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殉国和投敌之高级将领略比较

第七节:抗战牺牲的208位高级将领分析
1、部队来源
中央军47位:陈安宝、周复、萧山令、张谞行、李忍涛、郑作民、李国良、戴安澜、彭士量、吕旃蒙、孙明瑾、齐学启、王剑岳、胡义宾、马威龙、吕公良、王竣、赖传湘、吴继光、闵季连、黄梅兴、蔡炳炎、朱赤、易安华、姚中英、李翰卿(原闽军旅长)、袁聘之、郁仁治、蒋志英、梁希贤、黄永淮、高致嵩、陈忠柱、王禹九、官惠民、赵翔之、邵存诚、杨膺谓(原湘军/粤军)、萧孝泽(1935年前为川军担任营附)、董续严(所在部1932年前属鲁军)、陈文杞、谢升标、睦宗熙、龚选登、燕鼎九、凌冬青、罗树甲
八路军45位:左权、符竹庭、刘海涛、谢翰文、洪麟阁(冀东抗联)、朱程、桂干生、范子侠、王先臣、易良品、马耀南、常德善、陆升勋、邓永耀、郭国言、萧永智、魏大光、董天知、刘德明、陈宇寰(冀东抗联)、汪洋、左清臣、闻允志、李林、杨宏明、赵义京、苏精诚、张友清、王远音、李贞乾、高嵩、曾仁文、孙开楚、包森、王溥、孙伯龙、孔庆同、郭好礼、韩明柱、刘子超、李竹如、才山、胡乃超、陈明、王立人
东北军25位:唐聚五、吴克仁、朱鸿勋、吴桐冈、姜宝德、方叔洪、黄德兴、江惟仁、刘桂五、王锡山、刘启文、邓玉琢、朱芝荣、扈先梅、刘震东、金镜清、胡式禹、王淦尘、卢广伟、王松元、张庆澍、魏凤韶(中途投赣军抗日)、武汉卿、张少鲂、白凤翔
西北军16位:张自忠、郝梦龄(1926年后改编为中央军)、冯安邦、武士敏、佟凌阁、赵登禹、刘家麒(1926年后改编为中央军)、陈德馨、朱家麟、朱世勤(原绿林)、张镜远、郑廷珍、马玉田、邵恩三、陈先正、窦来庚
晋绥军11位:王凤山、刘克信、石作衡、姜玉贞、王立业、梁鉴堂、李成林、赵锡章、徐积璋、邓佐虞、张成义
桂军10位:陈济桓、钟毅、阚维雍、秦霖、夏国璋、周元、胡厚基、庞汉祯、史蔚馥、张敬
湘系军队10位:章亮基、李必藩、周名琳、李恒华、彭璋、范荩、张彀中、黄启东、李伯蛟、易式谷
川军6位:李家钰、王铭章、饶国华、许国璋、陈绍堂、赵渭宾
粤军6位:罗策群、余子武、林英粲、朱炎晖、司徒非、钟芳峻
新四军5位:彭雄、田守尧、罗忠毅、廖海涛、鲁雨亭
东北抗日联军5位:赵尚志、杨靖宇、夏云杰、王德泰、李延平
滇军5位:唐淮源、王甲本、寸性奇、陈钟书、金述之
镇嵩军3位:张世惠、王宇震、万金声
陕西靖国军2位:金崇印、王儒钦
马家军1位:马秉忠
赣军1位:萧致平
原反蒋联军1位:马玉仁(原先后在孙传芳、张宗昌部、直鲁联军、反蒋联军)
义军将领9位:范筑先、李春润、王凤阁、李海青、张竞渡、成庆龙、韩家麟、邓铁梅、李文光
Burrjiang备注:以上名单,抗战牺牲的共产党高级将领55名(八路军45名、新四军5名、东北抗联5名),占26%。

2、年份统计
1932年4位(国民党中央军0位+国民党杂牌军0位+共产党0位+义军4位),
1933年1位(0+0+0+1)、1934年1位(0+0+0+1),1935年0位(0+0+0+0),1936年2位(0+0+2+0),1937年35位(11+22+0+2),1938年32位(4+23+4+1),1939年17位(7+8+3+0),1940年11位(2+3+6+0),1941年29位(8+14+8+0),1942年30位(5+6+19+0),1943年21位(3+9+9+0),1944年18位(7+10+1+0),1945年5位(1+1+3+0)
A、1937年到1939年的三年期间,国民党军队无疑是抗击日军的绝对主力,反应在殉国高级将领数量(75位,占89%)也占据绝对多数(1937年淞沪会战殉国14名高级将领、南京保卫战殉国9名高级将领)。
B、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日军对敌后游击区的报复是很明显的,反应在抗战最后六年共产党牺牲高级将领数量42位占37%,特别是1942年牺牲19位占63%,而1940年共产党军队不但结束了三年的迅速扩张并开始减少且随后连续五年维持在四五十万间。
C、与最后六年共产党牺牲高级将领占37%的比例相对应的资料是抗击日伪军的比例。根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资料,从1941年到1944年关内日军用其中约20万用于清剿共产党军队,占在华日军的大约27%(在华日军约70多万)。《八路军史》资料则是“1941年到1943年,不低于58%的关内侵华日军”。当然还有超过90%的伪军。
D、此消彼长的是,国民党军队最后六年除了因为1941年和1944年两次大溃败的因素,其他四年抗战殉国的高级将领数量明显大大降低(30位,占45%),甚至其中三年(1940年、1942年、1945年)低于共产党。
E、国民党军队1941年在中条山战役的溃败以及1944年在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使得国民党诸多高级将领殉国(中条山战役殉国12名高级将领、豫湘桂战役殉国13名高级将领),共产党军队数量抗战最后十个月期间迅猛扩张了一倍固然有准备大反攻的因素,也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规模空前巨大的豫湘桂战役(共产党军队的空档)有关。

3、籍贯统计
山东籍:国民党17位+共产党8位+义军3位=28位
湖南籍17+4+0=21位,河北籍16+5+0=21位,河南籍9+7+0=16位,辽宁籍9+4+3=16位
江西籍8+4+0=12位,湖北籍4+7+0=11位,广东籍9+1+0=10位
四川籍8+0+0=8位,广西籍8+0+0=8位,浙江籍7+1+0=8位,江苏籍7+1+0=8位,吉林籍3+2+2=7位
陕西籍3+3+0=6位,安徽籍5+1+0=6位,山西籍5+1+0=6位,云南籍5+0+0=5位,福建籍2+3+0=5位
甘肃籍1+0+0=1位,重庆籍1+0+0=1位,黑龙江籍0+0+1=1位,天津籍0+1+0=1位

4、殉国前职务军衔统计
上将2名: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李家钰
中将25名:中将军长郝梦龄、唐淮源、陈安宝、吴克仁、冯安邦、武士敏、王甲本,中将副军长佟凌阁、朱鸿勋、章亮基,中将师长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王凤山、李必藩、钟毅、刘家麒、方叔洪、寸性奇,中将副师长周元,中将周复、张谞行、李国良、刘震东、陈济桓
少将107名:略

5、殉国前的官位军衔41名统计
陆军中将加上将1名: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陆军中将9名:集团总司令李家钰,军长郝梦龄、唐淮源、吴克仁、冯安邦,副军长章亮基,师长王铭章、赵登禹,其他李国良
陆军少将31名:军长陈安宝、王甲本、武士敏,副军长郑作民、朱鸿勋,师长饶国华、戴安澜、刘家麒、李必藩,副师长齐学启、姜宝德、彭璋、江惟仁,旅长姜玉贞、张彀中、王锡山、梁鉴堂、黄梅兴、蔡炳炎、刘启文、陈钟书、陈绍堂、陈德馨、郑廷珍,参谋长张谞行、陈济桓、李恒华、黄启东,其他萧山令、刘震东、金镜清

6、资料来源统计
国民党官方名单未收录,胡博收录:王锡山、王宇震、李伯蛟、陈先正、吴桐冈、梁希贤、杨膺谓、金崇印、金述之、马玉田、马秉忠、周名琳、江惟仁、闵季连、董续严、睦宗熙、龚选登、胡厚基、史蔚馥、章亮基、范荩、易式谷
国民党官方名单收录,胡博2012年网上统计收录,随后的《碧血千秋》未收录:陈忠柱、武汉卿、王松元、李恒华
国民党官方名单收录为中将,胡博仅2007年列为追赠中将、后来未再收录:李忍涛、朱世勤
国民党官方名单收录为少将,胡博仅2007年列为追赠中将、后来未再收录:谢升标、郁仁治
国民党官方名单收录为少将,胡博仅2007年列入、后来未再收录:袁聘之、燕鼎九、窦来庚
国民党官方名单收录为中将,胡博未收录:李成林
国民党官方名单未收录、胡博未收录:凌冬青、罗树甲、白凤翔、萧致平

第八节:抗战投敌的61位国民党高级将领
该文暂未列举被俘投降日伪,随后反正或逃脱的高级将领方先觉、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刘景良、白凤翔、朱占魁(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等;未列举奉命投日伪的唐明生、周镐、王天祥等;未列举投敌时已经不是现役军人的姜西园、刘郁芬、杨揆一、鲍文越、富双英、陈大章、潘毅、叶蓬、刘夷、门致中等。

1、庞炳勋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被围歼投日伪
2、孙良诚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上将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 率部3万投日伪
3、毕泽宇 西北军将领 第69军军长 毕戴宇 被围率部教导师三个团5000人投日伪
4、孙殿英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军长 被围率部1万多人投日伪
5、金亦吾 黄埔三期 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2纵队司令 被俘投日伪
6、杨汝贤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副军长 杨明清 随孙殿英投日伪
7、何行健 中央军将领 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 何行键 率部投日伪
8、李长江 赣军将领 鲁苏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其下属是纵队少将司令) 率部五个纵队1万余人投日伪
9、公秉藩 西北军将领 第30军第30师师长 被俘投日伪
10、刘明夏 黄埔一期 第14军第94师少将师长 被俘投日伪
11、李震汾 西北军将领 第40军第106师师长 被俘投日伪
12、韩子乾 东北军第51军第113师少将师长 韩子恒 被俘投日伪
13、潘干丞 中央军税警总团辎重营上校营长、第89军第117师第351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89军第33师副师长兼109团团长、第89军副参谋长兼第117师少将师长,率部投日伪
14、吴化文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4师少将师长兼山东保安第1师师长 率部2万多人投日伪
15、刘月亭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暂编第3师少将师长 刘月庭 被俘投日伪
16、杨克友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暂编第3师少将师长 杨克尤 杨克猷 随孙殿英投日伪
17、王廷英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暂编第4师少将师长 随孙殿英投日伪
18、赵保原 东北军将领 鲁苏战区暂编第12师少将师长兼山东省第13专区保安司令(最多时兵力1.2万) 兼伪军剿共第七路军司令 率部投日伪
19、陈孝强 黄埔二期 第27军预备第8师少将师长 被俘投日伪
20、王清浣 西北军将领 第39集团军新编第6师少将师长 随孙良诚率部投日伪
21、陈光然 西北军将领 第39集团军新编第181师少将师长 随孙良诚率部投日伪
22、赵云祥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第39集团军新编第30师少将师长 随孙良诚率部四千投日伪
23、厉文礼 西北军将领 山东第八区保安司令(3万多)、鲁苏战区游击第2纵队(名义2.5万,实际1.2万)少将司令 被俘投日伪
24、赵瑞 晋绥军骑兵第1军第1师少将师长 被俘投日伪
25、杨诚 晋绥军骑兵第1军第5师少将师长 被俘投日伪
26、赵星彩 西北军将领 第24集团军参谋长 随庞炳勋投日伪
27、李宝琏 桂军第84军第189师少将副师长兼第566旅少将旅长 只身投日伪
28、荣子恒 东北军将领 第112师副师长兼第334旅旅长、鲁南游击指挥部总指挥 率部(2万人)投日伪
29、蔡雄飞 东北军/晋绥军将领,第68师少将副师长 蔡熊飞 被俘投日伪
30、文大可 西北军将领 第39集团军第69军教导师副师长 温大可 随毕泽宇投日伪
31、段炳昌 晋绥军骑兵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 被俘投日伪
32、何焜 晋绥军骑兵第1军第5师少将副师长 率部投日伪
33、王遂庆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暂编第3师副师长 王瑞庆 随孙殿英投日伪
34、王瑞亭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暂编第4师副师长 随孙殿英投日伪
35、于怀安 西北军将领 鲁苏战区新编第4师副师长 随吴化文投日伪
36、杜淑 豫冀边区游击指挥官兼第1战区游击第13纵队司令、第47师副师长 率部投日伪
37、丁本树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率部投日伪
38、夏维礼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率部投日伪
39、侯如墉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 随庞炳勋投日伪
40、孙鸣全 中央军第10军少将参谋长,孙鸣金,孙鸣五,随方先觉投日伪
41、王清瀚 西北军第69军参谋长兼独立第4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日伪
42、冯养田 西北军将领 新编第5军参谋长 冯春田 随孙殿英投日伪
43、刘启雄 黄埔二期 第87师第260旅少将旅长 被俘投日伪
44、高鹤飞 黄埔三期 第89军第33师第99旅少将旅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 被俘投日伪
45、吴漱泉 东北军将领 第117师第351旅少将旅长 被俘投日伪
46、古鼎新 西北军将领 第128师第384旅旅长 率部投日伪
47、潘胜富 西北军将领 第128师独立第1旅旅长 潘尚武 经古鼎新劝降,率部投日伪
48、苏振东 西北军将领 第128师独立第5旅旅长 经古鼎新劝降,率部投日伪
49、赵天时 西北军将领 第128师第381旅旅长 被俘投日伪
50、苏景华 西北军将领 第128师独立第2旅旅长 率部投日伪
51、张海平 西北军将领 第128师独立第3旅旅长 率部投日伪
52、谭松艇 晋绥军将领 第6集团军独立第3旅旅长 率部投日伪
53、黄贞泰 西北军将领 第39集团军新编第13旅旅长 随孙良诚率部投日伪
54、贺凯宪 中央军将领 第2旅旅长(估计是第一战区第15集团军暂编第2旅) 率部投日伪
55、郭俊峰 西北军将领 第39集团军特务旅旅长 随孙良诚率部投日伪
56、张步云 山东保安第2师(约万人)师长 率部八千投日伪
57、齐子修 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山东警备第三旅旅长 被俘投日伪
58、王锻 晋绥军将领 第68师少将参谋长 被俘投日伪
59、徐承德 江苏游击第6纵队司令 率部投日伪
60、徐继泰 第89军第117师第349旅旅长、江苏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江苏保安第5旅(3800人)旅长 率部投日伪
61、秦庆霖 安徽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鲁苏战区游击第7纵队司令 随李长江率部投日伪

第九节:抗战投敌的2名共产党高级将领
根据国民党前线指挥官“少将”通常的标准,共产党军队低于2000兵力的一号指挥官、低于5000兵力的二号指挥官,没有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1、王凤鸣: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39年6月扩为旅级8900人,1939年12月发展到1.2万人)政治部主任(实际职务是次于支队长、政委、副队长、参谋长之后的第五号首长,但是从其在负责肃反时能正大光明地逮捕副队长来看,王凤鸣实际权力是支队前三位首长)兼第四大队政委。作为逾万兵力的苏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的王凤鸣是八路军投日伪最高级别的将领,就实际职务而言,相当于国民党的上校师参谋主任(1万兵力的国民党师部,通常有三名少将,即少将师长、少将副师长、少将参谋长,偶尔有第四名少将,如少将参谋主任、少将参谋处长等,极少有五名少将以上高级将领),就实际权力而言,万余兵力的前三号首长搁在国民党的标准自然是少将。因八路军和新四军投敌将领级别都很低,或者兵力都很少,按照实际权力勉强将王凤鸣列入“投敌的高级将领”。
2、谢文东:抗日民众救国军(4000余人,东北抗联第八军前身)司令,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后改北满抗日联军,包含北满第三军、第四军、汤原反日游击队后为第六军、第八军前身民众军、第九军前身自卫军、第十军前身双龙队、第十一军前身明山队)军事委员长,东北抗联第八军(成立时300多人,发展到约2000人)军长,最后率部残余30多人投日伪。谢文东麾下兵力大约2000人左右,如果严格按照国民党的标准,不足以列为“高级将领”,因东北抗联投敌将领的兵力都很少,故勉强将谢文东列入“投敌的高级将领”。

第十节:未列入该文的抗战牺牲将领和叛逃将领说明
一、以下共产党抗战牺牲将领未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1、石景芳: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6000多人,辖三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兵力不到2000人)司令员,抗战牺牲,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2、马玉堂:八路军第129师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兵力约2000人)司令员,抗战牺牲,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3、孙春林: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军区北海军分区(估计1000多兵力)司令员
4、理琪: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牺牲时各部总兵力约2000人)司令员,抗战牺牲。
5、陈荣久:东北抗联第七军(兵力1500人)军长,抗战牺牲,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6、汪雅臣:东北抗联第十军(兵力1000多人)军长,抗战牺牲。
7、许亨植:东北抗联第九军(兵力400人)军长,抗战牺牲。
8、叶成焕: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772团团长,抗战牺牲,第一批14个主力团团长之一,1933年任红11师政委,在国民党殉职高级将领中,没有团长列入,故叶成焕团长也不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9、陈锦秀: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团长,抗战牺牲,第一批14个主力团团长之一、原红75师师长。
10、黄玉清:东北抗联第4军政治部主任(即政委)兼第1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五个军,估计约近万)总部政务处主任(第五号首长)兼第四军(2000多人)政治部主任(第二号首长),抗战牺牲,将近1万兵力的军部前五位首长,相当于国民党的上校师参谋主任(1万兵力的国民党师部,通常有三名少将,即少将师长、少将副师长、少将参谋长,偶尔有第四名少将,如少将参谋主任、少将参谋处长等)
11、刘曙华:东北抗联第八军(约2000人)政治部主任(实际政委),抗战牺牲,2000兵力的二号首长,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12、抗战牺牲的马德山、杨太和、曹国安、李文彬、李红光、周树东、左子元、王仁斋、史忠恒、张传福、傅显明、张相武、韩浩、李天柱、郝贵林、关化新、王毓峰、张连科、王汝起、赵庆祥、郭铁坚、陆希田、张镇华等等东北抗联师长,兵力少则200人,多则1000余人,大多数几百人,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二、以下共产党降日将领未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1、单德贵: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三支队(2000多人,团级)司令、冀东军分区第13团(第三支队并入)副团长(第二号首长),投日伪,2000多人的团级司令,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2、滕松柏: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2000多人)副军长,投日伪,2000多兵力的二号首长,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3、陈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10团(1800多人)政委,投日伪,团政委不列入高级将领。
4、李华堂: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后改北满抗日联军)副总司令,投日伪,东北抗联第九军(800多人)军长,全军覆没之际下山投降日军,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5、安光勋:东北抗联第一军(3000多人)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第二号首长) 养伤期间被俘投降,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6、齐云禄:东北抗联第10军(兵力1000多人)副军长,投日伪,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7、宋一夫:东北抗联第5军(3000多人)政治部主任(第三号首长),投日伪,3000多兵力的三号首长,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8、张经武:新四军第7师第19旅第56团政治部主任、皖南支队(1943年2月800多人,1945年8月兵力5000多人,1944年9月张经武独自叛逃时皖南支队兵力估计3000多人)政治部副主任(第五号首长),投日伪
9、罗英: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1500人)政治部主任(第三号首长),投日伪。
10、程斌:东北抗联第一军(3000多人辖三个师)第1师师长,投日伪,最后率部120人投敌,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11、投日伪的朱镇、兰志渊、高世魁、秦秀全、王振祥、陈云升、赵庆珍、王子孚、曲成山、董宪章、关文吉、郭成、关书范、林宇城、吕歧山等东北抗联师长,兵力少则200人,多则1000余人,大多数几百人,兵力太少,达不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通常标准。
三、以下国民党降日将领暂未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1、张昌德 川军第50军第114师第430团上校团长、少将代理师长 率部投日伪
2、张海帆 黄埔二期 第五战区独立第16师上校参谋长 被俘投日伪
3、邱吉胜 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 被俘投日伪
4、丁丛堂 鲁苏战区游击纵队第1支队(大约两三千人)司令 丁从堂 丁聚堂 随李长江率部投日伪
5、顾秀武 鲁苏战区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 顾秀五 颜秀五 随李长江率部投日伪
6、陈才初 鲁苏战区游击纵队第5支队司令 陈才福 随李长江率部投日伪
7、范杰 鲁苏战区游击纵队第11支队司令 随李长江率部投日伪
8、景顺阳 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 景顺扬 率部投日伪
9、吕其赓 苏北游击纵队第1支队司令 率部投日伪
10、孙良才 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 率部投日伪
11、孙玉田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警备处长 随孙良诚率三个团投日伪
12、宁春霖 东北军将领 山东鲁西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随吴化文率部投日伪
13、丁锡山 忠义救国军淞沪区指挥部第八支队上校支队长
14、李守信 东北军骑兵第17旅(原旅长逃跑,同仁推李守信团长担任旅长,并投降日军)旅长
15、于光辉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游击第4纵队副司令 随侯如墉投日伪
16、杨志希 西北军将领 冀察战区游击第4纵队参谋长 随侯如墉投日伪
17、杨仲华 江苏保安第8旅旅长/江苏保安第三路总指挥 率部投日伪
18、李讴一 黄埔七期 国民党第三游击区参谋长 战败投日伪
19、刘相图 西北军 鲁苏联军西北集团军总指挥 率部投日伪
20、周九如 江南游击第18纵队司令 率部投日伪
四、未列入该文的几位共产党叛逃将领说明
1、朱占魁:朱占奎,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兵力1.5万)司令员、第十军分区司令员,被俘投降日伪,随后逃脱。与刘景良以及国民党中央军的方先觉中将军长、周庆祥少将师长、葛先才少将师长、容有略少将师长、饶少伟少将师长相似,暂不列入该文。
2、张子元:八路军冀中军区警备第1团(甲种团2000多人)团长,被俘后经组织批准降敌留在地下工作,“最后组织特别挺进队起义,拉回太行根据地”。团长不列入高级将领,且根据目前的资料张子元是奉命降敌,且最终反正。
3、邢仁甫:第115师教导6旅旅长兼冀鲁边军区(6000多兵力)司令员,官方资料是1943年底投奔国民党蒋鼎文担任“挺进第一纵队司令”,1944年叛国民党投日伪。有网友证明邢仁甫在投奔蒋鼎文之前联系了日本人,但并无资料证明邢仁甫在投奔蒋鼎文之前就投降了日本人。
4、杨铮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6000多人,辖三个军分区)第3军分区(兵力不到2000人)司令员,首先兵力不到2000人,达不到该文“高级将领”的要求,其次杨铮侯跟随邢仁甫叛逃。
5、张绍东: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团长,第一批14个主力团团长之一,叛逃至国民党,另外团长不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第十一节:抗战殉国和投敌之高级将领略比较
网络中有一种现象,在列举国民党抗战殉国和投敌之现象时,将抗战殉国名单无限扩大,马英九先生罗列的268名抗战殉国将军是夸张集大成者,似乎只要是抗战期间离世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恨不得列进来,不是高级将领的追赠一个也列进来,数字越大越好。大陆的很多网友无以分析而盲从。相反,在列举国民党抗战降敌之现象时,便将中央军和杂牌军高级将领区分开来,甚至得出过黄埔系没有降敌之高级将领的结论。
另外一方面,在列举共产党抗战牺牲和投敌之现象时,将抗战牺牲名单无限缩小,“共产党抗战只牺牲了一名高级将领左权”的谬论曾一度占据了网络论坛和国人心灵,不但不将符竹庭、刘海涛、彭雄、朱程、田守尧、桂干生、范子侠、王先臣、罗忠毅、易良品、马耀南、常德善、魏大光等麾下至少五六千人以上的军分区司令员、旅长等列为高级将领(这个编制搁在国民党就是标准的少将师长,至少也是少将旅长),说他们不是国民党封的“少将”,还将赵尚志、杨靖宇等麾下上万兵力的东北抗联高级将领排出在外,说他们不是中共领导的。相反,在列举共产党抗战降敌之现象时,将东北抗联麾下几百人的师长罗列了十多人,而且由于实在无以可数,只好关注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政治协理员(团级干部)罗保成、新四军江苏兴化县独立团政委李庭芳、八路军冀中抗3团副团长王洗凡、江苏海陵县独立团副团长李振东(共产党军队的地方团兵力通常是1000人,副团长通常是第三号首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临淄独立营(几百人)营长王砚田、兴化县兴南区独立大队队长沈致祥(1941年7月率独立大队60余人投降汪伪22师)。
高级将领一一牺牲 一投敌一评价
中央军一一一47名一一8名一中央军高级将领抗战殉国数量排第一
东北军一一一25名一一5.5名
晋绥军一一一11名一一6.5名
西北军一一一16名一一31名一西北军高级将领抗战投敌数量排第一
国民党其他一56名一一10名
国民党总共一144名一61名
共产党总共一55名一一2名一共产党抗战牺牲高级将领总数高于中央军
八路军一一一45名一一1名
东北抗联一一5名 一一1名
新四军一一一5名 一一0名
1、无论是“抗战殉国”名单还是“抗战投敌”名单,国民党高级将领前四名(不分先后)都是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中央军抗战殉国将领最多(比八路军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都要多),而投敌高级将领果然相对较少(黄埔系仅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金亦吾、第94师少将师长刘明夏、预备第8师师长陈孝强、第260旅少将旅长刘启雄、第99旅少将旅长高鹤飞,可归入中央军的还有军统系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何行健、第89军副参谋长兼第117师少将师长潘干丞等),说明在抗战中,正面战场的中央军牺牲巨大。西北军投敌高级将领占到将近一半,无疑有庞炳勋、孙良诚、孙殿英、吴化文四人的重要功劳,也有杂牌军在抗战中被排挤的因素,毕竟通过抗战,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等地方势力消失了。川军投敌级别最高的是第114师第430团上校团长代理师长张昌德,也未列入高级将领名单
2、抗战投敌的八路军将领中,冀东军分区第13团副团长(第二号首长)单德贵、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10团(1800多人)政委陈兴都不足以列入“高级将领”之列,仅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王凤鸣勉强可列入高级将领。
3、新四军第7师皖南支队(估计三四千人)政治部副主任(第五号首长)张经武是抗战投敌级别最高的新四军将领,完全不足以列入“高级将领”之列。
4、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中,八路军仅次于中央军排在第二,这实在是对于“游而不击”最大的讽刺。“而共产党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总数55名,高于中央军的47名”,这个事实必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真相总是难以让人接受,这个随着历史真相的逐步还原,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知道“共产党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总数高于中央军抗战殉国高级将领”的事实。
楼主 burrjiang2  发布于 2018-04-04 21:27:37 +0800 CST  

楼主:burrjiang2

字数:10768

发表时间:2018-04-05 05:27:3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1 09:39:16 +0800 CST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