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之刘邦时代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第三位皇帝。这位西汉一哥从出生就开始了他的传奇,可以说在古代王朝皇帝中,帝王传奇可以说比比皆是,而这位皇帝更多。
首先出身奇,按照《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他是他的母亲和蛟龙诞生的后代,一般皇帝是没有这样的故事,他的母亲只是因为日常田间劳动,累了,到河边阴凉处休息,结果奇迹发生了,天空顿时电闪雷鸣,乌云翻滚,就这样刘邦的母亲接着香梦正酣,这时刘太公(刘邦的父亲)出来寻妻,结果来到了大泽边,顿时就绿了,这条蛟龙正和他的妻子幽会,可能是因为蛟龙不好意思,顿时就散了,刘太公叫醒自己的妻子,便问:“这,这怎么回事?”刘邦的母亲回答:自己太累了,就休息了,接着就说做了一个美梦。不过可能因为时逢战国,女人不够多,所以刘太公也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否则夫妻回去的话,肯定是一番争吵。
结果刘邦生下来就奇了,他的样子和刘太公天壤之别,估计这位老兄已经无语了,刘邦长相更像一条蛟龙,《史记》和《汉书》中记载都是:“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不仅如此,左边的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有的说是红痣),这样也不会太好看。接下来他的奇事不断地发生。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下文会着重说明。
刘邦真正的奇特便是他的起事,大家不会相信一个快五十岁的人还要谋反,这是杀头之罪,会被灭族,所以他起家较晚,到起义军中被称为老者。
他的起事成效快,因为秦末民变,沛县县令也想起事,由于操作不慎,所以刘邦捡了一个沛公的称号,成为起义领导者,随后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进入关中,成为后来的汉中王,虽然中间有很多波折,相对于陈涉吴广,算是十分幸运,而卓有成效,然后用了四年的时间消灭了项羽,登基称帝,短短七年,从一个亭长变成了帝国皇帝,成效很快,成就很大。
刘邦的对手强,第一大对手就是赫赫有名的秦朝,秦始皇横扫六国、击退匈奴、并吞百越,此壮举夏商周未尝有过。至少他起义的时候,秦朝的余威还在,让人惊奇地是不到三年这座帝国大厦轰然倒塌,侧面可见刘邦之牛,当然对于秦朝,刘邦很幸运,有一种借力打力的感觉;但是第二大对手,就是比他强数倍的项羽,项羽可是百战名将,也在短短四年中刘邦靠吸引人才,团结地方豪强,任用名将韩信等人,把一代名将项羽从四十万大军整得还剩数百人,就是一个字牛,这么牛,项羽只能OUT!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6 16:54:03 +0800 CST  
第一章少年刘邦
一、出生日期
说到刘邦的身世之谜,大家会问刘邦怎么会有身世之谜?《史记》和《汉书》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刘邦出生于公元年前二百五十六年,诞生地是沛丰邑中阳里,父亲叫做刘执嘉,母亲叫做王媪,就是一个姓王的老妇人,这不很清楚?刘邦还有身世之谜?
当然有!首先他的出生就是一个问题,一则说他出生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第一个根据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第二个依旧是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二则说他出生于公元前二百四十七年,在《汉书》注却是这样说,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二者相差十年,为什么会这样?
当然也有人研究,最后的结论因为,在他临死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本来刘邦病了,病得很严重,所以吕后就请来了医生,也许是刘邦知道来日不多,医治无益,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这里哪个对呢?刘邦这句话是指天命吗?
刘邦说的意思是,我原来就是一介布衣,赶上一个好的机会,才会手提三尺之剑,幸而取得天下,这就是天命!命运在天,虽就是有扁鹊,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他的意思是,这个命在于天,要认命,我知道命不久矣,所以就不要请什么名医?这身体就是扁鹊在世,也不会好。当然这里不是指知天命的年龄,但是刘邦多大岁数呢?这一点无关紧要,不管多大岁数,他都建立了汉朝,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6 22:09:15 +0800 CST  
二、梦幻奇孕
不过说刘邦的出生,不得不说他母亲的怀孕,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一天,他的母亲王氏外出,到田间劳动,不过因为劳作时间较长,她就累了,就到了大泽边休息,这一休息就睡着了。
这可把太公给急坏了,赶紧寻找妻子,他就找到自己的田地,沿着田地来到大泽边。这下这位刘爸爸就晕了,一条蛟龙盘在他妻子的的肚子上,不仅如此,而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阵阵,蛟龙看见有人过来,瞬间就散去了。它一走,一切又是拨开云雾见青天。
这时候刘太公连忙叫醒自己的老婆,询问缘故,王氏也把自己梦到的一切都告诉了自己的老公,原来自己一休息,因为太累就睡了,所以就做了一个梦,梦中遇见了神仙哥哥,正约会呢?没想到被刘太公给打搅了。这下刘太公就绿了,背着我想男人,这叫什么事情,关键是接下来发生更神奇的事情,刘邦的母亲就怀孕了。
这个怀孕方式很奇特,刘邦是蛟龙的孩子,那么刘太公只是名义上的父亲,他也真行,高祖皇帝给谁戴绿帽子不好,让自己的父亲绿了,再说刘妈妈怀孕的经历很奇特,一个春梦一切就搞定了,也省得试管婴儿,也不会去找什么不育不孕医院,睡了就怀上了。想必史学家都怀疑刘邦的由来,真是梦幻奇孕,放到现在刘太公一定要求亲子鉴定。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6 22:53:11 +0800 CST  
三、奇异外表
经过十月的等待,随着新生儿一声声清脆的啼哭声,刘邦出生了。
这时候的刘邦可没有后来刘皇帝的感觉,刘家只不过又添了一个男丁,这一天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只是刘家人沉浸于喜悦之中。刘太公迫不及待就要看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人骨骼奇异,“隆准而龙颜”这外形,怎么也不像一个人,看到儿子的刘太公绝对晕倒,心里不停地想,不祥之兆,不祥之兆,恨不得再找一个算命先生,先算一下是凶是吉。当然这个还不要紧,长得丑没关系,只要不去吓人就行了,不过让刘太公更别扭的是,在刘邦的大腿上长了七十二颗黑痣,有的史料居然说这是鳞片,要真是这样的话,万一刘太公一激动真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怪胎处理,刘邦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不过古代没有除掉黑痣的技术,只有剥皮挖肉的技术,剥皮挖肉,刘邦肯定受不了,所以这个就保留了。
不过刘太公还是很晕,至少这一造型怪怪的,后来我们知道刘邦是赤帝子的化身,不过这些是神化后的刘邦,刘太公不知道缘由,估计后来的刘邦忙着起义,就忘了自己父亲的感受,神奇的故事是一出接着一出。
至于这七十二颗黑痣,估计只有刘邦最清楚,不过幸运的是刘太公没有把这个孩子当作怪胎处理,刘太公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做刘季,看样子也是不好好学习的主,年年刘季(留级),刘邦,有的人称之为刘国,刘邦排行老三,这个笔者不信,伯仲叔季嘛,他应该排行老四,不过这一点无关紧要。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1:56:43 +0800 CST  
四、始皇帝的忧愁
在秦朝的东南部是原来楚国的故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从湖北延伸至东海,这里民风彪悍,物产丰富,实力是六国中较强的一个,当时就有“凡天下强国, 非秦而楚, 非楚而秦” ,“横成则秦帝, 纵成即楚王” 的说法。
关于秦国对楚国的战争由来已久,秦国制定了打长期消耗战,从楚怀王到负刍时期,长达一百年,秦军不断对楚国发动战争,最后在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王嬴政派出了李信统帅二十万大军,杀向了楚国,不料被楚国名将项燕所败,秦王不得不派出了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杀向楚国,可想楚国是战国中多么彪悍的国家。这时候秦朝建立,秦王嬴政摇身一变成为始皇帝。而彪悍的楚民也使得秦朝统治者忌惮三分,也就在这时候楚地流传这样一句话,就是“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始皇帝更不放心,也许这成了他的梦魇。楚地反秦的思潮也是日益高涨,这可能秦朝把秦国原有制度推向楚地,引起楚国遗民的不满,而楚地出现各种流言,甚至秦末民变率先在楚地发生,这也让始皇帝很郁闷,关键头疼的事情找不到对象,太晕了,总不能把楚国人统统杀尽,就在始皇帝不爽的时候,又有一条流言击中嬴政的死穴,就是“东南有天子气”,当然不是始皇帝时期就流传,这一点尚待考证,这些内容在《秦始皇本纪》中没有出现,不过楚地反秦情绪着实让他坐立不安,关于始皇帝为什么东巡?可能更多是出于加强自己统治的需要,他本人对六国故土上的人们不是很放心。尤其是当年楚国军民的抵抗更是惊人,持续了一年多的抗争,让秦军伤亡惨重,最后只好重锤出击,这是其它四国所没有的,所以秦王更不放心在这里,在他要去世的时候,出巡的地方就是这里,可见始皇帝对此地十分担忧,在《史记·高祖本纪》也有这样的记载,就是: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不过这个文献出现了《高祖本纪》,而《秦始皇本纪》居然没有记载,它的内容是: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原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3:33:44 +0800 CST  
六、刘邦的早年历史
说到他的早年,基本上属于名不见经传的那一种,他在中阳里安静地生活,可惜的是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也就是岁数很大了,依旧家庭没着落,也没有结婚,也在外面依旧是混着,这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刘太公的表现,这似乎更能说明刘太公和刘邦的关系不是太融洽,总之刘邦不着急,刘太公也不着急,干脆一切顺其自然,不过事情还是比较平静地过渡,而刘邦什么也不是,至于农业肯定他是不愿意,不过在刘邦三十四年的时候,秦国消灭了楚国,随后刘邦也入了秦朝国籍。这时候肯定有很多人战死,尤其是基层干部,秦朝的基层干部短缺,所以要一批乡长和村长。刘邦觉得机会来了,刘邦当选了亭长,估计也是平时群众关系搞得不错,所以高票当选为这里的亭长,史书没有说刘邦是哪一个亭的长官。
当然刘邦很开心,这下就要干革命促生产,再说都是自己的哥们,哥们的事好办多了,而是刘邦并没有多大改变,大家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可谓相安无事。
这时还属于秦朝早期,一切还是井然有序,我们知道秦朝只有十五年,时间十分地短,而刘邦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七八岁没有任何变化,自然也不会有天子之气,估计始皇帝也不会想到这位哥们会成为秦朝的掘墓人,更不会想到这个小小的丰邑中阳里,并且刘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这么牛。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3:53:53 +0800 CST  
五、刘邦为人
刘邦是不是混混,大家都知道他的早年事迹不咋地,不然史家应该会大书特书,否则怎么会一笔带过。刘邦据说早年不置产业,基本上拉上几个狐朋狗友,也就是整天吃喝玩乐,后来年龄大了,都没有把个人的问题解决了,笔者还觉得这一点和太公有关,很可能刘邦不是他的儿子,所以在他的婚事上,刘太公就没有挂在心上,刘伯和刘仲都结婚了,难道他结婚不了。所以家人很烦他,尤其是他的大嫂,大哥在的时候,刘邦是经常去大哥家蹭饭,不仅如此,而且是带上自己的哥们一起来,后来他哥去世了,他一如既往,Go on!大嫂很晕呀,一次可以,次次都这样,老娘真的养不起,所以特别地烦他,一天,这帮人又来了,这位嫂子很郁闷,就想用什么方式赶他们走,又不好说,想了想这招不错,她就用勺子不停地刮着锅底,表示已经吃过饭,想蹭饭改天吧!大家伙一看,没饭可吃,也不好意思留在这里,只好跟刘邦说,撤了。可是他不相信,不可能呀,没到饭点了,等这帮客人走之后,他便走进厨房,掀开锅盖,锅里有饭,哎哟喂,刘邦火了,心想:大嫂,你这啥意思,当我朋友的面不给我面子,行,你等着。为此一直到他登基称帝以后,还记着这件事情,给他哥封侯,就是不封他的侄儿,也就是大嫂的儿子,在太上皇追问下,刘邦说出来缘由,“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最后在太上皇坚持下,终于封了自己的侄儿为羹颉侯,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估计这回儿他的嫂子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刘邦见蹭饭不成,又改行蹭酒喝,这一改行,发生了一件奇事,他天天带着自己的好哥们到镇上的小酒楼,就是一个字喝,他们去的是王媪和武负的酒吧!当然秦朝的酒吧没有红灯绿酒,估计起初这两位老板娘一看,我去,这么多人,还赊酒,这是要吃穷我们的酒楼,这样门也没有,结果刘邦哥们的号召下曹参和萧何领着一群富人和公务员,上她们的酒楼吃饭。所以她们一看既然邦哥捧场,酒钱就算了。更要命的是刘邦这人,每逢喝酒必醉,醉了就在人家酒楼睡着了,不过让老板娘奇怪不是这一点,而是刘邦每次睡觉的时候,都会有一条蛟龙围在他的身上。更加奇怪的是每年到了年终盘点,刘邦喝酒不仅不用付钱,而且这两个小店都是稳赚不赔,这好事乐得老板娘不仅不要刘邦付钱,而且开着门欢迎他来赊酒。刘邦就是牛,这酒喝的带动了整个镇的酒业发展。干脆刘邦成为两个酒家的代言人,酒随便喝,这是皇帝喝酒最为传奇的故事。也有可能这时候他已经当上亭长,有了一定社会地位,这也是两个小店赊酒的原因之一。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4:16:16 +0800 CST  
七、刘邦奇遇(一)
说到刘邦的感情生活,第一位女人就是曹氏,在《史记》只有她的姓氏,因为她先于吕氏,但是没有成为刘邦正式的妻子,她和刘邦的关系是情人关系,所生的孩子也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但是没有年龄记载,《史记》和《汉书》基本上一致,而对曹氏也没有过多的记载。
一件好事发生在刘邦的身上,就是他终于结婚了,新娘姓吕,老丈人却是史书中的牛人,不过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本来老吕住在砀郡单父县,在故乡得罪了人,所以生活不下去,赶紧开溜了!他们一家人就来到了沛,老吕人际关系不错,尤其是跟沛县的一哥相当好,这时大家的心思活泛了,想巴结县令,这下却是一个很好渠道,大家纷纷为了吕家接风洗成,别的县里牛人一听也去纷纷祝贺。这时老吕请来萧何主持宴会,当时萧何是沛县人事局局长,萧局长就做了一个规定,就是:“贺钱不满一千的,请坐堂下。”这时刘邦也来了,心想这个宴会得来,可是身上一个子也没有,那怎么办?没关系,这个可难不倒我呀。他平时就看不起这些县里的官吏,所以本来想来一次恶搞,所以在一个好准备帖子上面写上:“贺钱,一万。”老吕一听说就吃惊,既然是这么有钱,肯定是堂前就坐,单单贺钱就上万,富豪,而且是大富豪,请到堂前坐!这时老吕仔细端详刘邦,大吃一惊,原来这位吕先生还有一项兼职,就是替人相面,一看见刘邦这样,就惊呆了,心想:好面相,赶紧起身相迎,不仅如此而且对他十分敬重。不出钱的刘邦,也觉得很奇怪呀,咋回事?本来心想可能要被拒之门外,看看萧何是怎么样帮助自己,现在倒好直接是上座,主人家礼遇有佳。
这时候萧局长惊讶了便说:“刘邦平时夸夸其谈,好吹的主,很少办成好事,今天怎么就……,怪!”刘邦继续自己的傲慢,直接做了上座,心想:这帮人能坐,我凭为什么不能坐,先坐他一个试试。可是这时的老吕好像看见自己初恋一样,跟着犯起了浑了,不仅示意刘邦喝完酒之后留下,而且散席之后,主动去挽留,他直接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牛字了得,他说:老朽平时喜欢给人相面,相了无数的面,不过像您的面还是第一次。不仅如此接下来他更疯了,愿意把自己未出嫁的女儿许配给刘邦,这里没有刘邦的反应,肯定十分高兴,这饭吃得,不仅不花钱,而且自己等于秀了一把,同样也把终身大事也解决了,真是好运连连。不过老吕的夫人不干了,便说:你经常说咱们的女儿有福,要嫁贵人。沛县县令跟你关系不错,想娶咱们的女儿,你都不肯,为什么要偏偏嫁给刘季?他什么样子,你知道吗?老吕这时便说:这个你是不知道的。随即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比她长十几岁的刘邦亭长。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4:57:10 +0800 CST  
八、刘邦奇遇记(二)
刘邦婚后就开始简单地夫妻生活,好在自己还是一个基层干部,想必生活还过得去。
不过牛人怪事多,刘邦既然是牛人,所以不例外,吕后和自己两个孩子田野附近一个棚子居住,这时一位老人路过,渴了来讨水喝,这时吕氏特别热情,不仅给他水喝,而且留了老者吃饭。由于热情过度,老者就说了一些好说,没想到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相面的问题。既然说到这里,这位老者也是一位相面高手,就现场来了一卦,看着吕氏一算便说:“夫人您是天下人的贵人。”吕氏一听,老先生您太会说笑了,是不是为了感谢人家,这话说过头了,何况这样的话没准会招来杀身之祸,笔者说难道秦朝的人就这么把不住嘴,何况始皇帝要严刑峻法。吕氏听后很高兴,就突发奇想,我贵不可言,那么就给我的两个孩子算一算吧!老先生看了看便说:“夫人呀!您的富贵来源于这个男孩。”吕氏很高兴,既然都贵了,我的女儿呢?当然也要好,老者又说:“都贵。”
等老先生说完,饭也吃完了,本来就是讨水喝的事,这事闹得,老先生心想:赶紧撤吧,万一闹出什么幺蛾子不好收场,这时老者离去,刘邦从另外一个田舍回来,吕氏当然是心花怒放,便说:“老公,刚刚一位老者说我母子大富大贵。”刘邦也不觉得眼前的老婆有点不正常,反而也跟着不正常起来,便问走了多久,得到了消息之后,他立刻追赶,唉呀妈呀,瞧这一家人,疯了。
他追赶上老者之后,刘邦就说:“老先生给我算一卦呗。”。老者一看,我勒个去,这贵相,我测不出来,便说:“刚才所说您的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富贵都是因为您,您富贵到无法用语言形容。”这得贵到什么程度,天价商品?刘邦一听,心里很爽,并连忙感谢,这话说得,心里美美的,便说:“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是真的,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说完便给老先生施礼,这位老者心想:哦!天呀!瞧这一家子,我不说点好话能放我走吗?还是说点好话吧!
等到刘邦当了皇帝,还真派出使者去寻找老先生,可惜还没有找到。这个呢?可能是假的,只是刘邦当了皇帝做给人看的把戏而已,说明自己是真龙天子。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5:11:36 +0800 CST  
九、大丈夫当如此矣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就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首先他要建立统一的帝国,而且不受外族欺负,在外部,北边击退匈奴,修建长城,南边征服百越,不仅如此派出了大量中原百姓,比如为了击退匈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在南边也是如此士兵就有四五十万人之众,随后便是修长城,开灵渠,修建阿房宫,不仅如此还修建骊山秦始皇陵,其中使用大量民力,甚至在农时也继续建设,正因如此,百姓要服徭役,不过年轻的刘邦也在此列,给秦朝服徭役,他被安排在咸阳宫的修建上。当然秦朝的徭役,不是什么好活,不仅要求工期快,而且容易出事故,还好刘邦安然无恙,工期服完。他爱玩,就在咸阳城里大街上闲逛起来,逛久了肚子就饿死了,然后进入一家酒楼开始胡吃海塞。不知道怎么回事,外面突然热闹起来,迎面而来,是一群庞大车队规模出现了,这正是始皇帝出巡,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秦始皇出巡没有禁街,可能是咸阳宫建成很高兴,一时心血来潮要看看咸阳城百姓的生活,他的车队就出现了。
在古代皇帝的出现,黎民百姓是很少目睹他的龙颜,由于刘邦选择的二楼,一看外面动静这么大,就把窗户漏了一点缝,在外人不在的情况下,偷偷地看了起来,这盛大的场面,他完全被惊呆了,情不自禁来了一句话:大丈夫当如此矣!
当然始皇帝看见百姓的生活也很乐意,既然工程建设不影响百姓生活,那么就搞得再大一点,所以离去的秦始皇帝开始大规模营建活动,修长城,修驰道,大修阿房宫,修骊山始皇帝陵墓,全国都是一片快干快上的劲头。不过刘邦看见的一幕印在他的脑海上,他便回来了。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5:22:31 +0800 CST  
十、刘邦好基友
自从刘邦成为亭长,经常因为公事跑政府机关,所以认识很多圈内人士,这时心里很讨厌这些当官的,官腔太浓,不过刘邦一一配以笑脸,久而久之,官场那一套混得如火纯情,关键让他炼成了一双慧眼,知道如何面对强大的人,后来变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当然“刘邦目光锐敏,善于察言观色,很能体察人们的心理活动。加之他谈话诙谐风趣,因而每当同事们聚首的时候,或在公案之旁,或在酒桌之上,只要刘邦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开心大笑。”这样的刘邦想必大家都喜欢,这时候的他注重人际关系,经常混迹于酒楼饭馆,当然他有没有笑谈,想必他的知识面还不够,但是要笑谈人生,绝对幽默风趣,不过他欢喜恶搞,上次贺万钱就是他自拍自导的喜剧,条件这件事情确实存在,不过结果是票房不错,刘邦也是一炮而红,当然取笑别人需要恰到好处,否则笑了别人,别人记恨,达不到效果,而且自己也会跟着贬值。当然他在官场上混不是太好,十几年一直都是亭长,没有变成乡长,沛公就别谈了,那是遥远的梦想。估计刘邦也是想想而已,想久了,得不到就算了。
我们总喜欢把刘邦说成痞子,或者说成流氓,以及小混混,但是很多资料都反映,刘邦的家境不是贫寒,而是中等,甚至他什么都不干也没有什么,刘太公是有一定的资产,可谓家有余财,不愁吃喝。所以吕氏嫁给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情节,在当地刘邦算是一个富二代,年少时也有轻狂的时候,自命不凡,后来却处处碰壁,只好回到了家乡等待机会,不过刘邦等来了亭长,算是官吏一个。自古以来官场如同战场,刘邦做上了亭长,这是一个不大的职位,上文已经做了说明,不过在沛县结交了萧何和曹参,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刘邦人际关系不错,说明县衙很多人刘邦都混熟了,这一点很重要,再说萧何干嘛呢?他是沛公手下管理司法的官员,那时候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就多次利用自己的职权巧妙地保护他,甚至刘邦当上亭长,可是他还会经常犯错误,不过萧何还是市时常保护他,组织人员到咸阳做咸漂,当时刘邦已经是官吏,到了咸阳自然的经济支柱,所以每位官员都给了三百钱,而萧何独独给了五百钱。可见萧何和刘邦的关系非同一般,也说明刘邦的身世可能不同一般,只不过到了刘太公时期,刘氏家族没落了,毕竟受死的骆驼比马大。“秦朝的御史到泗水郡督察郡的工作时,萧何跟着他的属官办事,经常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萧何于是担任了泗水郡卒史的工作,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秦朝的御史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辞谢,才没有被调走。”(来源于《史记》的译文)这里也说明了他们的关系不一般,为什么萧何始终在保护刘邦,甚至升官的机会都不愿离开,奇怪,刘邦用什么魅力吸引这位大汉第一国相,当然萧何是有实力的,在秦朝时期就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引文也是说到这一点。
刘邦还有一个好哥们,叫做曹参,这一位哥们也是沛县人,在县衙中是掌管狱掾,他是一位相当于监狱的长官。他性格十分地好爽,至于和刘邦的关系,相对来说没有萧何近,但是应该和萧何十分近,这两位是刘邦结交的大官。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15:29:34 +0800 CST  
十一、丰西泽纵徒
秦始皇时期,工程建设比较多,阿房宫、长城、驰道、直道和始皇帝的陵墓,一系列系统工程就落在百姓的头上,这时刘邦所在地区也要分担工程的任务,所以要在他管辖挑选民夫,负责护送修筑骊山秦陵大墓的劳役。老百姓都知道去骊山做建筑工人,死亡率太高了,基本上九死一生,所以刘邦走一路,民夫跑一路。他眼瞅到骊山就剩我一人,这事没法干,怎么办?不能到目的地受罚吧!到了丰邑中亭,刘邦心想不如乘早都散了,就让役夫坐在一起,大家畅饮,酒过三巡,刘邦就说:“兄弟们,大家也看见了,我呢?也不想把大家往骊山送,不过没办法,我是亭长,要么这样,我做一个决定,大家伙到天黑的时候都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大家一看,当然首先十分地开心,不过这是秦朝的地盘,咱们连累老哥。其中便有十几个人心想:这么样的老大,就是做山贼也不错,好兄弟有难同当。这就是刘邦的丰西泽纵徒,刘邦没辙呀,既然人已经被自己放了,不能在此等候秦朝的法律来制裁,所以就准备流亡天下,这里十几个骊山徒,咱们往哪跑都要被处罚,还不如跟着刘邦,所以刘邦带着这十几个人往芒砀山走去,目的就是躲避,希望这样可以躲过去,这时候秦始皇在位三十多年,自古帝王没有在位时间很长,因为古代新的皇帝即位都会有大赦天下,何况有些皇帝也在位时间也会有大赦天下的事情,所以先等一等,没准会有一些变化。估计当时刘邦也是这样想的,大家一致同意这样做,这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想在大山中躲避一下。这时候刘邦也没有决定要造反,还是选择逃避,希望可以逃脱处罚。不过史书上只是记载军士戍边迟到就是死罪,而劳役迟到是什么罪,恐怕只有刘邦最清楚,何况他还纵徒,也就是说刘邦有几种罪,第一管理不善,使得去骊山的劳役逃跑,另外就是纵徒,这个是不是死,最有多大?史书都没有记载。不过刘邦觉得很郁闷,只不过押解骊山徒到咸阳修陵墓,结果一路上骊山徒一直零散逃走,刚到丰邑西边的草泽地,清点人数少了很多(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刘邦清点完了,便心想:这样少下去,等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逃光了,这时候他的心思就活泛了,到底去还是不去?正心烦的时候,刘邦就喝起了酒来,在这一天深夜中,刘邦放走了这些骊山徒,他这么说:“各位还是各自离去吧,我也会从此消失,在下也就此告别。”
他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片沼泽地旁,不过沼泽地有一条小路从中间通过。他们便走在小路上,刘邦心想万一没路了,就事先派出了一个人到前方探路,一会儿这个人就跑了回来说:“前方有一条大蛇档道,咱们要么换一条路走吧!”这时刘邦已经喝醉了,便说:“大蛇挡道?”说完他笑了,又饮了一口,便说:“大丈夫勇往直前,区区一条蛇就能拦我?”于是并拔出剑,来到这里,挥剑把蛇斩成了两段。这里似乎看到刘邦的勇敢,但是一条蛇横在路中间,而且是夜晚,可能性有多大?不过走了好几里,刘邦当然是一边走路一边喝酒,喝多了就有些困了,然后就在路边睡觉。过了一会儿这帮人后面有人赶来,说自己经过刘邦斩蛇的地方,却看见一位老奶奶在路旁哭,这个人很好奇,就过去询问原因,如果放在现在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一问便得知,老奶奶的孩子刚才被人杀了。这个人更疑惑了,我就在这里没有看见杀人,死蛇倒有一条。老奶奶立刻说:“那个蛇就是我的儿子。”这个人估计毛骨悚然,不过还是十分好奇,接着问,老奶奶便回答:“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变成大蛇,挡在路上(典型的路霸,结果肯定是双方打起来),遇到赤帝子所以被杀了,因此我在这里哭泣。”什么?遇到这事还不报案,忘了是蛇被杀了,因为在秦朝,所以构不成刑事犯罪,老奶奶只有哭泣的份,不过既然她的儿子是白帝子,她是什么?神灵,要是神灵能够轻易杀了。不过这个人还是好奇,心想:老奶奶你不是扯吗?不过小伙子还是迟疑了一会,等想问的时候,老奶奶消失了,神呀,就这么牛,来无影去无踪,一生好轻松。不过刘邦听了,太好了,我是赤帝子,始皇帝!咱们俩可以平起平坐了。当然这个故事是后人加上去的,应该没有这样的事情。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0:19:42 +0800 CST  
吕后经常约上同村人寻找自己的丈夫,这里同村人可能是女性,而且是一找一个准,怪了,赶上了手机定位,吕后肯定是把刘邦定位了,其实可能丰西泽纵徒这件事是真的,但是由于当时刘邦和那十几个役夫都躲藏了,而他们的家人肯定很想见,而恰恰是吕后知道丈夫藏在哪里,所以经常带着他们的家人来见自己的丈夫,这一来二去,次数就多了,刘邦很担心出事,所以每次都责怪吕氏,不过后来就慢慢演化了,变成了刘邦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会总能找到呢?所以才加上吕氏那一句话:“你居住的地方常常有一团云气,所以经常能够寻得。”当然刘邦很高兴,甚至沛县很多人都看见或者听说了这件事情,当然这件事情是后人附会,不是真的,这也是刘邦一种自我营销手段,一下子自己的名气就立刻出来,在别人眼中的刘三就变成了刘能,什么都能,这时候依附的人就越来越多。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0:33:50 +0800 CST  
第二章 刘邦革命
一、刘邦的机遇
刘邦因为在丰西泽纵徒,所以在芒砀山避难,在那时候肯定有很多人通过避祸而躲避惩罚,不过刘邦却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就是陈胜吴广起义,这时候六国其实对秦朝的统治十分不满。陈胜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当时这时候刘邦不知道,继续在芒砀山过着苦日子,上次在丰西泽纵徒是刘邦的转折点,那时候刘邦也没有想过起义这一茬,他想过人间蒸发一段时间,大家都忘了,兴许一切都变好。
所以说纵徒事件很靠近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他们在山上只是打猎,到处寻找食物,这日子很苦,而秦代徭役误期只是罚铜,既然是罚铜,对刘邦的处罚又是什么?他有管理上的失职和纵徒的行为,双罪并罚,一定不是罚铜那么简单,他们又不敢太张扬,不过这时候刘邦居然还有归顺者,他的队伍越来越大,有十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也许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去骊山徒。
而陈胜的起义的原因是去渔阳戍边,结果因为大雨失期,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失期,法皆粘斩,这里陈胜和吴广是去做军人戍边,因为这道法令,他们就起义,可见这一条在秦律中是存在的,只是没有想到起义的效果这么好,山东六国一起响应,秦朝已经是摇摇欲坠,所以天下大乱。
这下沛县县令也跟着晕了,他心想:万一自己起步要是晚了,不就变成了别人的刀下鬼。起义的话,自己何况是秦朝的地方父母官,那秦朝的俸禄,造秦朝的反,这不是叛徒,叛徒到哪里都活不下去,那么该怎么办?自己要是不起义,万一这里的人们揭竿而起,沛县县令这一想,就晕了。沛公很晕,但是不可不行,所以在他困惑的时候,就开始冥思苦想,最后还是找自己的手下,这时候沛县最智谋的是萧何和曹参,他把他们找来,这话一说,萧何心想说:你是县令,号召沛县人们反秦,这是不是很搞!
不过沛县县令很想随波逐流,加盟起义军,这时候萧何和曹参都说:“老大你可是秦朝的官吏,现在却要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人们起义,大家会听吗?”沛县县令也在思考,心想:人家说的没错呀,却是如此,我是县令,如果领导起义,别人不会听,没准还当个笑话,不过怎么办呢?他们接着说:还是把沛县流亡坐在外的人召回来,利用他们来威胁百姓来一举大事。县令一想,这也是主意,没准行,所以就和萧何、曹参说到:可以先试试。
不过时间不等他们,萧何和曹参知道此中奥秘,既然县令沛公不适合领导,咱们俩也不行,再说咱们是公务员,一旦造反失败了,咱们还是吃不了兜着走,不如让刘邦来领导,毕竟这小子还真有可能成为领导者,就算不行,也不过只是一个顶缸的,出了事情咱们俩不用负全责。可是谁最适合找他呢?
他们想了想,县令这小子犯糊了,还是找一个人见他,否则刘邦不会回来,想来想去还是刘邦的连襟比较合适。
樊哙听这个消息,想想自己的连襟,于是主动答应了,到了刘邦那里,一看他的队伍已经有几百人,心顿时大喜,樊哙一说。
刘邦心想:好事,不过也是坏事,说它好事在于事情一旦成功,自己的罪过就会一笔勾销,但是起义失败就会多一个罪名,就是谋反,第二潜伏的滋味不好受,怎么办?还是出去比较好,所以率领几百人便回到了沛县,就在这时候沛县县令反悔了,他觉得这样不行,毕竟自己还是一位秦朝的地方领导,要是造反,成本太大,说不定会一无所有,再说要让刘邦领导的话,自己不是成了小弟,这样真的不好,再说刘邦这小子从来没有听过我的话,这样的话我要服从于他,心中也是实在不愿意。还有一点刘邦是逃犯,不管怎么样?县令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何况刘邦平时就不尊重上级,还有几百个跟随的人,万一要是和我合不来,岂不是乱了,让我跟犯人在一起,而且给犯人做小弟,太憋屈了。再说这萧何和曹参和刘邦,平时关系就不错呀!他们要是联手,我不是被架空了?
所以他立刻下令逮捕萧何和曹参,当然《史记》是这样记载的:“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萧何和曹参什么人,汉朝开国丞相和第二任丞相,何况还是沛县主要官员,所以人际关系上比县令更牢固,所以县令一下令,就有人通报了,所以两个人立刻逃走了,县令还下令城门紧闭,不让刘邦进来。刘邦十分地尴尬,倒是怎么回事?县令怎么出尔反尔?估计他不明白的县令的感受,总之他觉得很郁闷。
倒是萧何和曹参听到这一结果,更加确信县令不适合领导起义,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通过关系,还是轻易地出城了,这个时候他们俩便和刘邦站在一起。双方就商议如何进入县城,他们商议结果很简单,就是写了一封告城中父老的信,让自己的士兵们用弓箭射进城去,这就是刘邦起义的宣言,内容是:“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这封信到城中,父老一想县令平时干得也不地道,所以拿起武器,冲向县衙,就把县令给做了,这是城中人们便是欢天喜地迎刘邦。这是刘邦的一个机会,从此他从逃犯变成了起义的领导人,也算是自己华丽转身,这里刘邦抓住机会,利用自己旧时的关系,完成第一步,攻取沛县县城。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1:37:43 +0800 CST  
二、刘邦,沛公!(二)
到了沛县,却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起义军领导人的问题,大家开始看重三个人,刘邦、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哥俩这时候心思活泛了,这刘邦能成大事吗?平时看他的行为,再说了咱们是什么?公务员,吃秦朝的俸禄,造秦朝的反,说出去很不爽,咱们俩做领导,万一失败了,这可是夷三族的罪名,这个不行,再说咱们同事都知道我们的行为,以后怎么见同事?想到这里萧何和曹参打消了成为领导者的念头,这里该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他哥俩成为皇帝,后来中国是什么王朝?会不会同样开创盛世呢?可惜这段想象只能假设。他们就把机会让给了刘邦,他开始也是推辞,估计是这样想的:我刘邦平时是什么?不过是一个亭长,乡级干部,这下一转身干起造反,关键是要做领导,这个能力够吗?如果不够会怎么样?再说平时咱就那德性,不是领导者的料,还是选别人吗?
沛公只是当时一个对县令的尊称,这只是在楚地人们一个习惯,刘邦也多次推让,他也知道其中的含义,不过咱们还是要有个头,刘邦就你了,最后他便答应了。古人比较迷信,在成为沛公也是祭祀天地祖宗,他们祭祀黄帝,还祭祀蚩尤,真不怕哥俩再在祭坛上掐起来,这里《汉书》还记载:衅鼓,上古时的一种祭礼。上古凡重要器物(如钟、鼓等)制成后,一定要杀牛、羊、猪等,把他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表示祭,称作衅。说真的很多祭祀也许是做给外人看的,在《前汉记》中记载:九月沛人杀其令。高祖为沛公。萧何为丞相。曹参周勃以中涓从。夏侯婴樊哙为舍人。萧何即沛主狱吏。曹参沛狱掾。婴沛厩驺。勃以织簿为产。哙以屠狗为事。皆公之旧也。是时沛公在外黄。兵众数百人。萧何等欲应陈胜。故召沛公立之。收沛子弟得三千人。这里是刘邦起事的经过,当然没有《史记》和《汉书》丰富,却有不一样的地方,也许这时候刘邦才号称赤帝子,也就在这时候他们杜撰了赤帝字斩白帝子的故事, 运动效果不错,几百人的公司变成了几千人,大家觉得效果不错,总之在《前汉记》似乎 运动比较少,而这本史书比较简略,所以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真实的。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2:24:40 +0800 CST  
三、刘邦的攻城略地
刘邦这时候也不含糊,也开始了攻城略地,首先他杀向了胡陵和方与,不过这个内容没有在《前汉记》出现,而《三家注史记》也只是做了这样的解释:胡陵,“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方与,“音房豫,属山阳郡。”也只是对地名做了解释,战斗的结果怎么样?这里没有说,自然我们无法知道,总之后来刘邦退守丰邑,很有可能没有攻破。不过秦军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撵了上来,史料写到:秦二年十月,沛公攻胡陵、方与,还守丰。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当时的情况比较危急,刘邦估计也做好拼死一战,结果老天爷照顾了他,秦军战败,便退去了,他还是梦想向外发展,不久之后就把丰邑的驻守交给了雍齿,他率领军队杀向了薛地,这时便与秦军遭遇,这一战,秦军败绩,他们在泗川守壮率领撤退,估计是十分地狼狈,刘邦左司马一直在追赶,一直到了戚地才追上,然后被杀了。这时候刘邦是势如破竹,也算是胜利在望,不过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武臣被杀,紧接着陈胜被杀,起义军顿时受挫,这一情况对刘邦来说也是不利的,那些起义军的队伍中,魏人周市率领军队杀向了丰邑和沛邑,不过周市包围了丰邑,他没有立即攻打,而是给雍齿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丰邑本来就是魏国的土地,现在魏国已经收复了数十座城池,雍齿你要是投降魏国,魏王一定会让你驻守丰邑,而且给你侯位;如果你要是不投降的话,魏军攻下丰邑之后必然要屠城。”雍齿本来不愿意跟随刘邦,现在一看,魏王这可比沛公要高,再说魏王原来是魏国公子,贵族,刘邦是什么?平民,谁的地位高,拿脚指头数明白,这样他就投降了,摇身一变成了魏国的官员。刘邦一听说丰邑丢了,连忙返回要夺回丰邑,他攻打数次,都失败了,他无奈只好回到了沛邑,现在他只有后悔得份,天天抱怨雍齿,这样也无奈,估计刘邦在心中狠狠地整了雍齿,当然刘邦很危险,就剩下沛县一地怎么办?严峻的问题摆在身边。
这时候外面的形势是:在赵地,张耳等人拥立了赵公子赵歇为赵王,不过赵国距离沛县较远,所以不行,另外在留地,东阳甯君、秦嘉拥立景驹为假王,在《汉书》中记载:“东阳甯君、秦嘉立景驹为楚王。”刘邦一看自己的实力不强,得找一个老大,也就是这时他们需要外援,也就是说他需要一个平台,来一次鲤鱼龙门跳,不然的话,咱们这点人很快就会被人消灭,所以要找一个靠山,离他最近的就是景驹,沛公一看得就是他了,所以他便要归顺这位新立的王,在半途中遇到了大名士张良,那么张良有什么样子的故事?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2:39:33 +0800 CST  
四、张良的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的先人是韩国人,当然不是今天的韩国,省得他们会来抢,这里的韩国是战国时七雄之一。秦国灭亡韩国后,张良还很年轻,笔者认为此时应该大于上文的二十余年,至于是否很难说,不过已经二三十岁了,甚至三四十岁,韩国灭亡之后,他便有一个想法,想用所有的家财去招揽死士,刺杀秦王,基本上和太子丹的想法一样,就连自己的弟弟,也没有动用家财,他一心为报国仇,可见他报仇十分坚决。
他曾经在淮阳一带学习礼法,接着拜见一位高人,叫做仓海君,此人没有留下名字,至于这个人高到什么程度?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仓海是哪里的地名,而六国时期贵族,总之史料没有讲,后来他找到了一起大力士,是不是和仓海君,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又找到这位大力士,在此之后,他便开始制造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目标就是要消灭了嬴政,这时候他不断地派出自己的仆人打听始皇帝的情况,因为皇帝喜欢出巡,这时候便在路上,当然天子的车驾比较好认,按照传统天子六驾,也就是六匹马拉的豪华车辆,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这样的车。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二百一十八年,皇帝开始东巡,张良知道皇帝所有经过的路线,更厉害的他们摸清了天子所走的路,于是就在这里埋伏起来,等候嬴政的到来,想必张良也从类没有承认这位皇帝,不久之后,始皇帝的车驾从这里驶过,他们一看晕了,这么多车辆,怎么办?情急之中,肯定是选择最为豪华的一辆,不过这位皇帝为了安全起见,把所有的车辆搞成了一青色,不过还是有最为豪华的一辆,估计是当时大家忙着赶路。所以顾不上路边的人,按照道理,皇帝的车驾经过,还会有人抬头,总之大力士举起大铁锤向皇帝的车驾,不幸的是没有砸中皇帝,而把他旁边最为豪华的车辆给击毁了,当时场面一片混乱,大力士和张良做完那个动作,便赶紧撤退,可能是周围多芦苇,总之有便于隐蔽的物体。任官兵如何寻找,总之张良逃离了现场,至于大力士从此以后就消失了。估计这位天子已经震怒了,不过还是没有办法,接着他下令全国通缉要犯,当然肯定是因为张良跑得快,在那个时代,张良这个名字就成了牛人,不过很可惜,任务失败了,他也只好隐姓埋名,这一逃亡就来到了下邳。
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漫步,肯定是因为出去散散心,毕竟自己没有消灭秦始皇,现在又成了全国性通缉犯,当然十分地感概,就在这时遇到了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比较奇怪,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估计暗中考察他,这里也体会史料一贯作风,牛人牛事,相信炒股比较喜欢,然后,他便傲慢地说到:“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一看,心想老先生,我没招你惹你,你这是干嘛!不过张良一看一位老先生,不跟他计较,所以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把他的鞋捡了上来。然后又发生奇葩事,老先生不仅感谢,而且让张良给他穿上,估计张良心中的火已经升到极点,想象以前的自己那么多人伺候,现在惶惶如丧家之犬,真是世态炎凉,再说老先生你也不能这样,这不欺人太甚,这叫什么事?对待奴仆也没有这样,不过他还是想到是一个通缉犯,所以还是忍了吧,于是他膝跪老先生的前面,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先生更绝,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哈哈大笑,仰面而去。这简直看呆了张良,他的心都无语了,世上还有这人,我敬老你也得爱幼,咱们可是非亲非故。老先生走了几步,大概觉得这样离去颇为不妥,便又回来,来到张良的身上,留下了一句话:“孺子可教也。”说完之后,又说五日之后咱们还在这里见面。这下张良就傻了,这是何方神圣?既然神圣邀请,那就赴约吧!
五天之后,天一亮,他就起床了,连忙往桥头赶,谁知老人更神了,远远地站在桥头,看着张良这个样子,便十分生气,就说:”和老人做出的约定,为什么会迟到?你五天之后再来吧!估计张良更晕了,这是谁呀,三番五次折腾我,结果老人消失了,他肯定认为自己见鬼了,否则这个神一样存在,为什么三番五次来困扰他,此地没有认识的呀。第二次张良还是来了,结果和第一次一样晚点,又一次挨了老先生的训。第三次张良半夜就来到这里,这样他孜孜不悔,似乎知道这是老先生的考验,这样老先生就被感动,于是从怀里拿出一本兵书,便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老先生一说完,便是扬长而去。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3:18:57 +0800 CST  
这时候正好赶上了秦末民变(笔者不同意秦末的起义是农民,它的领导者基本上都是贵族),张良也组织了百十来号,他们遇到了和刘邦一样的问题,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稳定的靠山,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楚王景驹,他们相遇,也是相谈甚欢,刘邦给张良一个很好地印象,就是眼前的这一人将来很行,不过史料没有具体记载他们是怎么对话?刘邦的目标就是要收复丢失的丰邑,在见楚王的时候,他便提出请求希望楚王可以帮助他。可是这时,秦军的进军速度十分地快,章邯已经杀到了陈地,他派出别将司马卬已经打到了楚地的北面,秦军为了警告楚地的叛乱,在相地大肆屠杀和起义相关的人,这样他们的兵锋直指砀,这里离楚王已经很近,可以说近在咫尺,这个形势容不得刘邦还有私心,所以便和楚王兵合一处,东阳甯君和刘邦率领军队向西边,和秦军一战,他们的第一战就在萧县,战场选择在萧县的西边,可惜战败了,刘邦是个机灵鬼,立刻改变策略,继续收集军队,然后率领军队攻打砀,三天之内攻下了砀,他们又做出了一件事情,就是招兵买马,这时候秦军的威胁还存在,他们又收集士兵五六千人,向下邑进攻,攻下之后,他们就回来了,就在这时,另一个名人也杀到了这里,就是项羽。项羽在薛地,离楚王也是很近。刘邦一看,心想人家项梁牛呀,从吴地杀到了这里,再说咱们都是反秦的,应该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所以他就去拜见项梁,他很高兴,有起义军首领来拜访,刘邦也不客气,双方交谈一阵子,他就提出自己要收复丢失的丰邑。项梁一看都是自己的,收复失地也是壮大自己。所以就答应了他,不仅如此,给了他五千士卒,五个大夫,十名将军,刘邦得到了生力军,便立刻杀向了丰邑,可见他十分看重自己龙兴之地,很快就收复了丰邑,雍齿一看,这样撤吧,所以就跑向了魏国,寻找自己的老雇主。
到了这时候起义又一次兴盛起来,说到陈胜,也许是枪打出头鸟,所以自称为王的陈胜第一个死去,当然有自身的缺陷,他骄傲自大,第二就是他孤军奋战,势力比较单一,然后就是分兵战斗,也是影响陈胜的原因之一。最为关键的是就是陈胜的战略失当,主动出击固然好,而秦军集中兵力,起义军就处于劣势,不过相比陈胜的起义失败根本原因就是他已经众叛亲离。不过刘邦聪明,他一定看到了项梁比这个楚王要强大,所以审时度势,便加盟了。当然项羽已经把他的军事能力充分展现,首先攻打襄城,他也是轻松攻取,随后攻打了亢父,一直打到了东阿,让齐国摆脱了秦军的威胁,这也让将要崩溃的秦末民变,重新燃起了希望,估计章邯晕了,何方神圣竟和秦帝国叫板?正在他犯晕的时候,项羽又给他上了一课,史料记载: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7 23:37:32 +0800 CST  
五、项梁之死
接着刘邦继续和项羽向西攻打,来到了雍丘,这时候三川郡守李由与起义军相遇,一战李由就再也找不到理由了,李由也是李斯之子,杀掉李由之后,起义军就打到了外黄,却失败了,没有攻克。
这时候项梁一看秦军不过如此,我从吴地到这里一路凯歌,所以秦军不可惧。他的别将宋义(便看出来,多次劝谏,我们一定要战术上重视敌人。项梁听到微微一笑,便说手下败将不足为惧,秦朝朝廷一看章邯不错呀,本来他只是搞工程的大臣,居然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好!扩大他的军队,所以不断给他增兵。在这一年九月份,章邯又对项梁发动了突然袭击,也是一场夜袭,项梁没有任何准备,他的军队大败,很快就被杀了,这也许是他骄傲轻敌,再一个就是这一年七到九月一直是大雨,所以他深信秦军不会打来,久而久之放松警惕。
就在这时候刘邦和项羽听到了项梁一死,城也不攻了,甚至起义军出现军心动摇,连忙就和吕臣商议之后,便率领军队退了回来。他们赶紧做了一些防御,把楚王迁徙到彭城,吕臣驻守彭城东边,项羽驻守彭城西边,刘邦驻守砀。因为项梁死去,楚国出现权力真空,楚怀王本身就不希望项氏家族一家独大,所以就让吕臣和项羽率领原来的楚军,让刘邦做砀郡的地方官,随后被封为武安侯,率领砀郡的士兵,这个安排,可见怀王是一位不一般的人物,总之把兵权一分为三。当然也不能把事情做绝,不然项氏作乱就不好了,所以给项羽一个鲁公,居然封为长安侯。这时又让“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这时项梁战死,对起义军影响十分地巨大,他基本上也是常胜将军,他一死很有可能起义军的领导权就会改变,首先熊心也想雄心壮志,不希望项氏独大,所以他暗中拉拢刘邦和吕氏家族,第二起义军可能会发生动乱,楚军领导能力下降,不利于起义的发展,何况秦军正盛,这一点很危险,秦军的实力也不断地,不过就在这时,章邯做出了影响秦朝命运的举动,就是他认为楚军不过如此,何况领导者战死,现在就是一盘散沙,居然如此先消灭赵国,所以他率领军队北上,也就在这时影响中国走向的事件发生了,那么是什么事件?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8 05:57:44 +0800 CST  
九、怀王之约
就在这个时候,秦军杀向了赵国,大破赵王的军队,他们包围了巨鹿城,秦军将领是王离。这下赵王急了,怎么办?只好向楚国求救,而且是多次求救,可见形势紧急。楚王一看,得还得救,唇亡齿寒,不救,赵国灭亡了,下一个就是楚国。所以楚王派出了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再加上范增,三个人率领军队救赵,这样的人事安排,还是重点压制项羽,但是又不能完全压制,这样不利于战势的发展,因为项羽是一个出色的战将,再一个怀王不想把事情做绝,因为王位是人家给的,在怀王的身上还一份有感恩的成分,但是又对项氏心存恐惧,遇到战事又不得不用项羽,这个尴尬心里恐怕只有怀王才有。
之前怀王和众将一起商议的时候,便有这样的约会,谁最先得到关中地区,谁就是关中王。这时候秦朝把军队集中在赵国,这是章邯的败笔,也是秦军的败笔,笔者要说章邯是一位名将,但是不是一位战略家,战术很棒不等于战略合理,而章邯这时认为楚军不可惧,也存在他判断失误。当然史料有怀王的担心,原文是这样的: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秦宽大长者。”这句话一说,怀王便决定让刘邦西进,估计项羽会十分郁闷,但是有苦说不出,大家并不喜欢项羽,而更加喜欢和刘邦相处,可见项羽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当然这样也会影响他在军中的威望,此刻让怀王做出决定的原因还是因为项氏集团独大,但是怀王不知道项氏光靠他这样的打压是不行的,关键怀王没有掌握军队,没有一个亲信,任其怎么发挥?都是收效甚微,但是让刘邦西进,绝对对项羽是一个不小的震撼。不过刘邦便出发了。
楼主 lcjst  发布于 2018-04-18 07:51:55 +0800 CST  

楼主:lcjst

字数:24430

发表时间:2018-04-17 00:54: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3 14:19:49 +0800 CST

评论数: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