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90年前的今天,一位满怀理想、满腔忧国忧民情怀的老人去世了,一位创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老人去世了,一位经常被人唤作孙大炮的人去世了,一位经常被欺骗被背叛的老人去世了,一位穷尽四十年为求中国自由平等的老人去世了,一位缔造民国又让无数人为他的理论奋斗的老人去世了,一位为了国民理想甚至有偏激、急切举措的老人去世了!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90周年忌日,在此深切缅怀!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2 23:43:20 +0800 CST  

第十六将 王者风范李宗仁
【平凡少年的平凡路】
1891年8月13日,广西桂林一个耕读传家的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位婴儿,这位婴儿长大后,成了位朴素无华的少年,平时到私塾读书,闲时帮家长做做诸如插秧、割稻、砍柴、喂猪之类的农活,他妈问他想干什么,他回答得很老实:就想当个养鸭的汉子,收割稻子后,田里撒落的谷子可以当作鸭食,鸭子也可在四处的田塘里觅食,看到鸭生蛋,蛋又变成鸭,他就很开心了,以此得到温饱,踏踏实实在农村呆一辈子,就很知足了(是不是很有点像放羊娶媳妇生娃,娃又放羊娶媳妇的故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平凡志向和平凡经历的乡村少年,却逐渐走上一条非常不平凡的道路,甚至还彪炳史册。

在少年家里,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母亲倒成了务农的主力,然后加上他的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人口众多,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每年都要借债或是卖出一两亩田地(有些朝代采用均田制,耕者有其田,但由于人口、经营、战争、荒灾等原因,有人成了佃农、贫农,有人则成了富农、地主)。那时温饱难以解决的穷人多,借贷是件难事,唯有他的外婆家有多余的钱粮可以借给他们。外公和几位舅舅为人厚道,都愿意接济,可外婆就不同意了。外婆说现在市面上利息很高,借给他们又不好收利息,损失会很大。接着,亲生母女俩吵了起来,然后他妈妈流着泪和他一道挑着空担子回来。路上,他妈妈相当心酸,只是告诉他长大后要努力做事,不可依赖别人。

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了几年《三字经》、《百家姓》和《幼学诗》之类的古籍,这少年天资平平,没有太高的悟性,读起书来颇觉吃力。后来,清廷设立新学堂,少年随着父亲的一位好友到县立小学去读国文、数学、博物、英文等学科。少年从私塾出来没多久,对这些新式科目不太懂,上课后也没跟进去,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他就以倒数第一垫底,“坐了红椅子”(最后一名名字下要用红线标记),一年两学期都是如此,加上这人虽然体质结实,但衣着很不入时,言行举止乡土气十足,所以经常被县城里的同学讥笑为“乡下的傻瓜”。少年终于承受不了这样的嘲讽、羞辱和学业压力,干脆一年下来就辍学了。

在晚清“新政”春风的沐浴下,广西同其他各省一样,开始奖励工商业,还在桂林设立了省公立纺织习艺厂。少年他爸刚从南洋回来,觉得这项行业有前途,将他送进去作了学徒,学了半年纺织。少年以为自己都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便被姑父请过去教他的几个表姐,谁知不是把纱浆弄焦就是织几圈就把丝线弄断,很是尴尬,后来干脆继续读了两年书,期间还跟他爸的朋友李植甫练练拳脚功夫。

还是同“新政”脱不了干系,广西陆军小学招生,李植甫是湖南邵阳人,是个能文能武的秀才,与广西兵备处总办蔡锷是同乡,他觉得上陆小有前途,苦劝孩子他爸让这体质不错的少年去投考新成立不久的陆小。少年他妈认为这么一个勤劳的少年,还是留在家里帮忙做些农务为好。但李先生一再劝告,孩子他爸一跺脚,决定送他去,哪能让子女都在家里干农活,万一闯出名堂来了呢,岂不光耀门庭,光宗耀祖。他爸就把少年关在私塾里又悉心教导,没给他少补课。参加考试那会儿,少年倒很争气,居然摆脱了先前经常垫底的窘态,竟以备取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陆小。当时陆小是官费学堂,除了免费供应膳食、服装、鞋袜和书籍、文具外,每月还有津贴零用,将来升学后又有就业保障,报考的人特多,一千多人才录取一百三四十人,那少年便从竞争激烈的考试中以第一的成绩考进去了,实在是黑马一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3 20:52:03 +0800 CST  
@虎贲大将军2013 2015-03-13 20:08:35
顶,楼主继续加油啊
-----------------------------
多谢你们的一贯支持,只是最近忙于找工作,忙于各种考试,但也会抽空写下去,会不定时更新下去。~·~谢谢你们的一直陪伴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3 20:53:51 +0800 CST  

就当少年敏感地察觉到,压在肩膀上的担子今后可以甩掉了,家里便给他备了套干净的长衫和鞋袜,让他担着行李去报名。可事出意外,报名那天,少年迟到了十分钟,就被校方负责人拒绝入校。那些负责人都是从日本回来的“海龟”,办事认真,执法如山,绝没有中国人常讲的通融。不过,在目送少年垂头丧气回家之前,校方负责人勉励他下期再来考,因为他成绩优异,体检又是甲等,下次来被录取的希望是很大的。少年那时心头一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便下定决心下次再来。到1908年,少年17岁,陆小第三期招生,这次报考的人竟有3000多人,但仍然只招收100多人,不过少年他这次被录取啦!

陆小的总办(校长)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护国军神蔡大将军蔡锷。这蔡校长穿着光彩照人的蓝呢制服,脚上那长筒皮靴油亮得可以照人,再加上腰间配着一把明亮的指挥刀,那一个才叫做威武拉风,那时才20多岁的蔡校长仪表堂堂,教他们骑马时,先用皮鞭向马一扬,等马跑出十多步时,蔡校长从马后飞步追上去,纵身一跃便骑到马背上去了。蔡校长轻敏矫健的雄姿英发让那些学生差点就双手交叉在下巴边,再娇嗔地说:欧巴,萨拉黑哟!生性稍微沉稳厚重的少年也不禁感叹: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能够当陆小学生真是万幸。将来毕业之后,能够当上一位中上尉级别的连长、连副就很不错啦,对于像蔡校长那样的牛人,他想都没想过,偶像是动力,偶像是榜样,可偶像总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由于地域偏见,陆小先后出现“驱蔡(锷)倒蒋(尊簋)”运动,蔡、蒋二位校长一走,学风就不如以前,甚至可以说是江河日下。不过到1910年,广西的同盟会开始活动,领导人有钮永建、庄蕴宽以及后来的王孝缜、何遂、尹昌衡、冷遹等人都极其活跃。陆小这种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原本就是由留学生担任教官,风气之新潮不是一般,难免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重地。搞革命都被清廷视为叛逆,随时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为了表示视死如归、成仁取义的革命精神,每个入会的同志都得填志愿书并歃血宣誓。少年加入同盟会时,直接用钢针在自己指头上一戳,掉下几滴血再宣誓入会。而那些胆小的同学居然不敢戳,用针挑了半天都挑不出血来,令那少年忍不住笑起来。

少年入会一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南方数省响应,广西巡抚沈秉堃和藩台王芝祥见清廷大势已去,便改易旗帜,宣告独立,组建革命政府。巡防营的旧军发动叛变,准备抢劫政府银库。陆小学生大多是同盟会员,自发组织搜寻组去逮捕那些老兵油子,当时正值民国初建的欢庆会,学校各级长官都出去观看热闹了,所以搜寻组的军校生推举李猛仔(因为体力好,又有些拳脚功夫,才得此称号)为组长。这李猛仔何许人也,就是最初想当个养鸭的汉子,后来只想当个下级军官的李宗仁是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3 23:12:46 +0800 CST  
@单身贵族mn 2015-03-14 02:32:33
跳过 历史 胡扯瞎话
-----------------------------
怎么就胡扯瞎话误人子弟了,愿闻其详。。。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6 19:32:46 +0800 CST  

【青年军官生涯】
组长李猛仔招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带着搜索组去逮捕那些冰炭不相容旧军。巡防营旧军抢劫政府财产并没得逞,倒是抢掠了不少富商,但很快被广西新政府镇压,李猛仔和他搜索组的功劳也不小。为了调解新旧军之间的矛盾,也为了减轻广西负担,新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到湖北支援革命军。广西学生也组织百多名的敢死队,恰好李宗仁从家里休假回来,也是一腔热血,踊跃报名,但因为经费和军械有限,被组织给拒绝。后陆小改名为陆军速成学堂,到1913年,李宗仁军校毕业,被派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生,实际上是去当助教,讲习所开学后,李宗仁担任少尉排长。

讲习所开办一年后,本来准备扩大组织,省上派所长林秉彝携款到上海去购买新式装备,谁知此公喜欢应酬,爱好讲排场,到了那十里洋场的上海滩,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很快就把所带款项挥霍一空,还打电报谎称款项不足,请求补汇。省府当然不答应了,加上新任都督陆荣廷左右都不大喜欢林所长的作风,干脆停办讲习所,所里的一些教员,文官被遣散,武官留在那里等候派遣。等是没有结果的,因为都督陆荣廷是旧军人出身,旧军与新式学堂的军校生向来矛盾重重,根本就不愿意军校生插足军中,李宗仁不愿意在那里浪费时间和金钱,卷起铺盖走人。

李猛仔只好回到家里干农活去了,乡里人非常惊诧,认为这小子在外面混得很不好才被迫回家种田,便开始絮絮叨叨说些闲话,李宗仁是多么淡定的一个人啊,干脆处之泰然,由他去吧。他本想就此在家里长期务农,但他在桂林的朋友就不淡定了,说这不是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吗,于是就约他到桂林去教书。结果呢,省立模范小学和县立中学两校请他去当军训教官和体操老师,军训是他本行,器械体操又是他的特长,这李猛仔常在操场上做些惊险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获得全校师生的敬重和喜爱,得到的薪水比当排长时还多出40多元,如此一来,就有余钱接济家里,并能让家人拿钱去购置些田地,这样的生活,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满足,过得相当惬意。

人生祸福难测,毕竟风云际会,护国战争爆发了,那个只是想当个下级尉官的李猛仔再次被历史选中,他的一位在滇军中当营长的同事冼伯平邀请他去当连长。恭敬不如从命,李猛仔还是去了。阴差阳错之间,李宗仁居然到护国军第六军总司令林虎部“炒排骨”当排长。照李宗仁的话来说:“林虎先生的勇敢善战,出处磊落光明,廉洁自守,用人不疑,此种作风感人尤深,影响我一生做人处世,实至巨大。”排长带着士兵们积极训练,秣马厉兵,正准备要北伐讨袁时,袁世凯不跟他们玩了,便一命呜呼了。

袁氏去世,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整个北洋集团没人能镇得住,还一分为三了:皖、直、奉三系争权夺势,明争暗斗。整个中国也不能维持表面上的统一了,南方各省如云南的唐继尧、广西陆荣廷与广东龙济光也互不相让。龙济光本来是非常效忠袁氏的,还被洪宪帝封为一等公,后来护国运动在西南数省爆发,这人害怕被围攻,立即宣布独立,假意不追随洪宪帝袁世凯。可等到袁氏一命呜呼,他就在未经南方军务院的同意下,宣布取消独立,表示效命段祺瑞掌权的北洋中央,这就引起其他护国军的不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6 19:46:06 +0800 CST  
龙氏早就给李烈钧的护国军添过麻烦,在1916年6月19日,龙济光部下韶关镇守使朱福全竟紧闭城门,让护国滇军在外露宿淋雨,连食物都买不到。滇军同朱福全好好商量,朱不干,结果两军发生冲突,城墙上的朱军向滇军炮轰一通。随后,龙军与护国军纷纷发电相互指责,并在广东各地都有冲突,讨龙之战的序幕由此揭开。李宗仁所在的护国第六军也同龙军开火,炮声隆隆,响彻云霄,真正接触战事的李宗仁非常紧张,内心忐忑不安,就连呼吸都是上气不接下气。李猛仔当年只有25岁,不乏青年人的爱国热忱,刚开始也是抱定视死如归的决心与勇气,可就是一听到枪炮声就莫名其妙地紧张不安。这算得上是李宗仁在战场上的处子秀,可他看到路旁耕种的农民(村与村、族与族之间常为水利农田灌溉之事发生械斗,不会比两军对阵温和),他们的神态自若反而让李非常吃惊,甚至无地自容。

正当李宗仁惭愧万分时,战斗也越来越激烈,那个混蛋连长居然说肚子疼就擅自退到后方去了,将一个连的指挥权委托给他。这还能怎样呢,李宗仁继续发挥李猛仔的作风,令旗兵挥旗发起冲锋,以攻击阻截敌方的攻击。一场壮怀激烈的对攻战爆发了,营长也找不到了,他这个“炒排骨”的人位卑任重,只好身先士卒以保全阵地。“砰”,一颗嚣张跋扈的混账子弹将李宗仁击倒了,这场军事生涯的首秀以挂彩而告终结。李宗仁在醒来后,军医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恭喜!恭喜!”原来还没死啊,那子弹居然同他开了个玩笑,从他的左鼻孔里穿出去。

前方医院很快就被冲过来的敌军打散,逃了二十多里路才到后方一处医院安定下来,休养了两个月,等到李宗仁回到军中时,临阵畏缩的连长被士兵轻视,根本就不能服众,李宗仁才正式担任连长。后来,讨龙战争告停,李宗仁所在部队被调到雷州半岛上,那里椰林婆娑、风光旖旎,本以为难得有清闲时日,可护法战争又爆发,他们又被调到湖南参与护法战争,而迎战的敌手竟是大名鼎鼎的吴佩孚第三师。还没到湖南最前线,岳州、长沙相继失守,吴军锐不可当。李宗仁所在营被迫撤到郴州安仁县,营长冼伯平突然高烧,指挥全营的任务落在李宗仁身上。李代营长召集三位连长商议战事,决定选择一带丘陵地作为攻势防御阵地,不然在水田河边前沿背水一战,那就太被动了。

三位连长同意了李宗仁的意见,撤换了阵地,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早上吃早饭时,敌方的枪炮弹就如暴雨般袭来,所幸没有伤到一人,但敌军仍然步步紧逼,双方距离不到三百米,而敌方炮兵阵地则还在三千米远处为步兵作火力掩护。战况十分激烈,李代营长令号兵吹冲锋号,向敌军发动逆袭,但竟然没有一兵一卒肯前进。李宗仁急忙拿着营旗,冲出战壕,大声喊杀。全营士兵见李代营长如此英勇,也都跟着蜂拥上前,酣战一气,总算将敌人的一波凌厉的攻势给阻挡住。李宗仁还大呼冲锋,又夺得敌军一门大炮者,赏银五百元。全营蚁附而上,杀喊声震天,敌人丢掉4门大炮就撤了。不过,一直在最前线的李宗仁身中四弹,还是两名勤务兵将他扶下去。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6 20:29:38 +0800 CST  

退出战场后的李猛仔因伤口疼痛,晕倒了,安仁县城居然没有治疗伤兵的医疗设备,只好请县政府招来一名大夫。年近古稀的大夫用的是中草药,把草药捣得稀烂,然后敷在伤口处,再包扎好。真是惊险,四弹只有一弹击中大腿,其余三弹只是打穿了裤子。那位老大夫待李稍微清醒之际,一开口也是:“恭喜,恭喜!腿骨没有折断,敷药之后,过上十天就可痊愈。”说罢,还掏出一包草药,以备替换。李宗仁连连称谢,还掏出两块大洋作为酬金,可老大夫就是不要。再后来,到一家店铺借宿时,店老板女儿听闻李代营长作战勇敢,转败为胜,便主动提出帮他包扎、烧水、泡茶,照顾非常周到,可以说是殷勤备至。等到翌日清晨离别时,那女子依依惜别之情毕现,让李宗仁感动难忘,或许一段爱情的佳话到此终结。这次战役后没多久,吴佩孚就罢兵停战,李宗仁因有功,升任为营长。那一年,他26岁,早就把他自己当少尉排长的期许给超越了。

从湖南前线撤师回到广东后,一年多的时间内相安无事,到1920年,北方直皖战争的硝烟才云散一个月,南方的两广战争就爆发了,粤军陈炯明部和许崇智部从福建漳州一带打回广东,驱赶陆荣廷在广东的势力。北洋先锋吴佩孚与南方停战议和后,南方护法军政府旋即就分崩离析,这时还大打出手。李宗仁所部属于桂系,他们奉命调至肇庆,在那里受令负责断后并制止后路士兵骚扰当地百姓。就当李宗仁率全营急行穿过一个小镇时,某店铺内竟发出妇女惨痛的呻吟声。李营长就带着几个士兵走上前去,站在门口喝声问道:“你们为何不跟上大部队,在这里骚扰民众,违反军纪。”李宗仁一腔义正词严的话语却得到对方的反唇相讥:“你们是什么人,敢来管闲事!”

李宗仁的随从答道:“这是我们李营长。”对方却咆哮起来:“直属官长都管不了,你们不是狗拿耗子吗?”话音一落,叫打声和扳动机枪的声音混成一片。李宗仁觉得这些士兵不可理喻,好汉不吃眼前亏啊,赶紧撤吧,忍气吞声地走了。后来,想起这件往事,他总觉得这是终身的奇耻大辱,作为军人,都没有除暴安良的血性和勇气了。在莲塘口,李宗仁营遇到一场激烈的遭遇战,先是敌方的步枪、机枪密集地向进入射程的他们扫射一通,然后又是三面炮火的轰击。李宗仁再次走在最前线,指挥全营突破敌人正面阵地,而后又分两路进攻敌方两翼,一阵厮杀,以弱胜强,将敌军击溃,但他们这个营的士兵伤亡在三分之一以上。此役,李宗仁在两广名声大噪,英勇善战的美名流传开来。

撤到肇庆后,风头正健的粤军追了上来,李宗仁营在禄步墟又遭遇水陆袭击,队伍损失了一百多人,第四连连长邱明熙阵亡。不过在这场战争中,李宗仁遇到了他后来的黄金搭档——白崇禧和黄绍竑,他们都在马晓军部下任连长,但李又很快与黄、白分开了,这次风云际会没有翻出大的波浪来。李宗仁随大部撤回广西梧州,两广战争也告一段落,大部队名称也改为粤桂第一路边防军。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6 21:20:15 +0800 CST  
@johnnyhatesjazz 2015-03-17 12:37:47
向楼主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多谢,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7 22:52:29 +0800 CST  
@浩宇北辰 2015-03-17 14:34:48
顶一个 写的不错
-----------------------------
多谢,欢迎常来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7 22:53:09 +0800 CST  

当时边防军司令部设在玉林,作为营长,李宗仁也常因公事到玉林城去。有一回,他同司令部几位高级军官出去逛街,刚好碰到一家星相馆,馆主是位姓崔的大师,据说算命的很灵验,那几位同去的军官都算命了。李宗仁因为受他爸的影响,就是不相信算命这玩意儿。等那几位军官都看好,那星相师却说注意李宗仁很久了,让他也过去算算,起初被拒绝,但星相师说他的面相比刚才那几位军官都好,不妨看看,反正也不收钱,加上几位军官朋友的怂恿,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星相师第一句话就让李宗仁惊呆了:“我看李先生的相比其他先生的都要好多了。”
同去的军官中,最高军衔有少将的,而李宗仁只是少校,级别最低,于是他坦言:“可我在这里级别是最低的,怎么可能啊?”
星相师却说:“这有什么,按相上说,你来年要连升三级。”
李宗仁却说:“您在说笑吧,除非这里发大瘟疫,把我这批朋友都害死了,我才会有机会连升三级。”
听到这里,众人哄堂大笑,但那个星相师却说:“我是认真的,理应如此。”
众人见星相师不是在刻意讨好,便继续问:“连升三级以后,又会怎样?”
星相师说:“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接着又是一系列奉承的话,但星相师真的没有收李宗仁的钱,还给他说了一些未来的事,什么子嗣二人,父亲早死,母亲高寿,到后来居然一一应验,说来真是奇巧。到1921年6月,第二次两广战争爆发,李宗仁在战争中由营长升为帮统,再升为边防军司令(其实只有一师人马,相当于师长)。桂军被粤桂联军总司令陈炯明部打得落花流水,李宗仁也难支撑大局,还拉着一伙人马到六万大山去占山为王,以求自保。那时,陈炯明并没有趁胜追击,反倒让自己弟弟陈炯光来招降李宗仁部。李本来就是同盟会老同志了,哪有不答应的理,正好有个机会下台。

南宁,总司令部,客厅,陈炯明召见了李宗仁。客厅很宽,陈氏高高在上地坐着,李氏离他很远,双方说话还要稍微大些声音才听得清楚。走得近些,李氏觉得陈氏身材魁梧,堂堂一表,但就是目光有些斜视,这位不大相信面相术的的人引用孟子“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眊音“冒”,眼睛失神看不清)”之语来判断陈氏不是个正派的人。不过,二人见面后,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也没像其他上下级为拉拢请客吃饭送礼什么的。

(最近真心很忙,生活压力也很大,失眠都成常态了,感谢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的支持,我会一直努力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7 22:55:22 +0800 CST  

【新桂系三雄统一广西】
经两次两广战争,陈炯明粤桂联军不光将广东的桂系力量打跑,还驱兵直入,将广西的陆荣廷、谭浩明势力也给打得溃不成军,原来的前护国、护法各军如朱培德的滇军、彭程万的赣军和谷正伦的滇军全都到广西依附革命阵营,声势颇大。孙中山见两广的革命形势大好,根据地得到巩固,便再次大兴北伐以实现生平夙愿,其中李烈钧部已到湖南南部,作为北伐先遣部队。可正当孙中山北伐事业起步时,陈炯明却不干了,最终由暗斗变成明争,内讧开始剧烈起来。

广东国民党势力分为孙、陈两派,打得不可开交,广西这边的残余力量算是得到喘息的机会了。什么广西自治军第几路、广西陆军第几军、某地边防军都打着旗号自封司令,几乎就呈司令如牛毛的状态,都割据称王。李宗仁的部下也不甘寂寞,推举李氏为总司令,打的旗号则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驻防在玉林及周围七个县城,还设参谋长、秘书长,财政、民政、教育都一一设部门进行管理。那一年,李宗仁才29岁,成为这七县最高军政长官,他励精图治,革除陋习,发展生产,赏罚分明,为军民谋福利,将七县打造成广西人的乐土,不少仁人志士、文武能人纷纷投奔此处。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军政经验,后来的新桂系三雄才将广西打造为三民主义模范省,使得土地贫瘠的八桂之地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听说黄绍竑带着一支人马流离失所,李宗仁便想,这可是陆小的同学,听说这人还入过保定军校,整个军队的素质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也就是第二次两广战争爆发时,他同白崇禧都已升为马晓军手下的营长,后来被刘震寰围攻,打到只剩一千多人,衣食无着,马晓军见前途渺茫,把军队交给黄,自己到香港去了,而白则因腿部受伤到广州就医。因李宗仁与黄绍竑的四哥黄天泽有联系,便让他去说项,结果一拍即合,将黄那一千人马编成一个支队,支队司令由黄绍竑担任。

盘踞在广西的沈鸿英势力强大,见广东内乱,就想着染指广州一带的膏腴之地,还派黄绍竑堂哥去招降他,让他当桂军第八旅旅长,率兵东进,目标广东。旅长一职对黄绍竑诱惑不小,而且还有东向发展的机会,当然愿意合作。不过,李宗仁告诉黄,说两广现在这么混乱,我们迟早会有发展的机会,何必要跟沈鸿英混,那个人反复无常,嚣张跋扈,迟早会被灭掉的,你最好三思啊。谁知,黄绍竑却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不过借一个名号,拿一笔军饷,趁机把队伍发展壮大而已,自己心里有数。李宗仁觉得黄绍竑真不愧为有胆有识的青年才俊,还能向他坦言相告,很是敬佩喜爱,但他还是劝黄绍竑,与其去广东,还不如就在这里与孙中山的大元帅府遥相呼应,为革命力量壮大声势。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7 23:27:13 +0800 CST  


李宗仁(1891——1969年),新桂系领袖,国民党重要军政首领,北伐战争的策动者,在北伐、抗战中立下不朽战功,后曾为中华民国代总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7 23:43:54 +0800 CST  

黄绍竑最后还是听从了李宗仁的劝告,没有去广东。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沈鸿英部在广东失利,恰好白崇禧同保定军校另一同学陈雄带着孙中山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司令”的命令。不过,黄绍竑还是希望能够就任沈鸿英第八旅旅长,骗得军饷后,就让陈雄回广东复命讲清楚情况,派白崇禧和李石愚亲自到玉林去见李宗仁。

于是,日后威震民国数十载的李、白二人得以初次相见。在李看来,白这个人穿着整齐的西服,容光焕发,谈吐不凡,讲的全是些远见卓识。这二人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推心置腹,后来更是荣辱患难与共,即便被人屡次分化离间,二人都置之一笑,这种深厚情谊在民国军政界大佬中实属罕见,但他们就如一人一样,并有“李白”合称,试问战(ji)友情深深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黄绍竑还是将广西讨贼军总司令的招牌挂起来了,李宗仁部反倒隶属于他,这就搞得李部官兵都很不满,说这姓黄的当时连吃的都没了,是我们好心收留了他,现在他得势了,还架到我们头上去了,这怎么行。李宗仁却非常大度,说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会让部下强行作选择,在他再三坦白真率的劝说下,部下也渐渐服从黄绍竑节制。

1923年,黄绍竑雪球滚得好,竟然召集了六千多人,其他的一些小军阀悉数被灭,就只剩下李、黄部和陆荣廷、沈鸿英三支势力在广西形成鼎足的局面。当时陆、沈二人酣战不已,是坐山观虎斗呢,还是趁机出兵荡平一方势力后,在继续清除另一方。还没等李、黄二人做好决策,陆、沈二人就开始议和。权衡再三,沈比陆更糟糕,陆在广西盘踞十多年,颇知民间疾苦,治理有方,而沈飞扬跋扈,民望很差,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陆氏在桂林被围困三个月,日薄西山,而沈氏气焰正盛,不易一时消灭。李、黄商议好先陆后沈的决策后,便将1万多人马兵分两路,一路号称定桂军,举黑边红心“李”字旗;一路号称讨贼军,举白边红心“黄”字旗,对分散在十多个县的陆荣廷1万多人各个击破。打了三个多月的仗,将桂系老军阀陆荣廷赶出南宁,迫使其通电下野。

南宁可是省会城市,黄绍竑的部曲见现如今声势浩大,统一广西不在话下,便有黄袍加身的企图,怂恿黄趁机吞并李宗仁部,将他的定桂军全部缴械。这种消息不知是何方人士散布,但让李的定桂军诸位大将义愤填膺,说是要同黄的讨贼军火并。李宗仁却告诫部下:“我相信黄、白(当参谋长)二人绝不会出此下策。成功不必在我,为广西为全国前途着想,即便我不干了,也希望你们能在黄、白麾下受命,就如服从我一样,这才有希望统一广西。”通过几次诚恳劝诫,李宗仁部下都心悦诚服。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17 23:58:02 +0800 CST  

不过,黄绍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觉得这样会重蹈太平天国覆辙,便请定桂军、讨贼军两军官长赴宴。在宴席上,黄率先起身发言,说是应当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因为先前他就是李宗仁的部下,便由李宗仁任总指挥,他任副总指挥,所有部下绝对服从李总指挥的领导,李总指挥宽厚大度,非常人所能及,我黄绍竑第一个敬服效忠他。

说罢,黄绍竑带着军官全体起立向李宗仁敬酒,共干一杯。喝完酒,黄绍竑擎着杯子,向众将领立誓说:“今后我们将领,必当一心一德服从李总指挥的领导,如有口是心非,三心二意的,就同此杯。”之后,他就将酒杯狠狠摔在地上,跌得粉碎,全场为之肃穆。

接下来,就该李宗仁趁热打铁,慷慨陈词了:我们八桂之地的百姓和全国民众好几十年来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外有帝国主义压迫,内有军阀混战,现在拯人民于倒悬,就国家于危亡,我们这些革命青年军人责无旁贷。如今,我们袍泽就当上下一心,克勤克勇,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本人不才,愿与诸君共襄大业。听到李的一席话,大伙目的更为明确,斗志更为昂扬,简直胜读十年书啊,大家酒酣耳热,豪情万丈,尽欢而散。

次日,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正式成立,联军总指挥为李宗仁,副总指挥为黄绍竑,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为白崇禧,桂系三雄自此正式形成,开始了他们共同彪炳史册的事业。底下编制也一一分配,占领省会南宁后,他们就统一全省政令,实行军民分治,县长民选。

1924年,直奉战争结束后,孙中山受邀北上共商国是,在临行前,孙电约广西方面也应当由李、黄二人北上,并命令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改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三雄当然清楚全省二字主要是针对沈鸿英的,当然乐意更改番号,由李任公署督办,黄为会办,白任参谋长。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24 21:38:30 +0800 CST  


黄绍竑(1895——1966年),字季宽,广西容县(今玉林)人,保定军校毕业生,新桂系三杰之一,以政治谋略见长,曾任第七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十七军军长,湖北省主席,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职。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24 21:46:54 +0800 CST  

可是孙中山一离开广州大本营,南方各派势力蠢蠢欲动。陈炯明仍虎踞东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把持广州税收,恣意搜刮民脂民膏,对孙中山北伐大计阳奉阴违;盘踞在广东南部的邓本殷早就垂涎广州;邻省的唐继尧、沈鸿英更是做梦都想吞掉广东……总之一句话:革命形势非常不容乐观。孙中山虽是大元帅,但政令不出大元帅府所在的士敏土厂。

为了与北方的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这些军阀和平共商国是,老孙还是抱着诚意和希望以及那该死的癌症当北漂去了,由秘书长胡汉民代理帅府元帅。孙中山虽然没有多少实力,但毕竟是民国缔造者(至在少理论上和建国大纲上是),声威摆在那儿,还能让地方军阀老实些,可老孙一走,各派军阀野心见长,都想多吃一块肉或干脆成为南中国的首领。

最先打坏心思的是唐继尧,这人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立下不朽功勋,还是日本士官军校的高材生,名义上拥有滇黔川三省地盘(只有四川被盘根错节的大小军阀控制着),实际上拥兵10万,实力远在孙中山之上,竟自诩为“东亚大陆主人”,雄心勃勃,自命不凡,用现在很流行的话来说,堪称“狂拽酷炫吊炸天”。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大元帅府时,请他当副元帅,他拒绝了。

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上,他却通电担任副元帅一职,还自拟率兵三路,假借广西通道,向广东推进。这唐大胖子明显是要假途灭虢,把广东收入囊下,下一个目标不是就广西了吗。一石二鸟,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于是乎,唐继尧派保定军校毕业的文俊逸去说服李、黄、白诸人,让他们行个方便。

为什么派个保定军校军人去当说客呢,其实这是蛮有心计的一招,因为黄绍竑、白崇禧以及他们军中有不少人就是保定同学,时人还是蛮注重同窗情谊的,大可不必担心像某些时代的同学,除了炫耀、诽谤、暗中较劲,就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文说客来也不是空手,带了不少名贵的礼物分别送给广西这边的高级军政人员,还在最豪华的南宁酒店大宴众人。当然,最后要说服的就属一把手李宗仁了。

文说客一开口就是400万两鸦片烟土,价值有700多万元,说烟土一运到南宁,就跟着我们唐帅北伐,不过我们要借道广西去广东一趟,说白了,广西贫瘠,绝不会干涉贵省军政。李宗仁倒是贫贱不能移,他说你要北伐到昆明开会就行了,何必带兵跑到广东去惹争议。谁知文说客见李声色俱厉,没多说,只是甩了句:“你还是好好想想。我给联帅(唐继尧)汇报一声。”李宗仁觉得事关重大,便找各位高级军官商议此事,当然,他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说现在广东大小军阀都迎奉唐氏,唐这个人野心勃勃,想趁机攫取革命领导权,还说要到广州任职,野心昭然若揭,还请诸位对此事各抒己见。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24 22:16:00 +0800 CST  

首先发言的是白崇禧,他说赞成老李的主张,至于怎样对付唐继尧,还得把老黄请过来商议。底下发言最多的是俞作柏,他的主张倒很像黄绍竑骗陆荣廷的军饷一样,说是先把这几百万烟土搞到手,然后再决裂,这对我军来说是一笔极大的款项。不少人都赞成俞作柏的建议,毕竟这着实是巨款。过了才四天,文说客又来了,这次来态度更为傲慢,就如土豪见乞丐般,开口就云南话,言必称联帅,还说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更何况烟土已经在运往南宁的途中了,奉劝一句,螳臂当车的事可千万莫做哦,说着还把唐继尧的电报给李看。

在这么敷衍拖沓下去,势必动摇军心,再加上眼前这小子和所谓的联帅过于轻辱他们这些新兴的毛头小子,李宗仁忍不住了,拍案大骂:“什么狗屁的联帅不联帅的,唐继尧这东西趁中山北上,就想趁火打劫,简直就不仁不义到了极点,一个封建军阀,毫不度德量力,嚣张跋扈至此,还不知悔过,竟想拉我们革命军人同流合污……”来人,把他给我拘禁起来。

文说客听到这话后,吓得瘫倒在地,离开没了当时的气焰,跪地求饶,说:“自古两国用兵,不斩来使,我也是替人办事,你还是饶我一命吧。”李宗仁就告诉他,看在同学的情谊上,不会对他怎样,不过他在南宁的自由就先别想有了,就令几个士兵将他关在南宁酒店。过了片刻,胡汉民从广州派来的代表董福开就到了,一番革命大义说了番,还提醒他不要为宵小蒙蔽陷害。李宗仁就把自己拒绝唐继尧的想法和盘托出,还表明自己坚定的革命立场,深受董氏敬佩。

次日,黄绍竑就回来了,听到老李将唐的人扣留,开口就说:“德公(李宗仁字德邻,人称德公)闯大祸了。”李宗仁一再说明拒唐的必要性以及骗到烟土再决裂的危害性。黄这才说:“事已至此,还是决定怎样对付唐继尧吧。”

当晚,新桂系将领召开来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军事会议,讨论到唐继尧再怎么动怒东侵,做准备和行军也要一两个月才能到南宁吧,还不先摆平沈鸿英,大不了不要南宁了,等灭了沈氏,再用全力对付唐。可是,还没等他们先动,沈鸿英就先发制人,挥师向李黄白进攻。

李宗仁急忙让黄、白回梧州,同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商洽,计划分兵合击,联合进攻沈军,至于南宁方面,就让伍廷飏率两个营镇守,如果唐继尧挥师进犯,那只有撤出南宁,避其锋芒,只是对唐的大军作牵制和骚扰,待新桂军灭掉沈氏,自然回师抗击唐继尧(唐还真派了6万大军分三路进攻广西,不过被一一歼灭,专谈白崇禧章节时会具体交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白崇禧成就“小诸葛”威名和李、黄、白桂系三雄统一广西的光荣事迹。李宗仁全盘部署战略方案,白崇禧负责具体军事指挥,黄绍竑则为协调各方做政治、后勤工作,三雄各尽其长,为两广统一和奠定北伐革命根据地立下赫赫功绩。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24 23:06:57 +0800 CST  

【舌战群雄促成北伐】
1925年秋,广西正式统一,以前的桂系旧军阀基本被消灭殆尽,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从军校出来的毕业生,刚开始还只是炒排骨,不过几年时间,就将陆荣廷、唐继尧、沈鸿英、谭浩明这些中外闻名又炙手可热十多年的军界老前辈一一击败,举国上下无不刮目相看。

统一后的广西也是百废俱兴,欣欣向荣。李、黄、白三人除了严厉整顿军队外,在政治方面也有不少革兴:严禁军人干政;设内务、财政、教育、建设等机构管理政务;委派、选举的官吏依据三项原则:廉洁、能干、守法;设立税收机关改订税额;聘请省长马君武为广西大学校长;兴修公路网;建设兵工厂等。

原本新政让百姓受益,全省欢腾,可在广西内乱最为剧烈时,李宗仁父母到上海避乱,等母省稳定,李父便打算归来。可是,由于早先就闻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与几位好友前去游玩,可不幸染上霍乱,重病不已,最后不治身亡。等噩耗传来,李宗仁哀痛欲绝,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语,更是久久不能自已。

话说广西在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当时南北各省内讧火并的不在少数,北洋军阀早已分为几派大打出手,广东内部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为夺领导权明争暗斗,云南的唐继尧受到龙云、胡若愚等四镇守使的威逼,贵州刘显世和外甥王电轮骨肉相残,湖南的赵恒惕与唐生智貌合神离……就只有广西最安宁、发展得最好,所以各省纷纷派代表到广西取经学经验,其实也是为联省自治而来(当然有的是希望割据以自保,有的是希望渐进式统一)。

这些代表中最为李、黄、白三人注意的就属湖南赵恒惕派来的代表叶琪。当年派代表做说客是有很多讲究的,叶代表是湘军第二师旅长,本是广西容县人,陆小第二期毕业,后入保定军校,与黄绍竑、白崇禧及广西许多高级将领都先后有同窗之谊。当时更有所谓的“四校同学会”,即由陆军小学、预备中学、保定军校、陆军大学四校毕业生组成,而叶琪与“四校同学”都有联系,便被派来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26 21:06:18 +0800 CST  

叶琪与李宗仁是陆小同学,为人又很是豪迈,老同学之间海阔天空谈了半晌,但可归纳为三项要点:一、湖南与广西采取共同的政治立场,实行联省自治,建立攻守同盟;二、如果广西想恢复当年陆荣廷囊括两广的业绩,湖南一定出兵相助,当然,我们湖南并不是想要分割地盘,只是想干掉广东境内谭延闿和程潜的湘军;三、如果以上两项都做不到,那就请千万别和广东方面勾搭,最好不要被利用,要是我们与广东方面发生争端,采取中立态度。

等叶琪说完他的三项使命,李宗仁便提出他的“三不可”:联省自治在中国行不通,事实上很多地方军阀为制造割据而以联省自治做幌子,现在需要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结束割据纷争的局面,这是其一;如果我们染指广东,势必导致粤桂战事再起,陆荣廷之事殷鉴不远啊,破坏革命,鹬蚌相争让渔人得利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其二;我等已加入革命阵营,倘若湘粤一旦开战,我们绝不会置身事外,这是其三。另外,我还要劝劝你们,北伐潮流势不可挡,而你们湖南首当其冲,不如提早加入我们干革命。

本来当说客的都想不辱使命,可叶琪被李宗仁那么一说,居然反倒同情起两广的革命事业来,后来反倒成为广西方面离间吴佩孚、赵恒惕和唐生智的得力帮手。李宗仁使出一招,向外通电宣称唐生智的代表叶琪来桂商谈粤桂湘合作之事。真是一箭多雕,一来打消了广东方面的疑虑,二来顺便逼迫唐生智归顺革命阵营,三来也打击了湖南的赵恒惕以及北洋方面的吴佩孚。

广东方面也来人了,不过人家来的不是代表,而是几位大人物——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军事部长谭延闿来广西联络感情,商量两广统一的具体事宜。少年时就因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声名远扬,加上汪主席又是全国闻名的大帅哥,广西人夹道观望,万人欢呼,都争相一睹风采,说他是万人迷那真是毫不夸张。汪主席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说话也如此,满口春风,都是“救国”、“革命”的大道理,其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不仅能迷倒万千少女,估计男人都为之沉醉。同样在少年就爆得大名的胡适就曾说过:如果自己是女人就嫁给他。

汪、谭二人到广西慰劳一番,李、黄、白三人赤胆忠心,将全省军、政、财、教、建等方面的事务全都交由广东国民政府中央政权。有来无往非礼也,李宗仁也赴广州,主要是为了策动北伐,在他看来,北方军阀正值分裂争斗之际,可趁机挥师北伐,不然为时就晚;再说了,广东为膏粱富庶之地,各军打着追随革命的旗号在此驻扎,难免会师老兵疲,日益腐化。从南宁东下广州,一路上李宗仁都在宣扬北伐,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还是那句话:英雄往往是孤独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26 21:31:48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