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恨——明清纪事

第一章——己巳惊变

南歌子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叛逃的副将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岁在己巳,古老而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群雄并立。当时的天下共主大明王朝,从朱元璋金陵建国开始,已经走过了261个年头,两年前年仅二十六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因熹宗无子,由其弟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著名的崇祯皇帝,统治着广大的中原汉地。
相比北京城里大明崇祯皇帝的顺利继位,两年之前,千里之外白山黑水之间的后金国天聪皇帝皇太极的登基过程就曲折得多了。
在东北,古老的肃慎、靺鞨、女真的后裔在大金国灭亡三百多年后,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由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大金政权,建元天命,史称后金,随后以“七大恨”告天,字字誓师伐明。数年间连破抚顺、开原、清河、铁岭,在萨尔浒大败三路明军,击杀明朝名将杜松、刘铤,随后以破竹之势夺取了明廷在辽东的两大重镇辽阳和广宁,明朝两任辽东经略袁应泰、熊廷弼,一个城破自缢身亡,一个因丧师失地身死西市,传首九边。短短数年,后金掠取了辽东大片土地,一时间,关内关外,人心惶惶,明廷仅仅保有从锦州到山海关长约四百里,宽约数十里的辽西走廊。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得知明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尽撤关外城堡人民,退保山海关的情报后,亲统大军六万直取宁远,本以为泰山压卵,宁远城非降即破,唾手可得,未曾想明宁远守将一个籍籍无名小小的兵备道袁崇焕,誓死抵抗,竟然硬生生的守住了这座关外孤城,后金军接连三日强攻不下,死伤惨重,努尔哈赤也被红衣大炮击伤,不得已撤军。于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病逝沈阳 。一代天骄,撒手人寰。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中原民族和边疆民族共同筑就了中华文明,在辽阔广袤的漠北草原、白山黑水、西域绿洲,涌现了如匈奴冒顿、鲜卑慕容恪、慕容垂、拓跋珪、拓跋焘,契丹耶律阿保机、西夏李元昊、女真完颜阿骨打、蒙古铁木真、忽必烈等创建了庞大帝国的英雄人物,努尔哈赤无疑也可侧身其间。
这位女真建州小酋之子,初起之时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小小的泡沫。其父塔克世、其祖觉昌安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大军攻打与明廷作对的女真首领阿台的军事行动中,给明军带路,并进入城中劝降阿台,二人前脚进城,明军后脚就攻入城中,觉昌安、塔克世在乱军之中做了刀下之鬼。
努尔哈赤是塔克世长子,时年二十五岁,闻此噩耗,悲愤交加,向明廷提出控诉。明廷给出的答复是误杀,意思是大军攻城,玉石俱焚,总是在所难免,好比洪水过处,总有些无辜的牛羊被卷走丧命。大明作为天下共主是你们女真人的主人,误杀就误杀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人死不能复生,为了表示歉意,明廷赐给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敕书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物件,是部落首领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了明廷发给的敕书,就可以凭敕书去抚顺、开原与内地开展贸易,获得不菲的经济利润。并每年赐予银八百两,布三十匹,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几年后又封为尊贵的“龙虎将军”。满以为如此一来这位女真小酋欲壑已满。
努尔哈赤表面上对明廷万分恭顺,口口声声、信誓旦旦说“俺保守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管事十三年不敢扰边”,精心打点、伺候明廷辽东巡抚、总兵、镇守太监等大小官吏,并先后八次亲自上北京朝贡。使得在较长时间内明廷对努尔哈赤印象良好,产生了“你守边、我放心”的错觉,对其兼并女贞诸部的行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在基本上未受到明朝外部干预的条件下,努尔哈赤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政治联姻与军事讨伐双管齐下,凭借其过人的胆略勇武,率领一众如狼似虎的诸弟子侄,东征西讨,栉风沐雨、冒雪冲霜,经过25年,统一了女真诸部,并乘胜伐明,掠取了河西河东大片土地,陡然间成为东北亚一大新兴势力。虽然兵败宁远,赍志以殁,但是给他的后继者留下了赫赫扬扬一份家业。
老憨王龙驭上宾,临终并未留下政治遗嘱,未曾指定大位继承人,后金政权面临着最高权力交接危机。如果能实现平稳过渡,最高权力和平移交,自不必说,如果出现血雨腥风,强敌环饲之下,后金国前途不堪设想。
努尔哈赤共十六子,长子褚英,勇略兼备,最早被立为太子,赐号“阿尔哈图图门”,又称广略贝勒,但其不懂韬光养晦,锋芒太露,在储君期间与诸弟及五大臣矛盾激化,万历四十一年(1613)被努尔哈赤废去储君之位幽禁高墙,两年后处死。继而,褚英同母弟代善被立为太子,不久因故也被废掉。之后,努尔哈赤再未立太子,直到去世。
这时候,后金有条件争夺汗位宝座的的当权人物,首推四大贝勒。四大贝勒中,二贝勒阿敏时年四十一岁,骁勇善战,战功赫赫,领有镶蓝旗,其弟济尔哈朗也崭露头角,实力不俗,但非努尔哈赤亲生,其父舒尔哈齐为努尔哈赤三弟,阿敏弟兄属于旁支,基本无望继承大位。三贝勒莽古尔泰领有 正蓝旗 ,时年 四十岁,也是勇猛善战,但性情暴躁,且蒙有弑母的恶名,人望欠佳。大贝勒代善,又名贵盈哥,时年四十四岁,领有两红旗,实力最强,又为诸弟之长,最早从父创业,四处征战,功勋卓著,其长子岳托为镶红旗旗主贝勒,参与国政,另外三个儿子硕托、萨哈廉、瓦克达皆勇猛骁劲,为努尔哈赤家族第三代中之翘楚。所以,论血统、资历、军功、实力,代善无人能敌,如果代善决意去争汗位,确乎是“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 易经》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天下苍生亿万,北阙坐上一人。数十年是兄弟,平起平坐,转瞬即为君臣,三跪九叩。面对汗位宝座,很难说代善毫不动心,心如止水。作为四十四岁的大贝勒,亲眼目睹父汗努尔哈赤黄衣称朕后的熏天权势和拥有的泼天富贵,“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念头不能说没有过,但是十数年间后金内部权力斗争之残酷无情,叔父三都督舒尔哈齐和胞兄太子褚英的悲惨结局及自己太子地位的由立而废又时时令代善不寒而栗,所以面对近在眼前金光闪闪的汗位,代善既有舍我其谁的雄心又有高处不胜寒的彷徨,显得犹豫不定。
正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代善的长子镶红旗旗主贝勒岳托和其三弟议政贝勒萨哈廉一齐找到他父亲代善。代善以为两个儿子必定是来鼓动他起而争位,没想到这兄弟两异口同声劝他父亲退出大位之争,力推四贝勒皇太极继承汗位。岳托说道“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语气平静而坚决。代善听了,不由一怔,没想到两个儿子不是撺掇父亲夺位,好日后也能轮到自己接班,而是替皇太极做说客,劝自己退出大位之争。沉思片刻之后,持盈保泰之心战胜了争王成帝之念,徐徐说道“吾素有此念,既然尔兄弟亦持此论,吾计决矣”。
代善拥立皇太极的态度一经明确,拥护皇太极的势力立刻占据了绝对优势,阿敏和莽古尔泰也一齐表态支持皇太极,其他人再无异议。皇太极照例谦让一番,言其德薄能鲜,恐不胜大业,诸贝勒大臣再三敦请,几个回合之后,皇太极终于表示勉为其难,同意继位。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九月初一,皇太极在沈阳即后金汗位。当日碧空如洗,时入晚秋,关外早寒,已有寒意。皇太极按照女真习俗,先祭堂子,拜天,后回大政殿接受各王公大臣朝拜。举行了隆重的盟誓,先由皇太极向天盟誓,宣誓自己如不敬兄长、不爱子侄、不行正道,必遭天地惩罚。随后,代善率诸贝勒向天盟誓,誓言诸人诚心拥戴皇太极为汗,如有二心,必遭天地谴责,夺其寿算。
盟誓完毕后,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刚才接受朝拜的皇太极走下御座,率诸贝勒向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行三拜大礼。以君拜臣,绝无仅有,固然是皇太极出于感激三大贝勒拥立之情,叩拜三兄以示尊崇,更是由于努尔哈赤早在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定下八王议政的政治规矩。其中规定“国君于每月初五、二十日,御殿二次。除夕谒堂子拜神主后,先由国君亲自叩拜众叔、诸兄,然后坐汗位,汗与受汗叩拜之众叔、兄,皆并坐于一列,受国人叩拜。”所以此举也算是由来有自。
在皇太极正式即位之前,还发生了一幕惨剧。
四大贝勒声称奉先汗遗命,逼令大妃阿巴亥殉葬,同时殉葬的还有努尔哈赤的两位侧福晋德因泽和阿济根。
阿巴亥是乌拉贝勒满泰之女,小努尔哈赤三十一岁,生的绰约多姿,极受恩宠。生有三子,日后均大大有名,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时年二十二岁、十五岁、十三岁,多尔衮和多铎年纪虽幼,但已分别为镶白旗和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死时,大妃阿巴亥年方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本人又多权变,更有三名虎子,两旗之众,俨然是一股极大的政治势力。虽然多尔衮弟兄未能继位,但无论其他何人继位,都有几分芒刺在背之感。于是,代善等四人达成共识,任凭大妃阿巴亥怎样否认先汗有此遗命,这四位王爷均一口咬定,先汗确有此令,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其遗愿。先汗生前千般宠爱及大妃于一身,此刻随先汗于地下亦是功德圆满,三位皇子我等自会好生照料。最后,大妃万般无奈,盛装打扮一番,哭别三位爱子。可惜花容月貌,只付于三尺白绫,自缢身亡。
皇太极在经过了一番争斗之后,成为后金国主,改明年为天聪元年,时年三十五岁。宏伟的大殿之中,他坐在龙椅之上,在典礼官洪亮又威严的赞礼声中,接受一拨又一拨的王公大臣一浪又一浪的叩首朝拜,体验这种天下一人、居高临下的巅峰感觉,其心情是激动而愉悦的。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1 23:51:00 +0800 CST  
一年之后,形势越发的严峻,又出现了逃人现象,而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以往的逃人多半是汉民忍受不了女真人的欺压盘剥,是国家政策驱动,现在的逃人,却是由于无衣无食,去明地逃荒求生,,是求生驱动,并不是皇太极调整政策就可以消除。以前出逃的都是汉人,现在出现了女真人汉人一起出逃,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天聪三年二月,二贝勒阿敏旗下卜山等二人,三贝勒莽古尔泰旗下女真乃卜等二人,汉人六人,因无穿食,分别从沈阳投奔明边,并向明方提供后金方面的军事动态情报。同年八月,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副将阿山叛逃事件。
阿山,属正蓝旗,姓伊尔根觉罗,弟兄四人,阿山居长。其父阿尔塔什在努尔哈赤举事后不久就带着四个儿子和七个村庄的部众投奔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还在草创时期,势单力薄,急需四方豪杰共襄大事,此时恰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努尔哈赤当时非常高兴,对阿山老爹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把一位族女许配给他,这样,阿山老爹后来就也算广义上的皇家额驸了。随后,努尔哈赤把阿山弟兄编入代善旗下。数年后,阿山老爹已去世,阿山突然带着三个兄弟和几个侄儿一起逃跑,直奔明朝地界而去但是留下了妻儿老小。
得知阿山一行逃跑后,努尔哈赤派二贝勒阿敏领兵去追,在一个夜间追上。阿山等拒不受擒,武力拒捕,双方弓矢交加。阿山的两个儿子在混战间被杀死,阿山负伤,兄弟溃散。阿山的二弟阿达海最为骁勇,刀砍追将孟坦落马,孟坦险些丧命,阿达海夺过孟坦的弓箭马匹保着大哥阿山绝尘而去,逃入明边。
但过了不久,阿山、阿达海又回到了后金,向努尔哈赤请罪。努尔哈赤余怒未消,质问其为甚出逃。阿山却说出了一套出人意料的理由,说他出逃既不是反对后金政权,也不是对生活待遇不满,而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父子兄弟投奔汗王,并不是找吃饭的地方,而是想效力疆场,攻战杀伐,成就一番事业。他的旗主代善却把他们置之闲散,多年未得大用,故而出逃,非有他志。努尔哈赤听罢,觉得阿山弟兄很有志气,加之才勇过人,对后金并无二心,人才难得,杀之可惜,于是赦免其罪,也不让代善管辖他们了,拨到自己麾下后用,成为汗王直属。随后几年,阿山弟兄跟着八旗大军东征西战,所向有功,天命六年,从伐辽阳,因功授二等参将。皇太极继位后,已经官拜三等副将,算是高级将领了。
天聪元年(1627),阿山的二弟桀骜不驯的阿达海出事了。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2 20:32:48 +0800 CST  
一年之后,形势越发的严峻,又出现了逃人现象,而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以往的逃人多半是汉民忍受不了女真人的欺压盘剥,是国家政策驱动,现在的逃人,却是由于无衣无食,去明地逃荒求生,,是求生驱动,并不是皇太极调整政策就可以消除。以前出逃的都是汉人,现在出现了女真人汉人一起出逃,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天聪三年二月,二贝勒阿敏旗下卜山等二人,三贝勒莽古尔泰旗下女真乃卜等二人,汉人六人,因无穿食,分别从沈阳投奔明边,并向明方提供后金方面的军事动态情报。同年八月,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副将阿山叛逃事件。
阿山,属正蓝旗,姓伊尔根觉罗,弟兄四人,阿山居长。其父阿尔塔什在努尔哈赤举事后不久就带着四个儿子和七个村庄的部众投奔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还在草创时期,势单力薄,急需四方豪杰共襄大事,此时恰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努尔哈赤当时非常高兴,对阿山老爹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把一位族女许配给他,这样,阿山老爹后来就也算广义上的皇家额驸了。随后,努尔哈赤把阿山弟兄编入代善旗下。数年后,阿山老爹已去世,阿山突然带着三个兄弟和几个侄儿一起逃跑,直奔明朝地界而去但是留下了妻儿老小。
得知阿山一行逃跑后,努尔哈赤派二贝勒阿敏领兵去追,在一个夜间追上。阿山等拒不受擒,武力拒捕,双方弓矢交加。阿山的两个儿子在混战间被杀死,阿山负伤,兄弟溃散。阿山的二弟阿达海最为骁勇,刀砍追将孟坦落马,孟坦险些丧命,阿达海夺过孟坦的弓箭马匹保着大哥阿山绝尘而去,逃入明边。
但过了不久,阿山、阿达海又回到了后金,向努尔哈赤请罪。努尔哈赤余怒未消,质问其为甚出逃。阿山却说出了一套出人意料的理由,说他出逃既不是反对后金政权,也不是对生活待遇不满,而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父子兄弟投奔汗王,并不是找吃饭的地方,而是想效力疆场,攻战杀伐,成就一番事业。他的旗主代善却把他们置之闲散,多年未得大用,故而出逃,非有他志。努尔哈赤听罢,觉得阿山弟兄很有志气,加之才勇过人,对后金并无二心,人才难得,杀之可惜,于是赦免其罪,也不让代善管辖他们了,拨到自己麾下后用,成为汗王直属。随后几年,阿山弟兄跟着八旗大军东征西战,所向有功,天命六年,从伐辽阳,因功授二等参将。皇太极继位后,已经官拜三等副将,算是高级将领了。
天聪元年(1627),阿山的二弟桀骜不驯的阿达海出事了。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2 20:34:24 +0800 CST  
先是阿达海被人举报,私藏先汗努尔哈赤的御用头盔,被鞭打五十。接着,这位二爷阿达海又因为擅自给贝勒多铎管媒,插手皇家婚姻事务,被论死罪。后经免死,但遭撤职,没收一半家产充公。阿达海屡遭责罚,气恼不过,以捕鱼为名,带着十余名亲信越过赫图阿拉城向外出逃,金将克彻尼带人将其追还,阿达海性情桀骜,气恼不过,对从人私语“老子要乱箭射死克彻尼,你们能把二爷我咋地?”这个豪言壮语传到皇太极耳边,天聪汗大怒,传令立诛阿达海。
阿达海死后,阿山不可能无动于衷。
终于在天聪三年(1629年)八月,这位副将阿山又跑了,方向还是奔着明边,随行的也基本照旧,四弟噶赖、儿子塞赫和二弟阿达海的两个儿子查塔、莫落浑。皇太极闻讯,又惊又怒,惊的是连副将这样的高级将领也逃向明国,怒的是这个阿山并非初犯,几年前已经跑过一次,父汗未加责罚,如今故伎重演,又开路跑了。
皇太极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当即派遣贝勒岳托、萨哈廉等往威宁路;阿济格率两白旗往扎库木清河路;济尔哈朗往析木城路分头追截。为了一个副将,几大贝勒分路追击,阿山副总的体面可谓不小。大概本次阿山汲取了上回的教训,尽管几大贝勒在后狂追,也未能追上。阿山一行成功逃出后金地区,进入明宁远防区。
正当阿山满怀热情准备投入大明国的怀抱之时,上天却故意和他开了个玩笑。
进入明边后,阿山先派出几个随从去和把守明边的台军联系归降事宜。谁知等了数日才知道,联络归降的随从竟然被明朝边军杀掉。
当时明朝军法规定,斩获一颗女真军士首级,可得赏银五十两,而当时一名辽军月饷一两四五分银,外加米五斗(约折银五六钱),年饷不过二十五两白银。现在有送上门来的两颗人头,是货真价实的东夷首级,不上战阵厮杀,坐而可得赏银一百两。一百两能顶四年工资,杀了这两送上门来的东夷去领赏,何乐而不为?于是诚心实意送上门来归顺的阿山随从竟然做了刀下之鬼。
此时的阿山还在明边满怀希望的等候回音,觉得明军一定会热忱扑面把自己一行接入城中。没想到等来的却是随从被杀的噩耗,阿山的满腔热情立刻降为冰点,看来明朝不会接纳自己了,何去何从,必须马上决断。于是想到了投奔蒙古,但是现在蒙古诸部衰弱,首领众多,到底投向哪一家颇费踌躇。正当阿山犹豫不决之际,有两个从人偷偷跑回了后金。这一下,阿山彻底对出逃丧失了信心,最后厚着脸皮,打道回府,至于生死祸福,只好一切由天。
沈阳城内皇太极正为几大贝勒兴师动众却徒劳无功大发脾气,却见阿山自己居然又跑回来了,是又喜又怒,喜的是阿山能自己回来,怒的是先前跑过一次还未收拾你,居然又敢跑,分明是藐视朝廷,不把我天聪皇上放在眼里。
这一次阿山没上次那么理直气壮,一见皇太极就认罪请死。可能是为了免死赎罪,阿山揭发大臣雅荪曾与他同谋出逃。雅荪出身微贱,作战勇敢,颇有战功,努尔哈赤对其颇为宠信。,雅荪感恩戴,发誓汗王百年之后自己必以身殉,去九泉之下侍奉汗王。努尔哈赤死后,雅荪却未兑现殉葬的承诺,而且在葬礼上被人指责言行不够悲痛。
皇太极听了阿山的供述之后,先是痛斥其藐视国法、二次叛逃,继之宽恕其罪,责以戴罪图功。对雅荪则毫不容情,一杀了事。阿山死里逃生,对皇太极感激不尽,从此死心塌地替皇太极卖命,再也不跑了。
阿山是回来了,可是皇太极的内心却感到深深的忧虑。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国内形势如此困难,人心不定,如不迅速稳定,大金国能开几天真是难说。如何走出困境,皇太极首先想到了与明朝议和,如果与明朝议和成功,后金就会获得最为稀缺的粮食、布匹等经济物资,可以巩固、消化既得胜利果实,受益匪浅。
皇太极是一心想议和,可是明朝却并不买账,对皇太极的和好之请置之不理。只有辽东督师袁崇焕顶住压力和皇太极信使往来,却因条件谈不拢陷入僵局。
和,议不定,战,攻不破宁锦防线。就这样相持下去,明朝地大人多,物产丰饶,后金地狭人稀,缺吃少穿,如果听之任之,眼见的是数年之后,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想到此,皇太极顿感危机重重,寝食不安。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破局呢?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3 21:57:56 +0800 CST  
第二节 阴平暗度
明朝开国之际,明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弃北京逃归漠北。之后,蒙古势力在两百年间一直是明朝的头号大敌。为了抵御蒙古,明廷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一万七千多里。在北方成立了九个军事重镇,从东到西分别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后来又从蓟州分出山海、昌平、真保等镇。
九边之中,辽东主要是防御东北女真;蓟州、宣府等面对广袤北方草原的蒙古诸部。
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后金汉人副将高鸿中给他的主子皇太极上了一本,说既然明廷无意讲和,那么后金没别的办法,只有率领大军直抵京师。如果明朝害怕而求和,后金可提出以黄河或山海关为界,明廷若答应上述条件,就可以放崇祯皇帝一马,让他南逃;如果不答应,就继续围困北京城。假若崇祯逃出北京向南而去,也不必追赶,因为纵然拿住崇祯,万一明朝再立一个好人为帝,后金反而麻烦。看来高副将已经把崇祯排除在好人之外,此处的好人断不是指心肠好不好,而是指能力强不强。
皇太极览奏之后,立即作了批示,云“你建议迅速进兵,说得很好,但是明朝是兵是兵,民是民,兵有固定的粮饷,民则不需要征战,做好本业就行。而我国是兵民合一,出则征战,入则务农,还要收拾兵器,所以等锄完地再作计较。”
和,眼见的是和不了,皇太极拿定了战的主意。战又如何战?最近的路线当然是沿辽西走廊,一路向南,只要打开山海关,就是广阔平坦的河北平原,正适宜女真铁骑跃马长驱。但此刻明方在山海关往北长约四百里,宽约四十里的一条狭长地带,左靠群山、右依渤海,矗立着著名的关外九城,即中前所、前屯、中后所、中右所、宁远、塔山、杏山、松山、锦州,史称宁锦防线。宁锦防线,是明廷在天启二年广宁溃败,辽东全部丧失之后,经孙承宗、袁崇焕历经五年苦心经营而成的,建成之后犹如一把尖刀插入辽西走廊。关外九城,密如连珠,向世人昭示着明朝在辽东的存在感。
后金要沿辽东方向入关,就必须突破宁锦防线,在宁锦防线草创之时,后金已经做过尝试,无奈天上掉下个袁蛮子,努尔哈赤一败宁远,折戟沉沙;皇太极二败宁锦,损兵折将。如今,袁崇焕再次出山,督师辽东,加紧整顿兵马,权力更胜昔日。从宁锦突破,皇太极没有自信。
东边不行,就看西边。辽东向西便是蓟州。蓟州(即今天津蓟县),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式设镇,所辖范围,东起山海关接辽东镇,西至慕田峪接昌平镇,长约一千七百多里。分为三协十二路。自从明成祖朱棣弃守大宁(在长城喜峰口外,东连辽东,西接宣府)之后,蓟州就成为京师的直接屏障,北方之敌一旦突入蓟州镇边墙,,离北京不到五百里,精骑两三日可达。如果能从此处突破,可以迅雷之势直抵北京城下,自是上上之选。
蓟州边外,百年来为蒙古喀喇沁部游牧之地,号称三十六家。原先一直在后金和明朝之间保持中立,天启初年,王象乾任蓟辽总督之时,对蓟辽边外蒙古诸部实行安抚政策,喀喇沁三十六家每年向明廷讨抚赏银若干,明廷择地与其开展贸易,三十六家承诺给明朝守边。信誓旦旦说要给皇爷做一道肉边墙,绝不与东夷(即后金)做事。听来确是感人肺腑。
事情在天启七年起了变化。当年秋,原本在辽东边外的察哈尔林丹汗离开居住几十年的辽东,向西迁徙,要回宣大故地,因此引发了蓟辽宣大边外地缘政治形势的巨变。林丹汗西迁途中,与喀喇沁发生军事冲突。喀喇沁抵挡不过,转而求救于后金,崇祯元年七月,三十六家首领束不的等赴沈阳朝拜皇太极,后金方面给予高规格的礼遇,双方杀牛祭天,对天盟誓,结为共同对抗察哈尔的军事同盟。同年,察哈尔林丹汗因女婿贵英恰被明人诱至庙中烧死,亲率大军十万攻破大同边墙,大肆杀掠,崇祯皇帝因此大怒,将蒙古诸部抚赏银一律革去。喀喇沁地区遭遇饥荒,三十六家等部,向明朝求救,明朝不予。边外蒙古诸部一时大哄,纷纷向后金靠拢,找皇太极寻求保护,后金来者不拒,一一笑纳。
至此,明朝的北边战略环境突然急速恶化,原本中立略微偏向明方的蒙古诸部转瞬间投入后金的怀抱。明朝的防御面一下子从辽东关外一隅之地数百里的一个锥面,扩展为从辽东到蓟州、宣府两三千里的一个巨大的扇面。
在这种局面下,皇太极自然油然产生了一个战略设想,即避开辽东不攻,向西绕行,沿途汇合蒙古诸部,集中全力,由蓟州方向,突破明边,杀入内地,直奔北京。我天聪汗要当一把当代邓艾。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4 20:37:32 +0800 CST  
三国末年,曹魏晋公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二将伐蜀。此时诸葛亮已死去多年,蜀汉衰弱,但是由于蜀中特有的山高路险的地理优势,钟会的主力大军被蜀将姜维阻挡再剑阁无法突破,偏师主帅邓艾冒险取道阴平(今甘肃文县),沿途凿山开路,突进千里,直取成都,逼得后主刘禅抬得棺材出降,一举灭蜀。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经过两百多年的流传,到明末已经风行天下。辽东地区的女真各部上层首领,大都喜读《三国演义》、《水浒》等汉地小说,建州三都督舒尔哈齐有一年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写道“迹处青山、身居绿林”,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派头。在这种氛围熏陶下,皇太极也熟读《三国演义》。如何突破明边,他想到了邓艾暗度阴平。


春去秋来,眨眼就到了初冬。地早就锄完了,辽东塞外,已经树木凋残,雪花纷飞。
十月初一巳时(午后1-3点),皇太极誓师出征,行前,祭过堂子,恳求诸神保佑他此行深入明地大获全胜。临行宣布军纪,临阵厮杀之时,八旗要协力向前,如七旗落败,而一旗向前获胜,则败走七旗的牛鹿人员,都给该向前一旗。反过来,如果七旗向前,而一旗退缩,则败走之贝勒削爵,七旗均分退缩一旗之牛鹿。
皇太极此次出征,下了狠心,决计干一票大的,精兵猛将、诸王贝勒如四尊佛中大佛代善、三佛莽古尔泰、其他主要贝勒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阿巴泰、豪格悉数而出,连努尔哈赤幼子十六岁的贝勒多铎也在其中,仅留二佛阿敏统率贝勒硕托等留守沈阳。
后金大军,浩浩荡荡从沈阳出发,向西而行,并传谕蒙古各部,各率所部精骑中途会合。初四,到达都尔鼻(今辽宁彰武)。初五,蒙古内喀尔喀扎鲁特部贝勒领兵来会;金军到达阳木石河(即养息牧河,在今辽宁彰武),蒙古察哈尔奈曼部、敖汉部贝勒领兵来会。初七,巴林部贝勒领兵来会。皇太极见他们骑的战马不甚精壮,很不高兴,对巴林贝勒痛加申斥“朕几次三番告诫尔等,善养马匹,以备征讨之用,不要过度骑乘,以耗马力,你等置若罔闻,只顾得打猎游玩,累的这些马匹瘦弱不堪,岂堪征战之用?申斥一番,怒气未消,将该部呈送的礼物一律退回。
初九,到达纳里特河(即今内蒙通辽教来河)。十一,军次辽河,因科尔沁诸部尚在途中,皇太极在此停留了几日,终日里打猎消遣。十五,蒙古科尔沁贝勒奥巴等二十三位贝勒领兵来会。皇太极率后金诸贝勒大臣在三里之外,热情迎接前来的蒙古诸位台吉。然后和他们跪地拜天,并在御帐中设盛宴款待。皇太极居中而坐,代善、莽古尔泰并列左右。蒙古贝勒跪拜行礼,奥巴贝勒向皇太极献上所带美酒,皇太极微微一舔,就算是喝过了。一时间,辽河两岸,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刀枪映日,声势甚盛。
酒足饭饱之后,皇太极发话了“明朝欺人太甚,林丹汗暴虐不道,此两家均应讨伐,如今大兵已聚,你等看该如何进取?”诸贝勒大臣,有的说此去察哈尔路途遥远,人马劳苦,不如搬兵回朝;有的说大兵已动,群力已合,岂有不战而回之理,我军千里而来,应该入边讨明。
皇太极其实早有定见,适才发问不过是做个样子,用以观察众人的反应。喧哗过后,皇太极最后拍板,以喀喇沁布尔噶都台吉为向导,进军征明。布台吉近年来不时上北京朝贡,熟悉从蓟州镇长城进入内地的沿途地理,有他带路,等于借给了皇太极一双眼睛。,
十月二十,金蒙联军到达青城(今河北承德隆化波罗河屯),此地已在沈阳千里之外。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4 20:39:20 +0800 CST  
有残暴的一面,不能否认
-----------------------------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5 08:49:50 +0800 CST  

当晚二更时分,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来至皇太极御营之外,请求入见,却不许其他贝勒大臣一同入内。进账之后,皇太极问道“二位皇兄深夜至此,不知有何见教?”两大贝勒奏道“皇上此行,亲统大军远路征明,实乃英武天纵,臣等万分钦佩,只是还有一愚之见上奏,”皇太极道“二位皇兄但讲无妨。”代善言道“此番千里伐明,跋涉艰难,倘若深入敌境,粮草接济不上,兵困马乏,如何是好?莽古尔泰接住话“我军深入明边,如明人会各路兵马前来围攻或被明军切断归路,大军安危难测”
皇太极听罢,默不作声,沉吟了片刻,说朕知道了,再不说话。代善、莽古尔泰看皇太极脸色不悦,二人对望了一眼,告退出账。刚出来,只见御账外人头攒动,岳托、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阿济格、豪格等围拢在账外。两大贝勒刚走,岳托等随即请命进账,只见明晃晃的牛油巨烛下,皇太极一人独坐,神色惨然,对岳托等言道“你等各归营帐,明日先不要发令出兵”。岳托、济尔哈朗惊问为何,皇太极将方才两大贝勒所言讲述一遍后,说“既然前途如此艰难,当初为何不进言拦阻,现大军已行千里之外,才劝朕回兵”。言下之意怀疑代善和莽古尔泰动机不纯,存心出他的洋相。
关键时刻又是岳托给了皇太极坚定的支持,力主继续进兵,济尔哈朗、豪格等一致赞同。于是,皇太极又把代善、莽古尔泰召进账内,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代莽二人见这些少壮派坚决支持皇太极进兵明边,也不再坚持原议。表示唯皇上之命是从。当日夜半,后金集团在青城统一了思想,决计深入明边。皇太极宣布“入边之后,抗拒者杀之,归降者安抚;不要吃明人的熟食,以防下毒;不要酗酒,听说山海关内多有鸩毒(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说的),因此更要谨慎;出去打柴要成群结队,切勿落单,以防被明人截杀等等”凶狠中又有胆怯,完全是进入未知世界时那种惴惴不安的状态。
计议已定,大军继续向南。十月二十六日夜半子时,后金军已到明朝蓟州长城边外。兵分三路,济尔哈朗、岳托率右翼四旗及右翼蒙古兵攻大安口,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及左翼蒙古兵攻龙井关。皇太极统率中路军向洪山口进发。
后金军突击的三处关口,从东到西,相距不过一百里,均属明九边之蓟州镇防区。
一场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至巨的大战就此打响了,而此战的结局是任何人(包括战争的策划者天聪汗皇太极)都事先没有想到的。
第三节 千里勤王
话说蓟州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两首七绝,慷慨豪迈,兼见洒脱,不亚于盛唐边塞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明代大将戚继光。隆庆二年,刚刚在浙江沿海平定倭寇的戚继光任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蓟州镇迎来了鼎盛时代。戚继光在蓟州任上,进行了诸多军事改革,修建了著名的空心敌台。每台高五丈,中间是空的,有三层,一个台上可住一百人,备足铠甲、器械、干粮。先后建台一千二百座。并建立对后世影响至深的车营(即战车部队)。每辆车用四人推拉,临战时集结成方阵,骑兵和步兵处在中间,可以有效抵挡敌军骑兵的冲击。
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节制精明,器械犀利,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这一时期,蓟州的防务是完整严密的。
万历十年(1582年)当朝首辅、神宗皇帝的老师太师张居正去世,尸骨未寒,他的学生万历皇帝就对其开展了政治清算。戚继光也被视为张居正的黑干将而受到打击排斥,被调离蓟州发至广东为官。
令小皇帝敬畏的张先生殁了,而张先生柄国十年给小皇帝置办下丰厚的家产还在。随后的五十年中,神宗皇帝和他的孙子熹宗皇帝恣意挥霍着这份家底,大明国在经历的短暂的中兴之后,迅速的沉沦下去。
从努尔哈赤七大恨攻明开始,明廷在辽东经过十年苦战,总算锤炼出了坚固的宁锦防线和精锐的关宁兵马。而辽东之外的蓟州,数十年无大的战事,部队未经战争磨练,武备废弛,军士缺额严重,冒名顶替、吃空饷、贪污克扣军饷蔚然成风。边墙、城堡年久失修,坍塌毁坏之处随处可见,实在是外敌入侵的好靶子。
崇祯二年二月,蓟州又爆发了兵变。
当时的顺天巡抚是王应豸。王应豸字惠文,山东掖县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因谄巴结谄媚魏忠贤,仅三年就从一名管粮的六品主事,骤升为封疆大吏。
魏忠贤垮台之后,依附其的大臣纷纷遭到贬斥,但奇怪的是,王应豸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依旧稳坐巡抚之位。天启七年十一月,王应豸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当时,崇祯皇帝即位不久,鉴于财政困难,责令户兵二部牵头,在九边淘汰一部分军队,以缩减军费。
王应豸积极响应皇上的号召,上报户部,他负责的蓟州镇裁减了军费(正规军加民兵)十三万两。蓟州镇崇祯元年额定官兵数主客军合计十一万一千一百五十七名。额定京运年例银(旧饷)42万余两,新饷二十四万两。两者对比,节省的军费比例甚为可观。九边之中,只有顺天巡抚王应豸裁减的力度最大。其他各边不见动静。崇祯见蓟州镇一枝独秀,通报各省嘉奖王应豸。
当时九边的军饷水平,辽东最高,蓟州偏低。以蓟州而论,士兵军饷又参差不齐。蓟州的军士有主兵客兵之分,主兵是蓟州本镇人马,客兵是其他边镇驻防蓟州的部队,以南方部队为主。以军种而言,又有把守墩台(即烽火台)的台军,驻防军营的营兵,有马的骑兵,还有隶属于各级将领的家丁。从来遵化台军营兵、南兵每月一两五钱,北军每月米一石止折银一两,其新设营兵皆折色一两五钱,本色米五斗,有马家丁每月二两三钱五分,无马家丁亦一两一钱,犒赏丰腆,北兵已叹不平。总的来看,客兵比主兵工资高;家丁比正军工资高,有马的比没马的工资高。工资不高,如果能按时足额发放也就罢了。可是长期以来,拖欠军饷已经是明末社会的一种新常态。
当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逐渐由被相关社会群体由开始的抵制转化为不情愿的接受再到最后自愿接受,进而成为常态以后,人们就不再视其为不正常 ,这大概是中国社会的常态。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6 21:33:50 +0800 CST  
王应豸作为阉党余孽、漏网之鱼,巴结九千岁魏忠贤的那段历史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换句话说,就是有一段不清白的政治历史。新皇继位后,未加惩处,自然感激涕零,誓当知恩图报。现得到皇上的嘉奖,自然要想方设法完成裁饷指标。可是报高指标容易,张嘴拍脑袋就成,实实在在完成谈何容易。
王抚台为此终日里绞尽脑汁,愁眉不展。领导愁在脸上,下属看在眼里。这时候,有一位援兵营游击(略相当于营长)戚司宗带头倡议捐出三个月军饷,完成蓟州镇的裁饷指标。他所部援兵营经过长官的思想动员,很快完成了捐饷任务。王巡抚大为高兴。但是,蓟州镇全镇成百营军兵,诚心愿意捐出自己三月军饷完成巡抚的政治任务的想来不在多数。其他各营看到援兵营捐饷,都害怕轮到自己,人心浮动,情绪不稳,于是各种流言顺势而生。各营哄传王巡抚已经下令,全镇军兵,一律以戚司宗援兵营为榜样,捐出三个月军饷,以完成裁饷任务。
当时,蓟州镇已经拖欠八个月军饷,士兵们早就怨声载道,此时又听说要捐饷,更加群情激奋。一些胆大的士兵,带头闹饷,不但不捐三个月军饷,而且要把八个月欠饷也要回来。刚好这个时候,新任户部蓟州饷司郎中(正五品)吕一奉贴出告示“他到任十月以来,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粮饷,并无亏欠,至于他到任之前的欠饷,是前任饷司郎中任内之事,概不与他相干”
看了这份告示,蓟州镇的弟兄们愤怒的火山彻底暴发了!
三月初一,把守烽火台的台军纷纷下台,从汉儿庄白羊谷出发,一路串联,发动沿途军士,向西而行,如滚雪球一般,队伍越聚越多。

开始是中协四路驻守墩台的南兵(南方各省抽调的客兵),别营军士听说有部队讨饷,纷纷出城,也一路加入进来,声势越来越大,人数多达数万。三月初七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讨饷大军来到遵化城下,砍伐树木,安营扎寨。气势汹汹,声称必须将八个月欠饷全部拿到,才解散回营。
看到事态严重,蓟州镇总兵麻登云亲自到变军中安抚,承诺发给两个月欠饷。众军拒不接受,说此番之举,并无别意,只要朝廷补发半年粮饷,大家马上返回驻地。
户部饷司吕郎中此时也没了当初的霸气,三月初九,急忙搜刮现有库银十万两,发给变军三个月欠饷。以为众军可以解散回营,不料各军又自摇旗呐喊,声势愈发的骄横。三月初十,蓟辽总督喻安性给吕郎中发来宪牌,说变军互相勾引,越来越多,渐至不可收拾,非你吕郎中亲自上京,将中协欠饷全数筹集发来,至少二十万两才能平息此变。吕郎中此刻实在顶不住了,紧急向户部尚书毕自严汇报“他已经已经将手上仅余的一点库银尽数发给变军,如果变军再索欠饷,要银子没有,只能让他们把自己大卸八块分的吃了”。
毕尚书没有办法,急忙筹措七万两饷银发至遵化。连同先前发过的十万两,总计十七万两,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大约每名变军能分到二两至五两银子不等。据毕自严说这是从来未有之异数。
蓟州镇中协闹饷的革命弟兄们,经过自身坚决的斗争,初步告捷。终于收到朝廷源源不断补发的饷银,这就准备各自散去,回营给妻儿老小寄去安家银子度日。故事到了这里,本该结束了。可是,我们这位抚台大人王应豸却在故事结尾来了一记点睛之笔。
王抚台本来想在新皇面前立新功,没想到弄巧成拙,他老先生治下的弟兄们给他来了这么一出,这一下,王抚台名扬天下,从缩兵就饷的标兵变为激发兵变的祸首。王应豸在府衙大骂这些贼变军,恨得咬碎金牙,突然计上心头,命令手下亲信在变军们吃的饼饭,喝的泉水中下毒,索性将这些贼子一齐毒毙,也落得个干净。
这一手确实够绝,试想能把数万变军一齐毒毙,不漏痕迹,不使漏网,需要多大的道行?纵观天下,不得不佩服王抚台的胆略和豪情。
按照抚台的指示,属下们依计而行。不出预料,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的革命兄弟们放松了警惕,在王抚台的神药之下,倒下了一大片,但是王抚台毕竟不是毒手药王,他的神药也不是七星海棠,未中毒的变军还有不少,于是士兵们出离愤怒了,一跃而起,讨饷运动由文斗发展成为武斗,开始打砸衙门,抢劫商户,蓟州大乱。蓟辽总督喻安性一看势头不好,转而采取武力镇压,处死带头闹事的变军九人,暂时稳定了社会秩序。

三月十五日,兵科左给事中陈良训弹劾王应豸剥饷欺君,恼怒的崇祯皇帝马上责令户部进行调查。经户部核实,顺天巡抚王应豸上报的蓟州镇裁减军费数据造假,其中军饷不但没有缩减,反而比原有数增加了二钱九分四厘二毫(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可见户部水平之高),召买改折(把户部提供的粮食改成银两)倒是实际节省了二万四千八百二十八两。崇祯又派巡关御史方大任赴蓟州调查。经调查,认为是王应豸克扣军饷,虐待军士,致使发生兵变。崇祯马上下令逮捕王应豸赴京治罪。
四月,刑部尚书乔允升审讯王应豸,王抚台拒不认罪。刑部上报朝廷,请求进一步核实王应豸的人赃实数,崇祯不耐烦了,说王应豸罪状昭彰,无需再行调查,可以马上定罪。乔允升不同意,说“王案涉及钱粮,必须查勘相关卷宗,并实地走访相关证人,一一查明才能勒成铁案,以服王应豸之心,此中关系,还请皇上洞察。”崇祯最后同意。
同月,喻安性因蓟州兵变处理不善被革职,回藉听勘,由刘策继任蓟辽总督,王元雅任顺天巡抚。
六月,原顺天巡抚王应豸论罪被杀。轰动一时的蓟州兵哗终于落幕。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8 13:48:18 +0800 CST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子夜,后金军分两路杀入蓟州长城龙井关、大安口。明边防守军在半夜中被惊醒,以为是散居蓟州边外的蒙古来犯,急忙起来抵御。
一个时辰后,左路军阿巴泰、阿济格攻破龙井关(东面),毁水关而入。最近的路城汉儿庄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听到炮声一起率兵来救,两军相交,未及数合,明军悉数被歼,易王二将双双阵亡。金军直抵汉儿庄城下。明守将未经抵抗,率城内军民剃发出降,金军入城。临近的潘家口守军随即也献城归降。左路军旗开得胜。
右路军岳托、济尔哈朗部二十七日丑时(凌晨1-3点)攻破大安口(西面),也是毁水关而入,明朝马兰关参将张万春领兵来战,一触即溃。天亮时分,两营明军扎于附近山头,岳托领兵追杀至马兰营,时方日出,又有两营骑兵自遵化方向来援,被后金军前后夹击,仅数人逃脱。岳托、济尔哈朗按照女真习俗下马拜天,感谢老天保佑他们旗开得胜。马兰营参将张万春随即降金。二十八日,右路军至石门驿,附近小股明军仓促应战,都被歼灭。附近的石门驿、罗文裕皆降。
二十八日,皇太极中路军攻占洪山口,兵发遵化。莽古尔泰率左路军由东往西由汉儿庄与皇太极会合,右路军岳托由西往东也来会合。全军离遵化城五里扎营。派人入城送信给顺天巡抚王元雅,依旧是那套陈词滥调,先祭出七大恨以示造反有理,既而抱怨明朝君臣妄自尊大,自视如天上之人,看不起他皇太极,接着抬出老天爷,说老天爷不论国之大小,只讲是非曲直,最后劝王巡抚你要识相,赶紧献城投降,否则玉石俱焚。
后金为何轻而易举突破蓟州长城?
明朝蓟州长城沿线长达1700多里,万历元年,蓟州镇额定主客兵共13万人,到崇祯元年,主客兵合计十一万七千余人。考虑到当时军制腐败,九边军队普遍缺额严重、实际人数当远不及此数。蓟辽总督喻安性曾向崇祯奏报,一千五百兵额中实际只有五百,五百中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再加之欠饷严重,兵变刚刚平息,军队士气低落。平日里缺乏操练、武器装备陈旧,边墙、墩台、城池、隘口年久失修,一切的一切都为后金入犯提供了难得良机。
蓟州千里长边,关隘成百上千。如何有效防守,确实是个难题。进攻方可以集中力量,突破一处,防守方处处设防,无法集中兵力。墩台一里一座,每台守军十余人到三五十人不等,守卫长城边墙。此外还有所谓的“摆边”,就是在长城沿线,隔若干距离安排军事把守,可想而知,蓟州三协十二路,东西防线近两千里,具体摆到每一处关隘的守军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正是时人所谓“无所不备而无所不寡”。
当时蓟州的军事最高领导为蓟辽总督刘策,驻节密云,(上面还有蓟辽督师袁崇焕,但是刘策负实际责任),下来是顺天巡抚王元雅坐镇遵化,蓟州镇总兵朱国彦驻扎中协三屯营。他们三个是蓟州镇最高军事领导。下辖各兵备、监军等道、知府、知县等文官,副将、参将、游击、千把总等武官。
防御上有三层体系,第一道是千里边墙,分为三协十二路。由各墩台和摆边的部队把守,力求御敌于国门之外;第二道是敌军突破边墙,就由附近各堡城、路城的守军进行支援;第三道敌军继续深入,就由总督、巡抚、总兵指挥其直属部队和其他部队全力剿杀入犯之敌。
连日来,沿线墩台炮声不绝,狼烟缭绕,一程接一程,传递外敌入侵的信号。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千百年前,没有现代军事通风讯技术,古人依靠一座座烽火台点大炮,烧马粪,通过当时的声光手段,快速接力传递军事信号。当年戚继光总理蓟州,每年在蓟州西部的马兰关演习烽火,传到东面的山海关,迂回近两千里,只需要三个时辰。
话说后金突破长城,直逼遵化城下。顺天巡抚王元雅登城一看,只见敌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愁的只喊命苦。知道大难临头了,凭自己决计是抵挡不了,一方面布置守城,一方面急忙派人分赴密云、山海关,向两位领导-总督刘策、督师袁崇焕求救。
刘策先且不表,蓟辽督师袁崇焕此刻在做什么呢?
十月初一,皇太极统兵西行,准备绕道攻明。此刻的袁督师对这一巨大动向一无所知。照例在锦州、宁远、山海关三点一线运动。
十月初一,袁崇焕在锦州视察军务,直到十五日黄昏才自锦州回到宁远。十六日,在宁远官署接见朝鲜赴京使臣李忔。李忔是九月二十一到宁远的。十九日,袁崇焕与宁前兵备道孙元化等出城打猎。二十日,袁崇焕出宁远南门外校场校阅军队。二十八日,山海关墩台炮声不绝,遵化警报传至辽东。二十九日,袁崇焕在前屯,获悉敌军入犯情报,三十日赶到山海关,入住督师衙门。
十一月初一清晨,远处轰轰隆隆,炮声不绝。山海关内百姓在街头三五成群,议论纷纷,惊疑不定。袁崇焕来到城外山海关文庙,给先师孔子遗像行礼,再给当地生员们讲学。
辰时(9-11点)袁崇焕进山海关城,先到土地祠进香,然后进督师衙门升堂。朝鲜使臣李忔到衙门询问敌情,袁崇焕显得很平静,说“贼夷从来如此,不须挂念,贵使在此多留几日,待局面安稳,再入关赴京不迟”。这时,有汉儿庄阵亡守将彭守印之子求见袁崇焕,说他父亲和哥哥俱在阵前战死,求督师给他一支兵马以报父兄之仇。声泪俱下,感人至深。袁崇焕道,“报仇之事,本部院(袁自称,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多自称部院,因其多带六部、都察院职衔)自有主持,尔能有此心,汝父兄可谓不亡。”让人给小伙子三十两银子作为丧葬之资,兵马则不给。
这时,有中前所游击曹文诏(日后名将)、前屯副将张弘谟、中后所游击张外嘉、宁远游击张履仁、于永授进见。袁崇焕吩咐五将,即刻起兵西行与先期出发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合营,救援遵化。如果敌军有机可乘,及当进剿,如果敌军势大,时机未便,他亲领调到关外兵马,并力灭此丑虏。
五将领令而去。又有山海关副将王乘忠等将领进见,袁崇焕传令,各营兵马除防守关外之外,挑选精壮准备随大军入关。随后,传谕山海关生员们入见,道“说今日是朔日,乃是生员们讲学之日,你等回去打点几丈书来讲,本部院看看你们学问长进的如何。”生员们诺诺而退。
生员们退后,山海关地方官向袁崇焕汇报工作。这时,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差探马拿着总兵令箭,上堂来向督师禀报,贼军入犯,朱总兵派将官虎力(蒙古人)带兵截杀,据报遵化一带鞑子兵甚多,恐怕遵化城凶多吉少,虎力见敌军势大,已撤兵回三屯营。
袁崇焕听罢,扫了堂上众将一眼,见众人皆有忧色,慨然言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丈夫行事,舍死则生,悻生则死。大家把自家性命去在一旁,报效朝廷,诸神亦来拥护,定然死不得;纵然死了,留的好名在世,难道人终无死期也?这一番话,语重心长,既是对诸将的叮嘱,也是袁崇焕自己的生死观。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09 09:52:42 +0800 CST  
第二天,袁崇焕继续升堂,众官伺候。水营副总兵张斌良、游击赵不伎、何麟图呈上考察文书。督师道,“年终甄别,诸将有功者赏,有过者罚,赏罚分明,方能激励士气,然后可恢复辽东。你等当中实心做事的和侵剋做奸者都在本部院目中。今天日终甄别,传宁前道孙道(孙元化)、何中军(何可纲)、徐旗鼓(徐敷奏)来公议。”片刻,孙何徐三人上堂,开始讨论年终考核。
突然,提塘守备(下级武官,约相当于营长)吴先越班而出,在督师大堂扑通一跪,禀道“人有贵贱,官有尊卑,但忠义惟一。末将虽卑卑末弁,欲有忠言上禀,如不容说,即当缄口以退。”吴守备官儿不大,可这几句话很厉害,等于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将了袁督师一军。
袁崇焕微微一笑,道“说来”,吴先道“伏睹老爷平台问对之日,即曰‘臣平辽只用五年’,诛毛文龙后与皇上奏疏中又言‘臣五年不能平辽,皇上即以臣诛毛文龙之剑诛臣’,自非精忠纯赤者,谁能出此忠愤之言?末将每读此疏,不禁清夜痛哭。是老爷既不惜以自家性命以报皇上,而诸将中仍有贪污粮饷、误国害辽之人,先亦为忠愤所激,故冒死直言禀告。老爷若以先面揭之言为是,老爷即将不法之官枭首以为三军之戒;若先所揭之言为非,即将先枭首以为蛊惑之戒。”此言一出,众将面面相觑,督师大堂鸦雀无声。督师袁崇焕面无表情,只是一双眼睛紧盯着吴先。
吴先接着说道“先闻兵法云‘使贪使诈使愚,军中不弃’,然贪而有才、诈而多智、愚而能忠者尚可用也。如副将张斌良,贪而无才、诈而不智、愚而不忠,老爷用之,不惟无益于辽,抑将大有坏于辽事。张斌良出巡三岔河,杀避难辽民无数,劫掠其财,并将所杀辽民首级割下。冒称鞑子首级领取赏银,偏弁梁弘模不愿杀良,张斌良竟将梁弘模杀害。今年九月,又强取商人范某、吴某人参八十余斤,范某被杀,吴某踪迹不见,生死不知。其他克扣军饷、虚冒兵马等事,语不能尽!”
袁崇焕听罢,面沉似水,向孙元化及众将道“此虽小官之言,却实实出于忠愤激切,本部院饶吴先无罪”。立即下令彻查张斌良所部钱粮文册,发现张斌良将先前在东江各海岛散赏军丁银两尽数克扣。袁崇焕勃然大怒,立时喝令将张斌良等三人及三营中军拿在堂下。说道“张斌良之事本院早已知晓,不必旁人举报,且将一二首罪处置,先振军纪,然后可图杀贼。如今奴酋已入本部院彀中,灭之何难?”先将右营赵不伎责打四十军棍,中军二十,何麟图责打四十军棍,其中军因属新任,饶过不打。
打过之后,袁崇焕喝将张斌良五花大绑,要请出尚方剑来枭首。张斌良吓得魂飞魄散,跪地大哭,认罪求饶,不停磕头,脑门子磕得鲜血淋漓。众将见此情景,以中军副将何可纲为首,一起跪下求情。宁前道孙元化也上前打躬,恳请督师从轻发落。
袁崇焕见众人求情,才将尚方剑请回。改将张斌良责打一百二十军棍,实实打至七十棍才放,其属下中军打三十棍。张副将被打的昏死过去,抬了下去。
遵化危急,军情似火。山海关总兵挂平辽将军印赵率教在袁崇焕到达关门之前,已经急点四千骑兵,独自向西赴援。袁崇焕到关之后,闻知赵率教西行,极为焦虑,派中军王良臣持督师令箭向西急追,生怕赵率教孤军轻敌,致有闪失。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时间也好像停滞了一般。初三,赵率教差人回话,说该部已经渡过滦河,尚不知敌军虚实。蓟州道差人禀告,敌军前哨离蓟州仅二十里。蓟辽总督刘策差人告急,请立发救兵。袁崇焕派出的先头部队副将张弘谟部已过滦河,见敌军势大,不敢轻进,等待后续大军到来。
四处告急文书如雪片飞来,可是辽东督师袁崇焕仍然在山海关不动,他在等待锦州、宁远的大军入关。

初更时分(晚上5-7点),连日寂静的山海关上骤然喧闹起来,马蹄声得得密如连珠,疾若冒雨,锦州总兵挂征辽先锋将军印祖大寿率部入关。进的关来,顾不得歇息,祖大寿马上进督师衙门,袁崇焕早已等候多时,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议进取。
入犯之敌究竟是谁?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的情报综合判断,基本可以确定是后金蒙古联合入犯,而且声势不小。遵化方面眼见的是抵挡不住,辽东方面何去何从?会上,出现了各种方案。
隆冬之夜,窗外北风呼啸,山海关辽东督师衙门灯火通明,军事会议不知不觉已经开了两个时辰,有的主张直捣沈阳、有的主张急救遵化,有的主张火速入关拱卫京师…,各种方案不断提出,又不断被否定,锦州总兵祖大寿提出:蓟门是京西要冲,敌军现在遵化,如要入犯京师,蓟州城是必经之路,现在蓟州城兵力不足、战斗力薄弱,如果敌军突破蓟州,向西直逼京师,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只能以京师为重,急领精骑先从南取道,倍程以进,步兵陆续分附各府县以联血脉,而屯扎蓟州,藩屏京师。京师巩固而后东向,此为万全。
最后,督师袁崇焕决定采用锦州总兵祖大寿的方案,火速进兵入关勤王御虏,山海关留下辽东老将原总兵朱梅和参将徐敷奏镇守。
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战国初年,魏国大将庞涓伐赵,邯郸危急,赵王求救于齐国,齐王派遣大将田忌救赵,军师孙膑献计不去解邯郸之围,直接领兵去攻魏国国都,庞涓闻报大惊,急解邯郸之围,回军救魏,魏军千里行军,士卒疲顿,齐军以逸待劳,大胜魏军,赵国之围不战而解。千古传为佳话。如今,后金大军绕道千里攻明,后方必定空虚,如此时统关宁劲旅直捣沈阳,诚为胜算。 袁崇焕饱读兵书,“围魏救赵”的典故不会不知。围魏救赵”应该说第一感想到的方案。但为什么没有采用呢?恐怕有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蓟州特殊的地理形势,蓟州本来一直号称九边首镇,后金兴起,,明金战争爆发后,天下的目光都被辽东吸引,蓟州受到了冷落。但由于它密迩陵京,遵化距离北京不过四五百里,一旦后金突入长城,明方就无险可守,后金铁骑两三日可低大明国都北京城下。
两千年前,田忌、孙膑可以围魏救赵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战争在本国(齐国)之外进行,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行动起来没有丝毫顾忌。庞涓回师救魏,自然正中下怀,庞涓不上钩,继续攻打邯郸,纵然攻破邯郸,活捉赵王,对齐国也无丝毫损害,齐军尽可以通过攻打魏国得到补偿,怎么都有得赚,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后金突破长城,兵锋直指北京,君父危急,袁崇焕岂能置之度外?此时纵然辽军攻入后金,大有斩获,甚而至于打破沈阳,端了皇太极的老巢。万一,北京有失,崇祯有个三长两短,袁崇焕将落得君父有难、拥兵不救的罪名,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再者,祖大寿刚刚从锦州疾驰入关,现如果“围魏救赵”,免不得再转回头来重走长征路,又是何必?
三者,当时明军野战实力明显弱于后金军,辽军经过数年血战磨炼,野战能力有长足提高,但是与后金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此去捣巢沈阳,能否必胜,可能袁崇焕心中也没底。
因此经过反复权衡,袁崇焕最终决定进关勤王,和皇太极在关内一决雌雄。
十一月初四清晨,山海关人喊马嘶,旌旗猎猎。辽东督师袁崇焕顶盔掼甲,跨马出征,统率众将,入关勤王。一丈多高的大纛旗上绣蓟辽督师四个金字,中间斗大的一个袁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两万大军从长长的城门洞中鱼贯而出,袁崇焕端坐马上,回头凝视片刻高高悬挂在城楼的“天下第一关”匾额,笔法遒劲,高大巍峨的山海关城蜿蜒入海。想到马上要离开战斗了八年的辽东大地,不禁心潮起伏,突然有一种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山海关士绅、诸生、各色人等在路旁给督师践行,依依不舍。袁崇焕马上拱手 “本部院此去入关,定当扫灭丑虏,多则三月,少则卅日,凯旋之日,再与诸位父老痛饮!”言罢,在众将簇拥之下疾驰而出。他绝不会想到,这一出山海关,竟成永别!
袁崇焕督率大军疾行入关,他却不知他的心腹爱将平辽将军山海关总兵已在遵化一命身亡。
赵率教十一月初一,统四千精骑救援遵化。初三,行至蓟州中协总兵驻地三屯营城下,离遵化已是半日之程。。对于三屯营,赵率教并不陌生,崇祯元年他也做过蓟州镇总兵,就在三屯营办公。
赵部一路疾驰而来,早已人困马乏,来到三屯营城下,出示山海关总兵令牌,想入城歇息士马,补充给养。没想到三屯营总兵朱国彦拒不让入城,说遵化危在旦夕,你军不火速救援,却想入城歇息,置遵化城数万生灵于何地?本镇绝不从命!赵率教无奈,只得强打精神继续向西而行。初四,在离遵化不远的七家岭遇见大队后金军,顷刻被围数匝,赵率教虽然拼命力战,无奈赵军饥饿疲惫,敌逸我劳,又加众寡悬殊,一阵血战后,赵军全军覆没,赵率教中箭而亡,中军臧调元被莽古尔泰生擒。一代名将,就此而亡。
赵率教,字希龙,陕西靖虏卫人(今属甘肃),武进士,想来武艺不错,据说萨尔浒阵亡总兵赵梦麟是其叔祖。天启元年,袁应泰任辽东经略,提拔赵率教为其中军副将,大见委任。辽阳城破,袁应泰自缢身亡,赵率教并没有陪主帅殉国,而是独自逃命。王在晋继任经略,赵率教率领家丁三十八人准备收复前屯,因蒙古部落盘踞,暂居中前所,后来孙承宗督师辽东,尽逐关外蒙古部落,赵率教进驻前屯,抚集流亡,烧砖培土,大兴屯田。孙承宗视察时,看见前屯欣欣向荣,大为高兴,当场把自己乘坐的马车送给赵率教。宁远战前,赵率教已经加总兵衔,宁远大战赵率教身在前屯,并未参战。战后,与满桂一起实授总兵,已经是武将的顶级官职。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后,继续重用赵率教,用他镇守锦州。天启七年五、六月,赵率教在锦州击败后金进攻,居功甚伟。
赵率教人很精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几任辽东经略(督师)下都吃得开。袁崇焕复出后,军事上主要依靠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三人,而赵何二人在整编军队、更定营制、清理粮饷、任用将领这些纷繁复杂、勾心斗角,需要灵活的手段才能处理好充满各种矛盾利益冲突的方面对袁助力尤多,而这正是性格执拗的袁崇焕所不擅长的,故倚之为左右手,任命赵率教为山海关总兵挂平辽将军印。赵率教也感激袁崇焕对其知遇之恩,竭力图报,誓将辅佐袁崇焕恢复辽东,不料壮志未酬,为国捐躯。
赵率教战死,袁崇焕失去一臂,对后来的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0 09:34:56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09-10 10:53:19
点赞,支持
-----------------------------
谢谢支持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0 11:07:56 +0800 CST  
再说遵化城。十一月初一,后金右路军也来到遵化城下,与左、中路军会合。皇太极在城下歇息两日,初三全军猛攻遵化城。遵化城内,顺天巡抚王元雅直属标兵不到一万,为了贯彻中央裁兵缩饷的要求,王元雅上任以来,一直把裁兵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即使后金兵临城下,依然裁去数百兵丁。八旗兵列阵攻城,数百架云梯竖到城墙,八旗兵蜂拥而上,城下万箭齐发直射城头,遵化城守军近百年未经战阵,陡然间见此阵势,惊惧交加,好多士兵手直哆嗦,弓拉不开,箭射不准。城内被淘汰的数百士兵心怀不忿,哪管什么忠君爱国,只晓得损坏了他们的切身利益,纷纷起哄,拿起刀枪四处放火,要给大金国开门献城。战斗不到半天,后金正白旗小校萨木哈图第一个登上城头,后面的八旗兵纷纷跟上,城内的叛军作乱,里应外合,遵化城失陷了。王元雅见城破,走入后堂,悬梁自尽。后金大军入城,凡不降顺者一律格杀。
皇太极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入城,进入巡抚衙门,看见王巡抚悬在梁上,命人找副棺材成殓起来。接着,在巡抚大堂,摆酒庆功,皇太极亲自拿金杯给萨木哈图敬酒,说我军近来都怕攻城,遵化城比我们以前攻过的城池又大又坚,萨木哈图奋不顾身,首登城头,应予重赏。马上提升为世袭备御,赐名巴图鲁(勇士),赏骆驼一头、马一匹、牛十头、蟒缎一匹、断十九匹、布两百匹。萨木哈图纵然是巴图鲁,如此多的赏赐,五十回也是搬不完,当然这些东西自然是遵化城中劫掠而来的,并不需要皇太极掏一分腰包。

金攻下遵化,皇太极派八人回沈阳报捷。随即起兵攻击遵化以东不到百里的蓟州总兵驻地三屯营。
遵化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三屯营,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副总兵朱来等将官不等金兵来到,就打点金银细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总兵朱国彦气坏肝胆,把逃兵逃将名字张榜公布于通衢闹市。临阵脱逃之人,看重的是身家性命,次则金银财物,名节在此刻对他们而言无关痛痒,人都跑了,眼不见为净,你总兵大人爱怎么公布公布去吧。
初六,后金军围困三屯营,总兵朱国彦此刻无兵可总,只有亲信家丁数百人,一派树倒猢狲散之相。朱国彦散尽家财,全部分给守城军士,时过不久,只听得城下一阵喧哗,原来是守军已把城门打开迎接后金军。朱国彦一看大势已去,向北磕头,在墙上大书两行大字,一行写朱国彦尽忠,一行写张氏死节,然后和夫人张氏一齐自尽。
头尾三日,遵化城和三屯营双双沦陷,两城最高文武长官双双自尽。远近大震。

却说辽东督师袁崇焕,率领大军千里勤王,初四早发山海关,一路西行,初五到抚宁,此时抚宁知县已经召集军民布置防守,袁崇焕留了部分火器火炮及火器教师协助防守,继续前进。初六,到达京东重镇永平府,留下游击杨春三千兵马协助防守,次日游击钟宇来到,袁崇焕也将其所部留下防守永平,又派遣游击满库驻守迁安。初八,至丰润,当地军民苦苦挽留,袁崇焕留参将邹宗武领步兵两千防守,初九至玉田,玉田的社会秩序已经大乱,知县杨初芳逃跑,后听说袁崇焕到,又跑回来,县库已被当地棍痞乘乱哄抢一空。人民逃去十之八九。袁崇焕大为光火,召集知县、县丞(当时结构简单,每县设知县一人主持一县全面工作、县丞一人辅助知县处理全县实务)、典吏等公务人员训话“知县乃守土之官,土守则生,土失则死。今虏贼未抵城下,知县等官竞先逃走,以致百姓惊慌,民庐烧毁,哪有此理!尔既做了朝廷大官,就是虏至,说不得也应以死守之。丰润知县尽力死守,百姓安堵,方是尽守土职分。如尔等官都该枭首了,但尔等非本部院督属,且会同刘军门再议。”吩咐留游击蔡裕、龚彰领步兵一营(三千)守城。此外,拨游击刘镇华领步兵二千守建昌营。
初十,袁崇焕抵达蓟州城。从山海关到蓟州合计五百余里路程,袁崇焕初四出发山海,初十抵达蓟州城,六日行五百里, 考虑到袁军马步同行,每到一地还要安顿城防,这个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
在袁崇焕抵达蓟州前一日清晨,蓟辽总督刘策已赶到蓟州。听说袁崇焕快到蓟州,刘策早已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一早就在城外迎接,等了半日,看见远处尘头大起,近来是辽军旗号,当中一人,正是督师袁崇焕,刘策连忙迎上前来,问候督师劳苦,二人并辔入城。直入衙门密谈,直到二更方散。

送走刘策,袁崇焕急忙给崇祯皇帝上疏汇报“臣四日早发山海,初十日抵蓟州,计程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
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初,臣虞阑截我路,未必及蓟,今及之,则宗社之灵而我皇上如天之洪福也,微臣狗马力今可施矣。”
从奏疏中看得,袁崇焕一直担忧途中遭到后金拦截,使得到不了蓟州。如今顺利抵达,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再看蓟州一带尚谓安静,于是对局势持乐观态度。向皇帝保证,有他守在蓟州,必不使后金军越过一步。
经与蓟辽总督刘策商议后,做了军事部署,袁崇焕所部辽军和闻讯赶到蓟州的保定总兵曹鸣雷所部一千五百人驻守蓟州,刘策所部掉头往西北回他的总督衙门所在地-密云,防守蓟州西协石塘岭、古北口、曹家寨、墙子岭四路。昌平总兵尤世威部五千人回防昌平,守护帝陵(万一皇太极把崇祯的祖坟给刨了,那可不得了);宣府总兵侯世禄率所部镇守三河,三河在蓟州以西六十余里,是西向进入北京的门户。
接着,袁崇焕又上疏皇帝,首先因敌军突入内地,连陷重地向崇祯请罪;继而奏称战守方略。
崇祯得知袁崇焕兵至蓟州,甚是高兴,发银三万两犒军。在接到袁崇焕的请罪奏疏后,崇祯做了如下批复。“卿治兵关外,日夕拮据而已,分兵戍蓟,早见周防。关内疏虞,责有分任,既统兵前来,其一意调度,务收全胜,不必引咎。”
“览奏,卿统大兵驻蓟,相机图,更置兵将,分布厚防,至念陵京根本,具见周计忠谋。刘策着还镇调度,诸将分信防御,卿仍联络指援,着各遵方略,殚力奏功。满桂领兵来京及防守事宜该部确议速奏。”
两道批复,语气平静,富有人情味又不乏理性,首先体谅袁崇焕在关外能抵挡住后金,本身已很不容易,先前派兵协防蓟州,已有先见之明。继而明确指出,敌军突入内地,主要不是袁崇焕的责任反映出年轻的皇帝此时还比较冷静,态度平和,批准了袁崇焕的全部军事部署,授予指挥各路援军的军事大权,对袁崇焕依旧信任。
袁崇焕接到皇帝谕旨后,心思大定,全力着手蓟州防务,信心满满,对战局前景一派乐观。可是,他岂能想到,一场惊天巨浪在向大明国袭来,将把他这位名震天下的辽东督师卷入无底深渊。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1 19:45:15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09-11 19:53:48
明朝的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有明近三百年保持的一直不错,可是每次看到明末的战事,总是想要避过去,唉
-----------------------------
是一段痛史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1 20:16:04 +0800 CST  
第四节 潜越蓟西
后金十月二十七日凌晨突破长城杀入内地,当天消息就传到北京。朝野上下众说纷纭,多数认为是蓟州边外的蒙古入犯,没有引起大的惊慌。
但是,坏消息越来越多,局势很快严重起来。十一月初一,京师宣布戒严,崇祯皇帝当日免朝。
初三,朝廷做了一系列部署,命昌平总兵尤世威提兵五千驻防顺义、老将王威暂守宣云,拱护陵京。又命令蓟辽总督刘策严督将领,分守各口,据险堵拒,以匹马不入为功。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通州暂设总兵官,由原任登莱总兵杨国栋出任。
同日,兵部尚书王洽召集九卿科道于中军都督府,研究战守事宜。会上气氛紧张而热烈,大臣们各抒己见。
礼部尚书何如宠、太子宾客礼部左侍郎徐光启、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建议火速起通州运河中的漕粮并挑选熟练技师置办守城火器。
左都御史曹于汴、左副都御史韩继恩、左佥都御史易应昌建议在通州布防重兵。
刑部尚书乔允升、左侍郎胡世赏、右侍郎朱世守建议加强城防,每五人把守一个垛口,两人一班轮换,一人做饭,要求做到目不转睛,两眼直勾勾盯着城下。同时,为防饥民作乱,请求设置粥场赈济饥民。
兵科都给事中张鹏云、左给事中刘懋、兵科给事中陶崇道、给事中宋鸣梧、王猷、马思理认为京营脆弱,皆是从来未对阵之人,万一临阵奔溃,后果不堪设想,不如尽数在城内防守。
吏科给事中祝世羙的建议令人耳目一新,他建议凡是进北京城者,有大车的,要拉几块大石头;没车步行的,要随身带小石头一块,丢在城门内,方准进程。办法虽然听起来虽然搞笑,但也确有其用。可见祝大人也是动了一番脑筋。

明朝军队分为中央军(京营)和地方军(九边边军和边内军队)。其中京营驻守京师,拱卫朝廷。
明朝的京营,明洪武初年设立,明成祖时已经成为明军主力,极盛时多达八十万,是当时的精锐之师。明成祖朱棣五征朔都已京营为主力部队。英宗正统年间以后,京营急速衰落,到明世宗嘉靖年间,无论人数、战斗力都衰败至极,朝廷的主力军已经转化为九边军队。
此时的京营分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大营,总数约十万人。有总督一人,协理二人。明末的京营腐败严重,冒名顶替、吃空饷,将领霸占军士常年给他们干私活等腐败现象天下皆知。十万京营,人数不少,听来蔚为壮观,但相当部分是京师游民、小贩及京营将领世家子弟,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临阵杀敌万万不成。
崇祯元年,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受命整顿京营,发现京营占役、虚冒现象严重,占役就是士兵为诸将服劳役,一个小营中这样的士兵能达到四五百人,并且还有卖闲、包操等弊端。虚冒就是将官及勋戚、宦官、豪强以自己家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每个月支取一份厚饷。李邦华清查之后,收回了占役士兵一万人, 清出虚冒一千人。接着,李邦华又清汰老弱,补充精壮,准备一清顽疾。京营的世家子弟,公子哥儿李侍郎容易对付,但这些公子哥儿后面的他们家爹娘老子可不好惹,一个个都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一见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侵犯,都恨不得把李侍郎食肉寝皮,纷纷到皇帝面前告状,并制造各种流言攻击李邦华,最后京营整顿落得个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腐败现象后面的势力集团,
十一月初四,崇祯在平台召对,研究战守问题。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守琦主张出城扎营,太子宾客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力持不可,认为出城迎战,一有闪失,人心震动。当年辽阳之战,他一再写信给辽东经略袁应泰,叮嘱千万不可在城外列营,只要凭城用炮,自足尽贼,袁应泰不听,大兵出城,拒河而守,结果兵败身死。后来袁崇焕守宁远,不出一兵,歼敌万众,二者相去远矣。崇祯听完,站起身来,问诸大臣“城内守御、城外列营,毕竟何从?”徐光启又奏道“古时无火器,所以非战不能守城,如今火炮既能杀贼于城外,可以坐而致胜,臣以为与其城外出战胜负难料,不如守城为稳”。崇祯道“既如此,定于守城”。京营战守问题,由此一言而定。
在得知辽军进关后,崇祯下旨,“关宁大兵续集,镇协各兵分营,督师袁崇焕当指授方略,刘策、王元雅调度各将,务着齐心协力夹击歼贼,一体论功”。崇祯把后金入犯作为局部战争处理,主要负责人限定为辽东袁崇焕和蓟辽的刘策、王元雅。
初七,遵化、三屯营失陷的消息传至京师,意味着后金军离北京已经是精骑一两天的路程,人心大震。同日,崇祯皇帝任命礼部侍郎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辨事。
成基命,字靖之,河北大名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成基命入阁后,马上向崇祯举荐他的河北老乡原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出山挽救危局,崇祯当即批准。
翰林院庶吉士金声向皇帝推荐奇人异士申甫,说此人虽在草泽却赤心报国,精通兵法,并有异术,能用木头制造各种火器,造价低廉,功效奇大。崇祯听了大喜,马上召见申甫和刘之纶。
申甫是个游方和尚,久居北京,好谈论兵法,而且是个预言家,与翰林院庶吉士金声、刘之纶气味相投,结为挚友。
十月初的一天,三人夜间饮酒,极为尽兴,申甫抬头向天,仔细端详了一气,突然大惊失色,把刘之纶和金声吓得不轻,忙问出了什么事。申甫告诉二人,说他观看天象,发现木星侵入太微星帝座,乃大凶之兆,不出半月,京师定有刀兵之灾。二人听了将信将疑。如今后金入犯,正印证申甫所言不虚,实乃天下奇才。
申甫见了皇上,倒不怎么拘束,文华殿上一番奏对,口若悬河,一会儿天文星象,一会儿兵甲韬略,说的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刘之纶则是另一番风景。他谈到国家养士三百年,恩深似海,谁知外寇入犯,竟无一人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之时,慷慨激昂,痛心疾首,向皇帝表示他愿意上阵杀敌,以死报国。
在国家危难之时,许多大臣推诿躲避,申甫,一介草泽之士;刘之纶,翰林院庶吉士,从九品都不是,能是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忠愤勃发,誓吞胡虏,而且胸有成竹,见识超群(起码在崇祯看来),实在是天下奇才。
崇祯大喜,当即任命刘之纶为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庶吉士金声为山东道御史,参佐军务;申甫为副总兵,并拨帑银十七万两,作为申甫活动经费。
这样,一番奏对之后,刘之纶从刘学士变成了刘侍郎,从不入流的翰林院庶吉士蹿升为正二品的兵部侍郎,转瞬之间连升十六级,消息传开,轰动朝野、举朝侧目。
北京城戒严了,上一次戒严依稀还是七十九年前的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当年蒙古俺答汗率众由蓟州西协古北口(也是蓟州)杀入明边,由怀柔、顺义长驱直入,直抵东直门,大肆杀掠后从白羊口(今北京延庆西南)出口。七十九年后,能经历本次戒严的大明臣民,年纪当在九旬已上,应是屈指可数了。
眼看得形势严峻,需要考虑万一敌军进逼北京的应对之策了。崇祯在平台召集户部尚书毕自严和京营总督、协理,面议京军预支钱粮之事。毕自严汇报说京仓储存米200万石,可供北京军民十数月食用,粮食方面没太大问题。只是时值隆冬,煤炭不足,一旦敌军围城,取暖造饭大为可虑,建议由宛平、大兴两县及五城兵马司差人到城外出煤地方分头收买,驼运入城。崇祯照准。

近百年无战事的京师,军事防御之脆弱,更是令人吃惊。工部尚书张凤翔带人到城头视察防务,看见各种火器摆列城头,问军士火器名称,很多人答不上来,间或有知道火器名称的,问及如何使用,又是哑口结舌问将领,一脸茫然;问军士,百无一识。张尚书哀叹,如此情形,有火器和无火器一样,如何能守城破贼?实实让人寒心。
此时的北京城,如临大敌、人心惶惶、风声鹤唳、一夕数惊。有些当官的已经准备逃出京城,为了逃过守城门军士检查,煞费苦心。有的藏在马车大箱子里面;有的男扮女装企图混出城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后金初六攻陷三屯营的消息传至北京后,接下来突然安静了起来。异常的平静,让崇祯皇帝觉得不安,十一月十二,崇祯由内阁传旨指示兵部“连日不见敌军动静,恐别有深谋,袁崇焕现在驻扎蓟门,要求加强西面的密云、古北口;东面的永平等处防务。
兵部尚书王洽接旨后,先拍皇帝马屁。恭维崇祯“神谟广运,处处精详,着着完密。”,检讨自己不能先事预防,致烦君父如此焦劳,罪真无以自觧;最后安慰皇帝“接到袁崇焕塘报:凡要害地方俱已拨兵防守,蓟州万无一失。东面永平、抚宁等处防守严密,只有西北密云、平谷一带尚需控制,后金动向经他五日前派探马侦察,现在还在遵化搬运行李”总而言之,无须忧虑。
那么,皇太极是不是如王尚书所料在遵化搬运行李呢?非也!
十一月十一,皇太极在遵化歇马已毕,起兵西行,十二日行至蓟州城东北的石门驿、马伸桥,离蓟州二十里,金军前哨与辽军前哨接触,辽军力战斩后金前哨数人。
这时,在蓟州厉兵秣马的辽东督师袁崇焕得报,分析认为马伸桥之敌定为敌军前哨,敌军大队随后即至,传令众将,在蓟州城东楼集结,准备迎战。
此刻的袁崇焕,有几分紧张,更有几分兴奋。自从中后所闻警,到领兵入关,他的心情一直是压抑的,虽说后金入边之地,不属于他实际负责的防区,但是毕竟皇太极从他的辽东战区绕行千里,而他竟毫无知觉;爱将赵率教阵亡更是袁崇焕心中说不出的痛,好不容易打开辽东局面,雄心勃勃,要实现五年平辽的宏愿,苍天无眼,夺取赵率教姓名,如同丧了自己一臂。后金闯入内地,破城杀将,劫掠百姓,种种惨象,他袁督师又岂能无动于衷。
所有这一切,无疑皆拜后金国天聪汗皇太极所赐。想到皇太极,袁崇焕除了痛恨之余,又不禁有几分钦佩。老酋努尔哈赤横行天下数十年,以一建州小酋,竟能扫平各部,黄衣称朕,公然向大明皇帝叫板,杀得大明国东倒西歪,几乎霸占了真个辽东,宁远城下被自己一个无名小子挫败,数月而亡,说是病死,何尝不是因败于自己羞愤而亡?一想到此处,袁崇焕总是不由得有些得意。老奴愤死,明朝举国相庆,满以为后金从此败亡,辽东指日可复,未曾想皇太极继位,虽然威名不及乃父,手腕之圆融老辣犹有过之,宁锦城下被杀败,两年之后竟然从辽东自己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绕道千里,从蓟州突入内地,不顾千里行军粮秣难继,也不怕孤军远征被切断后路,用兵如此求险,他袁某人万万不及,这份胆略不由得人钦佩。此次在蓟州城下,万事俱备,只欠皇太极来,城头大炮早就想借后金铁骑的鲜血来祭旗奠遵化城、三屯营死难的军民。想到恶战马上来临,袁崇焕心潮澎湃,更胜于宁远之战时。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2 21:49:14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09-13 07:19:53
写得好!追更,支持!
-----------------------------
谢谢支持
问道兄好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3 09:51:52 +0800 CST  

十三日清晨,袁崇焕率马步兵出蓟州城外列营,伐木为栅,排列大炮火器,严阵以待。刚列营完毕,果然马蹄声得得,有后金骑兵两百余名冲了过来,在明军东南分四队勒马停住,并不向前冲杀。袁崇焕见状,下令全军休要急于向前,静待敌军大股来到。两百后金骑兵和和数万明军两两相望,就这样相持了半天,并不见后金大军开到。终于,袁崇焕令旗一指,明军发炮轰击,二百后金骑兵随即将四队排成一字,绝尘而去。明军整整等候了一天,竟然再无后金一骑出现,他们预料的大战并没有发生,后金大军并未出现在蓟州城下。
十四日,明军斥候来报,后金大队从蓟州城以西疾驰而过,向西而去。
袁崇焕在蓟州决战,不使后金西越蓟州进犯北京的构想陡然落空。从此,战局向他所预料之外的方向发展,他本人的命运随着皇太极潜越蓟州也急转直下。
第五节 血战广渠门
蓟州,古称渔阳,唐代改称蓟州。在天津以北,北京以西,离北京不到三百里,为京西屏障。
从一般的军事原理而论,皇太极攻下遵化、三屯营,继续向西进犯,必然经过蓟州城。只有攻下蓟州,继续向西才无后顾之忧。如绕开蓟州突向北京,那么明朝的蓟州部队随时可以拊后金军之背,如后金前进不利,蓟州又刚好截住其退路,所以,蓟州应为皇太极必攻之地,正因为如此,在袁崇焕率军抵达蓟州后,明朝方面都长出了一口气,认为局面已经得到控制,蓟州城高池深、火器大炮充足,袁崇焕又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守城专家,北京可以高枕无忧矣!袁崇焕本人也对战局持乐观看法,向皇帝保证,有他在蓟州,绝不让后金西越一步。接下来考虑的,不是后金突破蓟州继续西进威胁京师的问题,而是在东西两个方向劫掠永平、密云等处的问题。所以,袁崇焕安排刘策回守密云,辽军西进途中,逐一留军队防守沿途各州县。这是袁崇焕的战略设想。
作为皇太极而言,何尝不知绕过蓟州不攻,在芒刺在背的情况下继续西进,诚然是一步险棋,但更是一步妙棋。首先它打破了袁崇焕的战略构想,出其不意,在心理上已经占了上风。其次,有了父汗努尔哈赤遗恨宁远,自己两败宁锦血淋淋的教训,撞了南墙不回头,在敌方腹地再去攻打袁崇焕重兵驻守的蓟州城,皇太极绝没有自信。如果乖乖的按照袁崇焕的意图行事,他皇太极也就不是皇太极了。所以,皇太极决意冒险一逞,派两百游军作为诱饵,在袁崇焕面前一晃,大军远远地向西越过蓟州,直插防守虚弱的北京,正所谓“摧敌首脑,如戳粪土”,皇太极没练过九阴白骨爪,但聪明人的脑子总是相通的。
皇太极跑了,越过蓟州,向西而去。袁崇焕又是如何行动的呢?
十五日,袁崇焕统军匆匆离开蓟州,向西南方向进发,十六日抵达河西务。河西务是当时京杭大运河北线的一个重要码头,每年由南方江浙地区起运北京的四百万石漕粮都要经过河西务,并将大量漕粮运入河西务城储存、中转。袁崇焕兵发河西务,一是防止后金军焚掠漕粮,二是顺便补充辽军粮草。此刻的河西务,已是风声鹤唳,谣言满天飞。当袁崇焕领兵经过河西务时,当地军民惊慌过度,竟把援兵误认为是敌兵。哄传后金军已经打破通州,河西务满城居民逃之一空。袁崇焕没有进城,在城外扎营。大军行军一日,人马饥困,有一名士兵饥饿难忍,抢了当地居民一个面饼,袁崇焕当即枭首示众。此时,天色已黄昏,袁崇焕召集众将紧急商议对策。现在,局势已经很紧张了,后金军此时越过三河、顺义,在通州出没,辽军如何应对,事关重大。
会上,大部分将领认为应该直趋北京,以固根本,中军周文郁提出大军不宜入都城,应该追击后金军。现在敌军在张家湾,离通州仅十五里,我军如果扎兵张家湾,依托河西务的粮草,派遣斥候侦察敌情,如果敌军容易攻取,我军即与敌厮杀,决一死战,一了百了;如果敌军阵势坚固,我军就进行夜袭,出其不意。敌军孤军深入,势必站立不稳,我军可以获胜。
最后,袁崇焕说话了“周君言之有理,但是唯恐逆奴狡诈异常,又如在蓟州之时,以游军牵制,大军不与我战,暗地逃脱,假如贼大军直逼京师城下,以京师从未遇敌之人,一旦面对十万逆虏,人心浮动,其关系又不忍言。必我兵先至京师城下,背障神京,面迎劲虏,方是万全之策。周文郁担忧道“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恐怕未妥”,袁崇焕毅然曰“君父有急,何遑他恤(皇上现在有难,臣子哪管那么多)苟得济事,虽死无憾(如果能挽救大局,我袁某人死而无憾)”
一场关系袁崇焕个人生死、明王朝社稷安危的决断就这样做出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九,退职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在老家高阳闲居差几天就满四年了。天启五年,也是十一月初九,孙承宗因柳河之败,受到言官弹劾,辞职离开山海关回乡闲居。他的学生天启皇帝还是很客气,温旨慰劳,批准他回籍调理,又加特进光禄大夫,荫子,与做中书舍人,遣人护送,沿途免费使用驿站,赐银一百两,彩缎四表里、大红坐蟒一袭,以示优眷。虽说是被弹劾回乡,不免心中郁闷,但卸下辽东千钧重担,又是无比的轻松。孙承宗七子十孙,人丁兴旺,回乡之后,每日里辅导儿孙读书习字,闲暇时与野老树下闲谈。“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比起沉浮宦海、惊涛骇浪,确是难得的舒适。宋朝无门禅师说得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身虽脱出辽东局中,但是四载心血均洒在山海关外,孙承宗本能的密切关注辽东局势。袁崇焕宁远大捷喜讯传来,孙承宗喜不自胜,站在城头力挫狂虏的尽管不是他本人,但全城将士都是他一手培育而成,足以自慰。
袁崇焕被罢职回乡,孙承宗为之惋惜,闻之复出,倍感欣慰。前几日听得后金破边而入,连陷名城,孙承宗大为忧虑。这日眼见得已天色向晚,忽然门外人声喧哗,却是朝廷发来圣旨,因逆奴入犯,特命孙承宗以原任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改兼兵部尚书,驻通州,控御东敌,仍入朝陛见,闻命之日,即刻就道。
军情紧急、君命如山,孙承宗不敢怠慢,第二天清晨起身赴京。高阳离北京四百余里,孙承宗一路晓行夜宿,于十五日天黑时分,进了彰义门(广安门)。朝中大臣闻得孙承宗入京,一早都在顺城门(宣武门)外等候,直到日落西山,也不见其人。
却说孙承宗进城之后,直奔朝房,两个太监来传旨“皇上在平台已等候多时”,孙承宗急急忙忙而去,进了弘政门(今称昭德门),才换上朝服,一路小跑进了平台。只见崇祯皇帝一人在平台殿内来回踱步,旁边有几位太监低头伺候,又有内阁大学士韩邝、成基命等两旁侍立。
孙承宗赶忙跪下叩头给皇上问安。崇祯命其平身,慰问其远来辛苦。问道“奴贼已至坝上,京师百无一备,为之奈何?”孙承宗道“贼警已久,诸臣料理,应有头绪”崇祯道“无有,卿若不信,自己看来”,从袖子当中,抽出一张探马情报给孙承宗看,孙承宗看罢道“贼军逼近,但未必已到壩上”
崇祯将信将疑,问“何以见得?”孙承宗道“壩上离都城不过二十里,都城离大内又是二十里,我军探马报贼军已至坝上,探马回皇城回报行四十里,贼军跟踪而至,应当已至北京城下,则炮火交接,居民奔溃,为何现在寂静无声?臣所以知贼军未至”崇祯听了,如释重负,紧锁的眉头略微舒展,沉思一阵,又问“贼军入犯,半月有余,满朝文武,无一可恃,卿有何良策破敌?”孙承宗道“臣闻得督师尚书袁崇焕帅所部驻扎蓟州,昌平总兵尤士威驻扎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扎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扎三河。三位边镇总兵驻守三处要地,梯次防御、势若排墙、层层接应,布置甚佳。又听说尤世威撤回昌平、侯世禄退守通州,各援兵各回本镇,好像不合机宜。崇祯道“侯世禄原来驻守三河,因为三河城小,所以回通州就食”。孙承宗道“圣谕诚然,但如果军情紧急还是应守三河”崇祯道“因何要守三河?”孙承宗道“嘉靖庚戌之变,北虏由三河南下,闯入河西务,转入西山,由陵寝而出。三河是东来西南必经之路,守住三河就可以挡住敌军西进,同时防止其南下,贼军西进则京师危急,南下则蹂躏畿辅,所以必守三河。”崇祯道“卿说的是”顿了一顿,又道“卿不必前往通州了,就留在此处为朕调度京城”
新任大学士礼部尚书成基命奏道“陛下以内外战守事宜,一切委任承宗,必能办贼”崇祯听了,语气转为舒缓,二目注视孙承宗问道“卿如何为朕调度京城?”孙承宗道“目前以固结人心为第一要务,人心固,则为战为守,所向无前”崇祯又皱眉道“守城官兵已预支两月钱粮,仍有行粮、又有御赏。昨日户部又每人给米二升、银二钱,只是苦于人数太多”孙承宗听罢此言,不由得有些着急,奏道“陛下当此危急之际,不体恤将士之性命,而使之饥寒,恐非万全之策”。崇祯听了,面色微微一红,说“卿言极是”。接着孙承宗详奏守城器具、丁夫、火炮、垛口把守等事项,崇祯一一称是,奏罢吩咐赐茶,崇祯又重复道“卿不必前往通州,为朕调度京城,卿不要惜劳,即刻就去”。接着面谕首辅韩邝“卿马上拟旨,事权要极隆重,赐尚方剑,京营总协及坐门文武、大小公侯、驸马、伯、五城御史、顺天府官,尽听统辖。户、兵、工三部官员,违误军机,一体拿问,入援军马,尽归调遣,总兵以下,有违误者,军法治罪。”又命令吏部马上给孙承宗铸造关防(官印),又命孙承宗“势不容缓,卿即刻就去”。再命赐茶,孙承宗告退,饮茶,饮完按照礼节,准备再进去谢恩。太监出来传旨“军情紧急,孙阁老不须来谢茶”。孙承宗承旨而出。
纵观孙承宗平台召对,崇祯对局势已经很焦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委任孙承宗守城大权后,再三催促其立即上城督防。对敌情的判断也不明了,不过也难怪,崇祯当时只当了两年皇帝,年方十九,军事经验很少,岂能和饱经世故、历尽人情年近七旬的孙承宗相比。
孙承宗出了紫禁城,已是深夜时分,顾不得歇息,先查看内城。上城之后,只见守城士兵,东倒西歪,睡在城头,火把扔了一地,有的士兵睡梦之中都快冻僵了,犹自不觉。时值严寒,滴水成冰(当时北京的冬天要比现在的冷得多,现在华北很多地方的冬天,气温高的水都结不了冰)。军官们有的长袍大袖,喝醉了酒,在胡言乱语。摆列的不少火炮,但是大多不知道如何点放,更有甚者,炮口方向不是面对城下敌军来路,而是瞄准城外民居。总而言之,北京城头防御,杂乱无章,一派失控之相。
德胜门、安定门是南北要冲,却不设防备。孙承宗边巡视,边叹息。下了内城,急忙给皇帝写奏疏汇报。写完后。马上巡视外城,十一月十五,正是月圆之时,一轮明月正在中天,给寂寂寒夜平添了清冽之气,孙承宗乘着月色。巡视城壕,看见险要之处,命人立即加固防御,不觉已是红日东升。
中午时分,孙承宗回到朝中,准备入阁办事,大批文武官员已经身穿朝服在朝房恭候,其中有他的学生后来的大学士文震孟。此时,孙承宗的任命书及关防大印已经连夜赶制而成。孙承宗天启二年八月出关督师辽东,至今已过七年,七年不算太久,但大明国已是沧海桑田,皇帝就换了两位,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也已灰飞烟灭,不少相识的大臣已经身登鬼录。今日,孙阁老与众大臣可谓劫后重逢,一时间,嘘寒问暖,让孙承宗应接不暇。
经皇帝委任,孙承宗已是北京城防总司令,马上着手开展京师布防事宜,调动军马、安排粮饷、配置火器…,忙的不亦乐乎。夜半时分,内阁突然传旨,皇上命令孙承宗火速前往通州料理,接旨后立即动身,不必面辞。朝野闻之大惊,“去通州-守京师-再去通州”,一天之内,孙承宗的任命变了三次,可谓召之即来呼之即去。
虽说是朝令夕改,毕竟是皇命难违。孙承宗接旨之后,疾驰出宣武门,在东便门寺庙睡了一觉,略作歇息,快马加鞭,直奔通州而去,自此再未踏入北京城。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4 19:51:13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09-15 09:00:41
精彩瞬间啊,加油
-----------------------------
过奖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5 09:15:10 +0800 CST  
孙承宗前往通州,随行只有旧部二十七人,包括他的铁杆幕僚茅元仪。其中三个中途逃跑。出了北京城十几里外,只见沿途房屋被烧,尸骨遍地,一片惨象。
十七日黄昏,孙承宗到了通州城下,向城头喊话,说孙阁老奉旨来守通州,快开城门。城上无人答应,好大一阵,有一红衣官儿在城头大骂,指孙承宗等为奸细。城下解释再三,城上终是不信。
此时,防守通州的是仓场侍郎南居益、保定巡抚解经传和原任山东总兵现任通州总兵杨国栋,守军进来汇报,一时间真假难辨,孙阁老可不是等闲人物,假的不让进城自然无妨,万一是真的,谁能吃罪得起?。
解经传计上心来,找见一名见过孙承宗本人的军士,让他上城头去认。(古时候,没电视,认个人得费多大劲,现代社会,不用说孙承宗这么大的官,就是县委书记上了街都得化妆,满街老百姓谁认不出来)。这名军士趴在城头,用他的火眼金睛仔细端详城下的这位老汉,最后得出结论,验明正身,确系孙阁老本尊无疑。赶紧大开城门,把孙承宗一行迎入城中。总兵杨国栋看见孙承宗上前跪拜,孙承宗坦然受之。(在山海关时,孙承宗不接受总兵跪拜,现在特殊时期,孙承宗要把他阁老尚书的架子端起来,好发号施令)。
孙承宗驾临通州,军民好比吃了定心丸
皇太极绕过蓟州后,一路向西疾行。十四日过三河、十五日至通州,途中捉住一名明人,经审问,得知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现统兵在顺义。
大同总兵满桂在闻警后,即刻点起五千骑兵赴京勤王,由于地缘优势,大同离北京很近,于十一月初六第一个到达北京。崇祯大为高兴,亲自接见满桂,随后赐宴,赏赐貂裘玉带丰厚,满桂向皇帝表示誓死报国。崇祯龙心大悦,当场封满桂为东平侯,赐玉带貂裘,感动的满桂痛哭流涕。不怨满桂痛哭,要知道明朝中期以后,除了皇帝老婆家,对大臣绝少封侯的。以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之大功,正德皇帝也就封了一个伯爵。袁崇焕平台奏对,誓以五年复辽,崇祯许诺事成之后封侯。现在满桂只是带兵勤王第一个来到北京,崇祯就破天荒的慷慨封为东平侯,实在是异数。而其中之深意,更是耐人寻味。
满桂封侯之后,兵扎顺义,侯世禄兵扎三河,拱卫北京。袁崇焕带兵驻守蓟州,崇祯下旨诸路援军俱听袁崇焕节制,但是满桂在辽东已经和袁崇焕关系破裂,此刻并不愿意听袁指挥,袁崇焕也知道指挥不动满桂,在军事部署中并没有涉及满桂。侯世禄在袁应泰时期就是总兵,自恃资格老,也不大买袁崇焕的账。因此,袁指挥如意的只有他的辽东部队和尤世威、曹鸣雷两部。这样,袁、满、侯三人勾心斗角,互不相能,就给了皇太极以各个击破的机会。
皇太极马上派阿巴泰、岳托领左翼二旗及蒙古二旗前去迎战。两军交锋,一阵厮杀,满侯二将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双双向北京撤退。后金军缴获战马一千多匹、骆驼一百多头。皇太极在通州渡过运河,沿途贴出告示,除了依旧抱冤诉屈的陈词滥调外,抛出了两条新理论。一是说这些拒不归顺,被后金杀害死难的明朝臣民,不是他皇太极所杀,而是明朝崇祯皇帝所杀;二是大讲天命循环论,说天运循环,小国如金、元也是从小国而成帝业,有由天子而废为匹夫者,也有由匹夫而起为天子者,此皆天意,非人力所能抗拒者。言外之意,他皇太极取明家天下而代之,也是顺理成章。
十七日,后金军行至牧马厂,离北京二十里。顾名思义,此地是皇家养马的地方,后金军一阵劫掠,抢到御马一千多匹,抓住养马太监两名(这两位太监不久之后改写了中国历史)、养马的马夫三百人。随后,大军直扑北京。
再说袁崇焕,十一月十六河西务军事会议之后,为了争取在皇太极之前到达北京,袁崇焕把步骑兵分开,率九千骑兵直奔北京,余下步兵后续而进。河西务到北京约一百五十里。关宁铁骑疾驰一日一夜,于十七日晚抵达北京左安门外。此时北京城,九门戒严,城门紧闭,寂静的夜中,突然听到人喊马嘶,居民们顿时乱成一团,以为是后金军兵临城下。
这样,袁军从蓟州先到河西务,再从河西务直趋北京,全程约三百里,走了一个V字形。后金军越过蓟州,向西直扑,从顺义方向往南,直抵北京,基本是一条直线,行程比袁军要短。两军各行其道,未发生战斗。
经过一昼夜疾驰后,辽东督师袁崇焕率九千关宁铁骑于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个寒冷的冬夜抵达北京左安门外。袁崇焕略微审视附近情况之后,袁崇焕传令在韦公寺前扎营。韦公寺又称弘善寺,“寺在左安门外二里,为明武宗朝太监韦霦所建,是当时北京城外一处胜景。。不许一兵入民家,即野外树木,亦不得伤损。派差官带着塘报和北京城内联络,当时天色已晚,京师九门戒严,塘报一时送不进去。知道初更时分,才有兵部差官从城内出来来至袁营查看,袁崇焕把他的他的亲笔奏疏呈上。
好不容易等到天明,十八日,崇祯派太监内臣冯允生等六人,来到军中查看。内臣回奏皇帝,说情况属实,确系辽东大军无疑,崇祯下旨户、兵二部议发粮草。又派司礼监内臣吕直颁御前青盐千斤,禄米百石,御酒十坛,羊百只,银万两犒师。这赏赐堪称别具匠心,袁崇焕全军九千余人,军士属于强体力劳动者,吃的比常人多,一般一天至少一升米,九千人大概一百石,勉强能吃一天,但是发盐一千斤,人均近二两,须知正常人一天也就需要五六克盐,一千斤盐够全军二十天食用。
崇祯十一年冬,孙承宗殉国后,他的长子孙铨编纂了孙承宗年谱。在提到乃父崇祯二年应召入京这一段时,时间记载独到。据该年谱记载:孙承宗十一月十四日入京,出京之日未明言,据文中推算,应为十六日。年谱接着写道,孙准备出京时,袁崇焕已列营永定门(此处有误,应为左安门)崇祯传旨,命孙承宗赴袁崇焕营(应是与袁商议军机)孙笑曰“我以大臣身份赴袁营,是去指挥辽军?还是借辽军躲避贼军?我去到以后,袁崇焕该怎么办?是跟我同功还是跟我同罪?”言罢,带领从人扬长而去。
孙承宗年谱内容与孙承宗的门生大名士钱谦益给孙写的行状主要内容基本一致。行状中写道孙承宗是十五日入京,十六日清晨出京。而众所周知,袁崇焕是十七日晚入京,此时孙承宗人已进入通州城,袁孙二人并未在北京城下谋面。孙铨之所以改动孙入京时间,而出京时间又闪烁其词,并凭空来一段孙袁二人北京相逢而又不相见的故事,无非是突出乃父功在社稷的光辉形象,一是显得孙当日已与袁崇焕刻意保持距离,而是强化孙是袁的上司,即使是在孙脱离辽东四年之久,尽管袁当时声望正隆,孙对袁仍然可以居高临下。在孙前督师面前,名震天下的袁现督师亦不过尔尔,还得俯首帖耳。
以孙承宗生平谨慎圆融的性格而论,如果崇祯真有旨让他赴袁军中,孙承宗不会也不敢不去。当时,崇祯对袁崇焕还没有完全丧失信任,赴袁军中,并不存在大的政治风险。此其一。
其二,以孙袁关系而论,尽管在对待蒙古、如何看待柳河之败和马世龙功罪问题上,孙袁看法并不一致,但总体来看,二人关系是融洽的。孙对袁赏识、提携、培养有加,袁对孙尊敬、感激。如果当时袁崇焕已到京师,于公于私,孙承宗不会不到袁营与袁见面,就时局交换意见。如果,孙承宗不去通州,留在京师,以孙的威望、能力,可以更好的协调各方面关系,包括影响崇祯对袁崇焕的态度,可能历史就会改写,袁崇焕悲剧命运就可能避免,大明国的国运自将不同,同时代更多人物的命运甚至包括崇祯及孙承宗本人也会不同。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吊诡,一个小小的细节,最高人物不经意间的一个决定,就会改变历史这艘巨轮的走向,影响千百万人的命运。毕竟,在冰冷无情而又无法抗拒的历史面前,任何人都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
至于孙铨如此笔法的动机,也不难理解。拳拳孝心,出自天然,如此想来,无可厚非。毕竟,按照个人需要修饰一下历史,他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5 21:53:12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09-16 19:26:01
日常追更,加油!
-----------------------------
冷落无人啊
楼主 龙池雨  发布于 2017-09-16 21:33:10 +0800 CST  

楼主:龙池雨

字数:959555

发表时间:2017-09-02 07: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1 17:43:24 +0800 CST

评论数:88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