民族融合的出现。阿拉伯人在被征服的各地站稳脚跟之后,将士们便纷纷将当地女子收为妾。有些高级将领甚至有女奴1000人。阿拉伯人的移民活动同以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移民活动有所不同。后两者主要将自己局限于大城市中,民族融合也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之中。而阿拉伯人不仅定居于大城市之中,而且到后来还逐渐移居农村因此,民族融合的程度更为深人。于是,一个新的混血种族便产生了起初,这些“混血儿”受到歧视,但到阿拔斯王朝前期,他们的地位迅速提高,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至公元10世纪,纯粹的阿拉伯人只局限于帝国的叙利亚、伊拉克、汉志、内几德等游牧地区。这种民族融合不仅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当地化,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被征服民族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4 15:07:06 +0800 CST  
(五)、倭马亚王朝
阿里死后,叙利亚和埃及贵族拥立穆阿维叶为哈里发。定都大马士革,建立倭马亚家族的世袭王朝。
倭马亚王朝建立的头几年,穆阿维叶主要忙于对付反对派,处理国内问题。及至政权基本巩固,随即开始对外征服:穆阿维叶的继承人继续推行他的扩张政策,直到8世纪上半叶,军事侵略才告停止。
倭马亚朝向拜占庭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并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669年春季到夏季,皇太子叶齐德和法达莱围困君士坦丁堡,攻下该城。674--680年,阿拉伯海军以马尔马拉海中的西齐卡斯岛为根据地,连续七年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以希腊火(一种高度可燃性的混合物)为武器,君士坦丁堡才没有落到阿拉伯人手里。716年8月到717年9月,阿拉伯人在哈里发苏莱曼( 715-717年在位)的弟弟麦斯莱麦的指挥下,再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遭到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719-741年在位)的顽强抵抗。由于粮株的缺乏,鼠疫的泛滥,冬季的酷寒,再加上希腊火的使用和保加利亚人的进攻,阿拉伯人被迫撤退。在撤退中,阿拉伯舰队遭遇狂风暴雨,几致全军覆灭。此后,倭马亚朝与拜占庭之间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穆阿维叶以巴士拉为基地,大举东侵。664年,占领喀布尔。10年后,越过乌浒水,浸人中亚。瓦立德一世(705-715年在位)时期,呼罗珊长官库泰拔•伊本•穆斯林于705年攻占吐火罗斯坦首府巴里黑。706-709年,征服布哈拉及其周围地区;710-712年,陷撤马儿罕和花刺子模;713-715年,深八到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至此,阿拉伯人完全征服了河外地区(地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政权。当时的中亚,政治上分裂,军事上虚弱,统治者内讧。阿拉伯人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成功地利用了这种形势。例如,712年,花刺子模的军队就曾帮助阿拉伯人围攻撤马儿罕。另外,当地封建上层人物和阿拉伯人妥协,联合镇压农民的反抗,也是阿拉伯人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阿拉伯人进兵中亚时,大肆破坏和掳掠。库泰拔从中亚掠走成千上万的居民,把他们变为奴隶。与此同时,为了巩固新占领地区,阿拉伯的统治者把大批阿拉伯人迁移到中亚的城市和乡村。阿拉伯人竭力在中亚传播伊斯兰教。库泰拔曾亲手焚毁撒马儿罕的佛像。布哈拉的袄教圣地也被拆毁。哈里发欧麦尔二世(717-720年在位)时期,允许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就不缴纳贡税,于是大量中亚佛教徒变成了穆斯林。布哈拉、撒马儿罕和花刺子模逐渐发展为文化发达的阿拉伯城市,其地位相当于呼罗珊的木鹿和内沙布尔。
东方战场的另一支阿拉伯军队,在哈查只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本统率下也不断取得胜利。710年,攻占莫克兰。711-712年.占领信德(印度河下游和印度河三角洲)。713年,侵人南旁遮普的著名佛教圣地木尔坦。这些地区,以后完全伊斯兰化。
在非洲,阿拉伯人从埃及出发,一路西进。欧格白•伊本•纳菲厄和哈萨尼•伊本•努尔曼在征服柏柏尔人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667年,欧格白带领400骑兵,从锡尔特出发,对的黎波里南部沙漠和费赞的叛乱部落,进行讨伐,阿拉伯人在利比亚沙漠的势力,得以巩固。欧格白还远征突尼斯南部地区,攻下了加夫萨,降服了所有的绿洲。670年,穆阿维叶任命欧格自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并给他增派I万名骑兵。同年,欧格白开始建筑凯鲁万城.这个城市后来成为征服马格里布的大本营和宣传伊斯兰教的中心。欧格自以凯鲁万为基地,对马格里布发动猛烈进攻。他摧毁了拜占庭人在北非的根据地.杀戮了无数的柏柏尔人,并派兵到处劫掠。据说.他曾打到大西洋沿岸,面临波涛起伏的海洋,才勒住他的坐骑。684年,欧格白在班师途中被柏柏尔人袭击,于比斯克拉附近阵亡。他的遗体就地埋葬,他的坟墓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欧格白死后,拜占庭人与柏柏尔人结成同盟,夺回了易弗基叶。
693年,叙利亚名将、边萨尼人哈萨尼•努尔曼被任命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哈萨尼重新占领凯鲁万城,并于698年将拜占庭人逐出了迦太基(遗址在突尼斯)和其他沿海城市。哈萨尼把矛头转向奥雷斯山区。不久,哈萨尼再度发起攻势,两军激战于奥雷斯。由于部下叛变,柏柏尔人首领达希娅战败被杀。拜占庭人退出迦太基,柏柏尔人遭到严重打击,倭马亚王朝由是在易弗里基叶站稳了脚跟。
这样,经过三十多年的反复搏斗,阿拉伯人终于永远清除了拜占庭人在北非的势力,彻底挫败了柏柏尔人的抵抗,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
北非荡平了,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马士革。但是,阿拉伯统治者并不因此而满足,富庶的西南欧立即成为他们下一个掠夺的目标。
711年,穆萨派遣柏柏尔人塔立克•伊本•齐亚德统率1.2万人(大多数是柏柏尔人),由休达伯爵朱利安提供船只,在一座峭壁前面登陆。这座峭壁因此叫做Jabal Tariq(塔立克山),现在的Gibraltar(直布罗陀),就是由Jabal Tariq演变来的。711年7月,阿拉伯军在詹达湖岸边的巴尔白特河口与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的军队相遇。由于对罗德里克篡夺王位不满者的倒戈,西哥特的2. 5万之众被完全击溃,罗德里克下落不明。阿拉伯人长驱直人,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马拉加、科尔多瓦和西哥特首都托莱多。托莱多是因犹太人做内应才攻陷的。穆萨嫉妒塔立克所取得的惊人胜利,712年6月,亲自率领1万名由阿拉伯人组成的军队冲进西班牙。穆萨在攻克塞维利亚和梅里达之后,在托莱多会见了塔立克。穆萨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鞭打并逮捕了塔立克。阿拉伯军北上,不久即占领萨拉戈萨。
穆萨因战功卓著,遭人嫉恨,被哈里发召回叙利亚。他离开西斑牙后,阿拉伯人越过比利牛斯山脉深人到今法兰西境内。732年10月,图尔附近一战,阿拉伯人被法兰克墨洛温朝事实上的统治者夏尔•马秦尔击败,图尔成为阿拉伯人北进的极限。此时,阿拉伯人已精疲力竭,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攻势。759年,甚至放弃了战略基地纳尔榜。
穆罕默德逝世后,经过四大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朝时期的两次大征服,到8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帝国最后形成。它的疆域西起大西洋的比斯开湾,东至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跨有亚、非、欧一洲的土地。它比极盛时代的罗马帝国还要大,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唐朝可与之匹敌。这个帝国(包括阿拔斯朝)从伊拉克到地中海东海岸,再从埃及到摩洛哥的地中海南岸地区,逐步阿拉伯化、伊斯兰化。这个延续了600年的大帝国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富有智慧的人民和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倭马亚朝的专制统治下,人民群众稍有不满,便会遭到镇压。库法长官齐亚德•伊本•艾比(穆阿维叶的弟弟)是帝国东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波斯)的独裁者。他豢养了4000名身强力壮、训练有素的护卫,这些人既是侦探,又是警察。凡是对阿里后裔表示好感或辱骂穆阿维叶的人,很难逃脱他们的耳目。伊拉克总督哈查只,在惩办什叶派和哈瓦立及派的过程中,用强硬态度对付不忠顺的老百姓。据说,这位残酷的总督在伊拉克杀害了12万人。中亚朋吉卡特的居民起来反对哈里发的压迫,被阿拉伯军队在忽毡包围。朋吉卡特人投降后,男人被屠杀,妇女和儿童沦为奴隶。
皇室贵族的穷奢极欲、无情剥削和专制压迫,势必激起人民的强烈愤恨。人民对阿拉伯统治者不再像早期那样支持,而是奋起反抗,与哈里发政权作斗争。
倭马亚朝末期,帝国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728年,中亚粟特人起义,整个费尔干纳地区掀起了反抗斗争。许多游牧的突厥部落也加人了粟特人的行列,起义坚持了10年之久。740年,倭马亚朝的死敌哈瓦立及派在北非发动柏柏尔人起义,反对易弗里基叶总督的专横、歧视和掠夺。柏柏尔人谴责总督贪污战利品,要求获得同阿拉伯人一样的待遇。哈瓦立及派提出的全体穆斯林一律平等,反对任何种族歧视的口号,把许多柏柏尔人吸引到自己的旗帜之下。起义遍及马格里布各地,人数达30万,起义者杀死总督,占领了丹吉尔等城市,直到742年,起义才被镇压下去。麦尔旺二世(744-750年在位)时期,哈瓦立及派在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再次反叛;叙利亚发生了从巴勒斯坦到霍姆斯的起义;哈达拉毛的起义者,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什叶派、阿拔斯派和呼罗珊人在反倭马亚朝的斗争中,逐渐结成联盟。领导这个联盟的是阿拔斯派的艾卜•阿拔斯,他是伊拉克的大地主,穆罕默德叔父的玄孙。当时,倭马亚王朝政治腐败,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盖斯党人和也门党人自相残杀,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哈里发政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747年6月,艾卜•阿拔斯以减轻赋税为号召,在呼罗珊举行起义。呼罗珊和河外地区的农民纷纷携带武器,投奔艾卜•穆斯林。伊拉克的哈瓦立及派乘机起事。木鹿附近约60个村庄的农民同时暴动。手工业者、商人及部分德赫干(波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称号)也参加了起义。呼罗珊省会木鹿首先陷落。749年,伊拉克首府库法守将投降。同年10月30日,艾卜•阿拔斯在库法被拥戴为哈里发,人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落到了大地主手里。
倭马亚朝的军队节节败退,麦尔旺二世决心作最后抵抗。750年1月,他统率1. 2万人,在底格里斯河支流大扎卜河左岸,与阿卜杜拉•伊本•阿里指挥的阿拔斯军队决战,倭马亚朝军队遭到致命打击。阿拔斯人直扑叙利亚。750年4月,占领大马士革,麦尔旺二世逃到埃及;8月,被阿拔斯分遣队追杀于卜绥尔城,倭马亚王朝从此灭亡。代替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旗帜尚黑,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5 09:26:25 +0800 CST  
(六)、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朝时期,阿拉伯帝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某些因素在倭马亚王朝即已出现,到阿拔斯朝,新时代最后形成。
在这个时代,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已不是纯粹的阿拉伯人。帝国的高级官吏除阿拉伯人外还包括大量的非阿拉伯人。纯粹阿拉伯人统治的时代结束了,取代它的是阿拉伯贵族和非阿拉伯贵族的联合统治。在这个时代,阿拉伯血统已不是至高无上,决定一切的因素。种族排斥和种族歧视逐步消失了,取代它的是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的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和共同前进。这在文化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阿拉伯帝国首都由大马士革迁到巴格达后,古代东方的因素,特别是波斯的因素,对帝国起着巨大的影响。波斯风尚占了上风,帝国政体是波斯式的,典章礼仪也是波斯式的。阿拔斯人夺取政权依靠波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巩固政权也依靠波斯人,许多波斯麦瓦里,在发展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帝国学术繁荣方面,成就卓越,影响深远。不少波斯显贵在阿拔斯朝政府中担任要职,实际上形成了阿拔斯王室和波斯贵族的联合专政。波斯人哈立德•伊本•巴尔麦克在曼苏尔时期曾任泰伯里斯坦总督和宰相的职务。其子叶哈亚曾做皇太子哈伦•赖世德( 786-809年在位)的太师,后任哈伦的宰相。叶哈亚及其两个儿子法德勒和杰耳法尔掌握着阿拔斯朝的最高权力,威胁着哈伦的地位。803年,哈伦将杰耳法尔处死,叶哈亚及法德勒被捕入狱,家产全部被抄。尽管如此,波斯人在阿拔斯朝时期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阿拔斯时期,在帝国广大地区实现了伊斯兰化和阿拉伯语化。这是一个和平而渐进的漫长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地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阿拉伯帝国为政教合一的政权,穆斯林享有种种特权,统治者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法定的官方语言。这些都是促进各地区伊斯兰化和阿拉伯语化的共同因素。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中世纪的数百年间,阿拉伯语曾是世界学术文化界使用的国际语言,现在是近两亿人的日常用语。它对许多民族的语言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从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阿拔斯朝的鼎盛时期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在东方,和中国在中亚但逻斯发生军事冲突(751年),击败唐将高仙芝后,很快便同中国修好。阿拉伯帝国首都东迁后,西疆的防备松弛,拜占廷乘机攻占小亚细亚。阿拔斯朝从第三代哈里发马赫迪( 775-785年)时起,开始进攻拜占廷。783年,阿拉伯军一度包围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廷纳贡。进人9世纪后,掠夺性的袭击仍时有发生,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停止了。哈里发诃论•拉西德( 786---809年)与法兰克的查理大帝保持友好关系,目的在于牵制西班牙的后倭马亚朝。查理大帝也利用阿拉伯帝国以抵制拜占廷。对内,发展生产,提倡教育,奖励学术。国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一个世纪左右的黄金时代过去后,阿拔斯迅速走向衰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人民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哈里发政权。皇室贵族的争权夺利从内部削弱了阿拔斯朝的统治。阿拉伯帝国原是一个多民族的复杂集合体,随着国势的衰微,各地大封建主割据称雄,形成事实上的分裂局面。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阿拉伯穆斯林与非阿拉伯穆斯林之间,南阿拉伯人与北阿拉伯人之间、伊斯兰教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社会动乱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各地不断的起义和暴动沉重地打击着哈里发的统治。阿拔斯朝统治者内部也矛盾重重。哈里发为了加强自己实力,镇压起义,抑制专横的封建主,自9世纪前期以来,每年从中亚输入上千的突厥奴隶,以充实军队并担任警卫。突厥将领和士兵逐渐取得权势,参与宫廷阴谋,左右朝政;哈里发最后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阿拉伯帝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本不密切,中央主要依靠武力和宗教维持统一。封建关系发展后,各地大封建主破坏土地国有制度,.逐渐加强对领地的控制,不服从中央。已经削弱了的哈里发政权,对之无能为力。各地总督利用地方封建主的支持,纷纷建立小朝廷,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早在788年,就有信奉十叶派的伊德利斯据摩洛哥独立,建立伊德利斯朝( 788-9$5年)。800年,阿格拉布在非洲总督,脱离哈里发的控制,在突尼斯建立阿格拉布朝(800-909年)。868年以后,突厥将领图伦据埃及和叙利亚,建图伦朝(868-905年)。在帝国东部,受命统治巴格达以东广大领土的塔黑尔于820年据呼罗珊独立,称为塔黑尔朝(820-$72年)。萨法尔于867年割据波斯南部,建萨法尔朝(867-908年)。874年,阿姆河一带又出现了萨曼朝( 874-999年)。
9世纪后期,又爆发了两次大起义,对于分崩离析的阿拉伯帝国给予最后一击。首先是869-883年爆发于巴斯拉的震动帝国心脏的黑奴大起义。黑奴大起义后不到十年,在巴格达与巴斯拉之间的瓦西特又于891年爆发卡尔马特教派大起义。
哈里发政府受到各族人民不断起义的打击,各地封建主又纷纷割据独立,控制的领土日益缩小,只剩下巴格达周围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分。
为了镇压起义,抑制波斯人的势力,哈里发穆耳台绥木(833-842年在位)开始在中亚等地招募突厥奴隶,组成禁卫军,给予种种特权。突厥近卫军负责守卫宫廷,深得哈里发宠信,久之,遂拥兵自重,为所欲为,哈里发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可以任意废立。近卫军的横行无忌,使巴格达变成了一座混乱的城市,引起居民的极度痛恨。836年,穆耳台绥木被迫把哈里发政府搬到马腊,直到892年才迁回巴格达。861年,突厥近卫军杀死哈里发穆台瓦基勒,标志着阿拔斯朝开始衰微。10世纪中叶,波斯人艾哈迈德•伊本•布韦希赶走突厥近卫军,左右朝政。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人巴格达,取代了布韦希人的势力,哈里发的政治权力被解除,只保持宗教首领的地位。
11世纪末叶,十字军人侵。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阿拔斯朝灭亡。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6 10:19:59 +0800 CST  
第二篇 古代印欧语系民族

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和迁徙

(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
古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各民族总称为印欧人,他们包括西亚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亚的雅利安人、南欧的希腊人、罗马人,东欧的斯拉夫人,北欧的日耳曼人,西欧的克尔特人等。
最早发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同源同根的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语言学家。18, 19世纪,语言学家把近代欧洲的语言和古代的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但有许多同根的词汇,而且在语法形态、语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语言学家根据这些语言在地理上的分布将其命名为印欧语系。印欧语系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不能用巧合或互相借用来解释的,唯一正确的解释是这些语言和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但是,印欧语系的发源地在哪里?古代印欧人迁徙之前的故乡何在?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最流行的是黑海地区说。从目前的资料看,黑海地区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把印欧人的故乡限制得过于狭窄。印欧人的故乡可能是一个更广阔的地区,是以黑海北岸为中心,向西伸展到多瑙河流域,向东伸展到黑海沿岸的广漠草原地带。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是人口众多的游牧部落,已经使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故而活动范围较大。他们南下之后覆盖了从南亚到南欧的广大地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由此推断,印欧人是一些强悍的民族,他们的故乡是一个较广阔的地区。游牧部落的活动是呈辐射形的,但他们向北扩展受到严寒气候的限制,向南扩展又受到分布在北纬450线附近的阿尔卑斯山、黑海等的阻隔,只能向东西两翼扩展,以黑海沿岸为中心、西抵多瑙河、东至黑海沿岸呈弧形的地区是同纬度的草原地带,气候、自然环境和生态基本相同。以黑海沿岸为中心向东西两翼伸展各约为1500千米,骑马或驾车不到一个月即可到达,符合游牧民族活动规律。黑海地区接近西亚文明发源地、较东西两翼发展迅速,因此,它不但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上的中心。
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生物、气象、食物的用语,语言学家从中筛选出共同或同根的词,这些词可能是他们从故乡带来的,根据这些语言“化石”可以推断他们故乡的生活环境,也有一些词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各不相同,这些词可能是印欧人迁居新地之后产生的。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语种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义的相同或相似的词,而且“冬”一词出现的频率要比“夏”多,这说明他们起源于气候较冷的地区。而某些热带、亚热带地区动、植物名称的词,如“狮子”、“稻米”、“竹”等等,在原始印欧语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欧语系各语种中都有表示“白杨”、“柳树”、“熊”、“羊”、“蜜蜂”等动、植物名称的相似词,但对属于温湿气候中的无花果、葡萄、丝柏等名称则各异。通过这样的探索和研究,许多人认为,当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时,欧洲中东部曾居住着一些游牧部落,他们饲养着象、羊、狗、马等这样的家畜,会使用马和马车,逐水草而居,在这广阔的呈弧形的草原上,零星地散布着一些定居的农业村落,以作他们长途跋涉的栖息之所。他们处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存在着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机构,在某些先进地区,已出现阶级分化,但尚未进人阶级社会,这些人就是原始印欧人。

(二)、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与建国
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代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成一泞一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为何迁徙?因为、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穆巾,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i贵始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更荣誉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它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迁徙的基本方向是由北而南,这是由当时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一批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分布在东半球北纬40°至23°之间,这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适宜于农业生产,有繁华的城市、发达的工商业。古印欧人则生活在北纬45°以北地区,气候较冷,文化经济落后,基本上停留在游牧阶段,当时的世界形势是“南农北牧,南富北穷’,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就越过自然屏障南下,形成了一次次向南部富庶地区迁徙,人侵的浪潮。
印欧人的迁徙导致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的诞生,使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古印欧语系各族根据他们居住的地区、语言文化和迁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支:黑海北岸是中支,黑海以东至黑海沿岸为东支,黑海以西至多瑙河流域为西支。其中以中支发展较为迅速,也最早迁徙。公元前3000年代末2000年代初,他们中的一些部落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小亚的安纳托利亚,这些居民以后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赫梯人建立了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字,这是最早建立的以印欧人为统治者的国家。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向外大肆扩张。公元前1595年灭亡了古巴比伦王国,赫梯国家成为当时近东地区的一个大国。
古代印欧人的东支生活在黑海沿岸一带,从公元前2000年代开始,他们也分批南下,形成了印欧语系的东部语族: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伊朗语族的这一支南下后分别定居在里海南岸和波斯清北岸,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米底人建国较早,占有两河流域北部和小亚一带,是古代西亚的强国,波斯直到公元前6世纪才建立国家,但它兴起很快,在短短的三、四十年中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印欧人中使用印度语族的一支南下后进人印度,在历史上称为“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雅利安人侵人印度河流域,以后又向恒河流域迁徙。从公元前1000年代起、他们在恒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小国,这样,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代替了原来的土著居民而成为南亚次大陆的统治民族。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第一批印欧语系部落进人希腊。进人希腊的印欧语系居民称为希腊人,他们是分批而来的。最早进人希腊的有阿卡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等,其中以阿卡亚人最为先进。公元前1500年左右,他们创建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2世纪,另一支希腊人多利亚人向南迁徙。他们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迈锡尼文明,另一方面在先进文化影响下,原始社会迅速解体,多利亚人人侵之后,希腊历史进人了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属于印欧人中的西支部落人侵意大利。公元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古代历史上叱咤风云达千年之久的罗马。
纵观历史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公元前2000代有一个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民族大迁徙浪潮。这个民族迁徙浪潮就是印欧人从他们的故乡向南迁徙,来到西亚、南亚和南欧各地,建立了赫梯、米底、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国家。公元3世纪,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运动,建立了许多封建王国。

(三)、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印欧人的迁徙是落后的游牧部落对先进的文明地区的人侵,掠夺是他们迁徙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因此每次人侵都对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先进的文明中心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赫梯人进人西亚,米底人、波斯人进人伊朗,由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相同,这种破坏性表现不太明显。波斯帝国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后,由于及时改革,客观上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蛮族”日耳曼人进人罗马帝国后,由于不懂得城市、工商业、文化的作用,对先进的经济、文化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这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生产力停滞甚至倒退的根本原因。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倒退、停滞是暂时的,日耳曼人人侵后所确立的封建制比奴隶制先进得多,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徘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n扩大、印欧人迁徙后,由于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很快结束了野蛮状态,进人了文明时代,其发展速度比其它民族迅速得多,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印欧人人侵前,虽然西亚、南亚、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个别地区,没有连成一片。印欧人人侵后,从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形态。
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印欧人建立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赫梯帝国、罗马帝国,虽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的,但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都起过积极作用。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人了铁器时代。
古代印欧语系名族的迁徙.在迁徙牛所建立的国家,使古代世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欧洲国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印欧语系各族在迁徙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总之,对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的一面,又要正确估计它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7 11:02:06 +0800 CST  
二、赫梯人和吕底亚人
(一)、赫梯人
赫梯人是属于印欧语系的一个民族,大约来自黑海以北。公元前2000年初,他们翻越高加索山脉进人小亚细亚,与当地居民联合,以哈图萨为首都,建立了赫梯人的国家。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赫梯人不断对外征战,一度成为包括叙利亚大部和整个小亚细亚的庞大帝国公元前1590年前后,在国王穆尔西利斯一世时,赫梯人攻陷巴比伦,灭巴比伦的阿摩利王朝,但未在两河流域驻足。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国王牟瓦塔尔统治时,赫梯为了争夺叙利亚而与埃及新王国之间发生了古代世界最大的一次战争。牟瓦塔尔亲率大军,于公元前1299年,在奥伦河河畔的要塞卡叠什与三万埃及军队展开大战,几乎俘获轻敌冒进的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双方的国力,公元前128。年左右,赫梯国王哈图舒尔三世与拉美西斯二世决定停战言和。双方缔结了停战协议。这个条约是现在已知的历史上最早的国际条约,条约文本用埃及文、赫梯文、阿卡德的楔形文字写成,刻在一块银板上,并制有副本。该条约文本,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历史上最早的条约文本。
赫梯帝国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约一个世纪之后,曾经强大一时的赫梯帝国在海上民族的人侵和打击之下分崩离析。到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国家为亚述人所灭。
赫梯人的语言、文字和法典赫梯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古代赫梯人的语言是一种印欧语,其名词和动词的词尾,与其他早期印欧语言很接近。赫梯语主要保存在从古都哈图萨大量出土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泥板文书上,其内容涉及宗教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赫梯人使用的文字。最初是象形文字,从右向左书写。大部分为表意符号,也有-些表音符号。这些图形文字,在20世纪30年代被译读,研究者们认为,赫递的象形文字与埃及的象形文字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后来,赫梯人接受了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它加以改造,用来记录自己的印欧语系的语言。赫梯人的楔形文字也被捷克学者赫罗兹尼等人解诊
赫梯人留下了一部著名的法典—之赫梯法典淤,这部法典是在公元前l6世纪铁列平统治时开始编撰的。法典制定了二位继承原则,抑制了宫廷内江,保证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王国的一套高效率的行政体制,从而使它能够迅速强大,一度称霸西亚地区,
赫梯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之,在公元前14世纪就开始使用铁器。他们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们较早地发现了铁,开采了铁矿,发明了冶铁和铁器制造、使用技术,并且通过与其他民族的贸易,把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技术传播到当时文明世界的许多地区。
由于地处小亚细亚这块西亚、北非和地中海的连接之地,赫梯人成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居间者,他们的文化是埃及、两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诸文明之间的主要链环之一,而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征战和贸易以及其他形式的和平交往活动,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吕底亚人
赫梯帝国覆灭时,在其主要地域内的继起者是吕底亚人(Lydians)。吕底亚人是一支由小亚细亚土著民族同来自东欧的种族混合而成的印欧语民族,与爱琴海东岸的希腊各城邦有密切联系。他们生活富裕,以精美的战车和优质的金子及奢侈品而闻名。吕底亚人用沙金、羊毛,从两河流域到爱琴海的长途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吕底亚人建立的政权,位于现今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的疆土。他们在推翻赫梯帝国后,很快控制了小亚细亚沿海的希腊城市和黑黎斯河以西的整个高原地区。吕底亚人政权的寿命不长,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突然袭击吕底亚人的国都萨狄斯城,攻占并焚烧了这座城池。吕底亚人经此打击一撅不振。此后不久,他们的全部领土,包括沿海的希腊城市,全部落人居鲁士大帝的统治之下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8 15:06:49 +0800 CST  
三、米底人
米底人属于印欧语系东支的伊朗语族,公元前2000年的后期,从中亚进人伊朗高原,居住在里海以南,埃兰以北这块地区。米底人大部分布于札格罗斯山以东,最初有六个部落,约在公元前9—8世纪,由半游牧生活开始定居。希罗多德说,“米底人是分成各个部落散居各处的,而且在全部米底又是一片无法无天的状态……”。各部落之中“掠夺和不法的行为”十分“猖撅”,作为“法官”的部落领袖已经不能正直无私地来处理内部的纠纷,许多人“长期以来受着不公正审判的痛苦”。从这些话里可以隐约看出米底各部落的内部冲突,人压迫人的现象已经发生。
从公元前9世纪起,米底就屡受亚述的侵略,至8世纪臣服于亚述。亚述统治者的掠夺政策遭到米底人的强烈反抗,各部落在对外反抗中彼此联合。到公元前7世纪后半,米底的部落联盟已经形成了国家,并征服波斯各部落,脱离亚述独立。在这个过程中,米底人击败了亚述的盟友西徐亚人,征服了波斯人的部落,向他们征收贡赋,一度成为波斯人的宗主。国王库阿克撒列(公元前625—前585年)采取亚述的军事经验,组成包括多兵种的军队,势力渐大。库阿克撒列与斯基泰人媾和,并与新兴的迦勒底巴比伦结为同盟,在公元前612-605年间击灭亚述,并且将亚述领土瓜分,获得了伊朗的大部分、亚述北部和亚美尼亚的一部分,其疆域北起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南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成为西亚的一大强国。其后又征服乌拉尔图和玛纳,领土范围超过亚述帝国的北半部。约公元前590年,米底又和吕底亚争夺小亚细亚。战争延续了五年,双方因日食议和,以哈里斯河为两国国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米利都哲学家泰勒斯曾经准确地预测了这一年的日食,经推算为公元前585年。
米底由部落联盟发展为两河流域北部的强国,但为时不长。国内的贵族仍保有较大的权力,许多部落和地区也处于半独立状态。
关于米底早期国王在全国各地派遣“密探和偷听者”的传说,反映其统治并不稳定。公元前553—前550年,波斯各部落的首领居鲁士起来推翻米底末王阿斯提亚格(公元前584—前550年),米底灭亡。居鲁士在征服西亚大部地区以后,建立波斯帝国。
米底王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由雅利安人建立的统一国家。米底国家的建立和其征服活动,促进了伊朗高原上各个部落的统一和同化。但是,强大的米底国家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米底就被它昔日的臣属波斯人所打败,反而变成了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米底首都阿马丹则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夏都。在以后的亚历山大帝国、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统治的历史时期中,米底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融合进伊朗民族中。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29 13:03:56 +0800 CST  
四、波斯人

(一)、波斯人的民族来源
在西亚地区,5000年以前,主要先后经历了苏美尔人建立的城邦国家(公元前3000年后)、古巴比伦帝国(公元前19世纪后)、亚述帝国(公元前8世纪后)、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后)、伊斯兰世界(公元7世纪后)。几乎各大民族都在这个地方扮演过历史主角。波斯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波斯文明是西亚古典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西亚地区的文明和中国文明及欧洲文明不同。中国既是一个地理范畴,又是一个政治的范畴,还是一个文化的范畴。西亚地理复杂,不像中国那样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系统的地理结构。中国文明的发展可以用延绵不断的链条来形容,西亚则不能。中国文明发展的主体民族是汉族,西亚则是各大民族分别作为历史主角登上历史舞台的。西亚地区的文明和欧洲文明也不尽相同。欧洲文明有一个共同的文明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西亚则没有。
波斯人生活在西亚的东部,是继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之后,才从相对封闭的伊朗高原向外扩张,成为西亚的主角。
波斯人从雅利安人演变而来。他们是近东各民族中长得最英俊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亚细亚一带。约于公元前3000一前2000年分为两支向外迁徙,一支向南迁人亚洲,一支向西进人欧洲。向南迁徙的雅利安人又分为两支,一支迁人如今的伊朗一带,创造了波斯文明;另一支迁往印度,创造了印度教文明。
波斯人后来者居上,起初发展很落后,还是一个原始社会末期的小部落,但很快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
波斯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伊朗高原,是强壮剽悍勇敢的山地民族。伊朗高原是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因其四周或以高山阻隔,或为大海面临。其北接里海和中亚盆地,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东北起自兴都库什山脉,西北倚高加索山脉,西面还有札格罗斯山脉。因此,为波斯人塑造了相对独立的民族特性。
波斯人居住于伊朗高原的南部,到公元前6世纪初还处在米底人的统治之下。在这里生活最古老的居民是埃兰人部落。他们于公元前4000年就已定居在札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
当时波斯人处在原始氏族的发展水平,分为6个农业部落和4个畜牧部落。为了与米底人抗衡,波斯人逐渐形成部落联盟。富有的氏族开始支配别的氏族,阿契美尼德族脱颖而出,成为最强的氏族。
(二)、波斯帝国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伊朗高原西部米底人建立奴隶制国家,并曾与新巴比伦王国结成军事联盟,于公元前612一前605年击败并瓜分了亚述帝国。公元前7世纪,当米底国家强盛时,波斯人的部落联盟为米底人统治。不久波斯人兴起。
出身于阿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一前529年),借助米底内乱,于公元前553年率领波斯人反抗米底人的统治,于公元前550年击溃米底人,结束了米底人对波斯人的统治。
随后,波斯人开始进行扩张,粉碎了吕底亚、新巴比伦和埃及的反波斯联盟,先后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爱琴海东海岸的希腊城邦。
居鲁士对各地的神庙和宗教信仰一般采取保护的政策,还优待臣服的贵族,得到各地上层的支持。所以,当公元前538年波斯人兵临城下时,城内祭司贵族和商人打开城门,欢迎波斯人的到来,一举摧毁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29年,当居鲁士死于扩张战争时,波斯帝国已经基本形成。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一前522年)于公元前525年率兵征服了埃及。
波斯人对西亚的统治引起了被征服民族的强烈反抗。公元前522年,祭司高墨达领兵反抗波斯人并夺取了当地的政权,拉开波斯帝国境内各被征服民族纷纷独立的序曲。高墨达起兵后,冈比西斯死于从埃及回国的途中。随后,巴比伦人、亚述人和埃及人都展开了与波斯人的民族斗争。
波斯帝国内被征服民族的内乱威胁着波斯人在帝国中的地位。为了安抚内乱,与国王同样出身于阿契美尼德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一前485年),集聚波斯贵族,杀死了叛乱者高墨达,夺取国家政权。后来他对其他各族也一一进行了征服。大流士出征19次,俘虏9个王。
大流士一世执政期间,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恢复波斯帝国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帝国的疆土,使波斯帝国成为包括整个中近东领士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一一包括西起小亚细亚,东至印度河,西北曾一度占据了欧洲的色雷斯地区,南到埃及。
大流士一世之后,波斯帝国的首都不是一个而是四个(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和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住在每个都城。这种特殊的执政方法,对巩固波斯帝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大流士一世在吸取了西亚地区二千多年来奴隶主专政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完善的改革,建立完备的国家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成为典型的专制君主,包榄全国军事、政治、司法、财政大权于一身。国王之下,有一个由七名大臣组成的议事会,作为领导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国王办公厅有许多精通帝国境内各种语言的秘书。整个帝国划分为23个郡,包括波斯、埃兰等波斯人原先占领的地方,还包括巴比伦、亚述、阿拉伯和埃及等新征服的地方。每郡设郡守,执掌着地方行政和监督税收的大权。国王还派遣亲信到全国各地作为自己的耳目,监督各地行政机构的活动。
大流士一世机智地采取地方军、政分权的统治方式。波斯本部的军队是帝国军队的核心,由波斯人的精华组成。每郡设有不受郡守管辖的军事长官,统率大军防守地方各郡大城市。全国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总督统辖几个郡的军事长官。各地军事长官多由波斯人担任。为了迅速传达命令和调动军队,境内筑有完善的驿道网络,主要干线之长竟约达2400公里。
驻守驿站的军队,不仅保护国家的军事安全,而且保证商旅往来的安全,从而促进帝国境内的商业发展。
此外,大流士一世在帝国内统一了货币。统一货币是在西亚北非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既反映了当地商品货币关系的进步,也促进了该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波斯帝国地域辽阔,地理复杂,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波斯本部虽然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但在伊朗东部,中亚细亚和其他边远地区,仍然留有原始公社制度的存在,甚至有的地区还处在原始游牧部落的水平。
较发达的地区是巴比伦尼亚、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各郡。在那里,出现了属于国王和官僚贵族的大庄园。巴比伦工商业繁荣,驿道四通八达,全国各地的商人聚集此地发展贸易。高利贷和钱庄,都是必备的。
庞大的波斯帝国,虽说不上是昙花一现,但在历史上仅存在了200多年。在思考波斯帝国衰亡的历史原因中,下述因素不可忽视:
导致波斯帝国灭亡的最大原因是波斯人未能解决好跨界民族问题。小亚细亚沿岸有一座希腊历史名城叫“米利都”城邦。米利都是希腊文化的诞生地或发样地,在希腊人眼里占有重要的位置。自波斯人征服米利都后,米利都人与波斯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历史积怨。这样一来,米利都人就成为横跨波斯与希腊两国的跨界民族。公元前499年,米利都人举兵反抗波斯人,其他城市被征服的民族纷纷响应。波斯人于公元前493年打败米利都人,并把米利都这座历史名城毁于一旦,从而成为希腊与波斯两国之间发动战争的导火索。
在米利都人反抗波斯人期间,希腊人对米利都人进行了民族性的支援。波斯人的统治者大流士借口报复希腊人对米利都人的支援,于公元前492年夏天和公元前490年,两次发起对希腊的进犯,拉开了波斯和希腊之间的战争序幕,但最后的结局是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使波斯大伤元气,成为波斯衰亡的主要历史原因。大流士死后,他的继承人薛西斯,于公元前480年向希腊进犯。波斯人取得陆地上的胜利,可波斯海军在萨拉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次年,波斯陆军也被击退。此后,希腊人将波斯人设在色雷斯和赫勒斯滂的据点一一拔除。不久,小亚细亚也常遭袭击。波斯人被迫于公元前479年与雅典人议和,退出在爱琴海上的历史舞台。强大的波斯帝国由此开始转向衰落。
国内民族矛盾是波斯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在“希波战争”期间,被征服各族借机起来反抗,民族冲突有增无减。公元前521年,马尔吉安那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巴克特利亚和中亚细亚其他地区,也不断爆发起义。公元前480年,巴比伦人起兵反抗。埃及人,于公元前465年和公元前459年,两度爆发民族起义,于公元前405年一度摆脱波斯人的统治。
此外,在帝国晚期作战的军队中,被强制编人的外族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愿意作战,尤其不愿意向本民族作战。
第三个原因是波斯王族统治内部对王位的争夺之战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连年混战。仅公元前338一前336年的两年内,就先后有两个波斯国王死于宫廷政变。
公元前331一前330年,大流士三世的军队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粉碎,仅仅维持了200多年的波斯帝国宣告灭亡。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30 10:15:30 +0800 CST  
(三)、萨珊王朝
公元224年,帕提亚的波斯侯阿尔达希尔举兵独立,攻入伊朗西部和中部,帕提亚末王阿尔塔邦五世战败被杀。226年,阿尔达希尔占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重新统一伊朗,建立了萨珊王朝(226—642年),仍定都泰西封。萨珊主朝的统治较帕提亚时期为集中。全国分为十八省,总督由国王任命,听命于中央。国家收入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大宗,商人和手工业者也须纳税,只有祭司、官吏和军人免税。军队部分是骑兵,领有小块份地和国家给养,是战斗的主力;部分是步兵,地位较低,从农民中募集。
萨珊王朝初期政权稳定,农业因水利工程扩大而进一步发展,商业也进人繁盛时期。中国、印度、西亚、东罗马的往来货物,都经过伊朗;伊朗的毛织品、丝绸以及武器、珠宝等,也行销国外。手工业分工加细,逐渐与农业分离。3世纪时,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呈现繁荣。
萨珊王朝建立时,东方的贵霜帝国已经衰落,西方的罗马也正当塞维鲁王朝不振之际。阿尔达希尔一世向东扩展,在呼罗珊和莫夫绿洲巩固了东部疆土;在西方,则与罗马争夺亚美尼亚和叙利亚。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迫议和(232年),亚美尼亚势孤,为阿尔达希尔所并。从此萨珊与罗马斗争不绝,二百年间一共爆发了九次战争,主要目的都在争夺里海和黑海之间的要冲亚美尼亚。
沙普尔一世(240-271年)即位之初,亚美尼亚发生反抗,旋被压服。次年,沙普尔攻入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不久被罗马击退。258年,战争再起,沙普尔深入西亚,直抵安条克。罗马皇帝瓦勒里安在爱德沙附近被俘(259年),卡帕多细亚也被萨珊占领。这时帕尔米拉王国突兴于西亚,沙普尔在幼发拉底河以西征服的地区都不能守。到3世纪末期,罗马经戴克里先改革已暂趋稳定,萨珊则王位屡更。286年,罗马扶植亚美尼亚脱离萨珊。十年后,萨珊王那尔塞斯(293-301年)驱走亚美尼亚王,对罗马的战争又起。罗马遣加列里阿东入两河流域,败于卡雷。次年,加列里阿改从亚美尼亚突袭萨珊军,萨珊军新胜无备,几乎全被歼灭。结束这次战争的和约使萨珊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的五个行省,又把米底的一部分让予亚美尼亚。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31 14:42:18 +0800 CST  

沙普尔二世(309-379年)统治的前半期与罗马的君士坦丁大约同时。337年,君士坦丁死,沙普尔二世已经成年,对罗马的战争适于此时爆发。这次战争一直进行到350年,萨珊军屡次野战获胜,但不能拔除罗马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据点。359年,沙普尔二世再次发动对罗马的战争,攻入叙利亚。罗马皇帝朱里安率军反攻(363年),强渡底格里斯河,逼近萨珊都城泰西封,但终因力尽退兵,朱里安在撤退时身受重创。朱里安死后,罗马在军事劣势下与萨珊订立三十年和约,把那尔塞斯丧失的五省全部归还,割让美索不达米亚的三个要塞,同时宣告罗马势力退出亚美尼亚。和约订立后,沙普尔二世立即征服亚美尼亚,并进攻南高加索。沙普尔二世死后,萨珊国力渐弱。384年,又与罗马订约,瓜分亚美尼亚。至5世纪初叶,亚美尼亚置为行省。萨珊王朝前期和罗马的斗争,至此告一段落。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31 16:01:54 +0800 CST  

萨珊前期和罗马的斗争告一段落后,东北部厌哒人(白匈奴)的人侵渐渐紧迫。厌哒人在5世纪初叶开始进犯阿姆河及呼罗珊一带,萨珊王朝初虽获胜,但无力根绝边患。国王斐罗兹( 459-483年)在位时,连战十多年皆无功,其后陷人重围,受辱而和。483年,斐罗兹图为雪前耻,出兵再战。但这次的失败更大,不但全军溃灭,国王本人也被杀死。斐罗兹的兄弟继位时,萨珊不得不向厌哒年纳贡金求和。
长期的对外战争对伊朗内部的阶级矛盾产生很天的影响。人民苦于赋税和兵役的压迫,又不断遭受战争的破坏,极为不满。摩尼教的出现,实质上是穷苦大众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反抗。基督徒问题虽然与罗马斗争有关,但当时基督徒多为社会下层,他们拒不当兵,反对重税,也是对萨珊王朝进行斗争的一种形式。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也因反对袄教而掀起反抗(48I-483年)。到5世纪末期,伊朗本土也发生广泛的人民起义运动。人民要求废除奴役和剥削,恢复原始朴素的土地和财产共有的`}}j度,称为马资达克运动。这是公元5-6世纪之交伊朗历史上的重大豪件,它标志伊朗历史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
公元226年建立的伊朗萨珊王朝,到5世纪时发展成为亚洲西部的一个大帝国,历史上也称为新波斯帝国。它的版图包括伊朗高原和里海南岸(今伊朗和阿富汗)、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今伊拉克)以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大部分。
远自3世纪中叶起,伊朗和罗马帝国就不断发生战争。两河流域上游地区和高加索一带是双方争夺的焦点,目的在于控制东西方贸易的商路。5世纪初,萨珊王朝把亚美尼亚的东部改为行省,对被征服居民实行奴役和强制同化的政策,当地人民激烈反抗。5世纪后期,南高加索各国曾两次展开大规模反抗斗争。游牧民族的匈奴人和厌哒人则从高加索和中亚方面进攻伊朗。长期的战争影响了萨珊王朝的国内形势。
萨珊王朝时期,伊朗与罗马帝国之间曾断续进行长达几百年的战争。4世纪末叶以后,双方都受到外族人侵的威胁,战争一度停止,并曾结成短期的同盟。到了6世纪,萨珊王朝又与拜占廷不断作战,争夺地中海和黑海的商路,企图完全控制东西贸易。双方为战赂要冲亚美尼亚进行反复的争夺,尽管伊朗曾取得局部胜利,但毕竟未能长期占领拜占廷的任何领土。
572年,伊朗出兵占领也门,控制从也门经阿拉伯西部到达地中海和叙利亚的商路。6世纪60年代,伊朗与突厥夹击厌哒人,灭其国。吸哒的威胁消除之后,突厥人又来进攻。588年,南阿塞拜疆总督巴赫拉姆•曹宾打退突厥的侵犯,杀死突厥的可汗。
连年的战争消耗了国家的财力。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人民不满,地方大封建主遂乘机兴兵反对中央。589年,巴赫拉姆•曹宾在部分贵族的支持下称王,国王荷尔马兹德四世(579-590年)被杀。王子科斯洛埃斯二世(590-628年)虽得拜占廷的援助,不久即恢复王位,但地方大封建主割据如故,中央政权仍被削弱,和拜占廷的关系也未能因援助复位而改善。拜占廷曾从科斯洛埃斯二世获得领土为酬;606-608年,伊朗夺回共地,并经小亚深入卡尔息登。611年,战事再起。伊朗在最初数年颇得胜利,曾迫近君士坦丁堡,占领埃及亚历山大里亚。但自622年以后,拜占廷转入攻势。627年尼尼微之役,伊朗大败,泰西封岌岌可危。次年,科斯洛埃斯死,宫廷混乱,不得不与拜占廷议和,归还在战争初年所侵占的全部土地。
7世纪初,阿拉伯兴起,由南方和西方进攻伊朗。从632年起,十年之间,伊朗和阿拉伯进行了多次激战,曾以象队制服阿拉伯骑兵而暂时取胜。但萨珊王朝已因长期战争而财政竭蹶,国内分裂,政变屡起,国王和统兵将帅又懦怯苟安,终于不能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国土日蹙。637年,首都泰西封被占。叶兹底格德三世{632--651年)向伊朗高原方面退走,阿拉伯人追踪而至。642年在尼哈温一役,伊朗大败,伤亡十万人以上。叶兹底格德逃往中亚,萨珊王朝灭亡。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03-31 16:02:47 +0800 CST  

楼主:麟剑

字数:1267649

发表时间:2016-03-16 00: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20 13:46:16 +0800 CST

评论数: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