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为天下正

开个帖,谈谈正以及趋正需要的修。有些,是在《邪不压正》那个帖子里有关修行的部分,有些,会专门写在这个帖中。
谈到修行,平常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因为无法判定也不知道怎么判定一个人的所谓修为吧,往往会被某些不正的理论所影响。比如,一个开悟了的人(假修才会对此乐此不疲,题外话)是什么样子的?就会没有喜怒哀乐啊,跟机器人差不多,一直很平静。导致很多人都会说,我可不要修行,我要当个普通人,不然“人”的样子都没有了。
实际上恰恰相反,一个普通人跟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本来的样子,是差了很多的,修恰恰是把你整得像个人样,而不是兽样。
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的心还是灵性未泯,能感觉到现在世俗洪流中的这种所谓自由奔放,实际上带来了大量污浊的东西,人越来越动物化,野兽化。很多是受西方观念影响导致的。那么人屈从于这种物化兽化的潮流之后很多人就会产生不安焦虑和矛盾感,因为他的本质是人,是万灵之灵,本质层面占位是要高于动物的,这是在整个体系中人本来的位置,很多有灵气的动物修行千年才得个人身。当然这不代表现在的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动物不及人,现在有些人真的是禽兽不如的,有些动物倒是简单,依旧遵守着天地之道,显得比人可爱。
也就是说,人现在普遍追求的这些东西,是有悖于人这个位置的,是让人越来越“低俗”化的。你要坚守一种动物的污浊感和环境,美其名曰有个人样,实际上是对修这个字没有一个正向的认知导致的。
那不管真正的人是什么样,我也不是说就到了“真人”(非道家字面术语,指真正的人)的层次,多少只是往那路上一直走着。即便从我走过的这些路来说,这个机器人感的修行者,不是正确的认知。
中庸说,喜怒哀乐有而不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和”的概念,比较接近于那个正,那个真的状态。
就是说,平素是喜怒哀乐有而不发,没什么事他不会自己在那喜怒哀乐,是一种平静的状态。但是发而皆中节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契机,发出来,是中那个节的,是对的。
比如我们讲怒。大自然有雷霆之威,这天底下的蛇鼠一类雷一打,怕得要死。这就是威仪。人也一样,就是小人猥琐之流,你不能说修行人就应该是时刻温柔美好的,对待蛇鼠之辈和贤能之辈一样的脸,这不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高级心的“道”之度量了,是西方式的一刀切,就不对的。面对不正,邪道,正气就会化成一种威严的存在,有震慑和趋退的作用。这也是我一直在叨叨邪不压正,正的重要性。
那在该发怒的时候发怒,这个发怒导致不良不正邪性的东西得到收敛,它起到的作用就是正向的,是正,是中,是和。
所以引申到管孩子也是啊,现在西方育儿就变成了要当个永远温柔的妈妈,这都是错的,养条白眼狼出来。扯远了。
同时呢,天地的仁慈也非人能所想,不是说非黑即白,阴阳关系是互相长养的,重要的事转化,而不是灭。也即,邪性不正的东西如果诚意趋正,都是可以容的,给它一方容身之地变好去,有待观察。这也是为什么《西游记》里,那些作恶的灵兽,看见菩萨来了,跪下来,诚心忏悔,发心要改变,菩萨就给他们收去了,也没有说打得魂飞魄散。这是仁。你比如黑熊怪后来孙悟空遇到的时候不就变好了。
以前什么样不要紧,真正的助人改变的地方,是不会因过去而“嫌弃”。问题在于要转变的诚意,以及过程中真切的努力。只有这样,遇到正的法缘,是有根本意义上的生机的。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0:55:45 +0800 CST  
有些修行人,外人看起来还挺像个修行人的样子的,甚至受到的肯定和追随也不少,实际也有一些深浅的。
并不是说他们的不是。
但是,人这个本质,此前说过了,是心底无限放大的对应。把它类比到肉身层面,就是心脏那个不断放大不断放大,像素是无限的,你放大到最最小的组成单位来看,一个像素,它每一个像素依然是干净的,这就是极端的状态。
那普通人,看心脏拳头大,有的人心特别黑,有的人心少黑,有的斑驳,这就是个大体的状态。这部分修行人,在心脏拳头大的时候呢,看起来比普通人要干净很多,所以大部分都觉得他们的整个心脏都是干净的,因为他们的感知能力只能看到心脏拳头大,无法更深地“致精微”,去放大来看。(实际上很多也会有感觉的)
那感知能力稍微强一些的,就能看到放大后,这个表面一层干净的里面,其实就灰不拉几不怎么样了,再深入,其实跟普通人的差不了太多。
这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修行法门决定的,无为法是直修,但一般人遇不到,遇到有传承的也基本上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他无法达到直接作用到一个像素一个像素那么高深的水平,只能到心脏皮的水平,那就从心脏皮开始修,一直修一直修,深入下去,直到每个像素。对比普通人来说,连心脏皮都够不上,都在脑子修,甚至脑子都不修,这已经是有传承很正统的路了不是。
但是无论远近,走在路上的人都应该深知一点,就是精进,是修行人每时每刻要做的,这才有可能深入到一个像素一个像素那么细微的水平。
皮干净了,其实真的是没什么用,不要说其他空间,世俗里稍微遇上点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真实态了。所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不能满,一满不仅不能进步,会很快退步的。放到普通人可以看见的层面,就是对的修行人他相对来说,是谦逊的,他起码知道跟天比自己连蚂蚁都不是,不会自负到不可一世。那些自负到不可一世的,连这点最起码的认知都没有,那就缺少一种正态的基础了。类似于在这条路上走路的姿势都不对。退一步说,即便往下看,就是跟普通人比,他们不是高一些些么,虽然有一点距离,但这个距离并不是用来抬高自己的。站在这个高一点点的位置上,可以比普通人多看到一些,如果每个人都看到这些,部分人的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对我而言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心疼和无奈,而不是“我”的砝码。
“我”这个东西,是动态的,当然,后天上思维很固化很狭隘的人也就那么一丢丢大,基本上看不出来动态了。它不是你给它加了东西它就变大了这样的逻辑大小。所以自我抬高实际上是反作用,会让“我”的范围变小。那这种心态和举动跟原本要做的,通过修行不断扩大本质“我”的范围,去感受海阔天空,是相悖的。但它是一种世俗惯性。
所以这种心态在修行路上,还是偏俗态,也就说明这个人偏俗。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0:58:27 +0800 CST  
但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呢?同者相吸,很多人正是喜欢追求这种“碾压”他人,高人一等的感觉,所以才以“被碾压”“低人一等”的状态处之。就是媚上者必欺下。
所以,我还是要唠叨,正心,正心,心底尽量不要有乱七八糟的东西。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0:59:16 +0800 CST  
人这辈子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学》里是这么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实际上开篇这几段就是《大学》的核心,就像《道德经》一样。大学,其实就是很朴素的说法,传统文化的这些经典很少用华而不实的修辞方法,绝大部分是朴素的大白话,以及取象和类比,这是由它本身的高度决定的。但是现代人都觉得是夸张,因为理解不到那个高度了。
说回来。大学,就是指大,学。就是一个人长得稍微大一点,六七岁,就要开始学习了,作为未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基础。学什么呢?最大的那个学,就是大学。学什么,怎么学?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者其实指的是一个东西。明白明德是什么东西,与天下之本和光同尘,达到至善的境界,其实都是一致的。后面五句就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第三段指出来,知道事物发展背后统一的那个规律,就近道了。
古之智者,他没有说,大学之道,在发家致富,在光耀门楣,在尽其私欲。这些现代人从小就开始教小孩子“知识”“技能”以求日后能在人前显耀的东西,经典里是没有的。大学之道让人学“根”,去探求事物背后的那个规律,而不是规律作用在万事万事之后,万事万物在特定历史背景时代发展下发展轨迹中特别细碎的部分。那细碎的部分探索真能掌握,还属于“道理”,可现在教的连道理都不是,是道理在实物质时空扁平化的某些不完整对应,并奉为圭臬。
那怎么才能去达到这个“大学”的目标呢?
下面写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说一说“意诚”。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0:11 +0800 CST  
诚意,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心底朴素地想要(接近也好,获得也好),很诚恳的态度。很多人在寻找法缘的时候,因为他知道人应该要诚意吗,就说,我心特别诚。
但是呢,实际上真正做到心诚意诚的很少。很多童话故事,寓言故事里都有。比如,传说中某座山里有个宝贝,你只要能找到它,它就会帮助你实现愿望。人乌泱泱地去了。路上遇到很多考验啊,还有很多是指路人化身的白胡子老头啊衣衫褴褛的乞丐啊吓人的龙啊可怜的老婆婆啊什么的。有些人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条大沟壑,没路了,就回去了。有些人呢,等着。等着等着,等了很长时间,忽然两岸之间有一方梯子可以过去。有些人踟蹰了半天,回去了,觉得太危险,不划算。有些人走过去了。还有些人,说,我心很诚,但是我不喜欢爬梯子,你能不能弄个电梯下来。实际上这是我遇到过的例子中发生非常多的,以至于我都无语。
这一类人是这样的,枯坐在某处(还不是正经的打坐站桩等),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自己瞬间就超凡脱俗变成个圣人。就算天上真的掉馅饼,你也得走几步跑到那个对应的圈子里是不是。心是真诚,是这个诚:沉。
说白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不肯付出自我的分毫,不肯改变固我的一处。天道规律是绝对性的,是公平的。本质层面对等的付出就有对等的回报,因为道无亏输,同样的,无付出有没有得呢?还真有可能。怎么来的呢?损德。德是什么?这个无法在这个帖子里用语言来完整定义,总之,它是人之基石。
自己“沉甸甸”但坐等“羽化成仙”的那些,属于痴心妄想了。实际上他本来也没什么,我以前写过很多,就那么些低级的物质,守着那些,生怕别人抢走了,生怕流失了,生怕自己吃亏。天下之大,人的选择还是自由的。在他的世界里他吃不了亏。但客观看,亏大发了。他自己高兴呢。无可奈何。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0:30 +0800 CST  
那怎么才能诚其意呢?《大学》后面也有指导,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就是你不是没法笃定地知道那座山上有宝贝,因而意不诚么,还有一种通俗可以做到的办法,就是格物致知。
你先格物,就是你把任何一个事物,格,格,格,格到最底,最核心,一直到那个“致知”,对它有个知识性的极度的了解了,然后再找。
实际上这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最后就是发现所有的事物往深往里走都有一条路,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一个“共同”的区域。到了这个区域,你就能意诚了,因为当你看见那些浮于表面的东西的时候你知道人家还在外面,但你发现这个区域的东西时,就会有感应,心里就明白了。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0:48 +0800 CST  
实际上你说人的一辈子干什么,一步一步说了这么多,大部分人就是觉得家庭美满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就是毕生所求了,怎么那么难。
对,因为家庭美满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是浮在外面那一层的现象,把它比做地球,它就是地表的样子,但是格物往下深钻,到致知,致知在地心某个地方。你得知道这个地表下面的地心的样子,那里对应了,就对应了。
所以大学之道也没有说,大学之道是给所谓修行人而不是给普通人的。每个人,既然想要齐家,修身就是基础。
很多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某件事,有匠人精神的就会钻到地心去,发现原来背后是通的,再从地心出发,往真正的路上走,往海阔天空的宇宙走。所以匠人精神为什么也是美好和可贵的。
更多的人,就是格不了物,也致不了知,心气很浮,要得却很多。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1:05 +0800 CST  
然而终其一生,实际上都在表面转圈。
离心很远。
所以为什么,不幸福。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1:21 +0800 CST  
人之求的那个极致存在,是远高于人的,你既然要去,知道,看一眼也好,成为也好,得到也罢,总之是跟它趋近,你肯定得从你原来的位置出发,往那个方向走。出发了,往哪里走尚且是个问题,何况出发都不愿意,等着它“下降”于你。且不说不可能,即便你真的坐着发现有东西“下降”主动来找你了非你不可了,那肯定不是。物以类聚。可能性大的情况反而是因为心底的脏招来的不正的玩意。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1:45 +0800 CST  
遇到几个精神有些轻度问题的人,因为反应不同,最终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有的奔着崩溃的路去了而不自知,精神疾病本身是由某些特定原因引发的,先天也好,后天也罢,都不是简简单单世面上的药物或者方法可以治愈的,后者还没有找到病根。那么在自我快崩盘,四眼望去又没什么路的情况下,人容易陷入一种绝境,这种黑暗的绝境里的感受是他人不容易共情的,所以大部分精神有点问题的人对他人都有种天然的敌意。自己可以顺的范围非常小,体现出来就是别人随便就容易踩到他的雷区,然后他就炸了,爆了,突然地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狂躁和愤怒。一开始可能他自控能力还可以,多数时候处于别人察觉不到的“正常”态,但随着自我脑部信息跟心理层面不匹配的加剧,这种可控性会越来越弱,逐渐为外人察觉。
插话,所以不要自己瞎弄脑修,不如不修,不得法就会精神出问题。精神出问题后,因为自己认为脑修是对的,还会偏执,挡着,就是说连药都进不去了。他会以为来救他的人是来灭他的,因为要把他那部分不对的赶走,纠正啊啊。是天地不仁吗,不是的,是人自取啊。
但并不是只有每况愈下那么一条路。最近有个姑娘,心性实际上比较简单单纯的,但是后天经历导致了轻度的分裂,她心气平素是稳定不下来的,就是看不进什么略微复杂的东西,别人说什么也没有耐心去倾听,大部分时间处在自己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遇见什么事就炸了。但是这个姑娘因为原本心地还可以,虽然脑部混乱,但心这个接收器还没有被后天的那些遮挡住,她可以感觉到人的好坏。她因而就能感觉那种正的柔的顺的那种“治愈”性质的存在。然后她不是听不进看不见什么理论方法,但是心底觉得对,奔着就去了。她也就会因为这份简单,得到恢复。其实人在处于危急或者大难之时,心会有强烈的自救信号,但人的大脑后天认知要是太大太障碍,就看不到了。
所以,不要脑修,不要脑修,不要脑修。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2:50 +0800 CST  
总想跟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认知心性决定了他看到的世界,而不是世界本身。所以提高认知、修正心性就是为了观察到客观世界本身。
比如,有个人,他对我很感兴趣,一路追着看追着问。除了心性比较脏污的,一般我也就有问必答,能让人的认知正一点是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是成长的。
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不是了。就是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本就是劝人这句,也因为这句受阻。
就是说白了无论我说什么,并不能真正改变别人。能改变的人自己就已经在找了跟他说话并不费劲,不能改变的人你拖着他也变不了。
就比如这种功能异像法术之类,最近有本书拍的片子叫陈情令很火的,门外人看热闹,觉得这种术法好厉害,憧憬得不行不行。
实际上这种导向是错误的。
一个人,对于“我”这个有限范围的无限增量本身,是有限的。就是说,你这个人的“我”,这个本质存在水平本身,就决定了你的层次天花板,此后所有的一切都在这天花板之下,在狭隘的这个“我”的范围内。
追求术法功能异像,无论在世人眼里你有多厉害,无论多厉害,无论,他的心性出发就是“我”的增量,天花板本身就不是高级的。不知道能读到这段的人能不能理解。就是真正修行路上,一个人的自我增量到了一定层次,是全部要灭掉的,灭不掉就是修行路上的休止符。那这条路也就走了那么一小丢丢。但是因为跟世人近,所以博得的关注和认同是最大的。但你去看天,你去看最终的那个目标,离着是很远很远的。
那一个人的心底始终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的“我”,为了他自己,以前我读西方神秘学的时候有个提法,叫小我,离超我尚且还很远,更不用说天人一这种层次。
所以普通世人,你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一个人的修为层次,那这个也是个很简单的方法。他虽然很厉害,但他练得练出来的东西都是有意无意为了显示他很厉害,实际上是很低的。就是这种相对性。
物质的角度来说,实物质世界,你肯定实物质或者实中虚更能凸显出来,高五十米嘛,地上的人看见在天上了。但先天的物质,虚物质,是普通人观察不到的。现在鱼龙混杂,不要被表象迷惑。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3:56 +0800 CST  
所以说,你说什么根本没有用的,包括你认为你理解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也是没有用的。修为是有客观依据的,高僧大德和真正在高处的人从绝对客观角度看到的你的客观水平,才是真实的你。这个真实的你可能会比较浅显直接地表现在你的为人处世而不是言语上,如我楼上的邻居,虽然信佛,但是天天夜里忍不住对着妻儿谩骂;也可能因为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需要某些放大的契机才能了解如龙泉寺的前主持。这些并没有什么好坏,每个人都需要客观认知自己,才能从那个地方出发。而认知自我恰恰又是最难的,真正改正又恰恰也是最难的。而所谓修,就是有可以客观认知自我并且改正自我的契机(法缘),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情,都是那个根处种子处体现出来的放大的让你看见的东西,你看见再去修正,根本层面作用化解,然后就改了,这么一个过程。
很多人都说,生活是一场修行,实际上没有法缘这个基础前提,生活就是生活。你看不见,看见了你也修不了。不要以为你觉得你在修行你就在修行,你只是觉得在修行。
而有了传承的修行实际上是无时无刻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11:06:31 +0800 CST  
说到“厉害”,实际上对于修行这样一个未知的领域,相比较普通人而言,任何修出来的东西都会显得“厉害”,因为普通人没有么。人无我有,不很厉害。
在这些修行人“厉害”的各种传说臆想揣测里,往往比较炫目的,可以拎出来展示的,最为人津津乐道。你比如打坐,坐着坐着腾空离地五米!厉害死了!念佛,念着念着口吐莲花!厉害死了!天眼一开,看见人看不见的妖魔鬼怪五颜六色,厉害死了!。。。如此这般。追随者甚众。
实际上,在真正的修行者心里,应该没有自我厉害这种心,所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练出来什么,无意于向外展示和显露。修为高,虽然对应的功高,更对应的,是责任和担当。功越高,担当和责任越大,如履薄冰。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世俗位高权重者,乃皇帝。皇帝在普通人眼里,权力大如天,名利厚重如山,一句话可移山填海,厉害不厉害。但在贤君心中(之所以强调贤,是因为功修对应的是天道,修为高必然贤),日日心中挂念是天下,一念不慎,一方遭殃。所以如履薄冰,哪有一分心思在玩弄显摆权力能力上。权力能力都是用来治理天下的。
恒常的东西,合道的,其实都是朴素的。道不远人,就是那些真正的,可以在每个人心底激起共鸣。世俗有种说法,叫精神不死,有点类似。前几天我老父来京,执意要去毛 纪念堂,排队两个多小时,就为了看一眼毛 遗体。天安门广场上每天几个小时几个小时数万人来来往往,至少证明了其精神的确是受万人敬仰,与一芥莽夫之境界是有区别的。
就像武侠片里经常出现的,你心性不好,练个啥都会走火入魔,往往那种憨憨呆呆实实心性比较纯良的角色,无意间会得到真传,成为“厉害”的人物。当他“厉害”了之后,就去做他现在这个能力应该做的事,去解更大的结,平更大的范围。
实际上呢,在成为“厉害”的人这条路上,就是无止境的。得到了一点“厉害”之后呢,不要说珍惜显摆,而是心不动赶紧化掉,不化掉就堆那止那了。这些没有老师指导和法门传承,都是做不到的。
自修,有可能会瞎鼓捣出来了一点“厉害”之物,且不说正邪危害,后面该怎么走,就是上面这段。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3 22:57:23 +0800 CST  
可能有人发现,我并不喜欢在帖里面说可能很多人都会喜欢的功景,以及在一些跟普通股视角有些差异的观察视角出发,可能会观察到的一些不同处。那些,对普通人而言是未知,未知总是有些神秘的色彩,对于神秘,人们总是有一种猎奇窥探的心理。当然,有些人会切呸一声说因为我什么也没有,这么说也行。
又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要找个人过日子,但不知道跟这个人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呢。那开始找对象时,很多人不以“自然态”,就是是一种营造出来的形象吸引到别人,或者说是故意把最炫的那部分拿出来吸引到别人,这样自然概率就大。但是不是对应着恩爱持久呢?你结婚以后,还能装一辈子波?你那最高水平之后,别人对你的期待值是整体那个水平的,结果发现越往后挖越糟心。就不是宝藏男孩宝藏女孩了。人的视角也决定了他的取舍,现在的人都图眼前和一时,所以很少去沉下心来看看对方的客观水平。婚姻尚且几十年,大家都觉得漫长,修行也是。走上一条路且能一直走下去,就是一颗简单的初心。非要拿炫目的东西来吸引才能来的人,心不够正和朴素,没有那样一颗简单的初心,实际上也走不远的。
另外,从真正的修行角度来说,首先不显摆不代表没有,可能在漫长的几十年婚姻中,过了十年你忽然发现对方令人惊叹,但又怎么样,你赚到了呗。其次,具体的功景之类,实际上对应的是有些有为法门比较严格的一步步走上去印证的方式,他就那么种方式,本身也不是追求的东西。而对于无为法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不同的。天地间,虽然是一个道,一个宇宙规律作用在万事万物之上,但实际上你看地球美好在哪里,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特别美好,万事万物在道统之下可以呈现出它自己独特的样貌和方式来。这也是天地博大之处。同样的,无为法心法本身就是从很高很古的源头处来的,它的博大也非普通人和一般修行爱好者能想象,身(法身)处期间,就像是鱼归海鸟飞天,至于个体的小鱼小鸟它对应的变化和感受,都可以是不尽相同的,但本质是一个。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就像中医开方,实际上是一人一方,但开方背后是一个东西,是对你这个人本质客观评估后,施加一个对应的力。就像先描出来你是个怎样坑坑洼洼的形状,再对照那个完整的圆,给你凑一个反坑坑洼洼的力上去。同一个东西指的是那个完整的圆,而不同的指的是每个人坑坑洼洼的不同。所以你用同样的作用力施加到不同的坑坑洼洼上,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达不到人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圆那样圆满的境地。
无为法的心法就类似于这个完整的圆(只能取象,类比,读者自斟吧),作用于每个不同的坑坑洼洼,在这些坑坑洼洼向完整的圆逐渐恢复的过程当中,会发生的变化,理论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去告诉别人,你修行了,你的左上角凹处就可以变平,观察角度有一点就不同了,比原来广阔,原来175度角那个地方的风景你从来没见过,可美了,我告诉你是那样那样的。你说错吗,也不错。但对吗,不对。
因为那个不一定是必经的路。不一定是具体到每个读者必经的路。在这个方式下,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最后的那个圆满以及往那个方向正向的变化。具体到变化本身,可以有些趋同,比如某人跟某人心性部分接近,也可以千差万别。
那你搬着凳子等着我讲各风景区的风景,可能要失望了,我一直在讲路。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4 09:48:02 +0800 CST  
另外呢,就是修行涉及到的空间甚至时间,与这个肉身所处的是不一样的(指真修途,非臆想),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就可以看见不同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里经常会有“取象”,就是你从这个角度看,是这个东西,对的。从那个角度看,是那个东西,也对的(指经过矫正后的正观察角度,非普通人之不正视角)。那你说你的观察对象本来,是这个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呢?都不是,比这些要博大得多,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本来是那个常道,可道之处,最多一些取象比喻,但不是本身。可能比如道德经这种可道还是属于道理,就是虽然扁平化不对应也会被人曲解,但总归还是对的,那其他乱七八糟的那些修行书,本来写的人水平就不咋的,再加上你的曲解,歪到西伯利亚了。所以在修行之前,正心诚意,读一些经典之作积累些认知比较好。
不要说观察到那个本身,就是零零星星体会到一点点正的,就足以震撼到让你觉得你曾经面对的那些索然无味,低级庸俗,世人趋之若鹜,就像粪坑里的蛆。爬出来了呼吸到了一口新鲜空气你会惊讶我原来这么臭。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4 09:58:40 +0800 CST  
所以有些没有法门的人,读了些书,知道比如钱财身外之物啦,私欲不可取啦,处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做不到”的境地。有的人呢,自己就开始尝试磨瓦成镜,很多的。你一问,很多人都说自己在改自己,自己在修行。
就比如去私欲这个,不自私这个。他本来就是自私的,人本来就有一个我,基于那个我开始对面这个世界,他的惯性就是自私的,不过程度大小不同。一个自私的人要拼命的不自私,本质层面又没有人教,他只能脑修。就是一件事情来,先是自私的这个本体直接反应,反应完了之后呢,大脑开始运作,开始反省,哎呀,我不该的。脑修到一定程度,那个反应时间会越来越快,有些甚至会觉得本体反应就是反省的那个了。除了他自己,别人都知道他没有真正变好。
这个很多西方神秘学或者心理学的拥趸后来的路就是这条,当然,西方神秘学还有一些因为心性不正转到神神叨叨的路上去了,其实比较危险,比如自己梦修啥的。梦修以后有机会再聊,今天不铺开。
有的时候劲儿对了,心底也比较深刻地认可了呢,就能从脑思维转化一点点点到心里去,会有一点点变化,但相对于他本质那么一大坨物质来说,微乎其微的。
还是拿这个蛆做例子(略有粗鄙,见谅。实则个人觉得这个例子还很恰当)。有一天,有条蛆听说蛆都是很臭的,要不自私,不沉湎等等,慢慢爬出那个粪坑才能不臭,才能闻到芳香甚至羽化成蝶。但他又陷在粪坑里,怎么办呢。它要把自己从里面拔出来,你见过沼泽里的人自己爬出来的么。
法门就是那个从天上下来一根绳子,拉你一把。正心就是你得头望着那个正的地方,从那个方向来的绳子你才看得见。你得有那颗心,就是有手伸出来,才能拉的住。
之所以说自修基本不可能,是基于现在这个人天关系决定的。古代有古代的时代背景和人心状态,跟现在是不一样的。不恰当的例子继续来说,就是古代大家还都不那么“蛆”,都还是蝴蝶的幼虫多,粪坑呢,也更多像是泥坑,虫呢,还是在坑的面上比较多,不像现在都深埋在里面。有些比较干净道心坚定修行了几十年的人,可以自发做到部分的。即便不出来,也处于一种在绝对层面虽然不那么高级,但还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的感觉。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4 10:21:17 +0800 CST  
所以说,修行实际上就是使一个人本底变好的过程。当然,你从专业的角度说,德啊,功啊,去处啊,层次啊,这些都是细化的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多算个谈资,本来也知道不了真正的,知道了其实也没什么。道也不可能因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了就有什么改变,就是你是啥就是啥,该去哪就去哪,你哭着喊着都没用。收回来,首先知道它的标准是什么,再对照那个标准,将自我向其靠拢。就这么一个过程。普普素素简简单单的。你那么点小花小绿,再大花大绿,还能在道跟前显摆不成。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4 10:30:57 +0800 CST  
可能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少的是一份天然的敬畏心。就是现在所谓西方自然科学发展了,认知到的东西角度不同,觉得没有什么人是不能的,人类的这个位置被空前的放大。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越接近反而也是越明白“道”的存在。因为它就是存在着的,你要是越走越远,实际上反而是不科学的。这个道,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比较接近于一种大统一的,但我不太喜欢理论这个词,因为太小。它是一种本质和规律的整体性,更接近于宇宙规律和法则。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他是学医的,当然是西医。有一天,我们在吃午饭的时候讨论人类疾病的未来,比如对病原体的研究什么的。有些不是西医专业的同事,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觉得未来科技手段一定会更先进,人类的寿命一定会更长。你看我们现在克服了以前那么多不能治的病等等。我就闷头吃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嘛,言论自由。但这个同事眼神反而凝重说,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比如我们西医对病原体的研究,永远是滞后的。表面上我们攻克的课题越来越多,实际上新产生的课题更加多并且更加深刻。我们如果做不到前置性地去研究,而是永远在研究“病”本身,是研究不完的,也无法真正进步的。
我这时就抬起头来跟他说,你西医学得不错。中医就一句话: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治已病就已经落下乘了,不管多先进。
不过人家还是在西医范畴内的,有些话也不能旁通。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4 10:41:50 +0800 CST  
不得不说一下道统。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在于曾经的文明,的确是建立在高度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道统之基。也就是以一个绝对客观为准绳。
所以,殊途同归,万法归宗,最终都是那个客观。叫什么名字,怎么取象,各有不同,但客观就那一个。
修行人最重要的,把自己的本质弄干净了,修正了,不要离根太远变得不像人样,一步步走,每走一步就对应这一步的功,认知,水平。。。客观不到那一步,无论你说什么,怎么忽悠人,明白人一眼就明白了,因为到不到一个地方,看没看见真的风景,跟书读多了,道听途说多了凑起来的游记是有根本区别的。普通人看不出来,因为都在下面,但是上面的,也有无数啊。
每一步位置,都有在这个道统之下这一步位置可以做,该做,能做的事,做好这点,就是各司其职各按其位,则天下皆自然,我皆自然。原本就没有什么高低,只是根据占位分工不同,但“人意”狭隘,觉得高就是高,能就是好,硬要去干不该你的事,反而是损德。举个例子,原本你这个人的心性胸怀和水平,当个科长挺好挺适合的,你非要去当处长,实际上你没那个能耐,最终你那个处就不是管理很好的,你因为一己之私为更大范围存在之好添乱。而当你在科长之位做的事,磨的人,都锻炼到了你成为处长够格,就自然可以上去。以德和心性为选择标准,这个不是世俗标准,是正统修行路上都该明白的。不是以功,不是以人意。
殊途同归是一个本质层面,普通人看到的相层面,这个时空,是多样化的存在,多样化是可以都为正的,只要本质是正,同时表象趋同也不代表都一样,本质可能迥然不同。所以执着于世俗生活里的这些“概念”啊,样式啊,都没用的,因为你压根不知道前人在说这些概念时候背后的那个层面代表的东西。对有些门派来说,祖师爷的话其实你根本没听懂,你执着的是你理解的祖师爷的话,不过没有祖师爷出来跟你对峙而已。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人之初来是一致的,但毕竟根器有别,的确好的根器不多,但无论上中下,入门只代表着你只是入了门,而不是祖师爷的水平。祖师爷的水平也不代表道本身。有些人,肉身层面刚所谓”皈依“,且不说皈依了个啥,本质层面实际上是很难改变的,类似有些人能入定然后略微观察到我说的本质层面的一些些事和样子,但实际上不仅要观察到一点点,要客观观察到整体并且改,你说难不难。对这些法门来说,相当于于很远处施加一个力,虽然方向是对的,但是要撬动到核心,需要极其坚定和精进才能有所成。在这种条件下,你肉身做了什么,对心性层面几乎是没有影响的。并不是说,你皈依了个什么,你就对应的是个什么,好像你皈依了佛门,你就懂了佛法,你有了度牒,你就合道了。你入了某个门派,你就有个祖师爷的水平。这条路长到你无法想象。但是,很多人往往知道了一点点,就开始宣传这个那个,应该这样那样,因为要积累功德嘛,因为要帮助这个天下变好嘛,因为要度化世人嘛。
但此时,从本质的角度来看,他恰恰还仅仅是个需要度化的世人。而他分享的,往往并不是自己修行之路上真切之所得,这个真切之所得,因为道统的缘故,实际上只是层次有别,方向和东西是一致的,不是互相排斥的。所以明眼人是看得出来的,但没有经过修行的人就不好分辨,那他就是误导了世人,还有个啥功德。再说,上德不德,实际上没有那么刻意的发心。改变自己尚且是那个难度,改变别人更是难上加难,你想拉一堆粉丝,告诉他们世界的真相,他们就被度了,心地就改了?他们无非就是看了一些不对的玄幻小说而已。你的发心实际上不是功德,是粉丝,是与人的那一厘米距离高度差。
我写这么多,没有啥好看的,那为什么我能笃定地站在这里?因为我背后的门。那是可以真正改变人的地方。自有其可以笃定的基石在。至于我个人,看官如何看待不是很重要,因为我个人对标的也不是某个人的看法,自然有我的应有是不是。其实这样人会活得非常安心简单。但道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就跟法门的占位和高度有关了。越高,就越接近那个本来。
道统道统,是统的。越高,越接近,越统。越低,越杂,越打架。以上面某楼的地表地心为例子,越是接近地心,越是离得近,发现我跟你好像越来越像了,越在地表,越不同,越是浅,越是离得远。
所以,天下之大。精进为要。君子察同,小人察异。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4 15:03:53 +0800 CST  
附体一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归结到中医的核心医道层面。它的本质应该以其正正其不正。简单来说,层面不一样,这个是在本质层面的一个原本不是你范畴的东西,忽然来了,怎么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把道理放到肉身层面,其实是一样的。比如,你的身体忽然长了个东西,那东西很烦人,影响到了你的日常起居。西医的比较局限的方法呢,是给你做个手术,把它切了或者拿了。完事。
可能你会发现过一阵子怎么又长了啊。再切。再长,再切。谢天谢地好像不长了。但是人的元气呢经过这么几番折腾也伤得七七八八,它不是不长了,它开始损耗最根本的东西,变成一个你的角度看不见但是实际上往本质损耗的角度走了。就像有的人感冒了能自己好,有的人感冒了身体机能不跟外邪打架,因为内里的东西已经打不过了,来一次受一次,堆积起来往亡阳之途奔了,隔很大一阵忽然得了个大病一命呜呼。有人说那人身体一直很好的啊,怎么忽然得了个重病,重病从来不是忽然得的,它要攒好久,不过攒的时候你不知道罢了。
回归到这个解决外邪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不一样,他能相信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各有缘。这个不一样其实说深了也涉及到人的物质本底的问题,不铺开讲。单讲外邪。邪在客观世界,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文化浸染的大环境下,可以说遍地都是。那为什么是你得而不是他得这个外邪呢?
简单来说,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外邪,也即道理放到肉身层面,好像天气忽然变化了,季节转换时期整体环境有个大调整,中医讲的六邪比较大,人不懂得不能顺其自然,得病的人多。类似流感。二是内邪。一个东西反复在一个人身上出现,或者相关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一定是跟他本身有关。即他老感冒老感冒,那就不是天气的原因了,是自己的问题。内邪作祟。即那些不干净的东西过来,跟你心底不干净有关。叫两相呼应。外邪敲门,你里面啥也没有,守得死死的,不会进来。它身上带着你曾经好奇甚至憧憬的东西,心一动,就赖上了。比如有些人钻研法术,钻研异能,大德反而不一定会,魔啊鬼啊不正的那些,反而呼呼的一堆堆。根本的原因,在心性之中自我太重,视角太狭隘,他眼里没有别人没有天下啊,只有自己,不只这样,要把自己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常人有这种心性心底呢,邪就有缝可钻。所以不要怪外邪,是你自己招来的,你不是喜欢那些呢,那些就是不正的。
所以从医道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在自己手里。中医讲阴平阳秘,这肉身就铜墙铁壁,外邪进不来。本质层面也一样的。不同的是,本质层面是心性,是一个人的心底。你要做到心底干干净净,没有不正之处,自然就没有什么能侵扰你,另外就是来了东西你自身的正也足以把它化掉转化成正的东西。
现在有些医者,或者修行的人,对于通过医道来积累功德也有误区。认为救人就是功德。
这话本身是不错的。放在古代,救人就是功德。但现在来论,你救的是不是人?你怎么救的?
医者,稍微深入一点,会知道一个人生病,尤其是大病,常年慢性病的根源,是跟他心性相关的。那么医者通过治病这件事,一方面是药物和功力(没有功力,药物也可)的作用力,更重要的是患者在就诊过程当中心态放低,然后“遵医嘱”。一个有治病之能的人,他对于世界的认知比普通人是接近客观的,通过他对病患性格,习惯,脾气的劝诫,达到病患自我修正的目的,离修正心性虽然远,也是趋正的,从长远来说对这个病患少得病有益,病患更遵守自然之道对天下有益,故有德。在这个治疗矫正的过程中,不说功力(因为不是普遍存在),医者是消耗他的时间精力和心力的,那患者的心里趋正一点以及付诊金就是对他这个位置做的事相对的换算补充,便于长期开展。
那不正的状态呢,就是医者看不到得病的根本和病人的心底状态,单纯为了救人救人。不管人家服不服信不信,自己蛮干,甚至损耗自己修炼多年来之不易的东西不顾。患者呢,小病看病还肯付出,大病大因果反而盼“慈悲”,觉得该他的。果背着,因不肯改,甩锅到“慈悲”的医者身上。就算收了等价的钱,拿功换钱,对于修行人来说也是非常低级的,不是初衷,而是要看病患心底有没有认识到不正导致的病,有没有真心悔改,能不能改,听不听劝。
医者认知略高,位置同样是略高,你得守着那些正的东西,才能平别人的不正,不能媚俗。跟别人一个水平了,拿什么来治疗?


楼主 无涯无涯亦无涯  发布于 2019-10-26 04:37:57 +0800 CST  

楼主:无涯无涯亦无涯

字数:118938

发表时间:2019-10-23 18:55:4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2 08:40:08 +0800 CST

评论数:4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