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珍真解《推背图》之二

【原创】 释珍真解《推背图》之二(唐 中)



第四象 丁卯 否





谶曰: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振羽高冈, 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
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谶解:
“飞者不飞” 鹦鹉本为飞禽,谶言 “飞者不飞”意 ,是以武后威势,登基后本有心立自己姪儿武承嗣或武三思为太子,以光武氏之宗,然能纳良相狄仁杰谏,打消此意,在篡唐路上没有走得太远,也即说这只“鹦鹉”最终没有飞起来,不然,中国之历史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走者不走” 张柬之等五人同为狄仁杰所荐,均为忠贞廉洁之士,本应不屑于伪朝为臣,然他们之所以没有离武后而去,是因为他们以狄仁杰为师表,表面为武周效力,暗里却在共谋反周复唐大计,后来果成其事,恢复大唐社稷;
“振羽高冈” 言喻武后在位前后,颇有一番作为,虽拔扈嗜杀,然能任人以贤,始创开科取士,广召天下人才,“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凿凿政積可观;
“乃克有后” 一指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能克制己意而纳狄仁杰等重臣谏,保得唐宗后继;二是指武后临终前遗嘱:“归宗庙,去尊号”,这就是否定了她自己所建立的‘大周’,而只保留了太后名份,谥为"则天皇后"。

颂解:
“威行青女实权奇” 传统中老年妇人着青衣,青女即指武后。武后自高宗麟德元年四十一 岁垂帘听政,威势与帝无异,时称“二圣”,自此威亚群臣,对撼动自己权威地位的人和事决不手软。
“极目萧条十八枝” 武后威武,先后杀人无数,至天授元年改唐为周,武后称帝,李唐宗室几被杀尽。
“赖有猴儿齐着力” 公元705年,周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五人趁武后病重,帅左右羽林军讨乱,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通事舍人张景雄伏诛,徙太后于上阳宫,复中宗皇帝位。
“已倾大树仗扶持” 以张柬之等五人之力反周复唐,扶唐室于已倾。

此象天地否 为天地离绝,诸事不通之象,应武后晚年皇权难继,政路不通,大周不再;互渐,应武后年庚渐长、身体渐衰,朝中复唐之势渐旺;变卦泰,征返周归唐顺天应人,逐步走入开元盛世,而对于武后来说,能够“归宗庙、去尊号”不失为最好选择与归宿。

图中鹦鹉喻武后英武,五猴则喻指张柬之等五人之精明。


第五象 戊辰 观




谶曰:
杨花飞,蜀道难。
截断竹箫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颂曰:
渔阳击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塟金环。

谶解:
“杨花飞,蜀道难” 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与安禄山有隙,公元755年,杨国忠命京兆尹围安禄山之长安皇赐府邸,搜察安禄山造反证据,捕其宾客,尽杀之,安禄山遂于范阳起兵造反,很快陷洛阳并于明年正月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六月,玄宗命潼关守将哥舒翰进兵洛阳,兵败致潼关失守,玄宗弃长安奔蜀,至马嵬驿,将士以祸起杨国忠而杀之,尽屠杨氏,至杨贵妃,左右之意未决,有敢言者奏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掩面使牵而去,仓皇展转中绝于尺组(腰带)之下,唐玄宗旋即奔蜀,此即为“杨花飞,蜀道难”。
“截断竹箫方见日” 众拥皇太子李亨于灵武称帝,是为肃宗,“箫”字去竹为“肃”,故谓“截断”。肃宗立,结束玄宗怠政,号召平乱,天下太平有望,故称“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直至代宗广德元年,史朝义走投无路,自缢于范阳城外,天下始得太平。更无一吏:谓无“一”之吏乃“史”字,指史朝义,意即安史之乱直到最后没了史朝义才得平伏。

颂解:
“渔阳击鼓过潼关” 今天津蓟县古称漁阳(因其址在渔山之南固名),安禄山做范阳节度使驻军于此,其造反即从漁阳起兵,故曰‘渔阳击鼓过潼关’;玄宗不听“固守潼关”之策而有潼关之失。
“此日君王幸剑山” 帝王到什么地方称“幸”某地,“剑山”二字切音为“川”,“幸剑山”即为去四川,也就是玄宗为避安史乱去了四川成都,是为“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塟金环” 木易即“杨”字,山下鬼即马嵬驿之“嵬”字,“塟”为古“葬”字。意即杨贵妃死并葬于马嵬驿。

此象 风地观,风行于地,疾走之象,故有玄宗疾奔四川;互卦剥,为剥落,应安、史之间、安史各父子之间的谋篡事;变卦大壮,众拥太子于灵武称帝,危乱之机,亦属壮举。

图中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函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于地,指杨贵妃死于马嵬坡。




第六象 己巳 剥




谶曰:
非都是都,非皇是皇。
阴霾即去,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
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
一二年来见太平。

谶解:
“非都是都,非皇是皇” 公元756年七月,众将拥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宁夏境内)称帝,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正应“非都是都,非皇是皇”。
“阴霾即去,日月复光” 朝庭之“朝”字笔中含有日月,此“日月”即指“朝庭”。唐玄宗李隆基满足于开元盛景,渐于享乐而不思进取,权臣当道,朝庭多有敝政而致安史之乱。国忠既除,新皇登基,一扫过去阴霾,朝庭政令复行,各路节度使协力平叛,不久即稳定大局,太平有望,故曰“阴霾即去,日月复光”。

颂解:
“大帜巍巍树两京” 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子安庆绪杀父篡位。九月回纥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兵发凤翔,随广平王李俶、节度使郭子仪东进,大败安庆绪,长安遂复,唐大军复出潼关,回纥军外合,广平王李俶收复东京洛阳,两京之地复归大唐,此即“大帜巍巍树两京”意。
“辇舆今日又东行” 十二月,肃宗迎上皇于成都返京。 三四句意: 肃宗即位,只用一二年即收复东西二京,迎上皇返京,人民复安居乐业,故言“乾坤再造人民乐,一二年来见太平”。

此象 山地剥,李亨于其父皇不知情的情况下,于灵武登基,既非禅让,亦非袭替,虽遥尊玄宗为上皇,其情也实属剥落;互坤,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肃宗尊上皇而无加害,上皇亦能安然处之,与安、史之父子比者截然,坤之德也。变卦夬,夬者决也,肃宗于危局所为,不失明断,正应变卦之夬。

图示明皇还京。

楼主 东方释珍  发布于 2018-08-03 16:53:43 +0800 CST  

楼主:东方释珍

字数:2383

发表时间:2018-08-04 00:53:4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4 01:52:31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