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士文化之濒临失传的内家拳术

首先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内家拳术,本人先声明,本人并没有内家拳深入修为的经历,有的只是对一些故事以及内家拳修炼正确性导向方面的文章的喜爱,故此,请不要向本人提问相关的实修实证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让各位同仁费神之时也是容易让本人抓耳挠腮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如果大家有疑问的话,可以问杨倾云老师,他目前处于半隐居状态,一年中的多数时光都是在终南山上度过的。本帖的开放,也是为了杨倾云老师的到来预热,前段时间,倾云老师听说天涯增开了一个未知学院版块,一生都在投入内家拳术修习的倾云老师,听闻这个消息后,欣然而至,但是突然“拳瘾”来了,所以不得不暂时推迟与诸位天涯网友的当面交流的时间,因此才有我这个没怎么练过内家拳的人来这里大谈特谈内家拳的所知所见。
不过既然本帖的存在是为了,那么本帖多数情况下会转帖倾云老师对内家拳的诸多见解以及拜访过倾云老师的内家拳修习者见闻。
也希望诸位天涯网友多多支持,咱们这里越火热,倾云老师来的越快,届时,大家尽可以从倾云老师的口中得出近些年修炼内家拳的独特见解以及在终南山上遇到的奇人异事。

好了,该扯得咱们都扯了,现在先来转帖一份拜访倾云老师的见闻录,给大家来一个“爱之初印象”。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0:50:05 +0800 CST  
初次和杨倾云师傅见面,是在终南山上,那里风景如画,景色怡人。杨师傅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及其的普通,中等个,身形偏瘦,文质彬彬,丝毫不像一个武人,如果走在大街上,没人会认为他身怀绝技。
由于工作原因,我只能待3天,学习的时间非常的短,我向他说明了情况后,他就立刻给我说了这几天的教学安排,下午学打法,第二天学桩法、练法,第三天学习练法。其实这只是个大概,其实从我见到他的那一刻起到临别时,他都一直在教我,打法、练法还有很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
下午,我们沿着山上的公路一直往上走,沿途风景非常的美,使我心情格外的舒畅,他开始跟我聊了一些以前和师傅练拳的往事,以及和徒弟之间的一些趣事,使我对他有了一些了解,我不停的问了他一些国术方面的问题,他都一一用不同的事物举例说明,并给我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比如练功的方法,他告诉我练功要一张一弛,就像和面,揉一会,醒一会,这样做出的面才会筋道,练拳也是一样,他让我伸出手来快速的将手撑开合上,连续做一百次,我照做后,他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手特别酸,他说如果让你一次做一千次呢,我想肯定做不了,他说是的练拳也是这样,练一会,就要歇一会,下次再练逐渐增加量,从量变到质变,质变后再从量变到质变,功夫就是这样练上去的。接着他又告诉我国术的练法,他问我往外发用力大还是往里收用力大,我一时没有明白,他举例说明道,你用左手用力包住右手,试试是右手比较容易撑开,还是左手容易包住,我试了一下,右手怎么用力向外撑也撑不开,反而左手向内包却那么的容易且有力,他又用双手环抱住了我,我双臂怎么用力向外撑也撑不开,这时我才明白,向内收的力容易发,并且力量也大,他告诉我练拳也是这样,是往内收的,这样气是往体内走的,如果像散打那样不停的往外发,气就一直向外走,练长了对身体影响很大,向内是养,向外是耗,习武之人要多养。我接着问,那向内收怎么打人呢,他笑着说,这个你先思考思考,明天再告诉你。我从小对武术比较感兴越,可能是武侠小说看多了,总认为武术要花几十年,每天不停的练,什么也不干才能练成高手,练成后可以怎么样怎么样,见到杨师傅后,他告诉我其实也不一定的,以前的民国那些高手名家那么多,是职业练武的又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职业的,其实只要有心,拳是可以从生活中练出来的,你看我走路,前脚很轻松的迈出去,然后前脚把身体往前拉重心平移,好像在打劈拳,只不过动作加快了,别人看不出来,这就是在练功了,习武的目的首先在保证事业家庭稳固后,让自己及家人不被别人欺负,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尊严,让自己身体健康,不受病痛折磨,为社会多做贡献。人这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来去之间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实现生命的价值,为人类做出一点贡献,就算活上百年,也等于白来世间走一回。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山间的一个木屋旁,在木屋顶上,我开始了国术的学习,他让我随意的攻击他,我就上步用手上推了他双肩一下,他说不对,如果真正的打架,这样的动作根本威胁不到对方的,要让对方感觉到你一出手,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可。他看我并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就先上步出手,当时我根本无法感觉到也看不到他的动作,就一下闪到了我面前,我本能的抬起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放在右手小臂上防守,这时他右手按在我小臂上,左手放在我的脑门上停住,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笼罩了我的全身,令我手足无措,六神无主。他说这只是一半的动作,而且还是慢动作,没有发劲,后面可以任意用太极,或八卦的招式打,说着他绕到了我右侧,同时把按在我小臂上的右手向左带,放在我脑门上的左手往右下方一拨,我立刻重心不稳,快翻倒的瞬间,他又停下了,并将我扶起,说这是八卦的打法。接着又给我演示了太极的打法,我俩相对而站,无论我怎么出手攻击,他的手总是虚着伸出和我的手一沾既变,稍微挨到我的身上时,就立刻缩回,就这样用极快的速度在我的双手之间来回游走,另我防不胜防,那时我感觉就算再长俩只手,也阻挡不了他的来势,真是无孔不入,由于这是在教学,并不是实战,杨师傅并没有发劲。如果发劲我早已倒了,或飞出去了。他告诉我打人先打神,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不管对方怎么样出招,你先击首,干扰对方,对方出于本能必先救之,然后你再出招,虚实之间不离首也,失首必败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一样,看问题做事都要抓主要矛盾,主要的问题解决了,次要的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下山后回来,我才发现杨师傅和我在山上待了一下午,他下身只穿了一条单裤子,我问他这么冷的天不冷吗?他说不冷呀,还热呢,冬天太阳的热量藏在地下是暖的,脚和地面接触热气就传到腿上了,所以不会觉得冷,我听了后用惊讶的眼神看了看杨师傅,心想原来大自然中还藏了这么多的知识等着我去了解学习。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0:56:00 +0800 CST  
第二天一早,杨师傅教了我们无极式、太极式、和三体式,无极式俩脚跟分开成90度,俩手放在前面。身体直立,俩脚根中点与会阴,百会形成的直线,即是意轴,身体向后靠一点,体会身体整体晃动的感觉,然后变太极式,意轴不变 身体蹲到极处,同时半面向右45度,俩手划弧,双手并拢,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沉肩坠肘,三体式在此基础上,保持意轴不变,重心不可前移,左脚,左手同时伸出,右手下按到肚脐上,左手极力伸出,于胸平齐,手撑圆,竖指,沉腕,沉肘,掌根有前顶之意,眼看食指尖,左脚与地面接触,悬在身体上,有前搓之意,膝与脚根垂直。练无极式要感觉有一个和自己身高一样直径的圆球,把自己包在中间,尽量感觉这个范围内的空间,做到只要有东西进入就能立刻感觉到。无极式是万形之母,需体会到意轴,体会到于天地相接的感觉,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拳之基础也。三体式打造身体架构,完成后才具备行拳的基本条件,拳之总机关也。三体的基础是无极,无极的基础是武德、道理、拳中规矩,有了这些,无极、三体就容易学了。上午下山时,我问了杨师傅一个问题,明劲、暗劲、化劲到底是什么回事,他告诉我,明劲是有形,有像,暗劲是无形,有像,化劲是无形,无像。
第三天,在大概五平方的卧室里,杨师傅给我讲解并展示了形意、太极的练法和打法,从第一天到现在我始终也没想不明白,收怎么打人,收是往内的打人应该是向外的力呀,当我看到杨师傅打崩拳时才明白,前手轻出后重重的拉回肋下,后手就会自然发出,后手里是含着劲的,重点是前手的回来力带动的,轻出重收,循环往复永远都有后一手。形意拳看似动作简单,但里面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一个崩拳里有捅、挑、搓的意劲在里面,非常的细腻值得玩味,腿法更是厉害,练拳时手脚齐出,腿可踢,蹬对方的迎面骨,也可踩对方的脚面等等,令人防不胜防,平时练就这样细细体会玩味,用时信手捏来不见其形。接着又告诉我,形意拳抢中,贴身,截打的含意。抢中就是时刻找准对方俩脚之间的空档,前脚随时准备插入,贴身就是要注意敌我之间的攻击范围,在适当的时候快速钻入这个有效范围内,截打有三种,杨师傅分别给我做了示范,一是我俩相对而站时,我刚想发招,手还未动,杨师傅手已到我身上了,二是我俩俩手相接触,我刚想发力,但力还没出去时,我已被发了出去,三是我先出手,杨师后出手,俩手相错,当他要攻击到我要害时,我只能将发出去的手收回防守。形意的截法不管接没接触到,都是意在先,让对方的力在身体里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退回去,没有发出的机会,最后的一个截必须是你比对方速度快,并且要攻击对手的重要部位时才有效,虽然力发出去了,但到了半路又收回了,这种截叫闪截。
后来杨师傅又教了我太极的打法,我俩相对而站双手相接触,我右手快速出拳进攻杨师傅的腹部,他左手顺式粘着我的手向内收引,同时右手发了一点力在我上,我感觉我发出的力又快速的回到了自己身上,太极的顺,就是要舍己从人,你有多大力,我收多大力,还可以再加力,还给你。当然这个是有一定基础的,然后他又让我随意攻击他,我就伸出左手准备攻击他的头部,当刚发出一半时,他的俩手就像俩条蛇一样缠住了我的胳膊,他的手即松又软虽未用力,但我的力不知不觉就没了,杨师傅说这在孙氏拳里叫接手,首先要把对方来的劲化了。我问道怎么才能做到呢,他叫我摸一摸他腋下的背阔肌,并让我用东西击打,我找了一个砖头大小的一块玉石,用很大的力气打了好几下,他却丝毫一点事都没有,他说你的力气太小了,于是接过玉石,自己又用力打了几下,显然他的力气比我大多了,但还是没有任何事,这令我非常的惊讶,然后他又卷起了袖子,用小臂在我的小臂上轻轻的划了一下,我当时就感觉到骨头和骨头上的筋剧烈的疼痛,好像他的小臂比钢铁还要硬,他说这是筋腾膜,骨生棱,都是站三体式站出来的,三体式可以把人的筋骨练的像钢铁一般,不要认为太极拳真的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没力气只是表面看上去的,皮肉里包着的是钢铁,内家拳练好后本身的筋骨已经非常的坚韧了,就是硬碰硬随便怎么打也不会吃亏的,只是内家拳的思想理念是把百炼钢当成绕指柔来练,向速小巧柔上去练,对敌时打伤人是最低的程度,最好是在交手时,不管在任何角度,任何情况下,精确控制发在对方身上的力,可大可小、可收可放,全在一念之间,把对方当时的魔性给灭了,让对方回头是岸,不必打身,攻神为上,可杀可不杀,生杀全在自己掌握,杀人容易救人难!
孙氏三拳,形意、太极、八卦、分别练的是截、顺、闪,已全部涵盖了实战中的全过程,三种时态,一、在发劲之前,用形意截住对方的意,让对方发不出劲,二、发劲在过程中时,用太极的顺,化去对方的劲,上对方的劲落空,三、劲已发出来了,只能用八卦的闪,避开,没有必要去,和别人的劲碰上。为人处世也是一个道理,一、事情发生前是有可能发现预兆避免的,二、事件发生中,就不要去逆着干了,往往适得其反,只有顺着来,才有可能改变事情,三、事件发生完了,就发生完了,已经发生了,就要用到闪了,不闪有可能伤及到自己,没有必要。世间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一个道理的。练拳就是一个明理的过程,明理后练拳也就进步快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拳理就是道理,道理也是拳理,是一样的,练拳就是学做人,会做人了,拳想练好也不会太困难了。
杨师傅的教学方法非常的独特,可以说是全方位,立体式,渗透教学,全方位是指他不仅对国术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对儒释道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深刻认识,参入教学中令我受益匪浅,立体式是指,国术上的很多问题,他都能亲自示范,当场可以让你身体直接感受,立竿见影,渗透教学是指他能很快的在短时间内对你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你的情况制定好教学的环境,时间、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的程度,在优美的环境里,轻松的气氛中,将国术的知识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你的脑子里,做到不教而教、张弛有度。比如他教同屋的一位没有任何国术基础的国画老师练崩拳,就非常有意思,他教他像拼刺刀那样分别练习进步、退步,然后又让他俩个动作合在一起做,尽量找骑马的感觉,有时候他总是能找一些即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教别人。只是不知那个国画老师会不会记的,在那个平凡无奇的早上,曾今有位国术家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崩拳,但我始终相信,只要他按着练,如果能练进去的话,总有一天可以从一个国画老师变成一个国术老师,毕竟国术就是那样神奇的东西。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通过这几天的朝夕相处,我眼中的杨师傅虚怀若谷,因为他总是希望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而且不管是对是错总是给别人留有余地,平易近人,因为不管他国术境界、思想境界多么的高深,总是没有任何架子,能够考虑到别人感受。助人为乐,因为不管他认不认识别人,总是喜欢给人以帮助,关心,引导。他对身边的人有情有义,坦诚相待,对徒弟更是用心良苦,不顾一切,对事业不求名利,信念坚定,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他是一个可爱、可敬、可信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他都能自然的变成最合适的那种人,有时像师傅、有时像兄弟、有时像家人,跟他在一起可以很轻松,但也会很紧张,其实他一直没变,看到的也许只是自己心里的投影。也许他也在变,可是能了解的又能有几个呢,他在生活的细节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和,也许就像他说的没有高也没有底,只有中。大道至简,没有这么的复杂,只是大部分人把他想复杂了,不管为人处世,还是练国术,也许抛开了想,一切都会一览无余,引刃而解,给别人画一个框框,最后却框住了自己,一切的事物都有俩面性,也在不断变化,随机应变,问心无愧,自然而然就好。
我能够认识杨师傅这个良师益友,是我此生的一大幸事。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0:57:00 +0800 CST  
@lang741 2015-12-30 20:56:00

-----------------------------
谢谢顶贴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05:00 +0800 CST  
@漂泊一龙 2015-12-30 21:18:00
喜欢!顶贴!期待更新!
-----------------------------
谢谢一龙的顶贴!
会一路更新的
直到杨倾云老师从终南山出来
哈哈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21:00 +0800 CST  
@知言而易行 2015-12-30 21:19:00
收藏,顶帖
-----------------------------
谢谢顶贴!
还记得那些年的作业,有好多都有你的身影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23:00 +0800 CST  
@美汐1984 2015-12-30 21:22:00
路过打酱油
-----------------------------
谢谢美汐
这里酱油太多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还好及时出现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25:00 +0800 CST  
@美汐1984 2015-12-30 21:23:00
楼主不要一楼里写太多的文字
-----------------------------

下个一楼
这样开头

就这么开始说了哈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31:00 +0800 CST  
@Rae_bule 2015-12-30 21:24:00
顶 期待
-----------------------------
谢谢Rae_bule的顶贴支持!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32:00 +0800 CST  
@南山空同 2015-12-30 21:33:00
及时分段,段与段之间空一行,段不要太长
-----------------------------
第一次开贴 谢谢南山老师的指点!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38:00 +0800 CST  
@美汐1984 2015-12-30 21:35:00
加油吧
-----------------------------
会的 谢谢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39:00 +0800 CST  
接下来 扒一扒传说中的 内家拳中的轻功
真实性?
原理?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48:00 +0800 CST  
轻功是真实存在的。
但轻功不是影视作品中那样的。
真正的轻功练到了极致比影视作品中要精彩、神奇、实用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53:00 +0800 CST  
当今天下,不知还有几人练出了真轻功。网络视频上,飞檐走壁,轻功水上飘,以及跑酷,这些是轻功吗?否!否!否!与轻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跳高、跳远、短跑、长跑等运动员呢?否否否否,统统不是。那么我泱泱中华数千年以来的“踏雪无痕、蹬萍渡水、一跃数丈、抽身换影……”等等轻功到底是怎么样练成的呢?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55:00 +0800 CST  
人们通常一提到轻功,大多会以为一定会跳得很高,跃得很远,甚至幻想慢慢地漂浮在空中,以为这才是轻功。
余根据诸多国术前辈之武林事迹及自身练功体会,再联想动物世界之中虎豹猴猫之种种动作,不揣冒昧,略论其真:
国术之真轻功者,必以柔、灵、快为其基,能柔才能灵,能灵才能快,能快必能轻。
真柔者,乃蓄神养气易骨易筋而后得。君不见虎豹除捕食外非蹲踞、静卧养神气即闲逛、漫步练筋骨,一举一动何其柔也!猴儿虽活泼好动,但其有蹲身养气之法,亦能动中养气,故其动静之间,一气伸缩无碍,圆活无阻,疾而又疾矣。
真灵者,乃恬淡虚无无思无为而后得。诸君应常见猫儿整日或蹲或卧,总是一副懒洋洋悠悠然之相,然而若是有陌生人靠近时,它便起身走开了。若是你突然急速跑过去想抓住它,它就会倏地一下窜出去了。或有老鼠经过之时,它也会倏地一下扑而捕之。其由极静到极动,无意到有意,无为到有为,刹那间便已完成。故称灵。
真快者,非以多少公里/小时而计,亦非以多少米/秒而计,而是以一毫秒之内身体能移动或变化的距离来计。人类一眨眼,已是100毫秒了。问诸君,一毫秒时间,您能做什么动作?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1:58:00 +0800 CST  
@知言而易行 2015-12-30 22:01:00
来顶帖来了
-----------------------------
谢谢 @知言而易行
半小时之内来两次了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2:04:00 +0800 CST  
@知言而易行 2015-12-30 21:56:00
怎么炼成的,好吊胃口
-----------------------------
稍后爆料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2:04:00 +0800 CST  
@冯包包博士 2015-12-30 22:04:00
好看!内容精彩、文笔优美。揭示一个很神奇的世界。静等楼主分享。
-----------------------------
谢谢 @冯包包博士的精美评价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2:06:00 +0800 CST  
先给大家看看民国国术大师的轻功境界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2:07:00 +0800 CST  
董海川先生于深秋时节昼寝,其弟子以被覆之,轻轻覆于先生身,不意被覆于床,存者仅床与被,而先生不见矣。惊而返顾,则先生端坐于临窗之一椅。
禄堂祖师去上海时常住其弟子支燮堂处。祖师尝云:“汝技初成,须多试技,行止坐卧任何时候,皆可向吾进击。”一日午时祖师于院中歇息,躺于椅上,闭目入眠。支先生一时念起,看准祖师身体以石子掷而击之。石子掷去,忽而不见祖师,石子洞穿祖师所卧椅背帆布,而祖师早已立于支先生之身后,并以手指抵住其后颈。
楼主 澄怀观道ABC  发布于 2015-12-30 22:08:00 +0800 CST  

楼主:澄怀观道ABC

字数:45435

发表时间:2015-12-31 04:50:0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1-04 09:31:57 +0800 CST

评论数:5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