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本质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一句简洁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万物负阴而抱阳”。不管古人还是今人,都把阴阳当作世界的本身了,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谬误。起码是对古人的阴阳观本质的理解谬误。
阴阳是古人观察世界归纳分析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已。就像有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白天黑夜之阴阳,其实从太阳上来看整个地球,没有阴阳之分,太阳光始终一直照着地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参照系的变化关系,而参照系是人自己定的,是唯心的东西。以地球上某点的人的一昼夜天阳光的变化作为参照系才有白天黑夜之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05 20:03:28 +0800 CST  
阴阳的的现代最大应用之一:二进制。0很1,可以代表高电位与低电位,是与非,等等,然后排列组合就是电脑的应用构成原理。在中医,八纲就是阴阳的应用之一。说到底就是一个2分法分析工具。
这个分析工具具有简单快捷不易出偏的优点,缺点是需要像电脑二进制一样不停的细化才能精确化定位,但现代医学微观化做的不就是细化的工作吗?古中医在看病的时候总结的一句:先分阴阳。这就是该工具所具有的优点的实践总结。
既然是2分法,必然针对是一个平衡结构,可以用中间切一刀的模糊的正确评估方法。当也可以改为3分法,比如左中右,上中下,里中外,虚平实,寒平热等等。凡是具有相反属性的对子都可以改为3分法。这是意识领域不是现实领域,是具有任意性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4 17:42:34 +0800 CST  
来个3分法的现代医学例证,奇妙的世界经常会证明这样的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却医院验血的经验,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人体血液细胞也分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仔细看看这嗜酸性与嗜碱性及中性的功能就构成了一个2分法的阴阳对或者说3分法的阴阳中分。您会说血液中还有其他细胞,当然还有其它细胞,这就涉及阴阳在具体细分的时候是一种模糊精确,是为了把事物的某个可以用阴阳来度量的属性采取的模糊度量方法,是对某个属性的定性的方法。在这个例子中是对嗜酸碱度属性的定性。世界是复杂的的,当然不会只有酸碱这么一个属性,故血液中当然会有其他细胞,但这并不妨碍酸碱属性的阴阳对分析方法的模糊精确定位功能。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4 18:40:15 +0800 CST  
再来一个中医人最感兴趣的例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中从头到尾都贯穿一个思想:六经辨证。人体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属性)分为3个层次,如上中下,里中外等等,当然不仅仅限于空间分法,精气神等都可以在某个属性领域用按3分法来归纳分析。所有的这些局部属性可以看作横向度量定性,在这基础上再加一个纵观全局的全局属性2分法阴阳对。2*3就产生了六个具有经纬定位的属性区域。从方法上是相当合理有效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4 19:07:33 +0800 CST  
什麽才是正真的中医?
中医是由阴阳观变化而来,由简及繁。相信看贴的朋友应该已经强烈地感觉到了中医的核心本质秘密。有时间我会继续推演阴阳工具的逻辑演化,最后来甚至于基于阴阳论工具演化的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解读伤寒论。相信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4 19:31:08 +0800 CST  
卦象的来历
稍微有点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八卦六十四卦等都来自于阴阳的变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单单拿一个原始的2分法显然太简陋了一点,无法比精确的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好在2分法是永远可以一刀刀切下去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学过2进制的人立刻感觉到了,怎么这么熟悉呢?从现代知识结构来理解太极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整体属性,两仪就是2分法的开始,后面不过是2分法的再分再再分而已。巧合的是世界的很多事物的变化都契合了2分法的变化。拿人来说,从一个卵细胞开始一分为二到一个完整的人体演变构成与2分法竟然是如此的契合。2分法掌握了简单有效的属性原则,这是契合了世界变化规律之一(简单有效的效率规则)。就好象到目前为止中医人没法解析西医对脾胃表里的属性质疑,从这个简单有效的效率性规律来分析立刻能明白脾胃的关系证据。
原始简单的2分需要细分,故而这就有了八卦、六十四卦的来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4 20:07:05 +0800 CST  
下个题目: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逻辑推理
先来说说五行,古人把世界归结为五种状态,称其为金、木、水、火、土。后来中医借用这个五行元素说,从维持生命角度出发,以五元素基本循环来概括生命的循环过程,火是定义炎上属性,木是生发属性,金为肃降,水为收藏,土居中,离开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模型必然发生谬误,生命体的能量就是一个不停的升腾与肃降的平衡状态,土居中可以理解为能量出入的对象。中医的五行学说与古人原始的五行元素是不同的,应该理解为变迁后的一种实际运用模型。
再来看看中医五行的内部生克逻辑关系。从现代科技角度可以看出,五行的某一行可以说是五行拓扑网络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该节点在不知道其内部的情况下可以看作一个黑盒子,该黑子的进与出形成对等承接制约关系,相生的同时就是相克,这才符世界简单有效的规律,从隔位相邻节点的关系,形成远程承接生克关系,再远的节点当然也会形成生克关系,但从世界简单效率原则,再远的制约关系相比于直接的生克制约关系意义就小的多了,每相邻的三个节点的三角制约关系从控制论的效率角度已经足够了,足以形成稳定有效的具有反馈环的闭环了。如果五行降为四行没法形成一个大闭环,五行改为六行七行当然也可以有效形成大闭环但是没有五行的最简效率原则,所以古人最后定五行闭环是合理有效的。离开这个角度去理解五行那就会发生偏差。从单个节点的上下承接关系运用于人体医学局部审视是绝对有效科学的,但把整个人体等同与五行,那就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至于阴阳与五行的关系,五行的状态是在生克制约的动态变化之中,一个变化的平衡格局正好适合于用阴阳这样的工具来评估,这就是全部的关系密码。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5 13:45:13 +0800 CST  
开解《伤寒论》之一:六经辨证都说了些什麽?现代医学科技意义上代表什麽?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
何为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太阳病主证三条,都说了些什麽?关键词:脉浮,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结胸,藏结,恶寒。从人体阴阳的角度,人体的胸部以上为阳,背部为阳,体表部为阳,这是中医的阴阳工具“经纬”立体定位,看到这里各位是否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么简单?但是简单吗?就一个太阳病主证伤寒论就分了三条,这是中医阴阳工具的再细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09:44:51 +0800 CST  
太阳病头一条,从阴阳理论出发推理,头项部位为阳中之阳,背部次之,胸部再次。人体的阳部出现症状,人的脉像相应上浮,这是何道理?为何又出现畏寒现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09:54:34 +0800 CST  
人体的阳部出现症状,人的脉像相应上浮,这是何道理?为何又出现畏寒现象?现代知识告诉我们,人是跟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一样是适应地球这样一个环境的生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能量来之于太阳光;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这些还有什麽呢?中医归纳有风寒暑湿燥火,现代科技知识告诉我们,还有大气压、重力场、温度、湿度、微生物,这些因素的排列组合是解开中医理论的必备基础。下一个题目:中医的“风”是一个什麽概念?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11:59:20 +0800 CST  
中医的“风”是一个什麽概念?理清这个概念才能解开中医病名的一个大类。
《伤寒论》中阳中之阳病证,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第二条内容,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基于现代知识的逻辑推理。
痛是什麽引起的?古人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问题这个“通”通的是啥?气?血?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中医的气血理论是个很难用现代科技求证的东西,故很多人会反对这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形象的理论。故学这样中医理论很容易学到歪路上去,学偏了而不自知,是需要改进的理论。抓住“痛”这个“脉络”深挖就能找到一条通向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知识的汇集点,解开中医理论之迷雾之路。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12:33:32 +0800 CST  
痛和冷热都是神经元传递的信息,是神经末梢对于其周围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而传递的信息。人体从能量代谢角度来看是能量物质从脾胃吸收开始到学液到细胞的通路,细胞代谢物再回流后排泄掉,在这循环过程当中需要借助于压力的传递,正常情况下这个压力在一个微小的单元(黑盒子)来看,正常情况下进与出达到某种水平的阴阳平衡,如果遭受外界的条件变化引起这个水平的平衡失衡就会刺激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同样温差也会传递,这也是人体进化而来的适应性之一,同理对于湿度也会有这样的适应性,但是相对而言,压力变化的灵敏性与传递动力,明显的压力的传递更有效率,显然更符合世界的效率原理之一。故人体的能量物质传递更多的是借助于压力的传递,这个压力在体内以多种形式存在,比如血压、渗透压等等。再回头来看看伤寒论中的“头项强痛”,强代表涨,硬邦邦的,这是只有压力才能引起的。人体的各部位能量传递是有方向性的,一旦受阻,局部位置必然升压,这就是“强”的感觉,而痛是更深一层的感觉是,在这里是“强”引起的。压力上升,从物理学上会引起温度的升高,当然最后结果是看散热的速度是否足以来快速平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14:42:01 +0800 CST  
人体从能量代谢角度来看,从能量物质吸收到细胞代谢更多是压力起传递作用,肌体细胞为了维持温度(也即体温),能量物质在细胞转化为热能量,这时温度的传递变为主导。以细胞作为一个黑盒子来分析,进来的是能量物质,出去的是维持温度的热能量,(当然还有代谢废物等等,这个问题我们先忽略,我们抓主要矛盾),热能的传递,学过物理学的都知道有三种基本形式:传导、辐射、对流,关键的要素是要有温差。人体选择水作为辅助热传递的媒介也是世界效率性的原则之一,水的散热有效性是远高于空气的。故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散热方式。不得不佩服自然进化的神奇。人的各种功能是适应大自然的产物,而中医的核心是维护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来达到各种平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15:17:48 +0800 CST  
@论良再风 2017-05-17 20:01:45
还挺热因为人体而
-----------------------------
谢谢大哥,不管怎样,终于有人捧场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7 20:10:26 +0800 CST  
有上面两段的基础铺垫就可以来推理“风”了。其实中医的风分两种,一种是外部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个风就是吹来的风,就这么简单;另外一个风是人体的病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与现代医学的脑梗中风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太阳病分了三个大类,阳中之阳的病态细分,来看看什麽状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张仲景大师始终抓住了人体能量的代谢路径来区分六经病变,不能不说是相当的英明,“伟光正”哪。再来看看这条伤寒的定义在能量代谢路径上的意义,现代科技告诉我们,能量物质从脾胃入血再到细胞变为热量状态,一旦路径上某个节点或某片区域受阻,设计过管道流体同志一定知道,末端出口受阻,管道压力一定会上升,股张师描述“脉阴阳俱紧”,但怎么又恶寒了呢?能量路径受阻,路径末端的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难以维持体温,能不怕冷吗?可怎么脉又浮了呢?管道压力上升,血管的管壁可不是金属材料啊,会有适度膨胀,这膨胀的体积往哪积呢?向内?往里面是更密实的肌肉骨骼,那就只有往外一个方向了。看到这里各位是不是要赞叹张师的医学症状描述的真实性吗?古代几乎没有这样类似的医书。也就是说其他绝大多数医书就只是在理论上打转转,难以辨真假。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8 06:58:49 +0800 CST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可张师为何要把它定义为伤寒呢?能量路径受阻,血管涨紧上浮,受阻的一定是在血管末端以外层次,也就是能量转化为热量层次,同时,症状又出现在人体“经纬”定位的三阳部位,人体最具“阳气”的部位出现机能受阻,不是被寒伤了还是什麽?故张师的这个伤寒定义是相当严谨的。或许有人对最具“阳气”的部位定义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将在后续贴中加以分析。那是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选择之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就是张师对于病态“风”的描述,发热代表细胞得到了能量物质的供应产生热量了,汗出散热,这都是人体正常的反应,但是为何发热?为何恶风?脉缓,管道远端出口得到释放,管道压力自然正常,故脉缓。张师对为何发热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无法做深一步的分析,只有做最真实的描述。现代科技告诉我们那是细菌感染后人体的免疫反应,故从该条可以推断,该中风就是传染病的症状之一,当然张师定义的伤寒中也有可能是传染病,但古代是无法归结到细菌的层面的,但从寒的角度从阳气的角度是符合人体实际情况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8 07:31:39 +0800 CST  
@禅修道合调养师 2017-05-18 08:38:57
人体有自愈功能,你被中医神化了。西医也一样,抗生素不过是暂时克制。
人体获得能量,能自愈。精神层面很重要,去治病,心里踏实,就先好了一半
-----------------------------
同意你的精神层面说法,中医讲的就是从精神至肉体来辅助人体自愈功能,不论中医西医都逃不开人体自愈功能的恢复。在我的认识当中,中医没有被神化,而是众说纷纭,迷雾层层,需要我们自己去拨开迷雾,才能获得自我维护自我救赎的手段与路径。希望现在的中医成为老百姓的医学,是“草根”医学,是更多“无损”检测手段的医学,是更便宜的医学。特别是在利益至上的社会。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8 09:03:46 +0800 CST  
张师定义的中风,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外部普通的风是不会引起发热的,只有当人体内部失调同时被外部的致病细菌病毒侵袭才会引起人体发热免疫反应。古人的中医哲学“风”风生热是自圆其说的理论,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流体风作用是带走更多热量,是生寒的。这是古人不足的地方。但是张师定义的中风只是对一种症状的定义,没有与古哲学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8 09:32:18 +0800 CST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其中“呕逆”两字,也就是说伤寒太阳病已经影响到了胃的正常蠕动层次,与“体痛”在物理距离上是相衔接的。人体上部体痛功能受阻从口至胃是在这个影响区域范围内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8 09:43:03 +0800 CST  
高烧意味着耗掉更多的能量,长生更多的热量,热量需要个多的水分蒸发来带走,同时高烧也意味着体温升高与环境产生更大的温差,故能量供应、热量散发、水分供应、体温、肌体反应等等会长生多种排列组合状态,张师的伤寒论就做了这么细致的工作,不能不赞叹张师的用细与严谨的态度。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05-18 10:14:26 +0800 CST  

楼主:股市行者修炼中

字数:230

发表时间:2017-05-06 04:03: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1 22:42:11 +0800 CST

评论数:2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