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玄异与心性认知-----新手引路

1 梦幻非真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2 18:12:17 +0800 CST  
2 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亡者寿”,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死”这个字,古体字从“歹(残骨)”从“人”,本意是指形体和魂魄元神分离为死。可见,老子认为“死”和“亡”不一样啊。死仅仅指的是形体和魂魄元神的分离。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分离之后,那个魂魄元神很可能也就在时空的运作中离散消亡了,也就是所谓“亡”。而修行至于一定层次的人,能够“死而不亡”,肉身虽然死去,但元神不消亡,即为“寿”。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2 18:13:38 +0800 CST  
3 探索文字之外的东西

普通人的学习,大多是从书本文字开始,进行知识的获取,逻辑的思辨。 然而在修行的路途上,欲见性悟道,本质上却是探索文字之外的东西。
就像达摩祖师传中所言“看那看不见的东西,听那听不见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问道。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2 18:15:03 +0800 CST  
4 自性的美丑

普通人,往往比较在意自己的外形容貌,因为外貌之美丑不仅自己可见,别人也可见,是人在尘世之中的“脸面”和“标志”。而自性之美丑善恶,似乎可以隐藏在内,众人不可见,自己也可以装作不见,得过且过。
其实自性的美丑,别人也并非看不见。因为相由心生,那层表皮的容貌自然会受到你自心自性的长期影响而呈现你内心的丑恶或善良;同时呢,所谓日久见人心,熟悉你的人,通过你的为人做事,也能够比较容易的看清你的心性如何;而对于较高层次的修行者,更是可以通过望人身外色炁,你的心性如何一望可知,一览无余。
我常想,若人的内心赤露于外,并以某种可见的形象展示给众人,那大家也一定会十分在意自己的自性是美还是丑的。因为一看别人身上那个炁场,挺透亮挺有序,一看自己,有的地方不知怎么黑黢黢的,看着挺脏,此皆因自性阴私鄙吝恶毒所成。那我带着这玩意怎么见人,别人一眼不就看出来了吗?到这个时候,也许就会明白修心的重要性,着急于怎么能先给我的自性美美容,把那块脏东西给我先除去了。
正途修行,无论佛道,早就指出来修心的重要性,也指出这个掐一把就疼的你,这个十分在乎胖瘦美丑的你,并不是那个本质的你。能懂得修心的重要性的人,也即是愿意给那个自性真我美容的人。若能将自性修得完善,那这个现实中的你,也许还不是特别漂亮,但必然是散发着光彩和正能量,让人不由得钦佩和羡慕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2 18:16:25 +0800 CST  
5 发心

人的修行,皆有所谓发心。所以有“愿天下人皆有善心”,或者“众生无边誓愿度,无上佛道誓愿成”等说法。初始的发心,关乎于自我对于未来修行程途和角色的约定,就是你在这天地间想要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凡正宗高级修持,实际上都约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修行之发心,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天下众生的福祉而去做些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心里有一种冲动的利他性的人,更有可能修得比较圆满。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说教,而是“天人合一”“万物同源”的基本原理所约定的客观事实。你既然是想要实现与天下万物相融相合的那样一种状态,势必不能够再执着于一己之私利。所以老子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2 18:17:30 +0800 CST  
6 “我”是谁?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问典,师父在点度徒弟的时候,要问一句“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对于"我是谁"的参悟,可以说是禅宗修持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对这个问题的追索,也引领着很多人走向见性明心之路。
禅宗祖师们提出“我是谁”这个问题,本身暗含的涵义其实是想告诉你,这个肉身的你,这个掐一把就疼的你,其实并不是真的你,否则就没必要再去研究“我是谁”了。
那“我”究竟是谁呢?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2 18:18:48 +0800 CST  
7 高维空间

不只存在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三维空间。存在更高维度的空间,那里有我们所不知道的无穷的宇宙秘密。
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奇才,尼古拉.特斯拉,他有很多超越时代的发明,他曾经说:我的大脑就像一个接收器,太空中存在着一切东西的核心机密,他是我们知识和灵感的来源。我没能瞭解这个核心的众多秘密,但是它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印度著名数学家,拉马努金,一生记录在笔记本上数百个公式,没有经过任何推理,但后来都被证明是正确而重要的,他自言是在梦中有女神直接告诉他的。
高维空间中有丰富的存在,从我们的视角去看,多为超微粒态,场态的,虚态的物质存在。人的内在,原本可以和高维空间相连通,可是不知为何,我们绝大多数人丧失了这个能力,沦为凡夫肉眼。有不少人会有奇异的,但很真实清晰的梦境,这在有些情况下是高维空间信息在头脑中的投射。
当更多的人,具备高维空间的信息感知能力,我们会懂得更多,并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
高维空间也不止一个维度,这其实是一种现代科学语言,而传统修行语言,往往用多少多少重天,仙佛之境等等语言去描述。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3 14:25:54 +0800 CST  
8 非相

金刚经里面有很多这种句式“佛说。。。即非。。。是名。。。”

比如“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等等。很多人会觉着这种表达很费解,或者理解成佛祖是不是在这里玩一种逻辑上的思辨。其实,这是佛祖在某种客观的观察或者叫证鉴下,对事物给出的一种真切的描述。

举一个不太恰当,但是有点类似的例子,比如说一个手机放在你面前,常人的肉眼只能看到这个手机的实体相,这是在你看来的手机相,但是如果有一个电磁场的探测成像仪器,就会看到手机周围的电磁场分布的相,这个相就比较复杂,不同频率下看还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同时看到了手机的实体相,以及不同频率下手机的电磁场的相,其实这些都是手机的真实,于是他就可以说,手机,即非手机,是名手机。

当然,如果以人身来举例,因为人身物质组态以及场分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那就更难有一个确定的相来描述。其实,按照老子的说法,万物负阴而抱阳,对于万事万物的存在,我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个肉眼可见的实体相(阴),而对于那些肉眼不可见的虚物质相、场态分布(阳),我们往往缺少客观的观察。

当然,佛祖等悟道者,从他们眼底里看来,物体的真实存在相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甚至在某一个时空维度来看,本质上是虚无的。佛祖实在是难以描述这种状态,只好用一个逻辑上貌似荒唐的话来说明。就是说(你们看到的)这个物体啊,本非这个物体,只是为了指代他,就名为这个物体吧。

这个“非”字,含义隽永,并非简单的“不是”的意思。既有对人之所见狭隘性的否定的意思,也有对物质存在丰富性的展现的意思,还有对众生法相本来虚无的说明的意思,还有很多其他的深意,可以给大家在修行程途中思索。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4 11:17:08 +0800 CST  
9 长生之求

最近看道家论坛,有很多坛友追求长生。从我的认知来看,长生的前提,是天人合一。世界上有形之物终将损坏,唯有“道”,亘古存在,且周流不息。而个体的生命或者说灵性想要永恒存在,也必须将自我融于大道之中,或者说必须要实现天人合一(古人以天或天道,来指代“道”)才可以。翻过来说,你想保留一个背离于"道",而又长久存在的东西,是不可能且徒劳的。
所以也可以说,长生与天人合一其实是一个事情的正反两面,或者说是同一个命题的同义反复。
这里面其实会引申出来一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当你念念执着于个体生命“长生”之时,是为“有私”,也就是有一己之私的意思,而有“私”,必不可以明性入道,因为天地是无私的,当你“有私”之时,也就不可以与天道相合。故而,想要长生的唯一方法,反而是忘掉自己,忘掉长生这回事。“无私”方可与道相合,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在道德经中有一章,专门描述了这个问题: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17 21:19:56 +0800 CST  
10 百川汇海

众生含灵,所有的修行,最终路向何方?向何处去?

万流归宗,百川汇海, 所有的河流流向大海才是最好的归宿,当然那里也是一切的本源所在。也即道德经所说的“道”。老子说,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不管你在世俗多么荣耀多么有权势也好,都不如进此道中。

一切修行,不管你的起手处如何,有从气功健身练起的,有从道家周天开始的,有从佛家参禅修定入手的,不管开始是怎样,随着修行的持续和认知的深入,或早或晚都将认识到,你的最终目标是在那个万流归宗处。一切正宗修行,也是以修持者接近“道”的程度,作为修持层次的客观标准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1 10:49:10 +0800 CST  
11 身外炁场的锻炼(一)

一般道家修炼,往往十分注重身内经脉之修,如通周天之类。我想,随着修行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高层次修炼体系被开放和整理出来,功修界甚至普通人也早早晚晚会认识到,修炼身外炁场,也即身外炁(气)场有序化锻炼的重要性。比如在佛家修持中,在一些佛家图画或雕塑上常常看到,佛,菩萨等头顶上往往有光圈,身外常放金光等等,这都属于人身外炁(气)场的一部分。而现代科学对于“人体辉光”的研究,也昭示了人体身外炁场存在的客观性。

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以身外炁(气)场为中介,时刻都在与外在环境进行数量浩繁的物质与信息交换。而身外炁场的存在方式,是以人身为起点,外达于无穷远处。 当然,身外炁场的场强密度分布,是呈现一种类似e指数的衰减模式,也就是距离身体比较近的部分,场强高,离身体越远就越小。这也是为什么在功中比较容易观察到或者通过一些科学仪器间接探测到的,往往是近身的部分。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4 10:48:25 +0800 CST  
12 身外炁场的锻炼(二)

从修行修炼的角度,身外炁场的品质和组态,和一个人的功修水平以及心性状态是息息相关的。修持界有一句话,叫“炁正神清”,“炁正”和“神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炁不正,神不可能清;要是神不清,自然也说明炁不正。这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物质”的辩证关系是类似的。现在的修行领域,往往十分强调“修心”,心为根本这没有错,但很多人通过很长时间的“观照”“守心”等实践后,发现自己修心的效果往往并不好,这和忽略身外炁场的有序化锻炼,只注重“意识影响物质”这个侧面,而忽略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个侧面,不无关系。因为你单纯的靠心念意识去影响身外物质场的客观存在状态,属于一种以“小”制“大”,难有收益是自然的。

较高层次的修持者,能够直接看到你的身外炁场究竟咋样,一看你的身外色炁,灰突突,黑黢黢的,都不用和你说话交流,直接就能判断出来你那心性不咋地。你那个炁不正,神不可能清。所以你看佛家修持中,常常讲炼出来身外有灿然金光护体,这就约定了人家那个心性层次是不低的,如果身外炁场修炼到这个层次,那心性不可能不好,而普通人显然距离这个修炼水平还是很远的。身外色炁,其实还能更客观的描述了一个人的心性。很多人自己心性有问题,其实是不自知的,总觉着自己不错。因为你是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坐标系下评定自己,比如有些人认为人就应该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越自私,越把别人的东西划拉到自己这里,就越对越好。而事实上人的心性好坏,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也就是千百年来正途修行所要求的那些,并且可以通过身外色炁客观显露于外在,瞒不得明眼人的。

从功修的原理角度来说,身外炁场的存在,也是道家所谓“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假设只有肉皮里面包裹的部分才是你,那你这个有限的孤立的物理客体怎样与天合一呢?而身外炁场,其大无外。只有修至于身外炁场与天地相融合,与宇宙无穷远处谐振,才能实现所谓天人合一的状态。(而佛家讲虚空无量,如果修炼只是在这个肉身形体上,那怎样体证“无量”呢?如果说用心去体证,那心依托于什么样的物理存在呢?显然这个心并不是指我们肉体的心脏,也并不是一个理论概念的“心”,而是与某种物理真实存在同在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4 10:49:17 +0800 CST  
13 身外炁场的锻炼(三)

对于普通人来说,身外炁场的分布与人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因为身外炁场分布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身内经脉的运行和存在状态,而人身内经脉的运行状态,又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和运行,最终影响人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健康状态。当一个人表现为身体有病的时候,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其身外炁场分布的无序和非稳定状态。其实,很多很严重的疾病,在你的身体表现出来有病之前数年乃至十数年之前,在你的身外炁场上早就有所显示,而那个身外炁场非有序状态,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才能逐渐影响你的身内经脉,五脏六腑,最后到你的脏器组织上表现为有病。中医有所谓“治未病”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你的疾病还没有在脏器组织上表现出来的时候,提前的给你在人身经脉体系上协调。当然,一般的中医还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查知你的病机。只有较高层次的修持者或者道医,才能在身外炁场的层面上,查知以及协调治疗你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的。

身外炁场有序化的修持和锻炼,除了能起到调节身体健康,固本还元等作用之外,其实还可以抵御外邪,极大的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御的能力。比如说在有瘟疫传播的环境下,有100个人经过合理的身外炁场锻炼,身外有一套有序化的真炁运行机制保护,而另外100人是普通人,那么同样放置在疫区,那前者可能只有3-5%的人感染上,而普通人可能有30-50%或者更高的几率感染上。同时呢,即使感染上瘟疫,前者也会痊愈的更快。这是身外炁场有序化锻炼对于普通人的重要意义之一。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4 10:49:54 +0800 CST  
14 身外炁场的锻炼(四)

身外炁场有序化的锻炼,还有很多不太好描述的益处。因为注意你这个人,其实时时刻刻是和外界各种不可见的,无形的信息来打交道。而有序化的身外炁场分布,相当于一个信息处理器和顺化器,能够更好地帮助你处理外在无形的信息作用。在疾病或其他外在伤害等不良信息作用到你之前,提前将它们化解于无形。

同时,良好有序的身外炁场,也能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顺随一些,或者说在人群当中,有一个相对更好地在位状态。从古修行的锻炼来看,身外炁场修好的人,其实相对于普通人是“点高“的,就是你的运炁好像要比常人要好一些,同样一件事情,你去办理,就莫名其妙的更顺利一些。曾经有一个修得比较好的同修,有一次无意之中,去了亲戚的一个门店,然后亲戚有点事,让她帮着看了一上午,然后就那个上午,她那个门店卖出的衣服,莫名其妙的要比平时多出几倍。换一句话来说呢,就是你那个身外的有序化的物质场,会对外界有一定的良性干预作用,或者从最初级的层面来说,会让你这个人更有魅力或者说更有信服力一些。其实这个原理在现实中也并不鲜见,比如现实中一些大企业老板或者一些领导人之类,虽然不专门修炼,但是也有很强的对外说服力或者领导力,就是接触他们的人,往往会不知不觉间的就信服,钦佩,追随他们,你如果去观察一下他那个身外色炁,往往都有区别于普通人的特别之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4 10:50:36 +0800 CST  
15 身外炁场的锻炼(五)

身外炁场的有序化锻炼,会极大的增加我们对于外在信息的良性处理几率。举个例子,假如普通人处理一百件事情,其中良性处理有20%,中性处理有60%,还有20%没有处理好;而另外一个人处理一百件事情,良性处理有80%,中性处理有20%,那可想而知,经过一段人生旅程的时间之后,后者的境遇和发展等等,都要远超过前者。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件事情的成败得失非常看重,比如职称没评上等等,但从人生整体和较长时间尺度来看,只要你这个人有那个能力和水平,那评上职称也就是早两年晚两年的事情。同样,由于身外炁场有序化,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对于外界各种信息的良性处理几率,所以很自然的,你的人生整体上会更顺随更平安一些。

因此我们说,身外的炁场更有序品质更高阶的人,在人群当中会有一个更好地占位。当然并是说,都成大富翁大老板之类的,但是从修持的原理来说,从信息良性处理的角度,确实在几率上就占有很大的优势。当然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有些人倾向于把这些变成了自己的福德,换成了世间的福禄寿等,但也有些人舍弃了这些福德,而去追求修行问道上的更进一步。很多预测界的修行界的信息都在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要进入一个大调整的时代。而良好有序的身外炁场修炼,会无形当中,让你在未来不可预测的变动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应对和占位。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4 10:51:16 +0800 CST  
16 曹溪法乳,一滴清凉

禅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曹溪法乳,一滴清凉。是说当年听六祖讲法啊,听众就像饮到乳汁,只要一滴,就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愉悦之感。

其实现在流传的“佛法”的含义呢,过于宽泛了一些,就是大家把浩如烟海的佛经里面记载的文字和理论,把那些佛学的概念和思辨,把那些具体行持、参拜念佛的方法,就认为是“佛法”了。于是有人争论,到底哪本经是释迦牟尼的话,哪本是后人伪托的。

固然,这些佛学的文字理论是当年历代祖师所传,也承载着祖师们的“法”。但是也要注意呢,这些文字和话语只承载和占据了祖师们所传佛法很小很小甚至万分之一也不到的部分,而文字和话语背后那个无形的东西,那个无形的作用,才是佛法本质的东西。就像释迦牟尼说的,吾有“正法眼藏”,为什么要用一个“藏(cang)”字,就是说我本质的这个东西是隐在后面的。

真正佛家心法的含义,是指祖师传递给弟子的,那种无形的物质和能量的作用,内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也难以为语言描述的信息传递。所以能够给听众造成那种沁人心脾的真实的体感身受。而假如一个普通人,即使把六祖坛经背的滚瓜乱熟,再去对众人宣说,大家也可以想象,那个效果是远远达不到六祖的效果的。同样一句话,普通人来说就味同嚼醋,祖师说来,就可以点度人心。

现在,关于修行的“知识”,可以说很廉价了,不管是佛家的还是道家的,在网络上,书店里,到处都能找到,以至于普通人也能随口说两句佛家道理,一些世俗的心灵鸡汤也往往引用佛经的话作为依据,虽然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也有很多人,以经书的文字理论为“真”,以自我思辨意识为“师”,希望靠自我摸索,自通于大道无形,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

而接下来的,作为高层功修界对于世人的度化和引领,一种必然的发展结果,是真正的心法传承,会披露于世。这些文字的知识现在不是已经到处都是了吗,那偏偏弄出一个没有文字的心法教学来,就让你站在这,或者在家坐着也行,也不用说什么话,心法作用下,就自然有那种清风拂身,天霖加临,法乳清凉,沁人心肺的感受。这是较高层次修行体系的“心法”本来的含义。是真实的物理作用,润物于无声,度人于无形。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25 22:40:15 +0800 CST  
17 远俗

“在世事中历练”、“在尘世中修行”,现在好像成为了一个修行界的通用语了。近读全真七子之首马钰文集,有这样一段话:

世人执古人句一联:先须历遍人间事,然后搜寻出世机。于理未尽其善。世事无涯无了期,若言历遍却成非,不如识破都无著,自是通玄达妙机。

看起来”在尘世中修行“的说法,在那时候就已经流行了,而马钰指出了这个理论的局限性。曾经知道有一个人,自幼修练,功夫极高而又道基深厚,后奉师命出世传法度人,不得不每日接触世俗杂事人情,渐渐觉着受到世俗的干扰而损坏道基根本,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就闭关远俗一阵子,才能很好的保持身上传承的那个本真的东西。我想说,人家自幼修炼根基如此深厚,尚且都不得不花精力去抵御世俗的干扰,凭什么一个普通人敢于说在世俗中修行呢?当一个人说要“在尘世中修行”的时候,心底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往往很多人心理的重点其实是在“世俗”,而非在“修行”,甚至是假借修行的话语来点缀世俗,美化自己。这恐怕恰恰说明难于放下世俗种种吧。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放弃世俗来加入专职修行是不现实的,但是你起码可以做到尽量的“远俗”,远俗而得清净,培道基。而不是全身心的去拥抱世俗,那样只会无有了期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31 22:31:54 +0800 CST  
18 德与能

德高于能,其能善。能高于德,其能恶。

现代社会,很多人追求个人能力的无限提高,并欢喜于由此带来的各种利益,以己之所能,沉浸于世俗的巧取豪夺,勾心斗角,却忽略了那句老话”以德为本“,最后,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现在流行的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对于修行来说也是一样,而且在修行锻炼的路上,追求特异之功能法术,对个人来说风险更大。古时候老师传法,为什么要考察很长时间,就是要看你这个人在心性德行上是不是过关,在面对各种情况境遇之下,能否保持淳朴的初心。否则轻易的传授,既有可能危害社会,同时也会反过来伤害这个人。

真正能让人在修行的路上,走得安全,走得快一些的,是“德”。

故而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6-01 22:06:24 +0800 CST  
19 神通

一般人受到神话传说以及小说的影响,容易把神通想象成某种基于肉身的特异能力,比如发放外气,天目透视,空间移物,甚至隐形遁相,飞天入地等等。而这种基于肉身的特异能力,在修行领域并不属于“高级”神通。比如在西游记里(西游记里面披露了很多修行的道理),孙悟空的个人特异能力最强,七十二变,火眼金睛,腾云驾雾等等,但是面对如来佛祖,其实层次差了很多,只能俯首。而如来佛祖呢,你看他并不表现这些低级神通形式,而是以其他形式显示超常能力。比如很重要一点,佛祖静坐在那,即可以知遍周天之事,可以观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一种“知” “道”的能力,而这种超常能力,要远比表现点个人特异能力要“高级”的多。佛祖还有点度人心的能力,能让人解脱顿悟。

很多人也许觉着这些没什么“用”,但在修行领域,这些才是高级的能力。因为意味着这个人对于修行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肉身形体层面,而进入了与天地万物同在,遍历天下万事万物的层次,同时也能洞晓人心之微。可谓具有了从极宏大到极微渺之事物的感知和作用的能力。而在历史之中,佛祖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为了取信于人,一定也是显现了他那个层次的超常能力的。绝不是如同现在的某些大师们,空谈理论,空谈心性,以盲导盲。举个六祖坛经中的例子,神秀派弟子志诚去六祖处听法会,六祖当时就知道说: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其灵机如此。当然,这种一般人事之机的感知,并非十分高。明师所能感知的远超于此,乃至可以进入对人类社会整体,以及天地大尺度运化之事的照查。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6-06 15:23:17 +0800 CST  
20 契机

师门所普传,是一个适合于现代人的古道家修持之正宗心法。弱化了形体动作之苦修,而以师门引带加持心法,涵养学员身心为主,以心性功德为首重。 对强身健体,开智发慧,净化身心,增益命源,及至调未发之疾,避已存之灾,顺化命途不良信息,极有裨益。 更于通幽参玄,几道合真,探自然之奥,究天人之秘,自有不世之功。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6-08 10:42:43 +0800 CST  

楼主:dunyu

字数:37937

发表时间:2020-05-13 02:12: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3 15:08:07 +0800 CST

评论数:1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