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为什么朱毛之争中支持毛泽东?


1929年春,在毛泽东与朱德之间发生了一场波及全军、异常激烈的关于军委与前委的权力之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表现出鲜明的立场,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主张废止军委机构,由前委代行军委职权。林彪为什么在朱毛之争中支持毛泽东呢?这主要是因为朱德与毛泽东在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上有着很大差异。

毛泽东与老总的区别在于,毛泽东是用“共产主义理想”控制部队,党支部建在连上,这个过程到古田会议才算真正完成。朱德靠什么掌控军队呢,这从朱德对袁崇全、刘安恭等人的使用中就可以看出。

袁崇全原来是红四军28团2营营长,在28年“八月失败”中率领部队叛变。现在一般认为,“八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朱德、陈毅等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离开井冈山进军湖南,碰到强大敌人的结果,但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29团的溃散和袁崇全率28团2营叛逃,导致朱德部损失过半,其实质是朱德、陈毅对部队失去了控制。“袁崇全叛逃”并非没有征兆。在范石生部反攻郴州时,袁崇全即“按兵不动”。在撤出郴州后的一次会上,一、三营领导当着袁崇全的面指出这个问题时,袁“暴跳如雷”,矢口否认。“会上吵得很凶,几乎动武,没有结果,不欢而散”。 另外,有人揭发二营营长袁崇全“从郴州撤出的路上,就想带着队走另外一条路,说这个人不可靠”。还有人反映袁崇全之前有议论:“靠红米南瓜打不出天下”,“井冈山红旗打不了多久”,“在红军里有多大奔头?莫说营长,就是军长也同士兵一样的起居饮食,一样的待遇,还不如国军一个排长!” 可惜,这都没引起朱德和军委(陈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足够重视。

朱德虽接到了揭发,也只是“感觉这个人不可靠”,但陈毅等要求将其枪毙,朱德不同意。最后,召开紧急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免去袁崇全的二营长职务,将袁“提拔”为团副,但朱德始终却没有执行。 在随后分兵去江西开展地方工作时,军部不仅仍派袁崇全带二营四个连先行出发,竟还将军部直属的机枪连和迫击炮连一并交由袁崇全指挥, 使其率部队叛变有了可能。朱德对袁崇全放纵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有人认为是因为朱德为人厚道、宽容。但朱德当时对其它人并不宽容,就在袁崇全叛变前几天,朱德一次就枪毙了3 个与袁崇全平级的营级军官(周才兴、朴辛田、戴成丙),原因也是怕他们动摇逃跑,这说明朱德的“宽容”是因人而异的。

朱德之所以对袁崇全放纵,主要是因为袁崇全是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的同乡(湖南石门),又是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在“南昌起义”前,王尔琢、袁崇全又同在25师74团。王、袁可谓是“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同乡、同学、同团”的“三同”铁哥们儿,而王尔琢是朱德的“死党”。在“八月失败”中,在29团官兵不听朱德等人的劝阻,执意会湖南老家干革命,对朱德颇为不敬,甚至围攻朱德,气氛紧张到有发生兵变的可能。为此,朱德与王尔琢商量要武力解决29团(后被何长工制止了)。在当时那种环境中,朱德如果没有王尔琢、袁崇全及其他们掌握的二营(原25师74团余脉)等人的保护,很难控制军队,甚至没有安全感,王尔琢等人是朱德控制28团乃至红4军的主要依靠。这是朱德对王尔琢、袁崇全“利用各种封建形式结成无形的结合派”放纵的原因。朱德对王尔琢、袁崇全等人的放纵是为了拉拢他们,利用他们控制军队。朱德对其他人(周才兴、朴辛田、戴成丙)和29团官兵还是很严厉的。

在袁崇全叛变后,有的领导主张派林彪率一营把袁“打回来”,但王尔琢不同意,王坚持去把袁“喊回来”。王尔琢对自己与袁崇全的交情颇自信,王尔琢说:“我是他们的团长,我和他们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他们会听我的。” 结果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 ”当王尔琢喊着袁崇全的名字:“你们回去吧,既往不咎,我担保!” 袁崇全等却拔枪就射,王尔琢立即中弹身亡。袁崇全及亲信却在二营的“包围”下得以逃脱。
袁崇全叛变了,王尔琢牺牲了,朱德控制红4军的能力受到重大打击,但刘安恭的到来使朱德又有了依靠。刘安恭与朱老总是同乡、同学(留洋)、同在川军“运动”过的“三同”,于1929年4月被派到红四军。陈毅说刘只适合当个副连长,最多是副营长,可一来就被朱德委以重任,5月红四军重新恢复军委,刘安恭担任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以后又被朱德任命为二纵队司令。

刘安恭也对朱德的重用给予回报,在他的主持下,临时军委会议作出决定:前委只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这就限制了上级党委——前委(毛泽东)的领导权。朱毛对刘安恭的做法表示了不同的态度。朱德表示赞同,毛泽东坚决反对,使红四军高层领导分歧公开化。刘安恭等要求成立军委,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建立军委是完成党的组织系统。他们还指责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不但“包办了下级党部的工作”,还代替了“群众组织”,甚至攻击前委领导是“书记专政”,有“家长制”的倾向。很明显,刘安恭的矛头主要是指向毛泽东。

在这场争论中,林彪表现出鲜明的立场,针锋相对地提出,现在红军只是一支四千多人的小部队,又处在频繁作战、游击动荡的环境之中,领导工作的中心还在军队,“军队指挥需要集中而敏捷”,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更有利于作战,不必设重叠的机构。林彪说,如果在前敌委员会之下、纵队委员会之上再插入一个军委,人也是这些人,事也还是这些事,一层层议,一层层往下传,这实际上是一种只看外表不重结果的形式主义,这些形式主义者的要害在于试图成立军委,与党分权。”

林彪在会议上还将火力对准了亲自提拔过他的朱德。“朱德一贯喜欢说大话,吹牛皮,喜欢用政客手段和封建手法拉拢部下,形成团伙。这次他支持成立军委就是想借此脱离前委羁绊。”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林彪写到“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在群众中是比较有地位的。因此,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结成一无形的结合派,专门吹牛皮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但是许多党员还不能看出这种错误现象起而纠正,并且被这些少数有领袖欲望的同志所蒙蔽。”

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复信中也提到类似问题:“从四军成立到去年八月重回边界为第一个时期,这时期包括边界这次战争的胜利和湘南的失败。党在这时期中不能有绝对的指挥权,小团体主义充分存在而发展,党不敢作调动枪枝上的尝试,红军后方兼顾主义与少数同志的红军本位主义是冲突的,军需制度和编制法规未能建立,个人支配政治和武器的事常常有的,这时候的党从连到军从它的实质说是处在一种从属的地位,在某些问题上是绝对听命于个人。” 欧阳毅的回忆:“袁崇全不相信党,他相信王尔琢团长.........”,毛的总结不是妄言。

当袁的种种叛变迹象被在会议上揭发出来时,朱碍于王尔琢的个人感情,便不执行会议的决定,不对袁采取防范措施........可见,个人小团体在朱部的影响力之大。朱德的队伍中虽然也有“党代表”,但基本不起什么作用,这从陈毅的回忆中可以读出,朱德根本不把他这个党代表放在眼里,甚至一度取消党代表。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朱部在湘南曾经取消了党代表,后来感觉不好,不能维持,到边界才又恢复过来.........” 。 在朱德的队伍中,“小团体主义充分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其他多数人得不到公平,从而离心离德,以致最后部队的分崩离析。显然,林彪主要反对的是朱德“利用各种封建形式结成一无形的结合派”的治军方式。

现在很多人认为,正是在朱毛之争中支持毛泽东以后,林彪成了毛泽东的亲信,这是不准确的。林彪对毛泽东从来都不是一味的支持,对朱德也不是一味反对。即使在这期间,林彪对朱德积极打出井冈山的主张也是持支持的态度,并不支持毛泽东死守井冈山的主张,历史的发展表明,朱德、林彪这个主张是正确的。半年后,井冈山失守,红四军到达福建等地游动作战,最后形成了中央苏区。这期间,林彪无论是在公开和私下与毛泽东的通信中都对毛泽东当时提出的“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持批评态度,认为它脱离实际“说大话”,这引来了毛泽东的一封信,这封信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楼主 cleandrizzle  发布于 2011-12-10 06:38:00 +0800 CST  

楼主:cleandrizzle

字数:3277

发表时间:2011-12-10 14: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5 10:17:35 +0800 CST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