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xcgzyj 2015-03-02 18:45:29
此佬与五代的冯道类似,也与我们当代的演员有一比。不知道出此类人是国之幸还是不幸?
-----------------------------
哈哈,可能幸与不幸都会有些,不能一概而论。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会不断努力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1:06:40 +0800 CST  

【第一次倒戈】
1910年,当冯氏仍在第一混成协任督队官时,被派到山东参观第五镇校阅,途中手不释卷地读曾国藩所写《家书》,因为其中有不少道德教训,尤其多是忠君之语,所以他很爱读此书,有闲暇时间就读。当时他的朋友孙建声见到了,便开着玩笑他说:“您还想做个满清忠臣,封侯拜相吗?真是太不识时务了!”随即孙又秘密给冯氏《嘉定屠城记》和《扬州十日记》各一册,还嘱咐冯细读。冯受此嘲笑,心觉不安,得到这两本书后,就留心去读,然后恍然知道满洲异族入主中国之初期,就有大肆屠杀汉人之罪行,这就激起他的正直狭义的心肠,从此大为激动,一生的思想也大为转变。

他从前当士兵时,也曾看见过清帝与西太后回銮,心中就愤恨他们奢侈失当。后来当排长时,又因醇亲王载沣出洋谢罪(义和团运动时国人打死德国公使)回来,随着队伍在严寒的隆冬下,在车站伫立等候了一夜。等到火车开到,军乐大作,全军跪迎,可不料那王爷并不出来,只见一个太监走到车门,大骂军士嘈闹,搅扰王爷睡觉,冯心里极为愤恨,很想大骂一句“什么东西,老子还不待见呢”。可冯氏毕竟是一个小军官,碍于纪律规矩等以及忠君思想比个人私愤之情尤强。

话又说回来,到这个时候,冯的民族思想乃忽然兴起。据其自述(他专门写过自传):“余之沉溺于旧知识,匪伊朝夕,一旦受大刺激,恍若梦魔惊悸,豁然醒觉,又如身坠万丈深渊,仰首呼号,声嘶力竭,忽有人提而置之危峯之上,清风濯濯,涤我心脾,魂魄复收归吾体壳中也。自是,意恉大变,视满人如寇仇,誓必除之,而革命思想,充满脑海。”
这就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机,自此之后,立志为忠臣的冯玉祥已经死去了,而充满革命思想的冯玉祥活了过来。其实,冯氏下半生不停革命,大概因为他本性生来戆直、冲动、有好打抱不平之侠义精神,他时时不满于肮脏腐朽的现状,于是力求改进,革故鼎新,此时更有民族思想的激发,让他成了一个排满革命家。

但后来根据冯的所作所为,倒戈太多,终究不能自己找到一条合适的改良革新之路一直走下去。如果他多看一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书,或是看一些西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经典著作,或许会更好一些。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翻译西欧进步书籍的太少太少了,普及非常不广,但又热衷于动刀动枪,打革命的旗帜争权夺利的太多,真正改良中国现状的少之又少——再加上冯受到的教育、接收的知识面太窄,终究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反而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别人稍微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又非要倒戈不可,有时似乎有些过头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1:40:32 +0800 CST  

后来冯又自述革命志向,说:“二十年来,凡余所为,无不以革命为立足点,盖余心知有国家有人民,不知其它。其有爱国爱民者,余爱之敬之,而拥护之,其有害国害民者,余恨之恶之,而反对之,或铲除之。皆以国家人民为前提,初无恩怨于其间。”皆以国家人民为前提?八次倒戈都能这么说?不予评价,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写他到这个点,也觉得这人真的很复杂。

从山东回来后,冯就在第二十镇统制陈宧的一次考试中脱颖而出,被大为赏识冯的陈宧擢升为该镇八十标三营管带。一个营算得上是中级军官了,一时兵权在握,便开始酝酿着排满革命的计划,当时南方各省的起义那是风起云涌,他也想要轰轰烈烈地干一次。冯预备革命的方法大体有两个大端:一、训练好部下,以得到强有力的革命力量,这是硬件。二、潜移默化,在训练、教导时隐约鼓动士兵的革命精神,隐晦地阐述一些满清的残暴、腐朽,这是软件力量。

冯氏这个人其实是很被动的,有大学问家说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话就是说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过多盲目地依附别人,但冯不懂这样的道理,自己缺乏独立思考的个性,不得不事事落于人后,落后就要挨打,但冯是落后就要依附,依附后合作不愉快就要倒戈。

在1911年12月30日夜到31日,也就是这一年快过完时,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等一些“武学研究会”成员策动起义,在滦州(今河北唐山,在当时也算得上京畿之地)举起排满反清义旗。当时东南各省云集响应,纷纷宣告脱离清廷而独立,冯等人的起义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在京师脚下,对清廷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到1912年1月2日后来冯又自述革命志向,说:“二十年来,凡余所为,无不以革命为立足点,盖余心知有国家有人民,不知其它。其有爱国爱民者,余爱之敬之,而拥护之,其有害国害民者,余恨之恶之,而反对之,或铲除之。皆以国家人民为前提,初无恩怨于其间。”皆以国家人民为前提?八次倒戈都能这么说?不予评价,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写他到这个点,也觉得这人真的很复杂。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3:44:33 +0800 CST  
从山东回来后,冯就在第二十镇统制陈宧的一次考试中脱颖而出,被大为赏识冯的陈宧擢升为该镇八十标三营管带。一个营算得上是中级军官了,一时兵权在握,便开始酝酿着排满革命的计划,当时南方各省的起义那是风起云涌,他也想要轰轰烈烈地干一次。冯预备革命的方法大体有两个大端:一、训练好部下,以得到强有力的革命力量,这是硬件。二、潜移默化,在训练、教导时隐约鼓动士兵的革命精神,隐晦地阐述一些满清的残暴、腐朽,这是软件力量。

冯氏这个人其实是很被动的,有大学问家说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话就是说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过多盲目地依附别人,但冯不懂这样的道理,自己缺乏独立思考的个性,不得不事事落于人后,落后就要挨打,但冯是落后就要依附,依附后合作不愉快就要倒戈。

在1911年12月30日夜到31日,也就是这一年快过完时,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等一些“武学研究会”成员策动起义,在滦州(今河北唐山,在当时也算得上京畿之地)举起排满反清义旗。当时东南各省云集响应,纷纷宣告脱离清廷而独立,冯等人的起义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在京师脚下,对清廷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到1912年1月2日,冯等人还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受首义之地影响),并向全国发出独立通电,发表对内外的各种宣言和文告,说明军政府的各项施政方针,不管成败与否,先造势再说。高举起义大旗后,他们这支义军确定施从云为司令,王金铭、张建功为军政府正副大都督,冯玉祥为军政府参谋长,而且他们还与天津等地的革命党人联络好了。冯等人还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受首义之地影响),并向全国发出独立通电,发表对内外的各种宣言和文告,说明军政府的各项施政方针,不管成败与否,先造势再说。高举起义大旗后,他们这支义军确定施从云为司令,王金铭、张建功为军政府正副大都督,冯玉祥为军政府参谋长,而且他们还与天津等地的革命党人联络好了。

可是当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时,在雷庄附近与仍以清廷肱骨大臣身份出现的袁世凯所率的北洋军展开激战。后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此次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当时任军政府副都督的张建声与北洋军中的王怀庆暗通款曲,以至于王金铭、施从云、孙建声、白雅语等十四人壮烈牺牲。冯觉得自己这个参谋长没有当好,终身抱憾,1924年倒戈时为他们修建辛亥革命烈士铜像以为纪念。后来,冯也将叛徒张建声就地正法,算是为烈士报仇雪恨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4:18:55 +0800 CST  

1912年,那是一个春天,袁世凯被选为民国的大总统。2月29日,曹锟率第三镇假装兵变,袁才找到借口坐镇北方而得以在北京就职。当时陆建章任京防军营务处长,袁以北京在兵燹之后,亟须维持治安,且藉此扩充武力,乃令陆建章编练左路备补军五营。冯玉祥自滦州失败到民国成立,已恢复自由。1月初复到京,将先前写错名字的“冯御香”改回原名“冯玉祥”。陆早就想拉拢冯,而且他们又是亲戚关系,所以将冯委任为第二营营长。

再度当上营长后,冯就奉命到直隶景县招兵。这是冯一生建立自己队伍的开始,根据多年的经验和自己的情感倾向,他自定招兵的标准:只招收乡间质朴精壮的少年,而凡从前入伍当过兵的一概不要,他知道旧军中兵油子较多。这些招兵的条件大体与晚清曾国藩招兵以及袁世凯北洋军招兵的条件一样,为人体格要好,而且长得老实最受欢迎,但冯本人长相憨厚,却总难让上级放心,这也是很有喜剧性的事。

冯玉祥招得一营五、六百人后,就亲自带回北京。但是过天津车站时,英国兵以其带枪械不许通过,并欲卸其武装。冯则认为有辱国体,在自己的国土上岂有此理,他非常愤怒,拒绝缴械,严厉交涉,态度强硬。英国兵也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见冯那么强硬,只好让他们通过了。

在景县招兵一个月后,冯就率营开赴南苑,着手编练军队,之后又移驻北苑。在冯练兵之初,二十镇旧属前来投靠,其中有李鸣钟、张维玺、陈毓耀、韩复榘、谷良民、谷良友、许祥云等;其中应募入伍者,有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佟麟阁、过之纲、冯治安、韩占元、曹福林等,这些人都是冯玉祥日后的得力干将,甚至其中十多人在后来被称为冯玉祥西北军十三太保,声势颇壮。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4:57:20 +0800 CST  
@贪吃的大灰狼 2015-03-03 15:03:33
楼主加油,留名慢慢看
-----------------------------
多谢,欢迎常来,我会一直努力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6:18:38 +0800 CST  

1913年8月,冯玉祥所在的“左路备补军”改为“京卫军”,而这次冯升任为左翼第一团团长。当上团长后的冯玉祥再度亲赴河南郾城一带去招募新兵。赵廷选、田金凯、吉鸿昌、梁冠英、程心明等人,都是在这个时候入伍的。左翼第一团成立后,先是驻在北京平则门外,到9月,又移驻北苑。 1914年2月,左翼第一团一、二两营移驻北京齐化门内的丰备仓,第三营开驻河南新乡。

在这期间内,冯于军事武术的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之外,特别注重军纪的培养,所部驻扎之处,鸡犬不惊,秋毫无犯,深受人民爱戴,堪称军队模范,这也是一些有志之士加入冯部的重要原因。日后,冯军以军纪优良驰名于世,实际上正是肇始于此时。另外,在此期间,冯正式加入基督教会。

1914年春,河南白朗起义军风起云涌,起先只有一百多人,后来迅速滚雪球式的发展,兵力鼎盛时期多达2、3万人,纵横直、豫、院、鄂等省。白朗一伙改不了“流寇式”的本性,流窜到陕西,当地官军力量薄弱,袁世凯恰好有心将嫡系势力伸向陕西,便以陆建章为剿匪督办,命他率五旅赴陕。陆随即召集冯部相随,将冯部视为股肱,而冯部的确是全军的精锐。出京时,冯团改编为左翼第一旅,途中又改为十四旅,均以冯氏为旅长。之后,冯编全旅为两混成团,自率一团先发,余部随陆建章后行。不知是为什么,冯居然率部沿今陇海铁路线步行进入陕西,可能是为了出其不意地攻击白朗义军。

白朗听闻袁世凯派大军追到,便向陇西逃窜,冯就率部追到泾川。白军出陇南折回宝鸡,欲突袭西安。当时,陆已抵达省城西安,便急电冯部回援。冯氏以救兵如救火,率部急忙赶回,昼夜不停,急行军三日两夜抵达西安,每日平均行进二百余里,所部因此而得“飞行军”之誉。自此,他又深知带兵疾行的重要。以后,冯部所建大军又有专门急行军的训练,无论道路如何艰阻,必须以每日能行百二十至百八十里为度。

白军知道西安的援军到了,便继续使用致命的流寇战术,南蹿到子午谷,也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魏延奇谋——兵出子午谷北伐曹魏的地方。冯提前派第二团急行到此,在要道处伏击,激战一昼夜,义军大败,白狼受重伤,余部或溃散入山,或狼狈南窜。陆建章又命令各军分防包剿,令张敬尧、赵倜等旅奉令追击。白朗逃奔至荆紫关,后又窜回河南,终于被部下害死。白朗起义就此被镇压,先前被段祺瑞、范国璋都没有摆平的“叛乱”,就这样被陆建章、冯玉祥给平定了。

陆和冯立大功了,袁世凯命陆建章任陕西督军。陆派冯赴陕州再招兵一营,并留在该地训练新兵。当时陆的左右军官见冯部兵精又多而且功又高,得陆信任与器重,更以冯部训练有素,己部相形见绌,便心存忌恨,乃乘冯离开陆时,交相诋毁冯。陆没办法,将冯部尽调省城改编,仅留其一营。冯氏处之泰然,奉令唯谨。没过多久,陆悔悟,觉得身边要有冯那样的得力心腹才行,又调冯部到西安,信任与器重有加,且令冯扩充所部为中央第十六混成旅。冯深得封疆大吏长官的信任,前途本是一片光明。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6:48:36 +0800 CST  
@沃尔夫斯堡的羊 2015-03-03 16:55:44
看了LZ本帖后,才发现吴佩孚也是一个英雄!而不是旧旧军阀,民国那段 历史 值得细细玩味,孙大炮也不过如此??彻底颠覆了 历史 教材给我的说教。。。
-----------------------------
对的,那段历史的确值得好好玩味,一些历史人物不能写得太抽象了,太过于标签化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19:02:14 +0800 CST  
@设使国家木有孤 2015-01-15 20:14:53
真为楼主感叹,用心写书的人有,用心看书的人也有吗?
-----------------------------
@再造文明 355楼 2015-01-15 20:54
也没什么,功不唐捐,有人喜欢看我还是很高兴的。
------------------------------
@沃尔夫斯堡的羊 2015-03-03 18:55:02
LZ好样的!
-----------------------------
多谢,欢迎常来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20:13:09 +0800 CST  
@设使国家木有孤 2015-01-15 20:14:53
真为楼主感叹,用心写书的人有,用心看书的人也有吗?
-----------------------------
@再造文明 355楼 2015-01-15 20:54
也没什么,功不唐捐,有人喜欢看我还是很高兴的。
------------------------------
@沃尔夫斯堡的羊 2015-03-03 18:55:02
LZ好样的!
-----------------------------
多谢,欢迎常来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20:16:40 +0800 CST  

【第二次倒戈】
1914年秋,冯氏奉令改编所部为第十六混成旅,之后就着手编练军队,以保定军校一期出身蒋鸿遇为参谋长。蒋为河北人,在保定军校就读骑兵科,曾在云南当骑兵营长,为人机警干练,足智多谋,韬略尤远在当时一般人以上,冯对蒋极其器重。当时所有的实力共有步兵两团、炮兵一营、骑兵一营、机关枪一连,每营三百余人,全旅兵力共五、六千人,军械共有步枪千余支、山炮十八门、机关枪则仅六架而已。即便如此,冯也想将部队建成劲旅,准备先从训练下级干部入手。他在军队中选拔能识字的优秀分子百余人,编成模范连,以副官李鸣钟为连长,刘郁芬、蒋鸿遇等为教官,授以学、术两科,训练月余,成绩显著,不久,就与第十五旅在咸阳野外演练,一举获得佳绩。

就在冯部兵强马壮之际,他的顶头上司袁世凯在一些宵小的怂恿下,悍然废除民主共和制,竟想要称帝。冯在军中收到段芝贵发下的《孙文小史》、《黄兴小史》这样的小册子,册子中竟是诋毁孙黄这两位民国开国元勋。冯读过后非常愤怒,破口大骂,当日就召集全体官兵讲话,指责袁贼称帝并痛斥帝制党,还表示坚决拥护民国,反对袁大头窃国叛逆。

但在袁世凯还没有公开登基称帝时,冯还是奉陆建章之命,率兵到川北剿匪。当冯剿匪于顺庆间时,袁贼果然准备窃国,称帝的消息也传开,其中还有袁氏准备封冯为男爵以当作钓饵。可冯根本就不买账,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集合全体官兵训话,说:“凡我军人,不知拼了多少头颅,洒了多少热血,始争得共和政体,今乃为袁贼所纂窃。如果共和不适于中国,又何须推翻满清而以暴易暴?而且诸先烈为民国牺牲,今骨肉末寒而竟背弃,又有何面目以对之?”说这番话时,冯声泪俱下,官兵莫不感动,义愤填膺,全体宣誓反对帝制。

冯见自己获得得大众同情,胸有成竹,转而对官兵抚慰,眯着小眼睛说,反对帝制,决定要干的就一定要干下去,但自己所部只有一旅,兵力太单薄,不能造次,我们要先忍耐,俟机而动。未几,帝制党一成员领衔发出拥戴袁氏为皇帝之电,令全国旅长一致列名。陕督陆建章以此事征冯的意见,冯回答说已加入四川一方填上去了;当川督也就是他的恩师陈宧问他时,他又说已经加入陕西,就这样,冯耍了个心机,两边搪塞了事,所以,这一条拥护帝制、背叛民国的大逆名单中竟无“冯玉祥”三字。这时,冯已决心讨袁,相关事宜已经着手准备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20:50:23 +0800 CST  

【第二次倒戈】
1914年秋,冯氏奉令改编所部为第十六混成旅,之后就着手编练军队,以保定军校一期出身蒋鸿遇为参谋长。蒋为河北人,在保定军校就读骑兵科,曾在云南当骑兵营长,为人机警干练,足智多谋,韬略尤远在当时一般人以上,冯对蒋极其器重。当时所有的实力共有步兵两团、炮兵一营、骑兵一营、机关枪一连,每营三百余人,全旅兵力共五、六千人,军械共有步枪千余支、山炮十八门、机关枪则仅六架而已。即便如此,冯也想将部队建成劲旅,准备先从训练下级干部入手。他在军队中选拔能识字的优秀分子百余人,编成模范连,以副官李鸣钟为连长,刘郁芬、蒋鸿遇等为教官,授以学、术两科,训练月余,成绩显著,不久,就与第十五旅在咸阳野外演练,一举获得佳绩。

就在冯部兵强马壮之际,他的顶头上司袁世凯在一些宵小的怂恿下,悍然废除民主共和制,竟想要称帝。冯在军中收到段芝贵发下的《孙文小史》、《黄兴小史》这样的小册子,册子中竟是诋毁孙黄这两位民国开国元勋。冯读过后非常愤怒,破口大骂,当日就召集全体官兵讲话,指责袁贼称帝并痛斥帝制党,还表示坚决拥护民国,反对袁大头窃国叛逆。

但在袁世凯还没有公开登基称帝时,冯还是奉陆建章之命,率兵到川北剿匪。当冯剿匪于顺庆间时,袁贼果然准备窃国,称帝的消息也传开,其中还有袁氏准备封冯为男爵以当作钓饵。可冯根本就不买账,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集合全体官兵训话,说:“凡我军人,不知拼了多少头颅,洒了多少热血,始争得共和政体,今乃为袁贼所纂窃。如果共和不适于中国,又何须推翻满清而以暴易暴?而且诸先烈为民国牺牲,今骨肉末寒而竟背弃,又有何面目以对之?”说这番话时,冯声泪俱下,官兵莫不感动,义愤填膺,全体宣誓反对帝制。

冯见自己获得得大众同情,胸有成竹,转而对官兵抚慰,眯着小眼睛说,反对帝制,决定要干的就一定要干下去,但自己所部只有一旅,兵力太单薄,不能造次,我们要先忍耐,俟机而动。未几,帝制党一成员领衔发出拥戴袁氏为皇帝之电,令全国旅长一致列名。陕督陆建章以此事征冯的意见,冯回答说已加入四川一方填上去了;当川督也就是他的恩师陈宧问他时,他又说已经加入陕西,就这样,冯耍了个心机,两边搪塞了事,所以,这一条拥护帝制、背叛民国的大逆名单中竟无“冯玉祥”三字。这时,冯已决心讨袁,相关事宜已经着手准备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3 20:50:48 +0800 CST  
@xcgzyj 2015-03-04 09:13:18
楼主能否把这“第一”,“第二”字样换个称谓,矮人面前别说短话呀?
-----------------------------
我懂你的意思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3:00:36 +0800 CST  
@bbs_online2012 2015-03-04 09:16:10
mark!希望别太监!
-----------------------------
只要不封贴,期间或许会有中断,但我都会一直写下去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3:11:21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5-03-03 20:50:48
【第二次倒戈】
1914年秋,冯氏奉令改编所部为第十六混成旅,之后就着手编练军队,以保定军校一期出身蒋鸿遇为参谋长。蒋为河北人,在保定军校就读骑兵科,曾在云南当骑兵营长,为人机警干练,足智多谋,韬略尤远在当时一般人以上,冯对蒋极其器重。当时所有的实力共有步兵两团、炮兵一营、骑兵一营、机关枪一连,每营三百余人,全旅兵力共五、六千人,军械共有步枪千余支、山炮十八门、机关枪则仅六架而已。即便如此,......
-----------------------------
@1968lzs 2015-03-03 23:16:29
楼主继续
-----------------------------
会的,欢迎常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3:28:11 +0800 CST  

1915年底,袁果然下令称帝,改明年为“洪宪”元年。于是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于西方圣诞节在云南举义,1916年1月,组织护国军,公推唐为都督,分三路出兵讨袁护国。护国军兴,梁启超和蔡锷一文一武,掀起反袁浪潮,全国各地都有宣布独立的。袁世凯震惧,立调兵遣将以迎敌,派曹锟为总司令(段祺瑞、冯国璋都反袁称帝),率张敬尧等带大兵南下征讨护国军。陈宧派伍祥祯的第四混成旅守叙府,而冯玉祥的第十六旅则调守泸州。命令一发,冯就觉得拥护民国的机会遂来了,而且值得提出的是,当时曹锟部下旅长吴佩孚,统步兵六营,而冯当时已任混成旅长,有兵十营,官阶、地位都与吴不相上下,而且兵力比他还要多,可后来谁知吴佩孚后来居上,跑到他前面去了,成名比他早,还当了他的上司。

当时蔡锷的一个梯团是由刘云峰率领,一路进攻,兵锋甚锐,当时冯的参谋长蒋鸿遇是刘的同学,冯让蒋给刘通电,说是谋求局部议和,合作讨袁。不过,刘当时乘着战胜的余威,有些目空一切,竟提出以缴械为讲和条件。陈宧又急令反攻,冯又不得不率部仓促应战,刚一交战就打败仗了。现在冯有些进退两难,想要投靠护国军不成,而陈宧又一再督战。冯为人倔强、自尊心强,他可以选择革命,要么成功或是失败,大不了倒戈,但绝不会投降,几十年都是如此。

那就先与护国军好好打一仗吧,先煞煞他们的锐气,再与护国军谋和,这样也好。下定决心后,冯率部应战,这次非常积极,官兵也是奋勇向前,在3月1日,他们又将叙府(今宜宾)收回。冯部入城后,恢复秩序,安抚百姓。当时,滇军留下伤兵及官眷数百人,见冯军入城后都惴惴不安。冯则马上派员调查,一一抚慰,挨家挨户分赠食物,伤兵也得到医治,治愈后各发十元或二十元,分遣回籍。此举让军民们都啧啧称道,且有感激涕零者。

攻下叙府后,冯即可集合全旅军官讲话,历陈往年滦州革命之事,说当年为了民国,多不容易,并明指袁世凯称帝这一背叛民国、大逆不道之罪;现在我等断不能反对革命而攻护国军,说罢大哭。刘备的江山——哭的上前,冯可能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了,再次以柔情来笼络铁汉。当下,全体军官表示服从,誓必拥护民国。

之后,冯部加紧与滇军议和。当时滇军既已战败,又认为冯是条铁血真汉子,不能怠慢,有些悟悔以前没有议和,所以很倾向与冯部议和。4月中旬,刘云峰派其参谋等到叙府接洽。冯则又派蒋鸿遇去见刘,这才构成先行停战、共同护国之局部的和局。为根本解决此事,冯又派张之江往谒蔡公蔡锷。磋商数次,合作办法卒告成功。是时,鹿钟麟已由张之江介绍入伍,任少校副官,随张奔走。议和成功,鹿也有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3:44:13 +0800 CST  

张之江回来后就报告,说蔡公在军中辛劳过度,在生活上与士兵同甘共苦,吃的那都是掺有沙子的米,而且他又要在前线指挥不肯就医治病;蔡公形容憔悴、声音沙哑,以数千缺粮缺弹药的兵力来力敌张敬尧、曹锟的虎狼之师,就是他们孤军鼎力奋战,而且大败袁军,其艰难苦恨、劳苦功高不是一般。冯深为蔡公的品行和意志所感动,便通电他的老师陈宧,通情达理地说了一通,力劝他通电讨袁。

当时,陈认为四川这边的处境复杂,曹锟有第三师、张敬尧有第七师,他们都尚拥重兵于四川境内,而重庆镇守使周骏有川军第一师,周又是袁的心腹;加上在省城的兵力,或主战、或主和、或主独立,意见纷歧,莫衷一是。 陈手上无可靠的基本队伍,不能立刻下决定,乃急电冯回省城商定大计。冯氏得电,就将叙府防务交回蔡公部队接收,自已率全旅北上。在途中已,冯奉陈令改编十六混成旅为护国军第五师。冯氏任师长,委任张之江为第三团团长,鹿钟麟为营长。到五月中旬,回到成都。见到陈宧,冯屡向其痛陈是非利害,晓之以大义,苦劝其宣布独立,来促袁下野。

与此同时,张之江亦四出运动,约同士绅人等向陈要求宣布独立。当时又有日本士官毕业之刘一清(字杏村,为后当冯军参谋长刘骥之兄,与冯友善,早就互商倒袁之事)与陈交好,也极力劝他独立,并多方运动各军讨袁,因此与冯交谊深厚。现在可好了,主张倒袁的有力量了,而且这股力量在成都造成了一个很浓厚、很有力量的反袁气氛。陈宧再也不能狐疑不决了,决定倒袁,也不顾什么知遇之恩了,段祺瑞、冯国璋都不支持他了,何况他一个并无重大兵权的陈宧。

粤、湘、浙等南方诸省已相继独立而响应护国军,就连江苏的督军冯国璋也邀集未独立的各省代表会议于南京,表示反袁。袁大为震惊,大骂冯玉祥无情无义、背恩忘义,还请副总统黎元洪及徐世昌、段祺瑞等出面调和,拟定先行停战,再商量善后事宜。全国政局都这样了,陈宧就依冯的再三请求,毅然决然于5月22日通电宣布独立。袁本来以陈为心腹,托以川省寄予重望,等到陈宧独立的通电送到,一生事业与野心完到此都费了,袁大头陷入绝望,阅电后大受打击,登时昏迷,患病日剧,至6月6日身死。陈氏举动关系之大可以想见,而其中策动反袁最力以及用武力为陈作后盾的人则是冯玉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4:25:03 +0800 CST  

张之江回来后就报告,说蔡公在军中辛劳过度,在生活上与士兵同甘共苦,吃的那都是掺有沙子的米,而且他又要在前线指挥不肯就医治病;蔡公形容憔悴、声音沙哑,以数千缺粮缺弹药的兵力来力敌张敬尧、曹锟的虎狼之师,就是他们孤军鼎力奋战,而且大败袁军,其艰难苦恨、劳苦功高不是一般。冯深为蔡公的品行和意志所感动,便通电他的老师陈宧,通情达理地说了一通,力劝他通电讨袁。

当时,陈认为四川这边的处境复杂,曹锟有第三师、张敬尧有第七师,他们都尚拥重兵于四川境内,而重庆镇守使周骏有川军第一师,周又是袁的心腹;加上在省城的兵力,或主战、或主和、或主独立,意见纷歧,莫衷一是。 陈手上无可靠的基本队伍,不能立刻下决定,乃急电冯回省城商定大计。冯氏得电,就将叙府防务交回蔡公部队接收,自已率全旅北上。在途中已,冯奉陈令改编十六混成旅为护国军第五师。冯氏任师长,委任张之江为第三团团长,鹿钟麟为营长。到五月中旬,回到成都。见到陈宧,冯屡向其痛陈是非利害,晓之以大义,苦劝其宣布独立,来促袁下野。

与此同时,张之江亦四出运动,约同士绅人等向陈要求宣布独立。当时又有日本士官毕业之刘一清(字杏村,为后当冯军参谋长刘骥之兄,与冯友善,早就互商倒袁之事)与陈交好,也极力劝他独立,并多方运动各军讨袁,因此与冯交谊深厚。现在可好了,主张倒袁的有力量了,而且这股力量在成都造成了一个很浓厚、很有力量的反袁气氛。陈宧再也不能狐疑不决了,决定倒袁,也不顾什么知遇之恩了,段祺瑞、冯国璋都不支持他了,何况他一个并无重大兵权的陈宧。

粤、湘、浙等南方诸省已相继独立而响应护国军,就连江苏的督军冯国璋也邀集未独立的各省代表会议于南京,表示反袁。袁大为震惊,大骂冯玉祥无情无义、背恩忘义,还请副总统黎元洪及徐世昌、段祺瑞等出面调和,拟定先行停战,再商量善后事宜。全国政局都这样了,陈宧就依冯的再三请求,毅然决然于5月22日通电宣布独立。袁本来以陈为心腹,托以川省寄予重望,等到陈宧独立的通电送到,一生事业与野心完到此都费了,袁大头陷入绝望,阅电后大受打击,登时昏迷,患病日剧,至6月6日身死。陈氏举动关系之大可以想见,而其中策动反袁最力以及用武力为陈作后盾的人则是冯玉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4:30:26 +0800 CST  
@xcgzyj 2015-03-04 13:27:59
楼主只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别弄一些煽动性语言,封贴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
嗯,我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尽可能写得客观、全面些。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5:40:23 +0800 CST  

【第三次倒戈】
其实袁世凯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北洋军内部的叛离,凭蔡锷那点护国军,真的很难与北洋军抗衡;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袁世凯称帝后,北洋军将领不仅要向他俯首称臣,而且还要对他的子孙也要行磕头跪拜之礼,如果袁不称帝,对于当总统,他们人人有份,可见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几个将军、侯爵这样的虚位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陈宧在讨伐护国军的最前线,竟然也扛不住与蔡锷诸人站在一条线上,所以,袁在去世前还大呼:“他害了我。”陈宧倒袁,促使其宣布取消帝制取得成功,对初生的民国来说可是功德一件,冯则为陈麾下有实功的第一人。

先前离开陕西时,冯就约定好,帮助四川平定叛乱后会回去的,所以护国成功后,他率部回陕西,并自行取消护国军第五师名义而恢复第十六混成旅编制,但陕西已不是以前的陕西,陈树藩、郭坚等揭护国之旗帜,仗重兵进据西安。陆建章不得已于当月下旬仓皇离职, 仅以身免,陈树藩继其督陕。冯部所留在汉中的一个团,也被迫分散驻扎在他处,本来还想与陆建章在陕西好好地干一番,但愿望破灭了,现实总是太残忍。

回陕西没有了根据地,到秋天,他还被命令离开陕西这个衰落的龙兴之地。于是,老冯带着部队由汉水经襄阳、樊城等处,后到汉口乘火车北上,落脚点就是河北廊坊。冯部就在这个地方休养生息、补充训练,在军事训练上,此时的他尤为严格,因为自从在叙府作战之后,老冯有两点深有感触,其一,战胜之后将骄兵堕,军纪及精神废弛涣散,这都是一个军团堕落的先兆;其次,屡与滇军接触,虽获胜仗,但两相比较,还是自觉成绩比不上人家。因此他加紧训练和整顿全军,对老弱兵官大加淘汰,而另募新兵补充之。

这个时候,冯军夺获敌人以及增加的大炮已到24门,于是扩充炮兵营为炮兵团,以宋子扬为团长,又因战时机关枪不够用,就以手枪五支编为一组,共若干组,成立手枪队,用作机关枪补助器。手枪队有二百人,都是选拔军中技术精优者,每人手枪、马枪、大刀各一柄,临阵时分别使用,后来在实战中发现收效还真不错。在以后的历次战争中,敌人闻冯军“大刀队”之名,无不震栗,这就是最初的一支大刀队。冯也非常注重其余种种体育及军事实地训练。

驻廊坊不久,冯部军容一新,实力增加,显然已成为劲旅。可就在努力练兵、扩充之际,忽然来了个不利的消息,老冯被段祺瑞免职他调,这就为冯后来倒段的戈埋下伏笔,可见冯这个人恩怨分明,但又似乎太分明了一些。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3-04 15:54:04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