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

锦瑟无端
——李商隐的无题人生
(一)
还是先说一段鬼故事吧!
大约在距今1100多年前,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在位的皇帝叫李漼,他就是后人所说的唐懿宗(庙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辉煌的帝国,无奈何,到了李漼兄这里,已进末世(他是唐帝国倒数第四任皇帝)。有一个词叫生不逢时。我以为,这对李漼兄不太适用。在他的眼中,他的帝国依旧是花团锦簇、蜜里调油、绚丽无比。
读过历史的我们知道,这种绚丽是闻一多所说“死水”所泛出的绚丽,纵然有翡翠般的碧绿、桃花似的嫩红、罗绮仿佛的华贵,也不过是死水发酵所泛出的死亡色彩,难掩末世的恶臭,与盛唐时旭日初生、照破云霞的绚丽,是毫不相干的。
即使是已近末世,文人们还是要消遣。抗战时期民谣云:“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清朝人赵翼也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按照这个顺序,当时有这么几个文化人,先是紧吃,接着赋诗,消遣的地点选得十分雅致,在洞庭湖上的一叶木兰舟上,吃的时候没啥问题,到了赋诗这个环节,出了灵异事件。
想来,这几位仁兄写的诗是半吊子水平,境界不高,动静甚大,大家高声吟颂、相互吹捧,终于引来一位衣着寒酸的中年文士,此人施施然上船,吟诗一首:洞庭春水绿于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曾向木兰舟上过,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完,掸衣,下船,倏忽不见!
大家赞叹、回味此诗良久,终于有一位回过神来,吟诗这位我认得啊,李义山是也!
大家出了一身冷汗,当此之时,李义山已死去多时了!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6-06-06 21:31:00 +0800 CST  
(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又号樊南生,是我国晚唐时期一位杰出诗人——这是百度词条上抄来的人物介绍,文字平庸得如同人民日报社论,观点正确而无趣如同民主生活会上资深党棍的发言。
李商隐这人其实绝不平庸。
晚唐诗人群体中,白居易年长李商隐42岁,算是老前辈了,即使在当时,他的名气也比李商隐大上许多——岂止名气大,白居易的官职、社会地位、个人财富都比李商隐高出不止一个层次,然而,白居易却对后生小辈李商隐欣赏到崇拜的地步。据说,白居易快死的时候找到李商隐,说我要是下辈子能够托生成你的儿子,就知足了。对老领导、老前辈的这个愿望,李商隐欣然同意。白居易去世之后,李商隐的儿子出生,李商隐想起和老白的约定,为儿子起名白老,结果,这个儿子脑筋不大灵光,有点弱智,大家一致认为,白居易可能是投胎时孟婆汤喝多了,稀里糊涂,进错了门!
李商隐的一生是神奇而又传奇的一生,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最牛逼而又苦逼的人物!
说他牛逼,是因为他的情爱史。从李商隐作品中找寻蛛丝马迹,探究李商隐私密而复杂的情史,能让人感受读侦探小说般的刺激和窥人隐私的的快感。如果你不遗余力地打听范冰冰的私密情史,那你就是八卦,低级趣味;而同样的功夫用在李商隐身上,就是学术研究,能登大雅之堂。
商隐兄这一辈子,象达达尼昂一样追过宫女,象元稹一样泡过女道士(还是姐妹俩);象渥沦斯基一样爱过有夫之妇;象鲁迅一样留情于文艺女青年;还象罗密欧一样娶了“敌方”阵营家的女儿——这是怎样彪悍的人生!
说他苦逼,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一肚子学问,满腔的才华不得施展,在官场、职场上被人踹了一辈子,最终郁郁而终,死时不过四十六岁。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6-06-06 21:35:08 +0800 CST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三)



选择股票的时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正确的,但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候选择和坚持立场还是很有必要的。

耍小聪明吃了大亏。在次年(公元838年),已做了“李党”女婿的李商隐顺利通过吏部试,恰逢牛党当家,中书省以“此人不堪”的考语,将其从候选官吏名单中一笔勾除;而“李党”也对李商隐曾为“牛党”的历史污点十分纠结,不肯委以重用。

于是,豪情万丈、满腹经纶的李商隐一直庸碌苟且,一世坎坷,官不挂朝籍。进士释褐,二为俗吏,三入幕府,淟涊依人,晚年丧偶,鳏居清苦,终于在贫困中郁郁而终,死时年仅四十六岁。

李商隐死后,其生前好友,比他晚十年中进士的崔珏感叹其才,感伤其运,写了《哭李商隐》系列诗,其中有两句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的人生坎坷和刘禹锡看来十分相似。刘禹锡长李商隐四十一岁,虽然“诗称国手”却也“命压人头”(白居易语),一辈遭人排挤,难得抬头。

其实,李商隐和刘禹锡个性差别极大,李商隐是圆滑得过了头,妄想左右逢源;刘禹锡则是刚介得过了头,绝不迎合上级,刘老师以写诗讥讽领导和同事为至高快乐。看来,做人和做事都要有个度,孔老夫子虽然反对乡愿,却提倡“中庸”。把握好这个“度”,掌握好“分寸感”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在这点上,李商隐、刘禹锡二位要比他们共同好朋友白居易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李商隐的人生简历就是这样了,幸好,他还有诗来对抗生活的苟且,他一生,流传下来600余首诗,其中,哙炙人口的就有二十多首。

关于李商隐的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有评判,说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林妹妹喜欢的这句诗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四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致是说在凄冷的深秋夜晚,诗人听着雨打枯荷,思念着居远方的故人……。林黛玉喜欢这种文字清新、表现直白、全不用典、画面清丽的小诗,十分合乎其贵族少女的身份。恰恰,这是最不李商隐风格的李诗。

于是,我们可以反推出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那就是文字绮靡、主题含蓄、用典工切。

若从题裁分类,我认为是:爱情诗隐晦含蓄;咏史诗凝重低沉。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6-08-17 10:14:40 +0800 CST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四)

爱情诗隐晦含蓄,是因为他经历的那场爱情太过离奇、刺激、香艳,并且不容于法理世情。

这情事大约发生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商隐22岁,此时他正值青春年少,才气初显,出入豪门,正受恩主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栽培。并且,他正准备进京应试,博取功名,日后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看来只在翻掌之间。

应试之前,工于算计的李商隐辞去令狐楚幕府之职,进山隐居修道去也,他所修道的山,叫玉阳山(今河南省济源县西)。

此时李商隐为啥要进山修道?我以为其中关窍有三。一是大考之前找个清净之地、养精蓄锐,好好温习功课,这,是最次要的原因;二是应试之前要刻意远离恩主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我前面说过,李商隐在两年之后及进士第,其实得到了时任监察部长(左拾遗)的令狐绹暗中助力,若考试之前依然和令狐父子过从太密,难免会授人以柄,进山修道,也算避嫌;第三个原因才真显出李商隐小子心机过人。其中原委,容我慢慢道来。

大约在李商隐出生一百多年以前,正值初唐时候,有一个名叫卢藏用的人,才气有些,官瘾更大,却苦于无人赏识、朝中无人,求官不得。终于,小卢同学发了一个狠,郑重向世人宣布,自此不食五谷,远离凡尘,进山当了道士。卢先生变成了“卢道人”、“卢隐士”,居然声名大振。盖他隐居的终南山,北临长安,山中遍布皇族豪门别业,卢藏用以终南山隐士的清名,在山中游走于皇族权贵之门,成了社交圈的红人,“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数年后,深植人脉的卢藏用终于被武则天征辟,由左拾遗升任吏部侍朗。于是,卢藏用另辟蹊径开创的升官之路,被时人引为成功学的经典案例,美其名曰“终南捷径”。现在,李商隐入山修道,更象是在向卢前辈致敬,他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终南捷径”。

此时的玉阳山,正可和终南山比拟。青山紫府、绿水白云、松篁交翠、猿鹤相亲,山中散布皇族士家养性修身的建筑群落,其中,最大牌的是唐玄宗为妹妹玉真公主修道所修建的宫殿式道观“玉都观”。

据李商隐诗中记述,他修道时借住的道观名叫“琼瑶宫”,此地经过精心挑选,不仅风光卓异,而且“山连玄圃远,水接绛河遥”,毗邻皇家宫殿“玉都观”。或者,进入皇氏成员甚至皇帝的视野,也只在一步之间。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有一句中国俚语正好解读,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一心想着攀龙的李商隐却最终附了凤,他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

爱情的到来是如此突然和美好。

李商隐用诗记下了这个刻骨铭心的瞬间:白道萦回人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首《无题》诗让俺用白话翻译一下。

故道孤旅晚霞;偶逢香车宝马;美人卷帘一笑;羞恼遍山春花!

不久之后,被美人一笑弄得魂飞天外的诗人李商隐终于打扣到,这个对他嫣然一笑的女子,名叫宋华阳,是玉都观的女冠。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6-08-17 10:16:42 +0800 CST  
@乌角道人 2016-08-17 10:16:42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四)
爱情 诗隐晦含蓄,是因为他经历的那场 爱情 太过离奇、刺激、香艳,并且不容于法理世情。
这情事大约发生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商隐22岁,此时他正值青春年少,才气初显,出入豪门,正受恩主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栽培。并且,他正准备进京应试,博取功名,日后高居庙堂、指点江山看来只在翻掌之间。
应试之前,工于算计的李商隐辞去令狐楚幕......
-----------------------------
@虬髯士 2017-09-08 09:50:57
有味道
-----------------------------
你好,欢迎关注、点评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8-05-29 10:50:10 +0800 CST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
2.爱情诗:一春梦雨常飘瓦

所谓女冠,是对坤道的正规称呼,也即是我们俗称的道姑。其实,宋华阳还有一个身份,她是陪公主进山修道的宫女。
无论哪种身份,她都不应该拥有俗世中女子的爱情。
然而爱情依然在这个春天,在风景如画的玉阳山,在美人才子之间无可奈何地发生了。
从时间上来看,李商隐和宋华阳的情事维持了两年的时间,极为短暂,极为隐蔽,却极其热烈。
这些,可以从李商隐的诗中看出端倪。
关于两人幽欢之旖旎、情爱之浓烈,有:“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当句有对》),“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及“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碧城三首》)之句。
关于幽会之难,相聚之短,分别难舍,有“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昨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及“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告催成墨未浓”(《无题》)之句。
关于别后相思之凄楚难耐,则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之句)。
终于,一段感情归于结束,两颗心变得荒芜。
关于这段感情因何结束,宋华阳氏结局如何?从正史自然是找不出记录的。我也只能斗胆分析了。
重要线索是,多年以后,李商隐又偶然重回玉阳山,再次经过了宋华阳居住的玉都观。他想起轻狂往事,追忆如花故人,心中不胜惆怅茫然,于是赋诗《重过圣女祠》一首。诗曰: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从这诗中来看,大约是说,女冠宋华阳的不伦恋情终于败露,美人遭受惩罚,或囚或逐(“上清沦谪得归迟”)。即使如此,宋华阳也没有把男一号李商隐暴露出来,玉溪生成功脱身,考场得意,进士及第(“玉郎会此通仙籍”),深爱的女人却就此不知所踪、只能梦中或来世相见了(“忆向天阶问紫芝”)。
只有了解了李商隐的隐蔽、惨痛情史,才能读得懂他的爱情《无题》诗。
之所以多用《无题》为名,不是无话可题,实在是不敢题,不忍题、无法题。不然怎样?象小说《围城》里的诗人曹元朗一样,题上《为宋华阳女冠录旧作》?
同理,我们也可以理解李商隐的爱情诗为何风格上隐晦含蓄,技巧上多用典故了。
因为情人是女道士,所以李商隐情诗中的典故,都和道教神仙有关。诗中的“女主角”通常是西王母的侍女“阿环”或秦穆公的女儿弄玉,而“男主角”也即是李商隐,常常自比为偷吃仙桃的东方朔或在天台山遇仙女的刘晨(刘郎);诗中背景,往往设定在“瑶台”、“龙宫”、“蓬山”、“紫府”等仙境洞府。总之,意境飘渺空灵,辞藻瑰丽隐晦,主角神出鬼没。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8-05-29 14:49:31 +0800 CST  

锦瑟无端——李商隐的无题人生
2.爱情诗:一春梦雨常飘瓦




记得林语堂说过,典故是文人之间的小乐趣,用的巧妙,往往外行尚懵懂不解,而知音常会心一笑,为文章极大增色。
必须承认,李商隐是用典的绝顶高手,扣题极准,绝不牵强,喻意深刻。
典故用不好也容易出大问题,轻者牛头不对马尾,狗尾续貂,贻笑方家,重者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李商隐《无题》诗中,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之句,用“青鸟”比作情人宋华阳。这个典故,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东晋时玄学家,风水大师郭璞补充注解说:“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将青鸟比作公主身边的宫女,十分贴切。
关于“青鸟”典故,还延伸出另外一段故事。
李商隐死了1011年后,正值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大太监安德海在慈禧皇太后的授意下,以赴广东采购同治大婚龙袍为名,离开京师,一路南下。
安德海大约也读过李商隐的诗,他异想天开,居然在自己乘座的船上打出了“青鸟”的旗帜。这阉货的小心思是,自己是为西王母取食的“青鸟”,则主子慈禧皇太后就是“西王母”,这是在拍慈禧的马屁,另外,也有拉大旗作虎皮之意。
因为太过招摇,船过山东,即被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拦下,以“太监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的罪名,就地正法,砍下了狗头。
奇怪的是,慈禧对于大胆杀了自己宠信太监的丁宝桢,却并不怪罪,后来还升任他为四川总督。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小安子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盖清朝之际,“东”是正位,“东”比“西”大,慈禧因为出身不正,时时因被“东宫”压了一头而黯然神伤,安德海却满天下宣扬,将她比作“西王母”,岂不是自寻死路。
李商隐、安德海正反两方面典型带给我们的教训有二,一是典故不要胡乱用;二是做人不可太嚣张。
楼主 乌角道人  发布于 2018-05-29 20:59:48 +0800 CST  

楼主:乌角道人

字数:5506

发表时间:2016-06-07 05: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30 21:24:10 +0800 CST

评论数: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