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我看崇祯与袁崇焕(原创)

楼主压箱底的一篇文稿。

袁崇焕以及崇祯皇帝都是层主我比较敬重又惋惜的“西西弗斯”式悲剧英雄,此事无关他们俩以及各自粉丝的相爱相杀。我年青时候还曾经尝试给他俩和忠君爱国的殉道宦官王承恩写一个话剧。

我想说的是:

第一,封建社会对于政治落败者残杀虐杀刑罚包括凌迟、车裂、具五刑、人彘等本身会令杀人者的正义性蒙上阴影。例如,吕后的勤政爱民爱国及为政的历史进步性这是史家共识,而且她与戚夫人的后妃矛盾、太子之争就象历来的宫闱秘事一样,背后都是有各自的外朝地主门阀官僚利益集团撑腰的,她们都是利益集团在皇帝身边的代言人而已,她们之间的,并非寻常百姓妻妾之争,而是各自利益集团的殊死较量(后妃制度本身就是帝王与天下豪强势力政治婚姻联盟的产物,否则大家很难理解能够做正妻的豪门千金大小姐们为何会源源不断地去当皇帝的妾,没见到诸侯公卿大夫的正妻都得跪拜皇帝的妾们吗?)、残酷的路线斗争;但是吕后以人彘刑罚残杀戚夫人,毒害赵王如意,本身就令吕后的政绩沾染污点,当时还引发诸吕与刘姓诸王之争;同理,武则天与王皇后背后也是关陇集团与世袭门阀之争,但残杀落败的对手也是伟大的武则天的一个政治把柄,尤其汉唐以来,帝王以仁孝治理天下的语境里。

吕后的行为不仅惊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惠帝刘盈,而且还让陈平周勃萧何等功臣集团的大佬们有了诛杀诸吕的口实-----虽然汉高祖有异姓不封王的白马刑盟,但是以强有力的外戚集团来巩固辅佐皇权,这是汉帝国后来英明天子汉武帝、光武帝们也采用的政治方针,刘邦也是默许的,否则他生前就不会预计到戚夫人及其身后集团的落败,好言安慰戚夫人,要她恭顺对待吕皇后,估计刘邦觉得吕后顶多把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发配到边远地区,就象吕后对待薄夫人和她的儿子后来的汉文帝一样,他没有想到吕后会那么狠。
汉代的外戚其实也是上古母系社会“舅舅大于天”“甥舅如父子”的遗风。



第二,政治的事,历史的事,有时候老天爷的功过最重。中国是一个季风国家。历史上凡是间歇的酷热期与冰河期都是天下容易大乱时代,尤其后者----例如北宋靖康年间就是从温暖期进入短暂冰河期的年代。从公元6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初,即隋朝(581~618)到盛唐时期(618~755),是中国历史时代气候变化的第四温暖期。
从公元8世纪中叶到公元10世纪中叶,即中晚唐时期(755~907)五代十国时期(894~979),是中国历史时代第四寒冷期。这一时期气候明显转冷,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气候干燥,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

自然灾害的频发加剧了社会动荡,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战乱频发、国家分裂,北方遭受惨重破坏,人口锐减,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乱”(755~763)后逐渐失去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控制,逐渐走向衰落、灭亡。

崇祯皇帝特别倒霉---他执政时代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跨越宋(金)、元、明的四个世纪漫长小冰河期最寒冷时代。在14世纪中,至少有36个冬天异常严寒,比有记载的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在黄河流域地区,水灾与旱灾在14世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发生得都要频繁。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

大灾后必有大疫-----寒冷期导致农耕区与畜牧区分界线南移,北方游牧民族遇到长期气候寒冷的情况,水草不济,不得不选择南下,侵扰中原王朝。这个时候他们从草原上带来的,以草原啮齿动物、跳蚤为中间宿主的出血热、鼠疫等病原体,对于免疫力相对弱的中原来说就是死神驾临,而草原民族自身,由于经常跟这些宿主打交道,有相当的获得性免疫力,且据说跳蚤怕马尿。

这些都让崇祯皇帝遇见了,而满清的背后是整个北方游牧民族联盟,包括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蒙古人,毕竟他们曾经统治过全球,有相当的知识与科技储备。


第三,政治的事,祖宗的德行也很重要。朱由检(明崇祯皇帝)临终时的遗言:
1、“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2、“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为何诸臣会耽误皇帝?看看大明帝国文可死谏,武非死战的下场,看看朱元璋、朱棣从被他们推翻的蒙古人那里继承复辟的残酷吧。本来建文帝是要矫枉过正朱元璋的残酷,在江南施行仁政文教,天下士子归心,生产力长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朱棣扫北征伐蒙古,有了野心又没有办法赏赐自己的子弟兵,就以复辟蒙古奴隶制色彩的籍没制度、妇女玉帛作为这些军人南下的动力---看看建文帝的忠臣们及其妻女们的下场,真掩面掩卷!结果朱棣就把自己绕进了一个跟朱元璋一样的怪圈,靠军政府起家,又得防范军政府,那么怎么办,一时学两宋抬文抑武,甚至文武皆抑,皇家的太监特务政治一枝独秀、、、、、、、
这样下来,有了土木堡之变的于谦、有了建文帝的方孝孺等前车之鉴,谁还会真在末世为大明皇帝真卖命?
这不仅是亡国,这是亡天下的节奏。如果没有方孝孺的被诛十族,身为范仲淹嫡系的范文程为何会死心塌地地做满清三代谋士?


我们先来分明下什么是亡国,什么又是亡天下?

黄宗羲、王夫之说当时文天祥亲眼目睹的崖山海面血战后南宋亡于蒙元,不是一般的改换朝代,不仅是亡国且是亡天下~野蛮落后压制中华文化进入了漫长黑暗期。家臣、公器私有、籍没掠夺人口和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奴役就是“亡天下”的四大历史特征!

一般说来,厚黑狠毒之人如果当了领导最喜欢看见人家奴性十足献媚其前,最惹恼他们的是傲骨和才气;这些人当中最具有制度性危害的一种倾向是其经济与政治贪腐是为了效仿封建割据时代蓄养门客门生,以江湖义气,知恩图报为纽带,而且上下串联,形成一股操纵局部的势力。


蒙元入主中原,这不仅是一般古代史上的改朝换代即亡国事件,而且意味着落后野蛮掐灭了13世纪已经在高度文明的南宋开始成熟孕育的中华现代化进程的萌芽,那时候“天下为公”的思想已经逐渐成为士农工商的共识,这次的入侵意味着中华文化高度文明辉煌的一个阶段被腰斩,所以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史学观来看,蒙元入侵成功,南宋灭亡不仅是亡国而且是亡天下。被打断的这个中华民族本来在世界之林遥遥领先的现代化文明进程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亿万中国人民浴血浴火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后才重新开启并初步完成。


历史学家周良宵先生曾经总结,彼时“亡国兼亡天下”的中华文明黑暗期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家产制”这种垄断兼私分天下公产的落后制度的回潮;第二,“家臣制”兴起,代替了循礼的依法治国伦理与程序;第三,全民当差供奴役且包含严重歧视与分化的“诸色户计”制度的诞生;第四,“驱口”“籍没”等变相奴隶制度的死灰复燃与泛滥。

“家产制”的回潮。本来宋人已有“天下为公”的政治自觉,就如一位宋臣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非君主私有,而为天下人共有。而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则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富都当成“黄金家族”的私产,推行中世纪式的“投下分封制”,“投下户”即是草原贵族的属民,有如魏晋—隋唐时代门阀世族的部曲农奴。

“家臣制”的兴起。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君臣之间,“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入元之后,这种公共性的君臣关系被私人性的主奴关系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许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宫服役。在主奴关系下,君对于臣,当然也是生杀予夺,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一位明朝的观察者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元朝)极轻。”

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还不如汉代的“官奴婢”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肉刑与酷刑的制度化。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黥(刺面)、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等肉刑已基本上不用,宋代承五代之旧,保留刺面之刑,但劓、刖、宫一直不敢恢复。元朝则将肉刑入律,如“盗牛马者劓”。陵迟等惨烈的酷刑,在宋代只是法外刑,极少应用,在元朝则正式编入法典,代替绞刑成为元代死刑的两种执行方式之一,陵迟开始泛滥化,致使中国法制出现野蛮化的趋势。

“人殉制”的死灰复燃。

“海禁”的设立。中国的“海禁”之设,也是始于元朝。元廷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却先后实行过四次“海禁”。

“宵禁”的重现。这些元朝征服者从草原带入的黑暗中世纪制度全都被大明帝国继承,它们的推行,意味着“唐宋变革”开启的近代化方向发生了逆转。

第四,八卦一个。张作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颐祖父、清末爱国将领寿山将军就是袁崇焕的嫡系孙辈,所以算起来,袁崇焕也算张学良的姥爷家。丢了东北又在西安事变后被长期软禁的张学良最后成为占有史料可观的明史专家,也有历史的诡异在其中。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3:06:50 +0800 CST  
@晓玮2017 @子依JS @晚餐__晚餐 @yletpkki @小小颍 @fuyumi20061 @海盗也温柔9999 @诗情画意过一生 @智愚居士 @女人五十不惑什 @applegao @云风科技CEO张莽5 @杨门小玉 @瑾公2017 @坐在角落头

欢迎抽空阅读楼主近期人文历史原创:

猪肉和牛肉孰是金贵?(原创,上了天涯首页的热帖)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0571-1.shtml


上古华夏与邻族及天下的流变(上下篇)http://bbs.tianya.cn/post-333-1325208-1.shtml

端午节前后楼主即将推出《艳歌行》连载深入剖析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埋藏的历史文化密码,以证明这部戏剧是一部超越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文豪但丁《神曲》等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启蒙与狂飙突进的中国杰作。

从六朝开始的千年艳歌行(原创,盖楼)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0714-1.shtml

从六朝开始的千年艳歌行(有点色的原创,盖楼)http://bbs.tianya.cn/post-333-1326502-1.shtml#fabu_anchor

可能楼主就是敏敏哲特尔(赵敏)本尊转世,黎姿版的和贾静雯版的都跟楼主挂相。

黎姿版:


楼主:







黎姿






贾静雯版






楼主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4:47:50 +0800 CST  
放一下原为德国汉诺威王室成员的索菲亚公主,后来为史上赫赫有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与乾隆同时代)两部传记片女主角,分别是美国女演员泽塔琼斯和俄罗斯女演员马琳娜-亚历山大洛娃(Мари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а),后者是在《情迷彼得堡》里饰演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 (黑森-莱茵的德国郡主)的那个美女。

Екатерина II就是起源于中国境内新疆的原住民塞人的后裔,经过伊朗高原、南俄罗斯草原迁徙到欧洲后被称为雅利安人(即来自伊朗高原的人)

俄罗斯版

历史原型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9:06:28 +0800 CST  
美国版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9:07:16 +0800 CST  
新疆出土原住民塞人部族吐火罗人女子(雅利安)---今天俄罗斯人拥有近50%塞人-雅利安基因,混杂蒙古突厥系与闪米特人基因,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了嫄居住在中国新疆的祖先在亚洲腹地形成的猪牛羊并食习惯,不改战斗民族本色。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9:08:27 +0800 CST  
袁崇焕有子,是在他被诛後,有一遗腹子.主张袁有子说者并解释了为什麽在乾隆时外查问尚无後裔,则是因为袁的惨死,亲族都发配到千里之外,袁妾既隐匿民间,以袁为抗清名将,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世,深恐有所不利.

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说袁的遗腹子名叫文弼,流寓外地,因有军功,编入宁古塔正白旗.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离北京很远,一纸公文,或未及闻见,也是常有的事?兹将张江裁所撰袁氏的世系表照录於下):

(一世)袁崇焕
(二世)文弼
(三世)尔汉
(四世)贵
(五世)常在
(六世)赶
(七世)世有?世宽?世福(即富明阿)
(八世)寿山?永山(九世)庆恩

上述袁氏世系,自崇焕本人以下八世後裔的子孙姓名,历历可考,很明显,袁崇焕是有儿子的。.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9:31:56 +0800 CST  
袁寿山(1860年—1900年),字眉峰,汉军正白旗,黑龙江(今爱辉镇)人,父富明阿为明兵部尚书袁崇焕七世孙。光绪二十年(1894年),率部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任步兵统领。其间历经草河岭、四棵树、菲尼克斯等战斗,英勇杀敌,屡建战功。

甲午战后,寿山受到清廷嘉许,擢升知府赏花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升任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同年,庚子之乱爆发。是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诏书》,向俄国等十一国宣战。8月4日,沙俄军队攻陷瑷珲,直逼齐齐哈尔。8月28日,俄军逼近齐齐哈尔城,并炮击城内。寿山坚守“军覆则死”的诺言,自卧棺中,命卫士枪击,壮烈殉国。中华民国17年(1928年),黑龙江省公署为建寿公祠于齐齐哈尔关帝庙右侧(今龙沙公园内)。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9:32:12 +0800 CST  
范文程有儿子6人,其中范承斌袭一等子爵,范承勋官至两江总督和兵部尚书,范承谟做过福建总督,范承勋的儿子范时绎做过两江总督和工部尚书,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也做到兵部尚书。


但是,不幸,范文程的后代并没有象他那样的奇功。除了范承勋还有一点业绩之外,其它的都是有点不肖,范承谟在藩王耿精忠和呼应吴三桂叛变胁降不从后,被囚密室。

康熙十五年,清军入闽,耿精忠在投降之前,范承谟被杀以灭口。范承勋的儿子范时绎在雍正元年(1723年)官马兰峪总兵,监视与雍正在皇位争夺中失败的皇十四子允题有功,卷入皇家的纷争必无好下场,果然,在担任两江总督其间,雍正八年因伏汛误工获罪革职,十年,虽官复位工部尚书,后任内务府总管,但在任职期间,有行贿行为,还是罢了官。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19:33:23 +0800 CST  
龙山使者 2018-05-28 21:28:05
一个重大的错误 那就是后金缺粮食和后金属于游牧民族
明朝在辽东都司300年开垦的一千多万亩耕地都给了后金好不好 后金缺德事人 并不缺资源 所以后金5次进入长城只掠夺人口 不抢别的 还有就是明朝东北的汉人因此自杀的超过500万人
其次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致使毛文龙的手下部队都投靠了后金
-----------------------------
楼主也觉得明代辽东都司、奴尔干都司对女真、蒙古(北元)太宽容慷慨了,我个人认为不合历史逻辑的疑点有这样几条:

第一,女真就是金代的完颜女真旁系,这从现在公布的满文老档案里记载后金一直祭祀金代王陵视为祖庭之一可以得到验证;靖康年间是本来结盟灭辽的金、北宋翻脸,金灭了北宋,后来南宋与蒙古合谋又报仇灭了金,然后相持几十年,蒙元最终取代南宋,入主中原;在后来不到一百年,朱洪武等天下群雄取代了元(实际上是灭了元帝国中原势力,西部的察合台,域外的金帐汗等都还存在,黄金家族皇室在漠北形成北元势力---实际上直到康雍乾时代,蒙古势力才屈服),与蒙元留在中国境内的余部以长城为界,形成犄角势力、、、、、、这一切说明明代作为一个汉族王朝的话,是跟蒙元、女真、契丹都有前车之鉴的世仇的,然而明帝国与满蒙势力范围似乎有一种类似“楚河汉界”的默契;
明帝国对于蒙古、女真的宽松不科学--难道又是效仿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第二,朱洪武夺得天下的军事集团里本身就有很多色目人、蒙古人、高丽人将领,元代末年最杰出的汉化蒙古人军事家王保保的妹妹,也就是我喜欢的金庸笔下赵敏原型,就是朱元璋的儿媳妇、、、、、仅如此,我前文说了,明代这个汉族政权并没继承宋这个汉族政权的制度,而是沿袭了蒙元的制度(后来又是清承明制,不如说是清初驾轻就熟地复辟了蒙元制度)这里承接第一条,就不得不提及历来有关靖难之役以及朱棣的血统问题。我感觉说明成祖有蒙古或者满蒙一系的高丽血统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看,建文帝朱允文他主要依靠的是江南士子势力和南方将领集团,他短暂的执政,也完全是类似两宋的汉族王朝仁政,朱元璋立他为继承人实际上有嘉许他改良自己从蒙元那里拿来主义的苛政的意思。

朱元璋把最有实力的朱棣封在幽燕地区,让他扫北,也许是因为朱棣母系真的有蒙古皇室血统,这样在北部边境容易与蒙元余部形成一种妥协、默契。但我想,朱棣很有可能将计就计,视蒙古势力为自己的外戚盟友,引兵南下,这是朱元璋生前没有想到的。

第三,明成祖开始,任用太监、天子诏狱等皇家 化特务政治,贬抑文臣武将,都是蒙古帝国的统治手段的演化,看不到一点两宋汉族王朝治理天下途径的影子、、、、还有明成祖后来的嫡世孙明英宗为何土木堡之变后羁弥蒙古北元可以全身而退,甚至重夺王位,这里面蒙元到底扮演什么角色,都值得玩味。

第四,蒙元对于西夏党项政权是种族灭绝政策,先前保住南宋的有一个党项人韩世忠,后来亡了大明的也是一个党项人李自成,真是诡异。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22:51:46 +0800 CST  
龙山使者: 2018-05-28 23:07:54 评论
这点你说到了本质 你要知道 比如土木堡之变以后 奴儿干都司管辖的多兰三卫是第一时间驰援北京的 多兰三卫都是蒙古人啊 还有女真三部 除了建州女真造反 其他的两个野人女真和东海女真至死没有造反啊 就建州女真造反了 还是努尔哈赤被明朝任命以后才造的反 明朝任命的建州卫指挥使

龙山使者: 2018-05-28 23:11:09 评论
评论 龙山使者:我也真是服了建州女真 女真上古八姓根本没有努尔哈赤这个姓 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家奴 因为这个关系被任命为建州卫指挥使 是因为明朝对他极度的信任 以为是自己人 其实建州女真也没几个女真人了 朱棣的时候早就把建州女真老幼尽戮付之一炬了 根据朝鲜的记载人口剩下不到两万人

--------------------------------


评论 龙山使者:所以努尔哈赤“七大恨”书口诛笔伐所指大明背信弃义背弃建州女真的到底是哪些不能见光的关内外秘密协定,真不好说。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8 23:24:47 +0800 CST  
@专治各种不要脸dy 2018-05-29 09:24
中国自古吃不起饭的都多的是,当然有吃不起盐的。可你谈的是肉和腌肉,然后扯到盐上面。我说吃不起盐逻辑没问题,但腌不起肉逻辑不对。因为腌肉不是把盐糟蹋了,而是与肉融合了。你好好谈下肉和烹饪没问题,大叔看看也涨姿势。但别搞成大杂烩,就算你是大婶博士,也真没那么博。
-------------------
古人能够腌制储藏食品了,当然古代老百姓不仅吃得起盐,而且盐有富余,你觉得盐巴是小事,怪楼主引经据典来说盐巴政治史,掰开揉碎地说~可我讲了缺盐的人是啥惨状,说盐荒和粮荒饥荒一样都是会激起民变的大事,事关江山社稷,古人除非象你们这样脑子进水的,谁会制定政策令老百姓吃不起盐?《盐铁论》就是要盐官营,不让贩子牟利,保障百姓吃平价盐。自古到如今没改过这小生活大智慧。

不过,还真有脑子进水的。明代后期许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权,控制了当地的食盐销售。他们不顾百姓承受能力,任意抬高盐价,以致最底层的老百姓长年买不起盐吃。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国运也到头了。盐荒和饥荒激发了可怕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9 13:27:31 +0800 CST  
大明朝末世的恶果并不是自崇祯皇帝起,而是在朱元璋朱棣时代就已经种下了。历史学家张宏杰有深刻的分析。

皇族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朱元璋开始,高薪养廉从皇族做起,也只限于皇族,大明官吏的工资待遇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所以朱元璋开始反贪手段无论怎么残酷,官僚集团千方百计地要中饱私囊,把天下财富截留在各种“地税”里,才不向着国库皇库呢,整个大明国史就是一部官僚、资本、皇权的斗争史,还夹杂着前世今生的民族矛盾。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宗亲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由国家财政负担。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但是皇族不得科举以及从事各种职业。个别原因陷入困顿的皇族,只能去卖苦力。

由于皇族的补贴是按人头发放,到明朝后期,整个需要天下供养的皇族达到了一百万人。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他幻想着可以通过藩王掌握军队来捍卫朱家天下的安全,结果自永乐年间起,亲王引兵作乱不断。

明成祖朱棣篡位得逞后为防止其他亲王效仿,他和他的继任者们严格地控制着皇族的自由。

亲王们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若想出城遛遛弯,得专门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递出申请。如果没有皇帝的亲自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为了防止亲王们有串通的机会,后代皇帝又规定,亲王们终生不得相互见面,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见”。

“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本地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福王等王爷的是192万石。

许多地方的收税权陆陆续续划归了各地王府: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26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屯留县的则归辽山王所有。平遥王说自己家口太多,生活不宽裕,皇帝命令,把黎城县一年的商税划给他……



天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动辄万顷: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吉王在长沙,有地七八十万亩,长沙、善化两县田地的40%也归吉王所有。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各王府所有。大同的代王,居然拥有房屋1060所……

其中封地在河南的万历帝宠妃郑贵妃之子福王一脉待遇最优厚。所圈之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腴田地”。比如皇帝赐给福王两万顷土地,本来定在河南,但河南好地圈尽仍然不够,不得不跑到湖广、山东去圈占最好的良田。

李自成攻克河南后,可怜的、肥胖的福王被活活的煮成了“福禄寿”汤,让起义军和百姓分食。这样的残酷的阶级报复源于更加残酷的阶级矛盾根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

皇族往往与巨商相勾结,进行行业垄断,利用自己的关系,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转手批给商人,再从商人那里分得巨额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赚钱的行业,稀缺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矿山,都被其垄断。

虽然国家明确规定皇族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但许多皇族都涉足地方事务,一旦有求不遂,就依仗自己的龙子龙孙身份对地方官员横加欺凌。

代王府的辅国将军因为不满县官处罚他的仆人,公然当众殴打知县。晋王府的河东王等人辱骂殴打地方官更是常事,所谓“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 ”。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府的宗仪,也就是小小管家,竟然动手殴伤了堂堂布政使这样的朝廷大员:“求索禄粮不遂,围布政司门,殴伤左布政使刘望之。”

河南禹州的徽王朱载伦,“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 山民王朱企礼在武冈州“前后夺民妻女无算”。武邑王在父丧期间“居丧无礼,置酒作乐,召妓者歌舞,极诸淫纵,内使谏者,辄非法拷掠,或触其怒,以石鼓压胸,囊沙覆口,死者数人”……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李自成、张献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纵横大地之后,据太原总兵姜瓖亲见亲闻,农民军“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

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张献忠攻占常德,“荣王宗室殆尽”。攻克重庆,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尽杀之”。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而遥想当年,朱元璋正是高举“打倒元朝特权阶级”的大旗,在元王朝巨室、权贵、官宦之家的累累尸骨建立了明朝。

楼主说,明王朝又最终亡于自己的臣工、百姓、皇族尸骨上----亡秦者秦也,灭六国者六国也,不是哪一个末世皇帝比如期望崇祯是一个圣明天子可以拯救的。

如果非要楼主我说一个心得,那就是,王朝易代,农民起义军都是主力,但首领受过教育,有历史远见者比如刘邦、刘秀、赵匡胤等建立的王朝气数相对来说长久些。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豪强得天下,不能以天下分给豪强。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9 15:21:05 +0800 CST  
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处处所在的悖论,在明帝国时代的皇族与官僚、平民等各阶层的冲突,皇族内部的冲突里尤其明显。

上古时候,皇帝的起源是军事贵族集团选拔出来的首领,帝制的本质是代表着一种公权力的,所以帝制的本来面目未必是世袭的,是与军事贵族集团共同推选的,不一定是父子相继的世袭。

与皇帝之地配套的是可以代表君主对庞大帝国实施高效管理的专职官僚集团。

生物学世袭制度与“皇帝”应有的公权力本质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中国的皇帝因为最初由秦始皇做到极致的专制而走向世袭,但是皇帝制度的公权力内涵(所有的儒家经典都对此有表述,最著名的是“民为贵,君为轻”“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以及皇帝本人至高无上造成的私权力难以约束其实是中国帝制中最深刻的内在矛盾。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频仍的根源----“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皇权不仅是宰相(丞相)等大臣代表的阁权、相权的对立面,甚至也是太子制度的对立面。

中国帝制的残酷源于高度的排他性,真的达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太子、外戚、嫔妃等围绕皇权而生的政治制度中一个个人物的悲剧莫不源于此。


我国古代社会的“专制(centralized autocratic government,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并不是指君主的绝对集权( absolutism,absolute monarchy )以至于极致巅峰权(Totalitarianism),而是指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政府的统治在律令上以法家的严苛为主流.

实际上真正的以《韩非子》(堪比马基雅弗里的《君主论》)为基础的君主绝对集权出现在战国时代的秦以及短命的大一统郡县制帝国----秦;而先秦时代,自周天子分封天下开始,春秋战国都是封建贵族对于君主权力的强大制衡与对冲。

后世的宋、元、明、清都企图恢复,但都不能全然成功-----实际上,帝国或王朝的长寿与君主的无上权力也是相悖的。

朱元璋最终失败了,他的皇帝子孙还是要依仗阁权,又与阁权斗争;

雍正帝也失败了,他的皇帝子孙最后还是要与早先“八王议政”的变体----军机处共治天下,前者是军事贵族对于皇权的牵制,后者是文武官僚集团对于皇权的牵制,已经类似回归唐代的三省分立制度了(中书省议政制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颁行,最后再加上皇帝的印玺-----从六朝到五代沿袭的是汉代以来贵族、士大夫社会对于皇权的强大牵制);

宋在国弱民富里,产生了“蜂腰型”社会-----富足但政治弱势的市民社会是一头,强势的是皇家的君主至权( absolutism,absolute monarchy ),中间是清贫的文官集团以及政治权利边缘化的武将们。

黄仁宇先生说即使在唐宋变革发生以至于贵族社会对于皇权的智慧消失后,中国社会依然延续着东周以来在中央集权政府与庶民之间架桥并且承担着中华文化主脉的士绅社会。直到1949年以来的各项革命与改革。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9 15:30:24 +0800 CST  
这段是楼主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处处所在的悖论,在明帝国时代的皇族与官僚、平民等各阶层的冲突,皇族内部的冲突里尤其明显。

上古时候,皇帝的起源是军事贵族集团选拔出来的首领,帝制的本质是代表着一种公权力的,所以帝制的本来面目未必是世袭的,是与军事贵族集团共同推选的,不一定是父子相继的世袭。

与皇帝之地配套的是可以代表君主对庞大帝国实施高效管理的专职官僚集团。

生物学世袭制度与“皇帝”应有的公权力本质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中国的皇帝因为最初由秦始皇做到极致的专制而走向世袭,但是皇帝制度的公权力内涵(所有的儒家经典都对此有表述,最著名的是“民为贵,君为轻”“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以及皇帝本人至高无上造成的私权力难以约束其实是中国帝制中最深刻的内在矛盾。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频仍的根源----“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皇权不仅是宰相(丞相)等大臣代表的阁权、相权的对立面,甚至也是太子制度的对立面。

中国帝制的残酷源于高度的排他性,真的达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太子、外戚、嫔妃等围绕皇权而生的政治制度中一个个人物的悲剧莫不源于此。


我国古代社会的“专制(centralized autocratic government,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并不是指君主的绝对集权( absolutism,absolute monarchy )以至于极致巅峰权(Totalitarianism),而是指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政府的统治在律令上以法家的严苛为主流.

实际上真正的以《韩非子》(堪比马基雅弗里的《君主论》)为基础的君主绝对集权出现在战国时代的秦以及短命的大一统郡县制帝国----秦;而先秦时代,自周天子分封天下开始,春秋战国都是封建贵族对于君主权力的强大制衡与对冲。

后世的宋、元、明、清都企图恢复,但都不能全然成功-----实际上,帝国或王朝的长寿与君主的无上权力也是相悖的。

朱元璋最终失败了,他的皇帝子孙还是要依仗阁权,又与阁权斗争;

雍正帝也失败了,他的皇帝子孙最后还是要与早先“八王议政”的变体----军机处共治天下,前者是军事贵族对于皇权的牵制,后者是文武官僚集团对于皇权的牵制,已经类似回归唐代的三省分立制度了(中书省议政制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颁行,最后再加上皇帝的印玺-----从六朝到五代沿袭的是汉代以来贵族、士大夫社会对于皇权的强大牵制);

宋在国弱民富里,产生了“蜂腰型”社会-----富足但政治弱势的市民社会是一头,强势的是皇家的君主至权( absolutism,absolute monarchy ),中间是清贫的文官集团以及政治权利边缘化的武将们。

黄仁宇先生说即使在唐宋变革发生以至于贵族社会对于皇权的智慧消失后,中国社会依然延续着东周以来在中央集权政府与庶民之间架桥并且承担着中华文化主脉的士绅社会。直到1949年以来的各项革命与改革。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9 16:00:46 +0800 CST  
关于中古时代中国货币---白银的一段对话,楼主觉得这个讨论十分有趣。

东易鸟: 评论
上述明朝物价折算成人民币是按现在人民币买入白银价来折算吗?现代银价贱,古代银价坚挺的多。我看过一些书说,虽然国家规定1贯=1000铜钱=1两白银,但是实际上1两白银=2000铜钱的时候也有。五斤鲤鱼价白银1钱,是十六两钱还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公制1钱?十六两钱=3.75克,现银价3块多,1钱=15块人民币?

寒武页岩:
评论 东易鸟:白银价格不是固定的。明清时代,因为白银大量地从美洲而来,银价贱了。此前中华的白银来自日本等地居多。明清时代一两(十六进制)白银折合RMB150-800元。唐宋时期1000-4000左右波动。

东易鸟
明朝灭亡于点背,满清兴盛真是得天眷顾。李自成起义无非是连续十几年干旱人民活不下去,没有连年民变,明朝怼野猪皮真是一点压力都没有,明朝能撑下来,中华接下来的几百年厄运也许就逃过了吧。

@东易鸟:

关于明朝灭亡问题,欢迎继续阅读我刚发表在天涯的

一声叹息----我看崇祯与袁崇焕(原创)http://bbs.tianya.cn/post-333-1327203-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0795-1.shtml

关于银价问题,可以继续看看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先生的专著;

还有我这个原创以及本高楼也涉及古代经济问题:上古华夏与邻族及天下的流变(上下篇)http://bbs.tianya.cn/post-333-1325208-2.shtml#105_23195223_8828772



按照上面我们讨论的白银价格折算,清末首富盛宣怀的家产1160万两白银,李鸿章家产为800万两白银。(梁启超记载)
日本、欧美拿这些钱(甲午战争赔款、庚子赔款)发展国民教育,重工高科技,向英美购买高端武器,为1937年的侵华奠定了基础,可悲啊!切记!切记!
在历史的海岸纵观中国工业强国道路与曲折(原创)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0482-1.shtml

矫枉过正:与民国粉谈谈民国戏、辫子戏背后的资本暗流(原创)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290229-1.shtml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9 17:50:06 +0800 CST  
@龙山使者 @风继续吹10 @知怀特布莱克 @红朝笑笑生 @泪痕春雨

关于如何看待“红楼梦”与明清易代的关系,楼主我没有那么索隐派,但也有新颖的视角---我是把“红楼梦”、“牡丹亭”都视为与曹魏时代汉族正统士子自由精神一脉相承的精神寄托文学。

我个人感觉是沦为满洲皇家奴婢包衣世家、文化特务的曹寅等三代人缅怀自己远祖--魏晋三曹那种高贵气质的悲怆文学,精神家园寄托寻根文学。
而满清在关外起就非常推崇“三国志”等三国文史,除了学以致用的兵法外,应该也与范、曹等依附于满清的汉族臣子奴仆对于半奴隶社会的女真文化引导与改良有关,是重构满清价值观体系的文化努力之一。
如果要说明清易代事在其中,我倒是写过“红楼梦”评论文章,提及了努尔哈赤家重要的外戚----佟养性的关联。佟家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同时也是从皇太极到康熙、雍正都推崇的舅舅家-----在满人的亲族概念里,舅舅的地位仅次于父亲,与叔伯父等同。

这个佟养性,当年是替满洲破解了满洲人最害怕的明军火器---红夷大炮的军工专家。

我当年血气方刚时代一系列红评文章的标新立异都是在红朝兄的论坛上跟他等死磕出来的,再次感谢他作为伯乐版主的胸怀。

以后我会慢慢地贴到天涯的。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29 20:05:14 +0800 CST  
评论 杏花春雨xhcyrjn:袁崇焕又不是灭族之罪,你们怎么那么希望他被斩草除根呢?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30 10:59:28 +0800 CST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就把自己绕进了一个跟朱元璋一样的怪圈,靠军政府起家,又得防范军政府,那么怎么办,一是学两宋抬文抑武,甚至文武皆抑,第二是皇家的太监特务政治一枝独秀、、、、、、也就是从军政府起家的国家又演变成了秘密警察国家。

整个大明国史就是一部官僚、资本、皇权的斗争史,还夹杂着前世今生的民族矛盾,从皇权顶端开始,社会各个阶层互相提防。

两人对坐可以有三个心眼,三人对坐,能够生出六种是非。
楼主 寒武页岩  发布于 2018-05-30 23:18:24 +0800 CST  

楼主:寒武页岩

字数:13039

发表时间:2018-05-28 21:06: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31 19:50:13 +0800 CST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