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群英

第001章 浪荡子登极 谁说虎父无犬子

完美复仇

公元578年,北周出了塌天大事。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北周大皇帝宇文邕暴死,将一个鼎盛的大周帝国扔给了他年幼无知的继承人、忠肝义胆的大臣和心怀鬼胎的野心家们。
宇文邕的一生非常短暂,只活了三十六岁,虽然在位时间不算短,共计十九年,但由于前期大权基本在权臣兼堂兄宇文护手里,他亲政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六年而已。
但英主就是英主,短短六年如白驹过隙,但宇文邕却做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把大权从宇文护手中夺了过来。
夺权的过程非常具有戏剧性,一点不比康熙智擒鳌拜逊色,夺权的难度却比圣祖爷大了无数倍。因为鳌拜虽然跋扈,甚至有时候还要做势打康熙,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取而代之,更不要说危及小皇帝的性命了。但宇文护没这么简单,他不仅想要宇文邕的权,还想要宇文邕的命——宇文邕的两个哥哥,也是他的两个前任皇帝(天王),就是死在宇文护的毒手之下,只因为这两个人不肯做一个盖印傀儡。
宇文护是历史上著名的屠龙手,他杀皇帝杀上了瘾,死在他手里的皇帝一共有三个:
西魏恭帝拓跋廓。
北周天王宇文觉(宇文邕的异母兄)。
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邕的另一异母兄,兄弟三人同父异母)。
巧合的是,上述三位帝业崩殂者均死于毒药之下,可见宇文护是那个乱世首屈一指的用毒高手,可以和著名的四川唐门相提并论。
有了两个哥哥的前车之鉴,宇文邕这个皇帝当得特别小心,凡事都把宇文护排在前面,自己则恭恭敬敬且心服口服地当个小跟班,没有野心,没有不满,没有抱怨。宇文护对此十分满意,甚至怀疑他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因此暂时没有动杀掉堂弟的念头。
但在宇文邕谦虚谨慎的外表下,是复仇的岩浆在沸腾、在积聚、在奔涌,宇文护完全被堂弟的表象给骗了,宇文邕隐忍了整整十三年!当宇文护最后明白过来的时候,脑袋已经被堂弟用一柄沉重的玉珽开了瓢。
我们复盘一下宇文邕那天的复仇计划。
这一天,宇文护从外地回到长安,见过皇帝宇文邕之后,兄弟俩说了一会儿话,就一起去拜见皇太后——宇文邕的生母。
宇文邕本是庶出,即位之后尊生母为皇太后。
两人一边走着,宇文邕一边说:“最近太后上了年纪,喜欢上了喝酒,有点喜怒无常,我劝过多次都没什么效果,等下兄长是不是帮我劝劝太后?我写了一篇《酒诰》,等下进去,请兄长帮我在太后面前念念。”
宇文护满口答应。
进入太后所居的含仁殿,寒喧之后,宇文护按宇文邕的要求给太后读《酒诰》,后者看似不经意地踱着步,慢慢就踱到了宇文护的身后。
一般在面见太后的时候,往往是太后和宇文护坐着说话,贵为皇帝的宇文邕则恭顺地站在一边殷勤地伺候着。这一次也是这样,宇文邕先是站在宇文护的身边,然后悄无声息地转到了堂兄的后面。
宇文护不以为异,仍在聚精会神地读《酒诰》。
读到一半的时候宇文护不读了,原因是一柄玉珽砸在了他的后脑。
玉珽是帝王使用的笏板,根据《说文》里的说法,珽者,大圭也,长三尺。宇文邕就是用这样一柄长大而沉重的玉制的板砖拍在了堂兄的脑袋上。
宇文护立即瘫倒在地上,但还没有死,浑身抽搐。
皇帝命令旁边的宦官何泉把宇文护彻底杀死,何泉吓得也浑身抽搐,比宇文护抽搐得更凶。他对着宇文护连砍几刀,血呲呲地往外窜,就是没砍到要害,宇文护都替何公公急。
关键时刻,还是宇文邕的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卫公宇文直跳了出来,在确认了宇文护已经没有了任何反抗能力之后,手起一刀,将宇文护的脑袋砍了下来。
顺便说一句,宇文直本是宇文护的铁杆拥趸,就因为打了败仗被宇文护罢了官,于是对宇文护恨之入骨,伺机报复。
就这样,原来恭顺的小绵羊宇文邕一举除掉独掌北周大权十六年、势力盘根错节的大权臣宇文护,露出了磨砺已久的獠牙!既为两个屈死的哥哥成功复仇,也从此解放出被宇文护束缚多年的手脚,走上了千古一帝之路。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4 21:43:46 +0800 CST  
昨天没有更新,今天补上,感谢大家支持!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6 09:37:42 +0800 CST  
为方便大家联系,就《隋唐群英》建立高质量社群、相互学习、彼此沟通,现将本人微信二维码公布给大家,请在加微信时注明“隋唐群英”即可。感谢大家关注!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6 09:40:48 +0800 CST  
改革开放和灭佛

宇文邕独掌大权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严峻的国际形势。
北周的东面,是强盛的北齐。北齐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王朝,但综合国力仍比北周高出一大块。
北周的东南,是江南富庶的陈朝。虽说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一代不如一代,疆域一个比一个小,但统辖江南半壁河山的陈朝仍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强敌。
北周的北面,是强悍的突厥,北齐北周都得向它进贡。突厥佗钵可汗对此非常得意,他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这两儿就是指的北齐和北周。
所以,此时的北周,从南、北、东三面被强敌包围,西面倒是没有敌人,因为西面就是浩瀚无垠的大漠。
此时的北周,和现在被阿拉伯强敌环绕的以色列差不多。
对新掌大权的宇文邕来说,除了改革开放之外,没有第二条生路。宇文邕决定:谁不改革谁下台!
大周的改革,是一套迅猛刚烈的组合拳。
首先在政治上加强集权,把大冢宰权力虚化(之前宇文护就是担任这一职位,权力比皇帝还大),大权归于皇帝之后,组织能力得到本质的改善,事情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强。
其次是军事上改革兵制,让符合条件的全体公民都有当兵的权利,因为在此之前,汉人是不允许当兵的!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最大的信任莫过于让其参与,宇文邕的全民皆兵理论极大增强了北周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然后是经济上的突飞猛进。说到经济改革,就不得不提到宇文邕灭佛。
我们还记得杜牧那首著名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实,不止是南朝,北朝对佛教的信奉也一样登峰造极。中国极为辉煌的几个石窟文化,如山西大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就是见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多是佛教徒,而宇文邕的父亲、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宇文泰也是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
但问题来了,问题不在于佛教徒多。佛教徒再多都不是问题,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但好多佛教徒都出家当了和尚(和尚本意是有很高修行成就的出家人,在此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当成出家人的统称),这就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和尚不事生产,出家人多了粮食就减产。
和尚不纳税,出家人多了国库就空虚。
和尚不服兵役,出家人多了军队就没人当兵。
和尚不服徭役,出家人多了就没人搞基础建设。
而且,寺院广占良田,对农业生产是一种极大的危害。
由此可见,佛教徒多了,仓库没有粮食、国库没有钱、军队没有兵、没人搞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还怎么玩呀!
于是,雄才大略的宇文邕大手一挥,灭佛。
本来宇文邕对道教情有独钟,寄希望于用道教取代佛教“国教”的地位,还因此组织了超大规模的辩论会,准备把获胜的道教顺势抬上去,没想到宇文邕寄予厚望的道长们在伶牙俐齿的和尚们面前被驳得哑口无言,一个个灰头土脸以头抢地。
大丢其脸的宇文邕大怒,决定佛教道教一起禁。
这下捅了马蜂窝。
在南北朝禁佛基本就是往油锅里撒盐,这种事情也就是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宇文邕这种有独夫气质的人才做得出来。
一时间天下汹汹,高僧们纷纷出动,反对宇文邕的灭佛政策。
宇文邕不为所动,甚至后来在灭亡北齐之后在北齐故地继续推行灭佛政策,以至佛教高僧净影慧远大师诅咒宇文邕会下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是所有地狱中最底一层,一旦跌进去,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慧远非彼慧远。
这个慧远大师是净影寺的高僧,并非是净宗初祖、东林寺的慧远大师。后者比前者稍前,和著名的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
一片反对声浪中,宇文邕显示出超人的冷静和坚韧,反对的人越多,越无法撼动他灭佛的决心。
于是,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灭佛运动取得圆满成功,短短时间内,北周综合国力猛增,国家土地多了,国库钱多了,打仗的士兵多了,基础建设上去了,最关键的,多年来与北齐对峙中的不利局面,彻底扭转了!
早在东魏西魏的高欢、宇文泰双雄并立时代,西魏由于关中残破的原因,国力就始终不如东魏;到了东魏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后,虽经一代枭雄宇文泰多年苦心经营,北周仍然居于劣势。
而这个劣势,在宇文邕的手里,剧情反转,一举逆袭!
这都是灭佛的功劳。
但这不是灭佛的全部,之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不仅毁灭寺院,推倒佛像,还对出家人进行虐待打杀,精神打倒+肉体消灭。
比起拓跋焘的野蛮行径,宇文邕则文明得多也人道得多,既没有精神上折磨也没有肉体上虐待,只是勒令出家人还俗。对于部分德高望重、社会影响大的领袖人物,还委以官职、妥善安置。总之,这只能算是场温和的法难。
这就是宇文邕,有魄力、有手段、有恒心、有高度,是个十分难得的“四有青年”。
宇文邕的中央集权和改革开放都在极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兵强马壮的北周随即将屠刀举向了北齐,准备一举灭亡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王朝。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6 09:50:53 +0800 CST  
今天晚上继续更新,该灭齐了。灭齐稍微长一点,估计至少要分两次才能更新完毕。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8 13:05:52 +0800 CST  
灭齐

蒋委员长有言曰:攘外必先安内。
所以,宇文邕在安内了内部之后,就开始把屠刀伸向了卧榻之侧的北齐。
北周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此消彼长,之前国富民强的北齐慢慢就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中。
从北齐实际建立者高欢开始,这个王朝的历任统治者就具有独特的禽兽基因,个个都是残暴、无耻、奢华、怠政、血腥和变态的集大成者,到了现在的北齐后主高纬时,前六个禽兽基因仍在,又加了一个关键词:懦弱。
看清了形势的宇文邕拍板:大军东进,吹响灭齐的号角。
周军三军用命,势如破竹,连下齐城三十多座,但在金墉城下遇到了猛烈反抗,恰好宇文邕病倒在军中。病中的年轻皇帝决定撤军,将刚刚占领的三十多座城池全部放弃,冷处理一下。
大军压境之际,守城的各派势力会达成暂时的和解和平衡,一致对外;一旦外部威胁消失,立即耗子动刀——窝里反。
宇文邕退兵后,北齐十分得意,觉得北周这次劳师袭远,白忙一场,什么便宜也没占着。于是,警报解除,大家重回太平盛世,歌乐弦管,酒池肉林。
宇文邕却没闲着,这一次看似打个平手,却试探到了北齐的虚实。宇文邕很清楚,现在的北齐就像一个虚弱的胖子,外强中干,只要找准要害猛踹一脚,就可以将这个庞然大物直接干翻。
是的,宇文邕之所以把拳头收回去,是为了更迅猛地出击!
一年之后,北周十五万大军再次齐集,东向伐齐。
这一次宇文邕学聪明了,没有计较一城一地的丢失,而是御驾亲征,率领禁卫军直扑平阳。
平阳成为周、齐角力的胜负手。
平阳一失,则晋阳不保;晋阳一失,与晋阳只有一太行山之隔的北齐都城邺城则可一鼓而下。
双方都看到了平阳之战的重要性,双方的皇帝都亲自出马。所不同的是,北周皇帝宇文邕带来的是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而北齐皇帝高纬带来的,除了军队还有他最宠幸的淑妃冯小怜。
讲究情趣的高纬经常性地把他的大军扔下,带着冯小怜到处打猎。
这一天,他又带冯小怜出猎祁连池。
玩得正欢的时候,前线一连传来三份急报,平阳危急,旦夕城破。
关键时刻,高纬显示出了他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帝王气概:不管它,继续打猎。
天黑的时候,战报传来:平阳失守!大惊失色的高纬立即下令组织反攻,但在这个时候,冯小怜站了出来,请求高纬再猎一围。
重感情守情义的高纬不忍拒绝淑妃的请求,于是大家再度上马,狩猎场上人喊马嘶,一派热门景象——似乎要亡国不是高纬,而是他邻居家。
就这样,又一个晚上过去了,闹够了的高纬这才组织人马杀奔平阳城下,准备夺回这个战略要地。
北齐军队虽然战斗力比起前些年大减,但毕竟基础尚在,又占据人数上的优势,因此一到平阳城下,立即展开了轮番进攻。
占据人数优势的北齐军队把平阳团团围住,双方展开了极为惨烈的拉锯战,主动权几度易手,城墙下尸集如山。
正在双方胶着之际,猛听一声巨响,北齐军队在平阳城下挖地道埋的火药爆炸了,城墙被轰塌十几丈长,原来固若金汤的平阳城,一下子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8 20:29:56 +0800 CST  
李商隐《北齐》二首

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二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28 21:39:53 +0800 CST  
形势一下子发生了不利于北周的转折,北齐的军队呼啸着涌入这个大口子,准备一举占据平阳城,重夺战争的主动权。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他站在北齐军队的前面,遏制住了他们的近乎疯狂攻势:你们给我通通住手!
这个勇敢的人是高纬。
他制止自己军队的进攻,是为了等一个人,一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冯小怜。
高纬不希望现在平阳就被攻破,因为他想等冯小怜来,让她亲自目睹平阳城破的壮观场景,而且他准备把攻破平阳的功劳算在冯小怜头上,好名正言顺地晋封她为左皇后。
于是北齐大军的大刀举在空中,定格,等着冯小怜的到来。
冯小怜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为了不让牵挂她的高纬失望,她决定拿出最美的仪容。于是史上最复杂的化妆过程开始,描眉画目,涂脂抹粉,将各种妆容和服装都试过之后,冯小怜千呼万唤始出来,出现在了战场上。
可是在等冯小怜到来的这段时间里,北周将士已经奋力把被炸开的城墙堵上了!战机稍纵即逝,平阳城再次变得固若金汤,看来攻克平阳暂时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是,北齐再也没有机会攻克平阳了!因为这个禽兽王朝即将灭亡。
而且,冯小怜看到两支大军在平阳城下杀得地动山摇时,吓得脸都白了,不住地叫:“败了,败了。”
听到冯小怜这样叫,头脑高度不清醒的高纬拨转马头,带上冯小怜夺路而逃。
本来军容还算齐整的北齐大军,一看皇帝逃跑,顿失主心骨,数万军队瞬时如天崩地裂般瓦解,平阳会战以北周的彻底胜利告终。
平阳会战之后,北周大军乘胜追击,一周时间就进围晋阳,这是邺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晋阳城在高压之下,混乱不堪,一夕数惊,根本弹压不住。
聪明的高纬一看晋阳守不住,立即逃离,直奔邺城。
晋阳随即失守,当然,周、齐两军在此还是鏖战了一番的,甚至宇文邕差点丧命于此——但——晋阳毕竟是北齐实际上的开国之君高欢的龙兴之地——但晋阳之战只能算做插曲。到现在,北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577年的大年初一,逃到邺城的高纬宣布退位,立时年八岁的皇太子高恒为帝,随后,出城而去,准备渡过长江,投奔南陈,以图东山再起。
高纬走后,北周大军将邺城团团围住,随即城破。
而准备南渡长江的高纬等人,也没有逃出升天,不久之后,被北周大将尉迟勤组团活捉,被俘的大人物们如下:
小皇帝高恒。
太上皇高纬。
皇太后穆黄花。
皇太后冯小怜。
太皇太后胡氏(北朝两个著名的胡太后,一个是间接导致北魏灭亡的宣武灵太后,她被尔朱荣扔进了黄河;另一个就是这个北齐的胡太后,成功搞乱了皇宫,国灭之后,她重新规划职业生涯,成为一个特殊行业的杰出女性)。
以下略于一万字。
北齐作为一个王朝,建立于550年,灭亡于577年,在这个世界上一共存在了28年。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30 09:02:55 +0800 CST  
@说法狮子吼 2018-05-30 12:50:43
哀沈阳
马君武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是国民党元老马君武在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痛失东三省后写的讽刺诗,模仿的就是当年李商隐《北齐》二首。
-----------------------------
张学良除了东北易帜算是做了件顺应民族利益的事外,其余都和高纬差不多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30 16:00:12 +0800 CST  
战淮北生擒吴明彻

从事态的发展看,宇文邕已经昂首阔步走在属于他的千古一帝之路上,年轻的皇帝所表现出来的隐忍、镇定、魄力、豪迈表明这绝不是一个一般的帝王,他已经从权臣手中夺回了大权,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多年来北周在国力上的被动局面,而且将与北周对峙数十年的北齐一举荡平——任何一个皇帝,哪怕只做到了上述三点中的一点,就足以在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宇文邕,短短数年,三点全做到了!
这还不是终点,在灭齐之后,兵强马壮的北周已经在秣马厉兵,弓上弦、刀出鞘,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
这次的出征,宇文邕把矛头对准了南陈。
整个的南北朝,除了宋朝刘裕及其子刘义隆尚能对北朝采取攻势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北强南弱,而到了南朝最弱的陈朝,居然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陈朝派自己的战神级人物吴明彻从日益衰朽的北齐手中夺取了淮南!
这个意想不到的胜利给南陈打了一针鸡血,整个建康成了欢乐的海洋,他们决定趁热打铁,一举灭齐。可惜陈朝的灭齐大梦做得太久了,一直做了五年,以至于后来君臣都把这件事情忘了,等到宇文邕灭齐之后,他们才如梦方醒——本来灭齐的应该是我们呀!
由于宇文邕灭齐速度太快,还没等南陈回味过来,北齐的君臣们就身死国灭了。时任陈朝国家元首的陈宣帝陈顼特别后悔,后悔没有趁北周灭齐的时候能够趁火打劫,在垂死的北齐身上咬几块肉下来。
于是陈宣帝决定,既然我已经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就绝不做再让自己继续后悔的事,他当即下令,由已经晋位司空的吴明彻挂帅出征,趁北周刚刚灭齐立足未稳,先把淮北拿下来。
年过六旬的老将吴明彻是陈朝战神级人物,跺跺脚江南都发抖。上次就是在他的率领下,将归入北朝已久的淮南连根拔起,南朝从而也抖了回精神。
吴明彻领命之后,立即向淮北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北周军队纷纷溃退,南陈连连告捷,将淮北重镇彭城围得水泄不通。
彭城就是今天的江北的徐州,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楚国伐宋一直到现代的淮海战役(徐埠会战),徐州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四百多次。
彭城在吴明彻大军包围之下,几乎弹尽粮绝,但他们就是不肯投降。而吴明彻也顿兵坚城之下,失去了往日的凌厉攻势,一筹莫展。战略主动权开始逐渐向北周倾斜。
吴明彻大军不能前进一步,也不能后退一步,已经被彭城牢牢地钉在了沂泗流域,丝毫动弹不得。吴明彻心急如焚,他希望的是速战速决,而不是持久战。
此时的吴明彻,又老,又累,又烦,又病(背上生了严重的背疮),每天遥望近在咫尺却久攻不下的彭城,度日如年。这一天,他得到了一个消息,给老头儿猛烈一击:宇文邕派大将王轨率兵南下,进援彭城。
这意味着吴明彻率领的南陈军队,将被里应包合包了饺子。
吴明彻的感觉是对的,王轨率领北周大军进抵彭城附近,但并没有忙于进攻,而是在泗水汇入淮水的地方,把大量车轮沉入水中。
王轨的战术意图吴明彻很清楚,他是想用车轮截断吴明彻水军的退路,然后将以步军为主的陈军一网打尽。
上了年纪、反应速度变慢的吴明彻固然看穿了王轨的企图心,但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王轨的意图得逞,因为王轨的进度太快了。
在将吴明彻的后路截断之后,王轨和彭城守军里应外合,向陈军发动了攻势。
吴明彻本想率乱将河堤掘开乘船顺流逃走,但水位骤降之下战船搁浅,吴明彻及他的指挥部全体指战员除少数人逃回建康外,全部被擒,捉送长安。
宇文邕倒也没有为难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他对吴明彻非常礼遇,封他为怀德公,任其为大将军。但官再高、爵再显,也仍是个高级战俘,不久之后这位衣食无忧的前南陈战神即在羞愤交加中一病不起撒手而去。
彭城一战,陈军几乎全军覆没,损失大军数万,不仅淮北没有捞到,连淮南也丢了。从此南陈被彻底打残,丧失了与北周一搿手腕的实力与胆魄,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将南陈打得生活不能处理之后,宇文邕大军调头北上,准备和强悍的突厥一决高低。
按照这个节奏,不出意外的话,突厥将成为继北齐和南陈之后被宇文邕胖揍的对象,因为后者有这个胆识,更有这个能力。
但突厥并没有荣幸地成长宇文邕基业长青的背景帝,在这位已经颇具千古一帝相的年轻皇帝刚刚踏上北征突厥之路不久,宇文邕突发重病。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30 19:48:12 +0800 CST  
@说法狮子吼 2018-05-31 09:32:55
吴明彻本不是一个平庸之辈,可惜了。。。
-----------------------------
已过巅峰的吴明彻,遇上正值巅峰的宇文邕,输掉也不辱没他。。。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5-31 14:04:36 +0800 CST  
宇文邕之死

北周大帝宇文邕亲往云阳宫布置北伐,他准备五路出兵,给突厥以毁灭性打击。
但宇文邕不能北伐了,永远不能了,他倒在了北伐路上,再也没能站起来。
宇文邕的病来得十分迅猛,也十分诡异。
从发病到驾崩,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丝毫预兆都没有。我们翻遍了历史资料,都没有找出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来解释宇文邕是怎么死的。
有人说,是北周的旧贵族害死了他,因为他亲政之后,大权独揽,不仅将前权臣宇文护的势力连根拔起,还将消灭宇文护的功臣、自己的亲弟弟卫王宇文直逼反并将他全家满门抄斩,这些旧贵族有理由恨他。
还有人说,是北齐的残余势力暗杀了他,因为他灭齐之后,对北齐的高氏皇族大开杀戒,几乎将高氏灭门,甚至这里还包括他为了显示他的大度亲口承诺不杀的人(如高延宗),北齐皇族的残余势力不会放过他。
甚至还有人说,是太子宇文赟派武林高手和近侍内臣联合做了他,因为这对父子矛盾极深,宇文邕对太子的不成器深恶痛绝,每当太子犯了错,立即举起大棒把宇文赟揍得鼻青脸肿,比贾宝玉他爹都狠。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太子重压之下,被迫做出弑君杀父的“正当自卫”行径,这也不是没可能。
最让人感到诡异的一种说法是,宇文邕在位期间,大力灭佛,阻断了许多人的解脱之路,所以遭到报应,这和净影寺慧远大师诅咒他下阿鼻地狱的谶语极为相符,这难道仅仅是巧合?此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四个灭佛的急先锋,个个不得好死,这是事实。
当然,从表面上看,宇文邕是暴病而亡——这是史书的记载,也并非不可能。因为宇文家族的男人似乎寿命都不久,不管是宇文泰,还是宇文邕,亦或宇文赟,都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不是正常死亡,而他们的寿命分别是:五十岁、三十六岁和二十二岁。一种神秘、诡异的遗传基因导致了宇文邕的短命,这也解释得过去。
不管如何,雄才大略的宇文邕帝业未半就撒手人寰,这极大改变了以下这些人的命运:
首先是太子宇文赟以及之前的太子党,总算从老爹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从此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撒着欢儿胡闹了。
其次是以齐王宇文宪和王轨、尉迟迥这些忠正之臣,他们个个忧心忡忡,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担心。
最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集外戚、重臣、政治家和野心家阴谋家于一身,先帝宇文邕一死,他顿觉轻松,此人就是本书的主角之一,后来成为大隋开国皇帝的杨坚。
无论如何,北周大帝宇文邕死了,他如流星般在历史的天空划过,尽管转瞬即逝,但仍然发出他璀璨耀眼的光芒。
宇文邕被他的继任者谥曰“武”,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武帝。
《谥法》云: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历史上谥号为武的,多有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宋武帝刘裕、齐武帝萧赜、梁武帝萧衍以及陈武帝陈霸先等,无一不是积极进取成就大业的帝王。
从周武帝宇文邕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当得起这个“武”字。
如今,属于周武帝宇文邕的时代过去了,车轮滚滚,现在轮到了宇文赟当家。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6-01 22:47:39 +0800 CST  
西安事变符合国家利益吗?恐怕正相反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6-04 21:39:01 +0800 CST  
第002章 夹缝中求生存的普六茹坚

六味帝皇丸

准备一统六合的周武帝宇文邕在北伐的路上暴病而亡,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回鸾的车驾刚刚进入长安城的城门。
宇文邕横死,太子宇文赟继承大统,是为周宣帝。
从遗传学和小气候的角度,宇文赟有着无以伦比的优秀基因,我们来列举一下都有哪些杰出人物对他的成长产生正向影响。
他的爷爷是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控制者,北周的实际建立者,一个与高欢双雄对峙几十年的乱世枭雄。
他的爸爸是宇文邕,北周大帝,统一北方的军政强人。
他的叔叔是齐王宇文宪,文武双全,忠心耿耿,是北周帝国的柱石之臣。
他的皇后是杨丽华,既美且贤,足可以和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和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媲美。
尤其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集英武、雄才、勤奋、节俭和怕老婆等诸般美德于一身的老岳父,此人是本书的主角之一,他就是日后大隋王朝的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
总结一下,似乎宇文赟身边生活的都是皇帝:
爷爷宇文泰是皇帝(实际上的);
两个大爷是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毓);
老爹宇文邕是皇帝;
老岳父杨坚是皇帝;
小舅子杨广也是皇帝!
六个皇帝包围簇拥着他,这是名符其实的六味帝皇丸!

红二代杨坚

宇文赟是在十四岁的时候迎娶杨坚之女杨丽华的,而前后两任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宇文邕和杨坚就成了亲家。
杨坚不是普通人。
他的父亲杨忠,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
所谓关陇集团,是指源自西魏、发展于北周、强盛于隋朝、没落于唐朝的影响了中国上百年政治趋势的政治势力。
这股强大到可怕的政治势力的源头,自然是宇文泰,最核心的圈层就是八大柱国和十二大将军,而杨忠,就是这十二大将军之一。
正是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撑起了西魏的全部天空,也是后来北周的支柱力量。
八大柱国中,宇文泰总揽全局,元欣是皇室挂名,所以这二人不负责具体事务,余下的六大柱国每人统辖两个大将军。作为大将军的杨忠,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南北朝著名的颜值担当、擅长以德服人的大司马独孤信。
独孤信和杨忠这一对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忠信”组合在日常生活中也结成了一个特殊的组织:独孤信把自己爱如掌上明珠的七女独孤伽罗许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战场上的老战友结成了亲家。
要说独孤信,除了高富帅和品德高尚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有煊赫的特点,那就是可以获封“史上第一老丈人”的封号:他老人家的女婿,分别是北周、隋朝和唐朝的皇帝!
而杨坚,在独孤信和杨忠双料导师的精心培育下,很早就爆发出了与其深厚的政治背景相一致的新星的光芒。
杨坚出生在同州的般若寺内——南朝和北朝的达官显贵都笃信佛教,因此杨坚出生在寺院一点不奇怪。
奇怪的是他的长相。
作为日后的皇帝,他的长相自然不可以太平凡,根据史书记载,不仅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而且有龙相:脑门上有五个大包。根据这个推测,我们得出结论,杨坚的长相和《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应该差不多。
既是东海龙王,合该在人间称帝。
大体逻辑应该如上所述吧。
杨坚出生的时候天气很热,他母亲吕氏抱着他,用蒲扇驱暑纳凉,可能是扇得过快的缘故,居然把杨坚扇成了重感冒,几乎气绝。若非一个出家尼师出手相救,小杨坚可能就此夭折。从此,杨坚就由这位尼师抚养成人,还起了个佛教名字:那罗延。
那罗延梵语中大意为金刚、坚固的意思,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中,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的句子。所谓“金刚那罗延身”者,金刚不坏之身也。

楼主 宋禹含  发布于 2018-06-06 01:21:12 +0800 CST  

楼主:宋禹含

字数:10293

发表时间:2018-05-25 05:43: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6 13:02:07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