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引子

一直以来,笔者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当然对唐史更感兴趣。这个中国历史乃至当时世界历史上的巅峰时代,我也由衷的相信每一个喜欢历史的人都会感兴趣。因为兴趣,乱七八糟翻过一些书,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算是对唐朝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在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朋友,这可以算是我翻书之外最珍贵的收获。

我没写过多少东西,甚至连天涯都不太会玩。但是看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表达欲望,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最终驱使着我拿起了笔。

人就是这样,心里有事儿就总想说一说。且不说自己几斤几两吧,很多情况下就是不吐不快。古代写小说没有稿费,我看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少。

其实,写书这种事这本质上和八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有人八卦的是几百上千年的事,有的人八卦的是身边的事,有些八卦需要一点语文基础,有些则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有的八起来一本正经,有的则八起来一本不正经......仅此而已。

对唐史这个话题,我零零散散准备了将近一年,今天终于下定决心上网了。按时间顺序写完这三百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我能坚持下来。

错误和不当之处是难免的,真心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毕竟码字不是目的,提高知识水平才是我的本意。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7 22:10:17 +0800 CST  
[1]
公元566年(北周天和元年),李渊出生,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和那些自幼父母双亡,全靠自己坚强,整天辛苦打拼,然后尝胆卧薪,最后心狠手辣,终于君临天下的励志故事不一样。李渊生在一个超级显赫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长大了是青年才俊,老了之后是太平天子,一辈子从没吃过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生赢家。
所以,我们这个故事看起来一点都不励志,反而有点像一出偶像剧。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将来,就必须先了解他的过去。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小年轻们谈恋爱的时候,也适用于我们感兴趣的历史研究。
在介绍李渊偶像的故事之前,我们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家世。
他的家世要算得上一门高深的学问。根据唐朝官方的说法,李渊的祖上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李耳,也就是老子,他的十六世祖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他的七世祖则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皇帝李暠(hào),等等等等。这一套有关家世的简历涵盖了政治、文化、军事等各行各业的泰斗大腕,拿出来非常好看,说起来非常好听。一般人知道以后,就容易忍不住对李渊这位名门之后肃然起敬。
但是,在现代伟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考证下,李唐皇室的这一套说法破产了。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对比分析,陈寅恪先生找出了破绽,结论就是李渊的祖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名门贵胄,和老子、李广、李暠除了姓李以外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事实上,他的祖上只是出自河北南赵郡(河北邢台市隆尧县)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小户,俗称破落户。看过水浒的都知道,这个词一般是用来骂人的。脑补一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场景,咄!你这破落户。真是不怎么好听。
破落户冒充名门是不太光彩,不过大家也没必要急着鄙视李渊。
因为隋唐时代是一个身份制社会,在那种贵族掌权的社会风气下,你要是没有个叫得上名号的祖宗,就是再位高权重也容易被上流社会看成土鳖暴发户,所以人们攀附名门实在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干过的人数不胜数。就是现在,吹嘘某某领导是自己亲戚,某某老板是自己朋友的不也大有人在嘛,其实本质上都是一个套路。
只不过李渊碰巧当了皇帝,这件事才显得扎眼罢了。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7 22:13:02 +0800 CST  
[2]
而且,李渊的祖上虽然是破落户,但人家这个破落户是很有上进心的。不论是一个家,还是一个人,只要树立了坚韧不拔的上进心,就注定不会在时代中悄无声息的湮没。
在北方的连年战乱动荡下,李家人开始从军打仗,并崭露头角当上了小军官,经过几番周折,一来二去,到了李渊的爷爷——李虎那一辈就实现了破落户的逆袭。
李虎同志是一位卓越的人物,他轻财重义、志向远大,有很高的人生追求。史书《册府元龟》里说他“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很有些诸葛亮读书唯观其大略,以及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风采。除了读书,还练得一身好功夫,其中尤其擅长射箭——这个武将必备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可谓智勇兼备,文武双全。
综合素质高到这种程度,不干出点成就简直没有天理。结果,他后来平步青云,当上了西魏的柱国大将军。
李虎担任的柱国大将军,是西魏国掌管兵马大权的最高官职,地位甚至超过了宰相。掰指头数数,能做到这位子的也只有八个人,号称“八柱国”。他们的名字依次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排名分先后)。这其中,元欣是西魏皇族,宇文泰是后来北周的奠基者。
在历史的进程中,李虎能凭借个人努力奋斗跻身其中,且仅排在这俩风头强劲的人物之后,实在非常不容易。
八根大柱子的名单有点长,名字有点拗口,事迹也有点超纲,不属于唐史,因此大家没必要都记住。
不过,其中有一个人还是建议注意一下,因为他和李渊家族以及当时很多的权贵家族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渊源,而了解这些是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历史的。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7 22:15:36 +0800 CST  
@尹浩榕他爹 2017-11-28 10:47:03
确实不错,我不喜欢太监,尤其是唐朝的太监。
-----------------------------
哈哈,我倒是觉得唐朝的太监还挺有意思的~~~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11:41:38 +0800 CST  
[3]
一个特别的人
这个人就是独孤信,他实在是很有特点。
首先,独孤是一个典型的鲜卑姓氏,那么独孤信就是一个鲜卑人,和独孤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或多或少有些鲜卑血统,这么说大体没有问题。至于武侠小说中的独孤求败有没有,那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其次,他长得很帅,非常帅,帅到几乎成为了当时的偶像明星,被时人亲切的称为——独孤郎。而且,还真的有人追星。据说他有一次打猎归来,帽子不小心被风吹到了一边,自己没有发觉,就歪戴着帽子进了城。结果第二天,满城的青年人都有样学样歪着带起了帽子,可谓帅到引领一时潮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独孤信还有一个非常显赫的身份——他是李渊的姥爷。独孤信和李虎这一对老同事、老亲家,如果能知道李渊这孙子(不是骂人)日后当了皇帝,相信他们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李渊的母亲就是独孤信的四女儿,她后来被追封了皇后,这个女儿无疑为独孤家带来了无尚的殊荣。但如果您有幸见到独孤老帅哥,拿着这件事当面恭维他的话,或许他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骄傲,而只会礼节性的微微一笑,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
要知道他这样做可不是在耍大牌,而是因为他还有两个女儿更加厉害。李渊母亲虽然叫皇后,但她在世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贵夫人,并没有得到母仪天下的机会,而这两个女儿在活着的时候就成了皇帝的老婆。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后来被叫做明敬皇后。
独孤信的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后来被叫做......独孤皇后,其实规范的叫法是文献皇后,但事实证明,只有她这位独孤皇后被后人印象深刻的记住了。
自古以来,一家子人当皇帝不稀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个人都可能有份儿。但是一家子能出几个皇后就凤毛麟角了,因为古代社会的男权性质决定了皇后是无法继承的。但是独孤信很有意思,他居然以一人之力培养出了三个皇后(含追封),可谓是名副其实实的皇后生产专业户。
这样的成就,纵观中国历史也是空前绝后的。可以与他媲美的大概只有蜀汉时期的猛将张飞了,他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刘禅。但是算起来,也比独孤信少一个。
对此,我本着非常八卦的精神思考了一下,这或许和独孤信英俊潇洒的外表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女儿的长相随父亲,而皇帝也是喜欢美女的嘛。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11:44:21 +0800 CST  
[4]
父亲
李渊的父亲叫李昞(bǐng),是一个非常彪悍的的职业军人。
他自幼学了一身好武艺,勇敢善战,擅用长枪,据说在战场上抡起来,几十个人都难以近身。箭术也特别超群,膂力过人、能拉强弓,几乎百发百中。而且,他还在一次战斗中搭救过北周的第一位皇帝宇文觉。
宇文觉继位之后,当然对这位救驾功臣十分器重,很快提拔他当了将军,他也因此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他得到了这些地位,可以说和官二代的家庭背景毫无关系,完全是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争取来的。
据说独孤信正是看中了他英勇有为,才主动上门提亲,把四女儿嫁给了他。
这门亲事算是让李昞的运气好到爆了棚。不仅因为他老婆长得漂亮。还因为我们前面说过,他老婆的姐姐(独孤信家大女儿)嫁的是北周第二任皇帝宇文毓,这样一来,李昞就成了皇帝的连襟,正经八百的皇亲国戚。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12:06:35 +0800 CST  
[5]
继承人诞生
李昞和独孤姑娘强强联合、优生优育,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终于在一个不平凡的夜晚生下了一个不平凡的儿子。
那一刻,李昞那因为紧张焦急而长时间紧绷的脸终于放松下来,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他把宝贝儿子小心的捧在手里,就像是得到了上天的恩赐。然后兴高采烈的翻出家谱,郑重的为他取了一个名字——李渊。从此,这个光芒四射的名字飘然走进了历史,并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无数后人铭记。
李昞确实应该开怀大笑一下。因为从李渊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代表老李家已经后继有人了。
其实,在李渊之前,李昞早已有了三个儿子——李澄、李湛、李洪(看偏旁让我想起一句诗,大海啊你全是水)。但这三个儿子却几乎当不了他的继承人。老大李澄很小就夭折了,剩下两个则不是正妻独孤氏所生,也就是庶子。按古代宗法制度,如果实在没有嫡子嫡孙,庶子继承家业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听起来总会让人感觉非常凑合,不那么有底气。
“你看那谁,居然把家业传给一个庶子!啧啧。”
李昞不愿意让人这样戳自己的脊梁骨。
但是,李渊的诞生让父亲这块心病烟消云散了,虽然他来的晚了一点,却是堂堂正正的嫡子。如果哪天李昞死了,李渊就是他法定的、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谁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作为优秀的皇亲国戚家庭的继承人,李渊一早就在外表上显示出了不正常,哦不平凡的一面。
根据产房大夫透露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他胸前长了三个乳房(体有三乳新唐书)。至于第三个具体在什么位置,大夫并没有说太细,我们也不太清楚。不过这种奇特的外观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福相。在他之前,有一位伟大人物身上也有这个特点——周文王。所以,这个不凡的外表似乎从小就预示着李渊将来要干点什么。
李渊是家里受宠的嫡子,童年过得非常幸福。
父亲在他身上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从咿呀学语的时候起,就聘请了专门的老师,教他识文断字,接受了正规系统的贵族教育。父亲本人也喜欢言传身教,并且以一个职业教练的水准教他学会了射箭,这是一个将为李渊终生受用的技能。
而令人惊讶的是,那时候他才只有五岁。
曹冲六岁会称象,司马光七岁会砸缸,方仲永五岁会写诗,虽然各自的领域不同,但都被人称作神童。这样看来,五岁就会射箭的李渊也不愧是一位神童。
小神童李渊学习了文化,学习了武术,当然也在学习怎样做人。渐渐的,他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双全、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速发展。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12:40:14 +0800 CST  
[6]
美好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电影电视演到这里也往往会出点变故。
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并不年迈的李昞去世了。这一年,李渊才刚刚七岁。
无论什么情况下,无论对什么人,幼年丧父都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懵懂年幼的小 李渊也不例外。此时的他或许很难向人表达这种痛苦,可每当夜晚的时候,他还总是忍不住悄悄的在被窝里流下眼泪。因为他想父亲。
他是多么想念那个无比疼爱自己的父亲啊。
但是,作为一个功成名就、身份高贵的的父亲,李昞并不是两手空空离开的。他还给儿子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财(都是积攒的俸禄,没有贪污受贿),还有无形的声望、荣誉、人脉,以及显赫的爵位。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说,这个爵位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唐国公。
这个事情在当时可能不算起眼,无非就是个贵族少年子承父业的问题。但是回过头来再看,这实在要算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因为我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大唐王朝的国号,就是因这“唐国公”而来。
从唐朝将近三百年的漫长历史往上回溯,我们可以说,这一年,就是它荣耀开始的起点。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20:45:18 +0800 CST  
@玫婵 2017-11-28 18:47:23
李渊小时候这么厉害,真是人生赢家呀
-----------------------------
嘿嘿,长大了更厉害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20:48:40 +0800 CST  
成长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生活还得继续。
小国公李渊擦干眼泪,继续茁壮的成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天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凸显出来,并迸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李渊并不是只有不平凡的外表,事实上,他的内在更加出众。天资过人,聪明伶俐,具有非常惊人的记忆力。据说长大以后,见人一面十数年不忘,山川地理形势一览便知,堪称一本行走的地图,活动的字典,长有人类外表的电子计算机。
聪明记忆力好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性格。李渊的性格刚巧也非常好。虽然他人生的起点比较高——七岁就成了副国级干部,家庭条件比较好——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但他也没有染上一点贵族子弟的不良习气。比如飞扬跋扈呀,比如骄奢淫逸呀,比如强抢民女呀等等,都绝对没有。
而是性格谦和、为人宽厚、遵纪守法,言谈举止很得体,从不拿着国公的架子盛气凌人,身上有一种让人如坐春风的气质,让人一跟他打交道就觉得很舒服。可以说是富贵不能淫的楷模,出淤泥而不染的典范。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20:59:07 +0800 CST  
[7]

大内侍卫

开皇元年(581年)二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雄才大略的杨坚篡了北周的权,建立了隋朝。

为了巩固皇位,杨坚痛下杀手,除掉了很多北周皇室的成员,不少沾亲带故的人也受到牵连下场很惨。但是身为北周皇室亲戚的李渊家族,却非但没有遭殃,反而更受宠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渊家同时也是隋朝皇帝的亲戚。

我们前面说过,李昞娶的是独孤信家四女儿,杨坚娶得是七女儿,两个人是连襟关系,算起来李昞还要叫杨坚一声妹夫,李渊还要叫杨坚一声姨夫呢。这世界上哪有妹夫害姐夫,姨夫害外甥的道理?

所以,李渊这一家人在隋朝仍然过得顺风顺水,稳稳当当。

而十六岁的李渊更是在青春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交上了好运。

或许是因为他自幼失去了父亲吧,他得到了很多亲戚长辈无私的疼爱。隋朝建立后,当了皇后的姨母独孤氏更是格外宠爱他(文帝独孤皇后,由是特见亲爱),这样一来,一向害怕姨母的姨夫杨坚当然也格外提拔他(杨坚惧内的故事不用我多说了吧)。

在杨坚的一手安排下,李渊在十六岁这年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是一种高级禁卫武官,平时就侍奉在皇帝左右,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颇有点后来大内侍卫的意思。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禁,不受约束,职责很重、地位很高,谁见了都要高看一眼。因此这个职位是当时贵族子弟刷资历、长见识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放到现在的话,至少相当于中央警卫团的军官。

对这样好的差事,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会求之不得,但李渊求都不用求就有皇帝本人亲自安排。

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渊家族不愧是真正的顶级贵族,他们所处的圈子也不愧是顶级圈子,不管王朝的风云如何变幻,帝国统治机器的最上层都始终为他们留有一个位置。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8 22:06:03 +0800 CST  
[8]
在皇宫里,大内侍卫李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一眨眼就到了十七岁。
一般来说,古代男子十五岁或者稍晚一点就可以结婚了,而贵族家庭的小孩由于吃得好、发育早还可以更早一点。按当时的标准,李渊已然成为了一名准大龄青年,家里也应该为他张罗婚事了。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
人生赢家
初春三月,大贵族窦毅在自己家的大门外打出了比武招亲(项目射箭)的招牌。招亲的主角是他的女儿——窦氏。用窦氏来称呼她很抱歉,因为史书上真的没有她的名字。
窦毅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物,除了定州总管,还当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高官,他的妻子是北周襄阳公主,算起来也是正经的皇亲国戚。一门之中在朝中为官的比比皆是,可谓家世显耀。可是,这样显耀的家庭为什么还需要比武招亲呢?
原因就是他的女儿太优秀了,他实在不甘心让女儿随随便便嫁掉,无论如何也要给她找一个青年才俊。
窦氏到底怎么个优秀法儿呢?
她生的漂亮而有气质,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据说三岁时头发就和身高等长(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可谓是一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光漂亮不算完,她还冰雪聪明。
她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从小把她养在皇宫里长大。那时候突厥的势力很强,为了拉拢他们,宇文邕也不得不娶了一个突厥皇后。但是这种政治婚姻我们都懂得,两个人没有感情。而这一切,都被人小鬼大的窦氏看在了眼里。一天,她突然眨着天真的大眼睛开了口:“现在天下不安,突厥却很强大,舅舅你为什么不好好对待舅妈呢?只要把她安抚好了,关东和江南何愁不能平定?”
英明神武的宇文邕听后又惊又喜,对这个小外甥女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凡的见识赞叹不已。
故事很快传到了窦毅耳朵里。身为一名父亲,他当然乐不可支,但是身为一名岳父党人,眼看女儿一天天长大,他还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物色一个能配得上她的丈夫。
这个人的不一定要官多大,再大能大的过她舅舅?不一定要地位多高,再高能高的过公主?也不一定要长得多帅,再帅能帅得过我吗?
但是一定要有本事。
而在刚健尚武的北朝,检验一个人是否有本事的重要标准就是武功好坏,而武功好坏里最重要的指标当属射箭。
所以,窦毅别开生面的搞了一出射箭招亲。或许很多人觉得射箭没什么难的。但窦毅却别开生面的搞出了难度——他命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不过射箭的目标并不是孔雀,而是孔雀的眼睛。孔雀眼睛有多大,大家尽可能想象一下。您就是有5.0的视力,隔着两米以外都看着费劲,更不用说把箭射到它眼睛上了。
但就是这么难的一道考题,前来比试的贵公子仍然络绎不绝。没办法,谁让这个窦老爷子有权有势,窦家姑娘又聪明貌美呢。只不过遗憾的是,前后几十个人,有射歪的,有脱靶的,就是没有射中的。
就在大家垂头丧气、情绪低落的时候,一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信步来到了门前。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这个人就是李渊。
在围观群众的注视下,李渊气定神闲的拿起了弓。他潇洒的弯弓搭箭,气沉丹田,祖先李广(假冒的)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父亲教会的技能也有了用武之地,两支箭嗖嗖飞出去,全部命中了孔雀的眼睛。
围观群众为这位神箭手沸腾了,在大家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下,神李渊帅气的深施一礼,拜见了喜笑颜开的窦毅——这位马上升格的岳父大人。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也就在这里,李渊创造了一个原创的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成语——雀屏中选。
对这个故事,可能我描写的有些悬乎,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史实。不知道的可以去查查,绝对真人真事毫无虚构。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9 11:41:41 +0800 CST  
[9]
春风得意
当时,抱得美人归的李渊春风得意。
不过,他得意的还不止这些。
因为窦氏不仅是个白富美,还是个贤内助。她虽然出身高贵,从小又生长在皇宫,却没有一点千金大小姐的架子和娇气,反而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人。
两人结婚时,正赶上李渊的母亲身体不好。老太太身体一不好,脾气也就变坏了,性格乖戾、喜怒无常,一不顺心就要发脾气,简直比更年期的大妈还要可怕,所以身边的儿媳妇、丫鬟、奴婢等等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一不小心惹个不痛快。
但是惟独窦氏毫不在意,她不顾自己千金之躯和刚过门儿媳妇的身份,立刻换下红装,一头扎进了老太太的病房。照顾她的生活起居,细心的端汤送药,有次甚至一个月衣不解带的守在床边伺候,把老太太感动的一塌糊涂,也赢得了家中男女老幼的一致赞许。
刚一过门,窦氏就游刃有余的处理好了史上最难搞定的婆媳关系,还以极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个大家庭,真可谓出手不凡。身为她的丈夫,李渊自然高兴的没事偷着乐。
窦氏这个人,不仅性格温柔体贴,极有涵养,同时还富有过人的才华。
除了喜欢读书以外,她还爱好书法。当然了,古代的文人大多都喜欢书法,窦氏这种级别的大小姐能有这个爱好倒也不奇怪。但她的水平却绝非仅限于爱好的程度,而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据史书记载,她能模仿丈夫的笔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练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只要肯下功夫,把字写的漂亮并不算难,对着字帖描呗,描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但是要去模仿别人的笔迹,尤其是李渊这样对书法还有些造诣的人的笔迹,那除非有过人的悟性和巧捷的文思是办不到的。反正以笔者三十年的人生阅历中,那些模仿家长笔迹骗老师,或是模仿老师笔迹骗家长的同学们,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可耻的失败。
从这点来看,窦氏不仅是李渊生活上的伴侣,同时还是他精神上情投意合的朋友。这对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实在尤为难得。
李渊和窦氏小两口就这样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男才女貌、琴瑟相和,彼此之间还有共同语言。
我想这大概是李渊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

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李渊大内侍卫的工作干的很不错,尽忠职守、尽职尽责,几年以后资历已经刷的差不多。杨坚便及时把他外放出去当了地方官,此后他历任谯州(安徽亳州)、陇州(陕西宝鸡)的刺史,可谓从东到西横跨了大半个中国。
尽管远离了权力中心,但这仍然体现了杨坚的良苦用心,在地方工作可以积累很多从政的经验,这对李渊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在这些地方辗转上任的过程中,李渊一晃就过了三十岁,到了而立之年。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9 12:23:58 +0800 CST  
[10]
儿女双全
这些年来,不管李渊到哪里,窦氏都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两人依旧相敬如宾、恩爱如初,并先后生养了五个子女。
这五个子女都是将来的风云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所以就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
长子李建成,小字毗沙门,比次子李世民大九岁。因为后来的太子之争,唐代官方史书把李建成描写成了一个纨绔公子的形象,但事实上,他是一个谦和宽厚,处世随和的人,而且能力也并不平庸,今后他的故事我们还会再讲。
次子李世民,则是一个血气方刚、英雄少年,比老爹还有王者气质的人。传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曾被一个高人相过面。这位高人说他“龙姿凤仪、天日之表”,将来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就因之给他起了“世民”这个名字。所以世民这个名字乃是有着济世安民的高深寓意,千万不要误解成世代当人民群众的意思。
三儿子叫李玄霸,就是演义中的李元霸,这是清朝时候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把玄改成了元。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一改倒是和四弟李元吉的辈分排上了。
李元霸在演义中算得上人物确有人,事迹纯属虚构,他根本就不是什么隋唐第一好汉,更不会使用什么大锤。就拿《旧唐书》来说吧,书上对他的记载非常简略,我数了数加上标点符号也只有九十七个字。我们现在唯一知道的是,他小时候很聪明,但是十六岁就死了,也没有留下后代(早薨无子)。
四儿子李元吉才是从小尚武、勇敢善战的小伙子,马槊使的很溜,性格争强好胜。从他身上,我们才多少可以看到一点演义中李元霸的影子。
除了四个儿子以外,窦氏还为李渊生了一个女儿——平阳公主。这个公主更了不得,她处事比男人还果断,打仗比男人还勇敢,堪称是隋唐之际最负盛名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以军礼下葬的女性。以后我们还会提到她的事迹,这里就不展开了。
李渊的子女大致是这么个情况,我们暂且介绍到这里。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9 20:36:25 +0800 CST  
更到第10篇了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9 20:57:11 +0800 CST  
[11]
不可捉摸的未来
如果时光就一直这样流逝,李渊可能会满足于这种富贵安定、夫唱妇随、儿女双全的生活,在太平之世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如果运气好点,可能还会凭着自己的本领和皇亲国戚的关系爬上高位、立个战功,然后在史书中留下一个名字、几行字,言简意赅的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但是那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仁寿四年(604年),亲爱的姨夫杨坚去世了。
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被害死的。
但不管怎么死的,李渊都一定非常难过。
他自幼父亲早逝,但却并不缺少父爱,因为这个伟大的姨夫也一直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为他的事业操心,为他的前途谋划。他治理天下的文韬武略,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都给李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进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命运
杨坚虽然去了,但他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强大帝国,大隋王朝看起来会江山永固。可李渊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坚的继承人,他的亲表弟杨广将会改变天下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命运。
杨广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他似乎不把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当人,那些泥腿子在他眼里仿佛只是一群长着两条腿会说话的牲口,可以任意驱使,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我们都知道杨广是怎么当上太子的,一个是假装不近女色来讨好独孤皇后,另一个就是假装勤俭节约来讨好父亲杨坚。然后施展阴谋诡计,挤掉了自己的哥哥,顺利上位。
爬上太子的位子不容易,但是当太子的日子也是备受煎熬的。或许就是在太子生涯中压抑的太久,一旦登基,他的那些被压抑已久的欲望就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搜罗天下美女,营建东都洛阳,挖凿大运河,出兵吐谷浑,攻打高句丽。短短几年,他就干了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平心而论,杨广干的一些事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修运河(诗人皮日休赞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征高丽(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部分,后来唐朝历代皇帝也都前赴后继的去征讨)。
这些都是霸气侧漏的大手笔。任何一个帝王这辈子只要做成其中一件事,就完全可以千古流芳。
但是杨广却太过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了,他非要把这么多事同时在自己的任期内做成,还大大压缩了他们的期限,更不要说还把许多个人私欲掺杂其中。无休止的徭役兵役把百姓折磨的苦不堪言,在大运河干活的民工甚至腰上都腐烂生了蛆。无尽的苛捐杂税把百姓们逼得没有了余粮,他们不得不抛家弃子、背井离乡,去那些陌生的地方讨一口饱饭。
然而,不干活是不行的——如狼似虎的隋朝官军会用马鞭教育你,逃跑也是不行的——抓住很可能要杀头。
杨广想要的就是剥削掉你最后一点财富,榨干你最后一点体力。这一切,就是为了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当然,还有享乐。
到最后,百姓们已经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连痛痛快快的去死都成了一种奢望。
但是,这些没文化的泥腿子也是有思维的,他们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们也会高兴,也会悲伤,也敢爱,当然也敢恨。
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不把我当人,我还想要你滚下台呢!
大业七年(611年)十月,杨广下诏征伐高丽,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饱经压迫的农民终于忍无可忍,马上就有王薄在邹平长白山起义。同年,窦建德起高鸡泊、翟让起瓦岗寨、高士达起清河、张金称起高唐,不久之后,杜伏威、辅公祏也在淮南起义。
起义军的烽火熊熊燃烧,一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
但是,杨广却并没有特别害怕。因为他不觉得这些泥腿子能兴起什么波澜,在隋军的优势兵力面前,这些只会扛锄头的家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仍然我行我素,坚持执行自己征伐高丽的计划。
直到那一天,一个人向他背后捅出了刀子。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29 22:30:28 +0800 CST  
嘎嘎,有空多来坐坐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30 00:39:14 +0800 CST  
[12]
内部矛盾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初三,杨玄感起兵了。
当时杨广正在征讨高丽的路上,精兵猛将全部压到辽东,国内兵力十分空虚。杨玄感的起义就像一条毒蛇狠狠的咬在了他的屁股上。
看过隋唐史的都知道,《隋唐演义》里杨林的原型是杨素。在正史里,杨素虽然不是杨广的叔叔,但却是隋朝的司徒、尚书令(宰相)、楚国公,同时还是帮助杨广夺取帝位的定策功臣,光看这几个头衔,我们就不难感到他的权势比小说里的杨林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他在朝廷里享有极高的“威望”(其实就是没人敢惹),门生故吏遍天下,连皇帝都要敬他三分。
杨玄感就是杨素的儿子。
作为一名高干子弟,杨玄感自幼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可以说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父亲死后,他世袭了楚国公,同时继续在朝中担任要职,成为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虽然只是个正部级领导,算不上决策圈里的人物,但杨玄感毕竟还年轻,只要给他足够的时机,成长为杨家下一个宰相也说不定呢。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杨玄感还是造反了。
他为什么要造反呢?他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猜忌。
要知道早在杨素活着的时候,杨家就已经被杨广猜忌了。杨素这个人文武全才、雄才伟略,很有本事,不过同时,为人也是阴险狡诈、城府极深,所以他才能帮助杨广登上皇位,还立下了很多功劳。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杨广同时也一直对他倍加提防。这其实是很正常的,领导都喜欢聪明能干的下属,但最好不要聪明能干过了头,如果这下属比自己还聪明,那在工作中未免就不太好指挥,领导当然也就喜欢不起来。
不过鉴于杨素的才能和地位,杨广再怎么猜忌他,也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借口来收拾他的。因此从表面上看,杨广对他始终非常尊重,只是暗地里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杨素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当然也看出了杨广的真实意图。到了晚年,他便开始谨言慎行,性格收敛了很多。但就是这样,他还是整日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以至于得了病都不敢吃药。为什么不敢吃呢?因为医生是杨广派来的,人家很可能会在药里下毒。
后来,杨素终于不愿意再这样担惊受怕的苟活下去了,他彻底断了治病的念想,准备就此了却余生。临死前,他老泪纵横的跟家人说“让我死吧,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岂须更活耶)。
然后,他就这么死了。
杨广听到杨素的死讯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有次,他甚至有意无意的对身边的侍臣说了这样一句话“杨素就是不死,早晚我也得诛他九族。”(使素不死,终当夷族)
这句话很快传到了杨玄感的耳朵里。
大业年间,朝政渐渐紊乱,杨广脾气更是一天比一天难以捉摸,杨玄感当然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但是恐惧不能当饭吃,杨广这家伙杀人不眨眼,他的屠刀可不会因为你恐惧害怕乞饶就网开一面。杨玄感因此渐渐萌发了造反的打算。
“你姓杨我也姓杨,凭什么我就不能上去试试?”
杨广又总是擅长给敌人制造机会。就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他居然还让杨玄感在中原督运粮草,而督运粮草就意味着他手里有兵。一边惦记着要把人家灭族,一边又给人委派重任,出了乱子可真是你自找的。
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杨玄感心中暗喜,赴任不久,就秘密把自己的兄弟亲信招到自己的治所黎阳(河南浚县),商讨造反的计划。黎阳是一个战略要地,请大家记 住这个名字,以后我们会经常提到它。
但是具体该采取什么办法呢?哥几个谋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虽然杨玄感身上的确有个优柔寡断的毛病,但我们也不能为此责怪他。
因为他们还在等一个人,一个能真正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人。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30 20:54:10 +0800 CST  
@番茄爆炒小龙珠 2017-11-30 21:15:13
免得看起来像一次事件一样
-----------------------------
啊不好意思,没看懂您说的什么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30 22:03:00 +0800 CST  
[13]
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和李渊有着差不多显赫的家世,看过前文的读者可能还有点印象,西魏八柱国里有个人叫李弼,这位李弼就是李密的曾祖父。
因为贵族身份和父亲去世的关系,年纪轻轻的李密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就袭封了蒲山郡公(郡公比李渊那个国公低一级,但也仅仅是低一级)。后来,他也找到了一份和李渊差不多的工作,到皇帝杨广身边当了一名侍卫。由此看来,大李和小李人生的起点真是有些类似。
小李在皇宫的工作干的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不过有一天,他还是被杨广注意到了。
那一天,杨广叫过了身边的亲信大臣宇文述,非常警惕的问道:
“那个站在仗下的黑小伙是谁?”
“他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
“这人看我的眼神有些不对劲儿,哪能让这样的人当侍卫?”
杨广的直觉是对的,李密就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从小胸怀大志,目空一切,总觉得天下老子第一。这种人在皇帝身边待久了,不生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心思就怪了,要不然怎么眼神不对劲呢?
可惜的是,杨广凭着直觉猜对了开头,却没有再进一步猜一下结局。他只是讨厌这个黑小伙的眼神,却还不了解他有多大的本事,想象不出他能闹出多大了乱子。
如果猜到的话,相信杨广一定不会放他走的。
宇文述奉命执行杨广的命令,来炒李密的鱿鱼。
他这个人做事向来八面玲珑,平日里连一个奴仆丫鬟都不会轻易得罪,对待李密这样还算有身份证的人,自然会更加周到。
为了不伤害李密那幼小的心灵,宇文述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警卫员这个工作不好干呀,也就是看起来风光,其实还不是一天到晚累的要死,工资低压力大?”
“嗯,是啊。”李密点了点头。
“我看你天性聪明,博学多才,可不应该屈居这里当个小警卫,你这样的人,应该通过才学来求取功名。”(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
以才学取官,当然就不能接着干警卫员了。要说宇文述也真是有一套,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炒鱿鱼”说的如此天花乱坠。
而毕竟太年轻的李密听了之后,竟也完全猜不到宇文述的真实用意,得了这几句夸奖,他兴奋的简直都有点飘飘然了。
没想到呀没想到,我李密也被宇文大人认为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于是,他马上就写了一封辞职信交给了上级领导。然后兴冲冲的收拾好包袱,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从此,他专以读书为业。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17-11-30 22:35:22 +0800 CST  

楼主:皮唐先生

字数:960351

发表时间:2017-11-28 06:10: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3 06:13:44 +0800 CST

评论数:128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