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文明理性思考 622楼 2015-01-29 22:29
关于蒋第三次下野,虽然又被李,白想逼原因,但是蒋的确也很想隐退,毕竟干政治太累,特别是你不想用权力给自己享受的政治家。
蒋虽然站在权力顶峰。但是他私生活并不腐败,他没有文工团,也不吸烟酒,这生活类是苦行者,所以权力对蒋吸引力并不大。蒋第三次下野类似孙中山当年为了南北和谈辞职一样。可惜毛没有袁世凯胸怀,当然也可说毛更聪明,所以他觉得不能放虎归山,于是就有了“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毛想做是斩尽杀绝。
这让蒋不得不为了活命而自保,于是就有逃台湾,当永远总统。
-----------------------------
@牛B闪闪的小青年 2015-01-31 13:48:01
滚吧你 像你这种人适合混国观或者杂谈 满是意识形态的网民别玷污煮酒
-----------------------------
小青年,能聚在一起也是缘分,他的观点有些新颖,和而不同嘛,文明发言,开心看帖,~·~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0:13:30 +0800 CST  
@河西铁匠 2015-01-31 15:07:22
支持,周末送祝福~
-----------------------------
多谢铁匠兄的祝福。。。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0:14:02 +0800 CST  
@月光宝盒924 2015-01-31 19:12:27
感谢楼主好文
-----------------------------
多谢你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0:14:39 +0800 CST  
蔡锷一举从成城学校考进士官学校,在1904年毕业时,因各项表现突出而被赞誉为“士官三杰”之一(蒋百里、张孝淮、蔡锷的毕业成绩是前三,日本天皇还亲自赠送菊花宝刀)。十年前,甲午海战的惨败历历在目,可蔡锷这些留日学生却非常争气,在这个学校勇夺三甲狠狠地挫败日本学生。
------------------------------------------------------------------------------
@xlj002301 2015-01-31 19:41:35
百年过去,今人看到此处不禁唏嘘,惭愧。
-----------------------------
的确,那时候有些人都很争气,很能为国争光,是民族的脊梁和光荣,我辈得学习他们的一些闪光点,在此也向所有爱国志士致敬!!!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0:16:56 +0800 CST  
@纳兰七少2 2015-01-31 20:06:40
@再造文明 支持一下。
-----------------------------
多谢七少~·~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0:23:05 +0800 CST  

此外,当天,《申报》还刊登蒋介石《我们的今日》一文,文中写道:“余二人此次结婚,倘能于旧社会有若何之影响、新社会有若何之贡献,实所大愿。余二人今日,不仅自庆个人婚姻之美满,且愿促进社会之改造,余必本此志愿,努力不懈,务完成中国革命而后已,故余二人今日之结婚,实为建筑余二人革命事业之基础,余第一次遇见宋女士时,即发生此为余理想中之佳偶之感想,而宋女士亦尝矢言,非得蒋某为夫,宁终身不嫁。余二人神圣之结合,实非寻常可比。今日之日,诚促使余二人欣喜莫名,认为毕生最有价值之纪念日,故亲友之祝贺,亦敬爱而不敢辞也。”如此爱情宣言,其实上次也有过类似的,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在蒋宋新婚当晚,200多名卫兵保护着他们二人乘专列到浙江莫干山旅游,但很快,在杭州的时候,蒋介石就收到一封密报,他就神秘地告诉宋美龄:“夫人,很对不起,我们可能要取消蜜月之行了。”

“为什么,大令,这可是我们新婚啊!”
“没办法,我们要立刻回南京!”
“没必要这么着急啊,我们在度蜜月,人生良宵几何!”
“是他们提前请你去当第一夫人呢!”蒋介石很是得意地说道:“我就知道他们维持不了大局,只好急着请我复出。”宋美龄很高兴,自己的梦想就要如愿以偿了,一举多得,人生几何,她忘情地吻了吻蒋介石。

此后不久,蒋介石恢复了总司令职务,在两个月后,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央执行会主席、兼任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可谓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重新上台后的蒋介石如日中天,炙手可热。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0:49:23 +0800 CST  

【从青帮成员到黄埔校长】
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顿时失去的不光是一个肝胆相照的拜把兄弟,而且还是一位非常重要的革命导师和靠山,但在这之后的1920年,他就一心跟着同为盟兄弟的张静江在上海炒股。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可话又说回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像他们这种经常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刀光剑影里去,枪林弹雨中回的革命者怎么会没有半点“赌徒”心理呢?于是,哥几个合计着,就炒股票吧。

由于他们投股的“恒泰号”股票公司的信用可靠,在当地很有号召力,不到半年就获利50多万元,蒋介石作为大股东,也是分红不少,他拿出一笔钱支持广东革命军讨伐陆荣廷桂系,还不忘为家乡溪口做些积德的善事,其他的一部分钱就被他在灯红酒绿的不夜城挥霍一空。好景不长,这个股份公司很快就出现亏空,不久就彻底垮台,还有不少人上门逼债,最后在青帮大佬黄金荣、虞洽卿等人的出面疏通下才还完债务。

当年陈其美本来就是帮会中的长辈,现在帮会大佬帮他解决了债务危机,蒋介石心想陈大哥能利用帮会势力来发动革命(为了革命,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谁叫革命有千般万般的艰难险阻呢,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加入过洪门),自己何不一试,到时候说不定也能从中获益。蒋介石就在张静江、虞洽卿等人的介绍与担保下,投入黄金荣门下,正式成为帮会的一员。

当然,在上海的一段时间内,他还经常拜访时在上海的孙中山,向他请教革命、读书和做人等,而且还让孙为其题词。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在虎门炮台策动桂军归降时,不幸遇害,这就使孙中山在军事上失去一位得力助手。正在缺少骨干将领时,上过保定军校又在日本留学一段时间的蒋介石被委任为粤军第二军参谋长。蒋介石兴致勃勃,再也没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和怅惘,慷慨赴任。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1:25:29 +0800 CST  

到任后,盟兄(与人拜把子是蒋介石的爱好之一,算起来都有几十个把兄弟)许崇智因病修养,蒋介石就被任命为第二军司令,又可以统率一支军队了,蒋介石非常兴奋,儿时的梦想现在实现了,他积极性也很高,不日就率军将惠州攻克,10月底就进抵广州,当时第一军是陈炯明,就是他们的两支军队从福建一隅之地打回广州,将气焰嚣张的桂军赶回老家,为革命又开辟了一块难得的根据地,在这以后为逐渐统一两广、策划北伐乃至统一中国奠定了根基,功不可没。

本来在1918年,蒋介石就到粤军中任职,但由于当时西南各路军阀并不真心与孙中山合作护法,而且广东的革命军还被有北洋集团支持的桂军赶到福建。当年蒋介石在福建大浦取得一场大胜,使得粤军在福建西南部得以立足,陈炯明那时可给了蒋介石很高的评价,他说:“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一人。”但粤军中的其他将领对外省来的蒋介石心生嫉妒并排挤他,本来在皈依基督教、结缘宋美龄之前乃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蒋介石性情暴躁,像他那样的爆竹脾气,肯定一点就燃,所以蒋介石几次愤愤辞职。

在上海著书立说、总结革命和建国方略的孙中山得到收复广州的消息后“漫卷诗书喜欲狂”,兴奋之余便给蒋介石写信,夸他勇敢诚笃而且比朱执信还要懂得带兵之道,但又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不要刚愎自用、常怀嫉妒之心,而且不要为了小事就与人发生龃龉,甚至还说他“若(像)专制君主”、“言莫与为”,如此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只是希望他能够长久在粤军中发展下去,为革命事业在军事上多加把劲,期望与器重充溢于书信之间。

但孙中山的这些教导都没有用,蒋介石很快就以和副军长张国祯不和为由再次辞职,还在给陈炯明的信中说:“凡人当上不信任,下不服从之际,同事复相疑忌,相倾轧,是更足短志气,而却公忠之步。……此次革命实以执信之死,而激成同仇敌忾之志,并以粤局飘摇,引起我舍己从人,维持本党之责任,自以为竭愚尽忠,一秉至公,无丝毫自私自利之心,融于其间也。”可以想见,面对上司不信任,下级不服从,同事间相互倾轧、猜疑,蒋介石也是一肚子的委屈与压抑,他这个人也不善于逢迎阿谀别人,情商低了些,人际关系搞得真不好,这是他自身的原因。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1:54:48 +0800 CST  

1921年,回到广东老巢的粤军准备统一两广,还召开非常会议,成立革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随即取道桂林北伐,以收拾中国分崩离析之局面。蒋介石在溪口老家,就好比袁世凯当年在洹上垂钓一样,洞察天下大势以伺机而动,他本来就常常给孙中山写信,听到他们即将北伐,便对时局、对出师军事准备、军费预算、兵工厂之筹建等等统筹了九个方面的建议。孙中山得信后,喜出望外,回复说希望他尽快过来助一臂之力。但蒋介石只是对孙先生说陈炯明有异心(联省自治),不能过多指望他。

孙中山还是一再催促他尽快到粤军中任职,但恰逢蒋母病逝,蒋介石作为一个孝子便在溪口居丧,孙当时除了派汪精卫等人前去吊唁送挽联外(蒋母墓碑碑文就是由汪精卫撰写的,可后来汪“曲线救国”后,蒋将石碑炸碎埋地底下了),还打电报请蒋介石“速来相助”、“节哀速来,臂助一切”,“一切等兄弟来商榷”,孙对蒋之器重与信赖不是一般,简直就是把他当作心腹了,毕竟欺骗、背叛孙中山的政客、军阀太多了,他太需要忠诚的得力干将了。但在孙中山心急如火的再三催促下,蒋介石就是不为所动,像个初恋的小姑娘般,当然,他不是摆架子,更不是学那“诸葛村夫”让人来三催四请。因为,蒋介石顾虑重重,他很早看出陈炯明有异心,他先主张清除内部逆贼,再进行北伐(这是老蒋最早的“攘外必先安内”了)。

当时陈炯明号称“南粤王”,身兼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陆军部长、内政部长等诸多重要职务,蒋介石在与陈炯明共事时,发现陈炯明出口不逊,常常在部下面前称孙中山为“孙大炮”,而且在军中专门树立自己威信。对此,蒋介石不止一次告诫过孙中山,还说:“我看陈炯明像《三国演义》里的魏延。”可惜的是,对于蒋的劝告,孙中山不以为然,总是认为陈炯明的军队是广东子弟兵,不会有叛逆之心,也没有处理好与陈炯明那班人的关系。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2:26:08 +0800 CST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的部下忍不住了,因为孙大炮不惜威胁他们,说是要朝他们真正地开炮,所以陈部官兵先发制人,对总统府发了三颗土炮。导火线一点燃,岂有就此罢休之理,双方的对峙很快升级。孙中山在炮火硝烟之中,很快就想到了蒋介石,18日就给蒋介石发急电请他速来。同日,汪精卫等孙派铁杆元老也催请蒋介石快来“护驾”。蒋介石不敢怠慢,当即赶到上海,然后乘船南下广东,在香港租了一条小船就向珠江口驾驶过去。

29日,孙中山见到蒋介石,心中百感交集,二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有些无语凝噎之感。“让先生受惊了!”还是蒋介石率先打破了四目相对、深情款款的局面(可别往基情什么方面上去想啊)。孙中山也回过神来,非常感动并充满信任地说:“你来了,我就放心了!”之后,孙就让蒋介石负责统一指挥所乘的永丰舰和其他战舰。当时,有些外国记者看戏不怕台高,就去采访孙中山将会怎样面对危局,孙自信地回答道:“此时蒋君一来,不啻增加二万援军。”

蒋介石站在永丰舰的甲板上指挥调度、出谋划策,多次粉碎陈部的阴谋和攻击,最后乘永丰舰带着楚豫舰、豫章舰等战舰攻击陈军的车歪炮台,冲出他们的炮火封锁,将船舰停泊到白鹅潭,等待北伐军回师救援。但不利的消息还是接二连三地传来:舰队内部的三大巡洋舰叛变投敌,接着北伐军的一个师也于阵前倒戈,许崇智、李烈钧的正在北伐的部队在回师路上受到阻击,孙中山所在的永丰舰几乎孤立无援。当时正值盛夏,天气很热,蒋介石还真是很够胆,几次三番冒险从岸上寻找淡水和蔬菜,除此之外,他一直在甲板上负责指挥和保卫工作,多次劝孙中山就在船舱内休息。

8月9日,在蒋介石的劝说和护送下,孙中山安全抵达上海。虽然此次狼狈不堪,多次险遭不测,但还是平安地活了下来。唐太宗有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孙中山对此是深有体会,先前他认为陈炯明部不会叛变,他错了;没有听信蒋介石屡次的劝告,他也错了;不过,他对蒋介石的器重、信赖与栽培并没有错,有蒋介石的卖力护卫,他才化险为夷,这一点他做得很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2:50:06 +0800 CST  


中山舰(服役时期:1912——1938年),舰长65.837米,宽8.8米,其排水量不足1000吨。前身为北洋政府永丰舰,因孙中山在此蒙难,后为纪念便改名为中山舰。1926年,发生“中山舰事件”。1938年,在抗击日本保卫武汉的水战中被击沉。


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在中山舰上与舰上军官合影。


孙中山、宋庆龄与同舟共济40多天的海军将士合影留念。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3:03:33 +0800 CST  

与蒋介石40多天的患难之交,这让孙中山倍感欣慰。蒋介石也是个有心人,他将永丰舰上的惊险遭遇写成《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还请孙中山写序。孙也不惜笔墨,他在上面写到:“陈逆叛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以后蒋介石与各路诸侯争革命“正统”的时候,这就是他最大的资本之一。

1923年2月,陈炯明部终于被各方效忠孙中山的势力赶出广州,3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重新摆开架势,宣布成立大元帅府,孙被推举为海陆军大元帅,而蒋介石则出任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过了一段时间,孙中山接到苏联的邀请访问,得知孙会派出访问团后,蒋介石力争参与其中,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学学苏俄革命成功的经验,也为自己提高声誉,人家汪精卫都去了。为了达到目的,他甚至还写信给孙中山,信中还这样说:“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又有些小孩子似的耍赖皮,孙中山哪有不同意的。

从8月16日启程到12月15日回国,历时三个月,蒋介石一行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访问,参观了各地的军事基地、学校、工厂和农村,还列席了正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会议。而且蒋介石重施故技,写了《苏俄在中国》一书。孙中山在给列宁、托洛茨基的推荐信中明确称蒋介石是他的参谋长和可以信赖的代理人,是他的全权代表,可以说寄予厚望。但蒋介石回去报告时,只写了一份《访俄报告书》交给孙中山。

在访问苏俄之前,蒋介石对该国的态度一直都很好,认为苏俄真心支持中国革命,他甚至还说了这样的话:“当时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我必与之争,或有人诅咒GCD,我必竭力与之辩护。”但访问苏俄之后,他就在信里说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不过,在苏俄访问过程中,他的最大收获便是考察苏俄红军兵种、军事院校、兵工厂以及红军的管理、编制等等,这些对他后来创立、管理黄埔军校都有重大启发和借鉴。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1-31 23:30:47 +0800 CST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上决定建立一所革命军事学校,并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这就是他第一次被称为蒋委员长了,军校全称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为校址在黄埔岛,所以习惯被简称为“黄埔军校”,并以此驰名于世。蒋委员长赴任那天起,几乎每天都是愁眉不展,因为印入他眼前的黄埔岛一片荒凉,而且当时的经费严重不够。蒋介石试着到各军去筹集一些资金,只有李济深慷慨解囊支援他20万元,其他的各军对他多是讥笑谩骂。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军校创建十分不容易,但就在校舍建好,招生简章发出去后,蒋介石突然说是不办了,还说要给筹办人员发放遣散费,但这遭到了邓演达、叶剑英等人的反对,他们二人去找廖仲恺,廖说军校一定要办成,还说协助建校的很多人是蒋先生邀请过来的,理应精诚团结地帮助蒋先生渡过难关。

但蒋介石不留情面,只是留下一封信后就走了,信上说承蒙委以重任,自己不可胜任,请另选贤能。孙中山回信说,务必任劳任怨,百折不挠,所请辞职,实难照办。后来,孙又打电报给蒋,说现在经费有了着落,而且数百学子从远方慕名而来,还希望蒋早日前来主持校务。但蒋只是一面写信给王柏龄,提出一些校务方面的意见,一面仍以养病为由滞留溪口。

对于蒋介石三番五次的推辞,孙中山非常着急,陆续派胡汉民、许崇智、戴季陶等人前去溪口动员蒋介石回来履职,就差孙中山亲自三顾溪口去说项。胡、许二人都没有说动蒋介石,那个时候,戴季陶与蒋关系亲密,可谓肝胆相照。戴深知蒋氏为人,见面后激烈批评他太无度量,性格急躁,动不动就使性子,这哪是干大事的人。蒋对于戴的指责,雷霆大怒,与之发生火辣辣的争吵。等蒋介石这位兄弟稍微冷静一些后,戴继续说:你没有进入中央核心机构,心理委屈,但孙总理也是着意培养你,锻炼你,这么重要的建军、建校的职务,好多人想当校长都没当成,孙总理对你的器重不是一般啊。再说了,当校长后,到时候在军中门生故吏遍天下,这个道理你都不懂。蒋介石如醍醐灌顶,说我近期就去。戴说,应该即日启程就好。蒋说好,我明天就走。


黄埔军校旧址,1924年6月创立,培养了不少军事、政治人才,网上还有三十六官佐、七十二弟子这黄埔一百零八将的说法,另外还称黄埔军校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1 00:01:27 +0800 CST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指教,是你们让我深感温暖,备受鼓舞。我爱你们,一如我爱民国的英雄,爱民国自强不息的风骨和独立坚韧的精神!任何时代都会过去,任何功名都会随浮云而去,然而那个时代鲜明的风采和独特的印记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我只是回家过寒假了,有诸多不便,但有机会一定会不定时更新。也祝愿大家寒假快乐,过一个合家安乐的吉祥年!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3 22:05:45 +0800 CST  

【从东征到北伐】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里是革命的黄埔……”这激奋人心的歌曲经常在广州黄埔岛以及各个重大战场响起,号称中国第一座具有革命性质的现代化军事学校建立了。军校在师资队伍上堪称人才济济,基本囊括国民党乃至共产党内的精英人物,如孙中山亲兼军校总理,党代表为廖仲恺,副校长程潜、李济深,政治教官有胡汉民、汪精卫、邵元冲,总教官何应钦,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副主任邓演达,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周恩来,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等等,他们大多出自于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以及云南讲武堂等军事高校,“黄埔军校是保定的课堂,讲武堂的操场,嫡系的战场”说的就是军校在课堂上的理论课是保定军校的那一套,而操场上的操练、实习则按照云南讲武堂的规则执行,总的来讲还是纯粹的中国式军校,只不过在政治理念上要心向革命,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为信念。

军校教职工名单如此显赫闪亮,作为校长,雄心勃勃的蒋介石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怠慢,他经常以身作则地在操场上为学生作示范,瞄准、射击、匍匐、卧倒都有手把手地去教;他也很喜欢一大清早就起床到各个宿舍去“突袭检查”,起床晚一点都会被叫到操场上去批评;他也热衷于为学生大讲特将黄埔精神(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一贯的黄埔精神,就是牺牲的精神、团结的精神和负责的精神”),为贯彻宣言这种精神,蒋介石对教员和学生进行频繁的训话,开学8个月,竟先后发表了46次训话,照理来讲,他也算得上是一名演说家,但很多“演讲与口才”之类的书籍没有收录他的演讲稿。

另外,蒋校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将同学一个个叫到办公室去谈心,这向来都被人认为是蒋介石笼络人心的把戏,很多学生都以此为荣并开始铁定心地认准校长这棵好乘凉的大树,如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孙元良诸人;但也有例外,那就是被蒋校长后来称之为“战争的魔鬼”的林彪,据说林彪去校长办公室没有受到“礼遇”,谈了几句之后,校长因为别的事情骂了几句“娘希匹”后就把他撂在那里走了,自尊心极强的林彪因此暗恨在心,在日后的国共对垒中可让校长吃尽了苦头,被悬赏的“人头奖”达到10万银元,与毛ZE东能相提并论。此外,陈赓在被叫去谈话的时候发现蒋校长一个名单上有红勾、圈圈什么的,就在这些记号上竟有类似于“此人系共党分子,不能重用”之类的字眼后,便敬而远之了,但对蒋校长的情感还是有的,不然,就不会在强敌追击时,背着蒋校长救他一命了。

黄埔军校创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但外部的危险并没有消除,先是广州商团领袖陈伯廉不满广州国民政府的税收、商务政策,在陈炯明以及英国人的支持下,竟然买了一批军火,组建自己的商人武装,说是要将孙中山乃至国民党赶出广东。黄埔军校的学生迎来了他们的处子秀,所幸很快将这伙商人武装平叛。其实,广东内部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号称拥兵10万的陈炯明,他在东江一带盘踞,在孙大炮北上后,纠集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广州开进。

1925年1月15日,广州革命大本营发表东征宣言,声讨逆贼陈炯明。第一次东征,以滇军将领杨希闵任联军讨贼总司令,但这人很快就与刘震寰串通一气,发动倒戈,不过很快就被平定。

第二次东征于1925年10月开始,蒋介石任东征联军(还有倾向革命的湘军、滇军、黔军)总指挥,亲率教导团(黄埔军校师生出任各级军官的一个团,士兵从地方招募)出征。出征之前,蒋介石不禁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枭未靖此东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

诗中慷慨悲凉,不知是蒋校长信心不大没有把握,还是因为别的。但东征联军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将陈炯明在东江一带的据点如潮安、汕头攻克。到了淡水城,蒋介石所率的教导团碰到铁钉子了。淡水虽然只是位于惠州70公里的小城,但城墙坚固,又高又厚,城壕上又配置几门大炮,而且城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陈炯明令部下在此固守,将东征联军牢牢地吸引住,然后调集大军与之一决雌雄。

何应钦率教导第一团发动攻坚,企图用大炮打开一个缺口,但相持数日也无功效。蒋介石见势不好,赶到前线,视察战况,觉得学生军虽然士气旺盛,但经验不足,再加上对地形不熟,后方运输补给困难,所以下令围而不攻,等到守城敌军弹尽粮绝之时,迫其投降。

对于蒋介石的命令,苏联顾问契列帕诺夫不同意,粤军第二师师长张达民和参谋长叶剑英也不同意,他们认为陈炯明援军一到,更是没有打胜仗的把握,应该速战速决。后来蒋介石被少有的说服了,他同意夜间发动强攻。何应钦得到夜袭命令,组织110名奋勇队作攻城先锋。攻城开始后,敌人火力密集,使得奋勇队行动滞缓,蒋介石这时在炮兵阵地上挥动双手,用尖锐的嗓音命令炮兵连长陈诚用炮火协助奋勇队攻城。霎时,炮火隆隆,城墙豁口很快就被洞开,奋勇队趁机而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5 18:25:43 +0800 CST  

随后,后续部队随即发动猛烈攻势,淡水一役,歼灭陈炯明守军3000多人,缴枪1000多支。这是东征以来最大的胜利,蒋介石兴奋地声称“淡水之战为革命之开始”,卧病在北京的孙中山闻讯,也对身边的人夸道:“国民党军事靠蒋介石。”蒋介石对初次大捷非常看重,战后他赏罚分明,对所部将士,该提拔的提拔,该赏钱的赏钱,一些胆小怕死擅自退却的就被当场处决。

陈炯明本来骁勇善战,淡水一役失败,立即卷土重来,这次双方的主战场是揭阳县重镇棉湖。正面对攻,教导第一团以1000兵力迎击敌军10000人,开战没多久,全团官兵伤亡近三分之一,何应钦率部拼死抵抗。万分危难之中,蒋介石甚至流泪对何说:“你必须想办法坚持下来,不挽回颓势,什么都没有了。”何应钦闻言,也相对而泣:“既然如此,我也就去了。”说罢,挺身出阵。见敌军步步逼近,己方炮兵却没能发挥多大威力,蒋介石便跑到炮兵阵地,对陈诚说:“娘希匹,你的几门炮都哑火了,关键时刻可别掉链子啊,你这个炮兵连长也不想想办法,把炮架起来给我一直打,把敌人打跑为止。”

陈诚虽然也挂了彩,但形势危急,他还是一咬牙上了炮台,亲自操作炮架瞄准敌军,一连打了三炮,打得是敌人的先锋部队以及指挥所。打中了,都打中了,士兵们趁势冲上去,将敌人打退。关键时刻,三炮都打响了,而且每发必中敌人核心阵地。这一战非常关键,蒋介石都说打败了,广东革命策源地都不保。战后升任炮兵营长的陈诚因此赢得“三炮起家”的美名,后来回忆起来也颇为得意地说:“我的炮兵连只有几尊七五式大炮,炮弹少得可怜,但三发都中,有如神助!”

接下来,就是东征最后的关键一战,东征联军要攻打陈炯明的老巢——惠州。“铁链锁孤舟,白鹅水上浮,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这是惠州县志在描绘该城地势时所称,易守难攻,不是一般。战役刚开始,东征联军进展顺利,蒋介石也亲率第3师在紫金县、华阳镇与悍将林虎所率部队展开激战。

不过第3师很不争气啊,战斗力实在是差,很快就被击溃,蒋介石和他的警卫连渐渐被敌军包围,情急之下,老蒋拔出手枪要自杀,还说无脸见江东父老。警卫连长陈赓急忙跑过去,夺了蒋介石的手枪,劝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是总指挥,个人行动对整个战事干系甚大,我看我们还是想办法突围。”说罢,陈赓就背着蒋介石狂奔,跑了好几里路,过了一条河才得以脱险。

战后,蒋介石为表感激之情,提携陈赓为侍从参谋。当然,表现突出的不仅有陈赓一人。在攻打惠州城的时候,3连连长陈明仁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城头与敌展开肉搏,后继部队一拥而上,攻克惠州。东征算是完成,陈炯明通电下野,到香港去后,再也没有找麻烦了。战役结束后的第3天,在庆功会上,蒋介石亲发口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还带头告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命令到会全体官兵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并当场宣布提升陈明仁为营长。此后,陈明仁受到蒋校长青睐,平步青云,一帆风顺。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5 19:08:00 +0800 CST  
@河西铁匠 2015-02-02 22:12:05
不错,赞一个~
-----------------------------
多谢,多谢,好久不见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5 19:08:34 +0800 CST  
@潇湘观渔 2015-02-03 09:29:39
写得不错,加油
-----------------------------
多谢夸奖,久违了,加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5 19:14:31 +0800 CST  

在东征期间,发生了两件重大事情,一是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过了9天,担心影响士气的代理大元帅胡汉民才发讣告:孙总理逝世!又过了10天,蒋介石才向黄埔学生军训话,宣示总理逝世这一消息。3月30日,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孙总理以及东征阵亡将士的追悼大会,在会上蒋介石宣读“总理遗嘱”,还读了他自己撰写的祭文,称追随孙总理革命二十年,孙总理以民国文天祥自待,而称自己为陆秀夫,“今唯教养学子,训练党军;继续生命,澄清中原;实行主义,保存正义……”

另一件事就是国民党右派刺杀著名左派廖仲恺,幕后嫌疑人胡汉民、许崇智被怀疑指责才被迫离开权力中心。汪精卫成了国民党内的头号人物,蒋介石水涨船高,成为党内第二号人物。之后,蒋介石又一连导演“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党同伐异,排斥异己,几乎将军队和党内的共产党员以及异己分子全部清理出权力中枢。

1926年,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一再催促和斡旋下,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令姗姗来迟,7月9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誓师北伐,宣示要打倒军阀,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5 19:40:10 +0800 CST  

北伐军采取苏联顾问加仑的意见,“对吴攻击,对孙妥协,对张放弃”,意欲集中优势兵力,先打败吴佩孚,再挥戈东进消灭孙传芳,最后挥师北上解决张作霖。自北伐以来,以李宗仁所率“钢军”第七军、李济深的“铁军”即第四军为先头部队,虽屡有激战,但仍一路凯歌高奏,在9个月的时间内荡平南部中国。作为总司令的蒋介石居功至伟,当然,这人因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而在武昌、南昌、徐州等战役中出于蛮干或是忌恨贪功而导致北伐军损失惨重。

北伐进展与GCD领导的工农运动相互促进与推动,都轰轰烈烈取得了不朽的胜利,但蒋介石等人认为工农运动过于盲目,而且发展壮大起来将会成为国民党的头号心腹之患,所以在1927年4月12日,他在把兄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第七军的支持下,还利用帮会势力,在上海抓捕并杀害共产党员以及工农群众,制造“四?一二事变”,并在4月18日于南京另立中央,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后来,斯大林指示中共夺取革命领导权,汪精卫领衔的武汉国民政府也于7月15日向GCD及工农群众进行大量捕杀,与宁方站成一线,与GCD决裂。当然,也有人认为“四?一二”使蒋介石为日后丢掉大陆政权埋下了伏笔。

宁汉对峙期间,政治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搞得老蒋最后于8月13日通电下野,徐州一役遭到惨败的蒋介石认为武汉方面的矛头主要对准他,这次战败,他难辞其咎,便以退为进,辞职归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寻求“中美合作”)。经过斡旋,宁汉合作重组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又以主席身份坐上南京国府头把交椅,但这个“政治花瓶”维持不了政局,而且广州发生的“张(发奎)黄(琪翔)事变”搞得他无地自容。众人还是把蒋介石叫了出来,这个人军功了得,而且又有江浙财团支持,美国背景的宋子文、山西大财阀孔祥熙都全力挺蒋,所以蒋介石又回来了。1928年2月的二届四中全会上,蒋介石复总司令职,并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2-05 19:48:40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