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天涯打赏 2015-04-09 12:11:36
@再造文明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多谢斑竹,我会继续加油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09 20:40:30 +0800 CST  
@天之蓝0938 2015-04-08 23:57:09
每天晚上看看,楼主很精彩
-----------------------------
多谢,好看就请常来哦~·~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09 20:40:54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4-12-05 22:45:23
二 嬴得生前身后名
“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这是蔡将军在《军国民篇》中写的,其匡世觉民之心不可谓不急切,在他的“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的诗歌中更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足以媲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使命感。蔡将军对三权分立、权力制衡非常推崇,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发之际,他还嫌扩大参议院立法权而限制政......
-----------------------------
@文刀刘二 2015-04-08 16:45:42
那副对联的下联应是:几年北地燕支,而不是“胭脂”,请楼主再次查询一下,文章房产精彩,期待拜读更多美文
-----------------------------
你说的对,谢谢你的提醒,键盘打字常这样,不过我以后会更加仔细的,欢迎常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09 20:41:43 +0800 CST  

(二)
1928年秋,共军在江西很活跃了,朱毛会师,将江西搅得天翻地覆,省主席朱培德最先hold不住了,想辞职不被批准,请中央抽调部队又没有下文,真不知如何是好,想来想去,他便到南京去请李宗仁“借”两个军的兵力,前去助剿。那会儿为了消除中央对地方的成见,李宗仁慷慨大义,自愿到南京为“人质”,朱培德有求于他,他也乐意调兵让朱培德指挥,不过他说军队是国家的,还是得让中央发一纸命令。朱很高兴,便立刻邀请李一同去见蒋先生。谁知蒋介石听到他们二人的一番陈述,觉得很奇怪,瞅了李宗仁一眼,还说江西的军队一定能剿得了,用不着调兵去。朱继续诉苦,说匪军已有燎原之势,得防患于未然。蒋却说,那只是一些土匪,成不了大气候。一旁的李宗仁惊呆了,整场下来一言未发。

在回去的路上,李宗仁对朱培德说,蒋先生为什么不同意我从两湖调兵呢?要是按照军中久集的恶俗,一方拥兵将领为保存实力,多不愿意轻易出兵援助友军。现今我一反常例,自动允许派兵,而蒋先生不假思索就连声说不需要,这是为什么啊。朱说,没什么费解的,只是蒋先生不愿意看到我们要好罢。李宗仁心里嘀咕着,认为除了这个原因外,蒋还担心他功高震主。

到了9、10月,江西地区的共军攻城略地,消息震惊国府。李宗仁坐不住了,他便建议蒋介石,请他派遣第一集团军驻南京刘峙率第二师前往助剿,因为刘既是老蒋的亲信,又是江西人,实力雄厚,派他去可谓人地相宜,再好不过了。好声好气说了一通,可蒋介石却冷冷地反问一句:“你们为什么这么恐惧共军?”喜欢讲道理的李宗仁又好好发挥了一回:“我们绝不可将具有武装的GCD部队与土匪等量齐观,因为他们有主义有理想,有铁的纪律,有严密的组织,有第三国际作背景,有刻苦、冒险、耐劳的知识分子,不是那些土匪乌合之众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

李宗仁一本正经讲了半天,蒋介石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们相信我,服从我,一切都有办法,不必这么焦急。李宗仁是个认死理的人啊,说得不好听些,过于呆板、迂腐,他仍在那里滔滔不绝将他的大道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不胫而走,说什么“党军北伐,而政治南伐,党军可爱,党人可杀。”这话是非常值得深省,以前北洋政府的官僚和军阀虽作恶多端,但还畏人言,现在全国统一了,我们标榜以党治国,凡人民对我中央政府不满的,则办党报的同志动不动就作宣传反击,不是鞭挞他们是共党的同路人、官僚余孽、买办洋奴、奸商市侩,便指责他们是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反正帽子满天飞,搞得人民大众敢怒不敢言。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我们中央政府应该正本清源,励精图治,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如果专门以压制民众为能事,前途就很不乐观了。这样一来,不说我个人力量极其微薄,拥护总司令也无济于事,就算有一百个李宗仁拥护总司令也无能为力。这时候,蒋介石才一言不发,闷不吭声地走了。

口水都说干了,蒋介石还是不分敌我,不分主次,李宗仁认为蒋甚至还经常拿共党来要挟党内外人士,甚至是西方友邦,因为他常以抵制共党为由,让人捐款或全面服从他,但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是古人所说的“养寇自重”。编遣会议无果而终,冯玉祥看不惯拜把兄弟蒋介石的作风,不辞而别,所以呢,老蒋就不顾什么革命情谊和结义之情,竟然想拿冯玉祥开刀,还再三试探李宗仁,以便对冯一致行动。李宗仁呢,还是不改本性,继续讲道理说冯玉祥虽然个性粗放,言语尖刻,行事古怪,但刻苦耐劳,善练兵,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很有爱国热情,中央要是能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一定能使他为国家建设尽力。对冯感之以德,必然能打动他接受中央领导,万不可急躁行事。
(多谢各位的打赏、支持、顶贴和收藏,非常欢迎你们常来,感谢你们,恕我不能一一回复大家。~·~)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09 20:45:40 +0800 CST  

蒋介石说,冯玉祥经常倚老卖老,能服从我们吗?蒋说话时特别强调“我们”,非常渴望李宗仁与他一道灭冯。可李继续说冯氏统兵十多万,每一个将领都是一个冯玉祥,一个冯玉祥好对付,无数个冯玉祥就很难对付了。好吧,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那不对付冯玉祥就对付你李宗仁吧,老蒋很快对冯的第二集团军暂时采取怀柔政策,调转枪头就来对付第四集团军。可怜那李宗仁为了和平与团结,费了那么大的口舌,到头来却只是引火烧身,这种事让人郁闷得不知从何说起。

1929年初,蒋介石让湖南省主席是鲁涤平和他的第二军暗中准备,并秘密接济大批枪支弹药,以备对第四集团军动武。在武汉的“新桂系”将领夏威、胡宗铎、陶钧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恐慌,正在心中疑虑担忧时,蒋介石又派湖北人前来离间他们这些鄂籍将领脱离李宗仁,他们可是同李、黄、白一路打过来的,从幕僚到旅长再到军长,春风得意,本该饮水思源,加上对蒋介石那套权谋作风都很鄙夷,便把蒋离间他们的消息据实上告给李宗仁。倾向“新桂系”的何键又亲自到武汉告密,说中央有行动了,对武汉用兵有如箭在弦上,第四集团军应该采取自卫行动。夏、胡、陶沉不住气了,都觉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便对鲁涤平下手,这下可好了,正中蒋中正下怀。

一方面,在湖南的亲蒋势力积极部署,一方面蒋介石携中央对武汉方面(新桂系势力范围)不遗余力进行攻讦和诋毁,还派先前“东征”他的仇敌唐生智携巨款活动第四集团军将领李品仙、廖磊背叛李宗仁;并派黄郛、邵力子前往开封、太原,与冯、阎搭线,联络他们共同对武汉用兵。冯、阎却认为第一、四集团军是一家人,乐得个坐山观虎斗,表面通电服从中央。老蒋一旦发招,四面出击,李宗仁慌忙从南京逃到上海租界,可怜他对中央忠心耿耿,还亲自拖家带口到南京去住,以示并无二心,却换来如此结果。

此外,老蒋还买通俞作柏和李明瑞,让他们倒戈;另外,令郑介民去活动武汉方面的师长杨腾辉“归顺”中央。因为胡、陶都以为自己是湖北人,将第七军视为“客军”,这就引发其他将领的不满,导致老蒋的离间计很快就凑效。夏、胡、陶怎料得到内部有这么多人倒戈,也太吓人了吧,惊惶之中,竟决议放弃武汉,向荆州、沙市、宜昌一带退却。其实早在4月初,中央军大举西进,想要围攻武汉,胡、陶推举夏威为总指挥,倒是很想同中央军打打,北伐时,就属他们所在的第七军最能打也最出风头。可是偏巧在回师向黄陂进发迎战中央军时,夏威突然患喉疾,将前线指挥权交给李明瑞。李明瑞正好在前线召集会议,将师长、旅长集齐后,他就率先宣布支持中央,反对陶、胡,将军中不赞成服从中央的军官拘留,回师武汉,这才让夏、胡、陶仓皇撤离武汉。

李宗仁原本指望刘峙会去“剿共”,没想到刘却兵不血刃进占武汉,蒋介石也很快坐镇武汉,指挥追歼夏、胡、陶的退兵,搞得他们三人不得已只好联合通电下野。除了李明瑞、杨腾辉两个师外,余部全被包围缴械。相比蒋介石而言,在军事方面,李、黄、白都很有天赋,但在权谋方面似乎显得太弱了。李宗仁返回广西梧州同黄绍竑会和,商议善后之策,白崇禧也刚好从华北潜回,三雄再次会面,百感交集。黄绍竑本来是想通电与中央交涉,蒋介石却决心趁机消灭新桂系,各路大军都到他们家门口来合围,还令陈济棠为广西编遣区主任,还勒令黄绍竑将李白二人解送到南京,广西只留第十五军一师一旅的编制。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09 21:17:01 +0800 CST  

中央这简直就是快要赶尽杀绝的节奏,第十五军只有十三四个团的兵力,但人数虽少,士气很旺,能够拼一拼,李宗仁决定让黄、白率军先下广东,再做周旋,他本人则到香港当寓公,作半下野之态。

到1930年春,基本上击垮桂系的蒋介石挟中央新胜之余威,将炮口对准北方的阎锡山和冯玉祥。阎、冯岂能坐以待毙,向来持重的骑墙居士阎锡山首先就坐不住了,他邀请被中央排斥的诸方倒蒋,在太原共商国是,除了李、冯外,就连汪精卫也派代表出席太原会议,因为汪被蒋所召开的“三全大会”开出党籍,其他被排斥的人如邹鲁、谢持等人也都集齐太原。

到3月15日,各派倒蒋人士又在北平酝酿发起“扩大会议”,并组织新的党中央与政府,鹿钟麟等57位将通电全国,一致推举阎锡山为全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张学良和李宗仁为副司令,大有南北两京双峰对峙的态势。于是乎,中原大战随即爆发,但最初持观望态度的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勤王”,进占平津,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夹击李冯阎军,浩浩荡荡的中原大战以蒋介石为领袖的中央军获胜。

在对蒋介石中央军的斗争中,李宗仁屡屡败北,不过,他在广西把实力保存得好,为什么呢?这还要拜蒋所赐。蒋幽禁立法院长胡汉民,拘押李济深,由李的部属陈铭枢、陈济棠分任广东省主席和绥靖主任。在中原大战爆发后,蒋介石又让广东二陈协助反桂,而陈济棠借机排挤出征的陈铭枢。陈铭枢知道老蒋故意使二陈相斗,便暗中反蒋,与陈济棠冰释前嫌,一致在广州反蒋挺胡。另外,粤籍要人如孙科、古应芬、邓泽如等也到广州支援二陈,策划反蒋,就连汪精卫也参加其中。

1918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行非常会议,就任非常大总统,现在粤籍要人依葫芦画瓢,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推选汪精卫、林森、古应芬、孙科、许崇智、李烈钧、唐生智等为委员,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主席,全体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到1931年5月28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李宗仁也受邀参加。粤、桂两军重归于好,准备再度北伐蒋介石。天啦,这是要闹哪一样啊,1928年的北伐完成不到2、3年的时间,中华大地上又要硝烟弥漫。南京方面派兵应战,准备再干一场。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0 20:50:12 +0800 CST  

当双方军队接触后,“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内战硝烟立即被吹散,全国各界通电南京和广州方面息战对外。蔡元培、张继等人为和平积极奔走,胡汉民和李济深相继恢复自由。广东方面先让步了,同意撤销新政府,双方合作,一致对外,但条件是蒋介石必须下野,得重组南京政府,直到12月15日,蒋介石才下野,广州政府也撤销但成立了“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

国民政府表面统一还没多久,“一·二八淞沪事件”爆发,深感国难深重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黄旭初(黄绍竑已渐渐投入中央的怀抱,不知是在做内应还是为何)决心继续建设广西,充实力量,准备有朝一日能与日寇一战,在外省谋事的桂籍军政干才如叶琪、李品仙、廖磊纷纷来归,继续加紧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

【暴风雨前夕】
在1931年“九·一八”及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按照李宗仁自己在回忆录的说法,那就是:国难日深,我们以为抗日报国之道,时应登高自卑,从头做起。李宗仁在用人方面很有造诣,自己本身就待人宽厚忠诚,又能开诚布公,从善如流,相当有“王者风范”,或者是在推行所谓的“王道”,先来看看他与白崇禧、黄旭初等八桂豪杰是如何在建设广西:

第一,精简省内军民两政,由李宗仁自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白崇禧为副总司令,叶琪为总参谋长,廖磊为七军军长,夏威为第十五军军长,黄旭初担任省主席。俗话说得好,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领导班子建立起来了,火车头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第二,1934年,广西召开“扩大党政军联席会议”,会中通过“广西建设纲领”,具体确定如何建设广西的纲领,而这些大政方针都是根据“三民主义”原则拟定的,比如“提高民族意识”,“依法保障农工利益,消弭阶级斗争”,“适应民生需要,公营重要工商企业”等,也难怪广西经常被称为三民主义模范省。看得出,李宗仁对于他们党的创始人孙总理的理论是很有下功夫的。他们广西人当时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口号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目标是希望将广西建立成一个“三民主义”模范省,为全国榜样,渐次达到复兴中国。这目标似乎与陈炯明、吴佩孚以及某些学者先前提倡的联省自治很相同。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0 21:22:34 +0800 CST  

第三,维持治安,清除匪患。民族成分很多,民众疲敝贫穷,文明程度不高,习俗也各有差异,导致当地匪患很多。以前总不能彻底清除匪贼,向来都是兵来匪去,兵去匪来,无法根治。而当地建立的民团,鱼肉乡里有余,维持治安不足。所以,李宗仁与众人商议,决定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派兵剿匪,还实行保甲制度,训练年青的乡村干部替代先前的团练。

第四,教育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基层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性的,每村都设国民基础学校,由村长兼校长。每乡建立一个设备很好的中心学校,由乡长兼校长。所有学龄儿童都强迫免费入学,并利用夜校教育成年失学男女,大力减少文盲。

第五,建立公共谷仓。贫民经常被迫向地主、富农放高利贷,以至于越来越穷。为了消灭高利贷,便征集余粮,向每年有余粮的农户摊派,每村都抽取若干,积存在公仓,由村选公民委员会保管。平时借给贫农,等到来年秋收,每百斤多还若干斤以补偿新谷折耗。

第六,在税务机关三令五申,肃清贪污。开源节流,进行裁兵,还将各地税务局给一律裁撤,只留通省税务局,方便商旅,畅通货流,结果每年税收不但没少,反而增加了八百万元,原来关卡厘局减少,商贸繁荣,税收猛增不少。

广西裁兵最彻底,将40团直接裁到14个团。不是中日大战在即吗?怎么裁了这么多兵,难道不怕下岗士兵哗变?原来李宗仁等将裁掉的兵分布到各地工厂、矿厂去做工,也有不少去兴修农田水利、屯田垦荒,忙时干活,闲时训练,等到战事发生,随时可召集起来。高明的军事家、政治家寓兵于农,李宗仁还寓兵于工。等到抗战全面爆发,李黄白登高一呼,广西云集响应,在两个月内就装备了4个军共48个团。很多人都认为李宗仁是地方军的“军头”,但这“军头”地位并不只是李白黄三人如何能纵横捭阖,很大程度上是桂军能打,打出来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0 21:38:00 +0800 CST  

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他对蒋介石的成见很大,整本书除了讲在黄埔军校初见老蒋,觉得蒋校长干练勤奋外,其余很大篇幅谈到蒋介石就没有一句好话,他总是认为老蒋忙于在国民党中党同伐异打内战,消灭异己,而对呈燎原之势的GCD却养敌自重,最终却玩火自焚。为什么老蒋剿匪不力呢,李宗仁说他想以GCD为托辞,好争取江浙财团(他们大富豪可不会心甘情愿同你搞共C的)和英美(敌对苏联等GCD)的支持。

李宗仁认为第五次“围剿”,国军原本应按照德籍军事顾问的建议:一方面用碉堡政策,一方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封锁红军,断绝食盐供给久久围困,再就地消灭;即便网开一面,也可以将他们追赶到南部沿海一带,加以歼灭,如1927年贺龙、叶挺南走广东,在潮汕一带被李济深、黄绍竑所败,但中央却非将他们压迫西进。在逼迫红军长征时,李宗仁又认为老蒋用的是驱虎逐狼之计,使得红军在西南各地方势力范围内与地方军相互厮杀,然后他的中央军趁机进占半独立、半割据各省,不过,打广西的主意没打成,反而让红军最后得以发展壮大。

1934年9、10月之间,红军先遣部队一万多人在萧克的率领之下(后面还有近十万后备部队尾随),即将路经湘桂边境,为了应付这紧急情况,李宗仁在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命令地方政府将广西东北各县坚壁清野,以防红军入境,同时,将本省十四个团悉数调往到湘桂边境,由白崇禧指挥,全省民团也组织起来,准备大干一场。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在桂北全州、灌阳、资源等地,桂军与红军发生接触。红军虽然来势凶猛,但桂军扼守险要地形,经过十多天的战斗,桂军全面出击,歼敌万余人,俘获七千余人。(但后来又有参与拍摄纪实电影《七千俘虏》名叫周游的人证明,白崇禧指挥的桂军根本就没有与红军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追了十多天,将红军礼送到贵州。笔者不才,难以考证此事,愿诸位看官见仁见智,若能不吝赐教,甚是感激。)

歼敌万余,俘虏七千,这可是“剿匪”中罕有的大捷,反G坚决彻底的李宗仁当然喜不自胜。不过,老李对中央军仍是非常不满,他说在桂军与红军打得血肉模糊之时,中央军那帮友军哥们竟然看戏不怕台高,在湘中一带作壁上观。这样也就罢了,更令李宗仁感到气愤的是,在南京、上海一带CC系报纸却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居然说桂军与红军妥协合作,这样难怪桂系与中央一直相互猜测嫉恨。

在广西不得志,红军只好西走贵州,李宗仁也是古道热肠,他立即打电报告知中央和贵州省主席王家烈,还建议将湘黔边境的道路彻底破坏,凭险设防,然后由桂军和中央军前后夹击,将湘黔边区变成远东红军的坟场。但中央对于李宗仁的建议置若罔闻,这就难免会让老李起疑心了,他们中央军是实在不经打,还是另有企图,想趁势占领红军离去后的地盘。

后来的情势果不如李宗仁所料,1934年底,红军进入贵州,贵阳告急,那么热衷反G的老李岂能袖手旁观,他立即派廖磊率第七军星夜驰援,算是将红军赶到遵义去。老蒋这时就乘坐飞机开来视察,不久就返回南京,王家烈亲赴机场送行,老蒋就命王上机,还说你得随我到南京去。这不是调虎离山吗,卧榻之侧有时候是能够容他人鼾睡,但只是容人酣睡而已,总比放虎归山要好。王家烈闻言大惊,连忙说:“我还有紧急事务要处理,而且也没带行李。”老蒋却说:“你可以招呼随从去收拾。”王无奈,只好同老蒋飞向南京。不久,贵州省主席便是老蒋的亲信吴忠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4 18:21:00 +0800 CST  
在李宗仁看来,红军长征,没有替蒋先生打下广西,却打下一个贵州。红军绕过贵阳之后,一部分取道滇黔企图开往云南,顾祝同也派大军追随。云南省主席龙云惊惧,倾全力堵截来犯红军,终于将这股红军赶到四川那方去。四川省主席刘湘又惊慌失措,调重兵在大渡河一带严防死守。刘湘急电龙云,请派兵趁势夹攻。龙云说你得向中央请示,质问顾祝同为何率大军而不动,屯兵滇黔边境,用意何在?刘湘便呈电中央,中央不得已才令顾祝同主力北调攻击红军,但那时红军已经越过大渡河,溜之大吉了。对于这一事,李宗仁看着也揪心,他认为朱、毛红军能够飞渡大渡河天堑,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远胜翼王石达开,只是因为老蒋自作聪明,最终致朱、毛红军得以喘息,发展壮大,席卷神州。

全面抗战前夕,发生了几件对抗南京中央的事,李宗仁绝不是主角,但他又被置身事中。一·二八淞沪事变,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一举成名天下知,蒋光鼐、蔡廷锴成为国内闻名的民族英雄,可是到1933年底,他们竟然在福州成立“人民政府”,李济深、陈铭枢也被卷入其中,成了“新政府”要角,他们还劝李宗仁的广西与他们合作,请陈济棠的在广州开府,再与南京方面对峙,并领导抗战。李宗仁慌了神,他同白崇禧一致认为这样会导致国家分裂,绝非国家之福,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必须团结,一致对外。可是福州方面没把李、白的忠告听进去,就连胡汉民、陈济棠对他们严厉训斥、加以责备也无效。由于外界盛传桂、闽合作,李、白不得已联名通电福建方面:幡然改图,共赴国难。

李济深当上了新政府主席,他们召集第三党人士召集所谓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高调宣称打倒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废除青天白日旗,另行制定了上红下蓝中间一颗五角星的新国旗。老蒋生平最厌恶别人另立中央来对抗他,他立即派蒋鼎文率十万中央军,扑灭新生的政府。

由于福建事变发生,李济深和陈铭枢的地位骤降,1936年5月,胡汉民脑溢血去世,陈济棠在广东成为最有号召力的人,这人雄心勃勃,竟然领导所谓的“六一运动”来对抗南京方面。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南京中央早就图谋半独立的地方势力,陈济棠还是干不过蒋介石,广东势力被分化瓦解收买后,陈济棠被免除本兼各职。本来,李宗仁、白崇禧领导的广西没有附和邻省,所以还是分任广西正副绥靖主任。可是中央突然改变愿意,电令白崇禧立即出洋考察,李宗仁则被调到南京中央军委任职。

这到底是要闹哪一样,说到底,中央还是不放心屹立不倒的“新桂系”,李宗仁对此非常不满,立即回电说恕难从命。中央见李白不从,干脆继续把老虎调出山,改任白崇禧为浙江省主席,让李宗仁任军事委员会常委,还是要将李白二人调到他蒋某人的眼皮底下来监督,广西呢则由黄绍竑出任绥靖主任。李白接到命令后仍然表示概难从命,之后便在广西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征求省内各方意见。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4 18:57:22 +0800 CST  

李宗仁总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只是想把广西发展好,建成三民主义模范省,自己在省内好好地干活,等到日寇入侵,自当率八桂子弟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绝无割据称雄的心理,你老蒋凭什么老打广西的主意;再说了,你们中央政府无能,直接管辖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都是治绩最糟的省份;我们把贫瘠的广西好不容易建成个好模样,为何要让你们来糟蹋,不说我们李白诸人不服,广西千多万民众也不会愿意。好吧,广西与中央的电报战大开,全省民众情绪都被调动起来,慷慨激昂,誓死为李、白二人做后盾。

这下可好了,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调集各路大军围攻广西,这次仍是由顾祝同挂帅,派汤恩伯、薛岳率军由贵州窥伺桂北,陈诚的第十八军从西江而上,余汉谋部从高州逼近桂南,何健率军从湘南向桂林压迫。一时之间,黑云压城城欲摧,四面八方共四五十万人浩浩荡荡,向广西扑杀过来。李白不是吃素的,要打就打呗,他们将省防军由十四个团扩编为四十四个团,预备与中央军一决雌雄。

桂军的厉害早在北伐时期就展露出来了,蒋桂战争虽然失利,但老蒋心里很清楚,他们实力还在,都不是好惹的,便一面派居正、程潜、朱培德等政要到广西说项,一面任命黄绍竑为“广西绥靖主任”和“广西省政府主席”,一面又派特务在广西周边活动,企图再来个高官厚禄收买,分化瓦解,可是现在的桂军众志成城,根本就不甩中央,即使排长级别的也没有被收买去的,黄绍竑更是没有对先前的老友、旧部作只字片言的招降,所以桂军同仇敌忾。

事已至此,老蒋觉得强取是不行的了,只好放弃使用武力,决定采取和平方式。李宗仁这方又觉得外敌当前,不可轻易发动内战,与白崇禧等人商议后,才决定与中央讲和。谁知广西已全省动员,十多万大军和众多热血青年义愤填膺,都认为中央向日寇妥协,丧地辱国除外,还围剿主动请缨抗日的广西军民,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时来广西凑热闹的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人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坚决请李宗仁发兵与中央一拼。李宗仁见群愤难遏,便与白崇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得口干舌燥,终使得各位好内战者无言以对,这才将一场风潮平息。

1936年9月中旬,蒋介石飞抵广州,电召白崇禧到广州会晤商谈抗战大计。白本来就答应去的,但白夫人闻讯,生恐丈夫一去不复返,力阻老白前行,还向李宗仁哭诉。老李说丈夫一诺千金,如果老白不去,那就让我去吧。(后来,老白还是去了,成为地方军将领中赴南京准备参加抗战的第一人)到9月17日,李宗仁只身飞广州,谒见蒋介石,从此言归于好,共赴国难。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6 23:55:48 +0800 CST  
@raliner 2015-04-15 19:17:52
好啊。很难得看到这样的帖子。支持下。人才辈出的年代
-----------------------------
多谢,好看就常来哦~·~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7 00:09:26 +0800 CST  
@Dlinfen 2015-04-16 23:48:41
好像广西一个容县在民国那时一个县就有7.8十位将军哦黄紹肽,马晓军,夏威,等等………有70多位,仅次于蒋介石老家,也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
将军县在中国有很多,比如红安就是两百多个将军一个故里。。。容县还没细看,好像你说的都是那的人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7 00:12:07 +0800 CST  
@suyung1 2015-04-17 14:47:33
写的太官方,太政治正确了,毫无新意
-----------------------------
这是我看到最有新意的评价,哈哈,还请好好看看吧。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7 19:52:12 +0800 CST  
@Dlinfen 2015-04-17 08:51:38
民国时期,容县军界名人甚众,黄绍竑、黄旭初、夏威等曾名噪广西及至全国。蒋介石为了遏制桂系军阀的不断膨胀,特意在容县籍的军官及军校学生中培育自己的将军。因此民国时期容县籍的将军多达77名(不完全统计)。
民国时期容县籍将军名册:
序号 姓 名 原 藉 毕业学校 军 衔 任职
1 夏国璋 松山乡 保定军校 中将
2 韦一清 松山乡 少将
3 何觉民 自良乡 广西航校 少将
4 韦 灿 松山乡 少将
......
-----------------------------
你说的对,刚才按你所说,随机查了十多个将领,都是广西容县的,以前还真没注意到,谢谢你的提醒,欢迎常来指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7 20:01:35 +0800 CST  

【八年抗战】
李宗仁与蒋介石捐弃前嫌,共商抗日大计,他在西南地方势力中深具威望,但听说他和白崇禧要到南京去,刘湘和龙云就慌了,急忙拍电劝他不要羊入虎口,中了蒋某人的圈套。那时,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中日战争阴云弥漫中华大地,如此民族危亡关头,李宗仁一再表示先国难而后私仇,虽兄弟阋于墙但要外御其侮。李白一去,其他地方首领以他马首是瞻,当然也是慷慨陈词,鼓舞省内军民准备抗战。

早在1933年,李宗仁就写过一篇《焦土抗战论》,就是主张坚壁清野,利用广土众民和山川险阻等优势条件来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焦土抗战论》一经发表,赢得国内各界的激烈讨论。当然,日本人也对老李产生浓厚兴趣,与他进行访谈。李宗仁开始就指责日本侵占东北,然后又说什么侵略中国不是让苏联坐收渔利吗,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将中国广大群众驱向苏联怀抱,这也给中G以可趁之机,将来赤化中国,祸害远东。日本国内本来就有北进派(主张打苏联)和南进派(目标是中国和亚洲南部),李宗仁当然对北进派极力劝说拉拢。

等到抗战全面爆发,李宗仁用三个多月召集整顿军队,共编成四十个团也就是三个集团军:第十一、第十六、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分别为李品仙、夏威和廖磊。没多久,廖磊的集团军便参与淞沪会战,此一役为规模最大、牺牲最惨的一次战斗。本来蒋介石希望通过此次抗战来表明国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但李宗仁认为希望通过一战来引起英美国家的调停或武装干涉是错误的,后来的南京保卫战更是竭泽而渔,自丧元气,不是持久战方略。老李还指出老蒋超喜欢意气用事(可能是王阳明的心学看多了,只凭发挥自身心力,却对外部条件考虑不周,或许蒋对心学理解不够到位),溃败已现征兆,他还要一守再守,终于溃不成军,只是逞匹夫之勇,怎能不败,北伐时的武昌战役、南昌之围、徐州溃退,以及后来的东北与淮海战事,均如出一辙,令人浩叹。

南京告急之际,李宗仁坐镇徐州,担任第五战区司令,接任司令时,李宗仁微笑道:感激委员长信任,不过古代战略家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可千万别打电话去指挥我的部队。老蒋却笑嘻嘻地说:“第五战区我不会打电话的,对你我放心得过。”徐州是四战之地,在这里充当战区长官,李宗仁顿感鸭梨山大啊,更何况宁沪失守,平津失陷,骄横强悍的日军趁着新胜之威,向徐州排山倒海而来,志在必得。


(感谢各位看官,杂事太多,电脑又经常卡,真没想到你们还有人一直在追贴,怠慢了哦,抱歉,我尽力啊,哈哈,请多多谅解。欢迎加入QQ群28345028讨论)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18 00:10:28 +0800 CST  
@长流水中 1244楼 2015-04-18 00:08
@再造文明 126楼 2014-12-08 21:18
二、乱世之奸雄
【我袁世凯又回来啦】
其实在这三年时间的韬光养晦里,可以说是袁大头过得最惬意的幸福生活,一妻九妾的众星拱月让袁世凯尽享世间齐人之福,而且这里有占地270亩、明清特色的各式风格的房子248间的豪宅,堪比皇家园林式的布局和风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玩乐游山水,往来有大将,笑傲江湖,活得潇洒,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时不时几个儿子女儿也会来,又是一种久违的天伦之乐。虽然是久在官场上,现在……
-----------------------------
@设使国家木有孤 2015-04-19 22:32:04
只有几千万啊
-----------------------------
对的,只有几千万人,我写错了,抱歉,欢迎常来指正。~·~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22 19:01:49 +0800 CST  
@希姆海军星 2015-04-18 03:32:10
@再造文明 1245楼 2015-04-18 00:10:00
【八年抗战】
李宗仁与蒋介石捐弃前嫌,共商抗日大计,他在西南地方势力中深具威望,但听说他和白崇禧要到南京去,刘湘和龙云就慌了,急忙拍电劝他不要羊入虎口,中了蒋某人的圈套。那时,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中日战争阴云弥漫中华大地,如此民族危亡关头,李宗仁一再表示先国难而后私仇,虽 兄弟 阋于墙但要外御其侮。李白一去,其他地方首领以他马首是瞻,当然也......
-----------------------------
多谢你的顶贴,我会加油的,欢迎常来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22 19:02:23 +0800 CST  
@yu371348324 2015-04-19 20:26:18
兄弟 ,牛,写的好,加油
-----------------------------
多谢,我会继续努力的,欢迎常来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22 19:02:58 +0800 CST  

◆决胜台儿庄◆
台儿庄不只是李宗仁的骄傲,更是所有中华儿女都能为之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大捷,毕竟这是几个月来中国军民浴血抗战中取得的空前胜利;台儿庄大捷更是告诉世人,英勇的中国人原来是可以打败任何强大而凶残蛮横的侵略者,这也极大地鼓舞了为洗刷近百年来受侵略、受压迫耻辱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一项重大里程碑;此役大胜,全国上下拍来的庆贺电报如雪花般飞来,民族复兴也有了新气象,先前的悲观妥协氛围一扫而空,举国欢呼,军民抗战精神陡增。(请原谅我写了这么大段夸赞的说辞,这一段虽然写法上有些像,但绝不是对教科书的摘录)
既然这场战役如此重大,如此光辉卓著,我们就先来好好看看吧: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4-22 19:35:00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